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防治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8 17:50: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霧霾的防治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行政法學防治霧霾思考
當前,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已成為世界的焦點,而伴隨著經濟大幅增長,近幾年國內特別是北京的霧霾問題也愈發(fā)凸顯,可謂世界熱議,民眾焦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會在一定程度上付出巨大的環(huán)境代價,政府作為防治霧霾的主導力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從行政法學的角度入手研究霧霾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北京市防治霧霾的行政法制建設現狀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前來務工求學的外地人口眾多,城市可承載容量和日常運行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之北京當地和周邊省份都以傳統工業(yè)生產為主,經濟增長方式較為粗放,近幾年,北京的大氣污染問題逐年加重。據統計,2013年北京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合計為176天,嚴重污染13天,全年總天數中優(yōu)良天數不到一半。2014年的北京市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比例為47.1%,除了6月、8月和9月沒有發(fā)生嚴重污染外,其他各月均有重污染發(fā)生,嚴重污染日數累積達到15天,比2013年多出2天。在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首發(fā)了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在北京霧霾天氣頻現,對民眾身體健康、交通出行、城市形象等各方面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大,“PM2.5”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高頻詞,“APEC藍”、“閱兵藍”成為民眾的期盼,每日的天氣狀況時刻牽動著北京乃至全國人民的心。為進一步改善城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有效推動霧霾問題的防治工作,中國目前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環(huán)境保護部門為了應對當前新的城市空氣污染問題,也全面提出大氣污染聯防聯治的目標、思路和方法,如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與計劃》,2014年7月更是了有史上最嚴之稱的空氣污染治理考核規(guī)定。2015年,新《環(huán)境保護法》正式開始實施,區(qū)域合作步步推進,污染監(jiān)管層層加碼,環(huán)保法律與時俱進。隨著國家的大氣污染相關的法律規(guī)章和政策文件,北京也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規(guī)及政策性文件,單雙號限行、停產、督查等治霾舉措都已經開始實施,如2013年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除此之外,北京還了與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框架協議,努力探索聯防聯控治理區(qū)域霧霾的新思路。
二、北京防治霧霾過程中存在的行政法問題
近幾年,北京在防治霧霾問題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相關行政法規(guī)較之以前也有所進步,但是還缺乏獨立和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執(zhí)法和監(jiān)管工作也存在一系列問題,目前北京霧霾問題的治理效果仍不夠理想。
1.行政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機制僵化。空氣污染所造成的首要危害是對人體健康的損害,這一系列危害所直接侵害的就是公民的環(huán)境權?,F階段,在防治城市空氣污染中以《大氣污染防治法》作為主要法律依據,但仍缺乏一部更具有針對性、專門性的全國立法來推動空氣污染問題的有效解決,其中,新的《環(huán)境保護法》對于公民的環(huán)境權利也缺乏更加全面而權威的保障。另一方面,北京現有的行政法規(guī)主要是針對傳統的煤煙型城市空氣污染,并沒有涉及當下對城市公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新型污染物PM2.5,并且對作為空氣污染重要來源之一的機動車尾氣排放的規(guī)定也不能滿足當前治理的需要,于當前愈發(fā)復雜的空氣污染問題而言,相關法規(guī)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2.行政執(zhí)法理念比較落后,效力低下。在北京,部分環(huán)境行政主體執(zhí)法理念過于陳舊,使得環(huán)境執(zhí)法活動沖突不斷,執(zhí)法效果不盡理想。在日常執(zhí)法活動中,部分政府環(huán)境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行政執(zhí)法的錯位、缺位現象屢現。現階段北京相關環(huán)境行政主體在執(zhí)法過程中多采用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強制性執(zhí)法方式,這還造成了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沖突不斷,執(zhí)法效果也大打折扣,執(zhí)法效力較低。
3.行政法律監(jiān)管力度欠缺,責任模糊。北京當前的霧霾治理模式仍屬于政府主導型,政府承攬了很大一部分的霧霾防治工作。而隨著政府簡政放權,環(huán)境保護市場的關系又越發(fā)復雜,傳統的霧霾監(jiān)管模式已經失靈,出現了行政監(jiān)管視野不足,現場監(jiān)督非連續(xù)性等問題。政府在霧霾防治中的責任分工仍不夠明確,職責界定比較模糊,實踐執(zhí)法過程中,因行政機關的環(huán)境行政不作為而導致的環(huán)境污染事故也屢屢發(fā)生,由此可見,運用行政法對行政主體進行有效規(guī)制,建立統一、協調的霧霾監(jiān)管機制迫在眉睫。
三、推動北京市霧霾問題更好解決的行政法學路徑
鑒于當前北京霧霾問題的復雜性、特殊性及緊迫性,應盡快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有針對性的城市空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轉變行政執(zhí)法理念和方式,加強行政監(jiān)管和公眾參與,從而為今后的防治霧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保障。
1.完善行政立法,構建霧霾防治法律體系。當前我國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傳統民法及刑法對于霧霾問題的解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要對公民環(huán)境權進行立法確認,還應不斷完善保護公民環(huán)境權得以順利行使的行政法制。在立法層面,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地方規(guī)章,以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系統的城市空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而在此基礎上,北京市還要盡快出臺針對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不斷完善霧霾防治的法律體系。
2.轉變行政執(zhí)法方式,創(chuàng)新執(zhí)法理念。法律賦予了相關行政機關在環(huán)境領域一定的管理權,但此項權力的行使是以環(huán)境保護的義務為基礎的,究其本質,環(huán)境保護乃行政機關特別是環(huán)境行政主管部門的基本職責。因此,北京市環(huán)境行政主體尤其是環(huán)境行政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明確自身環(huán)境保護的職責與義務,明確自身在環(huán)境保護過程中不僅僅是環(huán)境的“管理者”,也是環(huán)境的“服務者”,同時也要轉變傳統的行政執(zhí)法方式,注重非強制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方式的廣泛運用。
篇2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現代電機科技多采用無刷直流電機應用到風機、泵類、空調系統等設備中,因為其耗能低,噪聲小的優(yōu)點受到了廣泛應用。在基于DSP的基礎上如何改進電機的控制方法來提高無刷直流電機的工作效率,并且減少設備的能耗及抑制其轉矩脈動來減少設備運行的噪聲方面的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關鍵詞】正弦波無刷直流電機 轉矩脈動抑制 PWM 控制方法 DSP
隨著社會電子電力科技技術的進步,新型的永磁材料在電機領域開始發(fā)揮作用,而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在電機驅動系統中發(fā)揮的優(yōu)勢使它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無刷直流電機應用廣泛,其中的一種正弦波控制方法應用最多的是SPWM技術,該技術運用時無刷直流電機逆變器的直流電壓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開關損耗較大,輸出電壓中含有較高的低次諧波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改善以提高無刷直流電機的整體效率。
1 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的現狀研究
1.1 無刷直流電機的研究一:轉子位置的檢測裝置
轉子位置檢測的存在作用是因為在無刷治理電機控制時,因為缺少換向環(huán)導致使用逆變控制技術來驅動電機時是需要檢測轉子位置信息的。目前較多的無刷直流電機多采用機械式的位置傳感器來檢測轉子位置。而機械式的位置傳感器有多種方式,主要采用的多為霍爾位置傳感器及光電編碼器等。隨著此科技領域的發(fā)展,無位置傳感器的研究成果改進了位置傳感器的一些不足。而這些算法又是依賴于電機的電流電壓和電機的模型以獲取轉子位置信息,這種信息極易受到系統參數的影響,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1.2 轉矩脈動的抑制
無刷直流電機的轉矩脈動包括電磁轉矩脈動、齒槽轉矩脈動等多種轉矩脈動方式,而電機的轉矩脈動與兩方面有關,一是電機本體結構,第二種則是控制方法。抑制無刷直流轉矩脈動首先應從這兩方面著手考慮如何抑制。而換向轉矩脈動是作為方波驅動存在的轉矩脈動。正弦無刷直流電機則是在轉子位置細節(jié)出現錯誤時電機所受的影響產生的轉矩脈動,所以,轉矩脈動如何抑制是無刷直流電機如何控制的最大問題。
