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藥物化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05:22: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天然藥物化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鑒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使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嚴格的科學的工作態(tài)度,并為藥劑等后期課程和將來從事藥劑專業(yè)崗位工作奠定基礎。
因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性質所決定,從提取分離到成分鑒定,周期較長,特別是實驗中有些步驟重復性操作占用時間長,但又必須等待這一步驟完成后,才能進行下一步驟的操作,如從中藥粉防己中提取防己堿、防己諾林堿、輪環(huán)藤酚堿,回流提取裝置安裝后,用EtOH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h;又如從中藥大黃中提取蒽醌苷元,先用20%H2SO4水解(大黃粉末)3~4h后,再用CHCl3連續(xù)回流提取3~4h[1],類似這樣重復性操作時間較長而又是必須的實驗步驟,學生要在實驗室等待,存在著較大的時間浪費。
根據2007年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全國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藥劑專業(y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天然藥物化學基礎教學大綱”[2](以下簡稱《大綱》)中教學時間分配和實驗項目與學時安排,按實驗指導相應項目內容操作,時間是不夠的(見表1,表2),而且有些重要實驗項目或技能,《大綱》中沒有安排或未包含(見表3)。中專學制短,課程設置較多,每門課程所必須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實需實驗時間不可能全滿足?!洞缶V》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規(guī)范、熟練的天然藥物化學所必須的基本操作技能”,要達到《大綱》要求,就必須保證重要實驗項目或技能的學習落實,這樣,《大綱》的實驗學時安排與要求就有矛盾了,怎樣化解這個矛盾,本文作者在實驗教學中,根據天然藥物化學實驗特點,以充分利用重復性實驗操作時間為課題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到了一定的效果。
1方法
1.1預習實驗內容
實驗前,要求學生全面預習實驗內容,弄清實驗目的、原理和步驟,特別強調為什么這一步驟要這樣做,還可用哪些方法能達到相同實驗目的,通過預習和思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全面系統(tǒng)了解本次實驗內容,以便在實驗中合理分配和利用實驗時間,避免或減少實驗差錯和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1.2利用課外時間
用相同的方法提取2~3次的實驗步驟,由學生進行儀器安裝并完成第一次實驗操作,以后各次的重復性操作步驟或不同實驗項目的重復性操作技能,由實驗指導老師完成或派同學輪流利用課外時間完成。
1.3兩個班級套作
如有兩個相同專業(yè)的班級,對方法步驟相同而需反復多次操作的實驗,可由兩個班級分別完成,如提取兩次時,第1個班級進行第1次提取實驗操作,下一步驟實驗產物由實驗指導老師提供;第2個班級進行第2次提取實驗操作,合并第一個班級第一次提取的實驗產物,進行下一步驟的實驗。
1.4穿插理論教學
對于單次時間較長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上述大黃蒽醌苷的水解和蒽醌苷元的提取等,由學生安裝儀器,操作0.5~1h,余下重復性操作除參照“1.2”方法完成外,還可將各類型成分的提取、分離、檢識和實例的理論教學,選擇性地在實驗室利用這些等待時間較長的間隙進行。
1.5時間套用安排
任課教師和實驗指導老師,注意對每一個實驗項目各技能步驟作好時間上的套用安排,如利用回收溶劑時的等待時間鋪制薄層色譜硬板或配制試劑,利用薄層(紙)色譜展開或柱色譜洗脫的等待時間作化學檢識反應等。
1.6開展問題討論
不易套用安排的實驗等待時間,由任課老師或實驗指導老師出一些有關實驗方面的討論題目,也可以以學生的實驗結果或實驗中的錯誤操作步驟為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問題,展開討論,如用20%H2SO4加熱水解蕓香苷時,為什么會出現渾濁澄清渾濁或沉淀現象?為什么有的實驗組產率高,有的實驗組產率低?薄層色譜時,容器空間飽和后,將容器蓋子打開來調整薄板位置,沒有重新飽和而直接展開,對色譜結果有什么影響?討論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
1.7填寫實驗報告
還可利用這些空閑時間填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要求書寫規(guī)范,體會與討論部分針對實驗中出現的不同現象、失敗結果、成功的經驗或存在問題等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看法。
2結果
《大綱》中安排的實驗項目學時與實際需要學時相差近68%,而改革后所用學時不到《大綱》中安排時間的82%,是實際需要時間的47%(見表1)。表1《大綱》實驗項目時間安排與實際需用時間(略)
黃酮類化合物(槐花中蕓香苷的提取、分離與檢識)6126萜類和揮發(fā)油(八角茴香油的提取與檢識)262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的研究(預試驗)462合計223818
1.《大綱》中綜合操作練習內容記載不明確;
2.黃柏中小檗堿的提取按滲漉法需用操作時間計算
《大綱》中已安排或包含的單次重要實驗技能,改革后所用學時只需所需時間的61%(見表2)。
《大綱》中未安排或未包含的單次重要實驗技能,改革后所用學時只需所需時間的50%(見表3)。
改革后,重要實驗技能項目單次用時共22學時(見表2~3)。
3討論
天然藥物化學新《大綱》安排教學總學時為72學時,其中實驗22學時,約占總學時的30%;2001年《大綱》安排教學總學時為76學時,其中實驗26學時,約占總學時的34%[3];1994年《大綱》安排教學總學時為114學時,其中實驗48學時,約占總學時的42%[4]。根據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性質與特點,實驗最好占總學時的40%左右,1994年《大綱》安排的實驗學時比例較恰當,新《大綱》實驗學時比例偏低,改革后重要實驗技能項目單次用時共22學時(見表2,表3),加上不同實驗項目所必須的相同操作技能,共需30學時左右,若適當增加實驗學時,再如上述諸法進行實驗安排,主要實驗項目和技能是可以完成的,因有些理論課可在實驗室利用實驗等待時間講授,故不影響理論課時。表2《大綱》中有安排或包含的重要實驗技能項目單次所需時間(略)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重要基本操作技能較多(見表2,表3),中藥中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檢識是選擇性地應用這些操作技能完成的,《大綱》中有些重要操作技能在所安排的實驗項目中沒有包含(見表2),因此,老師在實驗項目安排和實驗方法設計時應注意這些重要操作技能安排。表3《大綱》中未安排或未包含的重要實驗技能項目單次所需時間(略)
所需學時合計不包括不同實驗項目中相同技能步驟所需時間(未重復計學時)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不僅周期長,而且溶劑用量大,如果是重復性的操作步驟,按上述班級套用安排或由實驗指導老師提供下一步驟實驗產品,還可節(jié)約一定量的溶劑。
4小結
通過對天然藥物化學實驗的改革表明,必須的重復性操作步驟,學生在實驗室等待浪費的較長時間,可通過多種途經得到充分利用。
天然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程,實踐性很強,其操作技能還將要為后期多學科實驗和專業(yè)崗位工作奠基。新《大綱》計劃總學時大幅下調,實驗學時也權重不夠,因此,任課教師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對實驗項目進行適當調整和巧安排,再按上述改革方法運作,天然藥物化學主要實驗項目和重要實驗技能是能夠完成的。
【參考文獻】
[1]王寧.天然藥物化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49.
[2]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劑專業(y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第1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51.
