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08:54: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北京大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北京大學

在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很高興在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來到學校。座談會前,我們參觀了校史館、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到圖書館、生命科學學院重點實驗室看望了部分師生和科研人員,還到學生宿舍看望了一些中外同學。所見所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剛才,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作了發(fā)言,聽了以后很受啟發(fā)。在這里,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北京大學是我國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一個多世紀來,北京大學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進步,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北京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大學,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動曾在這里舉行。北京大學是一所享譽中外的高等學府,長期以來聚集了一大批學術名師,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為推動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民族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北京大學按照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積極探索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教學和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績,建設和管理展現(xiàn)出新的蓬勃活力。我們高興地看到,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tǒng)在北京大學生生不息,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學風在北京大學代代相傳。

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要實現(xiàn)又好又快發(fā)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運、不斷開辟美好前景,說到底,必須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尤其必須造就一支龐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黨的十七大站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建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特別強調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些都對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北京大學一定要肩負起崇高使命和歷史責任,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借鑒國外經驗,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緊密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更加執(zhí)著的努力,加快推進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步伐,譜寫北京大學發(fā)展的嶄新篇章。

借此機會,我給老師和同學們提四點希望。

查看全文

黨在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發(fā)言

老師們、同學們:

很高興在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來到學校。座談會前,我們參觀了校史館、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到圖書館、生命科學學院重點實驗室看望了部分師生和科研人員,還到學生宿舍看望了一些中外同學。所見所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剛才,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作了發(fā)言,聽了以后很受啟發(fā)。在這里,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北京大學是我國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一個多世紀來,北京大學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進步,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北京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大學,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動曾在這里舉行。北京大學是一所享譽中外的高等學府,長期以來聚集了一大批學術名師,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為推動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民族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北京大學按照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積極探索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教學和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績,建設和管理展現(xiàn)出新的蓬勃活力。我們高興地看到,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tǒng)在北京大學生生不息,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學風在北京大學代代相傳。

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要實現(xiàn)又好又快發(fā)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運、不斷開辟美好前景,說到底,必須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尤其必須造就一支龐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黨的十七大站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建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特別強調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些都對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北京大學一定要肩負起崇高使命和歷史責任,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借鑒國外經驗,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緊密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更加執(zhí)著的努力,加快推進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步伐,譜寫北京大學發(fā)展的嶄新篇章。

借此機會,我給老師和同學們提四點希望。

查看全文

北京大學聘用合同書

北京大學聘用合同書

甲方(用人單位):乙方:

性別:

文化程度:

身份證號碼:

甲乙雙方經平等協(xié)商,自愿簽訂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各項條款。

查看全文

克林頓總統(tǒng)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名人演講稿

PRESIDENTCLINTON:

Thankyou.Thankyou,PresidentChen,ChairmenRen,VicePresidentChi,ViceMinisterWei.WearedelightedtobeheretodaywithaverylargeAmericandelegation,includingtheFirstLadyandourdaughter,whoisastudentatStanford,oneoftheschoolswithwhichBeijingUniversityhasarelationship.WehavesixmembersoftheUnitedStatesCongress;theSecretaryofState;SecretaryofCommerce;theSecretaryofAgriculture;theChairmanofourCouncilofEconomicAdvisors;SenatorSasser,ourAmbassador;theNationalSecurityAdvisorandmyChiefofStaff,amongothers.IsaythattoillustratetheimportancethattheUnitedStatesplacesonourrelationshipwithChina.Iwouldliketobeginbycongratulatingallofyou,thestudents,thefaculty,theadministrators,oncelebratingthecentennialyearofyouruniversity.Gongxi,Beida.(Applause.)AsI''''msureallofyouknow,thiscampuswasoncehometoYenchingUniversitywhichwasfoundedbyAmericanmissionaries.ManyofitswonderfulbuildingsweredesignedbyanAmericanarchitect.ThousandsofAmericansstudentsandprofessorshavecomeheretostudyandteach.Wefeelaspecialkinshipwithyou.Iam,however,gratefulthatthisdayisdifferentinoneimportantrespectfromanotherimportantoccasion79yearsago.InJuneof1919,thefirstPresidentofYenchingUniversity,JohnLeightonStuart,wassettodelivertheveryfirstcommencementaddressontheseverygrounds.Attheappointedhour,heappeared,butnostudentsappeared.TheywerealloutleadingtheMay4thMovementforChina''''spoliticalandculturalrenewal.WhenIreadthis,IhopedthatwhenIwalkedintotheauditoriumtoday,someonewouldbesittinghere.AndIthankyouforbeinghere,verymuch.(Applause.)

