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31 10:36: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日月潭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2. 復習詞語: 冒著危險 千辛萬苦 漆黑一團。誰能用上這些詞語,根據(jù)下面的提示,把故事的內(nèi)容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傳說,兩條惡龍吞食了日月,天地間(),大尖哥和水社姐吃盡了()尋找金斧頭和金剪刀,又()降伏了惡龍,最后,他倆卻化作了青山,守衛(wèi)潭邊。]

4. 兩條惡龍吞食了日月,這是故事的起因;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惡龍,這是故事的經(jīng)過;最后他倆卻化作了青山,守衛(wèi)潭邊,是故事的結果。三個方面連起來說清楚,就是一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了。講故事,首先就要按順序。

【設計意圖】 本課的復習安排了兩個內(nèi)容:字詞的復習和課文內(nèi)容大意的概括。教師設計了一個有層次的選擇詞語填空。加上教師對于這個填空從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三個方面的分析,使學生把握了課文的梗概,也初步了解了敘事性課文表達的一般規(guī)律,還為課后練習中“講故事”這一目標的落實做好了鋪墊。

二、 與文本相遇:領悟精妙,凸顯表達意識

1.出示學習要求:① 默讀課文??纯创蠹飧绾退缃愕哪男┍憩F(xiàn)打動了你,感動了你?畫出相關的詞句。② 反復朗讀你所畫的詞句,想想這些地方為什么打動了你,感動了你。

2. (出示:“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哪里看出人們沒有一點辦法了?你看他,眉頭緊鎖,無可奈何的樣子,這就是一籌莫展的意思。別人不敢,大尖哥和水社姐卻敢,這就是挺身而出的意思。誰能將他們無所畏懼的樣子讀出來?

【設計意圖】 神話傳說類課文一般文字淺顯,內(nèi)容易懂,乍看上去缺少“抓手”,但細讀之后會發(fā)現(xiàn),本文中的一些成語和重點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是很有特點的,可以讓學生反復品味、感悟和朗讀。

3. 一個“挺身而出”,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勇于擔當?shù)挠⑿蹥飧?。大尖哥水社姐尋找金斧頭和金剪刀的過程中,有讓你感動的地方嗎?

4. (出示:“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保扒寥f苦”是什么意思?句子中哪些詞寫到了他們吃的苦多?“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課件映示,師介紹:阿里山由連綿起伏的十八座大山組成,最高峰達到2600多米。山上樹木茂密,荊棘叢生。請你想象一下,在漆黑一團中,他們?nèi)绾畏竭@一道道山嶺的呢?

5. 真是吃盡“千辛萬苦”。他們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再來讀讀這一句。

6. (出示:“回到潭邊,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zhàn)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可想而知,戰(zhàn)斗有多么激烈!你能把現(xiàn)在內(nèi)心的想法說給大尖哥和水社姐聽聽嗎?

7. 這是為民造福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呀!(齊讀)

8. 你能把激戰(zhàn)惡龍這一個情節(jié)講給同學們聽嗎?怎么才能講得生動、感人呢?可以抓住課文中生動的詞句,加上動作與表情,也可以用上自己的詞語。學生練習后先在小組里講一講,推選一名同學上臺來講,教師相機點評、鼓勵。

【設計意圖】 課后練習要求學生能講一講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很好的抓手。講故事不同于復述課文,本冊教材中課后要求講故事的只有兩篇課文,因此,本課的教學還承擔著如何教會學生講故事這一任務。本課設計了當堂練習講“激戰(zhàn)惡龍”的片段,把講故事的方法教給了學生,并且在課堂進行了充分的練習,這樣授之以漁,便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講故事。

三、 與編者相遇:個性感悟,凸顯價值意識

1. 大尖哥與水社姐讓人們重又見到了光明,自己卻化作兩座挺拔的青山,默默無語、靜靜地守護著這一潭碧水,讓我們深情地記住這兩位英雄的名字,齊讀最后一段。

2. 出示圖片:這就是我國臺灣省著名的風景區(qū)日月潭,它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