篇2
關鍵詞:植物化學;化學專業(yè);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95-02
植物化學是應用現代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植物中的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植物成分(主要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謝產物)的提取、分離純化、結構鑒定、理化性質以及主要結構類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和生物轉化等。植物化學是植物學與有機化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天然有機化學或天然產物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奧秘的學科,也是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植物成分不僅是天然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fā)現新藥或藥物活性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而且還廣泛應用于農業(yè)、工業(yè)、日用化工、食品、染料和化妝品等行業(yè)。我國對植物資源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學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許多會從事與植物成分有關的深造學習、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進行植物化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習,對將來的深入學習和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這種情況,結合云南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地域特點,為了讓學生盡早了解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更好地融入社會,投身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fā)”和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zhàn)略目標,我們于1996年開始為化學專業(yè)高年級學生開設“植物化學”課?,F根據十多年來的教學工作,談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課程定位與目標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培養(yǎng)造就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質量多樣化人才成為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植物化學課程以“培養(yǎng)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由于我校的學生多數來自云南,結合云南的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課程定位于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寬廣的化學基礎知識,不僅可以勝任傳統(tǒng)的中學化學教學,而且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進行與植物成分相關的研究工作和產品開發(fā),或者為進一步的深造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植物化學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植物化學的應用領域,了解植物化學研究的內容、目的、意義、發(fā)展現狀和趨勢;了解植物化學成分研究的程序及純化合物的結構鑒定方法;了解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的生物活性及應用;掌握植物化學成分常用的提取、分離方法,理解提取分離的原理;掌握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如:糖、苷、萜、甾體、生物堿、芳香族化合物(香豆素、木脂素、黃酮)等的化學結構特征、性質和提取分離的方法。為繼續(xù)學習以及畢業(yè)后從事與植物成分相關的工作打下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植物化學實驗,鍛煉學生在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要求通過植物化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學到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通過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yè)論文設計等,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合作學習,包括師生之間的合作、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團結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適應現代知識體系發(fā)展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設置
與其他化學專業(yè)課相比,植物化學課在化學專業(yè)中開設較少,無專門的教材。國外有的院校為學生開設“天然產物化學”,課時不多,無專門的教材;國內藥學專業(yè)、中藥專業(yè)等有“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化學”等教材。植物化學只有農林院校主編的兩本教材,側重于農林專業(yè)。為了編寫適合化學專業(yè)使用的植物化學教材,我們于1998年編撰印刷“植物化學”講義,在教學中使用。2004年,我們組織云南高校植物化學研究領域的科技人員,又是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一起編寫了《植物化學成分》一書,由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既包括了植物化學成分的基本知識,又兼顧學科最新進展。尤其具有中國(包括云南)天然產物的特色,與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緊密,便于學生把握植物化學的研究趨勢和發(fā)展脈搏。《植物化學》課程由四大知識模塊構成。第一部分,植物化學概論。包括植物化學的研究內容、意義、目的、研究程序、研究形勢和發(fā)展趨勢;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的方法。第二部分,各類常見植物成分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純化精制以及結構鑒定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自主學習。每名同學就自己家鄉(xiāng)特色的藥用植物1~2種,對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及在醫(yī)藥、保健品、染料、色素和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通過查資料后,寫成小論文進行討論。第四部分,植物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部分同學通過進一步的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yè)論文設計等,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理論課授課共54學時,植物化學實驗共36學時。
三、教學方法
采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驗、課外互動及學生課外查閱資料、閱讀、歸納總結、報告、課外科技活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1.課堂講授。課堂講授中注重經典內容和學科發(fā)展的有機結合;注重熱點植物化學成分和云南特色藥用植物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媒體授課,既有效地利用了課時,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較大的知識量,又能將植物圖片、復雜的植物成分結構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地表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將植物化學課件上網或打印出來提供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課前預習,課堂上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思路。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系統(tǒng)地獲得了各類植物化學成分的結構特征、主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生物活性等知識。
2.課堂討論。通過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對植物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及綜合應用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從應用的角度綜合地去掌握植物化學知識。如生物堿的提取,根據所學生物堿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讓學生歸納其提取分離有哪些方法等。學生發(fā)言踴躍,對各種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質疑。
3.課外互動。課程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就自己熟悉的藥用植物1~2種,自己出題,在課外進行資料查閱、歸納總結、小論文寫作和幻燈片制作。這個過程,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彌補了植物化學內容多、課時少、輔導答疑時間有限的缺陷,也有利于學生釋放自我,激發(fā)潛能,培養(yǎng)綜合能力。學生將自己的課后閱讀資料做成PPT進行匯報,一方面引導學生“走出書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其查閱文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其專業(yè)交流的水平。
4.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中,緊密結合云南特色藥用植物成分或課程組教師的科研工作進行案例探討,讓學生覺得所學知識聯系實際,有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在結構鑒定、黃酮、二苯乙烯、環(huán)烯醚萜、二萜、三萜等內容的教學中,結合課程組教師的工作進行講解,深受同學歡迎。既讓學生對自己老師的工作有所了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安排了6~10個植物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對常見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鑒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課程組教師科研課題較多、科研能力較強、科研方向與云南省地方經濟發(fā)展緊密結合的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或在教師的實驗室進行畢業(yè)論文實驗,或自主申請省、校課外科技活動資助進行探索學習,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每年均有二十多名同學參與植物化學課程組老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科技活動。
四、教學效果
植物化學課程由于貼近生活,與社會、經濟發(fā)展密切相關,深受學生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資料查閱、綜合分析、實驗操作、論文或報告寫作、科學思維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自主申請學校的大學生課外科研基金,或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的熱情高漲。相當一部分學生考取植物化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作為人生的進一步追求。一些同學通過自主學習或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發(fā)表了學術論文,一些同學的課外科技作品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挑戰(zhàn)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獎勵。
參考文獻:
[1]徐任生.天然產物化學[M].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2.
[2]Baker DD,Chu M,Oza U et al.Nat. Prod. Rep.2007,24,1225–1244.
[3]Filho RB.Quim.[J].Nova,2010,33(1):229-239.
[4]陳業(yè)高.植物化學成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1-283.
篇3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天然藥物化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10(b)-102-02
天然藥物化學是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驗證和鞏固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天然藥物化學的基本操作技術和方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實現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1]。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天然藥物化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①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周期長,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下,學生不可能完成更多的實驗操作,這將造成學生在實驗手段和知識結構上出現欠缺;②不同類型天然活性成分會采用不同的提取分離、結構鑒定方法,且現代提取分離、結構鑒定新技術層出不窮,一般本科實驗室沒有能力完成技術的更新,容易造成實驗與科研及工業(yè)化生產脫節(jié)現象。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性好、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對提高實驗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都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結合我校制藥工程專業(y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
