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意范文

時間:2023-04-09 14:00: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相思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怎樣一場雪花匆匆,染白了歲月影蹤;都說韶華如夢,看慣了葉落成空,嘆天涯路遠,不過是一場在劫難逃的相逢。誰能懂,戲曲里的萬紫千紅?誰能抒,墨香里的情深義重?在歲月中站成一種姿態(tài),讓悲觀冷暖,也可淡定從容。

喜歡倚窗,喜歡閑散,一個人,一本書,一簾幽夢。喜歡旅行,喜歡流浪,一個人,一杯茶,一世天涯。有時候,執(zhí)著是為了彌補某些習慣;有時候,習慣是為了成全某些執(zhí)著。就像,一首歌,可以唱到無聲;一些淚,可以讀到無我;一些人,可以愛到無心。

浮生如夢,有多少是我們能夠觸摸到的真實,有多少是我們無法丈量的答案?似夢,幾重;非夢,不言輕重。流年,剪影,一次擦肩,一次回眸,都是千百輪回的緣分。期望,遺憾,也曾為某些渺小到塵埃里的感動,傾囊的交付著自己。春去秋來,落花紛飛了誰的思念,雖是痛,卻也甘之如飴。

心夢,遺失在朦朧的江南,碩古的小巷,是誰打馬路過那些薄涼的舊時光。如果,故事不曾被遺忘,那一轉角的期許,是否便是,纏繞在眼眸中的地久天長。只是,有些歡笑成為了自我安慰的詮釋,有些自欺欺人令人痛到哀傷。

阡陌紅塵,這一站,錦繡繁華;那一站,無關風月。既然都是人間過客,來來往往,走走停停,何不典當一些時光滋養(yǎng)情懷,守著歲末離歌的安然,守著云卷云舒的清幽。累了,放過自己,安好自己,在碾壓的輪回里,靜待著靈魂的歸期。

常常,居于薄涼的時光,眺望著世間的悲歡和冷暖。多少人,愛上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一見傾心與感動;卻不知,能夠攜手的一份相知和相守,就像一盞茶,越品,越香甜;越飲,越回味無窮。雖淡,但純粹;婉約,而不染塵埃。

有時候,喜歡,肆無忌憚的哭,肆無忌憚的笑,肆無忌憚的愛,肆無忌憚的恨。只是,不經意間,某些肆無忌憚已經丟失了原來的色彩,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已然沒有了熟悉的背影,散落天涯。君不見,那一曲高山流水,徒惹繁花獨自涼。

窗外,裝滿了雪花的風景;就像,窗內,裝滿了我的世界。就這樣靜靜地,彼此駐足,彼此觀望,彼此珍惜,彼比欣賞,沒有浮夸偽飾,沒有越雷池一步?;蛟S,這才是最對的距離,不濃不烈,不近不遠,不因太近而灼傷,不因太遠而冰涼。無需你中有我,無需我中有你,無需相濡以沫;只需舉案齊眉,只需點點深藏。淡然,不失溫暖;寧靜,不失和諧。

篇2

隨著你的音律的節(jié)奏,讓我如癡如醉,浮想聯翩……

古箏叮叮咚咚地婉轉,如流水潺潺,好似清泉流過小石板不經意間的碰撞,激發(fā)大自然的美妙炫音。幽幽竹林,綠意盎然,相互扶疏,更有竹林小屋中朗朗詩琴悠悠綿長的聲響侵入心靈。清泉石上流,泉石交相輝映,伴隨著天籟一般的絕妙之音漫卷漫舒,頃刻間營造出空靈悠遠的意境,仿佛天地萬物全都溶在了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魚兒戲?!蔽宜坪醺杏X到了絲絲清泉順著我的咽喉緩緩流入心房,清涼愜意,無限舒暢;腦海中閃現出,池塘深處,魚兒戲水,漂游中溫馨的畫面,令我不禁向往,趨之如騖。

偶爾幾聲清越短促的琵琶,帶出了像花朵碎密如錦的畫面,飄浮在綠枝之間。輕柔清麗的纏綿樂聲,如廣袤的天際幾朵白云,悠然飄游,使得曲子的氣韻更加柔和飄逸。云兒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份意境,翩翩舞動,隨著韻律,悠揚舒展著自己的形態(tài)。偶然間形成仙女般的身影展現出曼妙的舞姿;頃刻間又化成縷縷青煙,婀娜多姿,隨風搖曳;一會兒又變換出一個沉睡的巨人,驀然間醒來,伸了伸懶腰,驚起了一片片云鳥的騷動……

