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貢獻
時間:2022-04-05 04:20:00
導語:音樂對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貢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當前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忽略音樂教育的傾向,即便是一些重視藝術教育的幼兒園,在相當程度上也存在著“專業(yè)化”、“技能化”、“工藝化”的傾向,以致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音樂對幼兒教育的根本作用,嚴重阻礙了幼兒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那么,音樂對于幼兒教育到底有怎樣的作用?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更好地發(fā)揮音樂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對幼兒智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音樂能開發(fā)人的智力,這是符合大腦機能活動科學規(guī)律的。醫(yī)學家發(fā)現,音樂家的大腦比普通人要發(fā)達得多,特別是大腦左半球的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腦之間的纖維比普通人粗。這些腦生理的特征,在7歲前就開始學音樂的人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一)音樂教育能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能力
一方面,音樂教育能培養(yǎng)幼兒感知空間方位的能力。幼兒根據音樂的旋律線,會產生自身運動的韻律線,即手、腳、身段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變化。在音樂游戲和舞蹈的群體活動中,能更好地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知,如個體與個體的位置變化,組與組的隊形變換。另一方面,音樂教育能提高幼兒各種感覺器官的感覺和知覺能力。比如,讓孩子辨別音高,可以使他們的聽覺乃至全身心充分的啟動,極其細微地感知音高的任何一點差異。長期接受這樣的訓練,孩子的耳朵對世界的感知會更為敏銳、準確。心理學教授潘潔女士指出:“音樂是以聽覺和動作作為感知覺的基本方式的,而感知覺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幼兒通過感知,將自己所聽到的音樂傳入大腦,會產生一種特殊的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增添幼兒的興奮情緒和積極動力。幼兒經常接觸音樂,受到音樂的熏陶,可以使幼兒心情愉悅,內心平靜,對幼兒情感的發(fā)展起到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p>
(二)音樂教育能促進幼兒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也是培養(yǎng)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在幼兒欣賞音樂時,會對節(jié)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這就會使幼兒在聽覺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和加強。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將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huán)反復地放給嬰兒聽,不斷給嬰兒講解。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嬰兒從沒聽過的一些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記住樂曲了。音樂具有直觀性,它能刺激人的感官并引起記憶等心理反應。整齊的節(jié)奏、和諧的旋律,不僅易于上口,并能儲存在腦海中,使人的記憶進一步加深、鞏固。同時,教師教唱歌曲時采用恰當的教具,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各種形式講解歌曲的內容,使幼兒理解歌曲的性質,在歌唱時正確地表達歌曲的感情。例如:教師在教唱歌曲時,可以把歌曲內容編成幼兒愛聽的故事或結合圖畫講給幼兒聽,這樣幼兒既有興趣,又記住了歌詞,增強了記憶力。實踐證明,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注意力和記憶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三)音樂教育能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音樂所要表達的一切都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們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中,并且通過人的想象轉化成為種種形象和情感。例如:學唱《春天來了》這首歌,在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fā)下,幼兒會從歌詞“紅花開,白花開”聯想到大自然中千姿百態(tài)的花。有的說“我看到了紅色的桃花”,有的說“我還看到美麗的蝴蝶呢!”有的說“還有蜜蜂在花叢中采蜜”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在他們腦海中想象到的美麗的春天的圖畫,所以說音樂教育能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
(四)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幼兒的理解力
學習音樂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他們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教育心理學認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發(fā)展智力的核心。在音樂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啟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兒童智力的發(fā)展十分有益。許多學了音樂的孩子,往往學習起來很輕松,不太吃力,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孩子長期接觸音樂,可以從音樂中直接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而不需語言的“轉譯”,從而提升他們的理解力
二、音樂教育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皮亞杰認為:“語言導致行為的社會化”。有了語言,人們的內心活動才能彼此進行交流。因此,語言的發(fā)展是幼兒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音樂教育具備了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諸多因素。歌曲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歌詞再配上動聽的旋律,便特別為幼兒樂于接受、吸收。讓幼兒多聽優(yōu)美的歌曲,能使幼兒積累許多精煉、優(yōu)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語匯。隨著幼兒經驗的積累和情感的發(fā)展,隨著語匯的豐富和會唱的歌曲數量的增多,多數幼兒會產生一種想自編自唱的沖動,此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鼓勵??偟膩碚f,幼兒在音樂教育中獲得的語言既豐富又牢固,這是單純的語言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二)音樂教育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好可以為德育打好情感基礎。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往往會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遠的影響。如歌曲《對不起,沒關系》以輕快的節(jié)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中理解歌詞的內涵,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山羊踩痛小公雞》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小朋友之間要互諒互讓,友好相處。音樂對幼兒心靈的影響往往是潛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卻是明顯的,效應也是長期的。音樂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維生素”,我們應針對幼兒喜情感、厭講理,喜形象、厭抽象的特點,將德育寓于音樂教學中,真正達到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三)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感
音樂能使人產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愛的教育,音樂在培養(yǎng)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的審美感知,具有直覺性、整體性和同一性的特點。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特征,在于對感性經驗的全面依賴,以直覺行動為主。幼兒的情感激發(fā),依賴于幼兒審美理解能力,而審美理解能力的提高,能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審美情感的激發(fā),還有賴于欣賞活動的內容和欣賞活動的組織形式,那些富有生命力的、適合幼兒年齡階段、和生活較為貼近的內容,以及有趣的活動形式,都能給幼兒帶來新奇和愉悅,使他們感到生活的樂趣,更加熱愛生活。
三、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更好地發(fā)揮音樂的作用
(一)合理地對幼兒進行早期音樂教育
長期研究發(fā)現,學習音樂是兒童智力開發(fā)的金鑰匙。為了培養(yǎng)適用于21世紀的人才,我們提倡早期音樂教育,但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應與幼兒生理、心理發(fā)展同步,不僅要注意根據幼兒身心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法,還應該做到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進行。
(二)在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與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首先要善于發(fā)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教師要通過觀察及時發(fā)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保護幼兒興趣的萌芽,并且要創(chuàng)設條件不斷地給予滿足,使其穩(wěn)定并不斷的發(fā)展。其次,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再次,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幼兒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趣味化,還要注意多提供讓幼兒感興趣的材料,這樣便于幼兒識記,促進幼兒記憶力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
從音樂教育所需要的音樂素質來看,幼兒的音樂素質不僅僅限于天生就有的素質,還需要在生活環(huán)境中進行培養(yǎng)。為此,要創(chuàng)設與音樂意境相一致的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地體驗音樂。如在欣賞、學習有關春天的樂曲、歌曲、舞蹈時,可以把嫩綠作為基本色調,在活動室四周裝點一些柳樹、桃花、迎春花等,將活動室布置得具有春天的意境。實踐告訴我們,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對幼兒的成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四)針對幼兒的個性和優(yōu)勢,采取“因人施教”和“靈活運用”的方法
在音樂教育中要注重發(fā)揮幼兒的積極主動性,使幼兒成為真正的主人,同時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培養(yǎng)人。幼兒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每個孩子都需要音樂,每個孩子都有接受音樂的愿望和要求。我們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要善于抓住幼兒的生理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音樂教育中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并將這種樂趣加以鞏固、發(fā)展,成為他們終生的一種需要。
精品范文
1音樂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