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3 21:4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閱讀課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閱讀課教案

篇1

1.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交流閱讀感受,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2.通過閱讀童話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知識,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二、課前準備

給學生每人準備一本喜歡的童話故事書。

三、案例片段描述

片段一: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舉行一場智力賽,看誰的知識最豐富,是我們班的小博士,好嗎?(出示10道智力競賽題,讓學生搶答。)

師:同學們真厲害!你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

生1:我是聽媽媽講的。

生2:我是從電視上看的。

生3:我是從書中看的。

師:獲得知識的方法很多,看書是最好的方法。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書???,故事中還有非常精美的圖案,我們一看圖案就能猜出故事情節(jié)。同學們,你們想看嗎?

學生紛紛舉手。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是教學的重要任務。通過智力競賽告訴學生,書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和豐富的知識。對于低年級學生,圖文并茂的書更能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喚起學生的“興奮點”,達到最佳效果。)

片段二:

師:我知道大家在課外也讀了不少書,誰來說說你都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收獲?

生:我讀了《白雪公主》這個童話故事,知道白雪公主不僅漂亮,而且非常善良,我很喜歡她。

師:真好!誰還想說?

生1:我喜歡《格林童話》,里面的故事十分精彩。

生2:老師,我讀了《一千零一夜》,里面有阿拉丁和神燈、漁夫和魔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三個蘋果的故事……我從故事中學會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動腦筋,做一個會思考的孩子。

師:說得真棒呀!你不僅知道《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還想做個善于動腦筋的好學生。真棒!

生:我讀了《安徒生童話》,這本書里有很多故事,比如:《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這些故事很好看,我從中懂得了好人有好報,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師:真是會讀書的好孩子。我們不但要閱讀,還要學會思考,這樣,我們的閱讀就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的介紹,讓學生知道原來書是那么有趣,還有很多有用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看書的欲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評價學生時,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適當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知道,童話閱讀是快樂的。)

篇2

關鍵詞:語文閱讀;中學;新課標;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學成敗得失、積累教學經(jīng)驗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靶抡n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案研究是語文教師繼續(xù)教育能力檢測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其價值在于促進教師將課程改革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之中。教學方案的研究使教師處于一種反思狀態(tài),不僅有利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取具體行動,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思維品質(zhì);教師通過看課、評課提高教學方案的實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傊?,教學方案研究是教師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提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方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根據(jù)新課標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對具體教學方案中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進行深刻反思和客觀評價。本文首先論述了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說明了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特點,提出了新課標下閱讀教學方案的相應策略,為中學語文教學方案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新課標下教師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規(guī)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p>

新課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案應該突破過去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學科的局面,樹立大教材觀、大語文觀,讓閱讀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應該強調(diào)學生主體建構、自主探究,變訓練為主為積累為主,變深入分析為培養(yǎng)悟性,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尊重師生的個性和作品的個性,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的民主化、科學化和個性化。應該體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該重視學習結(jié)果但更要重視學習過程,特別要努力做到把以教為主的過程變成以學為主的過程。

二、新課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特點

1.師生角色定位準確,教學過程主要是學生學習的過程

從角色定位來看,教師不是知識的輸出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來看,通過將教學內(nèi)容的合理分解,使得學生能夠有目的地查找資料,從而做好課堂交流。而在教學中,學生能夠逐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集體交流,教師總結(jié)時點出需要識記和重點掌握的知識,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做到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學習。課堂上,教師信任學生,讓學生搜集資料、競賽研討,又應不放棄指導的職責,教學活動井然有序,時效性強。

2.現(xiàn)代語文教學具有開放性

開放性一是指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性。教學內(nèi)容要立足于課文又不局限于課本,如搜集作家作品、文學常識和歷史背景等的相關資料,將教學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二是指教學形式開放性。學生分組競賽與教師參與歸納總結(jié)相結(jié)合,既不按部就班,又不放任自流,課堂充滿生機。三是指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在查找資料、分組競賽的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討論、辯論,無疑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現(xiàn)了教育的民主化、科學化和個性化特征

在教學中采用自學、競賽加老師點播、總結(jié)的方法,使學生在民主的氣氛中交流自己的學習和思考所得,學生有思考的權利和精神自由。師生的學習和思考成果就會成為課堂上寶貴的學習資源,而不是將教師的觀點或者教師用書上的結(jié)論強加于學生。

三、新課標下閱讀教學方案的策略

新課標要求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以張揚師生的自主與創(chuàng)造精神。閱讀教學必須開發(fā)豐富多彩的行動策略,這是新課標的精神,也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方案研究中重視以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策略為參照研究教學行為的合理性,對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和教研訓練都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新課標倡導多種教學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主性閱讀教學策略

教學方案應采取學生的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閱讀教學策略。自主性閱讀教學策略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發(fā)現(xiàn)法、問題法、討論法等,在方案制訂時,應做到:(1)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提出并確定教學目標,積極發(fā)展各種學習和思考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2)教師認真指導為學生提供學習范圍,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3)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保證充分的閱讀、思考。

2.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

學生就閱讀材料提出問題,并以問題為中心,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究、溝通、交流獲得知識、能力,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方案設計應做到:(1)以問題為主線?!按_定教學目標”是教學中要解決的第一個核心問題,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又成為要解決的新問題;(2)學生根據(jù)自己確定的目標查閱資料解決問題;(3)有多維交流的空間。

3.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新課標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個體調(diào)動全部的心智和情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從而對作品產(chǎn)生見仁見智的個性化理解的教學方法。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尊重閱讀主體的自主性,倡導閱讀實踐的探究性,承認閱讀結(jié)果的差異性。

4.創(chuàng)造性閱讀教學策略

創(chuàng)造性閱讀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動機,使學生在充分發(fā)揮主體意識和個性特征的前提下,涵泳、體味思考作品,讀出自己或他人未曾有過的感悟及結(jié)論。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

5.對話式閱讀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對話式閱讀教學是教師激勵并促成學生與課文、與作者、與學生自己、與他人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汲取作品營養(yǎng),提高語文素質(zhì)的教學活動。

將新課標的理念落實到教學方案之中是教改的當務之急,應加速這種落實與轉(zhuǎn)化。只有不斷探索語文教學方案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促進我國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促進我國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涂樹林.新課標高中語文教學策略與探討[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20):121.

[2]王琴.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對話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2011(4):111.