Overthelast100years,thisuniversityhasgrowntomorethan20,000students.YourgraduatesarespreadthroughoutChinaandaroundtheworld.YouhavebuiltthelargestuniversitylibraryinallofAsia.Lastyear,20percentofyourgraduateswentabroadtostudy,includinghalfofyourmathandsciencemajors.Andinthisanniversaryyear,morethanamillionpeopleinChina,Asia,andbeyondhaveloggedontoyourwebsite.Atthedawnofanewcentury,thisuniversityisleadingChinaintothefuture.

Icomeheretodaytotalktoyou,thenextgenerationofChina''''sleaders,aboutthecriticalimportancetoyourfutureofbuildingastrongpartnership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

TheAmericanpeopledeeplyadmireChinaforitsthousandsofyearsofcontributionstocultureandreligion,tophilosophyandthearts,toscienceandtechnology.WerememberwellourstrongpartnershipinWorldWarII.NowweseeChinaatamomentinhistorywhenyourgloriouspastismatchedbyyourpresentsweepingtransformationandtheevengreaterpromiseofyourfuture.

查看全文

北京大學學士學位論文模板

目錄

摘要2

ABSTRACT3

目錄4

第一章引言(或者其他名稱)5

第二章6

查看全文

學習北京大學孟二冬教授心得體會

這些年來,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已經是一個比較普遍和突出的現(xiàn)象了。為此,教育部三令五申,教授必須講授本科課程。前不久,教育部又強調指出,教授兩年未給本科生授課,其“教授”稱號將被取消。教授不上課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不能上課、不必上課和不愿上課。

所謂“不能上課”,就是指教授、特別是學科帶頭人,或因擔任科技攻關重任、或因跑課題和申請科研經費,或因帶研究生較多,或因社會兼職不少、社會活動頻繁,而分身乏術,無暇他顧。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就認為,我國目前的研究經費申請,評審太復雜,過程太瑣碎,因此耗費了教授們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再如教授帶研究生的問題,某些學校每名博導平均要帶上七、八名研究生。連給研究生上課的時間都難以保證,更不可能給本科生上課了。至于教授,特別是名教授因社會兼職過多,而在精力上應付不過來,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以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羨林為例,其實“職”虛“銜”,加起來多達200多個。他面對“開會專業(yè)戶”的困境,不得不找“竅門”。開會期間,除跟著別人鼓掌之外,以“四分之三”的時間來思考學術問題(季羨林逾90高齡,已經不屬必須上課之列)。另外,說到大學校長,無一例外都在“雙肩挑”:一肩挑學校管理,一肩挑科研教學。事實上,繁重的管理工作大大擠壓了他們科研和教學的時間。

所謂“不必上課”,就是“教授”的職稱一旦到手的人,就可以不受“課時任務”的約束了。退一步說,即使有些學校對教授仍有課時要求,但是科研時間可以折算成課時的規(guī)定,又讓這一要求落空。

所謂“不愿上課”,有觀念影響和利益驅動兩重因素。觀念方面,某些高等院校重科研、輕教學。在一些學校流傳著這樣的看法:“一流”教授搞科研,“二、三流”教授搞教學。于是,有的教授擔心被人視為“二、三流”教授而不愿上課。利益驅動方面,如做課題與上課的收入就存在明顯差距。上海交大校長謝繩武在有關會議上說過,一般從事教學的教授的年薪為七萬元左右,而有科研項目的教授年收入可達50萬到60萬元。兩相比較,有些人就會爭著上科研項目,而不愿搞教學。再如校內上課與校外上課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教授在本校給本科生上課,是其本職工作,大都只有一點課時補貼。而到外面“走穴”,卻可憑十分豐厚的“開口費”而致富。如應邀去某大企業(yè)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班講課,或者去考研培訓班面授應考“機宜”,出馬一次的收入,相當于本人月工資的幾倍或十幾倍。因此,不少學校到校外“走穴”者多,在校內上課者少。

