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餐廳主題文化的建立
時間:2022-04-20 04:33:00
導語:透析餐廳主題文化的建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建立競爭優(yōu)勢說起。
時至今日,相信所有餐飲同仁都能深切感受到同質化競爭的嚴重性和市場競爭的殘酷性。不斷有新的餐廳(包括酒樓,下同)招兵買馬、開張迎客,也不斷有老的餐廳無力為繼、關門大吉。并非諸位餐飲老總不懂市場、不懂經營、不懂競爭,可林子就這么大,鳥兒又這么多,而且還越來越多,為了生存、為了爭搶有限的食物和空間,競爭當然就無可避免。那些身體差的、年老體衰的、笨得不懂得掌握覓食技巧的鳥兒,當然只有落得要么被餓死,要么被驅逐出去的下場。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這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
既然競爭是逃避不了的,與其消極面對,不如積極應對,或迎難而上全面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或另辟蹊徑避開競爭最激烈的鋒頭、培養(yǎng)自己某一方面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也就是所謂差別化的競爭優(yōu)勢。
在我的餐飲服務經歷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新入行的老板:資金實力并不雄厚,所以餐廳規(guī)模不大,檔次也不高,但在餐廳創(chuàng)建之初他總是雄心勃勃、信心滿滿,放言要通過特色的菜品、優(yōu)質的服務、優(yōu)雅的環(huán)境等等的打造來創(chuàng)立品牌、占領市場。這并非不可能,但我認為難度很大,往往會潑冷水。我首先會跟這些老板溝通他的投資預算和經營成本,了解他是否有良好的薪資體系來保證能聘到優(yōu)秀的大廚和經理人,并能激勵員工熱情積極地工作,是否有足夠的菜品研發(fā)費用來確保菜品具有特色、品質上乘(除非他本來就擁有獨門菜品絕技),是否有充足的培訓費用來支撐員工的服務技能通過培訓達到一個穩(wěn)定的高度,是否不惜房租壓力為使各方面的籌備工作都做到位而給予充足的籌備時間,是否有專項的裝飾設計費用以使得店面的環(huán)境具有相當的品位和個性,是否買得起那些優(yōu)雅的餐桌椅,是否……確實有太多的“是否”。如果這位老板基本都能回答“是”,那他至少從財力、物力上具備了使他創(chuàng)建競爭優(yōu)勢的條件。倘若他的答案大多都是“否”,那我又會問一句:“您有特殊的社會背景嗎?”若沒有,最好把錢揣兜里吧,別拿來打水漂了,他想象的菜品、服務、環(huán)境幾乎都不可能實現。
若投資者的實力足夠強,又決心成為市場的領導者,那確實可以去嘗試建立多方位甚至全方位的競爭優(yōu)勢,包括規(guī)模、檔次、環(huán)境、人才、產品等等,那可是用錢堆砌出來的。但若不屬于這種情況,那么就得量力而行了,應當認真思考如何因勢利導培養(yǎng)自身相對比較容易實現且能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這個競爭優(yōu)勢就只能建立在某一兩個方面,絕不可以盲目追求全方位的優(yōu)勢,那不現實也做不到。建立獨特競爭優(yōu)勢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在這里,我主要想從打造餐廳的主題文化方面來進行探討。
二、打造主題文化,創(chuàng)造競爭優(yōu)勢。
對于那些資金不多、規(guī)模不大的餐廳老板,我更愿意建議他開一家具有鮮明主題文化的餐廳,或許這能幫助他建立起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在主題文化的引導下,餐廳的裝飾、特色菜品、服務模式,甚至員工服飾、餐具、家具等,就很容易被賦予一種與眾不同的個性,不一定高檔,但一定有特點,使這家餐廳能從眾多的同行企業(yè)里脫穎而出,很容易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及好感。
其實,相對于打造菜品優(yōu)勢、服務優(yōu)勢、檔次優(yōu)勢,文化的優(yōu)勢是更容易實現、也更能夠持久的一個選擇。為什么這樣說呢?其一,如今餐飲市場的菜品可以說就是天下一大抄,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菜品已經很難尋找到了,就算今天你有幾道新菜特色菜,可能一個月后就在n多家餐廳都能吃到了,很快也就成老菜了特色不起來了。從食材、烹飪方式、味型等幾方面,要想保持持久的創(chuàng)新能力那是非一般的高高手而不能為的,有幾個老板請得起這樣的高手呢?其二,餐飲服務模式都大同小異,創(chuàng)新的空間不大,要想把服務做出優(yōu)勢、做成品牌,一方面得請到非常專業(yè)非常有敬業(yè)精神的管理人員來領導員工,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體系和有效的激勵機制,還有就是需要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并承擔由此產生的必要的成本,就算這幾方面都做到了,也不敢保證你的服務就能遠遠高出對手,因為,別人基本上也是這么做的。