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方案范文

時間:2023-04-04 06:59: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技術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技術方案

篇1

1.1公網(wǎng)雙棧1.1.1技術原理公網(wǎng)雙棧即在目前的IPv4公網(wǎng)單棧基礎上疊加IPv6協(xié)議棧,只需在相應網(wǎng)絡設備、應用、軟硬終端上開啟IPv6協(xié)議棧,形成與現(xiàn)有IPv4流量轉發(fā)獨立的IPv6流量通道,無需在網(wǎng)絡側引入其他特殊的網(wǎng)關等設備。公網(wǎng)雙棧技術是向IPv6平滑過渡和遷移的最簡單實現(xiàn)方式,適合IPv4地址不緊缺的場景,技術實現(xiàn)的重點主要在相關網(wǎng)元對IPv6的支持程度上。1.1.2地址分配在部署公網(wǎng)雙棧時,BRAS在現(xiàn)有的IPv4地址池基礎上,還須配置兩個IPv6地址池,一個用于為路由型CPE的WAN口分配或橋接型CPE下的終端分配IPv6地址,一個用于為路由型CPE的LAN口分配IPv6用戶前綴。針對路由型公網(wǎng)雙棧用戶,BRAS給CPE同時分配1個公有IPv4地址、2段IPv6地址前綴(1段用于CPE的WAN口,1段用于CPE下終端的上網(wǎng)地址分配);CPE再為LAN口連接的終端分配私有IPv4地址和IPv6地址,CPE承擔IPv4的公、私地址轉換功能和IPv6前綴的DHCP分配功能。1.2私網(wǎng)雙棧1.2.1技術原理NAT444技術實現(xiàn)的重點于CGN設備對運營商現(xiàn)網(wǎng)架構、業(yè)務實現(xiàn)、網(wǎng)絡質量等需求的滿足。目前主流設備廠家華為、中興、思科等均推出了獨立式或插卡式兩種設備形態(tài)的商用CGN設備,根據(jù)中國電信集團前期測試,主流CGN設備(板卡)的功能和性能基本能滿足現(xiàn)網(wǎng)部署要求。在現(xiàn)網(wǎng)中部署NAT444的應用環(huán)境涉及到CPE、CGN、BRAS、AAA、LogServer等,其中:BRAS:負責接入終端,并配合AAA完成用戶認證、授權和用戶計費。AAA:負責用戶認證、授權和計費,記錄和維護用戶計費和賬號等信息。CGN:負責轉換用戶IPv4報文的源地址、源端口,并維護轉換前后的私有地址、端口與公有地址、端口之間的映射關系。CGN可以集中式部署在城域網(wǎng)CR層面,或分布式部署在BRAS/SR層面。LogServer:接受和記錄用戶訪問信息,響應用戶訪問信息查詢。網(wǎng)管系統(tǒng):負責管理CGN設備,并支持下發(fā)CGN的配置信息。用戶的PC、家庭網(wǎng)關等終端設備撥號,通過BRAS完成用戶認證后,獲得IPv6地址和私有IPv4用戶地址。用戶訪問IPv4應用時,CGN為每個用戶私有地址、端口分配一個公有地址、端口,并維護兩者的映射關系。同時,CGN向logserver發(fā)送log信息,記錄用戶的地址映射關系。1.2.2地址分配在路由型家庭網(wǎng)關模式下,運營商通過BRAS給CPE的WAN口分配私網(wǎng)IPv4地址(例如10/8的地址)和IPv6地址,同時CPE的LAN口為終端分配私網(wǎng)IPv4地址(例如192.168.0/24的地址)和IPv6地址;在橋接型家庭網(wǎng)關模式下,運營商通過BRAS給用戶直接分配私網(wǎng)IPv4地址和IPv6地址。IPv6地址分配方式與公網(wǎng)雙棧相同。私網(wǎng)雙棧技術通過分配私網(wǎng)地址避免公網(wǎng)地址消耗,但需要做好IPv4私有地址規(guī)劃,避免與ITMS、IPTV、NMS等系統(tǒng)已經部署的私網(wǎng)地址沖突。1.3輕型雙棧1.3.1技術原理輕型雙棧是一種針對有線寬帶用戶向IPv6平滑演進的過渡技術,相對于常規(guī)雙棧,它在BRAS和家庭網(wǎng)關(B4)之間只需啟用IPv6協(xié)議分配IPv6地址,終端的IPv4地址由家庭網(wǎng)關自行分配。輕型雙棧部署模型由兩個組件組成:a)實現(xiàn)輕型雙??蛻舳斯δ艿募彝ゾW(wǎng)關,簡稱B4,E8-C家庭網(wǎng)關技術規(guī)范修訂版即將支持輕型雙??蛻舳斯δ?;b)實現(xiàn)輕型雙棧局端功能的網(wǎng)絡設備,簡稱AFTR,分布式采用BRAS插卡實現(xiàn),獨立式由SR插卡并旁掛CR實現(xiàn)。在現(xiàn)網(wǎng)中部署DS-Lite的應用環(huán)境涉及到AFTR、DHCPv6服務器、DNS服務器、BRAS、AAA、日志服務器等,其中:輕型雙棧局端設備(AFTR):負責執(zhí)行隧道封裝、解封裝和IPv4-IPv4地址翻譯,提供多個用戶對全局IPv4地址池的復用。由于采用IPv6源地址作為隧道起始端的標識,不同終端用戶主機的私有地址可以重疊而不會產生混亂?;灸K單元的形態(tài)為一塊功能板卡,可置于路由器機箱或BRAS機箱的空余槽位中,可以部署在城域網(wǎng)核心CR路由器位置(集中式),具體實現(xiàn)以CR旁掛獨立的AFTR設備為主;還可以部署在BRAS節(jié)點位置(分布式),具體實現(xiàn)以BRAS插卡為主。BRAS:城域網(wǎng)接入層設備,通常內置DHCPServer模塊,作為Radiusclient配合AAA完成用戶認證和地址分配;DHCPv6服務器:為部署雙棧接入(含公網(wǎng)雙棧、私網(wǎng)雙棧、輕型雙棧)業(yè)務新設的網(wǎng)元或功能模塊,為終端分配V6地址、DelegatedPrefix、V6DNS地址和AFTRFQDN域名等參數(shù),可以是獨立服務器上運行的DHCPv6Server軟件也可以是BRAS操作系統(tǒng)內置的進程,目前建議采用BRAS操作系統(tǒng)內置進程的方式實現(xiàn);DNS服務器:DNS必須升級支持雙棧解析請求,具備A和AAAA記錄,在DS-Lite場景中,接受B4發(fā)送的V6DNS解析請求;AAA服務器:負責用戶認證、授權和計費,記錄和維護用戶計費和賬號等信息,目前AAA服務器采用V4Radius報文承載,支持V6屬性,且采用全省集中設置;日志服務器:為實現(xiàn)溯源新設的物理上獨立的設備。通過Syslog協(xié)議采集AFTR的NAT日志信息,目前Syslog采用基于V4的UDP報文承載,端口號514,建議省集中設置。1.3.2地址分配輕型雙棧(DS-Lite)用戶以路由型家庭網(wǎng)關為主,運營商通過BRAS只給CPE分配IPv6地址;同時CPE的LAN口為終端分配私有IPv4地址(例如192.168.0/24的地址),和IPv6地址;IPv6地址分配方式與公網(wǎng)雙棧相同。