揭開音樂禪意神圣的面紗,感覺到的是江南絲竹般的清幽??丈进B語兮,人與白云棲。清純悠然,悅耳的鳥叫聲似乎牽出了大自然的神秘氣息。一種微風拂面的感覺油然而至,似乎在寧靜的夜空下欣賞獨特的風景。月色輕輕隱隱的波動于竹林之間,竹屋四處彌漫的鮮花,隨風散發(fā)出陣陣馨香,月光也跟著花影擺動,如癡如醉。完全脫離了塵世的喧囂,偶然間增添了一絲感慨,紅塵如夢聚又離,多情多悲戚。意境深處,心思所系,望一片幽冥兮,我與月相惜。

人在千里,魂夢常相依,紅顏空自許。是你引發(fā)了一個傳奇的神話,讓咫尺天涯的故得更徒增了韻味。石景山間,有一位少女,名禪心。悟性頗高,慧質天生。不久,來了一個遠游的道士,道號“云水真人”。說是借宿在禪心家,但一住就是一年余,卻毫無還意。日里則與禪心切磋琴藝,夜則觀賞星辰。久而久之,就有人說起閑話。被逼無奈,云水真人與禪心辭行。禪心遠送十六里,也終須一別。禪心折柳相贈,云水奏曲辭別。曲中除了靈臺空明,無牽無掛的佛家思想之外,更有的是兩情相悅,不忍相別的絲絲情意。此曲名曰:云水禪心。傳說后日禪心郁郁而終,英年早逝。病危之際,在七弦琴上,撥出了此曲的第一個音符。讀罷你的故事,我心不禁久久為你傾情,南柯一夢難醒。空老山林,聽那泉水叮咚叮咚似無意,映我長夜清寂,又想起了遠方的她……

曾經的十指相扣,成為了永恒!曾經的相扶相攜,共度的人生;如今,就像兩條平行線,似乎永遠也找不到交叉點!驀然間,也會嘆息,嘆息生命中從此沒有了你,于是熟悉的列車,你不存在,無盡思念;熟悉的房間,有你影子,無形幻覺;熟悉的床位,你不在身邊,想你在夢境深處……

篇3

關鍵詞:鄉(xiāng)土資源;稻草;區(qū)域活動;開發(fā)與利用

一、特色環(huán)境,草香撲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痹诎嗉墔^(qū)域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我們嘗試利用幼兒熟悉的稻草資源創(chuàng)造區(qū)域環(huán)境,營造一種特色氛圍,力求讓活動室的每一塊墻面、每一個區(qū)角都散發(fā)出稻草的香味。比如,用稻草、稻穗布置成農家小院背景墻,用草簾隔區(qū),把草繩編織成網狀制作主題網絡圖,草繩當藤蔓做成動態(tài)進區(qū)欄,用草編織成小蝸牛當成進區(qū)牌,將稻草扎成小捆做成展示幼兒繪畫作品的相框……這樣的區(qū)域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稻草的藝術美和質樸美,使幼兒在區(qū)角里就能感受到家鄉(xiāng)的自然特點和文化特色,滿足幼兒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在創(chuàng)設區(qū)域環(huán)境中,教師還嘗試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并將家長與孩子共同制作的各種各樣的稻草制品:稻草人、草鞋、草墊、小魚、小馬等裝飾區(qū)域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真正實現了環(huán)境、教師、幼兒和家長之間的四維互動。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豐富多樣,富有藝術性、欣賞性的“稻草世界”,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稻草潛在的探究興趣。

二、分類進區(qū),草香四溢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苯處熢谕斗挪牧蠒r應思考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近期發(fā)展目標,為幼兒自主探究提供可能性,從一種材料圍繞目標只蘊含一種玩法,變?yōu)榭晒┯變簢@各區(qū)域的核心目標,自主創(chuàng)新多種玩法,常玩常新。