1.3 電子電力的改進和逆變技術
我國現在所使用的無刷直流電機逆變器的開關器件只有兩種,而在電機控制要求逐步提高的時候,這兩種常用開關器件已無法滿足大功率、高頻、高壓、組合化、智能化發(fā)展方向的技術要求,電機控制系統和逆變器有著同步的關系,最能適應如今逆變技術要求的逆變器分為PWM型、多重疊加、多電平逆變器。而在我國目前的中小型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中,PWM逆變器的應用最多。
1.4 DSP智能控制方法的應用和現代控制理論
在無刷直流電機技術領域迅速發(fā)展的今天,DSP作為更高性能的數字化處理器將替代傳統的PID控制器的控制。智能控制技術包括了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經網絡等智能控制技術。對于智能控制系統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研究成果,現代的控制理論和DSP的智能控制方法將在以后智能化的電機科技時代占領更大的空間。
2 無刷直流電機的逆變控制技術研究
2.1 無刷直流電機的逆變性控制技術和SPWM技術
無刷直流電機的逆變控制主要有兩種:方波控制和正弦波控制。而方波控制簡單易行但是輸出電壓含有很大的諧波,造成電機轉矩脈動大的問題。而為了減小轉矩脈動,電機技術領域研究開發(fā)了PWM技術應用到逆變器的控制中,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將正弦波輸出電壓調節(jié)控制為等幅,然后以脈寬按照正弦的變化規(guī)律產生的脈沖序列來替代正弦波輸出的SPWM技術,在電壓型逆變器中運用時,減少了電壓接近正弦波時產生的諧波含量。此控制技術實現了變壓變頻的同時運行,減少了一級可控整流環(huán)節(jié),以一臺控整流器同時給多臺臺逆變器供電的效率,降低了供電成本。此技術使調壓過程在逆變器內迅速完成,取消了過濾波的環(huán)節(jié),提升系統響應速度的同時,完善了電機急劇加減速的技術。而且此逆變器的輸出電壓與正弦波比較相近,減少了低次諧波,縮小了轉矩脈動的損耗。而此技術在發(fā)揮其優(yōu)點的同時,此技術仍存在不完善部分,如直流電壓利用率不到90%。此技術的輸出電壓中依舊不能杜絕諧波含量,無法將損耗降到最小化,提高高載波頻率的技術能減少一些諧波,卻增加了開關的損耗。
2.2 SPWM的優(yōu)化策略
可以采用將逆變器輸出電壓時,所引起的幅值較大的主要低次諧波特定性的消除,來縮小電機諧波所造成的損耗和轉矩脈動。而這種通過開關角度見了的超越方程計算比較復雜,有些難以實現,在實際中得不到很好的普及運用。而第二種方法則是通過注入三次諧波來提高逆變器的直流電壓的利用率。通過專業(yè)技術測定和疊加一定比例的諧波分量,再根據專業(yè)技術降低調制波的幅值,實現提高一定百分比的直流電壓的利用率的目的。
3 正弦波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及抑制策略
3.1 電磁轉矩脈動和抑制方法
改善無刷直流電機的反電勢波形,使其與正弦波相近,其次要使定子電流中的諧波含量減少。
定子繞組的感應電動勢是定子繞組切割氣隙磁場而產生的,氣隙磁場的波形將直接影響到感應電動勢波形。所以我們應改進轉子結構和永磁體形式及充磁方式來優(yōu)化完善反電勢波形。首先優(yōu)化定子的結構,采用三相星形的接法來控制繞組時的三次諧波。也可以將定子繞組設計改進,來較少諧波的含量。繼而采用專業(yè)的調整方法減少定子電流的諧波分量,在進行技術方面的措施來改善定子電流中的諧波含量生成原因后,達到減少諧波含量的效果,從而優(yōu)化電機轉矩脈動的運行。
3.2 齒槽轉矩脈動及抑制方式
永磁電機定子不通電時導致轉子永磁體和定子齒槽間互相產生作用力引起切向分量形成的轉矩脈動。這種轉矩脈動也被叫成齒槽轉矩脈動。而此種轉矩脈動是導致電機振動何早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影響了系統應當發(fā)揮的性能。要抑制齒槽轉矩脈動應從多方面考慮,首先要減小定子草寇的寬度,或采用無槽或閉槽裝置。斜槽和斜極也能很好的減小齒槽轉矩。其次可選擇合理的極數及槽數比,進而提高轉矩的頻率達到減小齒槽轉矩的目的。
4 基于DSP的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
電機控制是DSP的主要涉及領域之一,高性能控制的需求及控制理論的發(fā)展使DSP成為了電機應用場合的首選。而感應電動機或永磁電動機控制器,除了需要DSP還需要許多技術陣列的組合。DSP順應了能源和環(huán)保的要求,在以后的電機控制上必將受到更廣泛的應用。
控制器硬件圖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明確看出正弦波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本裝置是由DSP內置的PWM模塊產生六路PWM信號直接輸入IPM的模塊中,以此程序來驅動電機運行,在算法控制時應用電機運行時的相電流,然后以2個電流傳感器根據系統設計將電流信號轉換成電壓信號然后輸入DSP內置的AD模塊,并且,該模塊中兩個獨立轉換器可以保證采集到同時的相電流。而光電編碼器則負責完成電機的轉速測量和位置的測量。人機接口完全可以直接通過DSP內置的SCI/SPI和CAN現場總線模塊的系統設計直接完成對電機各種參數的設定及對電機運行狀況是否穩(wěn)定的監(jiān)視。此類型的方案設計不止這一種,本文即對這種基于DSP的控制器作了說明,此控制器已經過編程和調試,完全可以穩(wěn)定運行無刷直流電機。
5 結語
本文對基于DSP的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抑制及其控制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對無刷直流電機現狀進行分析的同時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并對正弦波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及抑制策略作了簡要分析及探討,列舉了部分問題及優(yōu)化方案,希望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得到更好的抑制和更完善的控制。
參考文獻
[1]方浩.基于DSP的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抑制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程大學,2012.
[2]畢安寧.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抑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孫宏兵(1963-),男,山東省海陽市人。工程碩士學位。現為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篇3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鄂法(89)民行字第4號“關于王欣然、任桂香與鄧志榮房屋買賣糾紛一案的請示報告”收悉。對王欣然、任桂香與鄧志榮房屋買賣關系是否成立的問題,經研究,我們認為,該案當事人雙方的房屋買賣協議已載明要經公證機關公證后買賣方能生效,既然公證機關不予公證,就不具備雙方約定的生效條件。根據本案的實際情況,以不認定王欣然、任桂香與鄧志榮的房屋買賣關系成立為宜。
以上意見供參考。
篇4
連續(xù)的霧霾天讓一個在網絡上熱傳的“霧霾清肺方”火了起來。據媒體報道,北京的很多藥店都在顯眼的位置張貼著“霧霾清肺方”的組方,包含羅漢果、百合、話梅、金錢草、羅布麻五味中藥。多家藥店表示,由于買者眾多,方中的羅漢果已經“脫銷”。
那么,“霧霾清肺方”到底有什么作用?能不能靠它防霧霾呢?我們請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馮興中主任醫(yī)師為您答疑解惑。
在特定氣候條件下,各種污染排放源排放的大量細顆粒物(PM2.5)超過大氣循環(huán)能力和承載度時,細顆粒物濃度持續(xù)積聚就會出現霧霾。霧霾影響陽光照射,會使地表面的細菌病毒微生物快速繁殖;霧霾的顆粒物也會通過人體呼吸,進入呼吸道,引發(fā)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引起感染或過敏等疾病,也導致癌癥的患病風險增高;另外,霧霾天空氣含氧量低,會使人心臟跳動加速,出現胸悶、氣短,更容易使老年人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面對霧霾天氣,怎樣從重重霧霾中突圍,也成了民眾關心的的話題。
中醫(yī)如何看待霧霾對人體的傷害
人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之中,就要時刻受到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如寒來暑往、四季更替等各種氣象因素(風、寒、暑、濕、燥、霜、雨、露、霧、雪等)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自身的防御和調節(jié)體系(正氣)可以根據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變化和適應,使人體能在各種自然環(huán)境下維持內在的動態(tài)平衡,從而保證機體的健康,故這種季節(jié)更替和風霜雨露等因素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疾病。
如果霧霾這類極端天氣超過了人體正氣的防御調節(jié)能力,就會破壞人體內在的動態(tài)平衡,造成疾病的發(fā)生。霧霾致病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霧霾這種極端氣候情況下,人體的抵抗力或者調解能力不能有效地防御霧霾,讓人不受侵害;二是霧霾天氣下快速繁殖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會乘虛侵襲人體,產生各種疾病。
從醫(yī)學角度來講,在霧霾的環(huán)境里,防治霧霾對人體的侵害,首先是提高人體的防御免疫力,使人體有足夠的免疫抵抗霧霾的侵害;二是在霧霾對人體發(fā)生侵害之后,減輕霧霾對人體的侵害,治療霧霾引起的病理反應,包括消炎、抗過敏、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治因霧霾導致的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
千人一方不符合中醫(yī)治病原則
中藥治療霧霾導致的病理反應,不僅僅在于它的消炎、抗過敏、促進血液循環(huán),治療霧霾導致的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更主要的是根據人體不同的體質狀態(tài)和各人受霧霾侵害之后所發(fā)生的不同反應,調整和養(yǎng)護人體的“正氣”,即防御、抵抗霧霾侵害的免疫力。
正常情況下,各人的體質不同,對霧霾這種極端氣候的免疫能力不同,在受到霧霾侵害之后,所產生的病理反應也不同;而發(fā)生霧霾的季節(jié)不同,對人體侵害的程度和性質也不同;再者,不同地域發(fā)生的霧霾對不同地域的人群侵害性質也不同。因此,每個人在霧霾環(huán)境里的防治措施也應該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中醫(yī)治療任何疾病都要遵循的治療原則,即“辨證論治”,所以,所有人都盲從一張防治霧霾的中藥處方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霧霾清肺茶”的漏洞在哪里
網絡上熱傳的“霧霾清肺茶”本身對霧霾并沒有什么作用。為什么這么說呢?
