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主義與傳統美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5 09:23:00
導語:地域主義與傳統美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
從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本質上講他是一位現代主義建筑大師,他試圖通過自身的實踐把現代主義發(fā)揚光大。但安藤反對單調乏味的國際式建筑,致力于現代主義和地方主義的融合。他從少年時就曾周游日本,對日本的的傳統民居及其中表現出來的日本傳統美學有很深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在體現現代主義建筑中單純的造型及簡潔、抽象、無裝飾的手法的同時,總有一股濃烈的民族氣息。建筑評論家弗蘭姆普敦曾這樣評價過他的小筱住宅:“建筑雖然運用了現代材料、方法和構成,但是還是能夠從中感覺到日本人特有的空間感覺,對周圍的環(huán)境,特別是對地形以及這里原有樹木的細致處理等,很好地運用了這些要素?!?/p>
1.1自然元素與傳統空間特色的塑造
安藤忠雄是一位情感空間塑造大師,他仔細研究日本傳統建筑空間中對靜謐的、帶僧院特色的嚴肅、簡樸、冥思的空間特色,并用光、水、風等自然元素加以表現。光之教堂(圖1),表現的正是光這種自然元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臻g幾乎完全被堅實的混凝土墻所圍合。內部是真正的黑暗。在那樣的黑暗中飄浮著一道十字架的光線,這就是全部。為了使幾何空間更具有生命力,改變墻壁的冰冷感,將光線引進制造陰影,在這空間里有各式各樣光的表情,有從上方灑下來,有從側面射進來更有從隙縫滲透進來,產生各種變化,所以讓其設計的建筑變成是光的容器。建筑內部盡可能減少門窗洞口,把重點集中在對自然要素“光”的表現上。他也利用水體的鏡面效果來軟化建筑的幾何特性和材料的硬度,倒影的虛像呈現出空間的靜謐。教堂設計極端抽象簡潔,沒有傳統教堂中標志性的尖塔,但它內部卻是極富宗教意義的空間,呈現出一種靜寂的美,與日本枯山水庭園有著相同的氣氛。
1.2現代材料與日本傳統材料質感
材料表現是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特性與材料之間的構成效果來表達建筑的情感。安藤發(fā)現日本人習慣于在建筑中運用天然木材和紙,如彎曲帶皮的木柱,有節(jié)疤的更好;帶樹皮的木板;糊有土泥巴的籬笆墻;質地松軟、剪切整齊的草屋頂;紙糊的格子門;還有不加斧鑿的毛石做的踏步或茶爐架;用竹子做的窗欞、天花;粗糙的蘆葦席做的隔斷等等,有一種追求材料的溫和感和輕柔感的傾向。而混凝土作為現代建筑材料的一種,它所具有的樸實無華的特質正好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因此在現代建筑中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為了使混凝土在視覺上和觸覺上符合日本人的傳統感覺以及對美的認識,安藤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無數次的試驗,終于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帶圓孔的清水混凝土。安藤在原本粗糙的混凝土材料摻入了日本傳統手工技術,將其轉化為一種細膩精致的細紋,呈現出一種符合日本傳統的綿密、近乎均質的質感。安藤設計的“住吉的長屋”(圖2)中,其出色的混凝土材料的運用得到了世人高度的贊揚“混凝土在得到矯正后與數寄屋建筑中的木材極為相似,但混凝土增加了內部空間的尊嚴感和堅強感。從20世紀初,日本建筑師就力求使混凝土表現‘日本話’。但是只有安藤第一次成功地運用混凝土創(chuàng)造出與數寄屋建筑相媲美的具有廣泛而敏銳的空間感的作品?!?/p>
1.3與自然的對話——日本傳統庭園空間的繼承
崇尚自然是日本的傳統觀念,在日本的傳統建筑中就重視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融合。在引進中國古典園林的基礎上,日本創(chuàng)造了一種表現其審美傾向及哲學觀念的庭園空間。在京都中有很多有名的庭園,如南禪寺、龍安寺、西芳寺、銀閣寺等。日本建筑庭園的特色是:通過墻的作用使人感覺到墻外的景色。如龍安寺的苦山水庭園就是通過矮墻的存在表現出前外的空間。近代日本大師設計的高水平住宅建筑幾乎都以庭園為中心進行空間構成。安藤忠雄也把這一傳統空間設計方法應用到他的建筑設計甚至是城市設計中。他設計的TIME''''S(圖3)就位于京都市中心區(qū)高瀨川和三條大街交叉處。安藤在年輕時就經常到京都去考察古建筑,京都在他腦中的印象就是一個庭園。因此在他眼中,將高瀨川也看成是一個庭園,想在這設計一個能感知水的庭園。在TIME''''S設計中,安藤以文化性地視點解讀了東京的庭園為中心的建筑,繼承了京都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沿街建筑的手法,將小河融入建筑中,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從任何方向都能看到河水。
1.4傳統空間層次與秩序的應用
