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舞蹈教學對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思考

時間:2022-09-01 02:47:06

導語:民間舞蹈教學對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舞蹈教學對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思考

【摘要】民間舞蹈是由民眾創(chuàng)造、傳承、發(fā)展出來的一種舞蹈形式,將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對未來的展望以及當下的思想觀念整合成一定的文化符號,繼而轉化成相對固定的肢體語言再由廣大的人民群眾代代相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民間舞蹈作為一種專業(yè)舞蹈正式進入課堂。而作為民間舞蹈傳承的橋梁——民間舞蹈課堂教學是否充分地將舞蹈文化融入課堂,是這篇論文探討的主題。本文將從民間舞蹈文化及其傳承現狀入手,探究民間舞蹈與舞蹈教學之間的關系,然后進一步探究民間舞蹈教學中關于文化教學的不足,由此引發(fā)對民間舞蹈與其背后的文化應該如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一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民間舞蹈;舞蹈文化;舞蹈教學

一、民間舞蹈文化及其傳承

(一)民間舞蹈文化。民間舞蹈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并且在人與人的傳承之間發(fā)展起來,它迥異的風格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不同地區(qū)的活動中產生的,包含豐富的形式內容和思想感情。因學者有別,對民間舞蹈的稱謂也有一定的差異:有的稱“民間舞蹈”,也有的稱“民俗舞蹈”,還有的稱“民族民間舞蹈”等。然而這些稱謂所指的對象基本上說的都是由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傳承、發(fā)展起來的舞蹈類別。舞蹈作為一種肢體語言,源起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特色,反映了各地區(qū)在不同時期所特有的生活實踐方式、生產勞動水平、社會風俗習慣、理想追求等。因此民間舞蹈會受不同時段的社會政策、宗教信仰、經濟發(fā)展甚至氣候和地理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進行提煉與抽象,把人民群眾對未來的希望以及當前的思想情感恰當地融入文化元素中,成為一種代代相傳的相對固定的肢體舞蹈語言,這是傳統(tǒng)民間文化傳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和載體。而現在人們傳承民間舞蹈的主要方式是進入課堂,把民間舞蹈變成系統(tǒng)的教材,從而繼續(xù)改編成可以欣賞的作品,使之進入大眾視野。(二)民間舞蹈的傳承現狀。舞蹈是一種社會文化產物,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背景以及經濟發(fā)展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民間舞蹈的發(fā)展現狀不太樂觀。就當下民間舞蹈而言,部分地區(qū)的民間舞蹈依然活躍在民眾身邊,而有些地區(qū)的民間舞蹈則成為“夕陽產業(yè)”,情況不容樂觀。部分地區(qū)民間舞蹈依然流傳的原因有幾方面:一是地區(qū)發(fā)展較慢,交通閉塞,受外來文化影響不深,能保持原有的傳統(tǒng)觀念和習俗,保存原有的舞蹈形態(tài);二是民間舞蹈會直接和當地的民俗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三是采取了各種保護措施,其中民間舞蹈進課堂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方法,使民間舞蹈保留和存續(xù)下來。而有些地區(qū)的民間舞蹈卻在不斷失傳,其原因也由幾方面構成:一是失去依托,原生態(tài)民間舞蹈與當地的民俗習慣、民俗活動直接相關,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與外來文化沖擊的影響,一些傳統(tǒng)的民俗習慣和民俗活動逐漸被遺忘,相關民間舞蹈無法傳承下去;二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進入民眾的生活,舞蹈不再是民眾寄托情感的最重要的方式,很多人對舞蹈尤其是民間舞蹈不再像以前那么熱愛與追捧。

