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和諧社會構建法與道德的關系

時間:2022-11-08 03:17:05

導語:淺談和諧社會構建法與道德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和諧社會構建法與道德的關系

一、和諧社會中法與道德的一般理論

道德是社會調整體系中的一種調整形式,道德將人們的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公正與徇私、善良與邪惡等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復雜的整體。道德依靠從社會輿論獲得的力量,將人們的信念,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于傳統(tǒng),接受的十幾年的教育巧妙的糅合起來,共同來保證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被徹底貫徹下去。道德歸根結底也是來源于社會的經濟基礎及其所決定的利益關系。道德的發(fā)展歷史,就是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歷史。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或遲或早的會引起道德體系的更替。道德具有繼承性,它是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完善的,是人們內心的行為準則,通過人們的內在意識影響人們的行為,需要人們自覺自愿地遵守,不具強制性。法是由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或認可的,體現出的是國家意志,統(tǒng)治階層的意愿。所以,強制性是法律最明顯的特征之一。法律的規(guī)范性既保證了主體權利的規(guī)范,同時也對主體義務的規(guī)范做出了明確的界定。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并由專門的國家機構來執(zhí)行。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和目標是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前途相一致的。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與道德的內在聯系是法律道德化的必要條件。法律的“必須”程度大于道德,道德的“應當”成分多于法律。

二、和諧社會中法與道德的一致性

(一)和諧社會中法與道德的基礎的一致性。法與統(tǒng)治階級道德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輔相成,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兩者為相同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共同為其服務。法與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在內容上是一致的,是相互滲透的。(二)和諧社會中法與道德基本內容的一致性。法律予以嚴厲制裁,就是把道德要求固定為法的典型事例。社會主義法律把集體主義精神體現在法律條文中,我國憲法第51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力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薄胺伞蓖暗赖隆敝g存在的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聯系,這是二者可以共存的必要條件。第一,從邏輯規(guī)則來看,二者具有相同的特點;第二,從共同原則和共同規(guī)則方面來看,二者也具有天然的聯系??傮w而言,法律和道德具有根本性的聯系,二者不能從根本上相互替代彼此,也不可只偏向于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影響,二者是兩個互相影響的元素,彼此之間誰也不能離開誰。因此,單獨通過法治亦或是單獨通過德治是存在天然不足的。所以,將功能上相互彌補,地位上相互輔助的兩個元素彼此連接,共同對社會的穩(wěn)定進行調控,使得“道德”與“法律”的共同治理成為可能。(三)和諧社會中法與道德的區(qū)別。法與道德的產生條件不同。法是由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或認可的,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道德是人們在共同的物質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自發(fā)形成的。法和道德的表現形式不同。法和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不同。法律規(guī)范既規(guī)定了主體的權利也規(guī)定了義務。道德對人們的要求比法律高,它要追求人們行為的動機是否善良。法和道德的實現方式不同。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并由專門的機構來執(zhí)行。道德通過個人內心的義務感和責任感來實現。

三、和諧社會中法與道德的相互作用和協(xié)調發(fā)展

(一)和諧社會中道德對法的作用。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法的道德基礎。社會主義道德尊重人的自由,平等,人權,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法以確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為基本價值。社會主義道德以自己獨特的功能,通過強大的社會輿論和社會影響,對這些行為進行制約和調整,形成社會的道德秩序,來彌補法的規(guī)范在這方面的暫時空缺,發(fā)揮社會主義道德對社會主義法律秩序的補救職能。從控制手段來講,社會控制體系之中,法律是外在的,強硬的,顯性的;而道德是內在的,隱形的。從控制行為的前后來看,顯示道德,然后是法律,即“道德”→“行為”;“行為”→“法律”。道德依靠人們的自覺作為引領的先導,而法律則依靠國家強制力的速效實施作為行動可能。從持續(xù)時間來看,道德遠遠超過法律所能影響的時間范圍;通過道德的視角來對法律內容進行相關闡釋和說明,使法律的倫理部分更加突出,那么會讓人們從內心開始逐步認同法律的作用,同時大大減少法律的執(zhí)行成本,讓法律實施的效果更好。(二)和諧社會中法對道德的作用。社會主義道德作為自己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法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社會主義法深刻地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精神,社會主義法制教育,會提高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水平和道德覺悟。尤其是在社會主義法的實施過程中,有關國家機關在執(zhí)行和使用法律規(guī)范時,無不滲透著社會主義道德精神。特別是司法機關適用法律規(guī)范的活動,同時就是懲惡揚善,宣傳社會主義道德的過程。它的影響不止涉及到訴訟當事人自身,而且擴展到整個社會,從而使人們不僅受到法制教育,還受到了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法通過獎勵典型,對發(fā)揚社會主義道德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社會主義法的強制力,不僅僅表現在對違法行為的制裁方面,同時也表現在對先進行為,模范的遵紀守法的公民的獎勵,表彰方面。社會主義法通過這種形式,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貢獻突出,道德高尚的典型,作為人們的學習榜樣。并以此來引導人們的行為,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提高道德水準,改進社會風尚。(三)和諧社會中法與道德的協(xié)調發(fā)展。法和道德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基本手段。但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兩者的作用是不同的?,F代社會的經濟交往僅靠道德調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明確的,可預測的,有保障的法律規(guī)則。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它的運作不是依靠個人的道德信念,而是基于一整套嚴格制度和程序。社會主義法正是適應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而形成和發(fā)展的。法不僅表現為法律數量的大規(guī)模增長,而且體現為法律地位的提高法律調整范圍的擴大。加強法制還意味著法律與道德發(fā)展分化為各自獨立的社會子系統(tǒng)。社會主義道德作為社會主義法制的道德基礎,對法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以不破壞法律系統(tǒng)的自身獨立性為前提的。在法律使用過程中,道德的標準和法律的標準相互之間的作用不可替代,道德推理和法理推理的地位也不可互換。保證法律系統(tǒng)不受其他系統(tǒng)的干擾是法制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用道德取代法律,必然導致法制的破壞。隨著現代化的發(fā)展,整個社會控制體系的發(fā)展趨勢是法律的加強和包括到的在內的其他社會控制的減弱。一般來說社會主義法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說,法律反應所有的道德要求。有時候法制的要求與道德的要求是矛盾的。雖然法學家們一直在爭辯法學與倫理學的關系,但其他人卻督促他們去研究法學與經濟學,法學與政治學以及法學與社會學的關系。實際上,我們可以說,在上述每一個主題中,關于法與道德的關系已經說了很多,得出的結論也基本上相同。法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的核心部分是完全不同的,但其邊緣部分卻是相互重疊的。在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法與道德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共同促進和諧社會的發(fā)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石泰峰.法理學教程[N].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

[2]劉作翔.法律與道德:中國法治進程中的難解之題——對法律與道德關系的再追問和再思考[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8(1):43.

[3]孫國華.主義法治論[D].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12-120.

[4]郝鐵川.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D].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43-25.

[5]楊鶴皋.中國法律思想史[D].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49.[6]吳漢東.法律的道德化與道德的法律化[J].法商研究,1998(2):3-8.

作者:高鳳 單位:黑龍江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