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探討
時間:2022-11-15 08:59:28
導語: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物古建筑作為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做好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尤為重要。由于文物古建筑年代久,且特有建筑結構大多為木質,所以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了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需要對古建筑的布局、結構、材料等進行詳細地了解,然后加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從而確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對于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古建筑;文物;防火
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公安消防的重要職責,對于我國研究古代文化遺產(chǎn)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文物古建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進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時,應該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措施,從消防防火的前期預防到火災的救援,以及事后的處理等,都應該有一整套健全的機制,從而切實保障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運行。
1.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特點
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等級較低,主要是因為其建筑材料為木材,根據(jù)我國消防的耐火等級劃分屬于三或四級耐火等級,所以發(fā)生火災的系數(shù)較高。文物古建筑在布局上也不利于消防防火,因為受到古代建筑藝術風格的影響,并且消防理念較弱,所以布局比較緊湊,沒有預留消防通道,一旦發(fā)生火災,將為消防救援帶來很大的難度。而我國的文物古建筑一般都建造在比較偏遠的地區(qū),依山而建,一旦發(fā)生火災,消防救援在時間上會有所延遲,會耽誤消防救援的最佳時機。
2.文物古建筑容易引起火災的原因
2.1建筑材料和建筑布局
文物古建筑材料多以木材為主,由于其結構形式主要是木構架,在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其木材中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在木材干枯的情況下,極易發(fā)生火災。而在文物古建筑中所使用的木材大多為松、柏、杉、楠等材質,尤其是松樹和柏樹,其中含有大量的松油,一旦發(fā)生火災,將會迅速蔓延,為火災撲救帶來很大的難度。古建筑大多數(shù)通風條件都較好,一旦發(fā)生火災,不僅炎熱蔓延較快,而且燃燒十分迅速,再加之屋頂較為嚴實,發(fā)生火災時煙熱不易散發(fā),溫度容易積聚,從而形成立體燃燒。當前我國古建筑多以單位建筑為主,各單體建筑共同組成各種庭院,一旦有一體起火,則毗連的建筑都會大面積燃燒,從而導致火勢很難控制。
2.2管理不力
當前文物古建筑在管理方面存在分工不明及責任不清的問題,部分主管部門為了追求經(jīng)濟效益,對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管理較為忽視,缺乏消防安全意識,再加之群眾文物保護意識較差,在火源及電源管理方面不嚴格,缺乏責任主體意識。部分文物古建筑中消防設施數(shù)量不足,缺乏消防水源。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文物古建筑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極易發(fā)生火災,從而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3.加強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的措施
3.1加強組織領導,發(fā)揮相關部門職能
要全面貫徹落實文物保護工作“五納入”,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的領導。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規(guī)則》,明確古建筑文物保護的職能部門。落實好相關部門的職責。健全管理機制,普及消防知識,努力預防火災發(fā)生。要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協(xié)調解決古建筑文物消防安全難點問題。依法解決古建筑文物保護維修經(jīng)費問題。認真落實逐級的消防責任制和崗位防火安全責任制;嚴格各項防火安全工作;認真落實逐級的消防責任制和崗位防火安全責任制;嚴格各項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本單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夜間巡查制度,定期組織防火安全檢查,及時整改火災隱患;建立防火檔案;組織開展防火宣傳教育;制訂滅火應急方案,并組織、滅火疏散演練。
3.2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加強消防防火宣傳
在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中,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防火局面,以此來確保古建筑消防自救能力的提高。在具體工作中,需要以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為重要依據(jù),堅持保護與整改相結合,在利用的基礎上重視管理工作,以此來有保障古建筑的安全,有效的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為了做好消防防火安全防范工作,對于文物古建筑需要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消防安全自查,重視古建筑管理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和教育,定期開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規(guī)及消防安全常識的宣傳,努力提高人們對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識,落實好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工作。發(fā)動群眾的力量,利用多種宣傳形式來提高人們對文物古建筑重要性的認識,使其自覺參與到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工作中來,有效地保障古建筑的安全。
3.3加強消防設施建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很大一部分古建筑所處位置較為偏僻,部分位于高山之顛,由于受制于地理位置及客觀條件等因素的諸多限制,一旦古建筑發(fā)生火災,完全依賴于消防力量來撲救無法及時消除隱患,因此需要對自身消防設施進行完善,從而使火災在初期即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能夠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chǎn)損失。位于城市中的古建筑,需要充分地利用市政供水管網(wǎng)來安裝消火栓,并將消防設施配備齊全,保證足夠數(shù)量的滅火器。對于處于山區(qū)及郊區(qū)的古建筑,需要修建消防水塔及消防水缸,確保消防應急用水需求。
3.4加強電源和貨源管理
在古建筑內嚴禁私拉亂接電線,嚴格進行用電管理。對有雷擊危險的古建筑,要安裝避雷設施,并定期檢測和維修。在古建筑內嚴禁堆放柴草、木料及汽油、液化氣等易燃易爆物品,嚴禁吸煙、燃放和焚燒,要指定遠離古建筑的焚燒點,并定人定崗負責管理,確保消防安全。結語古建筑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對于防火安全工作要給予充分地重視,針對文物古建筑火災隱患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有效地保證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確保這些民族瑰寶能夠傳承下去。
作者:王強 單位: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
參考文獻:
[1]吳波.淺談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做法及預防對策[J].科教文匯,2008(29):20-22.
[2]賀煜華.古建筑防火策略的討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8,27(1):31-33.
[3]陳偉明.加強消防科技工作促進消防事業(yè)發(fā)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0,2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