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職工供暖費貨幣化改革
時間:2022-09-04 09:56:05
導語:高校教職工供暖費貨幣化改革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直以來,高校作為事業(yè)單位,為教職工解決福利住房的規(guī)模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不斷得到提高,并且按照北京市政府頒布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提供福利供暖。1978年,北京市進一步明確對市房改部門直管和代管的有鍋爐供暖的房屋實行免費供暖辦法,所以長期以來也就沒有繳納供暖費的問題。1987年北京市政府141號文調整了鍋爐供暖收費標準,規(guī)定由承租人單位為承租人繳納供暖費。1994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5號令的《北京市住宅鍋爐管理規(guī)定》進一步規(guī)范了住宅鍋爐供暖管理,由房屋承租人所在的單位繳納供暖費的辦法也依然繼續(xù)執(zhí)行。一方面當時居住在校外的人員不多,而且大都屬于承租的福利住房面積也不是很大,因此學校除在無償提供校內住房的供暖外,也一直為居住在校外的很少部分教職工承擔了全部供暖費。供暖費作為福利一直是學校的一項重要隱性支出。隨著貨幣化房改的深入,解決教職工住房的途徑逐步多元化,不再是單依賴學校解決個人住房問題,而是更多地是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購買經濟適用房、商品房、上市二手房、限價房等。隨著購買人數(shù)的增多,購買住房面積的增大,教職工的供暖費補貼問題越來越復雜,突顯出各種矛盾。在住房己商品化的今天,原有的無償供暖已不適應住房改革形式的發(fā)展。
二、高校供暖補貼的現(xiàn)狀
高校教職工現(xiàn)在購買的住房相比以前的福利住房,面積都有較大幅度提高,很多都是超出個人職稱、職級所對應的住房面積標準,所以各高校也是根據(jù)自身具體情況制定了供暖費的補貼標準,除了給予居住在校內的教工免費供暖外,對承租或購買校外房的教職工給予不同程度的供暖費補貼。通過對周邊學校的調研,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形:1、按住房產權人100%補貼面積標準進行補貼,住房面積低于面積標準的以實際住房面積標準報銷,未購產權房或非產權人不報銷供暖費,夫妻共有產權按產權份額只報銷不超過面積補貼標準的50%面積;2、按個人住房面積標準的50%額度報銷供暖費,雙職工按職稱高的一方以住房面積100%的標準補貼,住房面積低于面積標準的以實際住房面積標準報銷,未購產權房不享受供暖補貼;3、按個人住房面積標準的50%給予補貼,雙職工分別按個人應享受的住房面積標準的50%分別給予補貼,未購產權房不享受供暖補貼;4、對核定的無房戶,只要未享受過福利供暖,無論個人是否擁有產權房,一律按住房面積標準50%額度分別補貼供暖費;單價統(tǒng)一按現(xiàn)行最高單價即30元計算,補貼額度每年由學校直接打到個人工資賬戶(此補貼辦法類似貨幣化補貼)。
三、存在問題
1、相同職稱人員享受供暖補貼不同。對于居住在學校住房的教職工其供暖全部由學校提供,由于歷史原因和提職時間差異造成很多職稱和職級相同但住房面積不同的情況,導致其享受到的供暖補貼存在較大的差異,一些住房面積遠未達標的教職工,即使自己另外購得商品房也無法享受到差額面積的供暖費補貼。2、無個人產權房無法享受供暖費補貼。目前供暖費的暗補政策只針對個人購買的產權房或承租的福利住房,對于既無福利房又暫無能力購買產權房,租住在個人出租房的教職工無法享受到供暖費補貼。3、購買的商品房經常會涉及到多人共有產權的問題,有時不止是夫妻雙方共有,還涉及到與子女共有、繼承遺產后出現(xiàn)的兄弟姐妹共有產權等,報銷供暖費時情況就會比較復雜和難以平衡。4、居住在無福利供暖的平房區(qū)的教職工,按目前規(guī)定每年取暖費補貼在北京為400元,這與實際消費在冬季取暖的費用差距較大??傊?,各高校沒有一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補貼標準,難免會產生不平衡和不合理現(xiàn)象,同時供暖費的暗補政策還會造成供熱、用熱與交費三方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的錯位情況,難免會因此產生各種各樣的法律糾紛。
四、供暖費貨幣化改革是發(fā)展趨勢和必然
住房分配制度走過了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改革,供暖體制也面臨著從過去福利性供暖向市場型供暖的轉變。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也都越來越利于供暖改革的有效落實。2009年11月10日,北京市政府第5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辦法》,明確用戶與供熱單位之間的事實供熱采暖合同關系,用戶為交費主體?!掇k法》在2010年4月正式實行,其配套的文件《北京市居民供熱采暖合同》示范文本也在2010年的3月通過首都之窗征集意見并完善文本,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實施,其最直接的改革措施就是改變“福利熱”制度,轉變了采暖與繳費的主體錯位現(xiàn)象,明確了供熱單位、采暖用戶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將供暖行為推向市場,通過民事法律維護供暖和采暖雙方的合法權益,從而有效促進供暖市場保持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也為供暖貨幣化補貼打下了基礎。
國家自1998年實行住房改革己歷經十多年,各地區(qū)、各單位己形成了規(guī)范統(tǒng)一的住房面積標準體系,而且高校教職工的特點是個人的職級、職稱非常明確,依據(jù)職稱、職級所對應住房補貼面積標準按照一定的比例核算發(fā)放供暖補貼,既具有可操作性又相對公平合理。這樣對于個人來講,只要職稱相同,享受到的住房面積標準相同,無論是否享受過福利分房,無論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無論是否己購買到個人產權房,無論其購買的住房面積是否相同,其最終得到的供暖費補貼標準都是相同的。因此,把住房面積標準作為對應標準,每年將采暖費以貨幣補貼形式發(fā)放給教職工個人,既保證教職工權益,又可以較好地適應供熱市場的商品化和貨幣化。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不同能源供暖的收費價格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北京市供暖費的收取標準因供給能源不同存在熱力公司供暖,燃煤供暖,用電、用油供暖等多種方式,每建筑平方米一個采暖季所執(zhí)行的熱價收費標準是:熱力24元,直供式燃煤16.5元,間供式燃煤19元,燃油、燃氣、電鍋爐30元,可以看出不同能源供暖的收費價格存在較大的差異。另一方面,由于供熱鍋爐采用不同燃料造成供熱成本不一致,必然導致由于熱源計價差異引起的支付差異,但最終對于居民來講是終端效果一致而價格不同,因此一些房地產專業(yè)人士就此提出這一問題應提早考慮,并提出這個成本平衡問題應通過政府調控解決,隨著北京市在2014年以前要求解決好燃煤鍋爐的改造,使得最終統(tǒng)一居民采暖費價格按住宅建筑面積計算為期不遠。但對于用熱計量收費,要在舊建筑完全改造能分戶計量技術和解決好如何計量收費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成本高,問題多,難度可想而知。
在北京市未做到在統(tǒng)一供暖收費價格和計量收費之前,各高校只能從內部體制上依據(jù)國家政策逐步健全完善補貼方案,進一步改革不合理制度,逐步提高教職工待遇,還要特別注意解決好無房教職工供暖待遇問題,更多地借鑒住房貨幣化改革的經驗,解決好供暖補貼遇到的特殊問題,最終實現(xiàn)供暖貨幣化改革。
- 上一篇:農機社建設指導方案
- 下一篇:國際貨幣體制革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