一些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都想拿起教育部的有關規(guī)定,遏制住教授不上課的勢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對策”表現(xiàn)在“逃課”、“代課”、“混課”幾個方面。課表上已有安排,到時無人上課,這稱為“逃課”;課表上安排的是某教授上課,進課堂的卻是某教授的研究生,這稱為“代課”;不備課就進課堂,東拉西扯,這稱為“混課”。有的人因“走穴”在外,在天上飛來飛去。常常是從機場出來,就直奔課堂?!坝行┤握n‘名師’一上課就說‘我剛下飛機’,然后就開始談他這次出去的所見所聞,或者隨便翻翻他電腦中的材料,一節(jié)課很快過去了”(顧爽:《有一種‘名師授課》,見8月30日《光明日報》)。

教授不愿意和不認真給本科生上課,其負面效應不小。作為教授,“教書育人”是其首要職責,不愿或不認真上課,是嚴重失職。作為學校,教授是珍貴的教學人才資源。教授不上課,造成高級人才的大浪費。作為學生,一度對名師的向往就會落空,在大學所學知識也必然受損。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這句話有一個前提,就是“名師”必須面對面地給學生傳授知識??谷諔?zhàn)爭時期,西南聯(lián)大名師云集。如聞一多、朱自清等名教授、大學者都親自給學生上課。西南聯(lián)大日后涌現(xiàn)出一大批棟梁之材,多因名師當初為其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步青、谷超豪等享譽全國的教授都堅持為大學本科生上課,近年來,有一個人的名字通過媒體報道,被人們廣泛傳頌。他就是北大教授孟二冬。孟二冬的學術專著《登科紀考補正》,被業(yè)內專家認為是近些年來我國文學界和史學界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他的教學態(tài)度和業(yè)績更是有口皆碑。北大要經常派人去“對口支援”單位——新疆石河子大學。孟二冬受派于2004年3月1日起,到石河子大學中文系支教。除了給2002級138名本科生講授《唐代文學》必修課外,還為該校中文系教師開了《唐代科考》選修課。到任不久,因聲音嘶啞而就診,竟被確診為喉癌,醫(yī)囑必須“禁聲”??伤徊活欁约旱牟∏?,硬撐著不折不扣地完成了這次支教任務。他以淵博的學識滋潤了學生,以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學生,從而受到學生的崇敬和愛戴。

查看全文

景觀設計高級研修班通知

各縣(市、區(qū))委組織部、建設規(guī)劃局(分局),市直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市委《關于五年內大規(guī)模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臺市委〔2003〕9號文件)精神,根據《**年度全市干部培訓計劃》安排,決定在北京大學舉辦城市規(guī)劃與景觀設計高級研修班?,F(xiàn)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時間

**年9月15日—29日,共半個月。

二、培訓對象及名額

各縣(市、區(qū))分管城建縣(市、區(qū))長,城建(城管)局長、中心鎮(zhèn)或重點鎮(zhèn)(街道)鎮(zhèn)長(主任),每個縣(市、區(qū))3—4人;市直有關單位分管業(yè)務領導各1人。

查看全文

大學教學質量監(jiān)控實踐研究

摘要:民國時期大學教學質量監(jiān)控,在國家層面規(guī)范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的具體情境,細化為從入口到出口的完整教學質量監(jiān)控規(guī)程或細則,界定了監(jiān)控主體的相應義務和權力,表現(xiàn)出監(jiān)控主體角色清晰、監(jiān)控實踐與制度的動態(tài)互補性、監(jiān)控行動自主性等特點,從而有力地保障了大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民國時期;大學;教學質量;監(jiān)控實踐

民國時期的大學教學質量監(jiān)控,在國家層面規(guī)范的宏觀指導下,根據學校的具體情境,細化為相應的規(guī)程或細則,指導著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的具體教學質量監(jiān)控活動。為便于說明民國時期大學在教學質量監(jiān)控制度設計下內部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具體運行情況,本研究以民國時期北京大學為個案,剖析這一時期大學內部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具體行動。民國時期北京大學教學質量監(jiān)控,為保證組織的順利運行和監(jiān)控行動的合理有效,先后經歷了四次大的組織結構調整,在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之間不斷作出調控。在此基礎之上,北京大學建立了從入口到出口完整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系統(tǒng)。作為教學質量監(jiān)控,北京大學以過程監(jiān)控為主,設計了以監(jiān)控學生為主的規(guī)范和細則,以此來指導北京大學在這一時期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具體行動。

