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隊教育管理隱性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03 10:22:20

導語:學員隊教育管理隱性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員隊教育管理隱性教育研究

一、隱性教育的優(yōu)勢

隱性教育是美國教育家和社會學家菲利普•w•杰克于1968年在其著作《班級生活》中首次提出的。隱性教育是相對顯性教育而言,顯性教育是明確教育目的、內容、和既定規(guī)范的“有形”教育,而隱性教育則是將教育目的和內容“隱”“寓”于活動、環(huán)境、文化等載體中,讓受教育者受到“無形”的潛在影響。即在行為主體的正式或非正式培養(yǎng)與教育活動的某種環(huán)境中,有意或無意地通過直接體驗或間接觀察獲取非預期的某種經驗的過程。相對于顯性教育而言,隱性教育具有以下優(yōu)勢:第一,主體性。隱性教育的顯著特征就是巧妙地隱藏了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要求總是附著于相關實踐活動或教育情境等載體中,這就消除了教育目的的強制性和預期性。受教育者感覺不到外在的壓力,當身處感人的情境、多彩的活動中時,就會自發(fā)捕捉相關教育信息,自然受教。如此,受教育者真正處于了教育主體的位置,達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第二,愉悅性。擺脫灌輸和說教,隱性教育往往以感人的情境、優(yōu)美的藝術、和諧的環(huán)境、意味深長的語言、善良的行為、可敬的榜樣、多彩的活動,使受教育者處在快樂的心境,使受教育者懷著愉快和喜悅的心情,自然地受到感染和教育。這些暗示、感染等教育方式不帶強制性質,受教育者就會是一種平和、輕松的受教心態(tài),其心理感受必定是愉悅的。第三,持久性。顯性教育側重理論的灌輸和知識的宣講,即注重“知識型”的掌握,但掌握了知識并不等于受教育者對所學的認同,也并不必然會將所學內化于心。如果基本認知不能及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則可能被淡化甚至遺忘。這里并不是否定理論灌輸?shù)确绞降淖饔?,而是表明單純的知識掌握難以有效和持久。而隱性教育中,受教育者則是從教育者本身、教育情境、實踐活動等方面獲得暗示和領悟,所獲得的主要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立場、觀點和方法,受教育者的這種領會和感悟會融入到深層認知結構中,教育效果會持久有效。

二、隱性教育運用于學員隊教育管理的應然邏輯

新的形勢下,學員隊教育管理的整體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以顯性教育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面臨嚴峻挑戰(zhàn),也使得隱性教育管理的作用日益凸顯。(一)利于克服學員的逆反心理。為了規(guī)范言行、統(tǒng)一思想,在學員隊教育管理中,隊干部常常是采用灌輸、宣講等“明言”施教的方式。為了讓學員對教育管理的要求和內容形成最基本的認知,灌輸?shù)慕逃绞绞潜匾?,但如果過于明顯地展露教育目的,“一鳥入林,百鳥壓音”的硬性灌輸和權威訓導較多,則教育管理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心理實驗表明,如果教育的灌輸性或誘導性太過明顯,強度過大,人們就會感到自己的選擇自由受到限制,容易對教育信息的“強刺激”“反復刺激”產生心理抗拒。青年學員正處于心理斷乳期,自我意識、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較強,當被強制性地要求接受某方面的教育管理時,就更易感到膩煩。運用隱性教育的理念與方式,把教育管理的意向與內容隱藏在與之相關的軍營文化環(huán)境、學員隊精神風貌、第二課堂活動等載體之中,就能淡化“說教色彩”,有利于學員對教育管理內容的理性認知和心理接納。(二)利于樹立隊干部教育管理權威。在信息不發(fā)達或信息封閉時代,隊干部處于信息優(yōu)勢地位,決定著教育管理的內容,掌握教育管理話語權。進入網絡時代,學員可以通過多種傳播途徑快速獲取海量信息,這種情況下,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獲取信息的時間差、數(shù)量差逐步縮小,甚至還有“倒掛”現(xiàn)象。隊干部正逐漸喪失信息優(yōu)勢,主導控制力被削弱消解,這時如果依然固守說教的教育管理方式,隊干部傳統(tǒng)權威則會極易面臨解構之危。隱性教育管理力避硬性灌輸與說教,主張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在教育訓練中,隊干部不是高高在上的訓導者,而是與學員建立起民主、平等的關系,以藝術的管理和真誠的愛去感召和影響學員,通過觸動學員的情感心理使之曉理、明理。在自然受教的狀態(tài)下,學員的思想和心靈對于隊干部、對于教育管理的內容是開放的,不會設置心理防線,學員也就會自然而然把隊干部歸入“自己人”的行列,拉近了雙方的距離,“親其師,信其道”,在平等的交流與溝通中,隊干部更易于樹立起其教育管理的權威。(三)利于隱性教育管理與顯性教育管理形成合力。學員隊教育管理的實質,是使學員對教育管理的內容形成一定的認知、判斷和認同,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管理的內容能否被學員認知、認同甚至踐行,不僅取決于教育管理內容本身科學與否,更取決于教育管理的方法能否調動學員接受的積極性。因而,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契合學員的接受心理規(guī)律,是非常關鍵的。較于顯性教育管理,隱性教育管理具有內容的滲透性、方法的潛隱性、學員參與的自主性等優(yōu)勢,可以有效防止和克服學員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顯性教育的困境。然而,強調隱性教育管理,并不能否定顯性教育管理的主導作用,隱性教育管理代替不了理性的顯性教育管理,對于黨的先進理論、軍隊重要的條令條例等,向學員進行灌輸是必要的,以使學員形成正確認知。因此,顯性教育管理使學員形成基本認知,隱性教育管理則通過隊干部的道德感染、教育管理內容的價值觀呈現(xiàn)、實踐活動的渲染,使基本認知逐漸轉化為學員的情感、意志、行為,是對顯性教育的有益補充,二者共同構成了教育管理的完整體系。在實踐中,既要充分發(fā)揮顯性教育管理正本清源的主導作用,又要積極發(fā)揮隱性教育管理“潛移默化”的內化功效,注重形成二者的合力。

