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史下的化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6 11:17:27
導語:中學化學史下的化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學化學教學問題存在的特征
化學學科主要起源于西方教育體系,在清朝晚期由洋務運動將其引入到中國的教育課程體系之中,是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課程供學生學習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化學是一個舶來品,在中國的教育歷史上明顯要晚于西方發(fā)達國家。除了歷史原因之外,由于現(xiàn)實條件所囿,我國中學階段的化學教學也是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1.中學化學教學中缺乏化學史教育
培根說,讀史可以明智。其實,我們不應該狹隘的認為這里的歷史只是人文歷史,事實上,科學歷史也是人類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國“中學化學教學中卻只將化學中出現(xiàn)的客觀概念和知識作為必學的內容,而對化學的科學歷史或者發(fā)展史則提的較少,許多教師對課本中的化學史內容,只是簡單布置學生課后看一看。他們認為化學史提高不了學生考分,對升學率不起作用,甚至對化學史提也不提”[2]。這種情況具體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缺乏專門的化學史課程?;瘜W史展示的是整個化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是化學體系脈絡再次展現(xiàn)?;瘜W的知識只有放置于整個歷史發(fā)展歷程的背景才是生動且有魅力的。然而當下中學化學課程中并沒有包含這一塊內容。第二,化學家的片段性介紹,完整性不足。其實無論科技多么先進發(fā)達,起到主宰作用的還是人。在化學學科中,如果離開了偉大的化學家而講化學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然而中學化學教學中出現(xiàn)的化學家一來數(shù)量較少,而來介紹的情節(jié)也較為簡潔。除了展現(xiàn)化學家突出的個人貢獻外,對其生平歷程,尤其是如何與化學結緣以及學習化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的描寫還非常欠缺。簡而言之,個性化的化學家形象并沒有很好的展現(xiàn)。
2.中學化學教學中缺乏思想教育
學者廖正衡指出,“研究化學思想的發(fā)展或化學理性認識的發(fā)展,主要是化學理論和概念的演化過程,將有助于進一步把握化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深刻JournalofCurriculumandInstrution•課程教學研究理解化學的理論和概念,汲取有益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促進化學科學的發(fā)展”[3]?;瘜W思想主要以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和反應等三大理論體系為支撐的。這三點雖然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有所提及,例如,簡單介紹物質的組成,H2O是由H和O組成的。然而這只是知識性的介紹,對化學如何通過宏觀的實驗現(xiàn)象切入到微觀世界中的反應機理卻沒有深刻的解釋。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困惑,我學習這個知識有什么用?因為學習這樣的知識事實上對顯見的生活并沒有多大的意義。然而其背后卻有這樣深刻的含義,這是一種思維的拓寬和機理的再創(chuàng)。我們在學習這些早已生成并無多大現(xiàn)實意義的知識時,如果不挖掘化學知識背后的深刻思想價值,那么學習會陷入一種自我虛無的狀態(tài),導致了認同的偏差,也失去了學習化學的本質意義,即獲得一種新的思想。
3.中學化學教學中缺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
在新的課程體系下,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成了重中之重,是課程三維目標的核心之一。然而在學者調查中學實際教學情況時卻“發(fā)現(xiàn)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落實得不是很好,有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想到了砍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認為它可有可無;有的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就直接從教學參考書上照搬,課堂實際教學中并不進行落實;有的教師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隨意性很大,往往受突發(fā)事件的影響而實施……”[4]調查雖然并不是完全直接的針對化學教學,然而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這些現(xiàn)象在化學教學顯然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上在化學教學中加入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也是對德育重要的支持,是實現(xiàn)中學德育的有效載體之一。然而,在中學化學教學的普遍缺乏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則會對學生未來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這一點,目前無論是在化學教學思想意識上還是在行為實踐上都存在的很大的不足。
二、中學化學教學問題形成的原因
中學化學教學出現(xiàn)前文所描述的各種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學過程中的教育觀念落后、評價機制僵化以及應試心態(tài)過重都是催生教學問題的重要因素。
