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形象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4 17:46: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政府形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深究政府公共形象的設計
摘要: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政府治理領域?qū)⒚媾R著巨大的挑戰(zhàn)。加入WTO勢必對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產(chǎn)生深遠影響,必然包括對政府形象的影響。國內(nèi)外的公眾將依據(jù)變化的環(huán)境對政府形象進行重新的審閱和評價。
關鍵字:形象設計政府形象
一、政府導入企業(yè)形象
政府形象建設既是一個實踐問題,又是一個理論問題。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整體素質(zhì)、綜合能力和施政業(yè)績在國內(nèi)外公眾中獲得的認知與評價。這種認知和評價具體反映為政府在國內(nèi)外公眾中的知曉度和美譽度。政府形象是一個政府內(nèi)在的基礎條件和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重要的資源和無形財富,是政府有效運行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夠增強政府的權威性;增強民眾的認同感;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號召力;良好的政府形象能降低政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良好的政府形象關系到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因此,在CIS理論已經(jīng)成功運用到眾多領域的前提下,政府要明確自身的價值取向,以為人民服務為天職,引入CIS理論,吸收企業(yè)治理的合理內(nèi)核,這對建立一個良好形象的政府具有重大意義。
二、行政主體形象
政府形象探究論文
政府形象是一個自有政府以來就始終存在的客觀現(xiàn)象,是與人們關系極其密切的一種特殊形象。然后,盡管人們經(jīng)常接觸政府形象,卻很少從理論上研究什么是政府形象,它有哪些要素和特征,它是怎樣形成的,應當如何對它進行控制,等等。這就必然會影響我們從本質(zhì)上去把握政府形象和有意識地去塑造政府形象。因此,對政府形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無疑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形象的理論范疇
所謂政府形象,是指作為行政主體的政府在作為行政客體的公民頭腦中的有機反映,是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作為一個理論范疇,它主要有以下要素和特征。
(一)政府形象的要素
政府形象由以下三個要素構(gòu)成:
1、政府:從行政主體到認識客體
政府形象研究論文
政府形象是一個自有政府以來就始終存在的客觀現(xiàn)象,是與人們關系極其密切的一種特殊形象。然后,盡管人們經(jīng)常接觸政府形象,卻很少從理論上研究什么是政府形象,它有哪些要素和特征,它是怎樣形成的,應當如何對它進行控制,等等。這就必然會影響我們從本質(zhì)上去把握政府形象和有意識地去塑造政府形象。因此,對政府形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無疑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形象的理論范疇
所謂政府形象,是指作為行政主體的政府在作為行政客體的公民頭腦中的有機反映,是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作為一個理論范疇,它主要有以下要素和特征。
(一)政府形象的要素
政府形象由以下三個要素構(gòu)成:
1、政府:從行政主體到認識客體
小議公共危機中政府形象塑造策略
(一)政府應樹立良好的行政理念
堅持良好的行政理念是一個政府維持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力量,是政府形象的內(nèi)在靈魂。政府的這種內(nèi)在精神狀態(tài)對于其行政作為具有價值觀上的指導作用,樹立良好的行政理念,就是要充分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的有效引導,保證政府日常管理和危機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1、政府要形成公仆意識,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
政府的權利來自公眾的信任和委托,政府不僅僅是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的占有者,而且還是需要公正有效使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以真正實現(xiàn)為人們服務的公仆。這就要求政府及其官員避免在日常管理和危機管理中的為己謀私和腐化墮落的行為,始終把公眾的利益放于首位。在制定決策、落實決策時要從公眾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盡最大可能為公眾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
2、堅持在“公共治理”的理念下塑造政府形象
目前各國政府的政治中心正在從“統(tǒng)治”轉(zhuǎn)向“治理”,從以前政府只是單純的發(fā)號施令進行統(tǒng)治變?yōu)檎c公眾之間的互動,也就是進行“公共治理”。這要求政府的觀念要與時俱進,適應形勢的轉(zhuǎn)變,認識到政府不是萬能的,而是有限政府,需要借助于市場、社會的力量才進行社會管理。同時各政府部門應該用全面的觀點看待政府的管理,不能僅看到部門利益而應該看到公眾的整體利益,因為謀求公眾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公共治理”理念下政府應該加強與民眾和媒體的溝通,與公共機構(gòu)的合作也要具體和透明化,政府務實、負責的施政態(tài)度和理念,這不僅有利于塑造責任政府形象,還有可能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和行政體制改革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公共危機中政府形象締造
