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目標中的道德教育啟發(fā)

時間:2022-05-13 11:29:08

導語:職業(yè)目標中的道德教育啟發(f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yè)目標中的道德教育啟發(fā)

一、“使人類和他自己趨于崇高”:職業(yè)選擇的“共同目標”

《考慮》一文的開頭(前三段)是頗耐人尋味的,它著眼于確立討論青年選擇職業(yè)這一問題的起點:人的自由。這一起點的確立來自于馬克思對人本身的定位:人是處于動物與神之間的人。人一方面突破了被自然束縛的動物狀態(tài),具備了自由的可能性。但這種自由又并非一種任性而為,它需要有更高的價值的引導。人的自由的現(xiàn)實性恰恰在于,“神也給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標———使人類和他自己趨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尋找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神讓人在社會上選擇一個最適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會變得高尚的地位。”[1]455這段話可謂《考慮》一文的價值根基?!吧瘛钡摹爸付ā钡挠迷~,與下文“神輕聲地但堅定地作啟示”諸種說法,其實質是對人的價值根基的描述。馬克思討論職業(yè)選擇這一看似社會層面的話題時從人的最高價值根基著眼的做法值得我們留意。我們高校的道德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社會性的規(guī)范教化而沒有深入討論人的價值根基的話,將缺乏一種活潑的源發(fā)力量。尤其筆者所屬的職業(yè)高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不能僅僅駐停于道德規(guī)范的律令要求上,更不能屈從于某種急功近利的職場潛規(guī)則,而是應該真誠地探討諸如“使人類和他自己趨于高尚”的價值目標?!笆谷祟惡退约黑呌诔绺摺笔邱R克思為青年人的職業(yè)選擇設定的“共同的目標”。這一目標的設定既有服務社會、人類的嚴肅性,又有著尊重個體特質的關懷和體貼,更有著對職業(yè)選擇的內在的德性要求———趨向崇高?!犊紤]》一文正是在這一“共同的目標”的指引下,對青年面對職業(yè)選擇時各種心靈困惑的疏解??梢哉f,馬克思的德性要求是建立在對同輩人心靈困惑的細膩分析和同情理解基礎之上的。筆者確信,17歲的馬克思在《考慮》中提到的青年人的諸種心靈困惑,在中國當下的高校大學生中依然存在著。我們的道德教育,也應該從尊重和理解青年一代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和個體差異開始。更何況,人的本質是自由的,青年人具有自我選擇的權利。正如馬克思所言———“神要人自己去尋找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钡赖陆逃谄浔举|上終究得歸結于被教育者的自我提升,他們必須有自我提升的欲求和啟動相關實踐的內在心靈需要。不過,人的自由、人的選擇的權利是把雙刃劍,既可以為善,亦可以作惡。馬克思既強調人的自由,又強調人對崇高的德性追求過程中的自我提升,“因此,認真地權衡這種選擇,無疑是開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聽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責任?!保?]455《考慮》下文即是對各種選擇的分析和權衡。