四、 與作業(yè)相遇:拓展延伸,凸顯閱讀意識

1. 把《日月潭的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

2. 推薦閱讀《神農(nóng)試百草》《女媧補天》。

篇2

微課程教學設計的理念在于促進有意義的學習發(fā)生并保持最高水平的教學質(zhì)量,利用引導性材料的方式對目前所學習的新內(nèi)容加以定向并積極引導。通過微課設計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形成一個重新的認識,切實感覺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提升學習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此次研究的授課對象為筆者所在小學其中一個班級,班級中有50%左右的學生期望將來能夠成為教師。本次所選生源水平較普通,在課堂教學方面,應重視應用趣味教學的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所選對象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象形字等非基本文字,但對于語文教育學內(nèi)容尚未接觸。

三、教學內(nèi)容

本次教學的內(nèi)容主要是校級課題《古漢語》,為充分滿足進行微課教學的需求,選擇“象形字”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教學設計,本次教學是跨學科教學。

四、教學目標

第一,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象形字的魅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使學生基本掌握象形字的主要特點。

第三,使學生認同并理解在小學階段接觸象形字的意義,并引發(fā)學生對象形字的思考。

第四,促進學生在課余時間關注象形字及對小學語文識字的認識。

五、教學重點

此次教學的重點在于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象形字的獨特魅力,引發(fā)學生對于在小學語文階段學習象形字的思考并獲得學生對這一安排的認同。而此次教學的難點在于讓學生明確地分辨不同象形字,而小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并沒有更多的感性方面的認同,缺乏一定經(jīng)驗,掌握起來較困難。

六、教學方法

通過案例講解、小組討論等方法傳授象形字相關知識點。

七、教學手段

以基本講解為主,以多媒體教學工具為輔。

八、教學時間

全課程20分鐘。

九、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首先,教師以導語的方式進入課程正文部分:“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是古漢語的‘六書’,對于‘六書’的理解要正確,它并不是指的六本書。第二,‘六書’是漢字的字形結構,而加上‘古漢語’的概念,也是為了使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學以致用這一理念,同時也感受到古代漢語和小學語文識字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

其次,教師向學生提問,提問之后教師選取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上臺回答。在學生上臺回答之前,可以先讓他們進行討論,交流之后教師請學生發(fā)言。

(二)內(nèi)容講解

對于“六書”進行簡單介紹,具體操作為:

1.教師向學生講解“六書”的來源,對六書的基本概念進行詳細解釋??梢岳冒喙痰摹稘h書》內(nèi)容進行講解,如“象形、象事……假借。”;可以利用《周禮》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如“保氏掌諫王惡……四日五馭,五日六書,六日九數(shù)”;也可以利用許慎的《說文解字》進行講解。

教師在講解“六書”時,應向學生講解基本的握筆姿勢,還有“六書”中漢字的基本結構。本次集中學習的內(nèi)容是對象形字的講解。

2.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些象形字圖片讓學生辨認,感受象形字的直觀性,并向學生講解古代人對象形字的解釋。

3.教師讓學生先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出象形字的主要特點,然后教師再在學生的理解基礎上進行適當補充,完善對象形字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

首先提出設想,一個是認識象形字;還有一點是理解并辨認象形字,包括讀法、寫法和意義范疇。

其次是案例分析:例如頁字旁的常用字或月字旁的常用字等等。

案例一: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廣”這個字是生活中非常常用的文字,它主要作為“大范圍”的意義存在,但以“廣”作為偏旁的漢字是否也在表達同樣的意思,或相關的意思。

以《廬山的云霧》課程為例,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先向學生展示課文中“廣”字作為偏旁的漢字,例如“廬”、“座”等漢字。然后再向學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廣”字頭漢字,如“慶”、“底”、“度”、“莊”、“應”等字。那么根據(jù)這些以“廣”作為偏旁的漢字,可以看出,很多帶“廣”的漢字并沒有任何和“范圍大”相關的意義。但這些字大致都和地點、空間等有關,例如“底”、“莊”、“廬”等。

因此明確這一意義:帶“廣”偏旁的漢字通常和地點、地理、空間、方向等含義直接或間接相關,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

案例二:

當“月”字作為偏旁時,通常都是寫作“月”字。“月”字本身也是生活中的常見字,主要代表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也可以表示時間等含義。在小學與文中,含有大量帶“月”字偏旁的漢字,那么它們的含義是否都和“月亮”或者“時間”有關呢。

