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學教材德育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15 11:31:00

導語:治安學教材德育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治安學教材德育建設論文

摘要:教材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是穩(wěn)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任務的重要保證。目前治安管理學科教材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xiàn)在治安教材建設總體構架缺陷明顯、教材層次區(qū)分度不夠、對很多現(xiàn)實問題研究不夠、教材內容交叉重復現(xiàn)象??梢酝ㄟ^分類編寫教材、分層次編寫教材、加強案例教材建設和創(chuàng)建一體化教材模式,來加強我國治安管理學科教材的建設。

關鍵詞:教材建設;治安學;問題;對策

Abstract:Teachingmaterialdevelopmentisoneoftheimportantaspectsofcoursesconstructing,basingonitsstableteachingorder,increaseteachingquantity,guaranteethetalentedpersoncultureassignment.Thecurrentpublicorderadministercourseteachingmaterialdevelopmentsveryfast,buttherearesomelacksstill:thetotalframedisfigurement,notenoughtotheteachingmateriallevelofstructuredistinctiondegree,notenoughtotherealisticproblemsresearch,intersectandrepetitiontotheteachingmaterialcontents.Wecanintensifythepublicorderadministercourseteachingmaterialthroughmanyways:classifyingtheteachingmaterial,delaminatingtheteachingmaterial,enhancingthecaseteachingmaterialdevelopmentsandcreatingtheintegralteachingmaterialmode.

Keywords:Teachingmaterialdevelopment;Thepublicordersubject;Problem;Strategy

教材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像治安學這種新興的學科來說,其意義更為重大。本文從治安學出版的教材入手,加以系統(tǒng)歸納和評述,以期比較全面地反映治安學科教材的出版現(xiàn)狀,希望就此拋磚引玉,以推進治安學科整體的完善和發(fā)展。

一、治安學科教材建設的階段性回顧

(一)新中國建立之前——治安學科教材與著述的啟蒙

20世紀初葉,清政府在學習西方治安新法、創(chuàng)辦警政的同時,即開始籌辦警察教育,當時清政府編輯出版了大量有關治安管理的書籍,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東西方各國的治安管理制度和警政理論。其中不少是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著作。例如,作新社編譯的《警察學》、湯化龍的《大清違警律釋義》、汪有齡的《大清違警律論》、鄭宗楷的《警察法總論》、錢定宇的《中國違警罰總論》、李士珍的《警察行政理論與實際》等均是具有較高水準的治安學學術著作[1]。

(二)新中國建立至改革開放之前——治安學科教材建設開始啟動

20世紀50年代治安管理理論研究有個小高潮,出了一些教材,主要是關于戶口管理方面的,如《戶籍管理常識》、《戶口管理工作教材》、《戶口登記工作教材》,或是關于治安保衛(wèi)和消防工作的,如《派出所工作教材》、《民警治安工作概要》、《做好農村治安保衛(wèi)工作》、《群眾消防》、《消防工作教材》等等。隨后六七十年代由于“”,治安學業(yè)務教學和研究一度空白,特別是在“左”的指導思想影響下,禁錮甚多,導致治安管理的理論研究進展緩慢以及教材建設的滯后[2]。

(三)改革開放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末——治安學科教材建設開始發(fā)展

1979年,在全國省公安局長會議上,提出“組織力量編寫教材”。隨后,1980年8月,全國公安院校工作座談會決定,編寫公安業(yè)務統(tǒng)一教材,分公安工作概述、政保、經文保、治安、刑偵、預審、勞改和勞教等八門教材。之后,又有幾本治安管理的教材相繼問世,如,1984年6月原西南政法學院公安業(yè)務教研室編寫了《社會治安管理學》,這是第一次賦予治安管理以“學”的稱呼,成為治安管理從經驗總結、單純闡述業(yè)務知識向系統(tǒng)化理論研究轉變[3]。

(四)20世紀90年代至今——治安學科教材建設開始繁榮

1998年教育部重新調整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其指導思想是使培養(yǎng)對象具有更為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對社會需要更強的適應性。在此背景下,本著“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同時在學科專業(yè)建設方面打破原有治安管理與保衛(wèi)工作之間的界限,使所設課程更具有科學性與綜合性,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公安大學將治安系原有的治安管理與安全防范專業(yè)合并為新的治安學專業(yè),加強了原有兩個專業(yè)之間在教學內容方面的融合,同時,在治安學本科專業(yè)下面設立了涉外警務、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交通管理四個柔性專業(yè)方向,以此為契機,重新修訂了教學計劃,編寫和修訂了一批教材,如李健和教授主編的《治安管理學總論》、張惟誠教授主編的《安全防范技術》、熊一新教授主編的《治安管理學》、郭太生教授主編的《事故對策學》、陳鴻彝教授主編的《中國治安系》等,在質量與體系方面均有較大的提高與發(fā)展[4]。

二、治安管理學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治安教材建設總體構架缺陷明顯,未確立好學科體系的辯證邏輯主線