篇3

【導入新課】

昨天咱們用了一節(jié)課做了導學案的預習部分,同學們通過獨立自做、查找資料、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非常好,從我批改情況來看,做得好的有這些同學(教師公布優(yōu)秀學生名單),特別是湯志欣、周永鑫、皮傲麗、李靜、童瑩瑩、陳群這幾位同學(教師出示這些同學導學案),同學們看看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李?。壕砻婀ふ?/p>

師:是的,卷面是考生的臉面,書寫工整、整潔的卷面可以讓我們賞心悅目,希望同學們多向他們學習!雖然導學案同學們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了,但在答題規(guī)范上仍有待提高,這是個共性問題,咱們慢慢來。今天這節(jié)課專門解決課堂探究部分。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歌鑒賞比較閱讀的規(guī)律,掌握其答題思路和答題步驟,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2.學習品味我國古代詩歌,感受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在課堂中大膽亮出自己,精彩展示評點,提高綜合素質(zhì)。

(筆者點評:該目標涉及到規(guī)范答題,提高鑒賞詩歌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zhì),感受詩歌魅力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高效課堂模式下要求首先出示課堂目標,這樣做可以避免課堂活動的盲目性:一是出示目標后,學生就非常清楚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避免在課堂上因為目標不明而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二是出示目標后,學生對課堂目標一目了然,學生無形中就成為教師授課的監(jiān)督者,促使教師上課有意識地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避免教師上課時因為目標指向性不明而出現(xiàn)的天馬行空、東拉西扯式的隨意。)

師:現(xiàn)在對這幾首詩歌在學科組長的帶領下反復誦讀,開始!

……

師:時間到,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到課堂探究部分,圍繞這幾個問題七分鐘時間討論,現(xiàn)在開始。(全體學生開始討論,教師深入到小組中間巡視,不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筆者點評:在僅有的45分鐘內(nèi),怎樣實現(xiàn)大容量呢?可以說高效課堂模式下小組合作的方式充分發(fā)揮了它應有的優(yōu)勢:通過A-A,B-B,C-C為單元的小組座位模式,創(chuàng)設“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小組形式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結(jié)構,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氛圍,各小組成員在討論交流中通過互動式、互助式、討論式進行學習,使每個成員的語言、思維和膽量得到訓練,進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達到主動與別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的目標??梢哉f,隨著我校高效課堂的逐步推進和深入,小組建設已經(jīng)從盲目嘗試走向有序合作,從注重形式走向講求實效。)

……

師:好了同學們,討論時間到,按照上面的要求,展示人員快速到位,注意要求!

生:(每組一人迅速到各自組的黑板前展示討論結(jié)果。第二組的同學在展示過程中沒有將思想感情寫出來,該組馬上就有另一位成員迅速上去補充完整。)

……

師:(出示課件指出點評要求)

姚洪濤:第一組的答案我給1.5分,之所以扣半分,是因為我覺得他的書寫不夠整潔,沒有按照“手法是什么、為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這個順序來答;第二組給1分,只答了手法,沒有根據(jù)本詩具體展開;第三組很好,和我們討論的基本一致,同時書寫很工整,給2.5分。(學生鼓掌)

陳?。何矣X得第一組除了剛才姚洪濤說的以外還有一個地方?jīng)]有指出來,就是沒必要那么啰嗦,第一首詩可以直接寫吳詩,第二首詩可以寫李詩,老師說了該簡潔就要簡潔。(學生鼓掌)

左聰聰:剛才兩位同學點評的很到位,但我認為第二組可以給1.5分,因為他們雖然沒有展開,但點出了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語言專業(yè)簡練,如果再結(jié)合詩句具體展開就算功德圓滿了?。ㄉ?,熱烈鼓掌)

師:(在展示組所在展示欄填上分數(shù),在點評組點評欄填上分數(shù))請點評組繼續(xù)點評第二題。

(筆者點評:剛才三位同學點評的很好,不光能準確把握尺度還能做具體說明,教師此刻應該對上臺展示、點評的同學作出及時精準的評價。無數(shù)成功的教學案例都證明了一點,“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進行高效教學的基礎。雖然高效課堂模式下要求教師盡量少講,但及時精準的評價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學生有上佳表現(xiàn)時,毫不猶豫的甚至有合理夸張的肯定可以給足其自信心,可以激發(fā)其潛力,使其向深層次發(fā)展;當學生猶豫觀望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微笑給予肯定,鼓勵其大膽表現(xiàn);當學生出錯時,婉轉(zhuǎn)指出,幽默糾正,不傷其自尊;當學生感到困難時,及時搭個臺階,降低評價標準,盡量滿足其成就感。教師客觀、得當、簡潔、機智、多樣、幽默、有針對性、合理性的評價,可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表現(xiàn)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反之,可能會打擊其積極性,以后在課堂上他可能會認為展示不展示,點評不點評都一個樣。長此以往就無法活躍課堂氣氛,無法使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潛力。)

張強:我覺得第四組的答案最規(guī)范,吳詩通過寫宮內(nèi)綠樹成蔭,宮外四郊飛雪,鞭撻了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李詩通過寫君王為了享樂而輕視國事,而今只有樹長生,諷刺了統(tǒng)治者荒誤國,感嘆世事無常。語言專業(yè)精煉,我給他打3分;五組只答了思想感情,但是沒有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給1分;六組也答得很好,如果書寫再規(guī)范整潔些就更好了,給1.5分。(學生鼓掌)

周永鑫:我對剛才的點評有不同意見,第二題是“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像第五組的直接答出來不就可以了嗎?非得結(jié)合詩句分析嗎?不結(jié)合詩句分析高考會扣分嗎?

學生沉默。

師:有誰能回答這位同學的問題?

學生繼續(xù)沉默。

師:那我們通過這兩個問題的分析,詩歌鑒賞比較閱讀應該注意哪些方法?答題步驟是什么?

(筆者點評:剛才這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屬于課堂質(zhì)疑,雖然不屬于課堂教學預設環(huán)節(jié),但學生有疑問,而且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及時對這位敢于質(zhì)疑的同學加以熱情鼓勵。我們的高效課堂就是要讓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學,教師所要引導的是實現(xiàn)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到“我會學”的飛躍?!皩W問”,要有“學”,更要有“問”,只有質(zhì)疑、探究,才能把問題引向深入,當教師明白了這個道理,引領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時,“高效課堂”才會悄然而生,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只重形式的高效課堂啊?。?/p>

楊勇:通過剛才幾個題,然后我們查找了今年湖北省高考試題中的詩歌鑒賞,也是比較閱讀,我們組認為做詩歌鑒賞比較閱讀比單獨只出一個詩歌要簡單一些,因為只要讀懂一首就可以延伸到另一首。出題角度不外乎就是從表現(xiàn)手法、藝術技巧、思想感情等。做題時首先要讀懂詩歌題目,題目往往能夠點明詩歌的內(nèi)容,其次讀注解,最后讀詩句,嚴格按照老師講的詩歌鑒賞五步法去疏通理解每一首詩歌,把從標題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詩句中去加以佐證。(生鼓掌)

石佩:每一首至少要讀三遍,讀詩句時先把它當作古文來讀,再把它當作古詩來讀,抓住詩歌中的意象及詩歌營造的整體意境來解讀詩歌,關鍵是用一首詩歌中得到的信息去印證另一首詩歌,因為只有同一題材的作品才會放在一起讓我們?nèi)ヨb賞比較。(生鼓掌)

