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7 18:35: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肝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肝炎臨床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癥病毒肝炎患者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20~62歲。
2結(jié)果
本組病例搶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為搶救后出現(xiàn)嚴重的肝性腦病,另2例為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消化道出血。
3護理
本組病例病情危重,搶救難度大,成功率僅達60%,與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臨床護理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重癥肝炎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癥病毒肝炎患者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20~62歲。
2結(jié)果
本組病例搶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為搶救后出現(xiàn)嚴重的肝性腦病,另2例為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消化道出血。
3護理
本組病例病情危重,搶救難度大,成功率僅達60%,與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臨床護理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乙型肝炎防治領域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乙型肝炎;防治
[論文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文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結(jié)果的臨床意義入手,分析了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型肝炎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而對嚴峻的乙型肝炎防治形勢,我國進行了大量研究,乙型肝炎防治研究力度不斷加大,研究活動趨于深入[1]。
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因此,對HBV感染過程及其對肝臟的損害過程的認識,是有效防治乙型肝炎的基礎。總結(jié)HBV感染、HBV基因型與遺傳學研究、免疫機制、肝臟損傷的組織學與肝癌發(fā)生的研究、肝移植研究、臨床研究、乙型肝炎治療、病毒抗性以及綜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以往所有的研究都以HBVDNA水平作為乙型肝炎體內(nèi)HBV感染規(guī)律研究的基礎,以谷丙轉(zhuǎn)氨酶(ALT)水平作為肝臟功能水平的最基本依據(jù)[2]。
1.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技術選擇
重癥肝炎患者護理管理分析
近年來重癥肝炎的臨床發(fā)病率逐漸上升,且患者合并嚴重肝功能障礙,肝細胞大量壞死,免疫力較低,機體代謝紊亂,患者多發(fā)病急驟,病情復雜,且并發(fā)癥較多,通常需要長時間、多次住院治療。目前臨床治療重癥肝炎尚無特效方法,治療的關鍵在于減少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傳染消毒隔離和護理管理,能夠降低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幾率,減少重癥肝炎惡化的可能性,對預防并發(fā)癥、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為了評估重癥肝炎病人實施傳染消毒隔離和護理管理的價值,給予研究組60例病人該方案進行干預,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癥肝炎病人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病毒性肝炎學會制定的重癥肝炎診療標準,排除合并肝硬化患者、合并精神病患者、合并嚴重心肺腎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研究組60例病人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18~58歲,中位年齡(40.9±12.5)歲。對照組60例病人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20-61歲,中位年齡(41.1±12.6)歲。兩組患者上述資料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60例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觀察、神志和精神狀態(tài)觀察、靜脈輸液護理、口腔護理,并發(fā)癥如黃疸、嚴重腹脹、出血等觀察及護理,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患者給予低脂、低蛋白、低糖、高維生素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進食原則以患者進食后不致上腹飽脹不適為宜,保證患者攝入足量水分。研究組60例病人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傳染消毒隔離并實施護理管理。消毒隔離方法:患者入院后即進入傳染病去進行治療,防止不同病區(qū)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臨床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消毒隔離標準進行操作,紫外線照射對治療室進行定期消毒,消毒液對治療室進行擦拭消毒,醫(yī)護人員接觸患者后及時用消毒液消毒。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應實施嚴格消毒隔離,直至患者肝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癥狀、體征等消失后可解除消毒隔離,最大限度的避免感染的發(fā)生。在采取傳染消毒隔離操作的同時,研究組60例患者予以護理管理,具體方式如下:生活護理:料理患者日常生活,確保病人充分休息,觀察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情況并實施預防性護理。