1 采用多媒體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實驗內容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因待提取有效成分結構的不同,決定了其性質、顯色鑒別反應、提取分離工藝不同。傳統(tǒng)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書寫大量板書,對實驗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要不厭其煩地講解使學生聽得枯燥無味,在實驗過程中手忙腳亂,很難保證實驗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用圖片方式展現待提取分離組分的結構、鑒別反應過程中的基團反應機制;采用動畫方式再現提取分離工藝的原理及動態(tài)流程,同時用圖像、聲音等方式提醒提取分離過程中的注意點。通過這種方式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生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再如準備實驗中的幾十種玻璃儀器的清點和認知,傳統(tǒng)實驗教學需要教師講解3~4小時,結果學生對儀器的認識還是一知半解;現在采用多媒體方法展示各種玻璃儀器正確的使用方法,使用后的洗滌保存方式以及錯誤使用后的后果,這種直觀方式將學生的被動聽講轉變?yōu)橹鲃忧笾?,顯著提高了教學的速度和質量。同時,這種多媒體形式不限于課堂,學生在課下也可以通過自學方式,一邊學習,一邊思考,頭腦中想象實驗的具體流程及注意事項,很好地解決了實驗預習中的盲目性問題,使得實驗預習更加充分,實驗過程更加得心應手[2]。
2 采用多媒體能夠規(guī)范單元基本操作與實驗技能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基本操作多,連續(xù)訓練、重復訓練的機會比較少,學生在低年級學過的一些基本操作的細節(jié)認識變得模糊不清,在實驗過程中感覺非常陌生,無所適從。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選取回流提取、過濾裝置的搭配,薄層層析過程中制板、點樣、展開、顯色,柱層析過程中裝柱、上樣、層析等基本單元操作,采用多媒體形式演示規(guī)范的操作過程,對關鍵操作通過特寫鏡頭加深學生的印象,并總結在各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實踐結果表明,采用多媒體規(guī)范實驗基本操作和技能,對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學生可以體驗整個操作過程,始終處于觀察、操作、思考的循環(huán)中,通過多次循環(huán),學生將操作環(huán)節(jié)和操作要點熟記于心,實驗過程中會加倍注意。同時,這種規(guī)范化的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對培養(yǎng)他們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室工作作風也有一定的幫助[3]。
3 采用多媒體能夠演示新技術的應用,擴大教學容量
現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天然藥物化學領域,新的提取分離技術,結構鑒定手段層出不窮,僅憑實驗中的學習和操作會造成學生在某些實驗手段和知識結構上出現欠缺,也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演示新的提取分離技術,從而擴大了教學容量,節(jié)約教學時間,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大孔吸附樹脂分離、離子交換分離、葡聚糖凝膠層析、金屬螯合層析是經典的分離方法,由于時間限制在實驗教學中很少被提及。超聲、微波提取、超臨界CO2萃取、高速逆流層析、高效液相色譜等是新興提取分離技術,紅外光譜、磁共振、圓二色譜是天然產物結構鑒定過程中常用的手段,由于儀器設備昂貴,學生基本只有在畢業(yè)論文環(huán)節(jié)中才有機會使用,若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不加以提及,學生到時候便會茫然不知所措。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儀器原理和實驗過程仿真模擬,展現各種儀器結構,動態(tài)演示提取分離、結構鑒定過程,采用錄像方式錄制真人演示這些儀器的使用操作規(guī)程及注意事項。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實驗技能。
4 采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特化實驗,加強實驗管理
天然產物鑒定實驗中常涉及到一些有毒有害試劑的反應,如醋酸鉛、氫氧化鈣等。傳統(tǒng)實驗中大多使用完畢后隨水從下水道流出,污染了周圍環(huán)境。采用多媒體技術模擬該類反應原理,不僅可以達到與實際操作相同的效果,也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有利于學生樹立綠色化學實驗的理念,增強環(huán)保意識。一些實驗操作不當會引起不良后果甚至釀成事故,用多媒體技術動畫模擬這些錯誤操作,將其步驟分解,動作慢放,不僅能把錯誤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氣氛,使學生看后印象深刻[4]。同時實驗室也會突發(fā)有毒溶劑泄漏、提取過程爆沸、突然起火等類似事件,若沒有預先的安全教育,后果不堪設想。采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突發(fā)事件產生的可能原因及處理方法和措施,加強防毒、防火、防爆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驗室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實驗室的常規(guī)管理。
5 采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工業(yè)化生產過程,加強理論聯系實際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員,尤其對于制藥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實驗室中的實驗教學不能滿足他們對工程的需要。怎樣將實驗室與實際生產過程相互結合在一起?理論聯系實際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我們充分利用本專業(yè)制藥工藝實驗室小試車間的教學資源和當地實踐基地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模擬演示小試車間50 L提取濃縮機組及制藥企業(yè)10 m3提取濃縮罐的生產過程,演示制藥企業(yè)超濾分離的原理及操作過程。利用這種方式大大拉近了實驗室與工業(yè)化生產過程之間的距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快了他們適應現代化企業(yè)的速度,提高了他們的實際實踐能力。
6 小結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天然藥物化學實驗的教學中,可以規(guī)范實驗基本操作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室工作作風;可以利用人機對話的交互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實現實驗過程中零排放、零污染的綠色化學理念。當然,在使用過程中,還要注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從中選取最適宜的教學手段,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高麗君,崔建華,苗苗,等.天然藥物化學發(fā)現式實驗教學的探索與運用[J].藥學教育,2007,23(1):31-33.
[2]付穎,徐雅琴,李穎嬌,等.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實踐與思考[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1):84-85.
[3]徐峰,李翠娟,韓淑英,等.創(chuàng)建促進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多媒體系統(tǒng)[J].大學化學,2007,22(4):38-39.
篇4
藥物化學是醫(yī)學、藥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的的重要基礎課,該學科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為解決人類一系列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危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認識藥物化學在促進民族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保障人類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性。其次,進一步讓學生從藥物化學的角度分析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民族醫(yī)藥對少數民族的繁榮與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然后,在藥物合成以及藥物結構知識的講解中,加深學生對化學合成藥毒副作用的認識,引導學生對天然藥物與民族醫(yī)藥的關注,強調民族藥由于具有高效低副作用、價格低廉和對疾病的針對性較強等特點,已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在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導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
實驗教學是藥物化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藥學與制藥工程專業(yè)的實驗教學中,不僅要有專業(yè)的實驗內容,還應該貫徹民族精神培養(yǎng)的相關內容。民族地區(qū)高校開展的藥物化學實驗,不僅是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創(chuàng)新與艱苦奮斗精神培養(yǎng)的一種訓練。在藥物化實驗中,每個實驗都要兩個人乃至多人的共同協(xié)作,并通過多步反應才能完成,這就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細致,并盡最大努力才不至于影響最終的結果,這個過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同學之間默契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是民族精神的主體。通過藥物化實驗的過程,讓學生親身感受實驗成功的喜悅與實驗失敗的阻喪,親自體驗實驗過程的艱辛,這對于很少受過艱苦訓練的大學生來說,是難得的培養(yǎng)熱愛勞動、尊重他人、艱苦奮斗等民族精神的機會。
3在社會實踐中貫穿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途徑
民族精神是少數民族人們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培養(yǎng)民族地區(qū)高校學生民族精神,需要多維拓展民族精神培養(yǎng)的途徑。首先,實踐教學基地是民族精神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它是民族地區(qū)一種特定的空間和場所,可以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參與社會實踐,并通過相關的服務社會增強大學生學有所用的感性認識,借此加深對民族精神的理性認識,從而達到培養(yǎng)大學生民族精神的目的。其次,在藥物化學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設計多個社會實踐選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到民族地區(qū)的工廠和農村參與實踐,體味民族精神的真諦,同時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后,要強調實踐效果的檢驗。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領略當地富有民族特色的醫(yī)藥文化,深刻體會蘊含在社會生活中的民族精神,要求學生完成社會實踐以后,以實踐報告或研究論文的形式總結社會實踐的成果,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民族精神培養(yǎng)的潛能。
4利用民族地區(qū)醫(yī)藥文化資源拓展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途徑
民族地區(qū)醫(yī)藥文化歷史悠久,通過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調查與整理民族醫(yī)藥理論和經驗[2],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至今仍有大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天然藥物知識和經驗未被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少數民族對天然藥材有許多特色的用法,如藥魚、藥衣、藥佩等,這些都是尋找先導化合物的重要源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民族地區(qū)大量的藥物資源及其獨特的使用方法亟待發(fā)掘和整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民族自豪感。少數民族許多節(jié)日中都用到天然藥材,我國已有多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博物館與藥物標本館,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少數民族藥市與節(jié)慶活動,參觀民族博物館與藥物標本館等活動,讓學生置身于民族醫(yī)藥文化這一特殊場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投身民族醫(yī)藥研究的激情,激活學生內心深處已有的關于民族精神的價值理念,并在情感認知與選擇的過程中讓這些價值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固化為特有的民族精神。
5時刻不忘增強大學生對民族精神的憂患意識
篇5
關鍵詞:藥學;課程;模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6)03-0024-02
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中心,需要大量不同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突出“知識復合型”,突出“技能應用型”,突出“思維創(chuàng)新型”.模塊化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所謂模塊化指的是“將一個專業(yè)內單一的教學活動組合成(不同的)主題式教學單位(即模塊)”[1].每個模塊都制訂各自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置模塊內課程,優(yōu)化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通過有機地整合教學內容,精簡教學時間,突出為專業(yè)服務的功能性.目前,我院藥學院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的課程設置問題、模塊化設計思路及實施思路如下:
1藥學專業(yè)課程設置問題
1.1課程設置多,弱化專業(yè)教育
課程設置存在公共基礎課、素質教育課、通識教育課程、職業(yè)生涯教育、生涯教育課占據較多學時和學分的問題,嚴重擠壓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學時.據統(tǒng)計,在我院11級藥學專業(yè)中公共基礎課、素質教育課、通識教育學分為81,占總學分的39.7%;總學時1052,占總學時的40.49%,比例占據過大.這就造成專業(yè)課程學時安排捉襟見肘,無法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實施人才的培養(yǎng).
1.2課程模塊多,未能體現應用型人才特點
藥學專業(yè)課程的雖然已形成一定的課程模塊,如職業(yè)生涯模塊、專業(yè)基礎模塊、專業(yè)核心模塊、專業(yè)選修模塊、素質教育模塊等,這樣的劃分未能與崗位連接起來,整合度不夠,只是將學術性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一定的重新排隊和堆砌,培養(yǎng)的目的性不明確,沒有體現出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
1.3實踐教學零散,未能系統(tǒng)整合
以我院藥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塊為例,從培養(yǎng)方式來說,由于實踐課程模塊和課程建設未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進行改革,沿用的仍然是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基本還是傳統(tǒng)的基礎課、實習、論文的安排,沒有與企業(yè)產品和應用藥品從合成、制劑、質量控制等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訓練的結合,實踐環(huán)節(jié)多,耗費大量學時,但學習效果有限.
