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研究之議
時間:2022-09-26 04:52:00
導語:國際會計研究之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國是第一個建立現代意義上會計職業(yè)團體的國家,在會計發(fā)展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鑒于殖民時期的廣泛的商業(yè)貿易,英國的會計方法通過英聯邦及其范例,對世界各國早期的會計實務有著深刻的影響。盡管隨著大英帝國的衰落以及國際間劇烈的競爭,英國目前正面臨新的挑戰(zhàn),但無可否認,英國有著豐富的會計思想。1973年,英國加入了歐洲共同體(EureopeanCommunity,1993年改稱歐盟EuropeanUnion)。作為歐盟的成員國,必須遵守相應的法規(guī)。例如歐盟的第4、7、8號指令都是有關會計審計協調的專題規(guī)定。無疑地,歐盟在成員國會計協調問題上的積極舉措將影響英國會計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使其逐漸向大陸歐洲模式靠攏;同樣,英國會計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也會有所增加。
(一)會計的法律規(guī)范與監(jiān)管
英國會計的立法依據主要是公司法。公司法的基本原則是適用于在管轄區(qū)內組建的所有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頒布的公司法為英國會計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它不但規(guī)定了公司(包括公開招股和不公開招股)必須公布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而且第一次提出了關于財務報表和會計信息披露的指導思想——真實與公允的觀點。其后英國一直強調企業(yè)全部帳目應按“真實與公允”的觀點予以提供。但“真實與公允”在英國并無官方的確切定義。一般認為,“真實與公允”是指以誠實的態(tài)度披露所有真實的、可信的重要信息,不抱偏見,不隱瞞或忽略重大事實;必要時可超出規(guī)定要求披露有關細節(jié)。
自1948年公司法頒布以來,英國立法經歷了幾次修訂和補充,除1948年文本外,1967、1976、1980、1981年(實施歐盟第4號指令)歷次修訂的文本都作為單獨的立法存在,公司在執(zhí)行或引用時,必須相互參照才能決定取舍,很不方便。這種情況在《1985年公司法》中才得以統一。這次修訂對歷次公司法的有關內容加以刪改和增補以后,使之合并為一部統一的公司法規(guī)。因為全文很長,正文共25目747節(jié),另加附則,被形象地稱為“龐然大法”。1989年,英國又對前述公司法作了進一步補充與完善,以實施歐盟第7號、第8號指令。
(二)會計職業(yè)界及會計準則的制訂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英國的會計實務完全是在法律的支配下由會計師作出職業(yè)判斷。因此,盡管職業(yè)會計師最早出現在英國,但英國會計職業(yè)界開展會計準則的制訂活動卻落后于美國。
英國關于會計準則的研究,最初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個稱為“會計研究會”的民間團體。由于存在的時間較短,該委員會不曾留下引起后人重視的成果。其開拓性活動便由“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The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inEnglandandWales,簡稱ICAEW)繼續(xù)進行。從1942年開始,ICAEW了一系列《會計原則建議書》(RecommendationonAccountingPrinciples)。60年代,英國公司間的兼并風潮使人們對財務報表的信心大降,加上新聞界對會計職業(yè)界持續(xù)不斷的抨擊等諸多壓力,1969年,ICAEW發(fā)表了70年代會計準則設想的聲明,并于1970年創(chuàng)立“會計準則籌劃委員會”(AccountingStandardsSteeringCommittee,簡稱ASSC)。同年,“蘇格蘭特許會計師協會”(The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ofScotland)和“愛爾蘭特許會計師協會”(The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inIreland)成為該委員會的成員;“注冊會計師協會”(TheAssociationof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成本與管理會計師協會”(TheInstituteofCostandManagementAccountants)以及“財政與會計特許協會”(TheCharteredInstitureofPublicFinanceandAccountancy)也先后加入該委員會。這樣,1976年2月1日成立的“會計職業(yè)團體顧問委員會”(TheConsultationCommitteeofAccountancyBodies,簡稱CCAB)就成為上述六個主要會計團體采取共同行動的聯合組織。隨之,“會計準則籌劃委員會”改稱“會計準則理事會”(AccountingStandardsCommittee,簡稱ASC)。
