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權利與市場制度的解讀論文
時間:2022-12-12 03:29:00
導語:自由權利與市場制度的解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諾齊克的自由至上主義,承襲了傳統(tǒng)西方自由主義的思想,推崇個人自由與權利,同時他提出最小國家的概念,對國家的功能進行限定,強調權利的不可侵犯性與對經濟事務的放任,并闡述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反對政府過多的干預與束縛。其思想對當今西方社會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正在改革進程中的中國經濟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諾齊克;自由至上主義;自由權利;市場制度
自由主義是主導近代西方政治經濟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它內涵豐富,同時充滿爭議與分歧。就二十世紀英美等國的情形而言,自由主義的分歧是出現在“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與“新自由主義”(NewLiberalism)之間,而前者又稱為“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Liberalism)或“經濟自由主義”(EconomicLiberalism),后者則通常被直接稱為“自由主義”。這兩種自由主義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分享了自由主義傳統(tǒng)某些核心信念,例如言論自由與私有財產等,但無論是對自由的定義、國家的功能以及對社會經濟的看法上,都有相當的差距。對政府是否應該干涉自由市場的經濟活動,以及一個自由國家是否應該追求社會正義的思想,自由至上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有著截然不同的主張。雖然新自由主義在二戰(zhàn)后日漸成為自由主義的主流,但是古典自由主義并沒有完全失去其吸引力,以海耶克(FriedrichA.Hayek)、諾齊克(RobertNozick)等人為例,他們仍然繼續(xù)著書立說,極力發(fā)揚自由至上主義的理念。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伴隨著保守派勢力在英美德等國的崛起,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學說成為全球性的顯學。因此,整個二十世紀的自由主義發(fā)展的軌跡,是“自由至上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這兩種不同內涵的思想此起彼落卻又平行發(fā)展的過程。[1]
一、諾齊克自由至上主義主體思想
(一)個人自由與權利
傳統(tǒng)的西方自由思想,無論內部傾向的差異,都主張對個人所有權及個人所有物的尊重。自由主義者認為自由的首要立足點與判定起點和歸宿都是個人,判斷一種社會政策和價值觀的最終標準只能是個人,個人自由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出發(fā)點,也是所有社會政策和立法的基礎。所謂自由,首先必須是政治和法律意義的自由,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言論及從事經濟活動等的選擇權。首先個人自由必須在經濟上得到保障,沒有經濟的自由,其它的自由都是是空洞的。因此,保護個財產是保障個人自由的重要條件。自由主義者崇尚對經濟的放任,反對過多的干預與束縛。[2]諾齊克的自由至上主義沿襲了西方社會“個人自由優(yōu)先”的基本價值觀,他強調個人自由,認為應當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實現其他目的的手段;強調一個社會肯定個人權利的重要性,個人權利對諾齊克來言是根本性的,帶有自明公理的性質。[3]
古典自由主義認為政府應當是不偏不倚的“仲裁人”,職責是維護“游戲規(guī)則”而不得參與其中或修改游戲結果。諾齊克傳承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強調個人的平等自由權利,承認并強調市場體制下人們的各種自由選擇權,并提出“最小國家”的概念,并對“它的功能進行限制,禁止國家對個人所有物的持有及交換等進行干涉,但他簡而言之,諾齊克對于自由權利的觀點是,高度強調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放任經濟事務,反對政府對經濟行為的干預。[4]
(二)持有正義與分配正義
諾齊克反對由國家出面、按照某種既定原則進行分配或再分配,即所謂的“模式化分配”(“平等的正義”),他認為,人類的財富與物品等大都是有主的,是揉合了人們的勞動與智慧,若貿然進行統(tǒng)一的平等分配必然會損害一部分人的權利。正義不可能體現在任何由國家推行的模式化的平均分配中,只能體現在人們既定的持有在來路上的正當性。[5]在這個意義上,“分配的正義”轉換成了“持有的正義”問題。
他的“持有正義”的權利理論,從他的核心概念“持有權”出發(fā)。他強調關于“分配正義”的原則離不開“人們獲得持有物的歷史條件”,也就是說如何判定一個人正當持有某個物,只能從“持有權”是如何獲得的出發(fā)。一個人如何獲得某物的持有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對物的產生根源進行探究,即無主物是如何產生的。一般來說,無主物屬于創(chuàng)造它的那個人,當持有人將原先的“無主物”通過交換、饋贈等方式轉讓給其它人,也就是將自身對物的持有權轉給了他人,這是獲得物的所有權的第二種方式。從最初獲取的正義、到加上合法手段轉讓權利的正義,諾齊克認為僅此兩種是公正的,也是分配正義的核心。除此之外,其它獲得所有權的方式都是不公正的,需要糾正。