2藥學專業(yè)應用性課程模塊化設計思路
緊扣高等教育教學重點,尊重市場經濟規(guī)律,面向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借鑒國內外課程改革成果,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fā)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崗位、核心能力、課程模塊化三級系統(tǒng)建設為目標,以模塊化和實踐性為重點,構建新的課程模塊.課程建設要適應形勢發(fā)展,加大實踐教學比重;要優(yōu)化和整合內容,降低重復性;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構建藥學專業(yè)課程模塊化體系,形成具有鮮明應用特色的課程模塊,最終形成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應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相適應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其研究內容有:
2.1理清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崗位需求
調研已畢業(yè)學生就業(yè)崗位需求,將藥學專業(yè)崗位劃分為營銷與管理崗位(營銷經理、產品經理、質量經理)、技術崗位(分析員、技術員)和藥品應用崗位(藥師、中藥師、營養(yǎng)師),其中營養(yǎng)師是根據我國人民醫(yī)療保健意識和健康需求而增設的一個藥學就業(yè)崗位.
2.2抓住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能力
藥學專業(yè)學生主要培養(yǎng)的核心能力有銷售與管理能力,研發(fā)、生產和質量控制能力以及指導用藥的能力.隨著我國制藥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和制藥成本的的提高,目前對生產、研發(fā)人才的需求在逐步下降,而銷售、管理、指導用藥的人才需求相對較旺.
2.3以能力培養(yǎng)構建課程模塊
藥學專業(yè)課程多,有40-50門課程,每門課程似乎都很重要,但是梳理出課程與培養(yǎng)學生核心能力關系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銷售與管理能力的模塊組成有:藥事管理模塊(包含藥學文化概論、現代制藥企業(yè)文化、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課程)、營銷技巧模塊(包含醫(yī)藥市場營銷學、中醫(yī)藥學概論、臨床醫(yī)學概論、臨床用藥指南、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課程)、GSP和GMP認證模塊(包含GSP認證細則和GMP認證細則課程).研發(fā)、生產和質量控制能力的模塊組成有:合成模塊(包含藥物合成技術、藥物化學、有機化學課程)、分析模塊(包含分析化學、藥物分析課程)、制劑模塊(包含藥劑學課程)、中藥模塊(包含常用中藥識別、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制劑分析課程)、實踐模塊(包含基礎化學實驗、藥品綜合實驗、崗位產品體驗、實踐技能考核課程).指導用藥能力的模塊組成有:綜合知識模塊(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中醫(yī)藥概論、臨床醫(yī)學概論課程)、藥師技術模塊(藥師崗位基礎知識、藥物治療學課程)、臨床用藥模塊(包括臨床用藥指南、藥理學、臨床藥理學、藥品毒理學課程)和營養(yǎng)學模塊(包括基礎營養(yǎng)學、疾病營養(yǎng)學、兒童營養(yǎng)學、老年營養(yǎng)學、食品營養(yǎng)學課程).
3課程模塊化實施的思路和特征
3.1加強師資培訓和培養(yǎng)機制,引入行業(yè)專家進入課堂
模塊化課程實施的目的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大量行業(yè)背景和實踐經驗的教師作為支撐.因此,可以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兩種方式解決.一是邀請行業(yè)專家進入課堂授課,可以是1-2節(jié)課或1-2章.二是將專任教師送到企業(yè)培訓,回爐再造.
3.2整合課程,開發(fā)應用型課程,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和課程安排時間
整合《藥物合成技術》與《藥物化學》課程實驗內容.改革《藥用基礎實驗化學》、《無機化學》課程的考核形式.篩選和整合當前的藥學專業(yè)核心課(如《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理學》,《藥品營銷與貿易》,《藥事管理學》等),理清專業(yè)核心課、專業(yè)基礎課的關系,以專業(yè)核心課程模塊構建專業(yè)基礎課程模塊中課程,加強模塊課程間整合力度.增加與專業(yè)發(fā)展、行業(yè)標準、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課程,如在專業(yè)基礎課或選秀課中增加《藥學專業(yè)英語》、《臨床用藥指南》、《藥學行業(yè)職業(yè)標準》、《藥學文化概論》、《物聯網》、《現代企業(yè)管理》、《電子商務》等課程.《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藥理學》課程采用雙語教學.針對已畢業(yè)學生就業(yè)崗位和知識、能力需求的調研,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調整和整合,擴大行業(yè)知識面.改革傳統(tǒng)的滿堂灌和單一板書教學方式,增加任務驅動、問題探究、角色扮演、討論、情景模擬等教學法.如改革《藥用基礎實驗化學》的教學內容,提高與不同專業(yè)的適應性.增加實驗和實踐學時比例,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加大中試實驗比例,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重點要促進專業(yè)課程模塊中專業(yè)核心課程的綜合性實驗和中試實驗的設計和整合,提高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比例.結合畢業(yè)論文、課題研究或行業(yè)聯合,加大中試實驗比例,使學生熟悉中試設備原理和操作.改革傳統(tǒng)的學期排課時間,將專業(yè)模塊課程盡量提前至第4、5、6學期,同時產品體驗環(huán)節(jié)提前至第6學期,避免傳統(tǒng)的7學期開設專業(yè)課和生產實習課程,學生已處于就業(yè)、考研狀態(tài),學習熱情下降,厭學情緒比較嚴重.
3.3以產品體驗為模式構建實踐模塊,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深化
實踐和創(chuàng)新教育已成為21世紀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根本目標[2].當今社會對優(yōu)秀人才的評價,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理論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地方高校都在嘗試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都在探索獲得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密鑰.實踐模塊的構建關系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成敗,根據我校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基本框架如下.
首先需要強化專業(yè)實驗的整合力度,以綜合實驗模塊為基礎,將藥品的合成、制劑、分析和藥理活性串聯起來.如整合《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四門課程實驗構建綜合實驗模塊;整合《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制劑》、《藥理學》專業(yè)課程實驗,進行綜合性實驗設計,拿出2-3個藥物,如以阿司匹林片、對乙酰氨基酚顆粒為產品進行綜合性實驗,讓學生體驗藥品專業(yè)實驗全過程.
其次要與企業(yè)合作,開發(fā)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應用教材.校企合作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途徑和手段[3],要實現校企的深度融合就必須要合作開發(fā)教程[4].如我院擬與相關研究所、生產企業(yè)合作編寫《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實驗教材,與藥品銷售企業(yè)合作編寫《藥品市場營銷學》,與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分聯合編寫《藥事管理學》課程.與藥品研發(fā)、生產、質檢部門,聯合編寫《藥學行業(yè)職業(yè)標準》等職業(yè)標準課程教材.同時,調研行業(yè)現狀,構建行業(yè)標準學習模塊和執(zhí)業(yè)藥師實踐模塊,使學生提前了解崗位技能特點和能力要求.我國自1995年開始實施執(zhí)業(yè)藥師制度,藥學專業(yè)建設的一個突出重點應放在執(zhí)業(yè)藥師的有效培養(yǎng)上.藥師負有審查處方的合理性、正確性及向患者提供良好的藥學服務等職責[8].到2013年底,中國有藥品零售企業(yè)42萬家,全國注冊的執(zhí)業(yè)藥師只有8萬多人.我國專職的臨床藥師缺口更大,很多醫(yī)院100個床位配不到1名藥師,與發(fā)達國家配備水平相距甚遠.因此,加強以指導用藥為目的的藥師和臨床藥師的培養(yǎng)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需要在引入《藥學專業(yè)綜合知識》、《中藥學專業(yè)綜合知識》等執(zhí)業(yè)藥師理論課程的同時,引導學生在企業(yè)、研究所、藥房、批發(fā)企業(yè)進行執(zhí)業(yè)藥師實踐體驗.
最后,行業(yè)標準學習、應用教材開發(fā)和執(zhí)業(yè)藥師實踐都需要將落腳點放在產品體驗上,即依托校、所、企合作基礎,以藥品體驗模塊為主線,設置綜合實驗,如以復方丹參片、板藍根顆粒、感冒靈膠囊、川貝枇杷膠囊等為例,讓學生體驗其提取、純化、干燥、粉碎、混勻、制劑、質量控制、銷售、管理和應用等全過程.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落腳點放在產品開發(fā)和生產上.總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課程模塊化設計需要進一步對藥學專業(yè)的課程建設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整合內容體系,優(yōu)化實踐教學,將整合課程、編寫應用型課程教材和融入課程行業(yè)標準作為抓手,探索新的課程模塊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和企業(yè)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理勤,趙東福,顧建民.從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模塊化教學改革看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高教探索,2008(3):70-72.