不管ASSC還是ASC,制訂會計準則都必須遵循特定的程序要求。制訂的會計準則稱之為《標準會計實務公告》(StatementsofStandardAccountingPractice,簡稱SSAP),于1971年開始?!稑藴蕰媽崉展妗芳确从沉藨斘盏穆摵贤鯂蛺蹱柼m共和國的法律規(guī)定,又考慮了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標準會計實務公告》經ASC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通過后,還須經過前述六個會計職業(yè)團體分別批準才能生效,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團體均擁有否決權。此外,由于英國公司法未曾提及《標準會計實務公告》,它實際上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過人們一般認為,根據《標準會計實務公告》編制的財務報表是真實和公允的,不這樣編制的財務報表則可能被法院認為不真實或不公允(Arden和Hoffman,1983年)。曾引起人們對英國會計準則的不確定地位表示關切的高爾報告(GowerReport,1984年)認為,對會計準則給予法律承認的時刻終會來臨,但必須承認這個時刻尚未到來。會計準則理事會(ASC)于1990年8月1日為會計準則委員會(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簡稱ASB)所取代。
會計準則委員會隸屬于“財務報告委員會”(FinancialReportingCouncil,簡稱FRC)。為確保準則有效實施,“會計準則委員會”下設“緊急問題工作組”(UrgentIssuesTaskForce,簡稱UITF),負責研究準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以“意見摘要”(ConsensusAbstract)形式提出解決辦法供參考。“會計準則委員會”制訂的會計準則稱《財務報告準則》(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簡稱FRS)。
截止至1999年6月仍然生效的英國會計準則內容如下:
1、會計準則理事會(ASC)的25個標準會計實務公告仍然有效的有:
(1)SSAP2:會計政策披露(DisclosureofAccountingPolicies)
(2)SSAP4:政府補貼會計(AccountingforGovernmentGrants)
(3)SSAP5:增值稅會計(AccountingforValueAddedTax)
(4)SSAP8:公司報表在應計制下的稅務處理(TheTreatmentofTaxationundertheImputationSystemintheAccountsofCompanies)
(5)SSAP9:存貨與長期合同(StocksandLongtermContracts)
(6)SSAP12:折舊會計(AccountingforDepreciation)
(7)SSAP13:研究開發(fā)會計(AccountingforResearchandDevelopment)
(8)SSAP15:遞延稅項會計(AccountingforDeferredTax)
(9)SSAP17: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AccountingforPostBalanceSheetEvents)
(10)SSAP19:房地產投資會計(AccountingforInvestmentProperties)
(11)SSAP20:外幣折算(ForeignCurrencyTranslation)
(12)SSAP21:租賃和租購合同的會計處理(AccountingforLeasesandHirePurchaseContracts)
(13)SSAP24:養(yǎng)老金費用會計(AccountingforPensionCosts)
(14)SSAP25:分部報告(SegmentalReporting)
2、會計準則委員會(ASB)自成立至1999年6月的財務報告準則公告:
(1)FRS1[1996年修訂]:現金流量表(CashFlow)
(2)FRS2:子公司會計(AccountingforSubsidiaryUndertakings)
(3)FRS3:財務業(yè)績報告(ReportingFinancialPerformance)
(4)FRS4:資本工具(CapitalInstruments)
(5)FRS5:報告經濟業(yè)務的實質(ReportingtheSubstanceofTransaction)
(6)FRS6:收購與兼并(AcquisitionsandMergers)
(7)FRS7:收購會計中的公允價值(FairValuesinAcquisitionAccounting)
(8)FRS8:關聯方披露(RelatedPartyDisclosure)
(9)FRS9:聯營和合資(AssoctiatesandJointVenture)
(10)FRS10:商譽與無形資產(GoodwillandIntangibleAssets)
(11)FRS11:固定資產和商譽的減值(ImpairmentofFixedAssetsandGoodwill)
(12)FRS12:準備、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Provision,ContingentLiabilitiesandContingentAssets)
(13)FRS13:衍生和其他金融工具:銀行和類似機構的披露(DerivativesandOtherFinancialInstruments:DisclosuresforBankingandSimilarGroups)
(14)FRS14:每股收益(EarningPerShare)
(15)FRS15:有形固定資產(TangibleFixedAssets)
英國的會計準則與美國相比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少差別。具體而言,英國并不仿效美國制訂規(guī)模龐大、包羅萬象的會計準則。這一方面是因為英國會計界認為,從目前已有的內容來看,制訂會計準則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因為英國會計職業(yè)團體未能像美國那樣籌得同等規(guī)模的資金,這樣,有限的能量只夠優(yōu)先應付緊迫的會計問題。
