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學一主三學形式
時間:2022-08-15 09:38:56
導語:經濟法學一主三學形式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法治觀念的深入人心,我國掀起了一股“學法、用法”的熱潮。經濟法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更是引人注目。它不僅僅是法學專業(yè)的必學科目,會計學、統(tǒng)計學、工商管理等經濟類專業(yè)也將其列為必修科目,雖然不同專業(yè)對經濟法學學習要求的內容及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對學習該門學科的學生而言都比較困難,原因在于其涉及面大、內容多、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筆者通過多年的經濟法教學,結合鄭州電大“一主三學”教學模式,探索出了一套比較有利于學習經濟法的一種教學方法和學習手段,以期能夠為經濟法教學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一“、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具體操作
(一)“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內涵“一主三學”的教學模式是鄭州電大十年磨劍,鑄就的一種跨學科、跨地域、跨教育類別的經典模式,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并圍繞此中心開展的導學、助學、促學等學習支持服務。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制訂專業(yè)和課程學習計劃,選擇并利用媒體資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學習過程。導學指的是教師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的指導。助學指的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過程上的幫助。促學指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和評價,以維持學生的有效學習行為。在“一主三學”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是中心,導學、助學、促學三者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它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而展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三者相互結合,互動交融,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它具體運用到課堂中主要分為五個步驟來進行。
(二)“一主三學”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具體操作這五個步驟分別為目標導學、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以及評價促學。這五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從準備學習狀態(tài),逐漸過渡到學習的強化狀態(tài)的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這也正好符合學習的規(guī)律,以及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心理規(guī)律。比如,目標導學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準備狀態(tài),事先能夠預見到將要學習的重要知識點;主動自學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置于自己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小組互學又可以將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化;選擇助學可以將學生之前自學的東西系統(tǒng)地柔和在一起,從而使學習進入升華狀態(tài);評價促學又可以將學生學到的東西進行鞏固,使學習進入強化狀態(tài)。
二、經濟法學“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目標導學是學習經濟法學的前提由于經濟法學涉及的知識面和內容相當寬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務必將即要學習的內容告訴學生,使學生做到有的放矢,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編寫導學案,在導學案中,要體現(xiàn)本章在整本書的性質,比如: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濟法學(第四版)》第一章,該章是本書的理論基礎,是在第一遍總論的第一章,所以,其地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就此,可以將本書的性質,學習目標、方法、重點、難點以及要看的一些書目等等編進導學案中。完成后,將導學案印發(fā)給即將上本章課的學生們,使他們了解教師集中講授的內容,以及可能遇到的難題和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經濟法學這門龐雜學科的有力途徑和前提。
(二)主動自學是學習經濟法學的基礎主動自學是學習經濟法學的基礎,也是課堂教學中心環(huán)節(jié)。在目標導學的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自覺進入主動自學狀態(tài)。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注重獨立鉆研,進行自主探究。通過通讀教材,掌握基礎知識,總結提煉問題,對教材形成自我體驗。比如:在講授公司法律制度時,可以假設學生手里面有50萬資金,讓其開設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他們該怎么設立?那么就此案例,可以引導學生探索,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條件、組織機構、股東權限,以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寫等等經濟法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了民法的相關知識,而且還涉及到了會計的相關知識。
(三)小組互學是學習經濟法學的深化經濟法學涉及的內容不僅廣泛,而且知識點也比較繁雜,所以,針對其特點,可以建立學習小組進行互學互助。小組互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途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自學能力、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學習者的綜合素質。通過小組互學,不僅可以將主動自學來的學習成果進行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針對共性問題或難點問題展開討論,進行互動答疑,辯駁質疑,初步解決“主動自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自己解決不了或拿不準的各種疑難問題,使學生學習向縱深發(fā)展。當然,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可以是網(wǎng)絡QQ群,可以是實地小組,教師必須及時參與到互助小組中,和同學們共同探討,并通過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激發(fā)引導學生深入展開討論,營造良好和諧的互動交流氛圍。
(四)選擇助學是學習經濟法學的關鍵選擇助學主要指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自由選擇可提供的幫助服務形式,傾向于幫助解決學習者在小組互學環(huán)節(jié)中遇到的困難和疑問。在學習經濟法學的過程中,不論是自主學習階段或者是小組互學階段,都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教師的支持服務,也可以選擇利用教師提供的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各種條件,進行學習和探究。這個選擇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決策能力。教師應該將在互助小組討論中所遇到的問題歸納起來,集中進行精講,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提高和升華,所以,選擇助學是學習經濟法的關鍵,在這里,可以將之前幾個階段遇到的問題得到集中解決,從而達到學習的應有目標。
(五)促學是學好經濟法學的保證經濟法之所以難,還在于他的知識點容易忘記。所以做到有效的促學環(huán)節(jié)是保證學好經濟法的一環(huán)。在促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要學習理論,更要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經濟法學的應用性極強,經濟法的基礎理論知識是從各部門經濟法的實踐運用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學習經濟法的理論知識一定要和我們學習經濟法律、法規(guī)的實踐結合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比較和總結具體的經濟法律、法規(guī),在何處體現(xiàn)著經濟法的精神和特點。這樣,我們才可以學以致用,靈活掌握。同時,要有意識的運用比較分析、實例與規(guī)范相結合等方法進行鞏固學習。比較分析就是通過不同部門法的比較,同一部門法內不同的法律、法規(guī)的比較,分析其異同,就能較容易地掌握各自的特點和重點;實例與規(guī)范相結合是指學會用一些典型的案例來分析、掌握經濟法律、法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操作,學會了應用也就學好了經濟法。另外,還要注意正確運用歷史分析、階級分析等方法,幫助我們從宏觀上把握經濟法的內涵。這些都是在學習了經濟法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促學的有效方法。最后,學生可以對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測評,教師也要適當?shù)亟o以總結性評價,以此養(yǎng)成學生自我歸納、自我反饋、自我調控的良好習慣,逐步學會學習,使其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
三、經濟法學教學中“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角色定位
(一)學生是整個學習經濟法過程中的主體上面闡述的五個步驟中,學生是所有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者。教師在把握住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把課堂的主動權送給學生。學生在接到了教師的導學案后,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自主學習時間,按照導學案的要求來完成每一次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組互學的環(huán)節(jié),更要積極投入進去,克服自己知識薄弱的心理障礙,做到自信、樂觀地分享,同時在合作中學習。在選擇助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更要體現(xiàn)在自覺主動地去選擇,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教師是整個學習經濟法過程中的主導把課堂的主動權送給學生不等于教師放任不管,教師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更重要,那就是處于主導作用,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在于為學生提供學習條件,包括硬件和軟件條件,硬件比如說組建學習小組,提供電腦、書籍等,軟件包括書目、問題等,這種主導作用也是貫穿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導學要求教師提前將要學習的知識概括起來,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編寫導學案,這是課堂教學開始的準備階段,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目標。在助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要為學生提供支持,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交流的平臺,解決學生遇到的經濟法難題,總結學到的知識點等等。最后在促學階段,一方面教師可通過促學環(huán)節(jié)監(jiān)控學生學習的進程,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促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學習的動力實施調控,以維持學生有效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和教育教學質量等,所以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主導,。
總之“,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特征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的觀念,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xiàn)了觀念上的創(chuàng)新。遵循了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符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支持服務相互配合”的教育理論的基本要求和教育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將這種符合教育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應用到經濟法學的學習中,能夠大大減輕學習者學習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