針對孩子們與家長合作制作的琳瑯滿目的稻草玩具該如何歸置呢?教師引發(fā)孩子們進行交流、討論,最后決定將稻草玩具分類進區(qū)域。

1.巧手區(qū)――互幫互學促合作

鑫×早上一來,開心地指著巧手區(qū)的草辮對同伴怡×說:“看,這是我編的草辮子?!薄巴郏ζ恋?,誰教你的?”鑫×得意地說:“當然是我媽媽啦。”“你教我吧!”“行!”于是鑫×在巧手區(qū)露起了她的“絕活”,不一會功夫,鑫×就有了一群小粉絲。她對小伙伴們說,過幾天我向媽媽學習編四股草辮子,到時候再教你們,小伙伴頻頻點頭。幼幼互助學習法,在巧手區(qū)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互幫互學景象隨處可見。

2.美工區(qū)――圖式教學促想象

美工區(qū),一群孩子圍在一人高的稻草人旁邊嘀咕著:“這稻草人是怎么扎的呢?”“我也想扎一個?!北琳f:“可是我們都不會怎么辦?”韓×說:“還是找老師吧?!憋@然孩子們對家×帶來的稻草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區(qū)域多,老師的指導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師早做好了準備,將稻草人的捆扎方法繪制成簡單的步驟圖張貼在美工區(qū)中,讓孩子們看步驟圖進行制作。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對稻草人的基本結構已大體掌握,不再滿足圖示法所演示的稻草人的制作方法,他們自己設計、制作出各種各樣的稻草人。有動漫類人物:光頭強、喜羊羊等;科幻類:超人;還有多功能的能打掃衛(wèi)生的稻草人、做家務的稻草人等。充分發(fā)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數學區(qū)――自主研發(fā)促創(chuàng)造

大班數學教學中老師通常會用小棒、圓片等學具讓幼兒操作。在數學區(qū)中,教師看見幼兒將稻草剪去頭尾,留下稻草稈部分,在擺弄。顯然,幼兒經驗遷移,將稻草稈當成了他們的數學操作學具。受孩子們的啟發(fā),師幼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用稻草稈研發(fā)出了一系列的數學操作材料:如“排排樂”,將稻草稈染上不同的顏色,幼兒可以按顏色、長短、粗細等規(guī)律進行排序;“抽抽樂”,將稻草稈剪成長短不一,2~3人一組,每人10根抓在手心,隨機抽取比較長短,長的吃掉短的,最后誰的稻草稈多為勝者。這些幼兒自主研發(fā)的數學操作材料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好幫手。

4.體育區(qū)――快樂運動促健康

在體育區(qū),我們以稻草為主要原材料,經過教師、幼兒、家長的構思和巧手,自制了一系列低成本,具有趣味性、操作性等特點的體育器械,豐富了幼兒的游戲內容。教師將這些自制稻草器械投放在體育區(qū),幼兒可自主選擇喜歡的稻草玩具自由游戲,如利用稻草龍等開展跑的游戲,提高變速跑以及小組合作能力;利用稻草樁開展“趕小豬”“繞樁”等游戲,訓練幼兒的快速反應和動作協調能力;利用“稻草飛盤”“稻草墊”等開展平衡游戲,增強幼兒的身體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利用草圈訓練幼兒鉆爬能力。此外,教師注重挖掘一種材料的多種玩法,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三、拓展延伸,香飄滿園

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钡静菰趨^(qū)角中發(fā)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稻草還有什么用處呢?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的興趣點又擴散開來。天冷的時候孩子們在家長、老師的幫助下將稻草搓成了長長的長繩,將長繩纏繞在大樹根部,給大樹保暖;將稻草編織成草墊,給低矮的花卉抵御寒冷,幫助花草過冬;在小樹林里,稻草搭蓋的草屋,成為孩子們最私密的活動空間。孩子們從網上查找到稻草與食用菌存在關聯,這將成為下一階段科學區(qū)研究的新內容,稻草已完全融入孩子們生活中。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研究發(fā)現,挖掘本土資源做幼兒園區(qū)域材料不在于要多奇、多新,而在于要符合本園的實際,在于真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在于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讓幼兒可操作、喜歡操作、會操作,玩出新花樣。

參考文獻:

篇4

清新意挽婉

明媚夏花燦

一眸希望染

蝶舞相纏綿

相思一湖翩

抬頭望北天

等候親音箋

心弦輕攏捻

弦音繞指尖

寄語飛漫天

渴望傳云端

滿懷心心盼

相思微瀲滟

柔情執(zhí)念緩

滬上夢連連

夢里見君顏

又惹癡情戀

云水賦經年

柔腸水墨牽

篇5

1、相輔相成:輔,輔助。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2、造句:學習和復習,是用以掌握知識和鞏固知識的兩個方面,其相輔相成。

