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

時間:2023-04-06 17:5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巴黎圣母院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巴黎圣母院摘抄

篇1

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在書頁上抹上蜂蜜讓孩子去舔,他們想告訴孩子,書是甜的。

書是甜的,讀書的感覺也是甜的。每天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里,我如饑似渴地吮吸著書中的甘露。我在巴黎圣母院前徘徊,在呼嘯山莊里徜徉;我在取經(jīng)路上行走,在大觀園里游蕩。每當此時,我都感覺空氣中彌漫著甜蜜的味道,像是軟軟的棉花糖,從皮膚滲到我的血液里。

 

書是甜的,讀書時的我也是甜的。我沉浸在書的海洋里,為方汀的悲慘遭遇哭泣,為安妮的幸福生活歡喜;為寶黛的愛情悲劇扼腕,為諸葛的英年早逝惋惜。我的心情隨書中人物悲喜、情節(jié)張弛而變化起伏,欲罷還休,但當我放下書來,平靜以后,總是滿心歡喜。這時,甜蜜的滋味仿佛從我的血液慢慢滲透到我的骨髓里。

 

書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當我發(fā)現(xiàn)我的眼界隨著書架的充盈而開闊時,語文能力隨著閱讀的增加而增強時,作文水平隨著摘抄的積累而提高時,我明白知識正是通過那些翻動的書頁輸入了我的腦海,我的心甜蜜蜜、沉甸甸的。

 

現(xiàn)在,我的書架上已經(jīng)有了滿滿的一架書,這些書都是我反復閱讀過,仔細品味過的,它們在我的腦海中早已從黑白紙張變成了生動的畫面,它們成了我的朋友,我的內(nèi)心也充滿了成就感。

篇2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作為語文老師必須改變長期以來片面強調(diào)語文工具性的陳舊看法,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既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又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語文工具,又要讓學生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我們要改變以往只重考試,只求成績的思想,充分引導學生去感受語文中的美,自主地學習,更加喜歡上語文課。

1.讓學生在名著、文化的熏陶中迷上語文

許多學生對文學感興趣,而對語文課則不感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從經(jīng)典文學的魅力與華采中去吸引學生,通過指導他們摘抄、積累、背誦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美句,讓他們獲得審美享受,進而愛上語文。為了讓孩子們?nèi)谌胛膶W、文化的藝術世界,我為他們營造了一種文學的氛圍,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激情。

我們可以在平時結(jié)合必修課本推薦的篇目向?qū)W生推薦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如人教版的《巴黎圣母院》、《紅樓夢》、《大衛(wèi)·科波菲兒》、《家》等等,讓我們的學生接受文學的熏陶,同時告訴學生你們要讀懂這些作品,甚至要寫出像他們一樣偉大的作品,你們就必須好好學好手頭的這本語文書,從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適當?shù)臅r候還可以安排一些語文知識競賽題,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知識,以此促進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喜歡上語文課。

每節(jié)語文課前,盡量讓學生背讀多媒體展示的名言及美段,讓千年文化的成語典故滌蕩學生水晶般的心靈,讓潺潺流水般的妙語美段觸動著孩子的心扉。如"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泄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等美句、美段,成為孩子們享受不盡的美餐。課前的每日經(jīng)典美段,也讓孩子們癡迷語文,陶醉于驚人妙語中。

通過閱讀名著作品學生會產(chǎn)生一種對經(jīng)典的尊崇,對文采的探尋。下面是一位學生的摘抄,讀書筆記:"寂寞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夜月,往往取酒還獨傾',寂寞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寂寞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從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我看到了那份深沉眷戀,從《廉頗藺相如列傳》我看到了大愛與大勇。從巴金《小狗包弟》,我看到了在那特定歷史年代畸形的社會行為、自我解剖的美德……"

2.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語文活動中戀上語文

生活是無邊無際的,語文也是浩瀚無邊的。教師只關注語文書本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開展有趣的語文活動,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開展別開生面的課本劇表演。表演能鍛煉孩子們的口才和知識厚度,也激發(fā)他們搜集資料,整合信息的能力。如曾經(jīng)在班上開展的課本劇表演"孔雀東南飛",孩子們準備很充分,還恰到好處地修改成一曲孝順又不乏現(xiàn)代少年朝氣之歌。

