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時間:2022-01-25 10:42:28

導語: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管理的要點在于方式,懂得管理的要點主要在于懂得人性,一個成功的管理過程并不是限制對方的自由,也不是要求對方對自己唯命是從,而是通過管理激勵對方,使對方在管理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發(fā)掘自身的潛能,提高自身的能力,高校對學生的管理亦是如此,并不是壓制學生、讓學生遵守學校紀律,而是讓學生通過學校的管理機制不斷地挖掘自身存在的潛能,發(fā)揮出自身特有的才能。激勵理論通過科學獎懲的方法,可以激發(fā)人們積極的心態(tài),建立起有序的工作學習規(guī)范,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通過激勵機制會產生一種自動力,通過這種自動力會將“要我做”轉化成“我要做”,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

1激勵理論概述

有人給激勵理論下了一個定義,即“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和動力等都構成了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激勵主要是從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出發(fā),從一定的活動中的人的欲望出發(fā),通過滿足人們的這些欲望促使人們?yōu)榱诉_到目的而不斷的努力,并實現目標。在管理學理論中主要將激勵理論分為三大類,其分別是內容型激勵理論、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以及過程型激勵理論。所謂的內容型激勵理論主要探索的是如何滿足需要以及激勵的原因與作用,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主要傾向于行為本身以及行為結果對被管理者的反作用以及研究行為的目的,而過程型激勵理論則側重于激勵過程的反饋,這三個方面的激勵理論同樣適合于研究高校對學生的管理。

2高校學生管理與激勵機制

2.1激勵理論適用于高校學生管理的原因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學生管理工作開展得好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由于學生管理工作與師資隊伍管理以及一些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在對高校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獨辟蹊徑,不應照搬照抄其他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管理目標特定,歸根到底即培養(yǎng)人才,因此高校進行的學生管理工作應該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而激勵理論主要通過一定的行為方式和動機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并將人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造力和激情激發(fā)出來,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這與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極為相似,對高校學生管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其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特殊性。當前,由于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各個高校都在探求教育改革的方法,再加上當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日漸復雜,網絡發(fā)展得越來越快,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廣泛,因此,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的可實施方式。其應打破傳統的封閉式、束縛性的管理方式,應該建立起一個更具有包容性的、體系科學的、更符合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學生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學生管理者需要借鑒激勵理論的相關方式方法,探求出一條符合學生發(fā)展的管理之路。最后,管理對象角色的特殊性。當代大學生由于生長的環(huán)境特殊性以及自身的個性問題,導致了他們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在判斷是非以及處理一些問題時主要傾向于自由思想以及獨立平等,這與激勵理論中的期望概率理論以及雙因素理論等相關的理論有許多的相似與可借鑒之處。

2.2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得到應用的機理

激勵理論將激勵的過程主要分為以下3個要素。

2.2.1需要

所謂的需要,在激勵理論中也可以稱之為欲求,指的是個體對某種東西或者目標的渴望,這種渴望往往是由于個體對某一東西的缺失或者單純的心理因素導致的,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講,這種欲望包括物質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比如成績、獎學金、社會實踐、機會與挑戰(zhàn)、關心和其他人的肯定等相關方面的欲望,這些需要驅動了他們的內心,并為得到這些需求而付出行動。

2.2.2動機

動機是將欲望轉化為行為的連接點,它促使行為指向一定的目標需求,并促使人為了行為背后的欲望結果而不斷地實施行為措施。根據激勵理論的原理可以將動機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外部的動機,比如,學校設置的獎學金、榮譽稱號等相關的獎勵,通過外部的形式激勵學生不斷的提升自我,內部的動機,比如,學生純粹的興趣愛好,如果對某一門科目有興趣,進而自發(fā)的進行學習等,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都可以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有利因素,也是高校利用激勵理論管理學生的原理所在。

2.2.3行為

當人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定的行為,因此,內心的想法過程也可以稱之為一種內心的行為,它是人為實現自身需求而必須實施的行為。

3適用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激勵理論

3.1期望概率模式理論

期望概率理論主要是由美國的學者維克多•弗魯姆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它主要的基礎理論為自我利益,這一理論將每個學生定論為其在大學生活中旨在尋求自我最大價值的自我滿足,而維克多•弗魯姆所提出的期望概率論主要指的是一個雙向的期望,所謂的雙向期望,從高校與學生方面講,主要指的是對于一件事物,校方與學生都有期望,比如校方希望學生努力、課程優(yōu)秀,學生則希望學校能夠給予一定的獎勵。維克多•弗魯姆在他所提出的期望概率理論中指出某一目標對行為人的激勵作用主要取決于行為人從這個行為過程中最終能夠得到的結果的期望值乘以他認為達到這一結果的期望值。按照這一理論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應該將管理的重點放在學生認為可以獲得最大的價值上,比如學??梢栽O置相關的學業(yè)獎學金、設置相關榮譽稱號等,通過這些物質性及精神性的獎勵滿足學生的期望,進而促進高校對學生的管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2公平理論的借鑒與運用