以《日月潭的傳說》為例,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先向學生展示文中出現(xiàn)的“月”字旁漢字,如“服”、“明”,然后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常用的帶“月”偏旁的漢字,如“肚”、“有”、“肥”、“膚”、“肩”等。根據(jù)這些帶“月”偏旁的漢字,可以看出,它們和“月亮”或者“時間”的關系都不大,但它們卻和“身體”的關系聯(lián)系較緊密。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時讓學生將更多精力關注到“身體”這一方面來,這樣學生理解和記憶帶“月”偏旁的漢字,就會容易很多。

十、課堂練習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05A-0064-0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謂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條件下,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1]。換言之,教學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現(xiàn)有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仍有教師對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把握不到位,課前準備草率,缺乏針對實情的教學設計,處理三維目標心中無數(shù),課堂形式浮華等問題。這些均造成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嚴重缺失,抑制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尤其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更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實效不大的現(xiàn)象,又回到了課后靠“磨”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舊路上。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無疑是為小學語文教師們進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盞明燈,為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枷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這個背景下,筆者結合新課標的理論要求和一線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落實和優(yōu)化閱讀教學三維目標,為有效閱讀教學找準方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礎,有效的教學首先需要制定科學、準確、可行的教學三維目標。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經(jīng)常出現(xiàn)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問題。例如,制定“空、大、難”的情感目標;不確定字詞默讀范圍,不理清教材重難點;弱化課文與單元、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忽視單元教學目標等。

(一)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準確表達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

新課標提倡教學目標均需滿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概括來講,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需落實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主要是學生掌握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知識能力,了解更多語文知識。過程與方法方面是學生鍛煉自主思考能力、語文應用能力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是學生了解人文情懷和優(yōu)秀品德,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的基礎應扎根于教材,把握閱讀教學要點,科學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課時目標是教學的立足點,它包括三維目標的實施,是對字、詞、句、篇和聽、說、讀、寫的有機整合。以古詩教學為例,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①要熟讀古詩;②拆字成詞,連詞成句;③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④背誦古詩。制定三維目標時,要準確、清晰、可視化表達目標,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闡述目標。當然,不僅要鉆研教材,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頂層設計,整合優(yōu)化三維目標,實現(xiàn)課與課、課與單元、單元與單元的銜接

關注頂層設計,除了落實三維目標,從三個層次構建閱讀教學的目標,還需要注意的是,三維目標本身也是一個整體,要整合優(yōu)化三維目標,有機融合三維目標,使“學習過程與方法”服務于“知識與技能”,“知識與技能”促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深化“知識與技能”,三者既有層次的梯度,也能緊密連接。同時,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課一課來教,更加關注課與課、課與單元、單元與單元的銜接。教師在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必須使目標整合優(yōu)化,單元目標關聯(lián)化。

二、簡化和聚焦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為有效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對于閱讀教學,崔巒老師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太多,比較繁瑣?!庇捎诃h(huán)節(jié)過多,結果造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覺。在教學設計上,筆者結合一線教學經(jīng)驗,主張削枝強干,把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成幾個板塊,然后一步一步進行,效果會更好。

(一)簡化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真正的好課應該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簡潔的,能實現(xiàn)“一課一得”或“兩得”。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以執(zhí)教《丑小鴨》為例:①學生默讀課文,讀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記號;②交流自學收獲,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③教師找準切入點,及時質(zhì)疑,如:丑小鴨離開家,對不對?丑小鴨在家會不會變成天鵝?讓學生分成兩組辯論,通過正反兩組的激烈辯論,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這樣不光是課文的內(nèi)容,還有語言的積累,都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④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估計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如:寫小動物的方法,與人相處的方法,聯(lián)系實際說說自己等等。簡潔連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聚焦到課堂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中。

(二)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需求找準切入點

有效課堂教學由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xiàn)。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習目標、學生的認知實際選好講課的切入點[2]。通常,識字、讀句、培養(yǎng)情感是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應把握三維目標,根據(jù)具體的閱讀文本要求,找準切入點。例如,通過分析文章的教學目標,判斷教學設計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點段落,還是需要對重點字、句進行推敲與領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找到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當然,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找準切入點。又如:設計《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注重教學問題設計,利用問題直奔課文中心:“我為什么只要葫蘆?”“我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下,設計好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能帶動一堂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3]。