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沉淀文化底蘊。將平時閱讀,積累一些美文,經(jīng)典作品以及讀書心德?;蚶谜n前口講,或利用自習課,個人、小組之間交流,選出代表,展示其成果。以此培養(yǎng)同學善于積累,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感悟的能力。

3.讓學生在愛的教育中愛上語文

記得2012年剛接手一個班,第一次語文摸底測驗,有一個學生李某某居然考了83分(總分150分),這是一個入學成績高出其他平行班的特殊班級,學生總體優(yōu)秀,所以不及格可算是不和諧之音。我在公布分數(shù)的時候,把得115分以上的學生先念分數(shù),再念姓名,并以熱烈的掌聲對考得好的學生給予熱情的鼓勵;在念100分以下的分數(shù)時,我不點名,只念分數(shù),強調(diào)這些學生這次沒考好,只希望這些同學下去后要努力趕上。最后當我說有一名同學只考了83分也是唯一不及格的時候,臺下同學就竊竊私語了"會是誰呢?考得也太低了,太給班級抹黑了…"只見李某某很難為情地低下了頭,眼里充滿著無助。那一刻,我突然內(nèi)心顫抖了。

原本以為,我不點名地說他考了83分,已經(jīng)很給他面子,希望能給他一個善意的告誡,可是我居然忘了,全班只有一個人不及格,那是多么難受的事,我還要在班上特別強調(diào),我發(fā)現(xiàn),在那節(jié)試卷講評課,李某某始終低著頭,筆記也沒記,下課后,其他同學都去課間娛樂了,唯獨他默默地坐在位置上,一動也不動,神情顯得很茫然。

當晚,我利用晚自習輔導的時間,把他叫到年段辦公室,對自己白天的不妥行為向他道歉,然后跟他一起查找分析錯誤所在:哪些不該丟,哪些還須加強復習,哪些基礎不扎實。剛開始時,李某某臉上依然是白天那失落與茫然,我問一句他應一句,很被動。慢慢地,他開始自己說不足與解題思路了,我白天壓在心中的那一顆石頭終于放下了。

試卷講評完后,我對李某某說:"還難過嗎?"李某某點了點頭,并問:"老師,我是不是很笨???"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會進步的!"以后,我總是有事沒事的和他說說話,問他有什么愛好,并告訴他讀書是學好語文的最好方法。2013年元旦,學校文學社舉辦詩歌朗誦會,我推薦他作為本班朗讀代表,得到老師的"偏愛",他很受鼓勵,于是很用心地去準備,不知讀了多少遍,我只知道每次早讀他都要找機會讓我給他指導,在參加朗誦會的前兩天,他還主動要求利用課前口講的時間,他要讓全班同學幫他。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朗誦會上,他的朗誦深情并茂,博得了老師同學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篇3

摘 要:教育行政部門一直重視學校的圖書建設工作,每年會下?lián)芤欢〝?shù)量的圖書到各級各類學校。這些圖書資源我們應該有效地利用起來,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增強校園文化的人文底蘊。

關鍵詞:圖書資源;人文素養(yǎng);閱讀

布魯姆曾在他的書中說過:“如果人們要保留任何形成自己的判斷和意見的能力,那么我們繼續(xù)為自己而閱讀就變得很重要?!蓖ㄟ^閱讀,可以增強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最終會成為他人的啟迪。但就我目前所教的兩個班的現(xiàn)狀來看,近90%的學生來自農(nóng)村,家中基本沒有可供初中學生閱讀的名著,這些農(nóng)村學生的日常閱讀量特別少,有些根本不具閱讀意識,更別說行之有效的閱讀習慣。而新課標要求初中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這就需要學生花時間去填補閱讀空缺。

近幾年,“減負提質(zhì)”的呼聲越來越高,學生理應有更多屬于自我支配的時間,但實際情況呢?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依然過重,特別是一些地處農(nóng)村的初級中學,為了提高教學成績,特安排晚自習讓老師講課。即使沒有晚自習,大多家長忙著賺錢養(yǎng)家,很少顧及子女的教育,更談不上為孩子營造較好的閱讀氛圍。