日本傳統建筑受中國園林建筑的影響,也強調空間的序列感及“可游性”的特點,游走于建筑空間的過程是一種靜心的體會,是發(fā)現與心靈感悟的過程。為了強調這一心理體會和暗示,日本傳統建筑通常通過設計有意創(chuàng)造空間上的層次與秩序,“庭園深深深幾許”講的既是空間深度,也是心理深度。安藤繼承了傳統建筑中空間序列的處理方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采用阻隔的設計手法,從用目標的模糊化來達到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有時為了避免柱子對空間單調性的干擾,安藤把墻柱加厚。安藤在北海道的水之教堂(圖4)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這一傳統設計方法。水之教堂建在經過修整的水邊,用樹木和墻體圍合出一片水院空間,為教堂創(chuàng)造出一個僻靜的獨用空間。安藤為觀者設計了一條游走路線,沿著一堵L型的墻體前行,此時只能聽到墻內的流水聲;繼續(xù)往前走,空間由小到大,由高到低,最終將觀者的視線引向蒼茫水院中的十字架立方體;繞過立方體,走過一段弧形樓梯進入下面的教堂,此時映入眼簾的是隔著大片玻璃墻的水面及遠處的山巒,一個鋼十字架靜靜地佇立在水面,室外四季的景色變化也都成了教堂的一部分。
1.5注重建筑與地理環(huán)境的融合
安藤忠雄的設計總是從對建筑周圍的物質環(huán)境思考開始的??疾飕F場一直是安藤做設計的第一步。他通過考察現場確定周圍有哪些建筑或自然元素可以作為作品的“伙伴”,建筑如何與環(huán)境“對話”,周邊需要什么體量的建筑,使用什么材料,即建筑將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在用地上。日本的直島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島,約有400人左右,安藤受委托在此設計了直島美術館。(圖5)安藤到當地看了之后就有一種感覺“應該讓瀨戶內海的美麗景色保持下去”。因此安藤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使整個島嶼成為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美術館,通過建筑設計發(fā)揮環(huán)境的優(yōu)勢,使人們涌現出在這里進行藝術表現的欲望。安藤將環(huán)境做成可以布展的場所,而將美術館的主體部分埋入地下。外部環(huán)境漸漸被苔蘚所遮擋,看不到了石墻,整座建筑被埋在綠色之中。優(yōu)美的外部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吸引他們來此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而地下有大的空間作為美術館,并且在美術館中設置了圓形的天窗,從外面射進的光線水者太陽的移動而不斷發(fā)生變化,創(chuàng)造出非常有趣的空間。
2結語
安藤忠雄的建筑在形式、材料上完全屬于現代主義,符合社會發(fā)展潮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他獨特與巧妙的設計手法,使他的建筑雖然沒有使用任何傳統元件,卻成功地用現代手法體現出了日本傳統建筑的精神氣質。
在當今社會林林總總“主義”的攻擊下,我國的建筑市場有點迷失方向了。說到現代主義,人們就往國際式的形式跑;而說到地域主義,則不顧一切地搬用傳統元素,“大屋頂”到處都是。在這一方面,安藤忠雄的確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中國的建筑師,我們應該在立足于現代建筑的情況下,努力研究我國傳統建筑中具有活力的傳統文化及審美哲學,如注重整體的觀念、人與自然融合的觀念、混沌空間、四維空間等,將它們在現代建筑中加以抽象化和建筑化,設計出融合我國傳統特色并適應當代社會的現代主義新建筑。
參考文獻:
[1][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論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凱瑟林·斯萊賽.風格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3]徐璐璐,蘇繼會.安藤忠雄與他的詩意建筑[J].安徽建筑,03/2006.
[4]李頸松,劉秀梅.對日本現代派建筑師傳統策略的理解[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01/2000.
[5]焦毅強.中國建筑的雙重體系[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6]高向東,周光華,陳海波.空間與情感[J].山西建筑,07/2006.
摘要:安藤忠雄在現代建筑中引入地方傳統建筑特色及傳統美學,在異?,F代感中體現出濃郁的地域特色。文章論述了安藤將地域主義融于現代主義建筑的設計手法,并提出了中國建筑師在面對地域主義和現代主義時應有的態(tài)度。
關鍵詞:地域主義;傳統美學;傳統文化
- 上一篇:煤礦管理安全生產工作匯報
- 下一篇:國土局安全檢查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