……

師:剛才幾位同學總結(jié)的非常好,看來同學們對詩歌鑒賞比較閱讀已經(jīng)有了直觀的概念和初步的鑒賞意識,能從現(xiàn)象歸納總結(jié)出規(guī)律。既然是比較,就一定有比較之處,基本原則就是“知同辨異”(板書),“知同”就是發(fā)現(xiàn)兩首詩中相同、相似的東西,比如說相同的題材,像對“項羽烏江自刎”這一題材,杜牧和李清照就作了不同解讀;“辨異”就是分辨兩詩中不同乃至相對、相反的東西。不管是“知同”還是“辨異”,重點都要落實到剛才楊勇提到的一些主要對比點上去,都要從詩歌中找到具體依據(jù)。鑒賞答題的時候,要從一首詩歌得到的信息去印證另一首詩歌,就像石佩說的那樣,只有同一題材的作品才會放在一起讓我們?nèi)ヨb賞比較,從“同”中比較,發(fā)掘出“異”處。

饒婷:我們組認為答題步驟應該是先找出異同點,然后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最后答思想感情。

(筆者點評:高效課堂模式下不光要求現(xiàn)場解決探究部分,還應該從拓展上進行歸納總結(jié),對本次課講授的知識結(jié)構、主線進行歸納。要盡力突出主題,綱目分明,同時指出容易模糊和誤解之處,使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具體到本節(jié)課,剛才這部分屬于知識拓展,總結(jié)答題規(guī)律,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有答題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上升到理論層面,使學生在做題的感性經(jīng)驗基礎上能舉一反三,開拓經(jīng)驗性思維。)

……

師:好了同學們,我們對詩歌鑒賞比較閱讀進行了總結(jié),下面進行達標檢測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用8分鐘時間完成王維和周弼的兩首詩,開始!

周永鑫:老師,眼看這節(jié)課時間快到了,我能插一句嗎?我們組在做預習案時提前偷偷看了下課堂探究案(生笑),以前老師讓我們自己出題,具體到這首詩歌可不可以從意象角度設個題目,就是兩首詩都有“樹”,這兩個意象代表的意義相同嗎?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生熱烈鼓掌)

師:這位同學的想法非常好,能想別人之未想到的,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向他們這一組表示肯定!

(筆者點評:我校的高效課堂以“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為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其終極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達到“展卷自解,下筆自有法度”的目標。剛才周永鑫同學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對這兩首詩歌作了解讀,提出自己的疑問,而且很有見地,課堂質(zhì)疑的最高境界就是“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教師此刻的肯定和解疑對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有效,更有利于激發(fā)他們課堂質(zhì)疑的興趣,況且我校高效課堂正逐步走向成熟,像這樣能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尤其難能可貴,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就更容易解除學生心理的拘束感,減少他們的依賴性,增加他們的主動性。如果時間允許,就要當堂探討解答學生的問題,最起碼也要在課后作答。)

學生做課堂檢測……

師:(看到同學們大多數(shù)都做完了)好了,當堂檢測留待下節(jié)課咱們共同探討,課后訓練案課后完成,學科組長統(tǒng)一安排。還有幾分鐘時間,請學科班長對這節(jié)課做下點評!

周永鑫: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的非常好,大家都很積極配合,像陳俊、姚洪濤、鐘文文等能夠積極發(fā)言展示,尤其是左聰聰同學,提出了答題規(guī)范的問題,對我啟發(fā)很大。表現(xiàn)最好的組是第二組!有可能是因為有老師聽課,有些同學放不開,不敢大膽展示自己,咱們平時做得很好,人家杜郎口中學的同學那么多老師聽課,都能做到旁若無人,我相信人家能做到我們一樣能做到,對不對同學們(大聲)?對——(生齊聲回答)點評完畢。

師:下課!

【課后反思】

從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到高效課堂模式,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讓我驚詫于我校濟濟的人才,也讓我倍感壓力,只有迎頭趕上才不至于落伍啊。通過這節(jié)課,對照杜郎口、昌樂二中成功的經(jīng)驗,參照我自己的教學,有以下感悟:

要減少對學生的制約控制,敢于放手,要相信他們,只要方法得當,制度有序,什么時間干什么事,學生了然于胸,讓他們在高效課堂框架內(nèi)獨舞或群舞,給他們活動機會、思考空間,才會有獨到的見解,豐富的答案。不要為了完成教學過程而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求知欲。懂得調(diào)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具體到這節(jié)課我覺得教師在關注教學流程上做得很好,時間把握到位、充分,每個環(huán)節(jié)多少分鐘都有嚴格限制。高效課堂之所以高效就在于時間的把握,和時間賽跑,要求學生限時間、限內(nèi)容、限方法完成學生任務,在有限的45分鐘內(nèi)完成既定學習目標。但我認為不能因為要完成既定的教學流程而忽視學生的展示欲、求知欲,比如周永鑫對同學的點評有不同意見:“非得結(jié)合詩句分析嗎?不結(jié)合詩句分析高考會扣分嗎?”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犀利,代表了一部分同學的疑惑,只要沒有游離于教學范圍之外就應該及時探討解答。我注意到教師在關注這個問題時看了看時鐘,估計是怕時間不夠影響到后面的流程,但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落實比流程更重要,即使影響到后面,把每一個學生關注的問題消滅掉,學生的學習激情才會持久,才會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學習,體驗成功的,創(chuàng)造快樂高效的課堂。

篇4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課外;教學案例

一、案例背景

當今社會對英語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考英語閱讀文章越來越難,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勢在必行。然而,在朗讀、精讀、課內(nèi)讀形式下,課本文章簡單、語言知識講解無趣、教學方式刻板,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提升。

二、教學設計理念

三、學情分析

四、教材分析

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

六、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并解決相關問題。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3.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心靈的提升。

七、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并初步掌握一些單詞、詞組、句式和修辭。

八、教學策略 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語言。

九、教具準備 多媒體

十、教學過程

Step I. Lead-in

1.Video: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the father tells the son some advice

Step II. Match the following words with their definitions.

A B

bully['blI](L20) a. unbelievable

persevere[p :sI'vI ](L29) b. wish sb. success

incredible[In'kredIbl](L45) c. keep trying

Godspeed[‘ d’spi:d] (L92) d. hurt or frighten

設計依據(jù)和目的: 通過單詞和詞義配對,檢測學生對文章的預習和生詞的查閱,同時要求學生跟讀單詞并及時記憶,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Step III. Fast reading

1. The purpose of the letter is to _______. 2. Can you tell me what’s the advice? 3. The structure of the letter: Part 1(Paras1-5), Part 2 (Paras6-25), Part 3 (Para 26)

設計依據(jù)和目的:通過快速閱讀獲取寫作目的及父親的四點建議,并由此得出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及段落大意,從整體上理解全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的能力和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

Step IV. Detailed reading

Task 1: Read Part 1(Paras1-5) and answer.

What does the father think of his advice?What attitude does the son should hold to life challenges?

Task 2: Read (Paras6-9) Life can be cruel and fill in the table.

Task 3: (Paras10-13) Be open to life. Q: What are the four aspects?