一、引領學生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認知世界和素質(zhì)形成時期,閱讀名著對其成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

1.從人文關懷角度

福樓拜說:“閱讀是為了活著?!遍喿x是人們“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而經(jīng)典圖書是過去文明匯聚和交流的見證,也是未來的記憶和希望的表達,更是反映一個社會生活的縮影。它經(jīng)過了歷史的篩選,最經(jīng)得起揣摩和消化,是歷代圣賢名士的智慧精華,是世界文化的精髓,對中學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構建,習慣的生成,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傳統(tǒng)的繼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在閱讀中多少會受到經(jīng)典圖書中睿智語言與典型人物的潛移默化、陶冶滋養(yǎng)。

2.從語文學習角度

我們的閱讀課不能以考試成績?yōu)槟康亩辣еn文教學或是圍繞閱讀技巧講練,很明顯,這一目的是對語文教學的一種褻瀆,是極為狹隘且?guī)в袠O強的功利滯后性,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許多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就因此被掐滅。閱讀必須向課外拓展,學生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三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這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激發(fā)學生閱讀圖書的熱情

新課標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我們所要做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1.推薦閱讀

古今中外,書冊繁復無窮,浩如煙海。我們讀什么,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教師向?qū)W生推薦閱讀。初一開學不久,我向?qū)W生推薦巴西作家保羅?柯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美國,他是唯一“二十年暢銷外國作家”;在德國,他的作品銷量與《圣經(jīng)》比肩;在英國,唯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單本銷量超過《哈利?波特》;在丹麥,他是唯一的“第二個安徒生”;在韓國,他是唯一“新作品必登上暢銷榜首”的拉美作家……。這是一個追尋夢想,實現(xiàn)夢想的故事,“當你一心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xiàn)愿望?!边@樣一介紹,學生的閱讀熱情高漲,一個月內(nèi),班里的大部分同學都已讀過這本書。2010年年末,著名作家史鐵生去世,我給學生上了節(jié)《秋天的懷念》,同時向他們推薦了《我與地壇》。史鐵生有著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xiàn)象的關切。讀其作品,我們會被那些來自心靈深處的蒼涼文字所感動,這文字并不是表現(xiàn)為悲壯與慷慨陳詞,而是以極平靜甚至很低調(diào)的心態(tài)寫出的一些極平實的文字,平實中蘊真情,平實中含哲理,平實中見悲愴。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知識競賽

為了力求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認真閱讀這一隊伍里,提高閱讀質(zhì)量,每學期組織兩次課外讀物鑒賞茶話會或是知識競賽:可以是朗誦賽,每位同學向全班同學朗誦在日常閱讀中曾引起你共鳴的詩句;可以是故事會,每位同學向全班同學述演在日常閱讀中所遇到的奇人怪事、歷史故事;可以是“四大名著知識知多少”的競賽等。

3.將文字影音化為視聽體驗

不定期地向?qū)W生們提供根據(jù)文學作品改編的影音作品,如《魯濱遜漂流記》《簡?愛》《夏洛的網(wǎng)》《巴黎圣母院》等等,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感受文學作品作為紙質(zhì)文化的特質(zhì),加深他們的閱讀體悟。

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自覺進行課外閱讀。

三、充分利用各種圖書資源

1.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

圖書館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是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和擴充學生知識面的重要場所,是配合新課改進行教育科研,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缺少的必要組成部分。我校共有藏書約60000冊,平均每生達30多冊。全校各班每周都有一個特定的時間,由每班的圖書管理員來借閱,隔周去圖書館調(diào)換,這樣確保了學生閱讀面的廣度。學校有學生閱覽室約100平方米,這里的書開架閱覽,更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而每周確保一節(jié)課的進閱覽室的時間,更是讓學生在泛讀中漸漸明確自己所喜歡的書籍類型。

2.建立班級圖書庫

考慮到農(nóng)村學生缺少買書的熱忱,家長也很少主動給孩子買課外書,每個學期班級里都會利用班會費買20本左右的書,盡量達到一桌一本,這些書同學們可以自由調(diào)換著閱讀。三年下來,學生也人均有三本書。而我推薦的書大都來自班級圖書庫,保證了學生想看都能看到。在給班級購書中,也盡量協(xié)調(diào)好經(jīng)典書籍與學生個人喜好間的關系。

