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教師應該擁有良好師德風范

時間:2022-02-10 04:48:00

導語:優(yōu)秀教師應該擁有良好師德風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yōu)秀教師應該擁有良好師德風范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教師素質,重在師德”。學校教師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偉大而光榮的歷史使命與責任。學校教師不僅要擁有精深廣博的專業(yè)文化科學知識,還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生如子的奉獻精神。教師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知識水平、意志情操等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其教育對象,也影響著整個教育效果,甚至更長遠地影響著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及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

師德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它是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的總和,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部分。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教育實踐中,形成了優(yōu)良的師德,如:“當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為人師表,教學相長”、“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等等。這些都是廣大教師必須傳承的優(yōu)秀傳統。

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師德建設賦予了新的內涵。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我們建立社會主義的新師德觀,更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理應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走在社會前列,切實發(fā)揮好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

“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概括精辟,寓意深刻,囊括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是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新發(fā)展。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所面對的是天真無邪的兒童,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承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涵蓋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這對于引導少年兒童明辨是非,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風范,具有重大意義?!鞍藰s八恥”榮辱觀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在所有孩子的頭腦中扎下根。身為基層教師,我們平日所承擔的不僅僅是傳授文化知識,更是要培養(yǎng)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養(yǎng)、民族精神的未來社會人。所以我與許許多多的老師一樣,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隨時隨刻地對學生進行著誠實守信、團結互助、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弘揚愛國主義,還體現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對廣大少年兒童來說,首先要讓他們懂得‘愛’,培養(yǎng)他們自愛、愛人、愛家,這樣長大之后才能真正懂得愛國主義,懂得去服務人民,服務社會。

節(jié)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糧食……諸如此類的小事情看起來都很不起眼,但是它關乎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反映出我們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到底樹立得如何,因為艱苦奮斗不僅僅是勤儉節(jié)約,它是一個民族的意志和品質。因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加強孩子們的養(yǎng)成教育,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作為“養(yǎng)成教育”的核心內容,并落實到實處,為孩子們打下正確榮辱觀的基礎??梢哉f傳承中華民族美德是我們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

所以,我要深入學書記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自身修養(yǎng),師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動帶動人,以情感染人。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都要和孩子們打交道,所以更要以身作則,增強自身的榮辱意識,將榮辱觀細化于我的一言一行中,以自己的模范行為教育影響孩子們,為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yè),獻給學生。

其次,規(guī)范文明行為。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W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再次,關愛每位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與時代的潮流,社會的發(fā)展同呼吸。當前,尤其要重視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工作,使自己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爭取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一是向老同志學習,老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可以帶領新教師迅速成長,重點掌握教材的挖掘與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思路的設計等,講清道理,討論問題,打好教育技術能力提高的基礎。二是相互觀摩,學習別人的長處,以最大程度地彌補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各種能力。讓教師明確,必須使自己具備應有的教育技術能力,才符合時展的需要,才不至于“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