網傳的“霧霾清肺茶”的主要成分為羅漢果、烏梅、百合、廣金錢草和羅布麻,具有清肺潤肺、抗病毒的作用。但是,從中醫(yī)學的道理上來講,這張?zhí)幏經]有說明中藥處方的“君臣佐使”配伍關系,不符合中醫(yī)治療疾病的“理法方藥”規(guī)矩;藥方中的百合、羅漢果性質寒涼,具有清熱利咽和潤肺的功效,適合用于干燥環(huán)境下引起的肺熱肺燥,但霧霾環(huán)境下空氣濕度偏大,基本上沒有“潤肺”的必要;對于霧霾引發(fā)的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選用陳皮、半夏、川貝等燥濕化痰,把肺里的有害物咳出去,可能更對癥一些;霧霾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呼吸道,比如嗓子不舒服、咳嗽、有痰,這可能引起精神萎靡不振,而處方中的廣金錢草、羅布麻在臨床上不是預防、治療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藥,很少用于呼吸系統的疾??;處方總體性質偏于寒涼,且其中的某些藥物用量也偏大,甚至超過藥典法定的劑量,如果不在中醫(yī)大夫的指導下使用,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毒副反應,出現用藥安全的問題。
總之,中醫(yī)治病講求對癥施治,不管是什么疾病,都要注意季節(jié)、地域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不同人的體質、寒熱虛實的不一樣,組方用藥也會不一樣。如果說一個方子能通治所有地方的霧霾帶來的不適,那它肯定是沒有道理的。
防霧霾我來支幾招
在北京地區(qū),冬季天氣寒冷,霧霾較重,建議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桔梗、蘇葉、玄參或者生姜一塊兒煮水喝,對于防治霧霾環(huán)境下的呼吸道病理反應有一定的好處。因為桔梗有止咳化痰的作用,玄參有解毒利咽的作用,蘇葉有寬胸理氣止咳的作用,生姜本身有化痰的作用。如果咽喉痛癢,也可以加牛蒡子、射干、麥冬等一起煎煮喝,可能有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在目前的霧霾天氣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外出,外出時佩戴質量好的防護口罩,加強物理防護,這些才是減少有害物質入肺的有效方法。
2.在霧霾天氣外出或工作環(huán)境在室外者,回到室內后,可以自行調配淡鹽水進行鼻腔沖洗,將附著在鼻腔中的霧霾污濁清除掉。
篇5
關鍵詞:霧霾治理 化學工藝 應用研究
引言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工業(yè)產生的廢氣逐年增多。近些年,物流運輸業(yè)的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道路上運行的車輛越來越多,這也是造成空氣污染和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霧霾治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空氣質量,確保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對于城市環(huán)境建設和整體形象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充分借鑒國內外霧霾治理的經驗,改善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降低汽車尾氣排放,構建優(yōu)質的城市環(huán)境,有助于推動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關于霧霾和PM2.5概念的闡述
1、“霧”和“霾”有著本質的區(qū)
“霧”是由大量懸浮于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構成,是地面水汽凝結的產物,隨著日照的變化和水汽的蒸發(fā),變化明顯?!蚌病庇挚煞Q之為“灰霾”,是一種顆粒的混合體,包括空氣中的微小塵粒、煙?;螓}粒,導致空氣污濁,嚴重時水平能見度在幾公里以下。霾的水汽含量較少,固體顆粒物較多,一般呈灰黃色,在一天內的變化較小。因為霾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水汽也影響霾的變化,我國的氣象部門將其與霧聯系在一起,將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霾”,可視為一種災害性的天氣。
2、PM2.5的概念
PM2.5其實是一種代稱,PM2.5是空氣中的一種微型顆粒的總稱,這種微小顆粒的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這個大小的顆粒容易被人體吸入,吸到肺部會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PM2.5包括很多污染顆粒,例如硫酸鹽、硝酸鹽和有機物等顆粒,這些顆粒是造成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也是引發(fā)嗎,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看到的報道中豆?jié){霧霾天氣與PM2.5 濃度標準值聯系在一起,PM2.5是否超標是檢驗是否形成霧霾的標準。
二、霧霆天氣形成的原因分析
霧霆天氣下,空氣中的污染物增多,城市的空氣質量急劇下降,城市的能見度很低,影響城市的交通運輸,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極易引發(fā)人類的肺部疾病。一旦霧霾持續(xù)的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城市的日常秩序會被打破,人們會生活在恐懼和危險之中。因此,治理霧霾勢在必行。造成霧霾天氣現象產生的因素很多,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研究霧霾的成因有利于開展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理工作。
“霧霾”主要是一些污染顆粒物對空氣的污染,這些顆粒物大多來自工廠排放的廢氣和汽車尾氣。隨著工業(yè)化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工廠排放出的廢氣量逐年上升,例如冶金工廠和機電工廠等,還有一些從事汽車維修以及建材材料的生產企業(yè),排放出的廢渣也會混入空氣中,帶來污染顆粒。其次是汽車尾氣的排放,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遇到有霧的天氣,會轉化成二次顆粒,造成空氣污染,進而產生霧霾。另外,城市的顆粒污染物也是霧霾的重要成因,例如城市建設工程施工中排放的廢渣、廢氣等。
導致霾產生的顆粒主要分為四種,包括硫酸鹽、硝酸鹽、有機物和揚塵顆粒,較為常見的是硫酸鹽型灰霾,污染時間持續(xù)較長,危害較大,硫酸鹽型灰霾主要是因為煤炭燃燒產生的。
三、霧霾治理對于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保護環(huán)境,促進城市建設
我國有關部門非常重視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的發(fā)展,做好節(jié)能環(huán)保工作,有利于推動城市的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為國民經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目前已經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yè)。霧霾治理有利于保護城市環(huán)境,遏制環(huán)境惡化,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居民打造優(yōu)質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間。霧霾的治理可以為新能源企業(yè)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為新能源汽車、污染防控、空氣凈化等行業(yè)帶來發(fā)展空間,進而繁榮國內市場。
2、有助于推動城市主要產業(yè)的升級和轉型
部分城市產業(yè)結構較為粗放,管理模式有待創(chuàng)新,內陸城市重工業(yè)比例較高,能源結構以煤炭燃燒為主,而煤炭燃燒產生的廢棄物和顆粒正是霧霾產生的罪魁禍首。因此,加快能源結構的轉變是優(yōu)化城市環(huán)境的必然要求。想要從根本上治理霧霾,首先要改變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高科技和新能源產業(yè)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展空間很大,有助于實現城市的產業(yè)升級和轉型。
四、治理霧霾的化學工藝研究
1、行之有效的氣相反應法
1.1可選擇性的催化還原法
可選擇性的催化還原法,也可稱之為SCR技術,這種方法是利用氨或烴做化學反應的還原劑,催化反應溫度在320℃-400℃,在催化劑和溫度的共同作用下,將NOx還原為氮氣和水。這種方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很小,不會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目前應用范圍最廣,應用技術最為成熟的霧霾治理方法,脫硝率約80%。
1.2選擇性的非催化還原法
這種還原方法又稱之為SNCR技術,要求反應溫度較高,一般在900℃-1100℃之間,不使用催化劑,通過在反應氣體中注入氨和尿素等物質,有選擇性的把有霾氣體中的NOx還原為氮氣和水,達到去除霧霾的目的。這種反應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對溫度的控制。
1.3混合型還原法
是將前面提到的兩種還原方式配合使用,前端溫度控制在1000℃左右,后端溫度在350℃左右,并加入少量催化劑,實現還原反應,驅除霧霾顆粒。
2、等離子體活化霾法
2.1電子束輻照法
首先在含霾氣體中加入氨,然后利用電子加速器制造出的高能電子束輻照氣體,將含霾氣體中的二氧化硫和NOX轉化成硫酸銨或硝酸銨,實現霧霾的治理,這種脫硝技術成功率也較高。
2.2脈沖電暈等離子法
這種方法是依賴脈沖高壓電源在反應器中形成的等離子體,繼而產生出高能電子。利用這種高能電子將含霾空氣中的二氧化硫、NOX、水、氧氣等分子激活、電離、分解,進而誕生具有強氧化性的基團,這些基團與SO2、NOX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三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并注入氨,之后生成硝銨等顆氣溶膠,經過過濾收集和科學處理,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3、固體和液體吸附的方法
