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

時間:2022-11-06 11:08:30

導語:勞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

摘要:隨著計算機與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其在小學教育領域中的滲透與融合也愈加深入,其中尤以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滲透與結合最為典型。小學勞技課作為小學教育的組成學科之一,其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一定的滲透影響。當小學勞技課與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時,其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勞技知識的興趣,而且還開拓了學生視野,引領學生不斷進行想象與創(chuàng)新,有效地提高了小學勞技課教學的效率與綜合質量。

關鍵詞:小學勞技;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

現(xiàn)當代,科技發(fā)展方興未艾,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其中,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各個階段教育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也愈加頻繁與廣泛,由此也出現(xiàn)了小學勞技與多媒體技術的滲透融合。在小學勞技課的實際教學中,將其與多媒體技術進行適度融合,能夠使小學勞技課堂教學的形態(tài)、環(huán)境、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發(fā)生重大變化,并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筆者將針對小學勞技課與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做相關的分析與探討。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好的教學情境是營造好的課堂氛圍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根據心理學理論得知:“興趣是求知的向導,更是諸多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睘榇耍谛W勞技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當成教學的第一要務,而有效激趣,則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氛圍。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與氛圍營造。例如,在小學五年級的金工制作中,由于此類項目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特別是在制作“小蒸架”“心鎖環(huán)”等項目時,學生更是感覺困難重重。面對這一情形,筆者在進行該課教學時,先通過一則魔術小視頻來導入新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由于大多數小學生都會對魔術產生好奇,對魔術師具有崇拜感,因而利用魔術導入新課,可以使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好奇心與興趣也會被激發(fā)出來。這時,教師再點明該魔術的用具正是該課所要學習制作的“心鎖環(huán)”,以此引入新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又如,在“剪紙”項目中,筆者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了一段剪紙“博物館”的視頻,在視頻中,學生可以欣賞到饒有生趣的團花、十二生肖等民間剪紙作品,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剪紙藝術的魅力。之后,無需教師多言,學生自己就對剪紙藝術充滿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剪紙活動中去。

二、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教學內容拓展延伸

教學實踐表明,在多數小學課程中,適度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都能有助于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趣味性。小學勞技課也是如此。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勞技課堂教學進行適度融合,能夠使勞技課教學擺脫時間、教材等的制約,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夠利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等搜索資料,開展學習。這樣一來,既豐富了勞技課教學的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從而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知識容量較小、學生感知不足等缺陷。例如,在《泥工》一課的教學中,教材中展示的泥工素材極為有限,這對于部分對泥工興趣濃厚的學生而言,遠不能滿足其學習要求與欲望。對此,筆者結合分組教學法,先讓學生自由分組,分好組后,再讓小組長帶來組員自行到網上搜索的關于泥工的資料與內容,如古代著名的瓷器、秦兵馬俑等。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學生的學習視野一下子被拓寬了,對該課的學習與認知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與此同時,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自己所喜歡的作品進行深度觀察與研究,加深印象與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習的趣味性與有效性。

三、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在科技大會上提出,要“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培育符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小學勞技課程作為小學教育中一門專注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程,其更應當發(fā)揮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作用。為此,除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外,小學勞技課教學還應當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勞技課教學中融合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動畫等演示效果,能夠使小學勞技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同時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思維。例如,在四年級《杯墊》一課的教學中,考慮到“杯墊”制作的難度及制作過程的復雜性,筆者便放棄了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該課教學的想法。之后,作者聯(lián)想到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于是就在教學中導入多媒體動畫演示技術,將杯墊的中心及其外圍捆扎方法進行細致的演示。同時,還介紹了幾種課本以外的捆扎方法,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學生觀察討論之后發(fā)現(xiàn),在吸管的尾部或是中間部分進行有規(guī)律的捆扎,可以制作出造型各異的杯墊。以上案例表明,通過在小學勞技課中導入多媒體技術,有效地幫助教師改進了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四、合理導入多媒體技術,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教師通過將小學勞技課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進行適度融合,能夠將教材中介紹的勞動技法和制作步驟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特別是對其中的重難點部分的演示與分解,使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具象化,有效地解決了教學的難點。例如,在“組合筆筒”項目制作中,主要難點在于塑膠片裁剪及其正確安裝這塊內容。其中關于塑膠片的剪裁方法,書上介紹的方法較為煩瑣,且不易理解。對此,筆者導入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的flash技術,將塑膠片的裁剪方法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通過多媒體演示,塑膠片的裁剪方法以及筆筒的制作步驟一目了然,原本的課堂教學難題頓時迎刃而解。在知識點鞏固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演示被打亂的制作步驟圖,然后讓學生將其進行重新排序,在排序過程中,學生回顧了學習與制作的過程,牢固掌握了筆筒的制作方法。這種充滿生趣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牢固掌握課上所學知識與技能。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與小學勞技課的適度融合,能夠對幫助學生學習與理解知識起到極大作用。此外,將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與小學勞技課進行融合,還可借助其特有的動態(tài)模擬效果,使勞技課知識變繁為簡,并且使整個演示過程更加簡潔明了。例如,在“鞭炮結”項目制作中,筆者先是為學生播放了一系列關于鞭炮結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我國傳統(tǒng)繩結文化的藝術魅力。之后,筆者再將鞭炮結的“井”字互套的制作過程與結尾時使用打火機進行燒結的方法做成動畫視頻,載入每個小組的pad上,讓學生能夠自由播放,循環(huán)播放,使其通過觀看視頻開展自我學習與小組合作,最后成功編制出鞭炮結。

在此過程中,對于較早編制成功的學生,筆者鼓勵其學習編制其他新的鞭炮結,而對于編制有困難的學生,則加強鼓勵與引導,直至其成功編制完成。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擺脫重復多遍的示范講解,而且還能使學生在編制過程中及時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按照多媒體的演示指導進行逐一糾正。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勞技課教學過程中,科學、適度地融合多媒體技術,既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又能有效提升勞技課教學效率。因而,在日后的教學中,小學勞技教師應當重視并加強對該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王錦鳴.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勞技課堂教學[J],陜西教育,2008,(7).

[2]王貴春.巧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小學勞技課堂教學效率[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2).

作者:楊軍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平江新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