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執(zhí)行力探索
時間:2022-10-18 10:12:37
導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執(zhí)行力探索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理念層面探討教育管理標準和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分析了標準和執(zhí)行與有限教育資源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低標準高要求(嚴執(zhí)行)的教育管理理念,嘗試探索一條符合教育管理實際同時可以廣泛推廣的現(xiàn)實之路。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學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指出了當代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社會責任感不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足等。筆者結合自己的帶班經(jīng)驗和感受,對學生工作所遇到的這些問題進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引言
應當承認,當今中國大學生在中小學學習時的勤苦用功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那是應試教育對他們生理、心理的殘酷折磨和摧殘,是強制性的、痛苦的。高中畢業(yè)時,他們對這種服刑式的生活已經(jīng)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因而,進入大學之后,他們便愉快地卸下了身上的重負,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像打下江山的國家大功臣一般,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當享受生活了。他們睡懶覺、逃課(在他們看來多數(shù)課的確是無意義的)、上網(wǎng)、打工、談戀愛……但就是不肯認真讀書。臨到考試,他們便毫無羞恥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紀錄。一些大學在考前舉行不作弊的簽名活動,大學生們一本正經(jīng),鄭重地簽名,但一上考場,他們仍要肆無忌彈地作弊,因為不作弊就無法過關。當今大學最重要的就是英語等級考試和各類考證考試,現(xiàn)在流行請“”,這在托福和GRE考試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已經(jīng)很平常了。甚至有些大學生四年畢業(yè)了還不會計算機基本操作和基礎英語!在學校男生就是玩游戲、打牌打球、談戀愛———“一起床就開始玩《傳奇》、半夜了宿舍樓還在激烈地打CS……”
二、教育管理中的恐懼感
本質上講,大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突出特性就是缺少恐懼感和滿足感。從社會管理和引導的角度來講,這兩種感受是影響教育活動效果的兩個關鍵因素,也符合人性本能的基本需求,成功的企業(yè)管理也基本建立在對這兩個因素的把握上。當然,單純的談及這兩個因素會使人產(chǎn)生誤解,尤其是對恐懼感在教育管理中的價值。一般人會認為,我們要對學生更加嚴格,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謂“嚴師出高徒”。這種理解顯然把教育管理中的“恐懼心”簡單化了,從自然哲學的角度上來講,恐懼感顯然是文明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人類因為害怕自然或社會的懲罰,而形成了自律、自控的許多美德,并形成了很多積極的社會規(guī)范。學生管理也是如此,只有當學生害怕掛科時,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去努力學習,只有害怕畢業(yè)的時候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去努力成長自我,只有害怕處分影響學生學業(yè)發(fā)展,學生才會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使學校良性運轉。然而,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恐懼而恐懼,而是給學生施加負向的力,使他們盡量遠離不良的社會生活習慣,學生工作遇到的問題都是現(xiàn)實的,我們無法通過簡單的某種方式或理念,來應對所有復雜的個體情況,但從整體,讓更多的學生盡量遠離不良的社會生活習慣還是可以做到的。在拋開社會現(xiàn)實的很多我們無法改變或者很難改變的影響因素,作為學生工作者這個團隊來講,我們應該做的是把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轉化成制度和日常生活管理的工作內容,讓學生畏懼制度的紅線,是真正的畏懼。過去我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內容這兩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制度要求嚴格,執(zhí)行卻很松懈??陀^的講,產(chǎn)生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管理者既要考慮違紀處理對學生的管理效應,還是考慮因違紀所產(chǎn)生的自身工作業(yè)績的影響;在宣布制度的時候,極度強調制度的嚴格性,在懲罰的時候卻本著治病救人,再給機會的原則。當然,這些原因很多問題涉及因素眾多,很多是目前的社會生產(chǎn)力,社會文化所產(chǎn)生的,是社會發(fā)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但改進這些情況也并不是無計可施。所謂拯救,分為大病小病,小病調養(yǎng),大病則需要手術,即治療的速度必須高于病情惡化的速度。所以,在很多案例上,我們必須要“狠心”,所謂想拯救,先毀滅。只有在完全擊碎當事人原有錯誤的思維慣性基礎上,才能給他重建正確的觀念。其實,在考試作弊等問題上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試水”的“前輩”發(fā)現(xiàn),老師總是會給大家機會,原來水并不如宣傳的那么深。當然,在一些相對輕的問題上,如上課曠課等問題,雖然不適合把學生一棒子打死,但必須要建立對應的懲罰,所謂多大的錯,多大的懲罰,而懲罰的目的是讓學生成長。