一、公共危機中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一)公共危機的內(nèi)涵
羅森塔爾認為:“危機就是對—個社會系統(tǒng)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gòu)產(chǎn)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作出關鍵決策的事件?!庇袑W者認為公共危機是指‘由于內(nèi)部和外部的高度不確定的變化因素,對社會共同利益和安全產(chǎn)生嚴重威脅的一種危險境況和緊急狀態(tài)。那么,能夠引起這種危險境況和緊急狀態(tài)的事件就是公共危機事件”。簡單的講,公共危機就是—個事件突然發(fā)生并對一定范圍大眾的正常生活、工作、生命財產(chǎn)以及正常的計會秩序構(gòu)成威脅的狀態(tài)。
要理解公共危機的內(nèi)涵,必須要認識到其所具備的幾大要素:一是公共性,只有對公共領域產(chǎn)生影響的危機才屬于公共危機;二是突發(fā)性,絕大多數(shù)的公共危機都是突然發(fā)生的,人們很難提前預料到;三是破壞性,公共危機具有擴散性,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若處理不當就會演變成巨大的災難。公共危機從類型上,可以分為政治危機、經(jīng)濟危機、社會危機。從它的影響范圍上,可以分為全球性危機、國際性危機、國家危機、地方性危機。在現(xiàn)代社會中,公共危機已經(jīng)成為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由于公共危機所具有的突發(fā)性和破壞性,導致其所產(chǎn)生的危害不僅表現(xiàn)為物質(zhì)方面的巨大損失,而且表現(xiàn)在社會公眾心理層面上的恐慌和不安全感,進而引發(fā)對政府能力的懷疑和不信任。后者的危害往往更為深遠和強大。
據(jù)統(tǒng)計,2005年,中國共發(fā)生各類突發(fā)公共事件540萬起,造成約20萬人死亡,直接經(jīng)濟損失約3253億元.。截至2月12日,2008年中國遭遇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蹤,因災直接經(jīng)濟損失1111億元人民幣。這些公共事件的發(fā)生對我國政府形象塑造提出了挑戰(zhàn)。
(二)政府形象的內(nèi)涵
漫談公共危機中的政府形象
政府在防范并化解社會危機方面處在關鍵地位,發(fā)揮主導作用,是事關政府危機管理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風險社會里,政府的生存與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抵抗風險、化解危機的能力。由于危機本身同時也意味著機遇與危險,政府如能抓住這一時機,有效應對和化解危機則會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而只有誠實、透明與負責任的政府才能領導、動員群眾共渡難關。
一政府形象在化解危機中的作用
政府形象是公眾對政府行為及政府人員的總體評價,良好的政府形象對優(yōu)化政府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優(yōu)良的政府行為又是有效政府能力的保障??梢哉f,政府形象是一種的能力資源,對化解風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植和塑造一種誠實、負責任、廉潔和高效的形象,在危機管理中有效發(fā)揮這筆無形資源的積極作用。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譽、威信是一種精神資源,能激勵公眾共同應對危機。政府信譽是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一種良好印象和評價,是政府服務于民,取信于民而樹立良好形象的表現(xiàn),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無形的政治資源。政府信譽的樹立,能夠促進政府的勤政建設,促使政府系統(tǒng)改進作風,提高政府造福于社會、謀利于人民的能力。政府信譽增強政府組織的內(nèi)聚力與外張力,政府信譽反映了廣大政府公務員共同的價值觀,必然對政府系統(tǒng)內(nèi)的全部成員有一種強烈的感召力,激發(fā)出士氣高昂、奮發(fā)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激勵公眾共同克服危機。
其次,政府形象決定的政府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一種能力資源,能動員公眾共同應對危機。政府形象是構(gòu)成政府影響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政府影響力體現(xiàn)著政府與公眾之間雙向互動的心理關系,它是決定政府政策能否為公眾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一項重要因素,并直接影響著公眾對政府政策的心理、行為或行為傾向。政府凝聚力是指民眾對政府的認同感和信任感。這種凝聚力可以使公眾與政府情感容易溝通,關系容易協(xié)調(diào),問題容易得到解決,進而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大好局面,為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構(gòu)成政府權威合法性基礎。政府號召力,即政府號召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濟,戰(zhàn)勝困難,奪取勝利的能力。因此,政府形象是政府在推行政策、實現(xiàn)既定目標可資利用的能力資源,當公共危機發(fā)生時,它能動員公眾共同應對公共危機。
二公共危機對政府形象建設的挑戰(zhàn)
政府形象動員公眾應對危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政府形象在化解危機中的作用;公共危機對政府形象建設的挑戰(zhàn);危機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建設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政府形象是公眾對政府行為及政府人員的總體評價、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譽、威信是一種精神資源、政府形象決定的政府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一種能力資源、社會公眾期待政府形象的理想性、政府是社會最具公信力的組織、危機處理結(jié)果的不確定性、通過信息公開塑造政府誠信形象、通過指揮和組織處理危機來塑造政府服務形象、通過理性治理來塑造政府責任形象、一個“公共管理”時代的來臨,必將揭示中國“有限政府治理時代”的到來等,具體請詳見。