公平理論,也稱之為社會比較理論,這一理論主要探討的是付出與回報之間的公平性對人工作積極性的影響。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對等的,人們在做一件事時都希望能夠獲得相對應的回報,總是希望能夠得到一定的收獲,而且希望付出與收獲之間是對等的。這個原理同樣適用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比如,在獎學金評選、黨員評選以及一些干部評選的過程中,學生同樣希望是公平的,如果這個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就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導致其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是演變成一種消極對抗的行為,如逃課、不認真考試等,但是,如果這個過程是公平的,學生在面對整個事情時就不會有意見,他們反而會努力的爭取這樣的公平,比如努力學習去評選獎學金等。因此可以看到過程的公平對激發(fā)一個人的內在積極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很好的激發(fā)一個人的潛能,這有利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展開。

3.3雙因素理論的借鑒與應用

雙因素理論主要指的是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這兩種因素,按照激勵理論引起人們工作不滿的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比如公司政策,條件等,相反,令人滿意的一般都是由工作本身決定的,稱之為激勵因素。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雙因素理論同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高校當中,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激勵因素包括學生追求的成績、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等相關的內部因素,雙因素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現在學校通過改變相關的外部因素以促進內部因素的發(fā)展,比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學??梢酝ㄟ^設立獎學金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者是通過改善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又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可以舉辦一些課外活動,將活動實施的方案全權交由學生設計,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組織能力。

4適用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激勵方法

4.1目標激勵法

目標激勵法就是學校定有一個目標,以這個目標為誘惑,誘使學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努力。比如,學校設置的學業(yè)獎學金,只要學生達到條件就可以具有申請的資格,或者是規(guī)定一些資格證書的獎勵,比如,學生考過英語四、六級或者是拿到一些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資格證書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等。通過各種形式的激勵可以促使學生激發(fā)內心的潛在動力,促使他們?yōu)榱诵闹械哪撤N利益而不斷的努力。

4.2榮譽激勵法

榮譽激勵法主要指的是通過給予一定的榮譽稱號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比如,設置三好學生、優(yōu)秀團員、優(yōu)秀班干、優(yōu)秀團員等相關的榮譽稱號,鼓勵學生努力的實現自我價值,努力爭取獲得這些榮譽稱號。榮譽激勵法將物質獎勵代替榮譽,以一定的精神需求為誘因,激勵學生為了爭取一定的榮譽稱號而積極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才能。

4.3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主要指的是通過設置一定的榜樣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標向,號召學生向榜樣學習,比如,通過在校內舉辦一些學風研討會,讓一些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發(fā)表演講,將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向學生進行展示,或者是組織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讓他們向學弟、學妹們傳授自己成功的經驗、交流一些工作的經驗,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為了達到榜樣的標準而努力的提升自我,激勵內心的潛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4.4思想教育激勵法

思想教育激勵法主要指的是通過思想教育的方法激勵學生理性的思考、看待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悟性,加強學生的自律性。比如,組織學生學習黨的科學、黨體系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學習使學生真正擺正自己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消除內心的抱怨因素,提高自身的行動力和思想政治素質。

4.5信任關懷激勵法

所謂的信任關懷激勵法主要指的是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和關懷,相信學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才能,比如,給予學生一定自主的空間,讓其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又比如將一些活動交由學生負責管理,相信他們可以憑著自己的能力組織、管理好相關的活動,同時在學生生活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懷,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當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懷和幫助,通過這樣的方法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促進他們的學習成長。

5結語

高校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探求各種合適的方式促進管理工作的開展,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具有雙向性,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在工作方面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時學生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造力和各方面的才能,學??梢越梃b激勵理論的相關原理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作者:梁瑤福 單位:山西農業(yè)大學信息學院

參考文獻:

[1]蔡奇軒.試析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江西社會科學,2012(3).

[2]武宏.試析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學園,2016(9).

[3]霍宏.雙因素理論在高校學生思政教師激勵中的運用初探[J].教育與職業(yè),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