2部署方案

2.1公網(wǎng)雙棧公網(wǎng)雙棧改造主要針對地址不緊缺的城域網(wǎng),對核心層CR、匯聚層DR和業(yè)務接入控制層的BRAS、SR進行雙棧升級,開啟IPv6路由協(xié)議;對支持V6寬帶接入功能的BRAS/MSE實現(xiàn)軟件升級,配置雙棧地址池,配置IPv6寬帶接入所需要的協(xié)議,例如PPPv6,SLAAC,DHCPv6和RadiusV6擴展等。2.2私網(wǎng)雙棧(NAT444)CGN設備目前有獨立設備和插卡兩種形態(tài),設備的部署點可以在城域網(wǎng)出口或者業(yè)務接入點(如BRAS)。結合設備形態(tài)和部署點,CGN在網(wǎng)絡中的部署有集中式和分布式兩種方式。2.2.1集中式部署集中式部署時,城域網(wǎng)出口路由器可以采用旁掛或插卡方式部署CGN設備,如圖1所示:a)設備配置在旁掛方式中,城域網(wǎng)出口CR通過物理端口與CGN相連,每臺CR配置兩臺CGN設備,作為負載和冗余。在插卡方式中,城域網(wǎng)出出CR提供空槽位,插入CGN板卡。根據(jù)流量大小,每臺CR可以插入兩塊或多塊CGN板卡。b)路由配置在實際部署中,插卡式CGN設備不要求支持路由協(xié)議,但旁掛CGN設備可以選擇支持路由協(xié)議,支持的路由協(xié)議包括BGP、ISIS或者OSPF等。CGN與CR之間支持運行BGP路由協(xié)議,通告CGN配置的公有地址池信息,并由CR通告到互聯(lián)網(wǎng)。同時,CGN與CR之間支持運行IGP路由協(xié)議,接收用戶路由。c)地址配置對于城域網(wǎng)不同CR旁掛的CGN設備,配置不同的公有地址池。對于同一臺CR旁掛的兩臺CGN設備可采取主從工作方式,配置相同的公有地址池;在互為主備工作方式下,配置不同的公有地址池。2.2.2分布式部署分布式部署時,BRAS可以采用旁掛或插卡方式部署CGN設備,如圖2所示:a)設備配置在旁掛方式中,BRAS通過物理端口與CGN相連。一臺BRAS配置兩臺CGN設備。在插卡方式中,BRAS提供空槽位,插入2塊或多塊CGN板卡。b)路由配置在實際部署中,插卡式CGN設備不要求支持路由協(xié)議,但旁掛CGN可以選擇支持路由協(xié)議,支持的路由協(xié)議包括BGP、ISIS或者OSPF等。當BRAS與CR之間運行BGP路由協(xié)議,CGN配置的公有地址池信息通告到互聯(lián)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路由信息或者缺省路由通告到BRAS或者CGN。c)地址配置對于不同BRAS配置的CGN設備或板卡,部署不同的公有地址池。對于同一臺BRAS配置的兩立式CGN設備,在主從工作方式下配置相同的公有地址池,在互為主備工作方式下配置不同的公有地址池;對于同一臺BRAS配置的多塊CGN板卡共享同一個地址池,并由BRAS統(tǒng)一協(xié)調。由于用戶私有源地址的路由信息不進入城域網(wǎng),用戶私有地址不要求全網(wǎng)統(tǒng)一規(guī)劃。2.3輕型雙棧(DS-Lite)根據(jù)城域網(wǎng)規(guī)模,輕型雙棧(DS-Lite)部署可以分為集中式、分布式以及集中/分布同時部署等三種方式。小型城域網(wǎng)(例如30萬用戶以下)建議優(yōu)先采用集中式;大中型城域網(wǎng)建議同時部署集中式和分布式。2.3.1集中式部署a)設備配置集中式部署實現(xiàn)方式中,在城域網(wǎng)設置兩套獨立式AFTR設備同時雙掛CR1和CR2,通過多個10GE接口互聯(lián),接口之間可進行端口綁定;獨立式AFTR設備由SR機框配置AFTR板卡實現(xiàn),每臺至少配置2塊AFTR板卡。b)路由配置AFTR與CR之間運行IGPv4,BGPv4和IGPv6;AFTR通過IGPv4獲得V4缺省路由;AFTR通過BGPv4通告NATPool;AFTR通過IGPv6獲得V6缺省路由。c)地址配置單立式AFTR的多塊AFTR板卡共享一個用于地址轉換的地址池;AFTR1配置NATPOOL1;AFTR2配置NATPOOL2。d)負載分擔單臺設備配置兩塊或多塊板卡,支持N:1方式冗余,正常狀態(tài)下多塊板卡之間負載分擔,若一塊板卡故障,其余板卡為故障板卡提供冗余。兩套獨立式AFTR配置同樣的IPv6地址,由CR通過IGPv6以任播(Any-cast)方式通告到城域網(wǎng),具備網(wǎng)絡正常狀態(tài)下負載分擔、一臺AFTR故障狀態(tài)下冗余。2.3.2分布式部署a)設備配置分布式部署采用BRAS插卡方式。BRAS設置2塊內置式AFTR板卡,AFTR板卡經背板與BRAS交叉矩陣和線卡相連。b)路由配置AFTR板卡本身無需支持路由協(xié)議,由BRAS負責運行IGPv4,BGPv4和IGPv6;IGPv4包括OSPF和ISIS;IGPv6包括OSPFv3和ISISv6。c)地址配置單臺BRAS的兩塊AFTR板卡共享一個用于V4地址轉換的NATPOOL,通告到V4BGP。d)負載分擔單臺BRAS設備配置兩塊AFTR板卡,支持1:1方式冗余,正常狀態(tài)下兩塊板卡之間負載分擔,若一塊板卡故障,正常板卡承擔全部業(yè)務,為故障板卡提供冗余。2.3.3分布式、集中式同時部署針對大中型城域網(wǎng),可以采用分布式、集中式同時部署的策略,同時部署具備如下優(yōu)勢:部署靈活:集中式提供全覆蓋,靈活實現(xiàn)任意BRAS下新增用戶的DS-Lite接入;分布式部署于市中心密集區(qū)域、新增BRAS區(qū)域、或者既有BRAS下用戶進行光進銅退改造需整體平移區(qū)域。網(wǎng)絡可用性提高:集中式兩套CR之間相互冗余和負載分擔;集中式可為分布式提供冗余。降低成本:采用混合部署,BRAS理論上只需要配置1塊AFTR板卡。

3結論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服務“三農”為己任,以推廣應用科學儲糧技術為手段,以確保藏糧于民和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加強農村糧食產后管理,改變農村儲糧條件,推廣應用新型糧倉,開展農戶科學儲糧知識及技術培訓,指導幫助農戶科學儲糧,降低儲糧損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二、目標任務

從2012年起每年組織實施完成“農戶科學儲糧工程”300-600戶任務,2015年完成3000戶計劃,并認真做好“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宣傳工作,做好科學儲糧倉質量監(jiān)督以及受益農戶的檔案建立和管理工作。

三、“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實施條件

根據(jù)省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農戶科學儲糧工程應安排在前期工作較扎實,積極性較高的鎮(zhèn)(辦),安排項目的鎮(zhèn)(辦)政府和行政村的黨支部或村委會應具有較好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參與項目的農戶儲糧數(shù)量應在2500斤以上,要自愿提出申請,并承諾所購糧倉5年內不得轉讓或者變賣。

四、“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的內容

為示范農戶每戶制作1個容量為1.5立方米,可儲小麥1000公斤的彩鋼板組合倉,舉辦農戶科學儲糧知識及技術培訓班,發(fā)放《科學儲糧知識手冊》等學習資料,使農戶初步掌握科學儲糧知識及技能,指導農戶儲糧,確保儲糧安全、衛(wèi)生。

五、工作步驟及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成立組織,明確責任。我縣成立“農戶科學儲糧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由副縣長安建軍擔任,副組長由縣糧食局局長李紀民擔任,縣財政局、經發(fā)局、技術監(jiān)督局、物價局分管領導和各鎮(zhèn)(辦)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糧食局,辦公室主任由縣糧食局主管副局長擔任,具體負責“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的推廣應用、糧倉的發(fā)放、農戶資金的收集、信息檔案的建立,農戶科學儲糧技術的培訓和指導等工作。

(二)周密部署,宣傳動員,落實農戶。2012年2月1日至2月25日,縣“農戶科學儲糧工程”領導小組工作人員深入鎮(zhèn)(辦)、村組和農戶進行宣傳發(fā)動,按照農戶自愿申請,中、省、市、縣共同出資,落實項目農戶,建立農戶信息檔案。

(三)搞好協(xié)調,明確職責,認真落實。2012年2月25日至3月5日,根據(jù)下達的“農戶科學儲糧專項”計劃,落實資金。目前中省市配套資金已到位,縣糧食局要明確專人,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縣財政局盡快落實縣級項目配套資金和工作經費,縣經發(fā)局等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xié)調,主動積極配合。各鎮(zhèn)(辦)要根據(jù)轄區(qū)情況,做好摸底造冊登記上報工作,積極收集農戶自籌資金??h“農戶科學儲糧工程”領導小組務必于2012年4月15日前將收集的資金存入市糧食局“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專用賬戶。

(四)開展培訓,傳授技術,農戶公示。3月10日至4月15日,由縣“農戶科學儲糧工程”領導小組在鎮(zhèn)(辦)、村組的配合下,組織農戶開展培訓發(fā)放《科學儲糧知識手冊》等學習資料,傳授科學儲糧知識及技術。同時對受益農戶進行公示。

(五)統(tǒng)一制倉,監(jiān)管質量,發(fā)放糧倉。4月15日至5月底。我省農戶科學儲糧裝具中標企業(yè)(省糧油技術開發(fā)公司)將按標書要求在我縣就地加工生產。各鎮(zhèn)(辦)、村委會要積極配合,為糧倉加工企業(yè)提供生產場地,協(xié)助糧食加工企業(yè)將糧倉運到各項目鎮(zhèn)(辦)、村委會,由村委會發(fā)放到項目農戶手中。在糧倉制作過程中要切實抓好糧倉質量監(jiān)管和驗收工作。我縣計劃在5月底完成糧倉制作、驗收和發(fā)放工作。

篇3

關鍵詞 地籍;農村地籍調查;農村地籍調查的技術方案;技術路線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1-0214-01

1 農村地籍調查的技術方案

1.1 農村地籍調查方法

現(xiàn)階段農村地籍的重點一方面應能確保土地權屬的管理,保障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農業(yè)用地的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因此在地籍調查上,主要是對非農建設用地的保護的集鎮(zhèn)土地登記和集體所有制土地自然村落――宅居地的權屬確定。