二、探究“熱情的來源”:職業(yè)選擇中的情感因素

在《考慮》中,馬克思對處于“感情激動”狀態(tài)中的人的職業(yè)選擇是深懷疑慮的。他警惕感情的波動對于青年人判斷能力的沖擊———表面的熱情其實是一種迷思和自我的欺騙,所以,他提出:“如果不對熱情的來源本身加以探究,我們又怎么能認清這一切呢?”[1]456馬克思在文中提到的熱情的來源多是負面的,主要有虛榮心、名利以及自以為是的幻想。馬克思拒絕一種炫耀性質的職業(yè),強調對職業(yè)應有長期的穩(wěn)定的情感態(tài)度,所以他對基于虛榮心、名利蠱惑下的職業(yè)選擇的后果多有批評,其理由是情感的熱度會迅速消歇。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對情感波動的強度是有相當?shù)墓烙嫷?,他甚至認為熱情鼓蕩的時候,理性是無法加以約束的,人們自然會喪失冷靜分析的能力?!霸谶@里,我們自己的理性不能給我們充當顧問,因為當它被感情欺騙,受幻想蒙蔽時,它既不依靠經驗,也不依靠更深入的觀察?!保?]456-457此刻,“我們的目光應該投向誰呢?當我們喪失理性的時候,誰來支持我們呢?”[1]457馬克的回答是:“是我們的父母,他們走過了漫長的生活道路,飽嘗了人世辛酸。──我們的心這樣提醒我們?!保?]45717歲的馬克思在處理職業(yè)選擇的情感因素時能注意到,青年人喪失冷靜分析能力的重要原因是“經驗”的匱乏,所以他主動地提出要參照父輩的生活經驗,這是很可肯定的事。我們高校的道德教育,同樣應該在豐富青年人的生活經驗上多做努力,尤其是對于那些生活歷練較為匱乏的大學生更應如此。對父母的職業(yè)、社會生活經驗的汲取也確實應該成為大學生豐富生活經驗的重要事項。筆者以為,這一課題還沒有引起高校道德教育者的充分的自覺。我們的道德教育,還存在著重理論知識、輕視生活經驗的誤區(qū)。而一些刻意設定的社會實踐項目也不能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個體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積極鼓勵學生對父母生活經驗的深入了解,不失為一條現(xiàn)實的選擇。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彌合與父輩之間的代溝,有助于代際間的情感交流,更是代際間智慧傳遞的應為之事。(本文來自于《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雜志?!逗邶埥逃龑W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三、“精神原則與肉體原則”:職業(yè)選擇中的自我認知

既然馬克思認識到生活經驗的重要,他就無可回避地要直面職業(yè)選擇的現(xiàn)實性問題。這一現(xiàn)實性的問題可能來自于我們的社會關系,也可能來自于我們的生理(體質)。馬克思承認,在社會關系方面,“我們并不總是能夠選擇我們自認為適合的職業(yè);我們在社會上的關系,還在我們有能力決定它們以前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確立了。”[1]457而在個體的生理因素方面,“我們的體質常常威脅我們,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視它的權利。”[1]457馬克思期望青年人在選擇職業(yè)時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尤其是要審視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的有限性。在他看來,如果我們刻意違背客觀的現(xiàn)實,譬如,不顧及自己生理的特點,“超越體質的限制,但這樣一來,我們也就跨得更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是冒險把大廈建筑在殘破的廢墟上,我們的一生也就變成一場精神原則和肉體原則之間的不幸的斗爭?!保?]457馬克思贊成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某種“精神原則和肉體原則”高度匹配的職業(yè)選擇標準。馬克思列舉了“精神原則和肉體原則”的不匹配將會導致人心靈世界的扭曲──人們或因恪盡職守而傷害身體乃至喪失生活的幸福感,或因力不勝任而備受指責甚至自愧自卑。在他看來,“精神原則和肉體原則”的高度匹配才能使人的心靈狀態(tài)處于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只有從安靜中才能產生出偉大壯麗的事業(yè),安靜是唯一能生長出成熟果實的土壤。”[1]457是否存在著比“精神原則和肉體原則”高度匹配更崇高的職業(yè)選擇標準呢?馬克思真正心儀的是什么樣的職業(yè)呢?在他看來,在理想的情況下,更接近“使人類和他自己趨于崇高”這一“共同目標”的職業(yè)無疑是最好的。“如果我們的生活條件容許我們選擇任何一種職業(yè),那么我們就可以選擇一種使我們獲得最高尊嚴的職業(yè),一種建立在我們深信其正確的思想上的職業(yè),一種能給我們提供最廣闊的場所來為人類工作,并使我們自己不斷接近共同目標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職業(yè),而對于這個共同目標來說,任何職業(yè)都只不過是一種手段?!保?]458在這里,馬克思又一次強調了“共同目標”對職業(yè)選擇的指導意義,而在《考慮》的文尾處,他更是明確地提出了,“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守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保?]459眾所周知,2001年中共中央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當前我國高校道德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其中我國的職業(yè)道德的主要內容是———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不難看出,我國職業(yè)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正是致力于“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這是馬克思的吁求,同樣也應是高校道德教育的使命。

作者:裴蓓張克工作單位: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