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管理初探
時間:2022-03-02 05:41:10
導語: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管理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索中職院校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采用護理社團督導管理的改善價值。方法:對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的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管理模式進行教學改革,以護理社團督導模式進行管理,選取同年級(2016級)護理學生210名,隨機分為觀察組(105名)應用護理社團督導管理,對照組(105名)采用常規(guī)教學管理,比較不同管理模式下學生的外科護理實踐能力及實驗室管理水平差異。結果:觀察組學生外科基礎知識、實踐操作、技能應用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學生實驗室自主學習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以護理社團督導方式對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加以管理,能夠起到促進學生外科基礎知識、實踐技能操作及應用能力提升。
[關鍵詞]中職;外科護理實驗室;護理
社團督導管理中職院校外科護理實驗室是外科實驗教學的主要場所[1],開放式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具有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知識創(chuàng)新力、運用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的效果[2],但由于開放式外科護理室的原有管理模式需要教師陪同指導,使得學生自主學習力難以提高[3-4]。另一方面,單純學生管理容易造成實驗室不良事件,缺乏教學監(jiān)管。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以下簡稱“學?!保┎捎靡宰o理社團督導的方式,有效促進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開放期間的有效利用。為進一步明確護理社團督導對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的管理意義,采用對照研究方式,現(xiàn)將結果報告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同年級(2016級)護理學生210名,隨機分為觀察組(105名)應用護理社團督導管理,對照組(105名),采用常規(guī)教學管理,觀察組男8人,女97人;年齡17~19歲,平均年齡(18.13±1.78)歲;對照組男7人,女98人;年齡17~19歲,平均年齡(18.25±1.64)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1.1對照組。以常規(guī)開放式管理為主,當外科護理專業(yè)課程所需的實驗教學任務完成后,外科護理實驗室的時間及內容加以開放式管理。由教師進行輪值管理,對實驗室開放時間、使用人員、用途等進行登記及監(jiān)管。1.1.2觀察組。以護理社團督導開放式管理為主,主要內容為:①構建護理社團:選取護理專業(yè)高年級外科護理實踐能力優(yōu)秀護生12名及護理專業(yè)學生會干部2名構建外科護理督導社團。②學生管理:在實驗進行前,護理社團督導成員安排實驗小組組員形成固定小組,選定小組長,輪流將實驗所需物品加以準備及管理。實驗過程中,對外科護理學中無菌操作、心肺復蘇、包扎、縫合切口等常規(guī)護理操作所需準備物品及儀器,由小組長向護理社團督導成員申請即可,以便于更利于的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定期由護理社團督導小組成員進行標準操作規(guī)程操作演示,主要以物品準備、儀器操作、實驗操作、安全操作為主。同時,由學生講解外科護理的實踐要點。引入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在護理社團督導成員在的情況下,學生實驗小組內成員輪流擔任標準化病人,模擬外科疾病診斷及治療操作流程,設計實驗實踐能力考核標準,落實實驗室物品及儀器管理政策。1.2評價標準及觀察指標。外科護理實踐能力:學生的外科實驗室課程結束后,自制實驗考核試題,分為基礎知識、實踐操作、技能應用三方面進行考核,均采用百分制。分數越高,學生實踐能力越強。實驗室管理水平:分別統(tǒng)計開放式外科實驗室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儀器損壞發(fā)生次數、實驗室物品丟失次數加以評價。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習后外科護理實踐能力對比。觀察組學生外科基礎知識、實踐操作、技能應用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詳見下表1。2.2實驗室管理水平對比。觀察組學生實驗室自主學習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學生造成儀器損壞及丟失次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下表2。
3討論
外科護理實驗室教學是對外科護理學的基礎知識、實踐技能、應用能力的提高的主要陣地[5]。開放式實驗室是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實踐教學場所[6]。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是以外科教學為基礎的開放式實驗室。既需要滿足外科護理實驗的教學需求,也融合了開放式實驗室的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參與開放實驗室管理的主動性的特點,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7-8]。護理社團督導是學校所開創(chuàng)的實驗室管理模式,通過社團學長構建督導團隊,有效促進學生間溝通交流,將枯燥乏味的理論轉化為更為形象具體的實踐操作演練,既能避免教師資源的浪費,也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幫助學生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促進實驗室有效管理的進一步落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外科基礎知識、實踐操作、技能應用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這主要基于中職院校護理社團學生的學習時間相對較多。而原有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由教師加以管理,教師需要在本職工作完成后進行實驗室管理,時間上難以滿足學生需求[9]。而采用護理社團督導形式能夠優(yōu)化學生實驗室學習時間,便于對不同層次學生加以差異化教學[10],繼而學生的外科護理基礎知識、實踐操作及技能應用能力均有所提升。同時,觀察組學生實驗室自主學習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這一結果進一步證實:護理社團督導形式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提高。對儀器管理觀察可知,觀察組學生造成儀器損壞及丟失次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這一結果充分證實:護理社團督導形式不會造成管理問題,相反,能夠幫助學生互相督促,有益于教學儀器的有效管理。綜上所述,中職院校開放式外科護理實驗室以護理社團督導方式加以管理,能夠起到促進學生外科基礎知識、實踐技能操作及應用能力提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優(yōu)化學生儀器操作能力,降低儀器損壞及丟失風險,有益于護理實驗室管理順利開展。
作者:練莉 單位: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