〔2〕花漢兵.電子創(chuàng)新實驗基地設計與運行管理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3):105-106.
〔3〕宋海南.藥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的探索與實踐.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6):80
篇6
目的探討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法將2004級藥學專業(yè)36班32個學生分為8組,每組4人,各組設計了不同的提取分離方法進行橙皮苷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實驗。結果各組實驗的最終產物都是橙皮苷,但產率和純度有一定的差異。使學生對幾種橙皮苷的提取分離方法有一個感性的自我認識和比較。結論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其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藥學教育領域值得提倡和應用。
【關鍵詞】 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 創(chuàng)新精神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xperimental education model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were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Methods32 four-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ade 2004) were pided into eight groups.Each group consisted of four persons.Each one designed variou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extrac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 of hesperidin. ResultsFinal product of each one was hesperidin.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yield and purity.So students had a perceptual self-acknowledgement and comparison for variou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of hesperidin. ConclusionDesigning experimental mode of different methods at the same experiment mobilizes sufficiently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mproves the ability for re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 and innovation.Thus,it is worth promoting applying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Key words:Designing experiment for different method and synchnization; Experiment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Innovative spirit
創(chuàng)新精神與社會發(fā)展、教育進步之間關系復雜,縱觀發(fā)達國家快速發(fā)展的進程,無一不是重視創(chuàng)新的結果[1]。當前,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存在著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足的弱點,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一點是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仍為機械式、灌注式教學[2],由教師先講解、再演示,學生按照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實驗的目標。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局面,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可能真正起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達不到開發(fā)學生智力和培養(yǎng)實驗研究能力的目的,體現不了實驗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在實驗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異法同步實驗是指在同一實驗室、同一時間內同步進行兩種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的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實驗。本文以橙皮苷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實驗為例,結合兩種實驗方法建立了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模式并在我校本科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其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1 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的教學研究
1.1 實驗內容與安排
1.1.1 基礎階段首先要求學生制訂實驗方案,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法,再選擇儀器并周密分析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擬定好消除或減少這些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最后確定實驗的具體步驟并提出實驗實施中應注意的事項。通過指導教師審核對橙皮苷的提取、分離和鑒定選取了以下4種方法:實驗方法1:溶劑提取法。①陳皮的預處理:將干燥的陳皮粉碎至1~2 mm,稱取30 g,加入0.002 mol/L稀鹽酸,在室溫下攪拌30 min,重復用0.002 mol/L的稀鹽酸洗滌兩次,再用流水洗滌??馗珊?,置于20倍量的去離子水中,用鹽酸調節(jié)pH值為2,在85~90℃下攪拌提取1h,過濾,濾渣作為提取橙皮苷所用。②粗制橙皮苷:將濾渣烘干,加入10倍量的甲醇,在85℃的水浴鍋中浸提4 h(帶回流裝置)后,過濾,除去濾渣,濾液蒸鎦回收甲醇后,調節(jié)pH值,靜置過夜,離心分離得粗橙皮苷。③精制橙皮苷:取粗品加入甲醇和0.1%氫氧化鈉使其完全溶解,過濾,濾液中加入鹽酸調節(jié)pH,再靜置過夜,過濾得白色晶體,烘干,即得精制橙皮苷。實驗方法2:堿溶酸沉法。①粗制橙皮苷:取100 g陳皮粉,加蒸餾水1 500 ml,再加Na2CO3 75 g,浸泡4 h,離心15 min(5 ×1 000 r/min),得離心液。用濃鹽酸調pH值至5,靜置過夜,得沉淀。沉淀加入5% Na2CO3,使之完全溶解。重復操作重結晶2次。所得結晶用蒸餾水洗滌,除去水溶性雜質。再用少量50%乙醇快速洗滌一次,除去部分色素,揮干溶劑,得粗制橙皮苷。②精制橙皮苷:取粗制橙皮苷用水加熱溶解,上D—101樹脂柱,水洗除雜質,再用50% 乙醇洗脫,洗脫液旋轉減壓濃縮,真空干燥,得精制橙皮苷。實驗方法3:稱取100 g陳皮,粉碎成粗粉,乙醇回流提取2次,1.5 h/次,第一次加乙醇400 ml,第二次300 ml,過濾并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120 ml,放置過夜,抽濾得沉淀。沉淀依次用適量氯仿、乙醇、蒸餾水洗滌,甲醇重結晶,60℃真空干燥并稱重。實驗方法4:①稱取100 g陳皮,粉碎成粗粉,用2%NaOH的65% 乙醇400,300 ml回流提取2次,1.5 h/次,合并濾液,用濃鹽酸調節(jié)pH 6~7,回收乙醇至120 ml,放置過夜,抽濾,沉淀依次用適量氯仿、乙醇、蒸餾水洗滌,甲醇重結晶,60℃真空干燥并稱重。 橙皮苷的鑒定方法: 樣品和材料:橙皮苷對照品、硅膠G預制板、定量毛細管;展 開 劑: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顯 色 劑:2%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燈(365 nm)下檢視,樣品和對照品對照觀察。
1.1.2 實施階段這是實驗的關鍵階段,也是主體階段。主要是根據自己“最佳”的設計方案,正確組裝好實驗儀器和準備實驗藥品;根據擬定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準確無誤地記錄實驗數據。實驗方法組合如下:方法1加方法3、方法1加方法4、方法2加方法3、方法2加方法4,每組任選其一,每組兩種實驗方法同時進行。
1.1.3 總結報告階段即實驗結果形成階段。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對獲得的產品、取得的有關數據和資料運用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或對產品進行純度分析,對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質等進行分析鑒定),獲得設計性實驗的結果。在獲得實驗結果之后,還應該對實驗步驟進行反思、討論。在此階段中,學生應就自己的設計性實驗情況寫出實驗報告,對實驗全過程予以總結,最后寫出實驗論文,論文格式嚴格按照正式論文格式。這是使知識鞏固、方法遷移、能力提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8個實驗組都獲得了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達到了預期的實驗目的,4種方法都可用于實驗教學。
1.2 實驗結果及評價
1.2.1 提高學習能力在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認真查閱資料,積極動腦分析,掌握了橙皮苷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和方法。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在各種方案中對比分析,并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創(chuàng)新之處(如節(jié)約溶劑、節(jié)省時間等一些細節(jié)),可以學習到相關的新知識,熟悉使用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增強了學生接納、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步使用不同方法提取分離同一有效成分也有別于以往實驗的單一模式,學生在對提取分離方法比較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從而自然地掌握了黃酮類化合物理化性質和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及測定的基本方法。該實驗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科研習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4種工藝是運用不同的提取原理,均能得到橙皮苷。各組采用的提取分離方法不同、設計的提取工藝路線不同,而最終產物卻相同,使學生對幾種橙皮苷的提取分離方法有一個感性的自我認識和比較。從而調動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作能力,發(fā)揮各自想象空間,開拓其思路,真正的做到理論指導實踐。
1.2.2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通過查文獻、收集材料、提出藥品試劑和儀器設備計劃、擬定實驗方案,打破以往教師講、照書做、實驗方法單一的驗證性實驗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開拓思維,積極創(chuàng)新的良好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科研的自信心,為以后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驗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實驗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總結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通過認真地反思,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對實驗提出改進的意見和設想,提高了分析問題能力及論文寫作水平。實驗及論文的寫作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2 討論
以前做天然藥物化學實驗,由于實驗原理、步驟、結論等都是已知的,實驗方法也是唯一的,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不高,對實驗課應付了事,實驗報告互相抄寫,難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完成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項目,學生必須主動地學習、思考、分析才能決定實驗方案,徹底改變以前照抄照搬實驗方法單一的驗證性實驗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操作間歇時間比較長,如回流、煎煮、靜置等實驗操作。學生在這部分時間內大部分空閑,感覺沒有事情做。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要求每組選定兩種實驗方法,并且同時進行。兩種實驗方法的提取分離方法不同、而最終產物卻相同,使學生對橙皮苷的提取分離方法有一個感性的自我認識和比較。從而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了發(fā)散式思維,又讓學生鍛煉了更多的基本操作技能,樹立了獨立科研的信心。