Task 4: (Paras14-17) Life isn't a competition. Read and decide true or false

1. It’s suggested to outdo and impress others. 2. Being satisfied with having enough is a good quality. 3. Enjoy a life journey of happiness, constant learning, continual improvement and love.

Find the word which has the similar meaning as “constant” in Para 15. ___________

Task 5: (Paras18-25) Love should be your rule.

What are others’ living rules? Whom should the son love? Why should the son love his enemy?

Martin Luther King, Jr once said: Darkness cannot drive out darkness; only light can do that. Hate cannot drive out hate; only love can do that.

設計依據(jù)和目的:通過學生仔細閱讀,運用各種活動,如回答問題、填寫表格、判斷正誤、名人名言、猜測詞義、尋找單詞等,培養(yǎng)學生的查找信息、轉(zhuǎn)換信息、總結(jié)信息的閱讀能力,并一直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課堂熱情。

Step V. Further comprehension

Step VI. Language focus

Task 1: Life isn’t a competition. It’s a journey. ――Metaphor(暗喻)

Task 2: Useful phrases

Step VII. Discussion小組討論

Step VIII. Homework作業(yè)

Please write a thank-you letter to your father or mother or anyone that you are grateful.

九、教學反思

閱讀不僅僅局限于淺層次的文本信息的閱讀,應該要觸動人心、發(fā)人深省,因此要挖掘深層次的東西讓學生思考。這篇課外閱讀難度較大,筆者首先透徹地研究了文章,將文章中的生詞、難句一一標出,并注釋。其次,筆者對文章的結(jié)構進行分析,挖掘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經(jīng)過一遍一遍的思考、推敲、、重來,筆者設計的問題由淺入深,挖掘到了一定的深度,能夠觸動學生的心靈。通過這次挑戰(zhàn),筆者在文章的把握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總體上看,整堂課設計合理,結(jié)構流暢,并能時刻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文章,很大程度上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授課效果。

十、結(jié)束語

篇5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教案設計 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稱課時計劃,是教師在備課期間對于一節(jié)課的書面設計,是一種具體教學方案,它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規(guī)劃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是實施教學的設計藍圖,也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學的教案設計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許多教師為了減輕工作量,把教案設計成萬能型,無論上哪一課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學參考書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現(xiàn)今的許多教案缺乏閱讀教案設計的教育心理學思想,教學安排隨意化,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教案設計束縛了師生靈性思維的觸發(fā),桎梏了課堂的開放性??茖W和合理的教案計劃、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計劃和設想,才能在把握課堂教學總方向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有效實施開放性教學,而沒有計劃的開放教學只能是脫了韁繩的野馬,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學。②

以下從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閱讀的整合、組織、精加工、監(jiān)控五個方面對于漪特級教師閱讀課教案《春》進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學后記》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一 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認為閱讀教學應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jié)合同時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學的語文教育心理學為依據(jù)。

1.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從整體教學目標出發(fā)安排教學程序,讓學生直接接觸整篇課文。這一理念體現(xiàn)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認為閱讀是猜測的游戲,學生通過感知全文,對課文形成整體了解,形成對文章主旨的認識。

教案《春》在教學第二個步驟中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作者是怎樣描繪春天的?”同時設置了情境:學生正處于陽春三月。讓學生體會自己感受的春天與作家筆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通讀全文,認識文章從哪些方面描繪春天和歌頌春天。這樣的教案設計體現(xiàn)了“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首先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洞骸愤@一教案整體感知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創(chuàng)設了春暖花開的情境,讓學生思考現(xiàn)實的春天與作者筆下的春天的不同,這樣就讓學生在之后的閱讀中進行“自上而下”的猜測,進行比較,從而形成對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時學生的整體感知以及對文章的猜測,在閱讀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雛形,這樣能幫助學生形成對課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許多教案也會把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設計進來,但只局限于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整體感知課文,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對于整體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對課文只形成了相當模糊的印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如吟誦一段類似主題的詩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樂,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形成整體感知,同樣也可以讓學生比較自身經(jīng)歷與課文描寫,啟發(fā)學生閱讀。

2.重點擊破

對課文的重點突破,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難點進行“局部分析”,使學生從微觀上加深理解。這一理念體現(xiàn)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一部分就是在學生形成整體感知之后對于課文中細節(jié)上的問題進行把握。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重點突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這一教案中,設置了“講讀體會”這一環(huán)節(jié),把課文分成三段,通過教師設問各個擊破每個段落中的細節(jié)問題。如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讓學生體會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體感知中,學生對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沒有深切體會詞語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要明確課文中哪些修辭、表達方式、詞語的運用值得學生借鑒學習,在教學中進行提問,引起學生重視。

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新課改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重視學生獨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時要加強閱讀課對于學生的指導和點撥,也可通過學生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這一理念體現(xiàn)了交易閱讀模式,教師應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理解和體驗,啟發(fā)、引導學生形成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于漪在對這篇教案的改進中提出,應該加強對于學生思維和語言的訓練,即在教案中示范課文如何描寫景物,舉一兩處典型的地方,帶領學生分析之后,再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以及小組互助合作式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重點詞語和修辭的運用,形成自己多樣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她加強了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jié)合起來,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還對導入課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設計。這樣做就使學生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新課程改革的閱讀教學理念暗含著語文閱讀心理學的知識,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體現(xiàn)。也就是在教案設計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也不能忽視“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對于重點語句和段落的重點擊破。并且,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設置問題答案并不是為了向?qū)W生灌輸教師的思想,而是為了通過引導、激發(fā)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

關于閱讀,王小明老師認為可分成整合、組織、精加工、監(jiān)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xiàn)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學知識。

二 閱讀整合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首先,整合過程包括兩部分“激活個體頭腦中所具有的與所閱讀內(nèi)容有關的原有知識以及將這一原有知識與課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來而理解新信息的意義?!雹垡簿褪钦f閱讀需要提取原有的相關知識,如果學生提取不出來就很容易對課文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

在《春》這一教案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識,形成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于漪在導入部分用學生學過的描繪春天的古詩引入,展開對春天的想象。這樣在大方向上對學生的理解進行引導,不會出現(xiàn)大的偏差。在講“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時,為讓學生理解“逼”字的含義,她讓學生用學過的詩句來表達。學生回想起了“兩山排闥送青來”的詩句,促進了對“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師教案中通過觸發(fā)學生原有知識中對于“逼”的描寫,對課文中的新知識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設計中,導入部分非常重要,這一部分不能隨意地設置和安排,而是要調(diào)動激活學生頭腦中與課文相關的原有知識,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新舊知識的整合。

三 閱讀組織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組織過程就是“把握課文的要點及要點之間的關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結(jié)構,不僅要明確每句話的含義還要了解要點形成的結(jié)構。閱讀教案的設計基于這一點,應該明確列出文章的結(jié)構層次。

《春》這篇教案中,安排了讓學生分層,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節(jié)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節(jié)描繪春天。(第二段);第8~10節(jié)歌頌春天。(第三段)”這樣明確層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時為接下來的教學帶來清晰的思維。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會讓學生對課文劃分層次,但是落實到教案上,有時會忽略,其實文章的結(jié)構層次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劃分層次不僅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同時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結(jié)構,促使教學有條理、有邏輯地進行。