一、入口生源的質量保障

(一)開辦預科。民國初年,中學還未遍設,持證的中學畢業(yè)生并不多,大學多以辦預科方式來保障生。北京大學亦是如此,1918年7月的新生入學考試以預科一年級新生為主,本科主要自預科升入(只招法文學一班)[1]。預科生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乎大學生源質量,為整頓預科,提高入口生源質量,在蔡元培的提議下,1921年9月,北京大學成立“預科委員會”[2]。建立預科教學質量監(jiān)控信息溝通渠道。教員學生可就實地經驗函件,署名,交第一院教務處長室轉交預科委員會[3]。同時,北京大學以考試為手段,加強對預科過程質量的監(jiān)控來保證出口質量。1923年3月,北京大學教務處布告,預科委員會和教員商議以考試作為平時測驗的一種方法,但是學生沒有參加考試,教務處特告說明,考試為覘教員和學生教學情況的重要手段,是記錄的階梯,請大家重視[4]。1924年制定《國立北京大學預科規(guī)則》[5],以規(guī)范的形式將預科考試制度合法化,作為學校進行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依據。隨著民國時期初等中等教育的發(fā)展,1930年,蔡元培根據教育部停止預科的要求,提出停辦預科。[6](二)入學招生考試。北京大學十分重視入學招生考試,1918年6月根據政府的相關規(guī)定,成立了“入學試驗委員會”[7],進行入學考試的準備和實施。入學試驗委員會將入學考試分九大事務:命題與閱卷;監(jiān)視照料一切;報名及出報;審查文憑及一切文牘;題目及繕?。辉嚲砑包c名與編座號;核算復算分數(shù);核對照片及布置試場一切事務與監(jiān)試。[8]1919年5月的入學考試委員會對部分事務進行了調整,將“審查文憑及一切文牘事務”分離,由“審查文憑”和“文牘”兩個部門負責,將“出報”職能轉移到“雜務”部門。經過1918年入學考試的運作,北京大學為使招生工作運行順利,將人員報名和身份審查作為重點進行監(jiān)控。仝年10月,北京大學就處理了一名冒名頂替的入學事件,[9]可見,所做的監(jiān)控重點和職權調整有利于發(fā)揮教學質量入口監(jiān)控功能。而“出報”是通過刊登來進行廣告招生,吸引生源。其廣告職能在這一時期尤為重要。1921年,新生入學考試,有五百多人,但是本科報名一人,且缺考,須進行第二次招考。[10]因此,刊布招生消息和公布已考試題成為考生獲取招考信息的重要通道。(三)同等學力同等學力,是在民國初生源不足情況下的權宜之計。法科學長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等學力學生因素質過劣,規(guī)定自1918年9月14日起法科不收取選科生、旁聽生、改科生。[1。1]其實,1918年7月的入學考試人數(shù)就比1917年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本年投考本科者須有大學預科畢業(yè)之資格,投考預科者須有中學畢業(yè)之資格限制;而1917年的報考者只要有同等學力者均可。[12]1919年教育部進一步提出:“如所招新生中學畢業(yè)者已可成班,即勿庸再收同等學力學生。如畢業(yè)生人數(shù)太少,必不得已,酌可收數(shù)名,但其額數(shù)仍不得逾十分之二”,此種變通辦法,截止民國十年(1921年)秋季始業(yè)時為止。[13]由于民國時期社會動亂,大學招收同等學力學生入學,并未根本廢除。1929年和1932年的《日刊》上,都間或還有借讀、寄讀學生教學情況的記載。為了保證生源質量,相關調控從未停止。

二、教學過程的質量改進

查看全文

大學藝術教育及學科建設實踐探索

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學隆重舉辦了“北京大學與藝術教育學術研討會暨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成立大會”。李嵐清同志專門為大會及北京大學即將成立的藝術學院題詞:“文化藝術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3歲高齡的季羨林教授發(fā)表了書面講話并為大會題詞:“德藝雙培”。

在會上,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選、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仲呈祥、北京大學副校長吳志攀等領導同志發(fā)表講話。全國政協(xié)常委、北大藝術學系主任葉朗,全國政協(xié)常委、九三學社副主席、北大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金開誠發(fā)表了主題講演。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首都師范大學歐陽中石教授,北大前副校長王義遒教授、梁柱教授,人民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程大利,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申萬勝少將,中央音樂學院俞玉姿教授、梁茂春教授、黃旭東教授,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楊通八教授以及謝嘉欣教授、馮文慈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郎紹君研究員,書法家和書法學者楊辛、陳玉龍、王岳川、盧永、曾來德等近三十位學者分別就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的傳統(tǒng)、理論與實踐,北大成立書法藝術研究所的意義,書法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等問題發(fā)表了學術論文,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關部門領導、兄弟院校領導、在京知名學者、藝術家,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遲惠生教授、黨委副書記趙存生教授以及學校各部門、各兄弟院系領導及北大師生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一、北京大學藝術教育傳統(tǒng):回顧、總結和前瞻