在實施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時,要求學生必須進行反復認真地獨立思考,按照實驗方案實施,靈活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科研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實驗方案是學生自行設計提出的,為了做好實驗,學生積極思考實驗中的操作細節(jié),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實驗成功,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 結語
開展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儀器和試劑、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最后提交論文報告,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和實驗知識,分析歸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創(chuàng)新源于實踐,沒有實踐,創(chuàng)新則無從談起。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實驗設計的自主性,從而加強了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它作為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實驗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充實完善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以達到提高學生科研素質的實驗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實驗教學改革;隊伍建設;管理機制;發(fā)展規(guī)劃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觀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是21 世紀高等教育的主流[1]。高等學校的實驗教學中心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2]。將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融入實驗教學、提升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水平,對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至關重要。
貴州省中藥民族藥創(chuàng)制工程中心成立于2012年(依托單位貴州大學),該中心擁有價值近600萬元的儀器設備,中心使用面積1200余平方米,由植物化學研究室、藥物合成研究室、藥物制劑研究室、藥物分析研究室、藥理毒理研究室、保健食品研究室等六個功能研究室組成。是一個省級管理的獨立的實驗教學實體。該中心自成立以來,緊密結合制藥產業(yè)的發(fā)展需要,面向我省、西南地區(qū)乃至全國,以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為重點,主要從事中藥民族藥共性關鍵技術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藥物研究。該中心同時以學科發(fā)展為契機,全面指導、帶動本科生實驗教學,經過幾年的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已初見成效。
1.實驗教學改革
1.1實驗理論教學
近幾年來,本工程中心結合學院藥學專業(yè)的具體實際情況,在本工程中心的理論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改革,其具體措施主要從教學內容上進化繁為簡,推陳出新,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工程中心理論教學內容的改變,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改變?yōu)橹笇?,在以?chuàng)新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的前提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革。重點放在新藥研發(fā)的創(chuàng)新思路上。不斷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在教學中及時融入藥學領域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的技術增長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理論教學中的藥物分子設計內容和藥物合成反應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我們主要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掌握或了解藥物專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和趨勢,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1.1.1藥物分子設計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藥物分子設計在新藥研究和發(fā)現研究領域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知識點,藥物設計已成為新藥研究和設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以前本工程中心在該教學內容上主要是以化學模式為主,以介紹藥物的化學合成和化學性質為主要內容,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將化學和生物學的內容相分離,造成知識脫節(jié),已不能適應新藥研究的需要。因此,在對國內外新藥設計和研究大量文獻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決定融合和取舍國內外現有藥物分子設計教材的特色,為我所用,以當前新藥研究中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論為出發(fā)點和歸屬,選擇有代表性的藥物為講課的重點,以點帶面,不必面面俱到。計劃通過該教學內容的學習,為學生在后期學習及工作中參與新藥的研究和開發(fā)打下基礎。
1.1.2藥物合成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藥物合成理論教學內容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材內容的更新、教學手段的改進、實驗教學的加強。主要以面向制藥企業(yè)的現狀,重介紹典型藥物的生產制備原理為線索,對現有藥物合成路線和工藝條件進行評價,同時將目前制藥工業(yè)中仍存在的問題交給學生,啟發(fā)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新的合成途徑,以開闊思路和鍛煉能力。
1.2 實驗操作教學
原有的實驗操作教材注重相關基本操作的串聯,以大量“照方抓藥”的性質安排實驗操作體系教學,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
改革后的實驗教學我們主要對多數實驗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對原有實驗內容做了優(yōu)化組合,引入了許多設計性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同時注重實驗與現實生活和生產實際的聯系。實驗內容的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2.1增加實驗的探索性,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根據不同類型的實驗增加一些探索性思考題,如在藥物分子的合成實驗中,簡化一些在實驗方法的文字敘述,插入有針對性的思考題;刪去一些操作性實驗步驟,改為讓學生自己完成相關數據庫檢索,查詢類似文獻資料,完成對同一藥物分子的多條路線設計及其合理性和優(yōu)缺點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完成對多條路線的合理性驗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通過本工程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要給學生傳遞一個重要的科研理念,要開展實驗研究必須學會自己查閱文獻資料,要使實驗成功不但要有扎實的實驗技能,更要具有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
1.2.2增加設計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內容,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根據不同類型的實驗設計一些探索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內容,如在植物化學肉桂揮發(fā)油的提取分離實驗中,要求學生設計各種提取分離方法,并對分離方法的綜合運用及對比評價,對指紋圖譜的對比指認及波譜學分析鑒定成分。有意識引進較前沿的科研成果,加強實驗教學中的實驗探索性研究,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對本學科前沿發(fā)展的最新認識。
總之,本工程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通過創(chuàng)新性和綜合性實驗的鍛煉,能很好的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實際操作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由過去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犹剿餍詫W習,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為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1.3 實驗教學改革效果
通過本工程中心對實驗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學生由過去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索式學習,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個性、特長、能力有了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意義重大。通過本中心實驗教學改革,該中心畢業(yè)的學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化學制藥、生物制藥、中藥制藥、藥物制劑技術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具有對藥品新資源、新產品、新工藝進行研究、開發(fā)和設計的初步能力。
(3)熟悉國家關于化工與制藥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
(4)了解制藥工程與制劑方面的理論前沿,了解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fā)展動態(tài)。
(5)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7)掌握1門外語,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下轉第330頁)
(上接第315頁)2.運行管理機制改革
本創(chuàng)制工程中心前身為貴州大學天然藥物研發(fā)中心,該研發(fā)中心成立于2010年,管理機制主要采用核心團隊成員分工制,但是該機制運行以來發(fā)現日常協(xié)調管理存在缺陷,造成實驗裝備和技術力量難以形成優(yōu)勢,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創(chuàng)制工程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來,對前身研發(fā)中心的管理機制進行了改革,主要在借鑒國內外重點實驗室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采用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省教育廳指導下實行管理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采取開放、流動、聯合的運行模式,設立相對獨立的、有國內外中藥材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參與的學術委員會,確定實驗室的科研方向和學術活動。學術委員會成員9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原則上每年召開學術會議1~2次。
工程實驗室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辦公室主任(專職)1名,儀器設備專職管理人員1名,各功能研究室分別設研究室主任1名。在實驗室管理委員會指導下定期對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工作業(yè)績、業(yè)務水平、服務質量等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連續(xù)聘任的主要依據。
3.創(chuàng)制工程中心發(fā)展規(guī)劃
3.1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生培養(yǎng)計劃
堅持人才為第一資源的建設思路,圍繞人才強“中藥民族藥創(chuàng)制工程中心”的戰(zhàn)略布局,進一步完善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工程研究團隊。引進不同級別工程研究力量,注重不斷改善工程中心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形成一支覆蓋藥學各專業(yè)領域的、結構合理的工程研究隊伍;引進高水平領軍性人物,帶動提高“中藥民族藥創(chuàng)制工程中心”的整體水平。