四 閱讀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在精加工這部分中,外國學者認為學生在閱讀中會進行推斷,有些研究指出給學生設置推理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是對于“自上而下”閱讀猜測模式的訓練。

《春》這一教案中讓學生推斷花下是什么情形,哪個字表現(xiàn)出了這樣的情形。學生通過“鬧”字推斷出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當然推斷題更多地運用在敘事題材作品上,特別是對于小說、喜劇情節(jié)的推斷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通過若干推理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

五 閱讀監(jiān)控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閱讀監(jiān)控實際上是元認知對于閱讀的影響。許多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不能有效閱讀的原因在于他們?nèi)狈﹂喿x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預設目標,明確閱讀任務,帶著具體問題閱讀。

《春》把課文分解為三大層次,每個層次包含若干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教師為學生在本層或者本段中預設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把每個問題分析理解透徹后,就能對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學生閱讀的自我監(jiān)控,不妨規(guī)劃一份課文預讀“自我監(jiān)控問題單”,⑥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明確閱讀的目的。

六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閱讀教學應該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jié)合,同時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要求。教案的設計應該遵循這一理念。整體感知是對全文大體的感悟,學生進行“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重點擊破是對于課文細節(jié)的把握,學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中重點突破,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理解的細節(jié)內(nèi)容。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體現(xiàn)的是教學并不是向?qū)W生進行灌輸,而是引導、激發(fā)學生形成交易閱讀,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關于閱讀整合、組織、精加工、監(jiān)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xiàn)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學知識,形成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段落層次的劃分,內(nèi)容的推斷,自我的監(jiān)控。這樣的教案蘊含著語文教育心理學的理念,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

注 釋

①雷家祥.關于語文教案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1(19)

②鄒小平.芻議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案[J].科學咨詢,2012(2)

③⑤王小明.閱讀與閱讀教學:心理學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語文教學經(jīng)驗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張向奎等.課堂教學監(jiān)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一、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不足

1.問題缺乏設計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往往是隨機的,在備課教案上只是注“This content, can ask questions,enlighten the students”(這個內(nèi)容,可以提問,啟發(fā)學生)之類簡單提示。這樣,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層次,也沒有目標,更談不上是技巧或設計。通過提問要達到什么目標?教師都沒有抓住閱讀提問的本質(zhì),學生怎么可能從教師的提問過程中得到某種啟發(fā)或收獲呢?

2.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過于信賴

在閱讀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高中生通過英語的思維來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教師將提出問題的工作全部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在英語課堂上,我認為是不盡合理的。由于學生水平所限,并不能找到學習的關鍵點。教師無法把控課堂提問的指向性,造成學生很努力教師無法點撥。所以,教師還是應該從閱讀材料中找到與學生學習有關的關鍵性節(jié)點,將學生的學習思路帶到正確的方向。

3.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改特別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細節(jié)把握上還是有所欠缺。

如,在英語?n堂提問時,教師提問后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很短。試想,學生短時間內(nèi)用中文回答問題已經(jīng)算是思維敏捷了,而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大多還是采用漢語的思維方式,這需要一個過程。而教師通常是用英語來思維的,教師用自己的英語水平來與學生交流,課堂提問就成了教師的自問自答。在這樣的交流速率下,學生不太可能從教師的提問中得到某種啟發(fā)或引導,因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針對不足優(yōu)化英語閱讀課堂提問

對高中英語閱讀中開展提問教學的問題進行了大篇幅檢討,是值得的。只要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能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其實比發(fā)現(xiàn)問題更容易,就是所謂的“辦法總比問題多”。

1.提出的問題要有設計性

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開展之前,就要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想一想,設計的問題有沒有學習價值,是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還是能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法,還是訓練學生的表達?這些問題都考慮清楚了,教師也就知道怎樣來設計問題了。

在對提問進行設計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問題進行分層。哪些問題是針對基礎的,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哪些問題是拓展性的,適合水平較高的學生掌握。教師提問時就可以將基礎性的問題交給學習一般的學生來回答,而將難度較大的問題,則交給平時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回答。

2.提出的問題要有目標性

提問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不應過多強調(diào)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應出現(xiàn)模棱兩可的問題。閱讀課堂上英語教師的提問應強調(diào)適度,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一是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同時有助于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此外,高中英語閱讀的提問要考慮問題的針對性,不能隨意設計,如,這個問題是考核語法的,那個問題是引導理解的,每個問題都有針對性目標,有計劃又有層次,這樣才能實現(xiàn)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3.提出問題要給學生時間

教師提出問題要給學生留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是能確保提問有效性的關鍵。一個問題的設計是否合理固然重要,但再好的問題,沒有被學生理解和消化,那也是枉費心機。等候的時間,應根據(jù)提問的難易程度以及被提問學生的學習水平來確定,既要保證給學生的時間充足,又不能過度拖延讓學生養(yǎng)成思維惰性。教師可以采取與學生換位思考的方法,在提出問題后,自己按學生的思維路線來思考一遍,如先翻譯成中文,再尋找答案,再轉(zhuǎn)回英語,教師完成這個思維過程后,時間基本上就能滿足學生的思

篇7

關鍵詞: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3)10―0009―03

前言

新升本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具體體現(xiàn),該類高校已經(jīng)成為我國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是地方中小學師資的后備軍,是推進地方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力軍,其教學技能直接影響地方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辦學歷史不長,尚處于本科建設初期,對于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的建構和實踐還處于摸索階段,在借鑒老本科院校成功經(jīng)驗的同時,還得根據(jù)自身的特色,立足本土,基于區(qū)域性和地方性,逐步凝練自身的特色,以質(zhì)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fā)展。本文旨在探討英語教學技能培養(yǎng)的內(nèi)涵、英語教學技能的構成要素、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培養(yǎng)的原則,以期為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研究的理論和實踐課程設置、教學技能訓練方案、教學技能評價體系建構等提供指導性的理論依據(jù)和理論基礎。

一、英語教學技能的內(nèi)涵

教學技能是師范教育中用得最多的一個術語,提到教師必然提到教學技能,緣于教學技能是一個教師生存和發(fā)展的看家本事。然而,國內(nèi)外學者對“教學技能”的理解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國內(nèi)學者胡淑珍認為“教學技能是教師在教學中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系列有效的行為方式”。[1]李克東認為,“教學技能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及教學理論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2]澳大利亞學者Cliff.Turng認為“基本教學技能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系列教學行為”。[3]《教育心理學》中對技能概念的闡述:“技能是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4]莫里遜等認為教學技能是“為了達到教學上規(guī)定的某些目標所采取的一種行為常用的,一般認為是有效果的教學活動方式”。斯諾(R.F.Snow)認為“教學技能是由與行為及認知有關的事項的結(jié)構系列組成”。 [5]也有學者將教學技能理解為“用于具體情境(教學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驟,包括教師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的動作技能、智慧技能、認知策略等”。[6]