四、引領學生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

1.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平時盡量少布置一些機械性抄寫作業(yè),對教輔書上的題目我會依據(jù)其優(yōu)劣進行選做。每日利用晚飯后到晚讀前近半小時的時間有計劃地進行名著閱讀。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培養(yǎng),學生已經(jīng)非常自覺地趁這段時間肆意遨游在書海中。有時看到學生閱讀的專注神情,常會不忍心打斷他們和作者思想火花上的碰撞,就把閱讀時間順延至晚讀課,讓他們在這個精神家園里尋找到緊張學業(yè)外的寧靜與安詳。而學校安排的一周一節(jié)名著閱讀課,也不會輕易去占用。于是,一個學期下來,經(jīng)過調(diào)查,學生至少完整地閱讀了五本課外讀物。

2.有選擇地閱讀

每個人的閱讀狀態(tài)是與自己經(jīng)歷的生活及擁有的相關經(jīng)驗存在密切聯(lián)系的,它具有選擇性、思考性和流動性,教師不能隨意指定,強求統(tǒng)一,而應尊重和珍視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個性。在給學生做好課外閱讀材料推薦和指導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決定閱讀書冊。有的學生偏于對未知世界的幻想,老師可以提供想象瑰麗的科幻讀物的書單,比如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愛科學》等;有的學生多愁善感,情感細膩熨帖,老師可以提供閃耀著溫情體悟的詩詞散文篇章;有的學生生性大咧粗獷,老師可以提供題材大開大合、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小說;有的學生性格內(nèi)斂心思縝密,老師可以提供那些蘊藉豐富的人生啟迪的名人傳記……

五、學會積累,提升語文素養(yǎng)

1.積累是情感產(chǎn)生諧振的前提

北師大博導劉錫慶教授強調(diào),一個人學語言,第一是靠積累。語文積累是現(xiàn)代課程論在語文課程理念中的一種折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皩嵤┙ㄗh”中也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笨梢?,積累是多么重要。在課外閱讀的積累過程中,我們會引導學生做摘抄,如在閱讀過程中把優(yōu)美的詞句、語段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并寫上點評或心得;我會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圈點批注;還要求學生盡量有選擇地對所摘抄的句段強化記憶,同時,也要漸漸把這些語感挪為己用,展現(xiàn)在平日的隨筆里。當然教師不應強求學生統(tǒng)一用某一種或某幾種積累方法,而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積累方法或幾種積累方法結(jié)合,讓學生在自主積累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收獲。

2.閱讀經(jīng)典,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在閱讀推薦中我首要推薦的是那些經(jīng)典的課外讀物。經(jīng)典的價值,當然遠遠超越那些簡單的教條。經(jīng)典,往往是一種復雜、立體的事物,它能經(jīng)得起多方位解析,能包容多角度批評,能不斷引發(fā)人們產(chǎn)生新的、遠非標準的,但都言之成理的啟發(fā)。更重要的是,語文素養(yǎng)便在這樣的經(jīng)典中愈積愈厚。錢理群教授說:“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的名著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遍喿x經(jīng)典名著,學生可以不斷地提升對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從中汲取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被眾多人認為是物欲橫流、道德感缺失的時代里,重視和加強閱讀無疑是學生個體成長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教育的目的。

篇4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名著導讀 教學對策 教學方法 語文素養(yǎng)

閱讀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階梯。高中學生處于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高中學生應學會自主科學地閱讀,高中語文教材專門設計“名著導讀”板塊,目的是用名著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欣賞力,使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當前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許多問題,許多教師仍將高考作為主要支撐點,對“名著導讀”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投入,急功近利地泛讀和粗讀,將精力放在習題訓練和死記硬背上,致使許多學生的文化視野狹窄,語文根基薄弱,制約了語文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高,給“名著導讀”的深層次推進帶來難度。高中語文教師應樹立“精讀”名著的理念,選擇有效的導學方法,真正發(fā)揮“名著”的文學引領功能。

一、倡導學生從整體感知“名著”

