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論文

時間:2022-07-13 09:56:35

導語: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論文

一、自由裁量權在檢驗檢疫行政處罰中的體現

(一)自由裁量事實性質認定

對于檢驗檢疫管理事項的性質,以及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檢驗檢疫部門均有自由裁量權??梢酝ㄟ^自由裁量來判斷其行為是否違反了檢驗檢疫相關的管理秩序,并在調查和評判之后來確定是否需要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二)自由裁量違法行為情節(jié)輕重

主觀和客觀是檢驗檢疫違法行為情節(jié)分類的兩個主要方面。其中主觀的行為包括動機、目的、態(tài)度表現和心理狀態(tài)等;客觀行為包括對象、時空、方式方法和結果危害等。因此,在施行檢驗檢疫行政處罰的時候,必須對上述所說的主觀、客觀行為的內容進行認真考慮,然后再判定其違法行為情節(jié)的輕重,而檢驗檢疫部門在這方面仍然具有自由裁量的權利。在檢驗檢疫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不少涉及行為情節(jié)輕重判定的內容都是可以酌情來定的,也就是說在都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時,可以由檢驗檢疫部門綜合考慮主觀和客觀兩大因素來對其情節(jié)輕重進行自由裁量,其中包括其違法情節(jié)的程度、范圍以及輕重等。在相關的法律條款中,“視情節(jié)輕重而定、根據情節(jié)輕重”等字眼是比較常見的,這樣的字眼顯然表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對違法行為的輕重做出非常明確的劃定,而是賦予了檢驗檢疫部門根據自身的理解和判斷,對其進行自由裁量的權利。

(三)自由裁量處罰的類型、對象和程度

根據我國現行的檢驗檢疫法律法規(guī),對于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方式主要有警告、暫扣或吊銷許可證、罰款等。對于那些違反了檢驗檢疫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究竟應該采用怎樣的處罰方式,而主要的處罰對象又有哪些呢?在判斷這方面問題時,首先需要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進行。目前這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其一是確定型,即在法律法規(guī)條款中,明確規(guī)定了某種違法行為的類型,以及需要處罰的對象;其二是選擇性,即對某種違法行為,相關法律法規(guī)只是給定了處罰對象、處罰程度的選擇范圍,而具體的決定權交給了檢驗檢疫部門。二、控制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必要性所謂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就是對于違反了檢驗檢疫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公民或組織,法律所賦予檢驗檢疫部門自主對其進行裁決的權利,其中自主裁決的內容可以包括其違法的性質、處罰的力度等等。但如果不對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進行規(guī)范,那么必將造成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出現較多的缺陷??梢哉f,對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進行控制室十分必要的,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減少行政處罰不合理現象的出現。對于是否給予處罰、處罰力度的輕重等問題,部分檢驗檢疫法律法規(guī)賦予了行政部門自主決定的權利。這些法律法規(guī)給行政執(zhí)法人員提供的處罰裁量自主決定空間是比較大的。所以如若行政執(zhí)法人員不能合理地使用自身的自由裁量權,就有可能造成實際執(zhí)法過程中出現不公,甚至是違法的行為。所以,如果能夠對當前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進行較為深入地解讀,并結合其在行政執(zhí)法人員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情況進行研究,制定出能夠對行政執(zhí)法人員自由裁量權進行規(guī)范的條款,就能確保行政執(zhí)法人員和各級行政執(zhí)法機關能夠合理的范圍內對擁有的自由裁量權進行正確運用。具體來看,則是將行政執(zhí)法人員擁有的自由裁量權進行細化、規(guī)范,并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其使用范圍和可以自由裁量的幅度,從而確保行政執(zhí)法人員能夠根據違法行為情節(jié)的輕重給出最合理的處罰,既不過輕也不過重,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在實際的行政處罰過程中出現處罰的標準不同、處罰隨意、處罰不當等現象。

二、控制檢驗檢疫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途徑

(一)建立行政執(zhí)法回避制度

我國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當違法的當事人和執(zhí)法者存在明確的利益關系時,在執(zhí)法過程中,該執(zhí)法者應該進行回避(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37條)。進行回避的方式主要有申請回避以及主動回避兩種,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應該注意這兩種回避方式的結合。而對于執(zhí)法者是否有必要進行回避,需要由行政部門的上層領導進行決定;如果是要決定行政執(zhí)法部門的領導是否需要回避,則由領導層集體進行確定。

(二)根據處罰的具體原則,來確立違法行為裁量的標準

對于裁量標準的制定,需要充分結合本部門、本地區(qū)的實際狀況來進行,在主體法律法規(guī)所允許的范圍內對處罰幅度、種類等進行適度的調整。這種調整只能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變化,而不能獨立建立新的處罰規(guī)則。這種裁量標準的制定,主要是為了避免處罰力度出現過大的偏差,出現輕罰重錯、重罰輕錯的情況。首先,應該對違法行為情節(jié)輕重的程度進行規(guī)定,明確指出違法行為處于哪一個層次,而且處罰力度又應處于哪一個層次;其次,需要規(guī)定哪些層次的違法行為不應該受到較高金額的罰款,以此來避免執(zhí)法者受利益的驅使而對較輕的違法行為給出過重的處罰。

(三)為確保行政自由裁量的科學合理性,應進一步完善行政處罰裁量標準

當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的裁量標準并不是特別明確,而是存在較大自主調整空間時,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對這樣的裁量標準做進一步的細化。為此,可以定期根據實際執(zhí)行情況來對現有標準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實際使用要求。

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國內還有部分研究者從行政機關內部控制、建立行政處罰主體登記制度、加強輿論監(jiān)督等渠道來對行政自由裁量權進行控制,也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效果,在此由于篇幅原因不再做深入討論。不管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如何進行控制,都要掌握一個尺度,那就是:控而不死,用而不濫。調動自由裁量權高效靈活的積極因素,抑制它容易被濫用的消極因素,使行政權的行使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作者:徐勇 單位:宜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