二、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的關系

從某種程度而言,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民間舞蹈文化需要通過教學的橋梁培養(yǎng)更多的傳承者,其本身也會在教學和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民間舞蹈教學作為教學課程,必然要以民間舞蹈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依托,同時也需要借助民間舞蹈文化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化延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學是對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常規(guī)的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專家或教師到各地區(qū)進行采風,采集一些舞蹈動作元素,后經過一系列的整合與改編使其成為教學內容。這樣能有效地擴大民間舞蹈種類的傳播,明確民間舞蹈的文化底蘊。這種傳承不僅是對肢體語匯的傳承,更是對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二)教學是對民間舞蹈風格的維系。眾所周知,民間舞蹈是由民眾所創(chuàng)造、表演、傳承的一種舞蹈形式,凝聚著廣大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一般而言,不同的民間舞蹈形式體現著各地區(qū)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變化,同樣也會因為不同的傳播方式使其藝術風格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比如因各種需要而進行的商業(yè)演出、為了熱鬧或者吸引眼球而創(chuàng)作的各類民間舞蹈等。民間舞蹈教學活動中雖然也會進行表演,但是不同于商業(yè)化的表演,它的教學人員、教材選擇與編排都相對嚴謹,因此可以說民間舞蹈教學是維系民間舞蹈及其文化的重要手段。(三)教學是對民間舞蹈文化的升華。民間舞蹈是生活和藝術的結合。因此,要使教師和學生能夠深刻領會到民間舞蹈的形態(tài)構成,就必然要先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才能在教學、展演的過程中不斷對民間舞蹈文化發(fā)展與升華。民間舞蹈教學是一個由淺到深的漸進過程,因此在開展民間舞蹈教學時,不僅需要對學生基本舞蹈動作的規(guī)范加強訓練,提高他們對民間舞蹈相關風格的掌握能力,還需要對民間舞蹈的文化背景、來源等知識進行較為深入的傳授,同時也需要通過展演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舞臺上利用服化道的幫助更貼近民間氛圍,使學生更為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區(qū)民間舞蹈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三、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把民族民間舞蹈作為專業(yè)的舞蹈教育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經過幾代舞蹈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很多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教材進入課堂。然而在教學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共同探討研究。(一)教學過于程式化。在絕大多數高校中,日常教學活動始終是按照已經約定俗成的方法、思維甚至是組合展開教學活動,這已經成為一種模式化教學,每年新生學的都是一樣的組合、用的一樣的音樂,沒有新的教學內容加入。那么作為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橋梁——舞蹈教學如何才能將民間舞蹈文化繼續(xù)傳承與發(fā)展下去呢?例如,大部分學校的民間舞蹈都致力于教授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朝鮮族等民族的民間舞蹈以及花鼓燈、秧歌等風格的舞蹈,很久沒有新的民間舞蹈出現,那么沒有進入課堂的民間舞蹈在沒有專人進行采風、系統(tǒng)整理的情況下,它是否依然有“生命力”地保存著?是否有一天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聽說過卻沒人會跳的“化石”呢?(二)對民間舞蹈文化教育不夠重視。在課堂上所有老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都是教授組合,不管是從單一的訓練到復合性訓練還是表演性訓練。教學成果的考核標準是動作的規(guī)范程度、動作的表現力等,那么舞蹈背后的文化教育呢?學生進入課堂后沒有了解各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征、起源、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蘊、所依托的民族風俗習慣等,就無法身臨其境地跳出該有的風格特色,也無法表現出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想通過民間舞蹈表達出來的情感情緒。

四、民間舞蹈文化和課堂有機結合的方法

民間舞蹈作為舞蹈教育的專業(yè)教材,要有一定的標準:一是系統(tǒng)性,要符合專業(yè)訓練的目的性與規(guī)律性,使學生掌握不同民族的舞蹈動作樣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動態(tài)。二是目的性,明確該教材能訓練到學生的哪些方面。三是民族性,注意各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征,不能“串味”或跳出來“四不像”。四是文化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傳授相關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民間舞蹈作為教材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作為教材,民間舞蹈要有文化性。有學者認為:“民間舞蹈教學不單純是動態(tài)風格和技藝的傳授,更多的是對民族心理、精神的把握,尤其是對‘人本’意義的把握,所以我們的民間舞是一種‘文化構成’式的東西,是對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等人文背景與文化心理定勢的舞蹈化的開拓?!彼宰鳛榻滩睦響又匾曃璧副澈蟮奈幕?,在舞蹈教材中凝聚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世界觀、審美觀、價值觀等文化內涵。那么如何把舞蹈文化與課堂有機結合在一起呢?(一)擴大知識傳授面?,F在的民間舞蹈教學課堂所傳授的知識面太過狹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組合訓練,關于該地區(qū)的民間舞蹈為什么這么跳,舞蹈的來源、舞蹈的文化是什么?學生都不了解,面對這種情況不應該再單純地只傳授民間舞蹈組合,而應該利用多種渠道帶領學生了解更多的民間舞蹈文化,讓學生了解民間舞蹈文化的起源、發(fā)展以及演變,在明白為什么這么跳之后再進行教材訓練,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對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并帶著情感和相應的情緒表演民間舞蹈。(二)利用各種渠道滲透民俗風情,保留文化特色。“‘嘴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舞蹈文化還是其相關的背景,由教師口口相授或者在多媒體上讓學生了解都顯得不夠。舞蹈是身體的藝術,最終要表達的情感情緒都要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所以要讓學生真實地到相關環(huán)境里感受文化、感受氛圍,才能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最后真正地跳出民間舞蹈該有的味道。這就需要學校多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走出學校、下田野、到民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進而將自己親身經歷的所知所見融入民間舞蹈的情緒里。還可以請老藝人或者傳承人來校教學,重點在于請他講風土人情、相關的舞蹈文化以及他對民俗文化與民間舞蹈之間的關聯和見解,而不是單一教條地教授動作?,F在的教學課堂都太過專業(yè)與嚴肅,學生裝扮得精干統(tǒng)一,盡管看起來美觀整齊,但卻少了一種屬于民間舞蹈的味道。眾所周知,舞蹈與音樂是分不開的,民間舞蹈的伴奏音樂同樣是民間舞蹈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好好地利用起來,可以不使用音響來伴奏,而是現場“敲鑼打鼓”進行伴奏,那么民間舞蹈的韻味就會更足。

五、結語

民間舞蹈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民間舞蹈文化的重要性,意識到民間舞蹈文化與其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深刻理解教學對民間舞蹈文化傳承、保護和深化的重要作用。在民間舞蹈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文化的培養(yǎng),多元地開展教學,以此來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傳承者,促進民間舞蹈的良好發(fā)展,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

參考文獻:

[1]裴大明.民間舞蹈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18,(16):56-57.

[2]熱比亞•買買提.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guī)律及其發(fā)展趨勢[J].戲劇之家,2018,(07):106-107.

[3]李夏.文化傳承視野下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05):105-106.

[4]王磊.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J].黃河之聲,2016,(15):46.

作者:鄒文靜 單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