一、政府形象在化解危機中的作用
政府形象是公眾對政府行為及政府人員的總體評價,良好的政府形象對優(yōu)化政府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優(yōu)良的政府行為又是有效政府能力的保障??梢哉f,政府形象是一種的能力資源,對化解風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植和塑造一種誠實、負責任、廉潔和高效的形象,在危機管理中有效發(fā)揮這筆無形資源的積極作用。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譽、威信是一種精神資源,能激勵公眾共同應對危機。政府信譽是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一種良好印象和評價,是政府服務于民,取信于民而樹立良好形象的表現(xiàn),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無形的政治資源。政府信譽的樹立,能夠促進政府的勤政建設,促使政府系統(tǒng)改進作風,提高政府造福于社會、謀利于人民的能力。政府信譽增強政府組織的內(nèi)聚力與外張力,政府信譽反映了廣大政府公務員共同的價值觀,必然對政府系統(tǒng)內(nèi)的全部成員有一種強烈的感召力,激發(fā)出士氣高昂、奮發(fā)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激勵公眾共同克服危機。
其次,政府形象決定的政府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一種能力資源,能動員公眾共同應對危機。政府形象是構(gòu)成政府影響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政府影響力體現(xiàn)著政府與公眾之間雙向互動的心理關系,它是決定政府政策能否為公眾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一項重要因素,并直接影響著公眾對政府政策的心理、行為或行為傾向。政府凝聚力是指民眾對政府的認同感和信任感。這種凝聚力可以使公眾與政府情感容易溝通,關系容易協(xié)調(diào),問題容易得到解決,進而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大好局面,為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構(gòu)成政府權威合法性基礎。政府號召力,即政府號召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濟,戰(zhàn)勝困難,奪取勝利的能力。因此,政府形象是政府在推行政策、實現(xiàn)既定目標可資利用的能力資源,當公共危機發(fā)生時,它能動員公眾共同應對公共危機。
二、公共危機對政府形象建設的挑戰(zhàn)
政府形象建設研究論文
[內(nèi)容摘要]從政府形象建設入手進行政府改革,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思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推行政策、實現(xiàn)既定目標時可資利用的重要資源,是降低政策運行成本、提高效益取之不盡的源泉。影響政府形象的主要因素有政府合法性、政府有效性以及政府識別性,而政府的傳播能力則把三者有機整合起來。政府應努力通過互動的傳播,實現(xiàn)合法性的構(gòu)建,既注重通過持續(xù)有效的政策績效來換取公眾的認可與支持,也不忽視政府識別體系的建立,并堅持政府價值理念,最終走向理想政府。
[關鍵詞]政府形象形象建設合法性有效性
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論一個人是否喜歡,實際上都不能置身于政府的管制之外。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政府的權能不斷膨脹,它越來越成為一種既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的超級力量。“它擁有對其它一切人、一切組織或權利要求的權威,不會遇到來自于一個與之平起平坐的權利要求者的挑戰(zhàn)。”[1]對于這個無法回避的龐然大物,人們既有不滿,也有依賴。尤其在世紀之交,混亂不堪的金融秩序、嚴重的資源與環(huán)境危機甚至日漸失控的技術發(fā)展都使21世紀的前景模糊不清。人們對政府的失望和希望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多數(shù)人相信,一個好政府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發(fā)展所必需的。[2]改革尚沒有適應這種變化以跟上時代步伐的政府,已經(jīng)成為世界性的課題。[3]但是應當指出,多數(shù)學者甚至政府自身更為關注的改革途徑主要是機構(gòu)的變更和職能的轉(zhuǎn)換,而對另一個很有意義的角度——政府形象的建設卻注意不多。事實上,一個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推行政策、實現(xiàn)既定目標時可資利用的重要資源,是降低政策運行成本、提高效益取之不盡的源泉。
本文擬從政治學的視角,對宏觀層面上的政府形象建設做一點初淺的探討。
所謂政府形象,實際上是政府客觀實在與公眾主觀認知的混合物。如果把政府的客觀實在當作政府形象建設的先決前提,那么應該強調(diào),政府即使善意的作為也并不必然導致它所期望的好的形象效應。因為公眾對政府的認知不是絕對全面、客觀的,而是他們的期待視野對政府作為的再塑造,而公眾的期待視野既受自身素質(zhì)的局限,也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同樣的政府作為,人們可以而且必定會對它做出不同的解釋。例如在發(fā)達國家政府行政公開與決策民主就是衡量政府形象好壞的重要指標,而許多不發(fā)達國家的民眾還在擁護或追求軍事獨裁,只要它能讓百姓過上比以前好的日子。同樣的理由,沒有作為的政府不會憑空贏得寶貴的形象資源,它幾乎是依賴于政府卓有成效的建設。
也就是說,政府的形象要靠建設,而政府在建設自身形象的時候,一方面要把政府行為的有效性看得至關重要,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視公眾立場,并通過多種手段引導或改變公眾的評價。
論公共危機政府形象面臨挑戰(zhàn)