從上述國內(nèi)外學者對教學技能的理解來看,他們對什么是“教學技能”還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而是基于各自的理解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教學技能的內(nèi)涵,可大致概括為“行為方式說”(如胡淑珍、李克東、Cliff.Turng)、“活動方式說”(如莫里遜等)、“結(jié)構說”(如斯諾)、“知識說”(如荀淵)。學界尚且如此,平日中人們提到的教學技能更是概念不一,有人認為它與教學方法無異,有人將它與教學水平或者教學能力混為一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或縮小、或擴大、或泛化等理解偏頗現(xiàn)象。

綜合眾多學者的教學技能觀,筆者認為,教學技能是教師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的教學理論,運用專業(yè)知識,結(jié)合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基于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運用與教學有關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以及有效的教學手段,組織課內(nèi)和課外教學活動并促進學生學習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英語教學技能就是融英語和教學為一體,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為專業(yè),以教學為途徑,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完成既定英語教學目標的教學技能。

二、英語教學技能的構成要素

英語教學技能就是“英語+教學”的復合技能,該技能既包括基本教學技能的要素,如導入技能、教學語言技能、板書技能、教態(tài)變化技能、教學演示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反饋強化技能、結(jié)束技能、組織教學技能[6]、多媒體使用技能等,同時又涵蓋英語作為一個學科的單項技能和綜合技能,即聽說讀寫的訓練技能和語音、詞匯、句法、課文的教學技能。為了明確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范疇,為改革課程設置、制定可操作的訓練體系和建構合理的評價體系奠定理論基礎,《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研究》課題組基于《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大綱》(1994)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2004)中的教學技能的內(nèi)容,結(jié)合英語教學中所運用的實際技能,將英語教學技能的內(nèi)容歸結(jié)為五大板塊:教學表達技能、教學設計技能、教學組織技能、教學手段運用技能、教學研究技能。

(一)教學表達技能

教學表達技能指的是教態(tài)和語言面貌,即教師的儀表風格,包括表情、眼神、手勢、站姿、服飾以及教師的語言表達,即普通話和英語口語表達技能、英語書寫規(guī)范和書面表達技能、英語課堂用語中語音、語調(diào)、語體的把握技能。教師應該做到面帶微笑、眼望學生、手勢自然、站姿平穩(wěn)、服飾整潔,語音標準、語調(diào)正確、用語恰當,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和高效。

(二)教學設計技能

教學設計技能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整合和優(yōu)化各教學環(huán)節(jié),梳理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jù)教學實際選擇教具,基于課型確定授課形式和板書設計,從而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該教學設計的最終成果就是教案,教案設計要科學、完整,要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因為教案“是教師上課前對課堂上所教內(nèi)容、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活動的系統(tǒng)安排及決策,是一堂課的框架”。[7]教案分為授課教案和說課教案。授課教案是教師為上課而準備的授課框架,說課教案是教師就一節(jié)課如何操作且為何如此操作進行闡釋而形成的教學方案。

(三)教學組織技能

教學組織技能就是教師為保證課堂各環(huán)節(jié)順利有序運行而調(diào)用各種教學技巧的過程,比如,如何通過導入、提問、對子或小組活動等,靈活處理新授課、鞏固課、閱讀課和復習課的不同課型,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語音、詞匯、語法,不斷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使用正確的英語課堂用語,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互動性,適時處理突發(fā)事件等,以體現(xiàn)課堂的駕馭和調(diào)控能力。

(四)教學手段運用技能

教學手段運用技能指的是教師利用黑板、實物和簡筆畫以及多媒體等進行教學的技能。板書是課堂教學中輔助交流的教學技能,要提綱挈領、突出重難點。簡筆畫是利用簡筆畫勾勒教學內(nèi)容,使之生動形象、簡單明了。課件制作是教師的必要技能,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制作多媒體課件,立體、動態(tài)處理詞匯、句法和課文,通過網(wǎng)絡平臺的交流學習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五)教學研究技能

教學研究技能就是教師基于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以學生、教材等為研究對象,借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經(jīng)驗,探討教學方法和課程建設等教學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教師在教學研究中所采取的種種舉措直接影響教學改革的成敗,直接體現(xiàn)教師研究的能力,直接影響一個教師的發(fā)展后勁。如說課教案的設計、教改項目的組織等,均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學研究技能。

三、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的原則

(一)凸顯實踐

新升本院校的英語專業(yè)師范教育是培養(yǎng)該類院校所在地方的基礎教育英語師資的中堅力量,如何培養(yǎng)英語基礎扎實且具有較好的教師基本功、熟悉英語新課標的英語師范生是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教育的重點研究課題。英語口語好、教學技能精應該是該類院校英語師范教育的目標,要實現(xiàn)該目標需要在貫穿四年的人才培養(yǎng)中凸顯實踐。從頂層設計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都應該基于“英語+師范”的復合技能理念,即凸顯英語技能和教學技能的實踐。

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辦學歷史相對短暫,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還有待加強,不可能盲目地硬搬硬套老本科的辦學經(jīng)驗和培養(yǎng)模式。該類院校必須基于自身的具體情況,看菜吃飯,培養(yǎng)方案中要加大實踐性、技能性課時的比重,統(tǒng)籌規(guī)劃技能實踐,加強技能鍛煉平臺建設。在第一到第五學期進行英語技能即聽說讀寫強化實踐,舉行英語誦讀、英語配音、英語播報、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英語原著閱讀等競賽活動,每個項目配備指導教師且要求學生務必參與,納入相應課程的平時考核。教學技能項目化和模塊化訓練,貫穿第一到第六學期,見習和研習穿插其中,第七學期實習和研習,第八學期頂崗實習,建構英語技能和教學技能共同提高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師范生技能進行全程化、系統(tǒng)化、個性化和專業(yè)化指導。

(二)建構模式

當前,新升本院校的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常局限于“三筆一話”,教師儀表及備課講課說課技能的訓練得不到充分的重視,該類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技能訓練常放在英語教學法課程的課堂講授中完成,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訓練和實踐平臺,沒有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

新升本院校的歷史使命是為地方培養(yǎng)合格的中小學英語師資,該類院校有必要立足本土,定位好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并將培養(yǎng)目標落實于具體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培養(yǎng)方案需圍繞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就課程開設、教學計劃、實踐平臺、教學評價等進行切合實際的設置,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要合理,突出技能的培養(yǎng),健全理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技能訓練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形成“理論-課程-實踐-評價”四位交互的培養(yǎng)模式。理論要夠用,即一定的英語語言理論和從事中小學英語教學所需的教學理論;課程要合理,即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要適中,確保技能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不缺位;實踐要凸顯,要建構技能實踐平臺,包括技能訓練方案和“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學實踐;教學評價要科學,建立促進師范生全面發(fā)展的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學技能評價體系。