學生工作與企業(yè)管理的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教育”成分的大小,學生工作相對更強調教育,強調學生的成長,他所面對的對象在符合社會要求這個問題上,要顯然低于企業(yè),或者說,是為了讓學生適應企業(yè)才開設了學校。企業(yè)相當于大學的延伸,所以學校實際上在努力培養(yǎng)企業(yè)所期望的社會習慣,所以學校要像企業(yè)一樣有高效的規(guī)章執(zhí)行力,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適應企業(yè)。需要補充的是,學校,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學校,他的自由性也是學生成長的非常關鍵的特性,所以制度的設定絕對不能逾越到限制學生自由性這一問題上,否則教育就會成為傷害。因此,我們應該為了保留自由性,而相對設定合適的“紅線”,不能把學生限制在我們所認為的某種合適發(fā)展方式中,但同時又必須讓“紅線”變得不可逾越,至少讓逾越者或想要逾越者看到,逾越他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我們不超越人性的要求學生,但也絕不假借慈悲之心縱容學生,讓學生明白社會本來的“恐懼面目”,從而更好的適應他。所謂我們勇敢,不是因為我們不害怕,而是我們正視我們的恐懼,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不刻意培養(yǎng)圣人,但絕不允許自己看著學生墮落而無所為,我們是社會“恐懼”的代言人,也是社會“滿足感”的引領者。
三、教育管理中執(zhí)行效果與標準的平衡
大學教育與中學以前的人才培養(yǎng)有很大不同,高中之前的培養(yǎng)目的性受中國社會教育現(xiàn)實影響,相對明確,個體差異性有限。而大學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明顯多元化,個體差異化也很大,兩個被公認為優(yōu)秀的學生,可能成就指標完全不同。因此,一般大學教育比高中教育更強調自由性,然后高校一直被詬病的學風問題,也往往被社會輿論與自由性的問題掛鉤。雖然,無論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還是社會評論家,都認識到高校的自由性是大學必不可少的特征,同時,也不能把高校學風水平的下降歸結為自由性的問題,然而,大學的自由性的確與高校專業(yè)學風存在著一定聯(lián)系?;蛘?,準確的說,大學的自由性成為了高校學生甚至是某些個別教育者縱容學生學風問題的“借口”。自由性是大學的特征也是大學的文化共識,然而作為學生教育管理者,自由性的觀念就必須落實到具體學生工作中,其實就是學生管理教育制度的標準上。標準的高低應該與自由性的理念息息相關。當然大學學生教育標準的高低一般與大學專業(yè)特色和學校文化有緊密的聯(lián)系,難以與自由的程度一一映射討論,但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生源水平與管理制度對個體的管理要求成反比,也就是說,高校生源質量越高,高校給學生自由分配自己在校時間的越自由,反之,則約束更多,很多專業(yè)院校甚至保持了中學式固定座位,定時集體晚自習的制度。所以,標準的制定,也就是具體大學的自由度,受學校對自己學生的自信程度影響。大學制定自己教育管理的標準高低雖然與學校對自己自由性觀念的認知有關,但一般在實際結果上,都會有意提高標準。這和中國社會管理中普遍的畸形意識———高標準嚴要求,有一定的關系,從不了解實際操作的外人來看,高標準嚴要求就意味著教育管理的高水平。然而實際顯然不可能,高標準和嚴要求如果都能被實現(xiàn),那一定意味著高成本,但實際社會資源有限性的條件下,及時可以偶爾為之,但從長期來講也不可能延續(xù),因此很多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就是疾風驟雨式,發(fā)現(xiàn)問題就來兩場閃電打擊,用猛藥來治小疾,最終搞成學校教育管理的大疾。因此,本質上講,高標準嚴要求并不適合高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在教育管理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高標準低要求和低標準高要求,理論上都是可行的。然而高標準低要求,要求具體的基層教育管理者有非常好的管理藝術,需要教育者懂得如何控制群體高標準壓力下的情緒發(fā)泄問題,需要了解如何調節(jié)低要求與高標準前后不一的矛盾問題,因此對教育者素質要求相對較高。一般筆者推薦低標準高要求的管理方式。低標準高要求就是設定較低的紅線,對學生在校時間的安排,行為活動的限制較低,給學生更高的自由度,然而對于觸犯紅線的學生,在執(zhí)行時確采取不破不立的管理態(tài)度。所以提出這個方式,就是為了解決高標準高要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犯錯率高,法不責眾的問題。標準降低,可以減少觸犯紅線學生的人數(shù),同時,高要求,則會讓有僥幸心理的學生不會觸犯紅線,讓觸犯紅線的學生始終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比例,大大降低了標準執(zhí)行的成本,也使執(zhí)行變得相對更容易實現(xiàn)。同時,再輔以高校多元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競賽,非常有利于促進學生個體特點的成長和自我發(fā)展。
四、總結
總的來說,高校設定的學生行為標準應該是貼近社會、模擬社會的,標準的執(zhí)行也要體現(xiàn)法律之劍的嚴格性,要讓學生體驗到對社會現(xiàn)實的“恐懼感”,激活學生自我成長的原始動力。同時,不能為了解決某種表面問題而設定單純的限制性標準,讓學生把過多的經(jīng)歷放在應對這些標準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副產(chǎn)品上,而放棄了自身個性特點的發(fā)展和成熟,產(chǎn)生普遍的抵觸心態(tài)。因此,筆者推薦低標準高要求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希望這種教育理念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資源有限與教育問題繁多的矛盾問題。
作者:劉昕瑋 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上一篇:普惠性學前教育內涵與途徑
- 下一篇: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