(三)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并非如無政府主義的個人自由至上論那樣反對任何政府,諾齊克并不否認市場制度與政府的聯(lián)系,承認政府存在的合理性,認為在防止暴力等方面與責成履行契約方面需要政府的存在,他提出“最小國家”的概念,認為最好的國家是只有保護性功能的、最弱意義上的國家,即只具備如上所述功能的國家。他認為“人們相互之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約束,也限制著人們通過一種國家機器可以做的事情”[6],且認定這些基本功能非但不會造成無政府主義者所擔心的侵犯個人權利結果,反而會更好的保障個人權利。任何超越最小國家功能的國家都將會侵犯個人的權利。[7]他在個人權利與自由的角度看待政府職能,他傾重強調市場的作用,承認市場雖然不是完善的,但政府如若干預,其危害必然更大,不僅會破壞市場自身的調控功能,而且會因為干預而導致缺乏競爭,從而產生低效率。諾齊克堅持捍衛(wèi)自由市場,反對國家的再分配,認為再分配會導致更大的不會,而市場才是保障個人自由的最好機制,他主張人們在市場體制下正當獲取與自由交換,將所獲得的產權經過正當轉移,并認為窮人的狀況在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下,要比任何其他體制下都能得到改善。公務員之家
二、諾齊克自由至上主義的不足
諾齊克對于“個人自由”和“經濟自由”的強調不遺余力。在他的理論中,只采取最基本的立場:個人自由權利。在個人與他人、國家的關系上,諾齊克認為,國家的建立與運行也是旨在最大限度的擴大和加強個人權利,或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個人權利的侵犯。個人權利是國家行為的一種根本道德標準與約束?!皺嗬豢闯墒菍Φ募s束,這些約束不許被侵犯,即使這樣的侵犯導致了更好的事件狀態(tài),侵犯權利絕對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個人的權利被認為是對他人行為的限制,每個人都被一個權利的“保護范圍”所圍繞,他人是不能干涉的。這樣“約束的觀點”約束權利觀肯定了權利的首要性,但是“是否必須這樣做或者說是否值得那么做”,以及是否會影響他人自由與社會發(fā)展,尚且有待商榷。例如,一個人冒險行為的權利之滿足,與所造成他人的痛苦相比較,哪個更為重要?自由至上主義給出的答案很難在現實中讓人信服,同時,個人權利對諾齊克而言是根本的,對個人來說不存在其他的善,不存在某種超驗的、形而上學的或社會的實體的善,各人只擁有自已的生活。這種過分關注自身的傾向,會造成影響他人自由的后果。不顧后果的權利體系還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的出現,比如拒絕救助弱者、對自然災害無動于衷,這樣在道德上首先是不能為人們接受的。我們有理由得出一個結論:充分的權利觀,應當容許人們自動放棄某些權利,如財產權或隱私權,從而防止其他人更大的權利被傷害。[8]
三、自由至上主義對現今世界的影響
伴隨著社會發(fā)展的不同狀況,政治哲學也在“放任自由”與“偏重平等”兩種傾向之間搖擺。每當一項社會政策側重自由發(fā)展,進而促進經濟提升時,隨之而來的社會貧富差距加大,便會引發(fā)要求自由的呼聲;同樣,每當偏重平等的社會政策導致生產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時,強調自由的理論又會日趨興盛。在上個世紀的西方社會發(fā)展史上可以看到在“自由與平等”之間不斷調整平衡的態(tài)勢,二三十年代的經濟蕭條導致要求平等的“凱恩斯主義”盛行數十年,再后來,西方社會優(yōu)厚的福利政策又導致效益低下,人才與資金流失,接而導致目前的私有化和新自由主義的復興。身處東方的中國同樣也在尋求發(fā)展的最佳途徑,從奉行平均主義“大鍋飯”到“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社會政策在平等與自由之間探尋平衡。從極度追求平等到關注個體自由、重視個別發(fā)展,思潮的逐步變化顯然順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增長與國力的增強。
參考文獻:
[1]江宜樺.當代兩種自由主義之爭[A].蔡英文,江宜主編.1代性與中國社文化[C].臺北.
[2]顧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M].中央編譯出版社,1993.5.
[3]孫靜.淺析當代西方自由主義的兩翼[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
[4]顧肅.持有權與程序正義的當代闡述者———評諾齊克的自由至上主義權利理論[J].中國倫理學,2006,(6).
[5]邢慧.略論諾齊克自由至上主義國家觀[J].東南大學學報,2005,(7).
[6]盧梭.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M].商務印書館,1982.37.
[7][8]湯劍波,陳巍.超越功利主義與自由至上主義———阿馬蒂亞森的目的權利觀[J].吉首大學學報,2006,(3).(
- 上一篇:青年網癮的對策研究論文
- 下一篇:納米鋁粉在復合劑的運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