(三)建立實踐基地

順應社會發(fā)展升格的本科院校肩負為地方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使命,諸項技能中英語口語和教學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新升本院校應該為英語師范生提供多元化的實踐空間,促進所學理論知識的內(nèi)化和技能的自動轉(zhuǎn)化,除了課內(nèi)課外提供足夠的技能發(fā)展舞臺,還需在見習、實習、研習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加強管理提高效率。該類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地方中小學建立長期合作的教學實踐基地,積極探索互利雙贏的合作機制,讓實踐基地成為師范生見習、實習、研習的最佳平臺,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四、結(jié)束語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21世紀以來,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jīng)濟,履行服務社會的功能,一批又一批的??茖W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為了增強社會知名度,新升本院校加快步伐,從硬件設施到軟件設施,從師資建設到人才培養(yǎng),不斷加深教育教學改革。然而,由于本科辦學歷史不長,改革多停留在宏觀和中觀層面,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屬于微觀層面,系部管理層的主任們由于管理、教學、科研的壓力,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暇縱觀全局去建構比較科學合理的體系,而一線教師疲于上課完成科研工作量,只憑感覺和經(jīng)驗指導學生,不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系統(tǒng)全局觀念。老本科院校倒是有很多模式,卻不是針對新升本院校的,可借鑒,但是實用性不強?;谛律驹盒嶋H,探討適用于建構該層次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的理論基礎意義重大。英語教學技能的內(nèi)涵、構成要素以及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應該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探討為該類院校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改革、技能訓練方案的制定和教學技能評價體系的建構等奠定了理論基礎,為該類院校深入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見解。

[參考文獻]

[1]胡淑珍.教學技能[M].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李克東.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3]郭友.大學教師教學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1994(03).

[4]潘寂.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胡淑珍,胡清薇.教學技能觀的辨析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02).

篇8

閱讀,對學生的學習、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對閱讀重要性的精妙詮釋。

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面對著不同的書籍,不同的文章,或精言妙語,或妙趣橫生的故事,或耐人尋味的哲理警言,無不在時時叩擊著學生心靈的大門,在頻閃的火花中,定會點燃學生心中的篝火,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閱讀,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積三十年的經(jīng)驗,我相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廣泛閱讀中,通過大量搜集,廣泛積累,獲取的不僅僅是“之乎者也”、“滿腹經(jīng)書”,還有“十萬個為什么”。在閱讀中,學生不僅能增長才干,豐富知識,還能提高技能,啟迪智慧。

閱讀,可以讓學生勵志明理。閱讀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zhì)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案褂性姇鴼庾匀A”,“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影響。同時,閱讀既是一個了解社會和思考社會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反芻、自我提升的過程。在閱讀中,學生不僅能領悟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優(yōu)美景色和“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不畏艱險的樂觀精神,更能領悟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閱讀,能讓學生讀出“四大發(fā)明”的自豪,讀出帝國主義用大炮轟開祖國大門的屈辱,讀出“少年強,則中國強”的責任,讀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學生認識到了閱讀的好處和重要性。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去閱讀呢?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在日常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改革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將閱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認真鉆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去閱讀。課堂中,絕不利用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不隨便給學生定框框,限制學生的思維。在閱讀中,教師是閱讀的平等參與者,是學生閱讀的導師,是濃厚閱讀氣氛的策劃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適時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技巧的啟發(fā)。每一次課堂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都要組織有效地課堂交流,要讓更多的學生去交流,去發(fā)揮。教師不以標準化的答案去規(guī)范學生的見解,著力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避免少數(shù)人說,多數(shù)人當聽眾。

二、認真上好閱讀課

在上閱讀課前,我都是結(jié)合教材,聯(lián)系本班學生的特點,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水平,慎重確定閱讀主題,并認真?zhèn)浜瞄喿x課教案。對閱讀地點、閱讀形式、推薦書目等都精心安排;對閱讀要求、時間安排等都計劃到位。每一節(jié)閱讀課結(jié)束,我都根據(jù)自己的設計意圖、效果預測進行信息搜集,形式可以是課堂交流,暢談收獲;也可以是以書面形式形成閱讀感悟、讀書摘抄等等。

三、認真落實“每天一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學生的常規(guī)習慣

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把閱讀當成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我實行了“課前誦讀”、“每天一讀”的做法。每個學期初,我都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精心設計“每天一讀”閱讀內(nèi)容,并打印成文,學生人手一份。為使“每天一讀”不流于形式,我在班級中成立閱讀小組,對他們進行指導、培訓。并以他們?yōu)楹诵?,吸引部分閱讀愛好者,形成班級閱讀骨干群體,將“每天一讀”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產(chǎn)生了顯著效果。

四、充分利用好班級圖書角

我根據(jù)班級學生特點以及學習需要,指導學生定期更新圖書角的書籍。平日,加強圖書角圖書的使用管理,使圖書能有效流通起來。為方便學生閱讀,幫助學生有目的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圖書,我設計了“圖書閱讀推薦卡”,號召每位學生閱讀完圖書后,將圖書的“精彩”記下來,將自己的感悟?qū)懴聛?,并附上推薦語,向其他同學推薦。這樣,既提高了閱讀者的總結(jié)、提煉能力,又為選書者提供了參考。同時,我通過組織“周讀書之星”、“月讀書之星”的評選活動,時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校內(nèi)校外閱讀有機結(jié)合,堅持“生活化、信息化、社會化的大語文閱讀觀”

1、在做好課內(nèi)、課外、校內(nèi)閱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引導學生開展好校外閱讀。節(jié)假日閱讀內(nèi)容,分為必讀書目和學生自選書目兩種,這樣既能讓學生收獲知識、陶冶情操,也能發(fā)揮學生的興趣、愛好,還能讓讀書這一有益活動,取代學生上網(wǎng)游戲等陋習,避免受到侵蝕。

2、積極建立大語文閱讀觀,讓學生深入到社會中,閱讀好“社會”這本書,象深入社會搜集對聯(lián)、搜集精美廣告詞、甚至搜集街頭巷尾閑人聊天的精彩語句、語段,豐富學生“生活化”的信息。

3、建立“親子共讀”的閱讀形式。要求學生回到家中,積極同家長一起閱讀。通過共讀一本書,共同談收獲,既可激揚文采、共同提高,還可加深父子之間的感情,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讓學生浸潤在“書香家庭”的濃厚墨香中,無疑對學生的成長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六、建立濃厚的“書香校園”氛圍,以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篇9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zhì)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更多的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那么如何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呢?我認為: 

一、教師要潛心研究課文

作為語文老師,首先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認真閱研讀課文及課后的注釋,靜心凝神地加以研究。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教材,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課文,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學習的內(nèi)容。

其次要深入鉆研教材,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及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然后再走出教材,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jù)教學目標,結(jié)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nèi)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課文,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有時能彌補智力發(fā)展的不足。高水平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較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積極朝向?qū)W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產(chǎn)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互為促進,進入良性循環(huán)。

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jié)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zhàn)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zhàn)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三、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教案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焙沃^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nèi)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nèi)涵的教學套路,依據(jù)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p>