吸附方法有一些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在這里主要介紹幾項簡單的化學方法。
3.1分子吸附法
主要利用絲光沸石對N的吸附力,有氧條件下將一氧化氮氧化為二氧化氮進行吸附。
3.2硅膠發(fā)
用硅膠作吸附工具,將一氧化氮轉變?yōu)槎趸M行吸附,但氣體中固體雜質較多時不適合采用此方法,固體雜質會堵塞吸附空隙影響效果。
3.3稀硝酸和堿液吸收法
稀硝酸和堿液都可以作為吸附劑,稀硝酸的成本較高,在工業(yè)上應用最多的是堿液吸收法,一般使用碳酸鈉。
結語
綜上所述,霧霾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加強霧霾治理有利于提升空氣質量,有利于優(yōu)化城市環(huán)境。通過科學的化學工藝有效的開展治理活動,是促進城市空氣質量提升的關鍵,城市要通過霧霾治理加快產業(yè)升級轉型,轉變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6
把握“五忌”
忌大水漫灌澆水追肥
深冬季節(jié)溫度低,再遇上連續(xù)的霧霾天,使得棚室內的溫度(氣溫、地溫)只減不增,影響蔬菜生長。隨著土壤溫度降低(甚至達到10 ℃左右),棚內相對濕度增加,蔬菜根系生長點幾乎停止活動,處在高濕的土壤中,極易產生漚根爛根現象。如果此時盲目大水漫灌來澆水追肥(特別是黃瓜等需水較多的瓜類蔬菜),土壤溫度繼續(xù)降低,根系停止生長。如果土壤溫度長時間低于10 ℃,漚根、爛根后會出現植株死亡現象。因此,深冬連續(xù)霧霾天,棚室蔬菜生產忌大水漫灌。
解決辦法:盡量不澆水,或采取膜下澆小水的辦法。
忌噴水劑農藥防治病害
連續(xù)的霧霾天使得棚室內溫度降低,通風減少,相對濕度增加,辣椒疫病、番茄葉霉病、茄子褐紋病、黃瓜霜霉病以及細菌性病害各種病害發(fā)生幾率增大,為防止和防治棚室蔬菜的病害,切忌再噴水劑農藥,否則蔬菜吸收不好,藥效下降,且進一步增大棚內的濕度,降低了棚內溫度,誘發(fā)更多的病害發(fā)生。特別是哪些隨著濕度增大擴散加快的病害:如黃瓜的霜霉病、番茄的葉霉病等。
解決辦法:加大噴藥間隔,一般10 天左右,盡量不要采取煙霧劑,因為霧霾天不便通風,易發(fā)生藥害。最好采用噴粉機的辦法進行病害的防止和防治。
忌晴天后突然拉開草苫
連續(xù)數天的霧霾天后,大棚內土壤溫度勢必會降低很多,個別達到10 ℃左右,導致蔬菜根系活力減弱,停止生長,不能正常吸收水分;突然晴天后,菜農為了盡快增加光照,迅速拉開草苫見光,使得棚室內的氣溫迅速升高到20~25 ℃,光合作用增加,呼吸作用加快,蒸騰作用加強,植株需水增加,然而土壤溫度上升緩慢,與氣溫升高比例不同步,氣溫上升快,土壤升溫慢,根系吸水能力提高緩慢,這樣就造成了蔬菜生理性缺水,出現萎蔫現現象,以及泡泡病的發(fā)生。如:辣椒落葉增多,甚至出現光稈;黃瓜、茄子、番茄短時間內的萎蔫現象等。
解決辦法:突然晴天后,不要一次性把草苫全部拉起來。為防出現萎蔫現象,機械卷簾機拉動草苫的應該分3 次拉開,中間間隔30 min,使得棚室內的氣溫上升緩慢,使土溫也緩慢升高;人工拉草苫的,應采取揭花苫的辦法,即間隔一床拉一床,時間間隔也是30 min,這樣使得棚室內的氣溫上升緩慢,使土溫也緩慢升高,光合作用增加緩慢,呼吸作用緩慢,蒸騰作用緩慢,植株需水不會猛然增加,避免出現萎蔫現象。若出現萎蔫現象,要及時采取回苫的辦法進行補救。
忌棚室密閉不通風
由于長時間的霧霾天,棚內溫度降低,許多菜農為保溫減少了通風換氣,導致棚內CO2氣體不足,有害氣體和積累。
解決辦法:這種情況下,盡可能在中午時刻放小風,注意時間不要太長,排除和減少有害氣體,增加CO2氣體含量,降低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忌貪價高不疏花疏果
連續(xù)的霧霾天導致蔬菜植株營養(yǎng)吸收不足,生長緩慢,產量明顯降低,價格迅速升高,掛果較多的蔬菜(如黃瓜、番茄、茄子等)勢必造成果實之間的營養(yǎng)競爭,果實的商品率降低。個別菜農認為蔬菜價格高,不舍得疏花疏果,勢必影響植株的生長,造成落花、落果,化瓜、畸形果增多。
解決辦法:此時應注意適當疏花疏果,首先保證植株生長的可持續(xù)性,采收時間提前,減少植株體內養(yǎng)分消耗,使植株渡過困難時期。每棵植株掛果率減少,黃瓜為原來的1/4左右、番茄每個花序保留1~2 個果實、茄子保留3 個果實比較合適。
牢記“八注意”
注意采取措施提高保溫能力
長時間的霧霾天使得棚內的溫度降低,注意及時采取措施保溫增溫。拱棚生產的要增加覆蓋的層數,由3 層覆蓋增加到4 層覆蓋,即大拱棚內套小拱棚,有條件的在拱棚四周1 m高度遮擋草苫,增加保溫效果。日光溫室可以再增加一層外膜,以免草苫子被弄濕,草苫子一旦著潮濕,整個冬天都難以風干,不僅影響了保溫效果,而且降低了草苫子的使用壽命。有條件的可適當人工增溫,如用暖風爐加溫等,注意不要太高的溫度,一般15 ℃即可,否則對植株傷害極大。
注意盡可能增加光照
長時間的霧霾天,植株一直處于弱光照狀態(tài),光合作用弱,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出現徒長、落花落果、化瓜、甚至死亡現象,只要條件允許,就要及時拉開草苫,并且清掃棚膜附著的塵土等,增加透光率。散射光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只要揭苫后氣溫不下降,都要適時揭苫讓蔬菜見光??沙弥形缜昂?,讓蔬菜見光1~2 h,切不可連續(xù)數天不揭草苫。有條件的地方盡可能設置生物效應燈人工補光,特別是甜瓜等處于果實成熟期,或在墻上張掛鍍鋁反光幕、鋪設地膜(如番茄、茄子等),以此增加光照,著色效果好。條件具備的地方,可在番茄行間地面鋪設紅外電熱膜(寬45~50 cm)的辦法,既補充了光照,有提高了溫度,效果非常好。
注意科學防治病害
冬季連續(xù)霧霾天噴藥容易產生藥害,注意多數農藥的最佳噴藥間隔期在10 天左右,且濃度按平時用藥濃度的3/4來配比,最好不要多種農藥同時混用。另外,在連續(xù)霧霾天時,切勿噴藥過勤,最好應掌握10 天左右噴藥一次,以防止誘發(fā)其他蔬菜病害。連續(xù)霧霾天煙霧劑熏棚須謹慎,因為霧霾天棚內通風較差,空氣不流暢,可能造成有害氣體的積累而產生氣害。蔬菜嫩葉葉邊發(fā)白或葉片發(fā)黃、花蕾、幼果等容易脫落等。所以說,陰天熏棚要結合天氣預報,如果連陰天熏棚就更要謹慎,要結合天氣預報,保證熏棚后第二天能安全通風。如果在熏棚后的第二天,不能及時拉草苫通風,很容易使蔬菜遭受氣害。霧霾天是灰霉、菌核、疫病、霜霉、細菌性等多種病害的高發(fā)期,可采用噴粉塵劑防治病害,注意嚴重時不要一次性噴粉過量而產生藥害,采用在蔬菜的行間上方噴粉,不要直接對著葉面或植株噴灑。晴天后不要馬上噴藥,因為連續(xù)霧霾數天突然轉晴后,蔬菜的葉面由于長時間處于光合作用強度較低的狀況下,造成葉片薄、黃而嫩、纖維組織柔弱,這樣很容易產生藥害,應通風見光2~3 天后再噴藥。
注意適當通風換氣降濕
由于長時間的霧霾天,棚內溫度降低,一旦通風就會降低棚內溫度,許多菜農為保溫減少了通風換氣,導致棚內CO2氣體不足,其他有害氣體積累,這種情況下,盡可能在中午時刻放小風,注意時間不要太長,排除和減少有害氣體,增加CO2含量,減少病害的發(fā)生。霧霾天濕度大,蔬菜盡量不要澆水,若需澆水時也要在膜下澆水。原來的地面用地膜全覆蓋,有效的降低棚室內的濕度。
注意連續(xù)霧霾天后不要立即澆水追肥
連續(xù)霧霾天中棚內蔬菜減少或停止了澆水追肥,有菜農認為連續(xù)霧霾天后晴天,應該立即澆水追肥,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反而進一步加重植株病情,且澆水量越大,肥料養(yǎng)分含量越高,癥狀會越嚴重,這種現象在瓜類、番茄、豆類等蔬菜上表現突出。因為這時澆水, 地溫提升更緩慢, 地溫與氣溫的溫差更大, 萎蔫情況就更加嚴重,而且這個時候植株根系比較弱, 耐肥能力差,沖施復合肥料等,容易出現傷根,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一定要注意不要著急澆水追肥。最好是等晴天后的第2~3 天再澆水追肥,既可減少肥料對根系的傷害,又補充了水分。對于已出現萎蔫的植株,采取葉面噴溫水,緩解萎蔫癥狀。
注意收看天氣預報
看天、看地、看苗進行管理,是搞好蔬菜生產的基本要求??刺炀褪且皶r收看天氣預報,把握未來幾天的天氣狀況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做到根據天氣情況適時進行澆水追肥、噴藥等相關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澆水追肥一定要注意澆水后至少保持3 天的晴天,及時通風去濕,減少病害發(fā)生。否則不看天氣預報,澆水后遇到連續(xù)霧霾天,將對棚室蔬菜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注意減少植株調整
連續(xù)霧霾天,棚內溫度低,濕度高,極易誘發(fā)蔬菜病害,此期盡可能減少植株打叉,因為傷口愈合慢,極易感染病害。如減少番茄、茄子打叉,減少瓜類老葉的采摘等。
篇7
近期,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2.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的一年。數據顯示,與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大部、河南、北京等地霧霾日數偏多5至10天;其中江蘇北部、河南中部等地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區(qū)超過15天。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4.7天,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其中黑龍江、遼寧、河北等13省市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時下,霧霾橫掃中國北方地區(qū),中央持續(xù)加大整治政策力度。隨著國務院頒布“史上最嚴”大氣污染治理的“大氣國十條”,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等政策相繼出臺,相關媒體預測中國將用10年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
霧霾治理可以等十年,但國民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已無法坐以待病再等十年。日前,由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教研室與廣藥集團旗下企業(yè)白云山潘高壽共同合作完成的防治PM2.5傷害研究項目成果公眾于世,該成果提供的藥效學實驗依據直接推進了我國防治PM2.5人體傷害的研究進展。
項目組歷時5個月,使用大流量采樣器在上海徐匯區(qū)非工業(yè)區(qū)采用玻璃纖維濾紙采集大氣細顆粒物PM2.5制成顆粒物懸濁液,對實驗大鼠氣管滴注PM2.5懸濁液,建立肺損傷模型并觀測不同對照組的體征、肺重比、各項關鍵生化指標以及鼠肺損傷程度。