1.中學化學教學問題的根本原因:教育觀念落后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傳遞知識?!皞鹘y(tǒng)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培養(yǎng)出的學生因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只能在家長或教師劃定的條條框框內進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致使學生過于嚴謹,尊崇權威,思維定勢,創(chuàng)造性思維薄弱。學生被動學習,成了裝知識的容器,忽略了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保?]同樣,這樣的觀念價值也滲透在化學的學科教學中。首先,將化學的學習簡化為化學知識的學習。化學是一門科學,除了顯性的化學知識以外,還有隱性的化學學科思維和化學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和塑造。然而,在我們中學化學的過程中,卻有意無意的將后者忽略,這明顯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其次,化學教學規(guī)避了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核心內容的基礎學科。然而除了實驗以外,化學還有“試驗”,就是對已知實驗之外的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然而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要么以安全為理由,要么以考試為借口,總是在逃避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精神,將試驗拋之腦后。最后,將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隔離。學習化學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而服務的。然而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缺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具體考量,而將化學中各種問題進行絕對理想化的處理,比如不計成本的來消除污染顯然不符合生活常理,然而卻時常將這樣的選擇方式置于教學之中,顯然沒有注意到對學生實際生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2.中學化學教學問題的關鍵原因:評價機制僵化
化學教學并不是一個自由散漫、隨心所欲的行為過程,其有著外在較強的約束和控制。目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然而事實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仍然在起著主導的地位和作用?!凹埞P測試歷來是簡單有效的評價方式,但在命題時我們的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根深蒂固,往往不自覺的就以舊教材的教學要求為標準進行組卷,甚至直接從網(wǎng)絡下載試題,不做任何修改。這樣既不能達到教學信息反饋的目的,同時也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有教師認為新課改的紙筆測試就是個形式,命題時全部選用教材原課程教學研究•JournalofCurriculumandInstrution題,原封不動的照搬,這樣的測試,同樣也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由此可見,評價機制的固化僵化對化學教學情況的改善起到了強烈的阻礙作用。由于對化學教學的核心價值存在判斷誤區(qū),認為化學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導致“有些教師對教材的深廣度把握不當,仍然按照原來的高考標準和課程要求來處理必修教材中出現(xiàn)的知識內容,隨意擴展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要求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越位’的情況很普遍”[7]。所以,中學化學教學中問題頻發(fā),可以說評價機制的僵化是逃脫不了責任的,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來打破舊有的評價體系,使得教學評價能夠走向真正的合理和多元。
3.中學化學教學問題的直接原因:應試心態(tài)過重
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在我國化學教學中存在著過度教學的問題。這個問題的重要推力之一就是應試的功利心態(tài)。“應試功利心態(tài)使學校、家長和社會對化學教師的過度期望是化學過度教學的又一個原因?!保?]其實從歷史的角度看,追求應試的能力是一貫而傳承之的。我國歷來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對于讀書人來說,通過考試并成為國家的官員是每個人終極的夢想。倘若不能將自己平生所學兜售于“帝王之家”,人生便是失敗的了。其次,教育演變發(fā)展到今天,固然在形式上發(fā)生了眾多的變化,但是其根本用意或許還是沿襲了傳統(tǒng)的要求,只不過演化為“讀書改變命運”了。但是改變命運是普遍的愿望,大家需要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手段,于是考試就成為了一個必然的選擇??荚囈环矫媸禽^為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考試將相對公平做到了極致,得到了普遍的承認?;瘜W雖然是近代新興的學科,但是引入中國之后事實上并不能逃脫這樣的藩籬,仍然被同化到如此的體系之下。不過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所有的課程教學都面臨著深刻的改革,以往靈光的方法一直在遭受著其是否科學的質疑,如果化學仍然寄生于這樣的思維之中,不能不說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踐踏和貶低。
三、中學化學教學問題解決的策略
研究或許有批判的必要和解構的價值,但是根本所追尋的還是走向建構。對中學化學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的描述和造成問題原因的分析其最終走向還是渴望可以為中學化學教學進行策略構建。
1.結合素材,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課程目標劃分為三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方面包含對自然科學和物質形態(tài)的理性認知,另一方面也是對人文社會和自身發(fā)展方面的觀照情懷。可以說新課程背景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將化學教學的目的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再具體教學實踐中,學者吳燕娜認為主要可以利用“興趣教育;熱愛祖國、熱愛集體教育;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意志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社會熱點教育”[9]的手段來開展和進行。