其三,如果想以高檔次作為優(yōu)勢血拼市場,那是最事倍功半的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到裝修、設施等硬件上,維護費用自然也相對高得多,過個三年五年如果硬件的風格過時了,檔次自然就降低了,而且,算嵌金鑲玉的,如果沒有相匹配的服務和菜品,沒有文化和理念做支撐,再高的檔次顧客也不一定買帳。其四,文化是一個沒有標準但有思想性的東西,沒有標準使得它的表現形式可以豐富多彩、變化無窮,非常有利于創(chuàng)新和延伸,也不需要付出象到高檔裝修那樣昂貴的代價;而文化的思想性使得其具有生動的內涵和個性,總能被一些人所喜愛和追逐,能夠吸引相對固定的顧客群體。再者,菜品、裝修、服務很容易被模仿,但主題文化卻很難被復制和模仿,即使有些雷同那也是各有千秋。
三、如何建立主題文化。
1、根據自身特點(區(qū)位特點、環(huán)境特點、經營規(guī)模、資源優(yōu)勢等)來進行經營定位,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確立自己的主題文化。
餐廳的主題文化不是為文化而文化,做文化的目的是更有利于做市場,更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什么是市場?我認為顧客就是市場。只有根據自身特點確立了經營定位,目標客戶才會清晰地展現在你面前,那你的文化必須符合這個目標客戶群體的身份特征和喜好追求。在這一層意義上來說,文化是有區(qū)隔、有界限的,不同主題的文化它的受眾,它的崇拜者、追隨者和愛好者是不盡相同的,比如:嘻哈文化主要被青少年所接納和喜歡,養(yǎng)生文化主要被高收入、高修養(yǎng)的中老年人所推崇,鄉(xiāng)土文化更多地被希望返樸歸真的深居城市的人們所喜愛,……只有被目標客戶廣泛地接受和喜歡了,這個主題文化才是成功的,經營才能獲得成功。所以,主題文化不是想怎么做都行,絕對不能脫離于經營定位而天馬行空。
2、餐廳的籌備:策劃先行,有的放矢,先慢后快,少走彎路。
很多餐廳老板的開店程序是這樣的:有了資金和投資打算→尋開店商鋪→裝修、裝飾設計、施工→確定主要的經營人員:比如總經理、廚師長、大堂經理等→進行項目經營規(guī)劃→后續(xù)工作。有問題嗎?如果餐廳老板自己就是行家,自己已經完成了關于主題文化的策劃工作,那這種程序就沒什么大問題。但如果餐廳老板自己沒有能力或沒有精力來做前期的策劃工作,恐怕開店程序就應該改成這樣了:
有了資金和投資打算→項目策劃、論證,確立主題文化→確定核心的經營人員:總經理、廚師長→完善項目經營規(guī)劃→尋找適合的開店商鋪→裝修、裝飾設計、施工→后續(xù)工作。
這兩種程序最大的不同,在于把策劃放在了前面,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表面上看,增加了籌備成本,延長了籌備時間,使得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雙雙上升。其實不然!真正的效果是,有了科學的、細致的策劃方案,才有了明確的開店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走彎路或者少走彎路,才能使籌備工作效率更高,最大程度上節(jié)約老板的投資,甚至挽回可能因錯誤決策而造成的投資失敗。
3、請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
剛才說到,如果老板自己就是行家,那這個事情就比較簡單了,可以省去了一大筆人工費、策劃費、市場考察費等等。但恐怕沒幾個老板能勝任這個工作。所謂術業(yè)有專攻、隔行如隔山,老板也許在自己的生意領域,在投資嗅覺和投資理念上很有造詣,但涉及自己缺乏經驗的專業(yè)性的具體工作,就不能抱著試一試或者玩票的心態(tài)去做了,那是在跟自己的錢過不去。也有一些餐廳老板或許這樣想:既然的花錢聘請了總經理、廚師長,他們就應該去完成主題文化建設這項工作。誠然,很多的總經理和廚師長除了經驗豐富,還很有思想很有創(chuàng)造力,這當然是正確的選擇之一,但不一定最好的選擇。即使總經理、廚師長有這樣的能力,往往也需要一些外部資源的配合才能做到更好。所以,在餐廳的主題文化策劃這一塊,老板須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一個合理的經費預算,交給專業(yè)人士或專業(yè)機構去完成。
4、重在落實和執(zhí)行。
若落實不到位,或執(zhí)行力度大打折扣,那再適合的、再優(yōu)秀的主題文化策劃方案也會淪為一堆廢紙,更無從談起建立經營的特色優(yōu)勢。從老板到普通員工,應該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把主題文化的打造融入餐廳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規(guī)程當中去,并不斷提高管理者和全體員工的素質和修養(yǎng),使主題文化在每個員工的身上都能體現出來。
