高校教師教學質量激勵機制探討
時間:2022-02-14 09:13:31
導語:高校教師教學質量激勵機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師“輕教學”的現(xiàn)象,闡述了該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由于缺乏可量化的客觀性衡量指標,從而難以對教學形成有效激勵。借助于經濟學理論,文章建設性地提出了三種提高教學水平的激勵機制:由激勵相容理論,教師應講授和研究領域高度相關的課程;由絕對優(yōu)勢和比較優(yōu)勢理論,教師們應講授擅長的課程;大班教學存在規(guī)模不經濟,高校教學應實施小班教學。
關鍵詞:激勵相容理論;絕對優(yōu)勢理論;比較優(yōu)勢理論;規(guī)模不經濟;教學質量
一、高校教師“輕教學”現(xiàn)象的原因探析
(一)科研短效易量化
目前國內高校普遍存在著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背后有一定客觀原因:第一,科研是可以短期收獲較大效益的工作。國家級課題獲得越多、科研發(fā)明越多,高校排名越高、獲利越大。第二,科研工作易量化。發(fā)表論文、申報課題、申請發(fā)明專利等,本身都有級別、額度等,很容易量化考核,也更為客觀公正,符合現(xiàn)代管理理念。
(二)教學長效靠“愚公”
相比于科研而言,教學是一種難量化、長效的工作,存在嚴重的委托代理問題,在目前考核激勵制度下,做好教學工作似乎全依賴于教師的“奉獻精神”或“愚公精神”。目前大部分高校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主要依賴于評分制度,綜合參考學生、教學督導和院系領導的評分,設計一套加權的評分體系,最后計算總分作為考核教師教學工作的量化指標。這種指標存在著嚴重的主觀性,其最大缺陷就是容易培養(yǎng)出“討好型”教師,而難以反映出教師真實教學水平。正是因為沒有可量化的客觀性指標,因此對教學難以形成有效的激勵,從而導致高校教師普遍“輕教學”的現(xiàn)象。接下來本文提出了三種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激勵機制。
二、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激勵機制
(一)激勵相容理論:教學與科研的一致性
激勵相容理論是契約理論的基礎性理論之一,其原意是指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標函數不一致,以及存在信息不對稱,代理人的行為有可能偏離委托人的目標函數,而委托人難以觀察到這種偏離,無法進行有效監(jiān)管和約束,從而會出現(xiàn)代理人損害委托人利益的現(xiàn)象,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為解決此問題,委托人需要設計一種機制,將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利益進行有效“捆綁”,以激勵代理人采取最有利于委托人的行為,從而通過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行為來實現(xiàn)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即實現(xiàn)激勵相容。激勵相容理論可以進行如下擴展。假設目前有兩種任務,分別為任務A和任務B,任務A有明確的可量化客觀性指標進行考核,而任務B缺乏定量的客觀性指標進行考核,任務A可以依據客觀性指標進行激勵,而任務B則不能。若委托人想要激勵代理人更好地完成任務B,則可以使任務A和任務B的目標盡可能的趨于一致。這樣代理人在追求A任務的同時,也能較好地完成B任務。將激勵相容理論應用到教學上,就是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應盡量保持一致。教師所講授的課程應盡可能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以金融學專業(yè)為例,比如X教師研究國際金融問題,則由該教師講授國際金融課程;Y教師研究資本市場、資產定價問題,則由該教師講授證券投資課程。此時,科研任務就相當于前面例子所提到的A任務,而教學任務就相當于B任務。科研任務由于有可以量化的客觀性指標考核,因此可以依據科研成果進行激勵,而教學任務缺乏可以量化的客觀性指標而難以形成激勵。這時,如果讓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趨于一致,則在激勵教師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也形成了對教學任務的有效激勵。教師如果講授和自己研究領域一致的課程,除了形成有效激勵之外,還會帶來其他好處。第一,教師能講授擅長領域的課程??蒲蟹较蛲墙處熍d趣所在和專業(yè)強項。講授和研究方向一致的課程,實際上就是講授自己最擅長領域的課程。第二,科研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教學。研究搜集的資料和最終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教學。而且由于科研總是追蹤本領域最新的知識,因此有助于教師將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第三,為教師節(jié)約時間。教師在教授熟悉領域的知識時會更得心應手,同時科研資料和成果又可以直接應用于教學,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用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絕對優(yōu)勢理論:精益求精