3、近義詞:相得益彰,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4、反義詞: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有時,她也想酷酷拽拽的愛一場,想當一次自由自在的壞學生,想飛上天,想生氣的時候能發(fā)泄,可她唯一做的只可以是學習,死命的學,就是死命的學,讓自己優(yōu)秀,可最終只是一個平凡的中等生。她的人緣不好,淡淡的花香蒙面吹來時,她總是在逃避,由于性格內向,她只能默默地看著玩的很high的同學。她想放肆一次,即使受傷,即使只有短短幾秒,可她不后悔,放肆自己,讓自己寫小說,看漫畫,玩游戲,看小說,不再在意成績,讓自己去追隨自己的夢!

言小沫有一個夢,想當一名美術編輯,想畫漫畫給孩子們看,想浸在畫里一輩子,可是,她要學習學習,熬夜到晚,她要被那枯燥的英語單詞折磨,英語單詞很難,對于她這個健忘的腦子來說。有時,她喜歡在同學面前裝酷,喜歡在數學卷上涂涂畫畫,喜歡在英語課上哭讓老師難堪,喜歡各種各種壞學生的事,可是,深知這些,知道自已要學,考試考好。不讓父母擔心,可是,終于她發(fā)現了,自己可以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可以為了小說熬到深夜,可以很快的潦草寫完作業(yè),也可以記住小說的一切內容。

她想放肆一次,想讓老師在意,即使是壞的在意,想突出,向上進,想放肆一次,想睡個三天三夜,想哭個世界末日,想大笑,可是,卻不能。

篇7

1、雕像就是用材料經過特殊工藝,雕塑出各種像的一種作品。

2、雕像英文名:statue。

3、《釋氏要覽·勤懈·鑄像》:“時波斯匿王聞優(yōu)填王用香雕像,乃用紫磨黃金鑄佛形像?!?/p>

4、葉君健《小仆人》:“太陽照在他那古銅色的皮膚上,使他看起來像一座雕像。”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逸軒

人生,這一程會有很多故事發(fā)生,記憶,總是在不經意間把某些過往藏在生命里的某一個角落,某一天,這個風起的日子,你成了我思念后的幻覺,抑或相思,抑或相忘-----寫在前面

也許只有在這樣的夜晚,我才會靜靜的坐在桌前,聽著熟悉的旋律,寫著屬于我的文字。夏夜的風依然不會那么涼爽,吹在臉上,只是感覺有風而已,不會像春日的微風讓人多幾分遐想,或者不是遐想,或者只是幻想罷了。

風起,茫茫的塵憶里,我還是會記得你的笑,你的輕柔耳語。我以為在夢里,可惜不是,夢也許只是會讓人惋惜,而現實卻是痛。有時候,很多事情我可以把它看得很淡,因為不喜歡去計較,有時候,我又太過于執(zhí)著,只是不甘心,而后,傷得自己不行,一邊說算了吧,一邊還在不舍。

是不是想得越多,思想就會越泛濫?可能是吧,只是我一直都不明白你說的“想得太多,負擔越重”。簡單才是幸福,簡單才是美!我明白了,可我已經做不到了。在思念的潮水里,我想把一切不相干的都忘掉,忘掉相遇,忘掉相識,忘掉相思,希望一切都合乎自然。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生活卻不會“隨便”如人所愿,沒有“自然”,只有刻意安排,只有出乎意料,只有不經意間。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運行的軌跡。人生會有許多奇遇,就像那些“不經意間”,比如平行線永遠都不會相交,這也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范疇。沒有了“特定”,就會有“出乎意料”,就會有“不期而遇”。生命的旅程是一個未知的道路,明天會發(fā)生什么,不得而知,既然無法預料,那我們就在適合自己的跑道,淡然接受生活的恩賜,微笑許諾給每一天。

緣分是生活的恩賜嗎?我曾經為了一個人試圖改變自己,曾想把微笑許諾給她,許諾給每一天??上В抑粚儆谖业氖澜?,我從來都是我。我曾找到另一個自己,執(zhí)著的要求自己改變,本來以為自己可以做到,而還是事與愿違,我注定了只能做自己。緣分之說,我不相信,我只記得曾經自己有個希望,然后又不得不把它塵封。那份思念,是幻覺,是另一個我才能實現的夢......