我國是否進入霧霾高發(fā)期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jiān)測室首席氣候專家周兵認為,我國東北、華北出現的霧霾天氣是跟特定的大氣環(huán)流系統密切相關的。
他介紹,近期北方的冷空氣活動較常年次數上偏少、強度上偏弱,這是主要的氣象條件。造成霧霾多的主要三個原因有:第一,平均風速的減小,使得風力對污染物的搬運作用在減弱;第二,靜穩(wěn)天氣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擴散;第三,全國降水日數減少明顯,近50年來減少了10%,導致氣溶膠(液態(tài)或固態(tài)微粒在空氣中的懸浮體系)的濕沉降減弱。
所以,霧霾是和某種特定的大氣環(huán)境相關聯的,我們不能就近期的霧霾而來斷定我國進入了霧霾的高發(fā)期。
PM2.5可致肺癌
研究發(fā)現,PM2.5進入肺組織后不僅影響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而且會影響肺上皮細胞細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動性,造成細胞內容物漏出,導致細胞死亡。同時,PM2.5會引起肺組織生化成分的改變以及炎癥因子的釋放,誘發(fā)炎癥,嚴重而持久的炎癥會引起組織增生纖維化,導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發(fā)生。
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指出,有充足據顯示,暴露于戶外空氣污染中會致肺癌,接觸顆粒物和大氣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風險越大。
中國每分鐘6人患癌
“肺癌”是目前世界公認的“癌中之王”, 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最新數據顯示,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萬人因大氣污染患癌。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fā)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而惡性腫瘤發(fā)病第一位的是肺癌。過去30年間,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癥,并且已取代肝癌成為我國首位腫瘤死因。
6天“鮮肺”變“黑肺”
研究通過大鼠解剖后發(fā)現, PM2.5對照組大鼠經過隔天滴注總計6天后,肺組織變硬,缺乏彈性,呈暗紅色,邊緣色澤灰白,肺組織有明顯可見的黑色顆粒物彌散,俗稱“黑肺”。
研究項目組負責人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宋偉民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PM2.5顆粒對肺的損傷一旦形成,治療的藥物成本和時間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徹底消除的難度大大增加,幾乎無逆轉可能?!?/p>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曾在2013年兩會期間向記者表示,PM2.5作為顆粒物本身還是一種載體,可以攜帶二氧化硫甚至病毒,進入人體肺泡并被巨噬細胞吞噬,從而永遠留在那里。
藥物效果明顯
研究發(fā)現,事先經過潘高壽蜜煉川貝枇杷膏、治咳川貝枇杷露一定劑量對大鼠進行連續(xù)灌胃給藥后的預防組大鼠肺部顆粒物彌散現象減弱,且色澤逐漸由灰白色偏向于鮮紅色。
通過對肺灌洗對ACP(酸性磷酸)、AKP(堿性磷酸)、LDH(乳酸脫氫)、TP(總蛋白)四種關鍵指標測試發(fā)現,在PM2.5模型組的活性均高于預防組。 ALB(白蛋白)、IL-6(白介素-6)與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釋放量也顯示,PM2.5模型組的炎性因子與蛋白滲出量均高于預防組。
結果顯示,兩種止咳藥物對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均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可以抑制炎性因子與各種細胞內容物的分泌,促進細胞的愈合與生長,保護肺部組織,減少肺損傷。
藥效學實驗結果的提示
從藥物實驗的級別看,從低到高分別為分子生物實驗,離體器官實驗,整體動物實驗,人體臨床實驗。本次研究實驗屬于整體動物實驗,具備較高的說服力,能夠提示潘高壽產品在PM2.5人體肺部傷害中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復旦大學宋偉民教授指出,“從生物機理上看,兩款藥物對pm2.5引起的呼吸道炎癥有明顯減輕的作用,并且作為已在臨床使用的市場用藥,結合本次實驗結果,從其本身止咳潤肺的功效上也可以得出其產品有此方面的功效。”
“本次研究作為藥效學的研究方法具備權威說服力,作為結果的延伸,在人體臨床實驗中出現陽性結果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完善藥效學實驗,推進系統的人體臨床實驗”,廣州白云山潘高壽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盧其福表示。
防霾抗癌 從我做起
篇8
所謂“北京藍”,是北京大氣質量良好的形象叫法。它是2008年8月“奧運藍”、2014年11月“APEC藍”和2015年9月“閱兵藍”等藍天的形象化歸納。其背景是城市人口快速聚集、突破大氣容量、霧霾頻發(fā),急需用法律、政治、經濟等綜合手段,控制、減輕和治理這種霧霾災害。
2016年1月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很快,中國多個城市便陷入十面“霾”伏的窘境,似乎有意挑戰(zhàn)和考驗這部法律的實際效用。應當說,《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頒行后,“北京藍”多次出現,然而,2017年元旦前后的跨年霧霾,似乎依然在考驗《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16年11月12日修訂)在運用大區(qū)域合作機制以及霾災治理的公眾參與方面,是否有足夠的智慧。
霧霾與人的微致災性現象
專家對PM2.5的來源沒有大的爭議,爭議的是什么成分占主要比例。有的專家認為是煤炭燃燒,有的說是汽車尾氣排放,有的則說是工業(yè)揚塵,還有的說是外部污染源造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對北京地區(qū)PM2.5化學組成和來源解析及其季節(jié)變化的研究發(fā)現,六大主要來源為:二次無機氣溶膠26%、工業(yè)污染25%、燃煤18%、土壤塵15%、生物質燃燒12%、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為4%。這個排列順序中,汽車尾氣是最低的一個原因。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分析結論是:煤炭燃燒占19%,二次硫酸鹽17%,二次硝酸鹽14%,生物質燃燒11%,交通揚塵占9%,機動車占6%,工業(yè)6%,其他18%。其他相關科研機構對PM2.5的來源與構成也有解析,比如有一家機構認為北京地區(qū)汽車尾氣的占比為22%,就上升為核心原因。相關意見很不一致,是因為有時候取樣、時間、檢測和研究方法不一樣,得出來的結論自然也就不能完全一樣。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機動車作為一個重要的尾氣性致霾工具,它的運行不但可以形成嚴重的交通揚塵,而且也是固體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的排放源。于是,就有了災害法學上“人的微致災性現象”的發(fā)生。一旦每一個人、每一輛機動車的微量、超微量的大氣污染物持續(xù)排放,聚集、匯集和積攢到超出大氣污染物的容納界點時,大氣的自凈能力嚴重下降,而被污染的大氣便呈現為霧霾癥狀。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一定要從霧霾形成的技術性原因,即各種PM2.5構成成分的分析“陷阱”中走出來,反思中國的經濟政策、工業(yè)政策,尤其是汽車工業(yè)政策。在中國,城市的發(fā)展沒有強化從人本主義角度出發(fā),沒有把城市的宜居、人居等因素作為核心因素進行統籌安排和長期規(guī)劃。從而,導致城市產業(yè)結構不合理,大量人口無序聚集、流動。
比如,工業(yè)生產以及這些定點源的工業(yè)大氣廢物的排放都會因為人口的過量集中,以及城市功能設計層面的不合理而加重。還有出行半徑過大,引發(fā)的超量人員上下班高峰的交通揚塵污染。甚至于城市道路和地面保潔不足而導致的揚塵等,都會使PM2.5的濃度不能被城市大氣的自凈能力所稀釋。至于生產、生活用火中的燃料燃燒活動,包括垃圾焚燒廠生物質的燃燒、煤的燃燒,以及各種可燃物的燃燒等,都會產生讓PM2.5含量上升的大氣污染物。這些大氣污染物排放因素的根源在“人的微致災性”上,即人的各種合理、正當、合法的需求與欲望。但是,任何一個城市,不會因為機構和居民僅僅排放了微量、超微量的大氣污染物,而完全免除其主體責任。
治霾的可嘗試性與可持續(xù)性
應該說,近年來,為治理霾災,北京市政府和市民良性互動,不懈努力,并產生了積極的效應。比如,幾次“北京藍”的出現與維持表明,霧霾災害是可以防治的,是可以通過人為的努力加以控制的。要讓“北京藍”變成可持續(xù)的藍天現象,實現“天要藍、水要凈、空氣要新鮮”的城市宜居目標,還需要持續(xù)不斷地在國家政策層面發(fā)力。尤其要以治理大氣污染為切入點,以優(yōu)化城市功能為基礎,以提升城市人居幸福指數為目標,以建設城市的人文環(huán)境為根本,以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為前提。從而,可能在持續(xù)幾十年的奮斗之后,贏得藍天的常駐。
目前,盡管各地的霧霾災害治理方案“一籮筐”,例如,霧霾災害應急響應的啟動、污染企業(yè)的關停并轉、交通限行限號等舉措的密集實施等。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出現了大氣污染治理“等靠熬現象”。沒有把“人的微致災性”納入霾災治理的視野,相關“紅警”措施也是治標不治本。許多人都埋怨他人在制造霧霾,而對自己的生產、生活和交通出行等行為,則不加反思,更不愿積極配合消霾措施和控霾舉措。
在中國,公眾參與和公眾積極配合的意識尚未成為公民意識。比如,機動車使用過度、交通擁堵的致霾機制。各種官媒或自媒體,都沒有把“人的微致災性”通過現代化的傳媒手段展示給市民,讓市民明白霧霾災害與其日常生產、生活與交通行為的內在聯系,逐步樹立“治理霧霾,人人有責”的公民意識。