1.1.1 詳查資料與地籍資料的差異

為弄清在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資料中有哪些可借助于于地籍調查中,使其不僅能達到經濟、快速的目的,而且還有技術上和法律上的保證,有必要首先弄清楚這兩種資料的差異。

1.1.2 自然村落―宅基地的地籍調查

1)農村宅居地的地籍調查。農村宅居地調查可將核實丈量和權屬結合進行,調查的同時添寫地籍調查表或調查記錄,相鄰宅基地界線及時由雙方法人或法人代表指界確認并因地制宜設立界標,在調查表上簽字蓋章,至于在村內、外廠礦企業(yè)單位用地仍應采用先申報,后進行權屬調查,確立權屬界址點位置,再進行地籍測量。

2)宗地界址邊的勘丈及宗地草囝的繪制。宗地草圖是以權屬界為主要內容的實地勘丈圖。宗地圖形與實地大約成比例,在相應位置注記實量的界址邊長和確定界址點的條件距離及界址邊與實地相鄰地物的關系距離。

3)村莊地籍測量。村莊地籍測量的方法要考慮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和靈活性,同一地區(qū)視其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

1.2 方案的實施

農村地籍調查方案確定以后,就會用于實際生產中,在實際生產中到底如何去實施以及在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如何去處理,介紹如下。

地籍調查實施方案:

1)土地權屬調查。①土地的確權。土地的確權是指在主管部門的主持下,由權屬主、相鄰土地權屬主、地籍調查員或其他必要人員參加的集體依法對土地權屬的認定,包括權屬類別和權屬主的確認。②有爭議宗地界線處理方法。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與國有土地之間的土地權屬界線,雙方有邊界協(xié)議或正式文件或國有土地使用者已辦結土地登記手續(xù)的,其協(xié)議、法定界線、界址等作為確權依據(jù)。③界址點設置。權屬界線走向明顯變化處及2個以上權屬界線交叉處,應設置界標,并在工作底圖上標注界址點。

2)地籍測量。地籍測量分為地籍控制測量和地籍要素測量。地籍控制測量是地籍圖件的數(shù)學基礎,是關系到界址點精度的帶全局性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因此,地籍控制測量必須做到“精心設計、從高到低、分級布網(wǎng)、嚴密實施”。地籍要素測量必須滿足:①測出每宗地的界址點、界址線的準確位置,以及宗地內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以滿足地籍圖的要求;②測出每宗地內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及未利用地的范圍,以滿足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的要求。測圖者要與調查者配合,對每宗地都要進行嚴格的測量。

1.3 農村地籍調查方案的實例

農村地籍調查在實際生產中應該如何實施,本節(jié)將通過實例來探討。

1.3.1 測區(qū)情況

本次調查的地點是土橋鎮(zhèn),土橋鎮(zhèn)位于榆樹市的東南邊陲,東與黑龍江省五常市,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接壤,是兩省三市六鄉(xiāng)鎮(zhèn)的結合部。全鎮(zhèn)幅員面積135平方公里,現(xiàn)有九個行政村,103個社員小組,人口2.6萬人,耕地面積7600公頃。省級榆山油柏公路在本鎮(zhèn)通過,村村沙石路,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四通發(fā)達。

1.3.2 測繪資料及利用情況

1)控制測量資料。原有吉林省測繪局提供的C、D級GPS控制點(2005年施測)做為本測區(qū)首級控制的起算點。

2)圖件及其它資料。①由榆樹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圖(1993年航測),做為本次地籍調查的設計用圖和工作標圖。②榆樹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1:1000地形圖(1988年精測),用于本次地籍調查的街坊劃分和外業(yè)工作參考圖。③各級政府頒發(fā)的有關地籍調查、測繪的政策、法規(guī)和有關文件。④地籍檔案:申請書、權源文件、地籍調查表等檔案。

2 技術依據(jù)

1)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

2)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

3)《全國土地分類》國家土地管理局土資發(fā)[2001]255號;《試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條例》;

5)CH1002-95《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guī)定》;

6)CH1003-95《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

7)《吉林省地籍調查成果驗收辦法》;《試行》;

8)本項目專業(yè)技術設計書。

3 地籍調查的步驟

1)權屬調查。2)地籍測量與勘丈。3)打印數(shù)據(jù)、表格,成果輸出。4)質量檢查。5)提交成果。

4 結論

通過本次對農村地籍調查的研究,本論文得出以下結論:

1)本文就農村地籍調查提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調查技術方案,其中運用了比較先進的地籍測量方法,在實際工作當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可按以下步驟來展開:

權屬調查――地籍測量――成果輸出――質量檢查――提交成果

基于現(xiàn)行的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將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1)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2)實現(xiàn)地籍管理系統(tǒng)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的數(shù)字化。

3)提高地籍管理人員專業(yè)素質,大力培養(yǎng)專業(yè)型人才。

4)加強群眾對地籍管理的認識 地籍管理涉及千家萬戶,服務面向全社會。

參考文獻

[1]張炳元.農村土地調查之淺談[J].土地管理:科技情報資料匯編,1990,1:19-21.

[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A].新華社北京,2007,6,26.

[3]徐冬妮.談我國現(xiàn)行地籍管理[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24:7633,7635.

篇4

關鍵詞:雙向網(wǎng);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wǎng)HFC(Hybrid Fiber Coaxial);以太網(wǎng)無源光網(wǎng)絡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4-0000-02

Two-Way Network Reform Technology Solutions

Yang Chengjun

(Guizhou Radio and TV Network Meitan County Branch,Zunyi564100,China)

Abstract:Entering the"Tri-networks Integration"today,the 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face from a single one-way to two-way digital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multi-function multi-service network,this paper to Meitan county area cable TV transmission network,for example,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actual network conditions,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low-cost,high-efficiency two-way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ing,in order to give more users more and more two-way service,the establishment of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two-way radio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triple play.

Keywords:Two-way network;Hybrid fiber coaxial cable network HFC(Hybrid Fiber Coaxial);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概述:90年代以來,光纖傳輸技術、數(shù)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有線電視系統(tǒng)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尤其是光纖技術在1310nm和1550nm兩個波長窗口的突破性進展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全電纜CATV網(wǎng)絡結構,形成了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wǎng)HFC(Hybrid Fiber Coaxial)結構。HFC網(wǎng)不僅提高了有線電視系統(tǒng)的傳輸質量和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個性能良好的雙向通信的基礎結構。而現(xiàn)在的有線電視正朝著雙向綜合業(yè)務網(wǎng)的方向發(fā)展,這些業(yè)務包括加密電視、付費電視、視頻點播、電話、會議電視、數(shù)據(jù)業(yè)務、IPTV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數(shù)字壓縮技術和高效數(shù)字調制技術大大擴展了有線電視網(wǎng)的節(jié)目容量,因此,HFC網(wǎng)具有開展交互式綜合信息服務的能力,如數(shù)據(jù)業(yè)務、計算機聯(lián)網(wǎng)、電纜電話、電視會議、付費電視、視頻點播(N-VOD、VOD)、多媒體業(yè)務、個人通訊等。

一、CMTS原理

CM的通信和普通Modem一樣,是數(shù)據(jù)信號在模擬信道上交互傳輸?shù)倪^程,但也存在差異,普通Modem的傳輸介質在用戶與訪問服務器之間是獨立的,即用戶獨享傳輸介質,而CM的傳輸介質是HFC網(wǎng),將數(shù)據(jù)信號調制到某個傳輸帶寬與有線電視信號共享介質:另外,CM的結構較普通Modem復雜,它由調制解調器、調諧器、加/解密模塊、橋接器、網(wǎng)絡接VI卡、以太網(wǎng)集線器等組成,它無須撥號上網(wǎng)不占用電話線,可提供隨時在線連接的全天候服務。

二、EPON原理及技術

EPON以太網(wǎng)無源光網(wǎng)絡就是一種新型的光纖接入網(wǎng)技術,是一種采用點到多點網(wǎng)絡結構、無源光纖傳輸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網(wǎng)平臺,下行采用TDM,上行采用TDMA實現(xiàn)雙向數(shù)據(jù)傳輸,提供多種綜合業(yè)務的寬帶接入技術,實現(xiàn)數(shù)據(jù)、語音及視頻的綜合業(yè)務接入,并具有良好的經濟性。EPON是一種采用點到多點P2MP結構的單纖雙向光接入網(wǎng)絡,其典型拓撲結構為樹型。上、下應分別使用不同的波長,其中上行應使用1260nm~1360nm波長,下午使用1480nm~1500nm,如果采用第三波長方式實現(xiàn)CATV業(yè)務的承載,則應使用1540nm~1560nm波長。EPON系統(tǒng)其典型的拓撲結構為點對多點的樹枝形、星型結構。

EPON系統(tǒng)的ONU可放置在用戶、大樓和小區(qū)等不同的位置,形成FTTC光纖到路邊、FTTB光纖到大樓、FTTH光纖到戶等不同的網(wǎng)絡結構。EPON技術由IEEE 802.3EFM工作組進行標準化。EPON的物理層:IEEE802.3-2005明確規(guī)定采用單纖波分WDM復用技術(數(shù)據(jù)下行用1490nm、上行用1310nm;CATV用1550nm)實現(xiàn)單纖雙向(三向)傳輸。