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簡化,而環(huán)節(jié)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xiàn)在對學習內(nèi)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yōu)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jù)文本,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xiàn)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精心設計教案,必須設計好教學方法,它是完成教學任務和內(nèi)容的保證。教者要根據(jù)每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和難點,選定合適的教學模式,注重各環(huán)節(jié),各步驟之間的過渡和銜接,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先后順序,選定切入口,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新的教學方案。同時注意新舊知識的連接,讓學生易于接受知識。同時根據(jù)學生的求知欲強、興趣廣泛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這也就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

四、注重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培養(yǎng)上。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我們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例如學生在獨立閱讀課文中的提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也是逐步培養(yǎng)的。開始學生生疑往往只是文章字詞的表面,要引導他們深入到篇章之中。學生質(zhì)疑有所進展時,我們再拓寬他們的思路,要求他們把閱讀的課文與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考慮。這樣步步誘導,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積極性就會增強。教師還可以在學生不易產(chǎn)生疑問處設疑,或抓住課文本身的矛盾激發(fā)學生思考。教師教學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參與課堂活動的能力,如討論、發(fā)言、游戲、表演等等,就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講是為了不講”的境界,這樣必然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

篇10

【摘要】小學生習作就是用語言文字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寫出來,可是,農(nóng)村小學生從中年級到高年級,從上一代到下一代,寫一件事、寫一個人,總是那些寫熟的事、寫膩的人,所產(chǎn)生的感受總是很膚淺。為此本人對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產(chǎn)生著深深的憂慮,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困惑與對策

Discussion on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perplexity and Countermeasures

Wei Xiuyou

【Abstract】School assignments is to use language to share our feelings, imagination, written, but, of rural pupils from grade to high grade,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write a thing, written by a person, always those who write, write with cooked things, produced by the feel is very superficial. Therefore I on rural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with deep anxie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confusion and Countermeasures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有23個年頭,有3個年頭主持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語文教研活動,因此有機會聽了許多作文教學課例,看了不少學生的習作。我深知當前農(nóng)村小學生習作現(xiàn)狀確實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習作題材陳舊缺乏新意、記流水賬語言枯燥、條理性差感悟不深。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得到落實,學生確實沒有體驗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沒有感受過新鮮的刺激,自然沒有新的內(nèi)容寫諸習作之中;二是許多教師忽視了有效的指導,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勤于觀察、善于積累的習慣,致使學生把僅有的一些新的生活素材給遺忘了,自然是習作中用之不著;三是農(nóng)村小學生看的書較少,知識庫存量少,詞匯嚴重匱乏;四是習作訓練次數(shù)不足,質(zhì)量偏低;五是農(nóng)村語文教師隊伍素質(zhì)普遍偏低,一些教師作文功底好,但不樂于去深入研究教法,一些教師的作文功底確實令人擔憂,連教學計劃、總結(jié)之類的常規(guī)寫作都不會寫,指導學生寫作確實不知從何入手。

根據(jù)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問題和本人多年來的農(nóng)村作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我認為要真正做到提高農(nóng)村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對策如下:

1 切實提高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的作文教學水平

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關鍵在于教師,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質(zhì)的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隊伍,農(nóng)村小學生才有希望。

第一,農(nóng)村語文教師必須轉(zhuǎn)變觀念,把有生的力量投入作文教學改革之中。農(nóng)村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習,認清形勢,徹底破除“得過且過蒙混過關”的舊觀念,牢固樹立“快馬揚蹄奮起直追”的新觀念。觀念更新了,行動才會有所改變,農(nóng)村作文教學也才會煥發(fā)出生機。

第二,從組織上加強對語文教師進行作文教學輔導。要有計劃地培養(yǎng)作文教學骨干老師,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理論培訓,改變教師們的作文知識庫存量匱乏的缺限;定期進行課堂考察,檢查督促作文教學方法的落實;定期組織舉辦作文公開課或賽課,定期召開作文教改論文交流會,切實提高教師們的作文教學研究水平,

第三,從機制上促進教師積極參加作文教學研究活動。沒有競爭激勵,是沒有對比的平淡,最終是缺乏互動和張力靜止。因而,鄉(xiāng)村作文教研工作必須從引導教育入手,在激勵競爭中獲得成效。創(chuàng)辦教師作文特刊、舉辦有各年齡段的教師參加的作文指導賽課,進行優(yōu)秀作文課教案評比和優(yōu)秀作文教研論文評比等等。

第四,教師要加強作文指導課的研究力度,探索適合本地特色的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當前農(nóng)村常用的作文課堂模式有:范文引路,掌握寫法——相似聯(lián)想,模擬寫作;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體會——回味敘述,文字傳達;實有物象——合理聯(lián)想——連綴成篇等等。

第五,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學生習作訓練內(nèi)容,并進行有效指導。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學生開始作文寫什么呢?一般說來是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自已所干、所見、所聞、所感的東西,也就是:做過什么,寫什么;看了什么,寫什么;聽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讀了什么,寫什么。其次,教會學生如何寫好、寫具體。學生寫作文有了內(nèi)容,但如何寫好,寫具體,還是一個關鍵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多樣方式去開拓學生思路,把文章寫具體。如:引導回憶,再現(xiàn)情景,事情起因是什么,經(jīng)過又是怎樣,事件中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如何,事情的結(jié)果如何等等,這樣學生就會有內(nèi)容可寫了。

2 多種因素參與,共同促進農(nóng)村小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

第一,營造規(guī)范的語言環(huán)境,消除學生語言表達障礙。首先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并隨時隨地都用之與學生交流,摒棄課上用普通話課后用土話交流的習慣;其次鼓勵學生多看電視中的少兒節(jié)目,有意模仿吸收以豐富自己的語言;再次要切實改變課堂教師一言談的教學現(xiàn)狀,把時間讓給學生說。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提高,也就不會再有“家我”(我家)、“假我”(等我)等土方言進入習作之中了。

第二,足量閱讀,實現(xiàn)習作材料的間接積累和寫作技巧的有效吸收。要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首先要關注文本,融會貫通。文本,是最好的寫作教材,我們的課文都是一些文質(zhì)兼美、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從而獲得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和再創(chuàng)造之間尋找突破口,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遷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其次要大量閱讀課外讀物。葉圣陶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贝_實如此,據(jù)統(tǒng)計,30%的城市孩子擁有88%的少兒圖書,因而城市的學生表達能力很強。而農(nóng)村孩子極度缺乏課外讀物,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曾感慨到:“我沒想到,全校1500名孩子,竟然沒有一個看過《兒童文學》這本雜志?!睋?jù)我所知,農(nóng)村的大部分小學生僅閱讀語文課本,再也無他書可讀了。即使有書,很多學生也沒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學校圖書室里、班級圖書角里的課外讀物,還要鼓勵學生購買并擁有屬于自己的好書,并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可以邊讀邊畫,寫旁注或眉批,加深閱讀的印象;可以摘錄、剪藏,以防遺忘;還可以就好句、好段、好篇進行仿寫,借用別人的語言來記錄自己的生活;指導學生寫讀后感、辦手抄報、開讀書匯報會等等,讓學生充分感受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