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交流講話

時間:2022-08-23 10:26:00

導語:農村教育交流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教育交流講話

今天到浦江、蘭溪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慕堂頭中學之名而來。堂頭中學幾十年如一日,立足于農村教育,堅持品格教育,培養(yǎng)心智健全、品德優(yōu)良的孩子,走出了一條很有特色的辦學之路。二是調研與督查。了解浦江、蘭溪食宿改造工程、預備勞動力培訓、中等職業(yè)學校招生、實施素質教育等情況。從今天的介紹和實地考察來看,兩個縣市發(fā)展教育的總體情況較好。無論是浦江舉全縣之力抓教育、為子孫后代辦教育的決心,還是蘭溪全面加快食宿改造工程進程、扎實推進預備勞動力培訓和中職招生工作的做法,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談幾點意見。

一、辦教育是很值得的事

浦江、蘭溪黨委和政府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在土地、資金等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大力辦教育,在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學校設施建設、深化教育改革、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教育是一個地方的希望、競爭力之所在。古希臘的著名智者柏拉圖有一次到埃及去,那時埃及很富裕,而希臘還比較貧窮,埃及人看不起柏拉圖。柏拉圖說了一句名言:“我堅信,追求知識的希臘人一定會追上迷戀財富的埃及人”。后來的事實果真印證了柏拉圖的話,希臘文明超過埃及文明,進而孕育了現(xiàn)代西方文明。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德國、日本之所以在短期內迅速崛起,從戰(zhàn)爭的廢墟中走出來,繼續(xù)成為世界的發(fā)達國家,這與兩個國家長期以來重視教育是直接相關的。說起九年義務教育,在全世界最早推行的是普魯士政府,就是俾斯麥任首相期間。當時,俾斯麥在分析歐洲列強的實力時說過,我們的實力在我們的教育中已經反映出來,勝負在課堂上已經決出。事實上,德國能夠走在歐洲的前列,起始于推行九年義務教育,教育為德國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一個地方的發(fā)展,最深厚的力量,在于人的長進、人的積極性。而人的能力、積極性和人受教育程度是分不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希望在于教育,在于培養(yǎng)會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人才。**經濟是老百姓經濟,是千百萬人每天都想著怎樣創(chuàng)業(yè)、怎樣就業(yè)的經濟,而這千百萬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教育和文化相支撐,可能僅僅是勞動力的資源,還不能形成具有持久競爭力的生產力。一個地方的自然資源總是有限的,但人力資源潛力非常大。世界上許多發(fā)達國家都是資源并非很富饒,但人力資本卻很雄厚的國家。

教育是事半功倍的事,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是功在千秋的事,在教育上多一些投入是值得的。今天我們到蘭溪橫溪初中,市委書記向我們介紹,那個地方辦企業(yè)到群眾中征地很困難,但辦教育群眾很支持。建學校群眾把土地主動讓出來,橫溪初中新建宿舍樓的土地就是群眾送的。群眾還主動同意修建校園里的道路和大門,寧肯自己繞路走。群眾對教育的迫切要求、對教育的感情,由此可見一斑。試想貧困鄉(xiāng)村的孩子,如果有了高中文化,他就不會甘心守在深山溝里過一輩子,他一定會出去創(chuàng)業(yè)??梢哉f,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看,上項目是做今天的事,抓科技是做明天的事,而抓教育是做永遠的事。

二、重教育尤其要重素質教育

一個人的發(fā)展應是全面的發(fā)展,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育不能出次品、廢品,更不能出危險品。出了次品對個人的影響是終身的,出了廢品對社會是無用的,而出了危險品對個人、對社會都是有害的。

素質教育我們雖然天天講、年年講,但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身心健康對孩子的影響是持久的,而分數(shù)對孩子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學生需要獲得學習、工作的能力,高分并不能解決能力、人品的問題。讓學生大量的時間花在題海上是不值得的。教育的方向必須向素質教育轉變。應認真總結堂頭中學素質教育的經驗,不斷往前走。堂頭中學能做到的,其他學校也應能做到。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所有學生都能進步,在方法上要積極探索。一是素質教育也要借助現(xiàn)代教育方法,與多媒體、新課程改革整合,讓它們變成一體的、無痕跡的教育,使學生在快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可貴的是保持興趣。我們現(xiàn)在有些教育方法把孩子的愛心、興趣給窒息了,這不是素質教育。事實證明,素質教育不會影響教育質量,反而能促進教育質量,促進所有學生共同進步。二是要更加重視學生體質健康,認真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讓學生的身體、品格、意志、精神狀態(tài)都能得到鍛煉。三是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切莫輕言放棄。把示范高中學校的招生指標分給各初中學校的做法好,可以推進學校的均衡發(fā)展。四是教師的支教力度要加大,切實解決城鄉(xiāng)教師隊伍水平差異過大問題。

三、扎扎實實做好教育基礎工作

教育工作要做的事很多,關鍵在于把教育的一些基礎工作抓好、基礎環(huán)境做好。近些年,我們的教育大體經歷了三階段:一是改造環(huán)境,這項任務發(fā)達地區(qū)基本已經完成;二是解決學生讀書難,應該說全省已基本完成;三是解決讀好書,“讀上書”需要設施、環(huán)境條件,“讀好書”取決于教師的素養(yǎng)。下一階段我們要把重點放在怎么樣提升教師素質、怎么樣調動教師積極性上。

當然,當前還是要把省里確定的一系列任務完成好,特別是食宿改造工程、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中職招生。這幾項工作不僅關系到民生,更關系到一個地方持久的競爭力,尤其是人力資本競爭力的培育。一是要抓緊食宿改造工程。這一工程是省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實事工程,省里的獎勵、補助資金超過50%。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省里的這一好政策,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破解難題,力爭今年內完成全部改造任務,同時確保工程質量,做到經濟、實用、安全。二是要做好預備勞動力培訓。農民最缺的是技術、能力。一定要把培訓的計劃落實到每一個學生,凡是能培訓的都培訓,這是對孩子對農民的最大負責,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治本之策。只有這樣,農民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實現(xiàn)小康。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新農民,新農民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學生抓起,這是一個牽牛鼻子的工作。我們可以從高考、中考報名時就開始抓,抓住中考、高考結束、錄取后等關鍵時段,一一落實培訓計劃,開班進行培訓。三是切實做好中職招生工作。職業(yè)教育可以讓無業(yè)者有業(yè),有業(yè)者樂業(yè)。一個地方,如果千百萬人都在想就業(yè)、想創(chuàng)業(yè),這個地方一定有活力,一定有競爭力。讀書就是為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職業(yè)教育最有利于實現(xiàn)這些目標。發(fā)達國家往往中職教育也搞得比較好。這其中首推德國,技能型教育、職業(yè)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發(fā)展,在德國很多人并沒有讀過大學,而是接受了職業(yè)教育。職業(yè)教育成本低,國家支持力度大,按國務院政策,職業(yè)教育資助體系將覆蓋到農村每一個孩子、覆蓋到城鎮(zhèn)困難家庭的每一個孩子,我省初步計劃還將先行一步,把職業(yè)教育資助體系覆蓋到所有學校的所有學生,既包括農村,也包括城市。希望大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認真做好中職招生工作。

作為教育廳,今后我們的政策將更多地向農村、困難地區(qū)、弱勢群體傾斜,切實做到鼓勵和支持大家多干事、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