三、隱性教育在學員隊教育管理中運用的著力點

(一)立足部隊生活實踐。學員對教育管理能不能取得實效,關鍵要看是否與學員的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如果教育管理以灌輸和規(guī)范服從為主,則容易脫離學員日常生活的現(xiàn)實語境。事實上,學員是否接受某種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的內容能否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印證是緊密相連的。因而,要通過多種方式,從學員的學習實踐、訓練實踐、生活實踐等多個維度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學員生活實踐的教育管理,可以將原本“灰色”的理論變得鮮活、可親。隱性教育往往是由顯性教育進程中無處不在的微小細節(jié)構筑,這就要求隊干部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保持教育的穩(wěn)定性,關注細節(jié)、關心個體。融入學員日常生活實踐,把教育管理與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相結合,把教育管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在關心學員們的成長進步,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中,傳遞教育管理的隱性信息。這樣既能滿足學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又能達到隱性教育管理“寓教于無形”的目的。(二)注重榜樣引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主席在視察北京軍區(qū)機關時強調:“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中都是在營造一種風氣、提倡一種追求、引導一種方向?!标牳刹渴墙逃芾砘顒拥木唧w組織者和實施者,負有抓好教育管理、輔助課堂教學、引領學員成長的重要責任,其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理論水平、言談舉止等都是無形的教材,都會以最鮮活的形象和最直觀的形式觸動學員的思想和靈魂。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隊干部應主動更新自身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要從理論水平、教育管理理念、人格修養(yǎng)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堅持求真務實、公道正派、嚴于律己,把言傳和身教相結合,真正做到真理力量與人格力量的統(tǒng)一。主席也曾指出:“形勢發(fā)展變化了,做政治工作方法手段多了,但模范帶頭并沒有過時。官兵不是看你怎么說,而是看你怎么做?!标牳刹孔鳛檐娛略盒5囊痪€帶兵人,一定要行為示范,用實際行動為學員做好樣子,搞好無聲教育。(三)優(yōu)化學員隊育人環(huán)境。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塑造了人。人們處于某種環(huán)境,沉浸于某種氛圍,仿佛并沒有學到什么,但實際上的確受到不少的感染和影響。學員不但處于院校這一大環(huán)境中,同時也處于學員隊這一小環(huán)境中,在積極利用校園文化環(huán)境育人的同時,優(yōu)化學員隊這個小環(huán)境,開展環(huán)境教育也是學員隊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是隱性教育管理的重要樣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用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周圍環(huán)境,用豐富集體生產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本蛢热荻?,環(huán)境可以分為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在學員隊物質環(huán)境建設方面,要精心設計學員隊的校舍和設施,既要體現(xiàn)藝術性給人以美感,又要富有教育意義,使其成為校風、校訓等特色校園文化的載體,讓學員隊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使學員從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啟迪;在精神環(huán)境方面,要樹立起優(yōu)良的學員隊隊風。風氣連著士氣,學員隊的清風正氣,可以振奮精神,激勵斗志,培樹學員的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品德,起到有效的隱性教育管理功能。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非常重視優(yōu)秀集體的教育力量,他認為,對于教育了的集體、團結了的集體、加強了的集體,集體自身就成為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一個文化氛圍濃厚、風氣純正的學員隊集體,不僅可以向學員提出明確的奮斗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形成融洽的關系,正向的輿論,以及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這樣的集體必然使學員的心靈受到積極的影響和熏陶。