這些日子我以為我可以坦然面對一切,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以為我可以撇開那些記憶,但是,我還是做不到失之淡然??捎帜茉趺礃幽??懂你的人,就是不說,只要一個眼神,TA就會明白,不懂你的人,再怎么說,也是惘然。何必呢?世事本無常,何處惹秋霜?改變不了的事實,那就學著試著去接受,學著順其自然。雖然,不愿意。也許,只有我們真正經歷了寒冷的顫抖,才會體會到陽光的溫暖。我們沒有“前傳”可以準備,也沒有“后傳”來演繹更多精彩,這一生,我們只有當前的劇本。戲,可以重來,但人生的一切,可以重來嗎?

有時候我會半夜醒來,想你曾經說過的話,只是與你說的話不多,很快就想完了。也許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想問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忽略了對方的想法,所以,你不曾真正了解我,我也不曾真正了解你?!澳悴欢业某聊衷趺炊梦业碾y過”,是這樣嗎?

篇9

本文作者:王彬作者單位:河南警察學院

關于證人作證及證人證言審查判斷的思想

關于證人作證、證人證言審查判斷的刑事證據法思想,主要體現在他主持擬訂的《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之中。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關于證人資格問題,《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第241條規(guī)定,下列人員不得作為證人:(1)不能辨別是非的未成年人;(2)有心疾者;(3)有瘋疾者。關于證人出庭問題,《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第235條規(guī)定,不論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原被告雙方都可以帶證人到法庭作證,也可以要求法庭通知證人到法庭作證,法庭也可以根據案件審判需要通知證人到法庭作證。該條規(guī)定說明,在訴訟中,原被告雙方都有權提請本方證人出庭作證;法官也保留了許可和決定證人出庭作證的權力。關于證人作證的方式,《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guī)定,證人作證“準其站立陳述,不得逼令跪供”。該法第50條、51條規(guī)定,法庭在聽取證人證言時,還必須分別對原被告雙方的證人進行詢問。同時,還規(guī)定了證人作證之前必須向法庭宣誓,只有宣誓后才能向法庭作證,審判官吏應當告知原被告雙方及其證人必須如實作證,不得隱匿證據或者作偽證,如果查證屬實確有誣告或者作虛偽供述的情況,對證人可處一千元以下的罰金。為了保障證人能夠出庭作證,《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證人收到作證通知后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出庭作證,證人只有在“疾病或不得已之事故不能到堂”時才可以不出庭作證,但證人必須向法庭作出說明并要求延期。如果證人不按規(guī)定出庭作證,又不向法庭說明情況的,處20元以下罰金,并改用傳票傳其到庭,如果還拒不到庭,加倍罰金并拘傳之。為了配合證人必須出庭作證制度的貫徹實施,同時基于當時中國“舊制于一切訴訟費用尚無明文規(guī)定,而吏役暗中索取,費用往往肆意誅求,以致人民每遇訟事,動至蕩家破產”之現狀[6]7,沈家本等人專門起草了《訴訟費用暫行章程》,初步構建了對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通事(翻譯人)出庭作證費用的補償制度。關于證人證言之審判判斷,沈家本認為,采用有限傳聞證據規(guī)則是適合當時中國國情的。傳聞證據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證人對自己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實在審判期日以外所寫的親筆陳述以及他人所寫并經本人認可的書面陳述:二是證人在審判期日就他人感知的有關案件事實向法庭所作的轉述。傳聞證據規(guī)則要求,傳聞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之根據。對此,《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證人如沒有法定理由必須出庭提供證言,并且提供的證言必須是自己親眼目睹的實際情況,“不得以傳聞無稽之詞妄行陳述”。該規(guī)定對證人證言之審查判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證人僅向法庭提供書面證言、陳述筆錄而不出席法庭作證的情形。但是,《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第242條仍規(guī)定:“若系三品以上大員為證人者,即由公堂遣員就詢”。這表明,沈家本認定傳聞證據的標準,考慮的仍然是證人的社會地位,并非真正從證人證言感受的真實情形來考慮,因此,他所主張傳聞證據規(guī)則及其影響力都是相當有限的。