大氣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需要對“人的微致災性”給予有效控制。人口的大量遷移和減少,不但要考慮經濟成本,還要考慮政治成本、社會文明成本和城市社區(qū)建設成本等。從整體意義上看,僅僅依靠京津冀的小區(qū)域聯動與合作機制,顯然是杯水車薪。中國城市化國家政策的實施,實際上把城鄉(xiāng)區(qū)域大氣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都打破了,在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時,其大氣污染的“面”已經構成。也就是說,中國目前的大氣污染問題,不是一個城市的“點狀污染”,而是一個區(qū)域內所有城市的“面狀污染”。面對這種大氣污染,需要對癥下藥,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啟動“霾災治理的大區(qū)域合作機制”。
霾災治理的大區(qū)域合作機制
1.霾災治理,應當超出京津冀區(qū)域聯動的思路限制。應將華北地區(qū)各省市自治區(qū)納入大區(qū)域霾災治理的合作范圍,包括京津冀之外的內蒙古(中部)、遼寧、山西、山東和河南等省,都屬于霾災防治合作的“華北大區(qū)域”。此外,東北的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也應當與內蒙古東部地區(qū)一起構成“東北大區(qū)域”;長三角則應當把上海、江蘇、安徽、浙江之外的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納入,構成“長三角大區(qū)域”;而珠三角除廣東外,則應把福建(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貴州、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納入,構成“珠三角大區(qū)域”。
這樣一來,中國整個東部霾災頻發(fā)地區(qū),從北到南形成四個霾災治理合作大區(qū)域,即東北大區(qū)域、華北大區(qū)域、長三角大區(qū)域和珠三角大區(qū)域,以及西部的川渝大區(qū)域??稍谥醒胝膮f調下,通過各地合作,形成大區(qū)域霾災治理的合作框架,出臺統一適用的區(qū)域協作政策。在大區(qū)域達成合作框架協議,并實際運行起來之后,由中央政府出臺相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把霾災治理納入中央提出的五大發(fā)展理念,從而實現“天要藍、水要凈、空氣要新鮮”的發(fā)展目標。
對北京市而言,要落實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疏解非首都功能,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形成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空間布局。在劃定城市人口增長邊界和生態(tài)紅線的前提下,嚴格控制中心城區(qū)的人口和各種“人的微致災性”導致的大氣面源性污染物排放行為。在形成大合作區(qū)域后,相關區(qū)域要承接北京市的人口疏解、交通流控制和相關城市功能規(guī)劃調整帶來的資源整合任務。與此同時,在大氣污染“橙色預警”、“紅色預警”的時候,要逐漸形成大區(qū)域聯動合作與配合機制。
2.依靠法律,形成霾災治理機制。也就是說,要形成法治對“人的微致災性”的有效制約機制。這種機制,就是霧霾災害有效治理的義務分配機制、行為制約機制和責任承擔與追究機制。
3.霾災治理大區(qū)域合作的壓力機制。今后,地方政府治理霾災的意愿必然會不斷持續(xù)增強。理由是:社會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覺醒,以及各種媒體與輿論的壓力――霾災治理的外部壓力加大;在霾災治理過程中,關于成本或者支付代價的考察與監(jiān)督,則是仍諮沽ΑW魑霾災治理受益方的社會公眾,為了獲得“北京藍”這樣的“藍天收益”,即健康呼吸的收益,也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比如減少開車次數。
4.可吸入顆粒物PM2.5的利用與治理技術。在依法治霾的同時,在技術路線上,也應有效地遏制“人的微致災性”,即降低和削弱人的某些不良生活、生產和出行習慣,即形成“管住嘴、少開車、多配合”的市民自覺履行大氣環(huán)境保護義務的社會氛圍。
結語
篇9
春節(jié)剛過,本該是一番萬象更新、朝氣蓬勃的景象,但人們美好的意愿,被突如其來的霧霾給弄了個灰頭土臉。2014年2月下旬開始,灰霾便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遼寧等多個城市連番登陸。根據2月21日環(huán)保部衛(wèi)星遙感的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我國中東部地區(qū)的大部分省份都籠罩在霧霾的陰云之中,其覆蓋面積竟然達到了約143萬平方公里,其中遭重度霾污染的面積也有81萬平方公里。
去年9月,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建立監(jiān)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那么,重污染天氣再度來襲,各地的應急體系是已經開始運作了,還是仍讓大家處在“自強不吸”“厚德載霧”的無奈之中呢?
在眾多受災的城市中,北京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可謂首當其沖。今年2月20日中午12時,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首次啟動。這本來已令不少市民觸目驚心,閉門關窗,希望能盡可能地減少霧霾對身體所造成的危害。但問題是,霧霾來襲,我們無處可躲,況且,境況仍在不斷惡化。就在黃色預警后一天,也就是2月21日中午12點,北京的空氣重污染預警再度升級為橙色預警。
自2013年年初,北京遭遇大規(guī)模霧霾侵襲之后,便于當年10月份了《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根據這份預案,霧霾天氣污染程度被由低到高分成了四個級別,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而根據當時的規(guī)定,當預警從黃色過渡到橙色的時候,北京市相應的應對措施也將開始付諸行動,實行“四?!钡姆椒?。
細細說來,這“四?!笔侵浮巴.a”“停工”“停放”“停燒”。也就是說,一旦出現橙色預警的嚴重污染天氣,政府便會強制部分工業(yè)企業(yè)停產限產,減少30%的污染物排放,另外部分土石方和建筑拆除工地也將強制停工,同時全市范圍內停止燃放煙花爆竹、露天燒烤停止營業(yè)。聽起來,這“四停”倒像是重磅出擊,不管是工業(yè)企業(yè)還是建筑工地,似乎都涵蓋其中。不過政策雖好,但若執(zhí)行不力,豈不是落得一紙空文,于治理污染無益、于百姓亦毫無益處可言。
為此,有媒體記者曾專門前往北京城區(qū)對“四?!闭邎?zhí)行情況進行了調查,但結果卻并不十分令人滿意。有記者采訪發(fā)現,即使北京了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但北京四環(huán)之內仍有工地在“頂風作案”,施工依然進行得熱火朝天。例如,北京理工大學綜合樓的工地,便毫無停工的意向。而對于覆蓋、灑水等控制揚塵的措施,也鮮有工地認真執(zhí)行。甚至有工地的工人對霧霾預警對應的應急措施,連聽都沒聽過。不過,其中自然也有企業(yè)嚴格遵循預警要求,采取了停工、停產的措施。
當然,政策的實施雖少不了企業(yè)的配合,但政府的監(jiān)督也是必需的。自橙色空氣污染預警以來,北京市環(huán)保局已經組成了四個督查組,以監(jiān)察“重污染橙色預警”的落實情況。北京環(huán)境監(jiān)察總隊也出動了10組執(zhí)法人員在全市范圍展開督查和檢查,同時還利用大氣污染源污染物在線監(jiān)測來隨時監(jiān)督排放超標的企業(yè),并派執(zhí)法人員迅速趕往現場進行處理。
其實,此次受重度霾困擾的還有北京的近鄰河北省。2月24日,河北省也在北京之后了霾橙色預警。并根據提前擬定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限產、停產企業(yè)名單,實施減排措施,以達到煙(粉)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削減30%以上的減排目標。
而據環(huán)保部門的預測,毗鄰北京的另一個直轄市天津,也將在今年2月23日至2月27日之間,出現重污染天氣。天津市政府也已于23日了《關于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的通知》,并實行機動車限行的措施,以減少污染物排放。
即便企業(yè)配合、政府監(jiān)督,但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時治理空氣污染也不僅僅是企業(yè)和政府的職責。身在這昭昭霧氣中的你我他,同樣對再現碧水藍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北京為例,面對重污染,北京市應急委員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聯合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單位嚴控機動車上路,全市的黨員、干部要帶頭綠色出行。雖然這一舉措的執(zhí)行力度和實施效果有待考察,但政府這樣的姿態(tài)也給公眾提了個醒。霧霾中國,普通百姓雖說也都是受害者,但也有義務和責任為防治空氣污染盡自己的一份力。
因而,如果說完善應急響應機制,考驗各部門的執(zhí)行、協作能力,這是對政府的一次大考的話,那改變生活習慣,選擇綠色出行,則是對普通百姓的一次大考。自去年霧霾來襲,民眾便玩起了苦中作樂,網絡上更是遍布“自強不吸”“厚德載霧”的無奈調侃。就連《人民日報》都曾引用網民的話在評論文章中寫到 “‘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不是美麗中國。”“‘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不是美麗中國”。
但面對“月朦朧,鳥朦朧,空氣霧霾濃”的現實,普通人絕非處于“厚德載霧”“自強不吸”的完全被動的處境。雖說勢單力薄,但每一個人的每一小步都將是實現“美麗中國”目標過程中的一大步。因而,與其自怨自艾的無奈調侃,不如付出實際行動,用綠色出行,用點滴的節(jié)能減排,來為自己爭取多一點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役
此番霧霾的侵襲,可謂來勢兇猛。那我們就先來解讀解讀,這一輪霧霾“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因。
以北京為例,據北京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今年2月19日19時至2月20日19時,全市的PM2.5小時濃度從30微克/立方米飆升到了300微克/立方米。短短24小時,PM2.5小時濃度便翻了10倍。因而,有專家用“來勢猛”“時間長”“氣象條件差”“區(qū)域輸送強”來形容此次北京的霧霾。
那么,為什么這一輪的霧霾來勢如此之兇猛,持續(xù)時間又如此之久呢?