名著閱讀教學應關注三個組成部分:作者、文本、讀者,應教會學生從三個要素的有機聯(lián)系中把握名著,遵循整體到局部的原則,實現(xiàn)對名著的深層次、立體化的理解。以考試為目的機械地搜集信息,會將作品變得支離破碎,讓學生從讀者的視角感悟文本,尋找作者寫作當時的心境、主旨、情感,用心走進文本情境,體會文本的本真價值?!懊鴮ёx”教學首先要重視“讀”的落實,必須讓學生親自閱讀名著,名著梗概介紹、改編的影視作品等,雖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省略閱讀時間,但是剝奪了學生直接感知的能力。轉(zhuǎn)述與曲解的教學方法不是真正的閱讀,是對作者和名著的褻瀆。只有讓讀者與文字直接接觸,在對語句的理解和欣賞中披文入情,在整體把握中,才能體會作品中的情緒、心境,進而勾勒出文本傳遞的意義與主旨。比如,以《雷雨》為例,必須親自體會青年滿含激情的文字控訴,才能體會戲劇中人物心理的矛盾與沖突,對封建制度的黑暗與腐朽進行更加深刻的鞭撻。通過閱讀鑒賞,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其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和積極,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產(chǎn)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度思考。

二、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自主體驗

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可以通過聽課與識記掌握,“名著導讀”板塊必須借助個性化閱讀,結(jié)合學生已有認知經(jīng)驗進行自主體驗,“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積極調(diào)動知識內(nèi)存和情感,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深度閱讀中,探究問題,鍛煉思辨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個性化閱讀強調(diào)每個學生積極進行名著閱讀體驗,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語文基礎、文字感知能力等存在差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尊重個性,保護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自主閱讀,營造輕松、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興奮點,形成自己的閱讀興趣與風格,挖掘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大多數(shù)名著篇幅較長,高中學習壓力較大,語文教師可以制訂系統(tǒng)科學的閱讀計劃,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布置任務,將長假和日常業(yè)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做到長篇與短篇兼顧,各種文體都涉獵其中,讓學生自主閱讀,積累知識,享受閱讀的快樂與輕松,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增長心智,積累寫作素材。這樣的安排較好地處理了應試和素質(zhì)教育的矛盾,有利于學生對名著進行整體了解,同時,又不耽誤其他科目的學習。高中學生自主閱讀可能受到紙質(zhì)圖書的成本和資源限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網(wǎng)絡閱讀理念,善于運用網(wǎng)絡資源,提高名著閱讀的效率。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自主創(chuàng)建名著閱讀校園網(wǎng)站,師生共同開發(fā)和維護網(wǎng)絡名著資源,選擇和上傳優(yōu)秀的讀物,實現(xiàn)多地多校資源共享。語文教師可以組建班級的閱讀交流群、微信平臺,定期發(fā)送名著導讀相關信息,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方向,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可以隨時在網(wǎng)站跟帖留言,與教師和同學在群里針對某個問題發(fā)問和交流,在自主閱讀中,實時受到教師的指導,吸收外界新鮮觀點。

三、輔導學生對“名著”展開精讀

“名著導讀”亟待改革的弊端是學生閱讀過淺,泛讀影響了閱讀的效果,教師讓學生速記名著情節(jié)和主人公,將經(jīng)典句子印制成提綱,對文本的意義和中心總結(jié)歸納。名著的泛讀,使一幅幅名篇佳作變成知識點總結(jié),失去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學積淀功能。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輔導,充分利用教材中“名著導讀”篇幅,將其中內(nèi)容、寫作意圖、閱讀建議、點評、探究思考等板塊分析清楚,體會出編者的設計思路,讓學生在教材的引導下理解名著。名著涉及的人物、性格、情節(jié)、意義、價值等是多層次的,教師要幫助學生規(guī)劃名著閱讀的方向,讓學生有側(cè)重點地展開研究,帶著問題和思考徜徉在文字的海洋。比如,在《家》的課堂中,教師可將“鳴鳳之死”作為導讀切入點,進而揭開全文的悲劇面紗,將小說中的女性群體詳細研究,思考人物命運坎坷的社會根源,學生帶著悲憫的情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語文教師要實時進行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時可以書寫閱讀日記,摘抄優(yōu)秀段落,對存疑部分批注,書寫讀后感等,從文體、立意、文采、風格等方面獲得啟發(fā),全方位汲取名著中的精華。新課改提倡研究性學習,因為依靠一個人的智慧不能完成較為復雜與深刻的名著閱讀任務,要對名著深層閱讀,并且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挖掘名著內(nèi)在隱含的價值,需要在小組合作中精細閱讀,搜集與閱讀相關的背景資料,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優(yōu)勢,篩選與整合閱讀課題和信息,對名著中難以理解的地方、存在爭議的話題、重點段落等進行集體突破,從深度和廣度等角度審視作品。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是經(jīng)典的文學藝術人物,教師可以布置小論文――加西莫多藝術形象分析,學生在探究主人公命運和性格的過程中,深入地領會作者鮮明的對比手法,對善良的內(nèi)心與丑陋的外貌產(chǎn)生全新的認識,提升了審美層次和思想高度。