關于質證與自由心證原則的思想

在清末法律變革過程中,沈家本等人主張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庭審理過程中采用質證制度,以規(guī)范各種證據之采信。1906年,他主持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較好地體現了他的構建質證程序的證據法思想。《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第57條至65條規(guī)定了證人證言、物證等不同證據形式的質證規(guī)則,具體內容為:如果被告人堅持不承認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審判法官有權命令原告的證人到庭陳述證言,然后由被告人或者他所聘請的律師向原告的證人發(fā)問并對質;如果被告人也有證人的,法庭允許該證人到庭陳述,原告或者其他所聘請的律師也有權向被告人的證人發(fā)問并對質,雙方對質之后,被告人或者其所聘請的律師還可以再次向原告證人發(fā)問并對質?!洞笄逍淌旅袷略V訟法》還規(guī)定“:凡失而復得之物或相爭之物,或可為原告或被告作證據之物均須當堂核驗?!盵7]188在質證規(guī)則之立法方面,沈家本借鑒和吸收了英美法系國家的交叉詢問方式,即對證人的詢問由控辯雙方主導進行,先進行“主詢問”,之后由對方進行“反詢問”,雙方還可以依次進行“再主詢問”和“再反詢問”,法官通過聽取控辯雙方當事人的“主反詢問”和證人的回答來判斷證人證言之真?zhèn)危枰哉J定案件事實。在判斷證據的原則方面,沈家本同樣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統刑事訴訟法制近代化之先河。在刑事訴訟中,根據什么樣的原則判斷證據之證明力,是刑事訴訟法的一個核心問題。沈家本認為,如果各種證據的證明力事先由法律明文規(guī)定,其結果可能會導致“事實皆憑推測,真實反為所蔽”。因此,他在主持制定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單行刑事訴訟法典———《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1911)時,借鑒和吸收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經驗,采用自由心證原則作為判斷證據采信之原則,明確要求各種證據的證明力及其取舍法律事先不作任何規(guī)定,交由審判法官憑借自己的知識、經驗、理性和良知等自由地加以判斷,并加以取舍。沈家本的這一刑事證據法思想,吸收和借鑒了西方近代以來刑事訴訟中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基本原則,打破了中國傳統的“罪從供定”的做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刑事證據制度的近代化步伐。

篇10

關鍵詞:異化思想;異化勞動;馬克思

中圖分類號:B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035-02

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思想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從客觀的社會經濟事實出發(fā),運用“異化勞動”這一經濟范疇,深刻剖析了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勞動果實的社會現象,揭示了資本家與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在《手稿》中,馬克思以分析異化勞動的方式集中論述了他的異化思想。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作為人的本質的對象化的勞動就表現為異化勞動,而異化勞動主要是指以下四個方面的異化。

第一,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馬克思從當時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fā),巧妙地發(fā)現“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币簿褪钦f,勞動的結果反而成為一種異己的、統治著勞動者的力量。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私人占有,勞動者除去自身勞動力之外,沒有任何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的一無所有,沒有任何能夠實現自己勞動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

第二,勞動者與勞動本身相異化。馬克思指出,“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愿的勞動,而是被迫強制勞動?!惫と怂鶑氖碌纳a勞動變成了一種異己的、不屬于他的活動,勞動與勞動者之間形成了對抗性的關系。

第三,人與人的類本質相異化。馬克思沿用了費爾巴哈關于類本質、類存在物的說法,他認為人的類本質正是人能夠自由自覺地活動。但是,在異化勞動狀態(tài)下,“人的類本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的精神的類能力——變成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同樣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币虼?,人丟掉了自己的類本質,人的類本質與人相異化。

第四,人與人相異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對勞動生疏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對這個勞動的關系,即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勞動的主人起個什么別的名字——對這個勞動的關系?!瘪R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工人與資本家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或者說是人與人相異化的事實。

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異化思想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他摒棄了費爾巴哈關于“類本質”的概念,將異化的涵義理解為人的活動及其產物與人本身相對立?!暗@里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能動地表現自己的?!瘪R克思把人和他現實的物質生活條件聯系起來加以考察,使異化從勞動領域擴展到整個人類活動,其中包括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首先,經濟生活的異化。人類在從事生產活動的過程中,只有當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按照一定方式結合,才能產生出現實的生產力。但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生產資料歸資本家占有,生產商品的物質手段變成了剝削工人的利器?!爸皇芊止ぶ萍s的不同個人的共同活動產生了一種社會力量,即擴大了的生產力。由于共同活動本身不是自愿而是自發(fā)形成的,因此這種社會力量在這些人看來就不是他們自身的聯合力量,而是某種異己的、在他們之外的權力。關于這種權力的起源和發(fā)展趨向,他們一點也不了解;因而他們就不再能駕馭這種力量,相反地,這種力量現在卻經歷著一系列獨特的、不僅不以人們的意志和行為轉移,反而支配著人們的意志和行為的發(fā)展階段。”因此,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已經不是某種個人的力量,而是所謂資本和財富的力量。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變成了一種人們無法駕馭的社會力量,變成了一種與人們自身相對立的現實的物質手段,并且反過來壓迫、奴役著人們。

