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體系相關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3 11:45:00
導語:民商法體系相關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民商法律制度的制定就是讓經濟利益得以實現和行駛,從而為民商事的活動更加的規(guī)范,才能確立一個公平的競爭途徑,并完善并鼓勵法律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的組成部分為民商法、經濟法和社會法,民商法是對市場主體進行交易時規(guī)范的一些事宜,就是為了讓內在的發(fā)展可以更加的有賴于法律制度,讓社會主義市場法律體系得以進一步的完善。
關鍵詞:民商法法律制度市場經濟
一、我國現行的民商法制度的有關問題
在民商法的體系上來看,我國在民商法上的缺陷就是沒有制定相應的民商法典,我國的民商法目前實行的是“零售制”,并不是先制定相應的法典,然后按照法典的部門實行。我國的民商法存在單行法了并且具有自己的法律格局,這對于我國的民商法來說既是其本身的特點又是它的缺點。我國現行民事立法缺陷有幾下幾點:
第一,對于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還有人權事業(yè)沒有發(fā)展的很完善,有些東西還不能夠適應。這是因為在進行民商法的制定時,才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沒有從根本上對舊體制和舊行政制度進行解決,所以說,在法律上還學要有較多的要求和對舊體制的特征,也就是說,對于市場經濟所需要的不能夠完全的適應。
第二,立法體系散亂,缺乏系統(tǒng)性和協(xié)調性。法律規(guī)定中有些粗疏的事宜,同時在內容上也不夠健全,國家的行政部門和最高人民法院便不得不一些條例、細則、辦法、意見等相關的規(guī)定,來澄清和彌補在法律上的空白。這些規(guī)定一般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而且這些法都是出自多家,這就在對民事關系的確立上出現多次立法的現象。
第三,原則性和簡單性還存在空白。一部民事法在確立的時候,都是通過相關部門經過詳細的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對其作出司法解釋的。在最高人民法院進行司法解釋的時候,可以簡略的民事法律的具體化,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就不得不對其進行相應的司法立法解釋,過多的司法解釋對現行的法律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失去一定的價值,除此之外,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和司法解釋,都會彌補在法律上的空白彌補。
第四,行政化越來越嚴重。我國民商法的行政化傾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民商法的立法中,都是以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對民商法立法進行立法的,現行的民商法立法機關,在進行立法的時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行政法律法規(guī),這種情形現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卻沒有從根本問題上進行解決。民商法的行政化目前的對民商法的確立有了越來越淺顯的談話,所以對正確的實型民商法規(guī)章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同時也像為民商事權利的行駛套上了行政枷鎖。
二、經濟法與民商法、行政法三者的關系
經過上述的討論,可以看出,民商法在本質上屬于市民社會的法,它是在私法的范疇上,總體上來說是以主體平等為基礎的,保護商品關系的利益,就是對民事人身財產進行維護。行政法也是為了進一步的保護國家的利益,所以它本身屬于公法,維護國家的權利,經濟法是對社會整體的經濟利益進行保護,就是為了對民商法和行政法二者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本質上就是為了完善國家管理的經濟法,平衡經濟法的運行,最終使以社會為本位,公私兼顧,并且以公為主。
(一)經濟法與民商法
經濟法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產生的,同時輔助并且補充民商法,不管是民商法還是經濟法都是為市場經濟服務的,在整個市場經濟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經濟法是民商法的基礎,民商法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所以也是市場經濟的外在的表述,當民商法不存在了,那么市場經濟也就不存在了。市場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障礙,這樣就導致了民商法無法充分實行,必須借助經濟法來對民商法進行輔助。其次,民商法是以經濟法為基礎條件的,這也是經濟法的性質來決定的。民商法是在形式上追求自由和平等,但是如果要想真的實現平等和自由,必須靠經濟法來支撐,國家的角度上看,此法是宏觀調控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沒有了經濟法,那么市場將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障礙,也就是說,經濟法是市場經濟和民商法的基礎。
(二)經濟法與行政法
經濟法與行政法互相配合,共同行使國家的權力,二者在結構和形式上存在互相交叉的部分,同時也有互相配合的原因,這主要還是由于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所決定的。社會的經濟關系主要是分為兩個方面:普遍性和特殊性。前者是是對市場的競爭和宏觀的調控進行必要的調整,后者就是單純的調整行政法。社會經濟關系的雙重性就是法律性質來決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的合法化是需要相互配合的,所以,經濟法與行政法是不可或缺的。公務員之家
三、我國對民商法制度中的有關問題的解決建議
(一)加快民商法立法步伐,并完善法律體系
第一,要轉變法制觀念,加速民商立法。一定時期以來,我們總是強調總結經驗,缺乏對法律引導功能的確認,總是停留在“先實踐、后立法”、“先改革、后立法”的模式上。所以在立法的原則上,總是粗線“宜粗不宜細”的現象。
第二,建設科學的法律體系。要想適應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不能對各種法律進行簡單的拼湊,要摒棄應急似的立法方式,以實現市場經濟為基本目標,科學的預測,制定民商法的一個總體規(guī)劃,進而制定民商法典,避免出現盲目的立法工作,要使各類法律協(xié)調一致。
(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運行機制
健全的法律機制是依法治國和發(fā)展國家的基礎。這就需要在制定運行機制的時候有以下基本要求:國家高權力機關的立法權,制定優(yōu)良的法律體系。所以說,市場經濟必須具有合理的并且在司法獨立的權威中有公平的有效的運行。
參考文獻:
[1]薄維雷.關于民商法與經濟法關系的研究.消費導刊.2007(7).
[2]楊秀清.經濟法利益配置功能探析.法制與社會.2010(5).
- 上一篇:淺談夫妻日常事務法律思考論文
- 下一篇:淺談中韓婚姻的法律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