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4 05:42:00
導語: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
當前,農村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了扎實穩(wěn)步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為“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新中國成立后,由于農村中根深蒂固的小農經濟思想的禁錮,農民不僅面臨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更加重要的是思想觀念上的深刻革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異常艱巨。建國初期,隨著農村黨組織和農村政權的逐步建立和健全,我黨結合在農村進行了結合和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細致、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53年初,中央通過了《關于農業(yè)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決議》認為,后,應提倡農民組織發(fā)展起來團結互助,又不能挫傷農民個體的積極性,應用引導的方式逐步引導他們走向集體化道路,任何放任自流和強迫名林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這為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秦在東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論》一書中提到:“精神資本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我黨通過在農村進行結合土地革命和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引導、宣傳、比較、典型示范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對廣大農民群眾進行了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教育,大大的提高了他們的社
會主義覺悟,為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當今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思想道德觀需解決的問題
1.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小農經濟思想并沒有完全消除,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僅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跟商人打交道外,其余同商品經濟并無多少關聯(lián)。這種長期的小農思想會使得農民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2.參與政治的熱情不高。不重視政治學習,部分農民只關心誰當國家主席、省長、市長,不真正關心中央的重大決策和有關法規(guī),而且他們很多的認識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導致農民對黨委政府的工作不關心、不支持,甚至唱反調,碰到如征地、拆遷等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不配合、漫天要價、無理上訪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3.整體文化素質有待加強。目前在我國4.8億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4.2億人。近九成農村勞動力科技文化素質低下,不僅制約了我國農業(yè)科研成果有效轉化和技術的快速推廣,也影響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zhèn)和二三產業(yè)轉移就業(yè)的進程。農村要奔小康,沒有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民不行,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迫在眉睫。
4.法制意識薄弱。部分農民為了一點小事,打架斗毆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每年鄉(xiāng)政府、村支兩委都要處理村里不必要的糾紛數(shù)十起;甚至有些村宗族勢力操縱村委會選舉,賄選、暗箱操作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所有這些,阻礙了村民自治和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和農村社會穩(wěn)定。
三、新農村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創(chuàng)新
1.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農民切身經濟利益結合起來
隨著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農村經濟發(fā)展日益多元化。應培養(yǎng)農民商品經濟意識,讓他們學會通過市場交換來獲取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吹玫?、摸得著的經濟利益才是最立體最直觀的,農民收入增加了,他們才會覺得實行市場經濟是必要的、可行的,可以為他們帶來經濟效益、幸福生活。這對于促進農村全面進步有重要的作用。
2.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農民群眾政治參與熱情結合起來
新時期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運用新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要摒棄單純的政治說教,單一的行政命令,強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農民的切身利益和意愿結合起來,使兩者相互促進。通過提高農民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覺悟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就比較容易從過去被動接受時的排斥、厭惡轉向積極、自覺的學習。
3.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第一,加強農村黨支部建設,定期舉行黨支部會議來學習黨的文件和精神,使農民群眾能抓住時代的脈搏,能更好的參政議政。第二,堅持“三下鄉(xiāng)”活動,把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種科技宣傳、文化娛樂活動中去,讓兩者有機揉合。第三,抓好軟硬件建設,加快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步伐。建好鄉(xiāng)村文化站、書報室、宣傳欄以及農民夜校、鄉(xiāng)鎮(zhèn)黨校等,利用圖文并茂的報紙(農村版)、專題電視廣播節(jié)目、網絡等載體。第四,積極支持以“講文明、樹新風”為宗旨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在農村堅持開展創(chuàng)建文明村、文明戶,教育和引導農民自己起來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改變陳規(guī)陋習,搞好計劃生育,樹立良好村風。
4.加強法制教育
隨著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的發(fā)展,農民擯棄了息事寧人的舊觀念,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但他們對法律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十分模糊,這與他們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愿望產生了矛盾,應該通過法制教育,使農民知法、懂法和用法,為創(chuàng)建農村法制社會創(chuàng)造條件,使農民的切身利益得到維護。
四、結束語
隨著科技日益發(fā)達,可選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式也越多樣化。網絡就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宣傳方式在之一。隨著新農村建設在我國不斷深入,農村信息化建設全面開花,不少農民家庭懂得利用網絡來瀏覽信息,甚至進行網上農產品交易。網絡科技之風的盛行,不僅使農民跟上了城市化發(fā)展的進程,更讓他們有了創(chuàng)收的新途徑。要加快農村的城市化建設,不能求之過急,更不能忽視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開放的政策環(huán)境下,市場經濟大潮中,農民正在實現(xiàn)從溫飽向小康的跨越,一些有作為、能順應時展的農民在價值觀念和追求上也發(fā)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充分反映傳統(tǒng)農民正在逐步覺醒、渴望脫貧致富、渴望適應現(xiàn)代社會,成為現(xiàn)代農民,這種要求促進了農村城市化不斷推進。但同時在這種新的追求和觀念轉變過程中,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介入、合理引導,使農民順利實現(xiàn)這種轉變。
參考文獻:
[1]江先鋒.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6.
[2]張齊學.農村城市化與農民思想政治教育[J].唯實思想平臺,2003.
[3]張群鳳.新農村建設呼喚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08.
【摘要】黨的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兩次會議都集中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要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也需要大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關鍵詞】歷史沿革新農村建設創(chuàng)新
- 上一篇:農村扶貧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村稅費改革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