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下對“毒跑道”問題的探析
時間:2022-04-10 09:06:23
導語:教育改革下對“毒跑道”問題的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5—2016年,“毒跑道”事件在全國范圍內層出不窮,引發(fā)了媒體和教育部門的廣泛關注。我國的教育改革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毒跑道”問題的出現讓我們對學校體育的改革產生了新的思考。該文梳理了“毒跑道”事件的發(fā)展概況,從現行中國教育改革方針的視角,重新思考了這一社會問題,為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提出了更寬廣的思考路徑。
關鍵詞:塑膠跑道;教育改革;學校體育;體育器材;教育公益性
1毒跑道問題始末
1.1問題的產生
2015年9月,江蘇蘇州元和小學的十多名學生陸續(xù)出現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經查問題出自于學校新鋪的塑膠跑道。江蘇之后,上海松江區(qū)一所幼兒園的部分孩子也出現了疑似問題塑膠跑道導致的不適癥狀。據不完全統計,在2015年全年,至少有江蘇、上海、河南、廣東4個省份出現了“毒跑道”事件,而2016年的情況并沒有緩解,成都、北京、沈陽等地相繼繼續(xù)發(fā)生“毒跑道”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案例,先后影響上百名中小學生,僅北京就接連發(fā)生了5起。
1.2問題的發(fā)展
“毒跑道”事件的層出不窮,引發(fā)了大量媒體和群眾的關注,在輿情密集迸發(fā)的過程之中逐漸擴大為全國性的社會話題。大眾對塑膠跑道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跑道本身和學校管理。問題跑道中一些屬于質量問題,承包商為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質材料導致了問題的產生;而另一種在指標上是符合國家質檢局《合成材料跑道面層》規(guī)定的,但國家規(guī)定的指標只是一個閾值,即使在國家限定的標準內顯示跑道安全,也無法完全排除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學校管理方面,在家長的壓力和社會的輿論之下,大多數出事中小學都能及時將問題跑道鏟除,由學校出錢為學生做血液化驗等檢查。
1.3問題的解決現狀
在“毒跑道”事件曝光后,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防止問題的繼續(xù)擴大?!岸九艿馈笔录l(fā)生初始,及時指導相關省市教育部門和學校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對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回應社會關注,對有質疑的場地設施要立即暫停使用,并請專業(yè)機構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整改。2015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特別強調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產品和質量標準選購體育器材設施,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的,應當要求供應商提供第三方專業(yè)機構的安全檢測及評估報告。2016年以來,教育部多次和國家體育總局、環(huán)保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合會等部門就完善塑膠跑道檢驗標準進行了研討,又會同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開展了包括塑膠跑道在內的基礎教育裝備產品質量專項檢查行動,要求對塑膠跑道生產、采購、施工、驗收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檢查。6月21日,再次會同環(huán)保部、住建部、體育總局和國家標準委等部門研究標準制定等有關問題。
2教育改革背景下對“毒跑道”問題的思考
2010年,國家制定并頒發(fā)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了“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20字工作方針[1]。作為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學校體育在過去的6年中也通過不斷變革和發(fā)展來參與到教育改革之中。塑膠跑道作為中小學和高校中最基本的運動器材,其問題的曝光應當引起我們對教育改革更深入的思考。
2.1育人為本:教育的公益性拒絕營利行為
學校體育必須深刻理解“育人為本”的含義,并將其作為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做好“育全面人”“育全體人”和“培養(yǎng)好育人之人”的工作[2]。學校作為具有公益性的組織,教書育人應該是其真正的價值取向,而通過在公開招標中收取利益來選擇承包商進行塑膠跑道鋪設的行為,顯然有違教育改革中學?!坝藶楸尽钡墓ぷ鞣结槨9嫘圆粌H是基礎教育的本質屬性,更是基礎教育的責任與目標[3]。而在“毒跑道”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公益性教育中公共物品的購入已經出現了市場化趨勢,這一趨勢對學校教育的公益性造成了巨大沖擊,如何把學校體育中的盈利行為,尤其是體育器材的招標購買引導向公益性發(fā)展道路,是教育改革中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2.2改革創(chuàng)新:整體化與實效化并駕齊驅
在中國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學校體育不僅要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道路,更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革。
2.2.1整體化改革
學校體育是中國現行教育系統,尤其是基礎教育系統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學校體育的改革要與教育改革并駕齊驅,尤其要適應中國教育的長期發(fā)展趨勢和改革整體思路,在改革的過程中實現與改革大方向的良好互動。就“毒跑道”及類似關系到學生健康或教學器材安全性的問題而言,整體化改革要求教學器材的選用必須走法制化和標準化道路。這對教育部及各地教委的標準出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要走法制化和標準化道路,不代表就應該在事件發(fā)生后盲目出臺相關標準。塑膠跑道相關標準的制定要科學且客觀,不能為了制定而制定,而要綜合考慮各方利益訴求,在標準可行性方面落地。
2.2.2實效化改革
在學校體育改革中,現行的各種法律規(guī)章制度已經基本健全,而“形式大于實質”的問題卻愈發(fā)明顯。學校應承擔起落實政策的責任,不能讓改革只浮于文件和口號,而切實落實到課程設置、器材規(guī)范、人才選拔和學生體質監(jiān)測等每一環(huán)之中,讓改革在細節(jié)上見微知著。
2.3提高質量:關注器材質量和教學質量
體育質量這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毒跑道”事件中,我們主要關注體育教學質量和體育器材質量。要提升體育教學質量,需要高質量的體育人才與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更需要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而如果連跑道的安全性都無法保障,在高壓學習下的中小學生當然會失去體育興趣而遠離操場,這是學校體育改革中的大倒退。在提升體育器材質量上,教育部門、學校、體育器材供應商等利益相關人應落實新出臺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在落實過程中,(1)要加快各地塑膠跑道合格標準的制定。(2)要加大對塑膠跑道生產過程的監(jiān)管力度。(3)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及學校嚴格執(zhí)行相關文件要求。(4)要加強責任追求機制,對于在以上過程中徇私舞弊的相關責任人要嚴肅查處。
3結語
“毒跑道”事件引發(fā)的不僅僅是跑道標準等化學標準的討論,教育部門和學校更應當反思: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是否偏離了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的趨勢和思路?體育器材的安全性是學校體育的基礎,如果能夠保障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路徑始終與教育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一致,無疑會增強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關注,從社會監(jiān)督的角度,杜絕一切不符合標準的“毒跑道”,給學生和家長打一劑強心針,為社會敲響警鐘。
作者:楊祎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毛振明.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工作方針”中的學校體育任務(上)[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3.
[3]戴雙翔.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道德問題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