從我國治安學科建設的發(fā)展歷史來看,治安學科基本上是以治安管理學為立足點來構架治安學科體系的,以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組織機制等內容構成治安學的基礎理論,以戶口管理、特種行業(yè)管理、危險物品管理、公共場所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案事件管理等具體業(yè)務為分支理論而構成的學科體系。這種理論構架為公安業(yè)務部門所歡迎,但這種以實用主義為指導思想使得治安學的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形成了先天的缺陷,將治安學學科體系混同于治安管理的業(yè)務體系,使得治安學教材體系無法形成內在邏輯性的結構體系,造成的后果就是教材理論性不強,更像是法律法規(guī)的羅列或是工作指導手冊,起不到教材應有的前瞻性和啟示性以及對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預示性。

(二)教材層次區(qū)分度不夠

雖然我們有相當一部分教材是針對不同學歷層次、不同職務或者銜級的培訓而編寫的,但實際上所編寫出來的教材在內容上的層次要求是不明顯的。就學歷教育的教材而言,大專、本科各層次所使用的教材(作為公共基礎課用的教材)從章節(jié)結構到內容基本相同,要說有所不同的話,主要是某章或者某節(jié)在選擇的內容多少有所差別,上下一般粗,本科教材講什么,大專教材也講什么。現(xiàn)在治安學專業(yè)已經開設碩士研究生教育,但是相關教材還沒有。

(三)操作性研究受業(yè)務局限,對很多現(xiàn)實問題研究不夠

公安院校治安業(yè)務教學現(xiàn)行的通用教材,基本上是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公安部組織有關公安院校編寫的。往往是采取松散式或者是自由組合的方式,由某所學校牽頭,自由組織一所或幾所學校的有關人員參編,參加教材編寫的人員絕大多數(shù)是從事治安管理學科理論研究或者教學的理論型人員,從事治安管理實際工作的人員很少參編。故編寫出來的教材難免會有與實際不相符的地方。

(四)教材理論性不強,操作性也不強,出現(xiàn)兩頭弱化現(xiàn)象

或許是因為治安管理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xiàn)的時間不長,理論研究深度不夠,所編的教材的理論深度也不夠?,F(xiàn)在的治安管理教材中的原理的理論闡述比較簡單,顯得比較單薄,明顯過于淺易;同時治安管理教材的實用性、操作性不強也是客觀事實,雖然也講到一些相關的方法、技術,但大多是原則性地介紹,缺少對問題解決的方法、步驟、要求和應該注意的問題的具體介紹,故學生學習后往往只是知道內容的大致輪廓和解決問題的大致思路。[5]

(五)內容交叉重復

現(xiàn)行的治安學教材存在著教材名稱彼此相互涵蓋或交叉,基本概念的內涵定義不確定,分支學科的內容劃分周延性不足,研究范疇交叉重復,甚至相互矛盾,理論判斷大多為經驗性,缺乏理論基礎。例如以《治安秩序管理》命名的課程及其教材,在整個治安學的學科體系中是作為一門主干課程設置的,但教材卻沒有自己獨有的研究對象也沒有形成相應的理論體系,與治安管理學、特種行業(yè)管理、治安案事件查處等教材是交叉重復的,使人感覺就是一些治安管理經驗和制度規(guī)范的堆集。并且在概念體系上與治安學其他學科相矛盾和沖突[6]。

三、加強我國治安管理學科教材建設的設想與建議

(一)分類編寫教材

治安學教材結構直接由治安學課程體系所決定,目前各個學校開設的有關治安學的專業(yè)課程多達十幾種,并且劃分為兩類:“必修課”和“選修課”?!氨匦拚n”涉及到治安管理具體業(yè)務的教學,包括治安管理基礎理論、社區(qū)警務、危險物品管理、治安秩序管理、治安案件查處等,這些教材我們稱之為“專業(yè)核心教材”,應堅持由公安部統(tǒng)一組織編寫為主,確保教材的質量和權威性?!斑x修課”的課程設置比較靈活,可根據對各地的具體情況和各校的具體特點而開設,主要是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同時可以克服公安部統(tǒng)編教材的滯后性的問題和缺少地方針對性的問題。

(二)分層次編寫教材

隨著公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公安學歷教育以由大專教育為主體,發(fā)展成為了以本、??茷辇R頭并進的辦學格局。本、??粕渑囵B(yǎng)的目標和知識結構的要求是有明顯差異的,概括起來說,本科教育比較注重學生理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平逃⒅氐氖抢碚搼媚芰Φ呐囵B(yǎng)。

(三)創(chuàng)建治安學的特色教材

進行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實踐的了解深度,可以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案例教材可以使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得到很好的結合,特別是公安院校培養(yǎng)的是動手能力很強的創(chuàng)新人才,更需要貼近實戰(zhàn)的案例教材和教學。適合案例教學的課程有《治安案件查處》、《群體性治安事件處置》等。

參考文獻:

[1]熊一新.論治安學的學科地位[J].公安大學學報,2002,(4).

[2]高婧.治安管理學教材建設述評[J].江蘇公安??茖W校學校,2001,(11).

[3]李健和.論治安學科建設[J].公安教育,2001,(3).

[4]郭太生.治安學研究的困惑與發(fā)展[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5,(3).

[5]劉建昌.論治安管理學科教材建設[J].廣西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3).

[6]陳家遜,廖志恒.治安教材建設的反思與重構[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