季羨林先生在發(fā)言中說,弘揚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弘揚書法文化。書法不僅有實用功能,還有藝術功能和生命陶冶功能。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獨特之處。季先生提出“學者書法”的概念,認為學者寫書法有自己的歷史。學者書法不僅講求書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書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因此學者書法不僅是藝術,而且是文化,是學者對漢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季先生認為北大最近要成立藝術學院,是眾望所歸的英明之舉。他希望還可建立書法專業(yè)或書法系。王選院士認為藝術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無論藝術或是書法,都是追求美,搞科學技術也在追求美。他認為他在幾十年的科學生涯里也追求一種設計的美。設計的美往往就是追求一種靈巧和簡潔的結果。

這種美的享受會讓你陶醉。因此藝術和科學是有共同點的。他相信這次藝術研討會的召開,書法研究所的成立以及未來藝術學院的成立,都必將為北大這個百年名校,在文理科的結合方面,在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仲呈祥先生高度評價了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的傳統(tǒng)、成果和舉措。他說北大成立藝術學院,不僅是北大的幸事,也是中華民族當代文化建設的幸事。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綜合性名牌大學里,藝術學人才,特別是藝術學的理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造就才會得到更理想的完成。吳志攀副校長在講話中認為美育和藝術教育在現(xiàn)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他簡要回顧了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的歷史和實踐,希望對北京大學藝術教育傳統(tǒng)的特點、歷程、經驗等重要問題,進行細致的梳理和系統(tǒng)的總結。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一種更為高遠的視野和更為開闊的胸襟,進一步發(fā)展藝術教育事業(yè)和藝術學科的建設。最后,他代表北京大學鄭重宣布,將于近期在藝術學系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葉朗教授在題為《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傳統(tǒng)》的主題講演中指出,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長以來,北京大學形成了一種重視美育和藝術教育、重視美學研究和藝術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帶有鮮明的人文色彩,有很強的學術性。

北大的藝術教育一開始就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是以蔡先生的美育思想為指導,如“音樂研究會”就是以“研究音樂,陶養(yǎng)性情”為宗旨的,自覺引導學生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化。第二,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從一開始就顯示了素質教育和專業(yè)教育并重的特色。第三,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立足于中國文化,實行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的路線。葉朗教授認為,傳統(tǒng)是一種資源,一種財富。如果我們能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種資源和財富,我們的藝術教育和藝術學科建設就有可能站到一個別人所沒有的高度,從而形成特色,形成優(yōu)勢。傳統(tǒng)又是一種精神氛圍,一種精神力量。在這種傳統(tǒng)氛圍中產生的歷史感、崇高感和使命感,會鼓舞和推動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開拓新的境界。

查看全文

學生接觸奧運資訊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北京奧運會;媒介;北京大學生

[論文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對北京高校大學生的抽樣調查,分析了大學生依賴大眾媒介獲取北京奧運會資訊的情況及其影響。

奧運資訊,指大眾傳媒傳播的有關奧運新聞、奧運知識、奧運動態(tài)、奧運人物等信息,也稱媒介奧運資訊。北京2008年奧運的相關宣傳通過不同媒介傳播并向受眾施加某種影響,是人們通過奧運資訊傳播而進行的社會互動過程。

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青春的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是最活躍的體育群體,是申辦和參與舉辦奧運會的主流人群,奧運會的準備和舉辦過程將對他們豐富奧運知識和參與體育發(fā)生多方面的影響。

本研究對象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媒介宣傳和北京大學生。對大學生的調查方法采用的主要是“概率抽樣”中的“多段抽樣”,即先抽出6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北京農業(yè)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然后再從中抽出不同性別、不同專業(yè)、年級的大學生樣本。本項調查共發(fā)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13份,有效回收率為89.13%。對調查數(shù)據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通過媒介接觸,對接受奧運會宣傳的態(tài)度積極主動,具有更為獨立的現(xiàn)代意識,顯示出相當明顯的批判精神。但是,我們也看到,從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而言,媒介同大學生之間還存在著一些矛盾。

大學生依賴媒介提供的奧運資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