EPON系統(tǒng)支持光纖、光分合路器構成的點對多點的拓撲結構,同時,該標準定義了兩種PON光接口,分別支持10km和20km的最大傳輸距離,EPON系統(tǒng)繼承了千兆以太網(wǎng)的原有標準,采用8B/10B線路編碼和標準的上下行對稱1Gb/s數(shù)據(jù)。線路速率為1.25Gbps。其傳輸最大傳輸距離和最大分路比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中的一種:(1)在分支比1:32時支持在一根單模光纖上1000Mbps(數(shù)據(jù)速率)不小于10km的雙向傳輸;(2)在分支比1:16時支持在一根單模光纖上1000Mbps(數(shù)據(jù)速率)不小于20km的雙向傳輸。

EPON特點:城域改造費用低,1G雙向高速帶寬,寬帶入戶的特殊優(yōu)越性,滿足未來帶寬需求,由于其將以太網(wǎng)技術與PON技術完美結合,以及與計算機網(wǎng)絡天然的有機結合,與應用廣泛的以太網(wǎng)局域網(wǎng)互連時無需再進行協(xié)議轉換,無源光分配網(wǎng),與廣電原有網(wǎng)絡天然匹配,與以太網(wǎng)系列標準兼容,適合承載基于以太網(wǎng)的業(yè)務,因此成為了非常適合IP業(yè)務的寬帶接入技術。以太網(wǎng)技術成熟且已大規(guī)模應用成本低,現(xiàn)階段產業(yè)鏈最成熟,可向10G以太網(wǎng)EPON升級。

EPON技術是千兆以太網(wǎng)技術與無源光網(wǎng)絡(PON)的結合。IEEE的標準規(guī)定相對簡單,易實現(xiàn),技術成熟,運行穩(wěn)定,能免滿足當前主要寬帶業(yè)務的要求,是近期寬帶接入及FTTC、FTTB、FTTH的主要實現(xiàn)方式。

三、廣電雙向改造的方案

從每個光節(jié)點都需要增加設一條獨立光纖回到前端,采用雙纖傳輸。Cable Modem系統(tǒng)包括前端設備CMTS和用戶端設備Cable Modem(CM),兩種設備通過雙向HFC網(wǎng)絡連接。其中CMTS是連接有線電視HFC網(wǎng)絡和IP數(shù)據(jù)網(wǎng)絡,使用DOCSIS協(xié)議,配合CPMS終端管理服務器,通過終端CM實現(xiàn)Internet網(wǎng)絡接人以及本地IP數(shù)據(jù)業(yè)務接入的設備。優(yōu)點:一個頭端覆蓋范圍大,初期設備投資低,充分利用現(xiàn)有cable資源,充分考慮廣電系統(tǒng)特點,技術相對成熟。缺點:雙向改造投入高,需要大量光發(fā)射機和電雙向放大器,上行的漏斗效應導致噪聲匯聚,對帶寬影響較大,大大增加相關維護工作量,網(wǎng)絡層級復雜,排故困難,CMTS頭端一般10~30萬,理論能覆蓋1000用戶,實際大約300戶左右,遠端CM大致250~500一個,CMTS一個頭端帶寬僅40Mbps,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帶寬需求,抗干擾能力差,擴容潛力小,不符合國內用戶密集的特點

單纖:CATV走1550nm波長,EPON利用1490和1310nm波長。優(yōu)點:節(jié)省設備投資,無需新增光纖,節(jié)省光纖收發(fā)器,靈活擴容,高帶寬、避免不斷升級,節(jié)省運維投資,節(jié)省機房資源(房租、電費、維護),減少網(wǎng)絡層級,減少網(wǎng)絡故障點,大帶寬,方便開展各種業(yè)務;缺點:CATV必須采用1550nm波長,發(fā)送端和每個接收端都需要WDM器件,成本高,需要考慮CATV信號和EPON信號的SRS(受激拉曼散射)效應(受激拉曼散射是強激光的光電場與原子中的電子激發(fā)、分子中的振動或與晶體中的晶格相耦合產生的,具有很強的受激特性,即與激光器中的受激光發(fā)射有類似特性:方向性強,散射強度高)。

雙纖:CATV信號和EPON走獨立光纖。優(yōu)點:低成本,CATV和EPON光路獨立,維護方便。缺點:需要新增光纖。

在單位與雙纖方案中,推薦采用雙纖方案,在無光纖資源情況下采用單纖方案。

(一)EPON+LAN方案:在EPON+LAN方案方案中利用分前端光纖到小區(qū)機房光分路器接入各個樓宇/道ONU,ONU采用LAN入戶,承載數(shù)字電視點播和寬帶上網(wǎng)等多業(yè)務,并根據(jù)多業(yè)務開展的需要,在用戶側增加家庭網(wǎng)管設備,完成對多業(yè)務終端的接入。下行的模擬和數(shù)字TV信號通過原有的光纖和HFC線路下行,HFC入戶。最終雙線入戶,一勞永逸地解決廣電數(shù)字網(wǎng)絡雙向問題。另外如果CATV信號波長為1550nm,可將分前端光纖與EPON-OLT進行合波,通過一根光纖進行傳輸,在小區(qū)機房進行分波,分別分出CATV信號和EPON光信號,由此可有效節(jié)省線路光纖資源。最后100米的EPON+LAN方案進行改造完成后,單位用戶獨占線路資源,不存在相互干擾的問題,開展點播業(yè)務不需要新增用戶的終端投入,有效節(jié)省開通成本,滿足用戶高帶寬的需求和未來多業(yè)務接人的需要。價格低,帶寬大,但需要重新鋪設5類線,適用于新建小區(qū)或線路改造比較容易的小區(qū)。缺點是施工成本略高,5類線覆蓋距離僅100m,需要較多樓道設備,接入率較高時,平均成本才會大大降低。

(二)EPON+無源EOC:在EPON+無源EOC方案中利用分前端光纖到小區(qū)機房光分路器分光接人各個ONU,然后以EoC方式下行。EoC合成器部署在小區(qū)樓道,將CATV信號和數(shù)據(jù)信號進行合成,通過原有HFC線纜傳送到用戶側,最終通過用戶側的EoC終端分離出CATV信號和數(shù)據(jù)信號,用戶數(shù)字電視點播信號通過EoC方式上行。EoC充分利用現(xiàn)有網(wǎng)絡的同軸電纜、分支分配器資源,能夠有效節(jié)省建網(wǎng)成本。最后100米的無源EOC方案,施工難度小,工作量少,改造速度快,不受同軸網(wǎng)絡上的噪聲對系統(tǒng)傳輸質量的影響,降低了施工難度,終端設備成本較低,帶寬大,無需重新鋪設以太網(wǎng)線纜,需要增加無源設備,適合于老小區(qū)線路改造困難,適用于集中分配的電纜拓撲的小區(qū),同時降低用戶投資

(三)EPON+有源EOC:在EPON+有源EOC方案中利用分前端光纖到小區(qū)機房光分路器分光接人各個ONU,然后以有源EoC方式下行。EoC合成器部署在小區(qū)樓道,將CATV信號和數(shù)據(jù)信號進行合成,通過原有HFC線纜傳送到用戶側,最終通過用戶側的有源EoC終端分離出CATV信號和數(shù)據(jù)信號,用戶數(shù)字電視點播信號通過有源EoC方式上行。EPON+有源EOC充分利用現(xiàn)有網(wǎng)絡的同軸電纜、分支分配器資源,能夠有效節(jié)省建網(wǎng)成本。最后100米的有源EOC方案無需改變任何線纜,但設備成本較高,采用調制技術,相當于小型化的CMTS+CM,覆蓋范圍更大(數(shù)百米~數(shù)千米),適用于分叉型電纜拓撲適用于樹杈型分配的網(wǎng)絡,或接入率較低的網(wǎng)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電雙向改造選擇EPON方案是一個最佳的改造方案,EPON接入的優(yōu)勢在于千兆到樓道,EPON的下行帶寬是CMTS的25倍,EPON的上行帶寬是CMTS的100倍,更能適應用戶帶寬要求;廣電網(wǎng)絡帶寬為20-30M/戶,層級簡單,管理方便,能大大節(jié)省投資和維護成本;可更好地支持廣電視頻點播、卡拉OK、電子政務、視頻電話、視頻短信、電子購物、遠程教育、數(shù)字社區(qū)、游戲、internet、IPTV組播,為居民用戶、企業(yè)用戶提供綜合業(yè)務接入。

參考文獻:

[1]劉麗紅.HFC雙向網(wǎng)改造中關于接入網(wǎng)方案的選擇[J].中國有線電視,2010,3

.cn/download/Periodical_zgyxds201003008.aspx.cn/Periodical_zgyxds201003008.aspx

[2]黃治,張銘.有線電視雙向網(wǎng)改造采用EOC接入技術的應用[C].2009-2009國際傳輸與覆蓋研討會

篇5

關鍵詞:噴射混凝土;機器人;濕噴機;一體化;防爆

中圖分類號:TU64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目前,噴射混凝土支護是被廣泛采用的隧道、礦山巷道支護方法。在施工中,人們還在采用半機械化作業(yè)方式,即采用人工給噴射機上料和人工抱噴頭進行噴射混凝土作業(yè)。這種施工方式弊端較大,如噴射回彈率高、粉塵大、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還會對工人造成身體傷害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僅就噴射混凝土作業(yè)中與設備有關的設備與工藝問題進行研究。

