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管理實踐探析

時間:2022-02-07 09:31:41

導語: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管理實踐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管理實踐探析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科技也取得了飛速發(fā)展,知識經濟時代也逐漸到來。在這種時代形勢下,單純地依靠資金投入與勞力投入已經無法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對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知識已經成為時代核心競爭力。國際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才的競爭,公民的知識素養(yǎng)對國家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直接決定了人才的綜合素質,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知識經濟的內涵及特點

知識經濟又稱為新經濟、信息經濟,它建立在知識的分配、使用與生產基礎上,是一種極富生命力的新型經濟,與傳統(tǒng)的工業(yè)經濟、農業(yè)經濟有著本質區(qū)別??傮w而言,知識經濟主要具有以下特點:首先,知識成為推動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動力。這也是知識經濟的首要特征。當前,知識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物質投入逐漸被知識投入代替,進而提升了經濟效益,節(jié)約了物質資源。知識的掌握和傳承離不開教育,而教育的開展又必須以教育管理為基礎。其次,知識密集型產品比例逐步增大。傳統(tǒng)的工業(yè)經濟主要以物質生產為主。知識經濟則是將知識生產與物質生產有機結合在一起。合理運用信息資源與知識資源,極大地提升產品的高附加值與知識含量。通俗而言,即是說產品包含的知識日益增加,包含的物質則相對減少。再次,知識經濟具有高效低耗的特點。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物質資源高消耗為基礎的傳統(tǒng)經濟形勢必將被時代淘汰,而信息、計算機技術、電子則會逐漸普及和應用,這都可以極大地降低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與物質消耗。當前,數(shù)字化形式作為知識經濟的載體,正在改變著人們改造世界、認識世界的能力。而教育則對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探討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教學管理的實踐,既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題中之義。

二、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管理的實踐策略

(一)建立多樣化的教學管理制度

制度建設直接決定教育教學管理的成效,特別是對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和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有著直接影響。目前,許多學校在教育管理中過于“規(guī)范”,對不同年級、性格、能力的學生運用同樣的管理標準和方法,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若要順應知識經濟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在堅持“以人為本”管理原則的前提下,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多樣化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人才需求,靈活地調整和修正教學管理制度,并通過有效的措施、組織結構加以實行。多樣化的教學管理制度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和內容,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進而提升教學效率,為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人才,推動知識經濟時代的發(fā)展。

(二)建立網絡型教育管理體系

隨著計算機與網絡的逐漸普及,網絡管理理念被逐漸應用到各行各業(yè)中,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特點。傳統(tǒng)教學管理體系缺乏師生互動,單一僵化,導致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管理效率難以提升。因此,若要順應知識經濟發(fā)展趨勢,就必須運用網絡工具和平臺構建網絡型教學管理體系,以提升管理者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網絡教學管理體系首先要求注重師生溝通交流。簡單而言,即是指無論是在教育系統(tǒng)外部,還是在教育系統(tǒng)內部,都必須實現(xiàn)雙向溝通,在融洽的師生氛圍中有序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網絡工具,構建互動平臺,及時關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需求,并給予幫助和指導。其次,要重視學生在網絡教學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一切教學管理活動的中心,因此,教師利用網絡設計教育管理方案或計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學生的個性需求為教學管理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

(三)完善基本管理機制

目前,我國的教學管理整體呈現(xiàn)出條塊分割狀態(tài),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更容易造成教育資源浪費。所以,為了優(yōu)化、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滿足知識經濟時代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應當統(tǒng)籌管理相關的教學資源,不斷完善基本教學管理機制,并及時借鑒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適時采用信息化技術和工具,促使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在完善基本管理機制時,應重視管理系統(tǒng)過程的控制性和完整性。此外,學校還應當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滲透式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經濟時代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自覺為社會經濟發(fā)展貢獻自身力量。

作者:吳華宇 單位:泉州華光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