主題文化的表現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之分。靜態(tài)的表現形式包括:餐廳名稱、VI系統、裝修裝飾、店內的音樂、餐用具、文化菜品、員工服飾、菜譜、專用小禮品,等等。動態(tài)的表現形式包括:服務模式、員工的服務禮儀和服務語言、主題營銷活動,等等。無論靜態(tài)動態(tài)的,都需要對它的使用和執(zhí)行做出準確的、細致的規(guī)范,形成嚴格的制度,并對員工反復進行培訓,直到熟練掌握。比如,文化菜品都應當有一套獨特的解說辭,這就需要有人去做具體的策劃,然后對員工進行強化培訓,然后要求服務員在服務的過程中、在點菜和上菜的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規(guī)范的語言對客人解說,這樣一來能使客人通過對菜品的認識加深對餐廳主題文化的了解和好感。
5、貴在堅持。
要想把餐廳的主題文化做出名氣,做成優(yōu)勢,要堅持一貫性和持久性。不是一勞永逸的,不能只是開業(yè)時候或者想做營銷活動的時候擺出來做做樣子;也不是可以朝三暮四、隨意改變的。
6、敢于創(chuàng)新。
餐飲經營就怕鐵板一塊,死氣沉沉、沒有新意。前面說到過,文化是一個沒有標準但有思想性的東西,沒有標準使得它的表現形式可以豐富多彩、變化無窮,非常有利于創(chuàng)新和延伸。我們能確立的只是一個文化主題而已,而在這個主題下可以挖掘的元素,可以說無窮無盡,取之不竭。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確立了鄉(xiāng)土文化的經營主線,那我們的菜品可以到全國所有的農村鄉(xiāng)下去挖掘,既可以照搬照抄,也可以利用獨特的原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開發(fā),除了菜品,還可以把土特產、鄉(xiāng)土餐具、鄉(xiāng)間用餐習俗等都加以利用,這難道不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新源泉嗎?
四、消除對餐廳主題文化認識的一些誤區(qū)。
1、打造主題文化就是復古。
在很多人(包括餐飲業(yè)內不少人)的觀念里,一提到文化就是復古,而復古就是文化。也許是餐飲企業(yè)中把復古作為打造主題文化手段太為常見的緣故吧。但兩者遠遠不能劃等號。餐廳的文化,可以復古,可以洋為中用,可以凸顯某個地域特點,也可以超越現實充滿理想主義色彩(比如綠色低碳主題),什么文化都可以用,只要對路,只要能用得好。關鍵是要有一個能被廣大顧客所認可和喜歡的主題性,這個主題要有一定思想內涵,不落俗套,不能太過膚淺、太低俗。
2、開主題文化餐廳就好象開文化館。
打造主題文化,重在打造神韻而不是簡單地復制。切記我們開的是具有鮮明文化內涵的餐廳,而不是售賣酒菜的文化館。既然是餐廳,永遠不能脫離餐飲經營的本質,不能忽略了餐飲經營的核心內容(管理、菜品、服務、營銷等),不能過分倚重于文化。巴國布衣酒樓在全國算得上是文化餐飲的開山鼻祖了吧,因為文化它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后來,巴國布衣卻因為過份倚重于文化而迷失了方向,整個經營的重心都放在了文化的挖掘和塑造上,對服務和菜品的品質卻重視不夠。于是,連鎖店由盛轉衰,紛紛關門停業(yè)。由此可以看出,主題文化不是餐廳的救命稻草,不是有文化就活了。文化之于餐飲企業(yè),就好比穿著打扮之于人,如果一個人懂得打扮自己,懂得如何穿衣襯托和美化自己,那他就會被很多人喜歡和記得住。但是如果離開穿著打扮,他應該也是一個健康的人,首先體質要好,要由內而外散發(fā)出精氣神。
3、沒有主題文化的老的酒樓無法再建立自己的文化體系。
如果一家老的酒樓經過了成長期和最興旺的成熟期,開始進入衰退,或者一家新開不久的酒樓,因為缺少特色而難以為繼,要想改變經營狀況怎么辦?我覺得,融入新的文化個性,融入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模式,煥發(fā)新的活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在鄙人的從業(yè)經歷中,就親自參與過這么一次“變革”。某中餐酒樓規(guī)模不大,位置也不好,酒樓裝修有一定風格但是主題不明確,開業(yè)兩個月生意非但沒有起色反而是日漸衰落,鄙人和另一位老總臨危授命接手管理這家酒樓。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調查和策劃,我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了“養(yǎng)生川菜”經營方案,初步建立起一套養(yǎng)生文化體系,對原有的環(huán)境只稍做調整和裝飾,更多的是在特色養(yǎng)生菜和特色服務上做文章,然后聯合媒體進行適度的宣傳炒作,效果很好,可以說立竿見影,經營收入直線上升,三個月后收入就翻番了。
當然,要想取得成功,還得依照第三條所論述的“如何建立主題文化”的方法去運作,我不認為有什么可以投機取巧的捷徑。
- 上一篇:小議出版產業(yè)與出版資源配置
- 下一篇:透析東城年俗的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