(四)創(chuàng)設有益的課余活動。學員隊教育管理中,學員能否接受教育管理既取決于隊干部運用真理的力量和教育管理的藝術,又取決于學員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改造的自我教育力量。對于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日益增強的青年學員,在客觀上要求隊干部更要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著眼于學員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組織好軍營內外的業(yè)余活動和實踐鍛煉。美國教育家厄內斯特•博伊指出:“大學本科教育是否成功與校園生活質量有關系。它與學生在校園內度過的光陰和他們所參加活動的質量有直接關系?!币蚨?,要鼓勵每一位學員都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當學員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尊重,其心情必是愉悅和放松的。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員就會自發(fā)捕捉相關教育信息,自動受其感染。在軍營內部,應大力開展各種第二課堂活動,如讀書演講、參觀見學、影視欣賞、興趣小組等。當學員積極參與到這些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啟發(fā);在軍營外面,應積極開展參觀見學、助民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這些健康有益的具體活動,可以將教育管理內容化虛為實,在實踐中深刻領會教育或管理內容的重要意義,把認知轉化為認同,進而外化為切實的行動,實現(xiàn)知與行的統(tǒng)一。(五)借助網絡文化隱性教育的優(yōu)勢。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網絡已然成為學員獲取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文化對學員的思想和行為影響越來越大,網絡文化作為教育管理內容的重要載體,同樣蘊含著豐富的隱性教育管理資源。網絡具有個人終端選擇自由的特點,與顯性教育相比,人們更易于發(fā)表自己的真實見解,使教育者易于尋找教育的有效切入點,達到受教育者的無意識性和教育者的有意識性在隱性教育中的有機結合。發(fā)揮網絡對學員的隱性教育管理作用,就要充分利用校園網、校園貼吧、網絡課程等,將“隱”“寓”教育管理內容于其中的資源和信息快捷、高效地呈現(xiàn)給學員,隊干部要引導他們參與討論,從中使其得到智慧的啟迪和心靈的成長。另一方面,隊干部要善于通過微博、微信、QQ等APP終端跟學員進行互動,談心或探討熱點問題等。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QQ群等以分享、評論、鏈接等多種形式將承載軍隊主流價值的信息呈現(xiàn)出來,供學員閱讀、思考和點評。在頻繁的交流互動進程中,隊干部與學員之間的默契度日漸提升,學員就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納隊干部在網絡上傳遞的隱性信息,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頓悟。此外,藉此隊干部還可以了解學員的思想動態(tài),對不良思想傾向及時予以引導和糾正。當然,同時要加大對網絡輿論的監(jiān)管,提醒學員對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持有鑒別力。

參考文獻

[1]沈嘉祺.論隱性教育[J].教育探索,2002(1).

[2]白顯良.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特性[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復印資料),2014(1).

[3]于大清.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復印資料),2013(10).

[4]“樹好樣子,我們該如何帶好頭”[N].解放軍報,2015-7-13.

[5]“把政治工作威信牢固樹立起來”[N].解放軍報,2015-7-13.

[6]〔蘇〕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趙瑋,王高義等譯.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7]鄧建平.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中隱性教育生成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復印資料),2013(6).

[8]博伊.學院——美國本科生教育的經驗[J].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第二集,1988.

作者:秦海俠 單位:海軍陸戰(zhàn)隊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