(三)主要會計實務綜述
1、報表體系。
關于會計報表,英國在1948年公司法的附則中就提出了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報表格式。1981年修訂的公司法按照歐共體第4號指令首次規(guī)定了可供選擇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格式。財務報表一般包括:(1)董事會報告;(2)損益表和資金負債表;(3)現金流量表;(4)全部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5)會計政策公告;(6)有關財務報表的注釋;(7)審計師報告。至于合并財務報表則包括合并損益表、合并資金負債表、控股公司自身資產負債表(不要求控股要求損益表)、合并現金流量表以及董事會報告(包括全年經營情況總結)。上述報表均比較概括,資產負債表的格式采用報告式(垂直式),將大量詳細的信息資料放在報表注釋中。此外,為了履行公司的社會經管責任、擴大對外提供的通用信息,英國還鼓勵各公司編報增值表、雇員報告、企業(yè)與政府間貨幣往來情況、外幣交易情況、未來前景預測等報表。
2、計量實務。
1985年公司法賦予歷史成本計量以特定的法律權威,但英國企業(yè)在資產重估上的自由和彈性則是獨特的。存貨計價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此處“市價”系指可變現凈值,而非美國的重置成本。不同批次購進的存貨項目,稅法允許采用先進先出法確定成本,但不允許后進先出法。有趣的是,美國與英國在這方面的會計術語大相徑庭。例如美國用“stock”表示股份,用“inventory”表示存貨;在英國,“stock”成了存貨,“shares”指的才是股份。
關于固定資產計量,英國具有較大的彈性。會計準則建議企業(yè)至少每5年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重新估價并重新核定經濟使用年限。重估增值列為業(yè)主權益,不能作為當年收益;重估減值,先從該項資產以前列為業(yè)主權益的生估增值帳戶中抵補,不足部分再計入當年損益。為避免某些公司濫用重估增值分配股利,1985年公司法規(guī)定,在資本發(fā)生嚴重虧損的情況下,董事會必須確保凈資產不被高估;耐用至股份公開公司來說,只有當公司的凈資產超過繳入資本與不可分派的準備之和時,才允許分配股利。該規(guī)定事實上是要求公司在發(fā)放股利前確認任何未實現損失。折舊計算存在多種方法,如直線法、年金法、年數總和法等,不要求對土地和建筑物計提折舊,但必須在資金負債表中按公開市價反映土地和建筑物的現實價值。
關于研究開發(fā)費用,英國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fā)研究三種類型劃分。前兩種類型的支出,均在發(fā)生當期作費用處理;后一種類型的支出一般也按同樣方式處理,只有符合特定的條件時才能予以資本化。這些條件包括:研究屬于專題項目,費用可以單列;研究取得成果的把握性極大,且能以收抵支;公司有足夠的物力、財力支持研究項目的完成等。
在所得稅會計上,英國企業(yè)無論是否向投資者分配利潤,都應按調整后的會計收益(或稱應稅所得額)支付所得稅,并將其列為一項費用從利潤中扣除,這種做法將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截然分開,對于會計實務與稅法規(guī)定產生的遞延稅項,要求用“債務法”加以會計處理。
在第3號財務報告準則“財務業(yè)績報告”頒布以前,英國關于非常項目的會計處理獨具特色,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性會計”(CreativeAccounting)的一個典型表現。企業(yè)中斷經營或出售固定資產產生的損益以及重組的有關成本等都視作非常項目,列在收益表中凈利潤的下方(belowtheline)。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凈利潤計算出來的每股收益下包括非常項目產生的影響。第3號“財務業(yè)績報告”準則的出臺與實施,使英國對每股收益的理解與其他國家(如美國)趨于一致,即以收益表最后一行(thebottomline)的利潤數為基礎計算每股收益。
3、合并實務
英國企業(yè)合并聯的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購買法和權益集合法。前者廣泛采用;當企業(yè)合并符合一定條件時,允許使用后者。與美國相比,英國關于權益集合法的規(guī)定留給企業(yè)應用的彈性空間較大。
英國“創(chuàng)造性會計”的另一個典型表現是合并商譽會計處理的多樣化。它允許企業(yè)采用一次性注銷的做法,直接沖銷有關準備帳戶,大多數企業(yè)運用該法的原因在于它可以美化企業(yè)報告期的收益;同時也允許確認商譽為一項資產予以分期攤銷的做法,這主要是為了照顧某些企業(yè)的特定需要,如避免準備帳戶過度沖減等。
英國的公司法和會計準則都要求控股公司編制合并報表,還規(guī)定控股公司與附屬公司的決算起止日期必須相同,一般以控股公司的決算期為準。如果決算期不同,必須先調整再合并。聯營企業(yè)按權益法處理,即對被投資企業(yè)當期取得的盈利或發(fā)生的虧損根據投資比例確認投資收益或損失,同時相應增加或減少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在外幣折算問題上,英國會計準則給予企業(yè)的自由度較大,對于收益表中的收入與費用項目,允許企業(yè)使用期末匯率或平均匯率折算,而美國只允許企業(yè)使用平均匯率加以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