(1)近五年內,培養(yǎng)建立一支40-60人的固定研究團隊,其中60%的研究人員具有博士學位,正高級職稱達18-20人,副高17~22人,力爭培養(yǎng)省管專家或省優(yōu)秀青年科技人才3-6人。
(2)近五年內,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8-10名,碩士研究生150名以上。
(3)近五年內,針對不同天然(民族)醫(yī)藥相關企業(yè)的需求情況,開展企業(yè)技術專業(yè)人員培訓工作,滿足國內不同方向醫(yī)藥企業(yè)的需要。擬培養(yǎng)與天然(民族)醫(yī)藥相關技術專業(yè)人員100-150人次。直接或間接解決200-300人次的就業(yè)崗位問題。
3.2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
(1)近五年內,加強與其他高等院校合作,力爭將貴州大學與天然(民族)醫(yī)藥相關的專業(yè)(苗藥制藥學、藥物化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制藥工程等專業(yè))建成國內知名的學科。
(2)近五年內,完善與天然(民族)醫(yī)藥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人才培養(yǎng)工作,基于行業(yè)標準建立人才培養(yǎng)方案,開發(fā)相關課程,滿足與天然(民族)醫(yī)藥相關企業(yè)一線的需求。
4.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貴州大學藥學院以貴州省中藥民族藥創(chuàng)制工程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為目標,介紹了實驗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運行管理機制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其發(fā)展規(guī)劃。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同樣也會發(fā)現現在的教改和發(fā)展規(guī)劃會存在缺陷,需要繼續(xù)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傊竟こ讨行膶嶒灲虒W改革和發(fā)展的宗旨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學工作無止境。只有不斷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科]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波譜解析;考核手段;改革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075-02
波譜解析作為高等院校藥學、化學等專業(yè)必修的一門課程,是學生今后從事科研工作所必備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培養(yǎng)科研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波譜解析課程具有知識點多、抽象且系統(tǒng)性不強等特點,學生難以理解,特別是課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圖譜,具有相當的難度。另外,課程內容涉及到有機化學、物理學、分析化學等多學科的知識,而這些學科大多在大一開設,學生基礎薄弱或相關基礎知識的遺忘,都會給課程的學習帶來難度,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我們希望通過改革課程的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全面掌握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解決科研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手段的改革
1.靈活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恫ㄗV解析》課程內容抽象、繁雜,且包含大量的數據圖譜,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方式,不僅浪費時間,教學效果也不好。學生面對書本上從未接觸過的各類圖譜,很難將其與分子結構聯系起來。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教學。在筆者的實踐中,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1)形象生動地展示各類儀器的基本原理;(2)增加各類化合物的特征圖譜,演示各類譜圖中吸收峰與分子結構的關系;(3)向學生靈活演示圖譜的綜合解析過程,增加學生對圖譜解析的感性認識。通過靈活應用各種多媒體軟件,使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2.與科研實踐相結合?!恫ㄗV解析》課程的教授,其根本目的是使學生能夠解析圖譜,推導出化合物的分子結構,或得到有用的結構信息。因此,除了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外,筆者結合所在學院的特點,在教學當中,與專業(yè)課《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緊密結合,向學生們講解天然藥物中一些常見分子類型如黃酮類、香豆素類、萜類等的解析方法,并將科研中的實際圖譜做為課堂上或課后的習題,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課程內容在實際科研當中的重要地位,啟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啟發(fā)式教學占主導。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解析,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具有相當的難度。學生需要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發(fā)散思維,才能順利的對圖譜進行推導、解析。因此,在教學中,要更多的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習題課上,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代表來講解圖譜解析思路,同時鼓勵其他學生提出質疑或給出不同的解析思路,教師加以啟發(fā)、引導。另外,設立挑戰(zhàn)機制,每節(jié)課后都會布置具有一定難度的圖譜,供學生們課余練習,能夠解析出正確結構的同學,可以獲得更高的平時成績。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出一種主動學習的氛圍。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課程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學生有能力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進行鑒定。學生必須在對基礎知識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歸納、總結才能推導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推導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為了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避免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同時全面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其專業(yè)綜合素質,我們對課程的考核加以改革,采取階段性測驗、應用論文寫作、期末綜合考試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
1.階段性測驗(閉卷)。在課程所需講授的四大譜中,各部分內容沒有交叉,獨立成章,不存在教學上的遞進關系,因此可分別獨立考核。階段性測驗分四次進行,是在每一大譜內容結束后的即時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察內容以波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為主,故采用閉卷的形式。題型包括選擇、判斷、填空,并輔以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結構推導題,試卷涵蓋面較廣,難度中等。例如在核磁共振譜的授課內容結束后,考核學生對化學位移、耦合常數等概念的掌握,以及不同化學環(huán)境對氫核或碳核化學位移的影響,同時能夠利用氫譜和碳譜推導簡單的結構。該部分占總成績的40%,各章分配比例為:紫外光譜5%、紅外光譜10%、核磁共振氫譜與碳譜15%、質譜10%。
2.綜合考試(開卷)。在學期結束時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必須在對基礎知識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歸納、總結才能推導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開卷考試的形式,可以避免學生因記憶大量缺乏系統(tǒng)性的波譜數據而產生抵觸情緒,提高其學習興趣。考試時,學生可以查閱課本、參考書及各種工具書。但這部分題有一定的難度,試卷內容為較高層次的綜合解析題,不再單獨考查基礎知識與概念,要求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對譜圖進行解析。學生必須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難以完成。該部分占總成績的40%。
3.應用論文寫作。波譜分析是目前藥物研究、藥物分析中發(fā)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鍛煉其專業(yè)文獻查閱及專業(yè)論文寫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考核中加入論文寫作方面的內容。論文作業(yè)的布置時間為期中,題目學生自擬。要求學生論文內容要突出波譜分析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在藥物研究,特別是天然藥物及民族藥物研究中的新應用。學生可以2到3人自由組合,合力完成論文,并在學期末安排論文寫作優(yōu)秀者上臺進行講述。論文的成績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劃分為不同的檔次: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新穎性。該部分占總成績的10%。
三、改革效果評價
為了更準確地測評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了解此次教學改革的效果,在期末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藥學102班全體同學,共47人。問卷設置基本以選擇題為主,同時輔以少量的主觀題。對調查中的關鍵問題分析如下。
1.對課程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數學生認為這門課程重要(重要55%,很重要9%,一般33.3%),但課程難度很大,認為課程難度很難和較難的分別占76%和16%,說明課程內容對于學生來說確實較難掌握。
2.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對于多媒體教學效果的評價,認為效果很好的占36%,較好的占30%,一般占24%,說明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確實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內容。而對于教師授課方式的評價,認為很滿意和較滿意的分別占到32%和42%,同時認為教師授課方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也占到63%,說明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確實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3.對于課程考核方式的評價。大多數學生認為有必要在每一章節(jié)結束后安排階段測驗(很有必要15%,有必要53%),只有6%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階段考核。同時,對于期末綜合考試,絕大部分學生都贊成采用開卷的形式(贊成95%,不贊成5%),說明開卷確實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減少學生因課程難度過大而產生的抵觸情緒。對于這種考核形式的改革,大部分學生認為會對他們的學習行為產生幫助(很有幫助10%,有幫助58%),說明課程考核形式的改革確實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四、結語
通過分析學生調查問卷,并結合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我們對于課程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有學生反映希望能夠加大課程的學時數,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表現出較大的興趣。但也要認識到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仍有一定的壓力,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同時充分發(fā)揮考核的激勵作用,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成績考核體系,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圖譜解析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冷炎,蔣平平.《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廣州化工,2012,40(8).