三、靈活和多元選擇閱讀教學方法,為有效閱讀教學增添動力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并非一成不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jù)閱讀教學的時間進行調(diào)節(jié)與控制。尤其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路寬廣,經(jīng)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問題,教師都需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

(一)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關注每位學生,讓課堂成為每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大舞臺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語文教學觀念也逐漸往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遵循語言應用規(guī)律與關注語文情感表達等方面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充滿生機又復雜多變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關注它的每一個個體――學生。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年齡較大的教師經(jīng)驗豐富,管理學生井井有條,但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學質(zhì)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沒有把學生當做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個體,而當做一種教學阻力。尤其是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掉隊,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調(diào)整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及時糾正,教師教得辛辛苦苦,學生學得馬馬虎虎,課堂就談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據(jù)課文特點運用多模式的教學,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標提倡多元模式教學,摒棄單一模式,無論采用哪種模式,最終都是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情景體驗為核心的閱讀課文,多數(shù)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學模式是“導、練、評、賞”。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文章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感悟中心情感,積累好詞好句,如《北京亮起來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滿探究性的閱讀課文,多數(shù)是以開放性的問題為導向,常用的教學模式是“明確問題,分析問題,總結答案”。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少量貫穿全文的問題作為引導,鼓勵和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尋找答案,進行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為你驕傲》、《最大的“書”》等。寓言明理的閱讀課文,多數(shù)是讀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學模式是“初讀、熟讀、再讀、明理”。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了解大意、掌握重點詞語、悟出核心道理,在學習過程當中滲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寫法有特色的文章,則可以讓學生學習寫作方法進行仿寫,常用的教學模式是“了解寫法,嘗試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溝》、《充氣雨衣》等。選讀的課文教學,則可采用“通讀、知大意、分享”的教學模式??偟膩碇v,閱讀教學教無定法,不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據(jù)文章類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三)師生相互溝通,有利于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是主體,本該屬于學生學習交往互動的過程也變成了教師的“滿堂灌”。學生不是課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學習效果差。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即使是低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見識增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活動設計加強溝通,從主體轉為主導,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閱讀教學的提升在于學生的表達,這樣在地位平等的課堂中進行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就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主體。在新課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師都認為一問一答或給學生提出閱讀要求就是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就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就提高了。經(jīng)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好像提高了,但學習興趣還是不濃,其原因是學生的學習還是圍著教師的問題轉,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沒有掌握真正的學習方法。筆者認為只有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模式,才能在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讀課題,質(zhì)疑:為什么說“我”是最弱小的?學生心存疑問,閱讀課文,在找答案中再發(fā)現(xiàn)問題:媽媽為什么說“我”是勇敢的孩子?學生深入閱讀課文,解決問題,最后延伸實踐:我是最弱小的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說一說。

四、關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有效閱讀教學提供保障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來培養(yǎng)學生多想多問、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一)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多思多問的學習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發(fā)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分析問題。語文閱讀的教學難點不在于字詞、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在實際閱讀教學課堂中,學生常常局限在個別生僻字詞的學習,對于關鍵句、中心段落沒有深入的學習,更別談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學生對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問,無法獨立總結出中心思想,都是現(xiàn)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好問”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養(yǎng)。一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二是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在辯論中得到遷移。三是教師要努力引進積極的評價機制,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fā)揮,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二)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合作意識”、“合作態(tài)度”等以“合作”為關鍵的學習方式受到極大關注。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推崇學生自主思考,多思多問,還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時間,當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先要允許學生獨立思考,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時,再引導學生共同合作解決。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需要確定合作規(guī)則,學生分別發(fā)言,聽取其他組員的想法。三看場合,新舊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實踐性較強的閱讀練習教學,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節(jié)約時間,還可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四看策略,小組合作探究推崇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從主導變?yōu)檩o導、引導。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掌握什么時間,什么方式旁觀、激勵、參與探討、引導、答疑。

閱讀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幾年來,筆者始終立足于課堂教學,通過自己的一線實踐經(jīng)驗,不斷總結和完善,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努力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任金紅.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