亞當斯密最早提出了絕對優(yōu)勢理論。該理論指的是國際貿易中,一國應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絕對優(yōu)勢的產品,而進口其在成本上有絕對劣勢的產品[1]。將絕對優(yōu)勢理論應用到教學上就是每個教師都應該盡量教授自己擁有絕對優(yōu)勢的課程。這樣做的好處是:(1)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教授自己最擅長的課程會更加得心應手,更容易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2)節(jié)約時間成本。任課教師對熟悉的課程,可以節(jié)約大量備課時間,進而把時間用于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效果。(3)有助于精益求精。任課教師樂于將擅長的課程教得更好,將該課程打造成精品課程。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師都擁有絕對優(yōu)勢課程。例如A教師擅長講授X課程,但是B教師比他更擅長講授該課程。此時,B教師對X課程擁有絕對優(yōu)勢,但A教師并不擁有絕對優(yōu)勢。此時,課程應該如何配置呢?大衛(wèi)·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優(yōu)勢理論,該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1]。將比較優(yōu)勢理論應用到教學上,就是每個教師都應該盡量教自己擁有比較優(yōu)勢的課程。課程配置時,應優(yōu)先由最擅長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絕對優(yōu)勢理論和比較優(yōu)勢理論對教師的啟示是:努力提高專業(yè)知識,積累教學經驗,在某些課程上形成優(yōu)勢,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做到精益求精。
(三)規(guī)模經濟:小班教學的優(yōu)勢
規(guī)模經濟是指由于生產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yè)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yè)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對于教學來說,規(guī)模經濟指的是大班教學能夠為教師節(jié)約的時間成本。但小班教學相比于大班教學,存在著三點優(yōu)勢:(1)教學互動更好。小班人數較少,教師能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同時小班教學使用小教室,教師能更方便地和學生進行互動。(2)教學管理更為便利。查考勤、管理課堂紀律能更便利地完成。(3)學生聽課效果更好。由于互動多和教學管理有效,使得小班學生的聽課效果更好??偟膩碚f,小班教學中,教師能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能更好地和學生進行互動,也能更為便利地對教學進行管理,學生的聽課效果相對更好。斯托克·沃森使用所搜集的199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420所小學的數據,研究了班級規(guī)模和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2]。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數據中,具有小班規(guī)模學區(qū)的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獲得了比大班規(guī)模學區(qū)的學生更高的考試成績。對于小學教育來說,縮小班級規(guī)模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班級中的學生越少,每個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注就會越多,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更高,成績也因此會得到進步。高校教學中,小班教學效果更好的基本邏輯同樣如此。小班教學的劣勢是,在課程設置既定的情況下,教師的教學任務會大大加重。而完善培養(yǎng)方案、精簡課程設置是解決小班教學和教學任務加重之間矛盾的有效辦法。在確保培養(yǎng)方案完整性的前提下,適當合并部分重復內容較多的課程,刪掉少部分落伍于現(xiàn)代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強化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的建設,讓學生能打好專業(yè)基礎、學好最具價值的核心課程。精簡課程就能在不加重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實施小班教學。
三、結論及對策建議
本文借助于經濟學理論,建設性地提出了三種提高教學水平的激勵機制。第一種機制為激勵相容理論,其思路就是讓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保持一致,在激勵教師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形成對教學任務的有效激勵。第二種機制是讓教師講授自己最為擅長的課程,或具有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課程,激勵教師完善自己擅長的課程,精益求精從而打造精品課程。第三種機制是實施小班教學,讓教師更輕松地教學,更方便地和學生進行互動,更努力地設計多種教學形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當然,除了靠外在的激勵措施來有效形成教學激勵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要有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尤其是在目前社會收入分配結構中,教師的收入偏低,更需要教師努力克制內心的浮躁。只有具備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再借助于外在激勵,才能夠真正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曼昆.經濟學原理(第7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5.
[2][美]詹姆斯·H.斯托克,馬克·W·沃森.計量經濟學(第三版)[M].沈根祥,孫燕,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4.
作者:張超林 單位:湖南工商大學
- 上一篇:廣播電視媒體轉型發(fā)展策略
- 下一篇:水電工程建設管理水土保持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