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探討
時間:2022-07-27 04:02:14
導語: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各類教學技術手段也逐漸涌現出來,云平臺的應用,對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和水平?;诖?,文章對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的內涵及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云平臺;高職;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
云平臺是基于云服務展開的,它允許開發(fā)人員將編好的程序放到云里運行或提供服務。而云教育指得是借助云計算等各項技術,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為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以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1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的內涵
教學是教師傳輸知識,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能力是教師教學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和素養(yǎng),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國內外很多的學者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做了很多的研究,有一部分人認為教學能力指的是教師的認識能力、組織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還有一些人認為教師的教學能力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表現等方面的情況,是由學生來反映的。現在國內學者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并未給出一致意見,但是大部分人認為是在現在的網絡時代下,教師基于現代的網絡信息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技術手段整合資源,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1]。
2目前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大數據融入信息化教學思想認識不足
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所有行為都能夠轉化成教育大數據,通過對數據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決策依據,以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高職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出勤等方面狀況,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分析,而由于教師的大數據信息化教學思想認識不足,他們會將所記錄到的信息一并進行分析、統(tǒng)計,得到最有價值的數據,且數據分析的時間比較長。
2.2信息化技術工具利用水平需要提高
信息化工具是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前提和保障,經過有關實踐調查研究表明,有些教師已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能力,熟練度教好,而還有一些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技術工具利用水平不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借助多媒體來展示教學內容,但會熟練應用Flash、Authorware等軟件的人極少,不會剪輯、不會錄制視頻等。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工具、手段獲取信息化資源,進行教學設計的水平不足。教師面臨著海量的數據資源,有時不知道如何去快速選擇有作用的教學資源,在教學設計中,一般都是依據自身的經驗或自身專業(yè)認識去思考,并未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但很明顯,大多數教師這方面的能力不足,盲目趕進度,教學效果不理想。
2.3教學評價不科學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是依據教師自身的主觀感受來判斷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同時,還有一些教師并不會自己進行教學反思,不會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味灌輸,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狀態(tài)。
3基于云平臺提高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的策略
3.1教師層面
3.1.1更新教學思想傳統(tǒng)教學思想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對各類信息工具的利用。實際上,基于云平臺的信息化教學是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而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就必須要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觀念,樹立現代化的教學思維,有效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實施教學。3.2.1課堂教學科學使用各類教學平臺、技術第一,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在云平臺上構建一個關于某個單元的交流群,指定好這一單元要參照的數字資源、微課視頻及一些學習資料等,并上傳到群里。為了讓接下去的教學活動可以更有效地開展,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在云平臺建立學習小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需要查找資料、觀看視頻等,在此過程中遇到難題可以在云平臺上向同學或者是教師尋求幫助。而教師也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安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后,也可以在平臺上調取相關的測試題,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加以檢驗。第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前組合的學習小組就坐,并利用云平臺的簽到功能點名簽到,第一時間了解哪些同學存在代簽等問題。簽到完成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云平臺出現最多的問題及測試狀況,對出錯率較高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每個小組都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幫助各小組掌握所學知識。合作學習結束后,各組要選擇一名學生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其他小組可以補充。在此期間,教師要鼓勵各組成員大膽質疑、點評,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通過各組成員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掌握。當各小組補充結束后,教師對各組分別做出點評,對普遍問題集中講解,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知識,鞏固所學知識。第三,在課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在云平臺提出意見或看法,以使教師改進或優(yōu)化教學活動。
3.2學校層面
3.2.1加強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和水平僅靠教師自身的學習、實踐是難以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的,還必須要學校對這一問題引起重視,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校內培訓時,需要對教師自身的需求加以考慮,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分層培訓。培訓工作要有目的性,例如,對于一些教師信息化技術工具應用水平不高的問題,可以對他們進行課件制作、威客制作等方面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制作能力;對于信息化資源獲取能力較弱的教師,可以著重對他們進行教學資源選取等方面的培訓;對于一些信息化設計能力不足的教師,可以從外聘請一些專家開展這方面的設計講座,讓這些教師可以去學習和吸收專家的經驗,使自身的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也可以多組織一些比賽活動,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3.2.2完善績效考核方式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要在不斷地實踐中去慢慢養(yǎng)成,所以,學校,要正確的認識這一問題,不斷地完善績效考核方式,一方面,學校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依據;另外一方面,要構建系統(tǒng)的考核辦法,例如,將線下線上師生評價、專家評價等多方評價融合起來,以保證對教師教學評價的真實、有效性,以讓教師能夠更準確的認識自己,不斷地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
4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時代下,高職教師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職教師要把握好時代機遇,直面挑戰(zhàn),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而學校也要重視對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的培訓教育,多給教師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完善績效考核方式,加大對新技術、平臺的引進,為教師提供一個好的教學平臺,促使教師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靜寧,劉東.基于大數據應用的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河北農機,2020(12):72-73.
作者:萬琳琳 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yè)學院
精品范文
10高職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