北京市環(huán)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馬小會分析稱,此次霧霾期間,北京受偏南氣流控制,近地面回暖緩慢,但1000米以上高度的氣溫上升明顯,導致“下冷上熱”的“逆溫現象”。而據她介紹,逆溫則意味著垂直擴散差,而近地面風速本來就微小。同時,此時的偏南風將河北的污染物輸送到了北京上空。
雖說這樣“天時”“地利”的氣象條件在短期內制約著空氣質量的走向,但城市活動的污染物超承載力排放,才是霧霾形成的長期原因。
張大偉稱:“每一次霧霾,都是城市生活的多方污染因素綜合導致。在北京,污染物主要來自燃煤、機動車、工業(yè)、揚塵等。就全年而言,污染物構成比例變化不大。”
因而,不利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再加上人們工作、生活等日?;顒舆^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共同造成了北京這令人壓抑的霧霾天氣。
霧霾的嚴重困擾和橙色預警的拉響,已令大家目瞪口呆,而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句話令蕓蕓眾生瞠目結舌。但細細想來,這句話也可謂大有深意。
2月22日,北京已經在此次霧霾的魔爪下度過了兩天。在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上,經濟界的風云人物馬云依然是觀點犀利、語出驚人。在談到嚴重的空氣污染時,馬云稱“這次北京的霧霾,我特別高興,我從來沒有那么高興過,因為特權階級他們有特權的水,這次沒有特級的空氣了,他們回家同樣會面臨老婆孩子的指責。”
雖說,馬云的一番話言明了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對特權階級的厭惡,但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在霧霾面前,我們終于實現了實質意義上的人人平等。無論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無論你是富可敵國,還是一文不名,如今所困擾的問題,都是一致的:“何時才能呼吸一口健康的空氣?何時才能免受霧霾的困擾?”因而,這既然是這個國家?guī)缀跛腥说睦_,也必定要每一個人都付出努力方能見成效。換句話說,這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役,也不是一個人能贏得了的戰(zhàn)役……
慘痛的歷史教訓
如今中國空氣污染的現狀,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七嘴八舌的議論也紛至沓來,其中不乏謾罵、埋怨,也少不了嘲弄、蔑視,當然也有中肯的建議和意見。但事實上,中國絕非唯一曾遭受過大規(guī)模空氣污染影響的國家,也許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英國倫敦
1952年12月5日開始,英國倫敦的上空為逆溫層所籠罩,處于高氣壓中心位置的城市,無論是垂直方向還是水平方向,空氣流動均停止了。多日的無風天氣,令使用燃煤采暖的倫敦上空迅速蓄積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氣體與污染物。持續(xù)4天之久的大霧天氣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拉開序幕。
大霧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大批航班被迫取消,甚至連室內音樂會都宣告取消,因為濃霧下的觀眾連舞臺都看不到。而在當時,許多人都出現了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的癥狀。
大霧過去后,根據英國環(huán)境污染負責人厄爾斯特?威廉金斯博士的統計,在大霧期間倫敦地區(qū)的死亡人數從之前一周的945人激增到了2480人。而在霧散之后的兩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因為大霧引起的慢性病死亡。
雖說這次的煙霧事件已經給英國人敲響了環(huán)保的警鐘,但治理的成效難以迅速突顯,因而在后來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英國倫敦又連續(xù)發(fā)生了多達12次嚴重的煙霧污染事件。直至1965年,在長達幾十年的治理之后,有毒煙霧才最終從倫敦銷聲匿跡。
美國洛杉磯
如今,陽光明媚、氣候溫暖的旅游勝地美國洛杉磯,曾經也是空氣污染的重災區(qū)。從1943年開始,無論季節(jié)如何變幻,但凡晴天,便會出現一種淺藍色的煙霧彌漫在洛杉磯的上空。
當年的洛杉磯,已經因為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迅速發(fā)展成了一個人口密集的港口城市。商業(yè)的繁榮、人口的劇增,帶來了汽車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20世紀40年代的洛杉磯,已經擁有了250萬輛汽車。
有數據顯示,當時涌入城市的大量汽車,每天大約要消耗掉1100噸汽油,而汽車排放的尾氣中的污染物也是多得驚人:這些汽車平均每天排放1000多噸碳氫化合物,300多噸氮氧化合物和700多噸的一氧化碳。汽車排放的這些污染物與當地的煉油廠、供油站等地的石油燃燒排放物共同作用,給洛杉磯的上空罩上了一層毒霧罩。
更為嚴重的是,汽車尾氣中的烯烴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釋放到大氣中之后,因為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使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了新的物質,這種新的產物則為含有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在光化學煙霧污染嚴重的時候,洛杉磯100千米以外,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的松林,也因污染而枯死。1950年至1951年兩年內,大氣污染便給美國造成了高達1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1955年,美國當地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400多人。
他山之石能否攻玉
英、美等國空氣污染所帶來的慘痛教訓,我們吸取的并不好,不然也不會造成如今連番霧霾的局面。世界各國在環(huán)保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我們深思。
英國
先說說英國。當年慘痛的歷史教訓,在提起英國人環(huán)保這根神經時,也催生了全世界第一部有關空氣污染防治的法案――《清潔空氣法》。根據該法案的規(guī)定,城鎮(zhèn)需使用無煙燃料,并且要推廣電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發(fā)展。冬季采暖采取集中供暖的措施以減少污染,同時將發(fā)電廠和重工業(yè)設施遷至郊外。
而為了減少城市空氣中懸浮的塵埃,英國政府還于20世紀80年代嘗試在街道使用鈣基黏合劑。這種黏合劑有類似于膠水的功效,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氣中漂浮的塵埃。在使用這種新型材料之后,監(jiān)測結果顯示,在采用該產品的人口嘈雜和污染嚴重的城區(qū),空氣中的微粒含量下降了14%。
另外,英國還通過擴建綠地、征收擁堵費等方式,有效地增加人均綠化面積,并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以達到凈化空氣、減少污染的目的。
美國
和英國類似,立法在美國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也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經過一個多世紀反復修改的美國《清潔空氣法》,可謂是一部意義和影響同樣深遠的法律,它為許多國家制定相關法律都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美國的另一項措施,來自于其超前的空氣質量監(jiān)測意識。在我們仍不知PM2.5為何物時,美國環(huán)保署便于1997年7月率先提出了將PM2.5作為全國空氣質量標準進行監(jiān)測。并在9年后進一步完善了所制定的標準,開始實行對美國全國環(huán)境空氣質量的24小時監(jiān)測,并在政府的官網公布當天PM2.5監(jiān)測結果和次日的預報。因而,可以說美國政府在空氣質量監(jiān)測上的超前舉措,很值得我們學習。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初識PM2.5,竟然是從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網站上獲取的信息的原因:因為PM2.5的監(jiān)測在美國國內已是常態(tài)。
遏制空氣污染物排放的根本,便是清潔能源的大力推廣和應用。美國環(huán)保署要求公共汽車和輕型卡車使用清潔能源,以減少污染物排放。
而綜上所述,無論是英國的巧思妙計,還是美國的意識超前的做法,各國政府都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不遺余力地做著努力。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如今中國政府的許多做法,與上述國家的有些做法十分相似。這也說明,中國政府在制定相應的舉措之前,也對各國較為成型的做法有所參考。
防霾小貼士
雖然霧霾來襲,我們無處可躲,但總要在摸爬滾打中,用最有效的方式更好地進行自我保護才行。不過,放眼望去,在霧霾中混得風生水起的 “防霾神器”和“防霾偏方”著實令人眼花繚亂。本文將為讀者去偽存真,去糟取精,看看那些“防霾神器”和“防霾偏方”中,哪些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哪些是防霾有功的真英雄。
防霾食品無依據
空氣凈化器、口罩,防霾工具種類繁多,要是保護自身健康,防止霧霾的侵擾單用食品便能解決,那可真是既方便又實惠的絕佳選擇。于是乎,黑木耳、梨、豬血、五花肉、胡蘿卜等,紛紛被掛上了“防霧霾食品”的“頭銜”。但這些食品真的能夠防霾嗎?用食品防霾到底靠譜不靠譜?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潘小川曾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的過程中表示,并不存在專門針對防治PM2.5的食品。潘小川稱,PM2.5在不同的地域,組成成分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所謂的各種食療,對防護PM2.5可謂功效甚微。因而,“某種食品可以防PM2.5”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盡管如此,有醫(yī)生還是表明,霧霾天氣的飲食倒不是毫無講究的。例如,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都是在霧霾天氣應當采用的飲食原則。
有害無益的柚子皮面具
網上曾流傳著用柚子皮為原料制作防霧霾面具的視頻,引起了許多網民的關注。但慣被用來去異味的柚子皮,真有這么強大的功效嗎?