具體展開來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辯證思維?;瘜W的發(fā)展那一方面給人類生活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幫助,另一方面也給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所以,化學是一把雙刃劍,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其雙面特征,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太妥當?shù)?。第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追求。盡管化學給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的安全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是簡單粗暴的將化學棄之不顧,從本源上來看,最終還是要依賴化學解決化學問題。對于已然造成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問題,其根本還是需要利用化學手段來解決。所以,化學帶來的問題只是暫時性的,關鍵還是在于人對化學的掌控和把握。第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落實途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生成還是較為抽象的,如果需要中學生對其能有效的進行把握還是需要一定載體加以支撐。但是載體的選擇方式一定要突破以往思維的藩籬,例如單純以考試或者安全為導向的,這里不是說考試或者安全不重要,而是說對考試和安全能夠進行積極的為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發(fā)展和進步服務。
2.聯(lián)系過往,增加化學歷史教學的內容
化學科學帶來的是知識,而化學史則給予人以人生的智慧和力量。此外,“化學史也是一部化學研究方法的歷史,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運用化學史實培養(yǎng)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思想是很好的材料”[10]。要做好化學史教學的工作,一般遵循幾個步驟:第一,注重整理化學發(fā)展的關鍵歷史節(jié)點?;瘜W的發(fā)展主要是經(jīng)過了古代化學、近代化學和現(xiàn)代化學三個階段。古代化學主要以實踐和經(jīng)驗為主,是一種較為感性的化學認知。而走向近代化學則經(jīng)歷了16世紀末到19世紀初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其中逐漸擺脫了煉金術的束縛走向了系統(tǒng)化的元素理論。而進入20世紀以后,由于物理學的介入,化學就更加的微觀化、精密化和定量化了,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這些歷史節(jié)點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動力。第二,注重化學家的完整介紹。縱觀我國的化學教材,對化學家的介紹只是簡單限于其貢獻在哪里,而其生平乃至個人遇到的挫折甚至是缺點等都非常少的提及。這使得學生普遍認為化學家離自己較為遙遠,失去了奮斗的動力。第三,注重化學失敗的教育學習。化學以實驗為基礎,是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失敗自然不可避免。然而我們所涉及的化學史教學大多是成功的歷史,對其中曲折困難則提及的較少。這使得學生對化學的認識過于簡單化了,缺乏合理的認知態(tài)度。
3.發(fā)展導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從教育本質屬性來看,教學的真正目的既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也不是簡單的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來看,學生就成了主體,我們的教學不在于告訴學生應該知道什么,而是自己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瘜W實驗是一項精密的操作,條件的略微改變也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此外,化學反應的反應物以及條件也是遵循著節(jié)約便利的道路不斷改進,化學其實不是靜態(tài)而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應該最主要的就是“能不能換個條件呢”,或者“這樣為什么不可以”,而不是“哦,我知道了”。要培養(yǎng)學生如此的問題意識,就要做到幾點:第一,營造課堂民主的氛圍。很多在學生在自我問題意識方面其實有著很強的主動性,然而由于整體的課堂氛圍缺乏民主氣氛,教師的一言堂行為傾向比較明顯,導致學生出生有疑問卻不敢言出的擔心。所以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勇氣,“教師要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譏笑;當學生所提問題讓教師難堪時,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責備;當學生為了表達一個問題急得面紅耳赤時,要多一點鼓勵,少一點不耐煩”[11]。第二,培養(yǎng)學生發(fā)問的能力。問題的提出是認真思考的結果,而不是隨意的表達。在化學教學中新知識的不斷涌現(xiàn),學生可能在接受消化化學知識的時候出現(xiàn)困難。但需要強調的是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并不只是簡單的態(tài)度問題,同時需要大量技巧的培訓。中學化學思維是新的比較獨特的邏輯體系,教師如果不對學生發(fā)問的能力進行提升,那么學生的學習質量很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故發(fā)問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第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來源,也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基礎條件。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全力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引發(fā)認知之間的沖突,使之形成問題意識,讓學生感到確實有問題要問,并且勇于問,喜于問。
作者:王祖亮王麗娜工作單位: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 上一篇: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論文
- 下一篇:化學教學論實驗下的化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