[2]鄧芹英,劉嵐,鄧慧敏.波普分析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Style and Examination Method in Spectroscopy Analysis
Muhetaer Kadeerhaz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Pharmacy,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篇9
作者:蔣慶琳 鄭向輝 王地娟 臧志和 單位:成都醫(yī)學院藥學院
教學內容為理論教學的驗證或孤立的單元操作,造成基礎與專業(yè)課實驗項目低效重復,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難以教會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存在著模仿性太強、缺少思考和學習興趣不足等諸多弊端。本教材的編寫打破了過去學科獨立、實驗內容互不相干的傳統(tǒng),將藥用植物學、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制劑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課程中分散的、有關聯的實驗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匯合成綜合性大實驗,做到實驗教學內容與科研、社會應用實踐密切聯系,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建立針對藥學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教材的改革,我們?yōu)榇嗽O立了本科生導師制度。由于該教材具有互補性、交融性、滲透性、發(fā)展性、系統(tǒng)性、遞進性等基本特性,在帶教教師的安排上就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例如:“對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制劑及質量研究”就涉及到藥化、藥劑、藥分三門專業(yè)課的相關知識。因此,在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時,我們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度。我院對本科生導師的選拔條件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必須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且主持過省部級及以上科研課題的教師”。之所以這樣規(guī)定,是為了讓選的教師具有跨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另外導師在指導學生科研活動時,會更注重對學生規(guī)范科研方法的訓練和嚴謹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以及通過溝通協(xié)調促進學生之間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合作精神的形成。本科生導師對學生進行考核通過考核提高學生對實驗課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積極的作用。實驗綜合能力考核內容包括:實驗操作過程中技能是否規(guī)范和熟練,結果是否良好,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能否細致觀察、綜合分析、獨立解決,以及。
在設計性實驗中,要求學生廣泛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自己動腦設計實驗方案,再經反復商討修訂設計方案,讓學生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獨立科研工作能力和科研論文的撰寫能力,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真正鍛煉。由于實驗全過程中學生們都十分投入,對所進行的實驗內容印象深刻,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更透徹,更格外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認識到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嚴謹,從而受益終身??傊C合性實驗有利于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教育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出適應時展的高素質藥學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提升了教師的知識結構由于設計性實驗沒有規(guī)定操作步驟,也沒有限定實驗方案,再加上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儲備有限、實驗經驗不足及實驗操作基本功也不夠扎實等原因,往往很難設計出較為完整的實驗方案,對于實驗過程中遇到的某些不可預料的情況也經常難以獨立處理好,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教師的及時指導,就會影響到實驗教學效果。教師如要對每一種實驗方案的優(yōu)缺點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了然于心,就必須采用不同方案進行預實驗,而不能像在以往的驗證實驗中按部就班地開展實驗。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預實驗外,還要有更豐富的理論知識,實驗結束小結時不僅僅要講透合理的實驗設計方案,更重要的是有針對性地分析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上好一堂設計性實驗課??蒲袛盗考百|量得到提高該實驗教學改革項目開展以來,我院由本科生參與的科研項目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我院以學生為第一作者的科研文章數量極少且多發(fā)表于非統(tǒng)計源期刊上。該教改項目實施兩年時間后,我院以學生為第一作者的科研論文數量得到大幅提升,且多發(fā)表于統(tǒng)計源及以上期刊。
總體上看,與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相比,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要求的知識面更廣,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全面的掌握;在實驗技術方面涉及到多種實驗技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本科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綜合性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不但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對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積極的作用,而且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我院教師的科研能力。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今天,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是值得推廣的一種實驗課程教學模式。
篇10
明確人才培養(yǎng)目標,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建立以生物技術為基礎多方向發(fā)展的生物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
生物技術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一定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專業(yè)技能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在農業(yè)、醫(yī)藥、化工、食品、環(huán)保等行業(yè)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生產管理、技術開發(fā)與應用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應該特別強調學生不僅具有堅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基本實驗技能,而且要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開闊的知識視野,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2]。圍繞上述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培養(yǎng)方案建設時特別強調“加強基礎,注重實踐,分流培養(yǎng)”。加強基礎主要是加強人文社科類綜合基礎、理科平臺基礎和生物技術相關基礎課的教育。注重實踐主要是強調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整個實踐教學的比重大大增強,實踐教學學時數占到總學時數的42%;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包括了基礎實驗課程、綜合實驗課程、畢業(yè)論文設計,而且還強調到企業(yè)進行實訓和實習,以滿足學生在產學研結構鏈上的鍛煉。分流培養(yǎng)是發(fā)揮四川大學理、工、醫(yī)交叉融合辦學的特點與優(yōu)勢,在統(tǒng)一的基礎教育基礎上,實行專業(yè)分流培養(yǎng)。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及社會對生物技術人才的具體需求,我院在生物技術專業(yè)設立了3個培養(yǎng)方向:生物技術基礎方向、生物制藥方向及生物化工方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在上三年級時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方向進入專業(yè)課的學習階段。在新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指導下我們重建了課程體系,力求體現出以下特點:基礎課程板塊,突出“寬”的特征,使學生有堅實的數理化基礎及寬厚的生物學基礎、藥學基礎、化工基礎;專業(yè)必修課板塊則要考慮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不僅開設了生物技術的相關基礎課,還增設了生物化工、生物制藥、天然藥物化學等課程。此外還開設豐富多樣的專業(yè)選修課程,包括生物醫(yī)藥類、化工類、管理類等課程,以此拓寬學生的學識范圍,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人才(見圖1)。
以學科建設為支撐,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內容改革,實現科教融合的教學方式
以生命學院、藥學院、化工學院為依托的生物技術專業(yè)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植物學、遺傳學、藥劑學,以及一個創(chuàng)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研究交叉學科建設點。擁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I期:資源生物學;II期: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的保護及利用。在生物技術專業(yè)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學科優(yōu)勢與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改革與整合。我們要求所有任課教師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既要專注本學科領域內知識的掌握運用與發(fā)展,又要放寬視野,關注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及發(fā)展的趨勢,力求教學內容符合新世紀對生物技術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討,開展具有特色與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改革思路與舉措的探索。學院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各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并給予相應的經費配套支持。近幾年本專業(yè)教師圍繞生物技術專業(yè)建設成功申報了20余項國家與省部級教研教改課題,如“生物技術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建設”,“生物技術特色專業(yè)建設”等,發(fā)表了近40篇教學研究論文,其中植物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普通生物學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另有省級精品課程10門。生物技術是實驗科學,通過實驗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yǎng)高質量生物技術人才的關鍵之一,生物技術專業(y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本專業(yè)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我們淘汰了落后的實驗,適量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增設了綜合性、研究性、設計性實驗。同時我們還強調將成熟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內容,如油菜Toc33基因的克隆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引入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通過該實驗學生掌握了分子生物學的質粒提取、基因組DNA制備、PCR、電泳、DNA分子重組、遺傳轉化、重組子篩選鑒定、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基本技術。再如以高原植物狼毒為研究對象的天然生物殺蟲劑的研究是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該項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引入到天然產物分離制備技術實驗課程中,使學生掌握了天然產物從分離制備到純度鑒定及性質分析所涉及的一系列實驗技術,這種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比單個的驗證實驗更能激發(fā)學生實驗的興趣,同時還讓學生獲得了近似于科研工作的綜合性訓練。
構建卓有成效的師資培訓與人才引進機制,優(yōu)化師資隊伍結構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也是專業(yè)賴以生存的基礎,而師資隊伍的水平高低、學緣結構、學歷結構等因素都極大地影響著教學質量。在生物技術專業(yè)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通過政策保障,讓知名教授、博士生導師走上講臺為學生講授學科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另一方面注重發(fā)揮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素養(yǎng)、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指導,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學院陸續(xù)出臺一系列保障師資培訓的措施:如提倡和鼓勵中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對于在職攻讀學位的教師給予工作量的適當減免;實施教師研修計劃,選派拔尖人才、骨干課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進行短期和中長期研修,擴大國內國際交流規(guī)模,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國內國際學術會議等等。完善而有保障的師資培訓措施,使得中青年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大幅度提高,成為本專業(yè)教學中堅力量。近幾年,本專業(yè)教師中有兩人獲得國家教學名師獎,1人獲得四川省教學名師稱號,3人獲得校級教學名師稱號,另有8人獲得校教學優(yōu)秀獎。在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的同時,學院還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國內外引進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做到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的有機結合。近幾年先后從國外引進了20余位優(yōu)秀人才,這些高層次人才引進后均承擔了多門專業(yè)基礎課的教學,并開設多個前沿講座,將學科前沿與專業(yè)基礎有機地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為滿足生物技術特色專業(yè)的建設要求,還特別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引進與培養(yǎng)。我們選擇具有較高專業(yè)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熟練的專業(yè)實踐技能,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能力的優(yōu)秀、成功企業(yè)家和創(chuàng)業(yè)者作為“雙師型”教師為學生開設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課和創(chuàng)業(yè)實踐課。如世界著名生物學家、發(fā)明家梁朋博士、四川三葉草生物制藥公司創(chuàng)始人及董事長,為本科生講授生物制藥,同時指導本科生科研訓練。李伯剛博士,成都地奧集團董事長,為本科生講授制藥企業(yè)經營管理,同時指導學生在地奧集團的生產實習。此外,瀘州老窖酒業(yè)集團總經理張良以及水井坊集團副總經理賴登燡均作為我院兼職教授指導學生的生產實習。
以雄厚而獨具特色的科研優(yōu)勢加強實踐訓練,促進生物技術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西南地區(qū)重要植物的資源生物學及可持續(xù)利用研究為重點,特別在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方向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近5年,學院年科研經費平均4000余萬元,承擔了多項“973”“863”以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平均每年發(fā)表SCI論文100余篇,學院的科研優(yōu)勢對于學生的實踐訓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實踐訓練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我們充分利用學校雄厚的科研條件和完備的科研平臺,如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命學院),靶向藥物及釋藥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和四川省制藥工程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化工學院)等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采取科研立項制或科研參與制對學生開展科研訓練。同時,依托上述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11”“985”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以及國家生物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的實施。形式多樣的實踐訓練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yǎng)成效,多名生物技術專業(yè)的學生在本科階段與他人合作發(fā)表科研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18篇,并在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等多項賽事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