采用人工噴混凝土時,由于各種客觀或人為因素的影響,基本上是無法按噴混凝土原則(即垂直、等距)進行作業(yè)的,這就造成了諸多問題。人工進行噴混凝土作業(yè),尤其是噴頂時,噴射的回彈物使得操作者無法抬眼、睜眼、不敢站在受噴的正下方,因而不得不遠離受噴點,這就必然造成很高的回彈率。同時回彈料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費。

人工噴混凝土回彈多,使得粉塵增多,同時,混凝土中的速凝劑對人的危害也大,這都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尤其是近來國內隧道、礦山巷道施工人員得矽肺病的情況時有報道,并引發(fā)多起引人矚目的法律訴訟,既給施工人員造成嚴重身體損傷,也給施工單位造成重大的經濟負擔。

由于回彈料中,大部分是骨料,故回彈大,同時也降低了混凝土支護層的強度。在大斷面隧道、礦山巷道施工中,人工噴混凝土需要腳手架,爆破后不能立即噴混凝土,新的圍巖易于松動,這樣即使后來噴了混凝土,其支護效果也不如立即噴混凝土好,因此,人工噴混凝土不僅影響施工質量,也影響了施工進度。

2 國產噴混凝土一體化方案配置

由于上述原因,國內外業(yè)內人士一致認為,克服上述缺點的出路在于實現(xiàn)噴混凝土自動化,即采用噴混凝土機器人或機械手設備,并輔以相關的自動化裝置和手段。而且國內專家認為,與國外相比,國內的隧道、礦山巷道施工的機械化程度應該有一個大的提高。

就采用噴混凝土機器人進行噴混凝土而言,它的作用是可以保證噴混凝土作業(yè)能按噴槍與受噴面垂直并保持最佳距離進行;噴槍的運動可按要求的軌跡行進;作業(yè)人員能夠借助于遙控或全自動控制免受粉塵或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威脅;采用機器人或機械手,能夠做到爆破后及時進行噴混凝土支護,不僅省去腳手架,更重要的時提高了工程質量,保證了快速施工。

此外,用大排量的濕噴機代替以往常??梢砸姷降男∨帕繚駠姍C或所謂的機,這是國內隧道、礦上巷道施工的一個大趨勢。這樣既可以提高工效,節(jié)約人力資源,也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勞務費用。而用大排量的濕噴機作業(yè)時,由于料管太重,一個操作工抱不動,兩個人又難以很好地配合,故不易保證實現(xiàn)合理的噴混凝土工藝要求。所以,隨著濕噴機和濕噴工藝的成熟,采用噴混凝土機器人或機械手與大排量濕噴機進行配套使用,必然成為發(fā)展趨勢。

雖然國外在噴射混凝土的機械化作業(yè)上,已經有了一些成熟的技術與設備,但是,對國內的大多數(shù)施工單位來說,要廣泛采用國外生產的機械化裝備,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這就是設備價格太昂貴,維護費用太多,對工程造價的提高太大,不太適合目前的中國國情。

為此,筆者提供了一種國產噴混凝土一體化的配置方案,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方案的基本配置如圖1所示

它的構成有:

(1) 噴混凝土機器人(或機械手)。

(2) 混凝土濕噴、泵送兩用機。

(3) 混凝土運輸車。

其中噴混凝土機器人(或機械手)與混凝土濕噴、泵送兩用機是國內許多機構經過多年研制的產品,并且已經在生產中得到實際應用。而混凝土運輸車在各施工工地上是一個常備設備。

采用以上噴混凝土一體化方案,就可完全將工人從危險和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過去人工噴混凝土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得以迎刃而解。

相關設備基本參數(shù)與性能特點

噴混凝土機器人的基本參數(shù)如表1所示。

如圖2所示:噴混凝土機器人的操作性能特點:大臂采用了多重4連桿機構。當油缸驅動大臂起落的時候,大臂的前端基本上是沿一條垂線上下起落的,而且擺臂的前端基本上是沿一條鉛垂線上下起落的,而且擺臂在大臂起落的過程中也可以自動保持水平。這樣,在一般關節(jié)型機械手中需要3個動作才能完成的運動軌跡,本結構僅需1個動作就行了。

擺臂采用了平行4連桿機構,當擺臂前端做左右擺動時,小臂自動保持與隧道壁面的平行關系。這樣,在一般關節(jié)型機械手中需要2個動作完成的運動軌跡,本結構僅需1個動作就行了。

手腕可以完成噴槍口由左(右)而右(左)的指向。

由上可知,采用本機器人進行噴混凝土作業(yè),比常見關節(jié)型機械手可以減少3個以上的動作。這樣不僅可以大大緩解操作手的工作緊張程度,而且對于迅速調整噴嘴的位置與姿態(tài),保持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提高噴射質量,減少回彈等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機器人控制采用有線遙控加自動控制的方式,便于操作人員移動位置和觀察不同角度的情況,而且,可以使工人站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進行操作。

對機器人采用了模塊化設計與制造,機器人的手臂部分與行走機構可合、可分,便于施工單位對不同的配套方案選擇或改造。

對機器人的整體的自動化程度功能也可以降低到機械手的操作水平上,即僅保留主從式操作方式,以滿足不同用戶對不同類型設備的需要。

濕噴、泵送兩用機基本參數(shù)如表2所示。

大排量濕噴、泵送兩用機的性能特點有:

液壓驅動:能力大,機械摩擦部位少,磨損小,工作可靠;

稠流輸送:靠油缸壓力強迫進行混凝土輸送,然后在噴嘴處施加風壓。這樣風耗小,風壓穩(wěn)定,克服了稀薄流輸送的風壓調整不好時,容易堵管或容易造成混凝土回彈量增加等弊端。

泵、噴兩用:既可以當濕噴機用,也可以做混凝土輸送泵用,一機兩用。

效率較高:理論排量可達10~20m3/h,是目前國內排量最大的濕噴機。

排量大小可設置:理論排量可在10~20m3/h間任意設置。

輸送距離高遠:水平輸送可以達到200m遠,高度可以達到40m高。

操作性好:從液壓和控制兩個方面入手,消除了一般混凝土泵在換向時所存在的送料間歇問題,具有良好的連續(xù)性;大小排量的設置也容易方便。

維護方便:易損件少,維護方便,易損件的使用壽命平均在5000h以上,生產中的維護費用在3元/m3左右。與其他類型的濕噴機相比(國外類型濕噴機的使用維護費用大約在15元/m3以上),每年近節(jié)約的濕噴機維護費也可達10多萬元。

4使用情況

此系列化噴混凝土機器人以及濕噴機在研制成功以后,在兗州煤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三號煤礦礦井巷道噴混凝土施工中試驗使用(礦井下所用設備均為防爆設備),總結本一體化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機器人配合濕噴機進行噴混凝土作業(yè)與人工作業(yè)相比,回彈一般在10%~15%(噴幫與頂?shù)幕貜椓坑兴煌?。與人工手工作業(yè)相比,平均減少回彈15%以上,1a可以節(jié)約混凝土施工費用100多萬元。

(2)操作者勞動條件大大改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不僅粉塵濃度降低,而且勞動者可以遠離粉塵及危險區(qū)域進行工作,對保障生產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3)作業(yè)效率高、施工速度快。僅該濕噴機的效率就是一般噴混凝土機效率的2~4倍,機械手的快速反應能力及會談的降低等,也可以帶來作業(yè)效率的明顯提高。在濕噴機工作能力提高的同時,還可以減少濕噴機操作人員的數(shù)量。僅此一項,1a也可以節(jié)省工資10多萬元。

(4)提高了工程質量。由于設備操作簡單,容易保證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的要求,所以濕噴的致密性與均勻性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5)生產維護費用大大降低,一般濕噴機的生產維護費用大約10元/m3以上,但是本類型濕噴機的維護生產費用僅在3元/m3左右。1a可以節(jié)約的維護費用也有10多萬元。

5 結束語

經過在濟三煤礦實際生產應用表明,該一體化方案不僅工作可靠、操作簡單、維護方便,而且維護費用低廉,性價比較高。同時,該方案中的噴混凝土機器人,也可以降低其自動化水平,去掉幾個伺服控制關節(jié),使其達到普通機械手的水平,這樣,產品的價格還會進一步降低,同時,其他的相關費用也會相應下降。因此,該一體化方案適合在隧道、礦山施工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羅朝廷我國噴射混凝土的發(fā)展世界隧道,2000.5(10):459~463

篇6

一、糧食作物抗旱技術措施

(一)小春糧食作物

1. 澆水保苗。有水源的地方澆水灌溉在霜化以后進行,采取肥水齊攻的辦法,進行麥類拔節(jié)肥、油菜苔肥、蠶豆花肥追施,小春馬鈴薯應適當推遲破膜放苗時間,利用地膜保護土壤墑情,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2.加強田間春管。對于缺肥的地塊,及時噴施尿素水和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蠶豆及時整枝摘心促早熟。