摘要:面對不斷發(fā)生的公共危機,政府必須具有透明、責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現(xiàn)階段我國政府公關理念缺失、形象意識不足、與媒體溝通不暢等原因,嚴重制約著政府形象的建構(gòu),所以要使公共危機治理更加順利,必須通過設立專門的政府公關機構(gòu)來處理公共危機,完善政府新聞制度,建立政府與公眾之間雙向?qū)Φ鹊臏贤J?注重公務員的德性建設,提高公務員素質(zhì),培育以公共利益為出發(fā)點的危機治理理念等來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機的能力。
關鍵詞:公共危機;政府形象;公共利益
Abstract:Facingthepubliccrisiswhichoccursunceasingly,thegovernmentmusthaveatransparent,responsibleandhighlyeffectiveimage.However,thefavorableimagesofgovernmentsinChinaareseriouslyrestrictedtoformbecausethegovernmentsatdifferentlevelslacktheideaaboutpublicrelationwithinsufficientimageconsciousnessandimpededmediacommunicationatpresent.Tocontrolthepubliccrisissmoothly,itisnecessarytosetupspecialgovernmentalpublicrelationdepartmentstohandlethepubliccrisis,andperfectthenewsreleasesystem.Thedepartmentsshouldbearresponsibilitiesforthemutualcommunicationbetweengovernmentsandthepubliconequitybasisandemphasizethemoralityadvancementofpublicservantsandtheenhancementoftheircompetence.Inaddition,theyshouldupdatetheimageofgovernmentsbyconfirmingtheideaaboutcrisiscontroltowhichthepublicinterestsshouldbetheonlystartingpointsoastoenhancethegovernmentalcapabilityofcontrollingpubliccrisis.
Keywords:publiccrisis;governmentimage;publicinterests
政府在防范并化解社會危機方面處在關鍵地位,能否發(fā)揮主導作用是事關政府危機管理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風險社會里,政府的生存與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抵抗風險、化解危機的能力。由于危機本身同時也意味著危險和一定的機遇,如果現(xiàn)代政府能夠適時抓住這一時機,有效應對和化解危機,對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誠實、透明與負責任的政府才能領導、動員群眾共渡難關。
一、政府形象的內(nèi)涵詮釋及其定位
公共危機中政府形象探討論文
一、政府形象的內(nèi)涵詮釋及其定位
在現(xiàn)代政治和經(jīng)濟領域內(nèi),某些組織或企業(yè)常常因為一些不太好的作為而招致被全盤否定,導致其無法與相應的目標公眾進行溝通和交流,乃至正面形象的完全崩潰。那么何為形象呢?根據(jù)公共關系學者的定義,形象就是一個組織的政策以及行為在公眾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因為它決定公眾對一個組織的態(tài)度,決定公眾對組織的政策和行為是否理解、支持和認同,因而也決定著組織的命運。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政府無不十分重視自己的形象建設,以使政府在行使職權時更有公信力和效率,順利地推行各種政策,實現(xiàn)政府管理的目標。所以政府形象是政府以其方針、政策、目標管理以及領導人、公務員的行為等要素作用于社會公眾而形成的一種綜合認知的結(jié)果,即社會公眾對政府組織印象的總和[1]。
21世紀是一個危機多發(fā)的世紀,政府如何處理危機以及采取何種形象對待危機,關系到其在國內(nèi)外的形象。特別是隨著電子政府治理方式的出現(xiàn),政府形象將更多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就要求中國政府,對外塑造成為一個有權威的大國應有的形象;對內(nèi),在面對廣大民眾之時,也要用事實說話,使民眾相信未來的政府是一個實干的政府,一個值得信賴的政府。那么,公共危機中政府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形象呢?
1.透明政府形象
透明政府是指政府管理過程中的信息的公開性。特別是在危機管理中,通過公開透明,不但可以減少政府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且可以減少政府公職人員瀆職的可能性。危機中,透明政府形象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關危機控制的法律、政策要公開透明。要使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及時為公眾所知曉,以便公眾能夠有效地參與政府的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對政府危機管理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督。二是行政主體的公開透明。這樣既可以方便行政相對人順利地找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主體,提高政府機關辦事的效率,而且又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的有序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三是行政程序的公開透明。依法制定的行政程序必須公開透明,才具有確定力、執(zhí)行力和約束力。四是辦事結(jié)果的公開透明。在行政機關具有一定的行政裁量自由權的情況下,公開辦事結(jié)果,才能做到同人同事同結(jié)果,才能做到公平與公正。
2.責任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