其次,政治生活的異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于私有制擺脫了共同體,國家獲得了和市民社會并列的并且在市民社會之外的獨立存在;實際上國家不外是資產者為了在國內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財產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種組織形式?!币虼?,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分裂也標志著國家與從事現實的物質生產活動的個人相分裂,國家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力量與人相異化。不僅如此,某些政治制度和政治機構也成為一種與社會相異的力量而存在。

再次,精神生活的異化。人們的精神活動即人們的觀念、思維、意識?!坝^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币虼耍庾R就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影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然而,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存在,人們現實的物質生產活動和交往關系都發(fā)生了異化,成為與人類相對立的存在物。因此,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和物質交往關系的反映。意識本身也變成了一種獨立的、與人類相排斥的,異己的力量。這樣的意識不再受人的支配,并反過來支配人。這種精神生活的異化完全可以用宗教來證明。

三、《資本論》中的異化思想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并沒有拋棄中對異化問題的論述,而是立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根據新的經濟事實和哲學分析,進一步深化了《手稿》中的異化勞動理論?!顿Y本論》不僅批判地繼承了《手稿》的基本思想,而且還對其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使異化勞動理論更加完備和系統化,成為了闡述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經典著作。其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運用剩余價值理論,進一步解釋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和勞動產品之間的異化現象。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的產品表現為他人的財產,表現為獨立地同活勞動相對立的存在方式”。勞動者和勞動產品相異化,不但表現在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不屬于工人自身,物質財富的增加與工人貧困化的加劇形成鮮明對比,而且表現在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變成了與工人相對立的存在物,變成了資本家借以剝削、奴役工人的現實手段?!盎顒趧拥呢毟F的主體,同已經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值即創(chuàng)造價值的現實條件相比較,形成越來越鮮明的對照.勞動本身越是客體化,作為他人的世界——為他人的財產——而同勞動相對立的客觀的價值世界就越是增大?!?/p>

其次,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深入細致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而揭示了勞動者同勞動活動之間是一種異己的、對抗性的關系。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工人在進行資本主義生產之前,資本家就已經用貨幣購買了工人的勞動力,并且占有了全部生產資料。工人勞動的目的不是為了自身的幸福,而是為了讓資本家獲得足夠的剩余價值,以此來不斷地壓榨和剝削自己。勞動者不再能自由自在地進行勞動,而是成為“自動的機器體系的有意識的肢體”。因此,勞動就變成了一種異己的、被強迫的生命活動。

再次,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對勞動異化條件下的各種經濟事實的分析,深刻得出造成人的類本質與人相異化的經濟根源。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前提下,人的智力因素與勞動者相異化。這種智力因素包括科學、技能、管理等諸多方面。智力因素的出現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歷史的進步,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變成了資本家用來控制和剝削工人的有利武器??萍嫉倪M步和智力因素的發(fā)展不斷使勞動者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因此,科技與勞動的關系也變成了一種異己的,敵對的關系。

最后,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為依據,深刻地揭示出工人與資本家之間裸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從而進一步證明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社會關系同個人相疏遠、相異化的事實。由于私有制和分工的存在,“個人同自己同別人相異化的普遍性”必然存在,“各個人讓他們的社會關系作為對象同他們自己相異化”。

縱觀馬克思早期和晚期的重要著作,我們不難發(fā)現一以貫之的異化思想。異化理論在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晚年的馬克思并沒有因為沒有完全沿用早期《手稿》中關于異化概念的闡述而拋棄了對異化問題的研究。相反,他正是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出發(fā),具體深入地對異化范疇進行了新的詮釋,再次深刻地揭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人道主義內容和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因此,馬克思早晚期的異化思想不僅具有實質性的聯系,而且是一脈相承的。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