3.病蟲害防治:抓好大、小麥銹病、油菜蚜蟲等防控,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防控,把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

4.對干旱絕收的田塊,指導農民改種補種豌豆、馬鈴薯、蔬菜、玉米等早春作物。

(二)大春糧食作物

1.針對今年大春作物播種時節(jié)雨水偏遲的情況,應選擇生育期短、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高產、穩(wěn)產品種,盡量避免后期低溫冷害影響,確保糧食豐收。

2.推廣抗旱節(jié)水育苗技術,做好抗旱等雨移栽準備。水稻推廣缽盤旱育技術,地膜覆蓋苗床保溫、保濕,培育壯苗。針對等水移栽的大田,采取適時推遲育秧時間,稀播培育長齡壯秧,化學調控延長秧齡,兩段寄栽等技術保障栽插;玉米推廣育苗移栽技術,幼苗2—3葉時,可采取噴施“多效唑”等措施蹲苗,等雨移栽。

3.適時整地理墑,保持土壤墑情。水稻提倡三旱整田(即旱施耕、旱找平、旱打埂),然后實施淺灌栽秧,移栽大田時適當增加移栽密度來保證穗數(shù);玉米大力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在前茬收獲后及時整地理墑,透雨過后,及時覆膜保墑,適時破膜栽種; 大春馬鈴薯提倡采用無病大整薯播種,采取平整、鎮(zhèn)壓種植方式,提高抗旱能力。

4.提高農作物復種指數(shù),增加地表植被覆蓋,抵御干旱災害。在低熱河谷地區(qū)推廣玉米套種花生或紅薯的種植模式,中海拔區(qū)域推廣玉米套豆或魔芋的種植模式,高海拔區(qū)域推廣玉米套馬鈴薯等種植模式。

5.因地制宜,合理改種。不能保證正常栽種的水田,及時改種旱糧作物;因缺水推遲種植的旱地,改種馬鈴薯、豆類等需水量小,抗旱能力強,生育期短,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的作物。

二、經濟作物抗旱技術措施

(一)蔬菜

1.合理安排茬口,保障市場供應。隨著干旱的延續(xù),近期本地蔬菜上市量不斷(來源:文秘站 )減少,菜價有開始上行的趨勢。各地要充分利用菜地倒茬換茬的空隙,搶播一茬小白菜等短期葉菜類蔬菜,增加市場葉菜供應量。

2.改進播種方式,節(jié)約用水。能實行育苗移栽的品種盡量實行集中育苗、營養(yǎng)塊育苗、穴盤育苗和漂浮育苗,盡量減少直播面積,減少用水量,然后再分散抗旱移栽,節(jié)水澆灌,提高水利用率。

3.增加覆蓋,減少蒸發(fā)。蔬菜育苗多采用小拱棚等抗旱育苗設施;大田栽培采用地膜覆蓋,露地栽培蔬菜也可用雜草、樹枝覆蓋,既能遮蔭又能保濕抗旱,但需掌握好厚度。

4.確保重點,適時灌溉。保證重點蔬菜品種和重點時期的需水,合理利用水資源,如有些蔬菜目前正處在開花結果盛期,要及時灌水,以減少產量損失,在澆灌時間上盡量選擇早上太陽出來前和傍晚太陽下山后進行,避開中午溫度高的時間,以減少水份蒸發(fā)損失。。

5.加強管理,提高抗性。結合淺耕,加強培土保墑,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fā);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及時增施磷鉀肥、噴施保水劑,提高植株抗旱性。

6.加強節(jié)水措施,提高水利用率。離水源近的地塊盡量采用管引灌溉、挑水澆灌或抽水灌溉,盡量避免放大水漫灌;根據(jù)蔬菜品種不同,鋪設噴灌或滴灌設施;高山地區(qū)修筑微型蓄水池,遇有雨雪進行微蓄微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

(二)花卉

1.工業(yè)用色素花卉類

選擇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塊集中育苗,統(tǒng)一管理,既節(jié)約用水又能保證大田用苗;成苗后全部采用營養(yǎng)袋假植上袋,抗旱移栽,減少移栽用水,提高成活率;大田全部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保墑節(jié)水,保障全苗。

2.鮮切花類

目前鮮切花生產幾乎都采用大棚設施栽培,各級政府和花卉生產企業(yè)、花農都要加大投入力度,盡力擴大微噴、微滴灌溉設施建設應用,節(jié)水生產;布局上采取分期、分批播種,既錯開用水高峰期又能滿足市場不同時期需求,還可規(guī)避市場風險;灌溉技術上要選擇在缺水臨界區(qū)灌溉,發(fā)揮灌水最大效益。

3.球根(莖)繁殖類

目前球根(莖)繁殖花卉生產幾乎屬于露地雨養(yǎng)農業(yè),技術上可采取適當晚播,在雨水正式來臨前播完;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證苗足。

4.盆栽及園林花卉類

育苗時可采取分期、分批播種,集中育苗管理,成苗后移栽上盆,以減少用水量;灌溉技術上杜絕大水漫灌和遍地澆水的陋習,選擇最需水的品種和時期單盆、單株澆灌,保小苗成活,保成苗商品率。

(三)魔芋

1.精選種芋。應選擇球莖充分成熟,有沉重感,表皮光滑,形狀圓形或高圓形,頂芽充實粗壯,葉柄痕小,芽窩淺,無病斑,無傷口的作為種芋。

2.播前對種芋進行消毒。在播種前,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00倍液,加敵敵畏1000倍液浸種30分鐘,取出曬涼1-2天或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兌水50公斤浸種1小時,取出曬涼1-2天。

3.對土壤進行消毒。前作收獲后,深翻土壤30-50厘米,播種時開溝播種,結合施肥,在播種溝內灑三元消毒粉(石灰粉、草木灰、硫磺粉為50:48:2)50公斤/畝,或用五氯硝基苯、克菌丹、敵克松均可。

4.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障單位面積苗足。

(四)中藥材

1.選地整地。育苗地宜選擇陰涼的半陰地,以土質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為好,實行集中育苗管理,采用營養(yǎng)塊育苗、穴盤育苗和漂浮育苗、營養(yǎng)袋假植等先進育苗技術,減少用水量。

2.適時移栽。過早,幼苗出后易遭晚霜危害,過遲降低成活率。

3.中耕除草。每年進行3-4次。

4.追肥。幼苗期不可施用過多的氮肥,以免生長過旺造成早抽苔,生長中后期可適當增施人畜糞水、堆肥等每畝20__公斤,確保產量和質量。

三、蠶桑、水果抗旱技術措施

1.抗旱保苗。新栽桑、果樹要確保灌水2-3次,有條件的可用薄膜或稻草覆蓋,或套種蔬菜,千方百計保證新植桑、果苗的成活。

2.修枝整型。目前桑樹伐條工作雖已近尾聲,但針對干旱、暖冬的氣候特征,應再次對桑樹、果樹的枝、拳進行修整,剪除枯樁、死拳、病蟲弱細枝,減少樹體養(yǎng)分的無效消耗和病蟲害的藏身之地。

3.清潔桑、果園。徹底清除修剪下的枯樁、死拳、枝條;鏟除桑、果園及附近的雜草,清理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減少桑、果樹病蟲害棲息的場所和水分蒸發(fā)。

4.消毒殺蟲。修整清園后,應用波美4-5度的石硫合劑全面噴灑樹體和地面,可有效防治細菌、真菌性病害及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害。

5.重施農肥 結合春節(jié)前夕環(huán)境 衛(wèi)生的清理,對桑、果園進行重施有機肥,每畝1000 公斤—20__ 公斤。

篇7

經*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佛機編[*]109號)文批準,*市地方志辦公室面向社會公開選聘專業(yè)技術聘員1名,具體公開選聘方案如下:

一、專業(yè)技術聘員職責

主要負責參與《*市志》的總纂工作,包括審改志稿、核實材料、修訂篇目、精煉字句、文字核校等,協(xié)助方志辦領導和總纂搞好本屆修志工作;根據(jù)需要參與專業(yè)志和各區(qū)編修的綜合志的審核;完成方志辦領導交辦的臨時任務等。

二、選聘條件

(一)符合政府聘用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二)熟悉地方志編修專業(yè)知識,有良好的專業(yè)素質;

(三)符合下列學歷和職稱要求之一均可:

1、具有中文或歷史專業(yè)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中文和相關專業(yè)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并取得與編修史志工作專業(yè)相關的副研究員以上職稱;

2、具有大??茖W歷,從事文字編輯工作滿10年,并有學術研究成果,取得高級以上職稱。

(四)年齡在45周歲以下,男女不限;

(五)年限計算時間截止到*年12月31日。

三、管理使用方式

列入政府專業(yè)技術聘用人員職位系列管理,不擔任行政職務,不行使行政權力,實行年薪制。首次聘用期為三年,其中試用期6個月。聘用期間執(zhí)行《關于印發(fā)*市政府聘用人員試行辦法的通知》(佛府[*]124號)中專業(yè)技術聘用人員第1檔次薪金,即:年薪6萬元。試用期薪金按年薪的月平均薪金的80%標準計發(fā)。