四、指導學生開展“閱讀”綜合活動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展示平臺,讓學生溝通與交流名著閱讀的收獲,展示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與風采?!懊鴮ёx”課堂中,教師應給學生制造互動對話的機會,在獨立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將學生個體感受當眾抒發(fā)出來,加強師生對話與生生交流,師生的思維與心靈在課堂上多重碰撞交融,在協(xié)作談論中彼此了解和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分享喜悅和收獲。新課改下的“名著導讀”教學,必須消除教師代替學生閱讀總結(jié)的弊端,但也不能讓學生任意發(fā)揮和解讀。受到知識與閱歷的限制,學生對名著的解讀和體驗有局限性,尊重個性化與差異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師要把握好學生閱讀和活動的脈絡,根據(jù)課堂互動生成過程及時點評,對閱讀中存在的偏差與問題點撥和指正。例如《紅樓夢》閱讀中,有的學生在對話中說出討厭林黛玉的小心眼,對賈寶玉不愿意考取功名理解為不思進取,教師應該強調(diào)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啟發(fā)學生運用歷史與階級的分析方法深入思考。學校和班級可以定期開展與閱讀相關的校園活動,例如閱讀報告會、名作朗誦會等,引起學生對經(jīng)典閱讀的向往和興致,使之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深入探究文學內(nèi)核,走進名著的本質(zhì)與靈魂。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文學知識,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每堂課的前幾分鐘開展名著推廣演講,讓學生走上講臺,介紹和推薦自己影響深刻的名著,抒發(fā)閱讀感受和心靈上的震撼。通過當眾表達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對名著閱讀的積極性,學生的相互推介和談心,使每個人的智慧與思想得到交流和分享。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兩者相互促進,在閱讀中書寫內(nèi)心的感嘆與情緒,拓展對名著的認知與體會;在模仿名著中提升思維方式與寫作水平,培養(yǎng)鑒賞能力。例如,組建“名著導讀”改編合作探究小組,每個學期可以組織一兩次話劇表演,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同學集體參與名著改編或續(xù)寫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較高層面的文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例如《雷雨》、《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是戲劇性較強的文本,涉及的人物和情境豐富曲折,既可以直接作為劇本進行演繹,又非常適合藝術加工和再次創(chuàng)作,具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和參與面。合作小組集體討論編寫或改寫劇本后,由小組協(xié)商設置角色和演出服務人員,爭取發(fā)揮各自的才干和優(yōu)點,使每個成員都得到鍛煉,增強團體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語文教師可以集體備課安排任務,由同一學年的學生在班級先評比表演,推薦優(yōu)勝者參與全年級表演,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參與名著閱讀。

綜上所述,落實新課改理念需要多環(huán)節(jié)全方位的改變與創(chuàng)新,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名著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運用符合學情的教學策略,讓師生穿越時空界限,與名著中優(yōu)秀的思想與心靈碰撞,形成對現(xiàn)實與自我的反思。教師應尊重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的獨特感受,指引學生從名著中汲取智慧的養(yǎng)分,不單純?yōu)殚喿x而閱讀,讓名著為高中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王彥力.讓教育名著“活”起來――上好教育名著導讀課[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02:109-112.

[2]龍祖勝,梁莉.“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的有效“導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