北京胸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劉曾向媒體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用于過濾空氣的產品,多是利用“活性炭”的成分來實現空氣過濾的過程,無論是口罩還是空氣凈化器都是采用的這個原理。但人們日常剝離下來的柚子皮并不具備這種成分,因而,也無法達到過濾空氣的效果,自然也沒有防霾的功效了。反而,要小心不透氣的柚子皮,會造成呼吸不暢,影響人體健康。
口罩才是硬道理
既然食物防霾沒有科學依據,自制的柚子皮面具毫無益處,那到底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在霧霾天氣有效地保護自身健康呢?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市民在霧霾天應減少出行,出行要佩戴口罩。
而對疾控中心的提醒,很多醫(yī)生也給予了認可。北京朝陽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副主任醫(yī)師張鴻表示,抵抗霧霾最有效的防護辦法只能是戴口罩。
篇10
隨著環(huán)境污染不斷加重,冬季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多,造成黃瓜植株的光合作用減弱,棚內濕度增加、溫度降低,根系生長受阻,使植株處于饑餓和缺水狀態(tài),不僅嚴重影響了棚室黃瓜的生產,并且給棚室黃瓜栽培和病蟲害的防治帶來了許多新問題。為了增加黃瓜產量和提高黃瓜品質,霧霾天氣下棚室黃瓜應采取以下的栽培方法和病蟲害防治措施。
1 增光提溫措施
1.1 棚膜選擇
①選用無滴膜 無滴膜能使靠近棚膜的空氣中的水汽吸附到膜的表面,形成水滴向下流滴,滑落到棚的前沿,從而防止和消除棚內的霧氣,降低了棚內相對空氣濕度,并增加了光照時間和強度,可提高棚室內的氣溫和地溫1~2℃。
②使用新棚膜 薄膜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老化現象,降低棚膜的透光性能。實踐表明, 使用3年以上的老化薄膜的透光率一般較新薄膜降低20%~40%,從而降低棚內溫度,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薄膜的使用年限一般以2年為宜。
1.2 棚膜防塵除水
棚膜上的塵埃和水滴可阻止10%~20%的光照進入棚室。所以經常刷洗棚膜和掃除棚膜灰塵, 或者采用風力凈膜帶技術,防止塵埃和除去薄膜吸附水滴,是增強光照和增加棚溫的一項重要措施。
1.3 掛反光膜
在棚室的三面墻上,從11月末到翌年的3月初張掛反光幕,可增加棚內的光照強度,提高棚內溫度。
1.4 掛天幕和圍膜
掛天幕就是在棚室內,距棚膜15 cm處拉幾道鐵線,然后鋪上塑料膜,白天卷起,晚間拉開,可提高棚溫。掛圍膜就是在棚室南側,距棚膜10 cm處掛一圈約1 m高的塑料膜,將其下部埋入土中,可提高棚內溫度,并能防掃地風為害。
1.5 利用補光燈
在霧霾天氣下,可利用燈光代替太陽光來提供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光照,來彌補日照時間短的不足,起到增溫和補充光照的雙重作用。每667 m2可用40 W的補光燈20盞。
1.6 火爐增溫
如遇特別寒冷的霧霾天氣,可在棚內增設熱風機、電熱加溫線、火道等辦法加溫,可使棚室內的溫度迅速升高,如用煤球爐或明火加溫,要防止蔬菜煤氣中毒和煙害發(fā)生。
2 降濕防病措施
2.1 采用地膜覆蓋
①全膜覆蓋 冬季地膜覆蓋要選用透明地膜,全膜覆蓋。透明地膜透光性好,保溫性強,不透水,具有增溫、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防止土壤鹽漬化、提高土壤肥力、增強近地面植株間的光照、降低棚內濕度、減輕病害、增產增收等優(yōu)點。
②不要過早覆地膜 嫁接苗在定植前覆膜或定植后立即覆膜的,隨著地表溫度升高,濕度增大,在地表形成濕潤層,使深層土壤通透性變差,造成根系上浮,形成淺層浮根。由于表層根系的吸水吸肥范圍有限,嚴冬時如果保溫不良,尤其是劇烈的溫度變化下,則極易造成低溫為害,因此早覆膜不利于越冬茬黃瓜高產。一般在秧苗有8片真葉左右時再覆地膜,根據氣候條件一般在11月中旬左右。
2.2 合理通風
在冬季,棚室通風的目的是為了換氣和排濕,通風多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溫度下降后要及時關閉風口,即使在霧霾天氣下,中午前后也要適當通風,但應注意保溫。真菌病害的病菌孢子可隨空氣傳播,因此應提倡放頂風,盡量避免放底腳風或腰風。
2.3 鋪設植物秸稈
將粉碎好的麥草或玉米秸稈鋪在蔬菜操作行內,它具有防止操作行被踏實、吸濕、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降低棚內濕度的作用;秸稈在發(fā)酵腐熟的過程中能釋放出熱量和二氧化碳,可提高棚內溫度和促進蔬菜增產;秸稈腐爛后是一種極好的有機肥;鋪秸稈避免了全棚覆蓋地膜導致土壤與空氣之間氣體交換減少的問題,有利于保證土壤中氧氣濃度,提高根系活性。但秸稈進棚前一定要做好消毒殺蟲工作。另外也可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2.4 采用滴灌或微灌技術
在連續(xù)霧霾天氣下,棚內濕度大,地溫低,尤其是地溫低于15℃時應慎重灌水,即使采用膜下溝灌也應慎重。而采用膜下滴灌、軟管微灌等暗水灌溉方法則能適時適量地向作物根系附近灌水、供肥,可節(jié)約用水50%,大大降低棚內濕度,還可調節(jié)植株間的溫度和濕度,不會造成土壤板結,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有利于實現高產和穩(wěn)產,提高產品質量。
3 提高抗病抗逆性措施
3.1 采用黑籽南瓜嫁接
嫁接后黃瓜根系發(fā)達,提高了黃瓜抗病和克服連作障礙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了黃瓜的耐低溫能力,嫁接后黃瓜在地溫12~15℃、氣溫6~10℃時,根系仍能正常生長。
3.2 合理施肥
每667 m2施入腐熟的雞、驢、馬糞等熱性肥料15 m3,植物秸稈(把秸稈鍘成1~2 cm的小段摻入糞肥中,共同發(fā)酵,讓秸稈在腐熟過程中吸收糞肥中過量的氮,避免糞肥單獨腐熟時氮素的流失和氨的揮發(fā))和三元復合肥各100 kg,過磷酸鈣70 kg(對于酸性或鹽漬化重的大棚,可施生石灰100~150 kg)、硫酸鋅和硫酸鎂各2 kg,以利用秸稈腐熟過程中釋放的熱量提高地溫,促進黃瓜根系的發(fā)育,提高黃瓜的抗逆性。
3.3 及時中耕
幼苗定植后,第一次澆水時,由于土壤疏松,用水量大,因此在定植水后3天左右,及時劃鋤松土,6天后再中耕一次,淺鋤背深鋤溝,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深扎,利于緩苗和提高成株期抵抗不良環(huán)境的能力。
3.4 適時揭膜、蓋膜
遇到連續(xù)霧霾天氣,只要溫度不是很低,就要揭開草簾,如有短時間露出太陽,棚室內溫度就會升高,通過晚揭早蓋的辦法充分利用陰天的散射光,使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如連續(xù)霧霾天氣驟晴時,可在上午和中午光照強時,放下部分草簾進行遮光,最好每隔一段時間交替放卷草簾,從而避免局部光照時間過長而出現萎蔫情況;在早上和下午陽光較弱時,可全部揭開草簾見光,連續(xù)數日后,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后,再轉入正常管理。除了通過揭蓋覆蓋物來調節(jié)光、溫外,還可噴施葉面肥來補充作物營養(yǎng),以增強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 促進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