四、報名的具體事項

1、報名時間:自公告至*年6月8日止,具體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2、報名地點:*市地方志辦公室,地址:*市*大道14號(市政府大院)4號樓三樓,聯(lián)系電話:*,傳真:*;

3、報名要求:報名者按照公布的報考條件和要求,持本人身份證、學歷證、專業(yè)技術資格證書等有關材料的原件與復印件及本人近期免冠小一寸彩色照片3張,填寫《*市地方志辦公室選聘專業(yè)技術聘員》一式兩份。

經資格審查合格由*市地方志辦公室通知具體考試時間、地點等事項。

五、考試事項

1、筆試:內容為編修史志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專業(yè)知識。

2、面試:按筆試成績高低順序,按3∶1的比例確定面試對象。

3、面試結束后,按筆試、面試成績各占50%的比例合成總成績,總成績合格分數(shù)線為60分。

六、體檢和考核

對考試合格的考生依總成績高低排序,擇優(yōu)等額確定體檢、考核人選。體檢和考核的標準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和《廣東省國家公務員錄用考核實施細則(試行)》執(zhí)行,以確保政府聘用人員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身體素質。體檢或考核不合格的,可在總成績合格的人員中依次替補。

篇8

關鍵詞:核電 水電

    核電站的設備選型和供貨商的選擇,應采用國際競爭性招標方式,在技術、經濟、自主化、國產化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比較,來選定供貨商和機型。國外制造商必須選擇國內設備制造廠作為合作伙伴,轉讓技術、合作生產,逐步全面實現(xiàn)自主化和設備國產化。

    經初步研究,常規(guī)島部分可供選擇的國外主要設備潛在供貨商有:英法GEC-ALSTHOM公司、美國西屋公司、日本三菱公司、美國GE公司等。到目前為止,ALSTHOM公司已同中國東方集團公司進行合作,形成一個聯(lián)合體;美國西屋公司已同上海核電設備成套集團公司合資,組成西屋-上海聯(lián)隊。其它公司到目前尚未進行合作。

    根據(jù)ALSTHOM公司、西屋公司、三菱公司和GE公司等核電設備制造商所提供的資料,按照堆型的不同和一回路的不同,可以形成四類技術方案:

    方案一——三環(huán)路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機組;

    方案二——ABB-CE的系統(tǒng)80(System 80)型壓水堆核電機組;

    方案三——日本三菱公司的四環(huán)路壓水堆核電機組;

    方案四——先進型沸水堆(ABWR)核電機組。

    下面就各類技術方案分別進行分析。

    1 三環(huán)路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機組

    此方案的一回路為標準的300 MW一個環(huán)路的三環(huán)路壓水堆。此類方案包括中廣核集團公司提出的CGP1000、歐洲公司(包括EDF、FRAMATOME、GEC-ALSTHOM)推出的CNP 1000和西屋-上海聯(lián)隊推出的CPWR1000三種壓水堆核電機組。

    1.1 CGP1000與 CNP1000核電機組

    CGP 1000由中廣核集團提出,以大亞灣核電站為參考站,并借鑒美國西屋公司和ABB-CE公司的部分先進的設計,有選擇地吸收了用戶要求文件(URD)的要求,形成以300 MW一條環(huán)路的CGP1000技術方案。常規(guī)島部分,汽輪發(fā)電機組選用ALSTHOM的Arabelle1000型汽輪發(fā)電機組。

    CNP1000由歐洲制造商(EDF、FRAMA-TOME、ALSTHOM)根據(jù)法國核電計劃及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等工程的設計、制造、安裝、運行及維修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推薦給中國的核電機組。常規(guī)島部分的汽輪發(fā)電機組也以Arabelle1000型汽輪發(fā)電機組作為推薦機組。

    由于CGP1000和CNP1000的常規(guī)島部分的汽輪發(fā)電機組均為Arabelle1000型,所以實際上為同一類核電機組。

    ALSTHOM在總結54臺第1代汽輪發(fā)電機組的運行經驗基礎上,組合出了Arabelle1000型汽輪發(fā)電機組,參考電站為Chooz B(2臺1 450 MW機組已分別于1996年7月11月投入運行)。

    1.1.1 Arabelle1000型汽輪發(fā)電機組的主要技術數(shù)據(jù)

    a)最大連續(xù)電功率:1 051 MW;

    b)轉速:1 500 r/min;

    c)機組效率:36.3%;

    d)末級葉片長度:1 450 mm;

    e)排汽面積:76.8 m2;

    f)背壓:5.5 kPa;

    g)凝汽器冷卻面積:68 633 m2;

    h)發(fā)電機額定輸出功率:1 050 MW;

    i)發(fā)電機視在輸出功率:1 235 MVA;

    j)發(fā)電機額定功率因數(shù):0.85;

篇9

關鍵詞:冷水機組,初投資,節(jié)能經濟運行,電氣,專業(yè)交叉配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ivil build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ergy saving and economic relations, air conditioning water chillers as civil building the largest of th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to ensure that the design parameters in the case, the water chiller in initial investment and energy saving of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ecame the civil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hvac design professional cross with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Keywords: water chillers, initial investment, energy saving economic operation, electric, professional cross to cooperate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當我們在考慮冷水機組的電源配置時,若電機額定功率在300KW以下,采用380V低壓和星角啟動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合理和可行的。但當電機功率大于300KW時,采用10KV驅動,則剛好相反,無論在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比380V驅動更為合理。而且電機功率越大,這種優(yōu)勢更為明顯。

當然,上述簡單的分析結果是將空調系統(tǒng)的投資范圍延伸至電氣設備的采購、安裝和調試得出的,總體上10KV驅動方式的初投資將低于380V驅動方式,而且相對380V的電氣系統(tǒng)而言,10KV驅動只有很少的中間設備,因此可以在效率和損耗問題上獲得效益,這樣用戶還會因為運行費用的減少而得到更大的好處。

根據(jù)我國國情,中壓電力網(wǎng)絡,即城鎮(zhèn)供電及地方工業(yè)企業(yè)供電網(wǎng)絡的額定電壓規(guī)定為10KV。所以按北京建工部建筑電氣設計手冊建議220KW及以上的馬達,條件允許時宜選用10KV電機。

下面將作一個簡單的技術經濟比較分析。

冷水機組的選配

冷水機組冷量:1200RT

冷水機組數(shù)量:10臺

冷水機組工況:冷凍水 12/7℃,冷卻水 32/38℃

冷水機組輸入功率:800KW;NPLV=0.562KW/RT

電氣系統(tǒng)示意圖

下面分別為10KV驅動和380V驅動的電氣簡圖,從中可以看出,10KV驅動的電氣系統(tǒng)簡單。設備數(shù)量的減少意味著運行的可靠性增加,維護的減少。

A:采用常規(guī)的380V驅動電氣系統(tǒng)示意圖

B:采用10KV驅動電氣系統(tǒng)示意圖

一次投資對比

假設冷水機組選用中高檔品牌,采用10KV驅動,與380V驅動相比,其總初投資將節(jié)省人民幣約350萬。

運行費用――變壓器損耗計算

A)NPLV概念引入

由于冷水機組大部份的運行時間內都是處于部份負荷工況,全年只有少數(shù)時間處于滿載工況。為了科學反映機組的實際能耗指標,美國空調制冷學會(ARI)采用IPLV/NPLV(綜合部份負荷值)作為機組的性能參照值。它的定義為:

其中:A=100%負荷時的KW/ton

B= 75%負荷時的KW/ton

C= 50%負荷時的KW/ton

D= 25%負荷時的KW/ton

利用電腦選型得出該機組的NPLV=0.562KW/RT,下面將利用該值作為全年的平均能耗以計算變壓器的損耗和運行費用。

B)變壓器的損耗計算(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0228)

計算公式:

ΔWT=ΔW0+ΔWK

ΔW0=ΔP0×T×10-3

ΔWK=ΔPK××τ

式中:ΔWT ,變壓器總損耗(KWH)

ΔP0(W),變壓器之鐵損(KWH)

ΔWK(W),變壓器之銅損(KWH)

Sjs,變壓器之計算負荷(KVA)

Sr,變壓器之額定容量(KVA)

τ,冷水機組運行時間,(Hr),本項目全年運行9個月,每月30天,每天10小時,即10×30×9=2700小時

T,變壓器年運行時間,(Hr),為360×24=8760Hr

引入NPLV概念后,取:

Sjs=Szh=

Szh:變壓器之全年平均負荷

RT:機組最大負荷,1200RT

COSφ:冷水機組平均功率因數(shù),取0.75

變壓器型號:SCB-1600/10

參數(shù)如下:

Sr=1600KVA

ΔP0=3060W

ΔPK=13800W

Szh=1200×0.562/0.75=899.2KWH

ΔWK=13800××2700×10-3=11768KWH

ΔP0=3060×8760×10-3=26806KWH

ΔWT=ΔW0+ΔWK=11768+26806=38574KWH

10臺變壓器年電能損失費用

廣州市電價高壓計量為0.9635元/度,低壓計量為0.9885元/度,

故電能損失費用每年為10×38574×0.9885=381304元

運行費用――電費單價差別

從上表中還可以看出,采用10KV高供高計的電費單價比10KV高供低計(380/220V計量)平均便宜0.025/KWH,因此每年可節(jié)約運行費用為

10×1200×0.562×2700×0.025=455220元

結論

綜合第四、五、六項,我們可以得出:

初投資:10KV驅動比380V驅動節(jié)省約350萬元

變壓器損耗:10KV驅動比380V驅動年節(jié)省約38萬元

電費差價引起的費用:10KV驅動比380V驅動年節(jié)約46萬元

另外,尚未計入以下對10KV方案有利的三個因素:

10KV馬達本身能損一般都低于380V的馬達的能損,因為380V的馬達電流遠大于10KV,能損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

380V系統(tǒng)需要變壓器,對電網(wǎng)而言,變壓器要吸收電網(wǎng)的無功功率使10KV側的功率因數(shù)變壞,因而在10KV側要增加該部份的無功功率補償,增加設備投資。

在380V系統(tǒng)中能損方面因電流大,能損高。

因此,無論是從初投資還是運行費用角度考慮,10KV驅動都比380V驅動優(yōu)越。但在確定采用10KV驅動系統(tǒng)的空調機組之前,需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因10KV驅動系統(tǒng)的空調機組后期維護成本高,要求廠家延長維保期,甚至可能需延長至5~8年,采用這種延長維保期的方式,可依賴廠家的力量,降低我們的維保成本。

2.因機組采用的是10KV直接驅動,需與供電部門協(xié)調好,須得到的供電部門的同意后才可確定采用10KV機組。因此,需找一個有實力可靠的供電工程總承包單位幫助我們解決供電報裝、設計、施工、檢測、調試、驗收等一切與供電部門相關的手續(xù)及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供配電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52-95)

[2]《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GB50054-95)

篇10

【關鍵詞】加固技術;體外預應力;碳纖維;化學植筋

橋梁是公路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程質量直接關系到公共交通的順暢和廣大人民的實際利益。加固現(xiàn)有橋梁,不但可以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還可以加大橋梁的承載力度,況且只需要少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使橋梁能快速滿足公共交通的需求,為國家?guī)砭薮蟮慕洕蜕鐣б?。目前國內路橋工程的加固技術主要有:增大截面與配筋加固法、體外預應力加固法、粘貼鋼板或碳纖維加固法、化學植筋加固法、噴射混凝土加固法。本文針對體外預應力加固法、粘貼碳纖維加固法和化學植筋加固法的加固技術和設計方案進行分析。

1 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及設計方案

1.1 加固原理

預應力加固法是以鋼絞線、粗鋼筋、高強鋼絲等為材料,以梁身為錨固體,采用外加預應力的鋼拉桿對構件結構進行加固。由于張拉對梁體產生偏心壓力,在此偏心預應力作用下,使梁體產生向上的力,從而抵消了部分自重應力,減小了結構變形和裂縫寬度,降低了被加固構件的應力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了結構承載力。

1.2 體外預應力加固法優(yōu)點

1.2.1 原結構可繼續(xù)使用,施工工藝簡單、進度快,所需工序少;基本不改變原結構,工作量小,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縮短工期。

1.2.2 不增加自重,不降低結構使用功能。體外預應力束基本不占用結構空間,所以不會因為有預留孔而減小結構的承載能力。

1.2.3 工程質量更有保證。體外預應力束是在工廠生產的,質量比現(xiàn)場加工的預應力粗鋼筋穩(wěn)定;張拉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精確控制和調整鋼絞線應力。

1.2.4 后期維護方便。投入使用后,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檢查腐蝕情況,隨時檢測預應力束,及時掌握相應數(shù)據(jù),保證在必要時可以及時更換。

1.3 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的設計方案

1.3.1 外部預應力鋼索加固法。外部預應力鋼索加固一般采用預應力鋼絲束或鋼絞線,沿梁肋側面按某種線形設置,通過張拉實現(xiàn)體外預應力。梁底設置若干定位裝置,以保證鋼索線形并固定其位置口。鋼索錨固于梁兩端,預應力鋼索通常套以保護管,或待張拉錨固后用混凝土包裹,以防銹蝕。

1.3.2 下?lián)问筋A應力拉桿加固法。下?lián)问筋A應力拉桿加固法有直線式、折線式和混合式等設置形式,直線式拉桿加固法適用于下弦桿抗拉承載力不足的桁架和正截面抗彎承載力不足的梁;折線式拉桿適用于正截面抗彎與斜截面抗剪承載力都不足的梁和跨中端腹桿和下弦桿抗拉承載力不足的桁架;混合式拉桿適用于正截面抗彎承載力不足,但斜截面抗剪承載力不足的梁和下弦桿承載力較端腹桿承載力更不足的桁架。

2 粘貼碳纖維加固技術及設計方案

2.1 加固原理

用專門配制的粘貼樹脂或浸漬樹脂粘貼將碳纖維粘貼在橋梁混凝土構件的表面,樹脂凝固后與原構件形成一個新的受力體,力學性能相比原來得到了很大提高。

2.2 碳纖維材料的優(yōu)點

2.2.1 碳纖維布的質量輕,設計厚度較薄,基本不增加結構的自重和改變截面外形,因而可操做性強,操作空間要求寬松。

2.2.2 碳纖維具有高強、高效的力學性能。

2.2.3 可適應不同構件形狀,能有效地封閉混凝土的裂縫??筛鶕?jù)需要對橋梁的斜、彎及異型結構進行補強,大大降低施工難度,減少施工成本。

2.2.4 施工簡便,無需鉆孔及開鑿,避免對原結構造成新的損害。

2.2.5 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蝕性,壽命較長,養(yǎng)護工作也非常方便。

2.3 粘貼碳纖維加固技術的設計方案

具體內容如下:面層處理,將混凝土表面的風化層完全清除,然后用水洗凈,使其充分干燥;底層涂料,當氣溫低于5℃,或濕度較大時不能施工。選用合適的底層涂料,施工現(xiàn)場空氣應充分流通,嚴禁煙火;粘貼碳纖維片材,加固后的混凝土結構,使用溫度通常應低于60℃。纖維貼片按照設計的尺寸裁好,長度在2米以內最適當,只做出能使用的數(shù)量即可??梢灾赣|確認施工面底漆的干燥程度,施工結束一周以后,用砂輪機磨平。將環(huán)氧樹脂和硬化劑依規(guī)定的配比放于拌合桶中,用電動攪拌機使其均勻混合。涂抹量因施工面的粗糙程度而異,轉角部分要多涂。

3 化學植筋加固技術及設計方案

3.1 加固原理

化學植筋是在已有的混凝土構件上按合適的直徑和標準要求深度鉆孔,采用專用植筋膠,利用其鎖鍵原理和粘結使鋼筋與原混凝土粘接牢固,使作用在植筋上的拉力通過化學粘接劑向混凝土傳遞,從而形成一個受力體。

3.2 化學植筋加固法優(yōu)點

3.2.1 設計靈活,可以在混凝土結構的大多數(shù)地方依據(jù)結構受力情況設計植筋的數(shù)量和規(guī)格。

3.2.2 可靠性比預埋件好,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可能與其他結構連接的地方均預留預埋件,但位置不易確定,而植筋具有靈活性,且具有和預埋件同樣地可靠度。

3.2.3 比一般的鉚、焊方法相比受力均勻,材料不會產生應力集中現(xiàn)象。

3.2.4 耐疲勞性好,承載力大,按標準規(guī)范計算施工就能完全滿足承載力的要求。

3.2.5 工藝簡單,鉆孔直徑、深度范圍廣,可大大縮短工期,一般鋼筋工就可操作,相對其他方法經濟。

3.2.6 抗高溫,可近距離焊接施工。

3.3 化學植筋加固技術設計方案

具體內容如下:對修補部位的裂縫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記錄;鉆眼埋嘴,嘴子要弄適當?shù)某叽纾M可能降低其自重,防止因貼不牢而墜落,寬縫少布嘴,窄縫密布嘴,斷縫交錯處單獨設嘴;嵌縫止?jié){,當嘴子埋貼后,要把其余裂縫全部封閉,進行嵌縫或堵漏處理;壓水或壓氣試驗,檢查裂縫的封閉及嘴子的通暢情況;往裂縫里灌注化學漿液,依據(jù)裂縫病態(tài)及施工條件的不同,可采用手壓泵灌注或灌漿注射器灌注兩種方法。

4 結論:

總之,在實際的路橋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橋梁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技術、經濟、施工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可采用兩種或多種加固技術的結合的方法,制作出最佳的加固技術方案。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還將不斷推出橋梁加固的新材料、 新技術和新工藝,并不斷完善現(xiàn)有的橋梁加固技術。

參考文獻:

[1]王瑤.吳勝德.淺談橋梁加固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10)

[2]黃會彬.橋梁加固技術與方法探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0.(08)

[3]劉加恩.淺析路橋施工中加固技術及設計方案[J].中國電子商務.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