給予病人常規(guī)飲食護理的同時,根據(jù)病人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飲食,如患者合并肝性腦病先兆,應控制蛋白質(zhì)攝入,合并腹水則給予低鹽飲食,合并昏迷或高度食欲不振病人,應留置胃管給予高熱量流質(zhì)鼻飼,合并消化道出血者予以禁食。對于持續(xù)吸氧患者,做好鼻腔護理,保證患者鼻腔清潔,鼻導管和濕化瓶要定期更換。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翻身拍背促進患者痰液排出,必要時對患者進行電動排痰處理,所有護理操作均按照無菌操作標準進行。合并肝昏迷的病人,在飲食方面維持病人腸道酸性環(huán)境,促進病人血氨下降,患者排便后保持肛周清潔。服藥護理: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堅持合理正確的使用抗病毒類藥物,密切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不良反應后及時溝通醫(yī)生進行診治。心理護理:重癥肝炎病人治療費用高、治療周期長且病情較重,患者心理負擔過重,常表現(xiàn)出不利于治療和康復的負性情緒,如焦慮、恐懼、孤獨感、無信心、絕望等,臨床護理人員應進行適宜的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交流給予其精神安慰,通過說理疏導法和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給予患者理解和關心,多與患者交談,掌握患者負性情緒的變化與心理狀態(tài)。健康教育護理:使患者和家屬了解重癥肝炎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和技術對疾病的認識水平,使其充分了解重癥肝炎傳染消毒隔離的必要性以及疾病預防、并發(fā)癥預防的方法。治療后調(diào)查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并進行對比;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和醫(yī)護人員感染的發(fā)生,并進行統(tǒng)計。1.3統(tǒng)計學處理。本組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²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研究組未見醫(yī)護人員感染案例,對照組發(fā)生醫(yī)護人員感染1例(1.47%),P>0.05;研究組60例患者發(fā)生肝性腦病1例、肝腎綜合征2例、水電解質(zhì)紊亂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67%,對照組發(fā)生肝腎綜合征4例、肝性腦病3例、水電解質(zhì)紊亂4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
3討論
乙型肝炎病毒檢測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前S2抗原;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Ag)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方法:對188例標本采用ELISA法進行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fHBVM1及pre-S2Ag檢測,并對其中162例標本應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HBV-DNA。結(jié)果:162例血清標本同時檢測HBV-DNA和pre-S2Ag,兩者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2.78,P>0.05)。HBeAg(+)與HBeAb(+)組之間pre-S2Ag陽性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8.03,P<0.005)。HBeAg(+)組、HBclgM(+)組pre-S2Ag陽性率為100%,HBSAg(+)的肝癌組pre-S2Ag陽性率達95.0%,結(jié)果明顯高于HBV-DNA(-)組18.4%,P值均<0.005。結(jié)論:pre-S2Ag是反映病毒感染與復制的指標,與臨床病情活動有關,可作為療效和預后的觀察指標,能完善和補充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檢測。
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的流行區(qū),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溶血性病毒,不僅人群感染率高。而且有些HBV感染可能由于外周耐受,T細胞反應低下、抗原呈遞抑制、選擇性免疫抑制、病毒基因表達下調(diào)或基因變異等導致T細胞識別障礙,容易轉(zhuǎn)為慢性感染。部分患者可演變?yōu)楦斡不踔猎l(fā)性肝癌。不同的HBV血清免疫標志物模式提示不同的臨床意義,HBV-DNA是判定HBV感染者病毒是否復制和當前有無傳染性的主要指標,了解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標志物間的關系對臨床診斷和治療很有價值。據(jù)估計無癥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達1.2億,乙肝患者3000多萬,其中15%~25%的患者將死于慢性肝病(肝癌、肝硬化),給人類健康帶來極大危害。為了能及時、準確地診斷,以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乙肝病毒的檢測指標日益增多。文獻資料顯示,pre-S2Ag在乙肝HBSAg(+)、HBeAg(+)、抗HBc(+)模式中陽性檢出率最高,抗HBSAg(+)、抗HBe(+)、抗HBe+模式中次之,其他模式較低。本文就pre-S2Ag陽性率與HBV-DNA、HBVM檢測結(jié)果進行比較分析,旨在探討pre-S2Ag檢測的臨床意義,現(xiàn)總結(jié)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標本來源
搜集本院2006年3~12月門診和入院患者188例,其中同時檢測HBVM及HBV-DNA共162例:另外急性乙肝患者6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并臨床診斷為肝癌患者20例。
犬傳染性肝炎診斷與防治
【摘要】本文綜述了犬傳染性肝炎的病原學、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病理變化,總結(jié)了犬傳染性肝炎的診斷方法,并結(jié)合目前養(yǎng)犬業(yè)生產(chǎn)實際提出了本病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犬傳染性肝炎;犬腺狀病毒Ⅰ型;診斷;防治
1定義
犬傳染性肝炎(Conineinfectioushepatitis)是由犬線狀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侵害1歲以內(nèi)的幼犬,也可見感染于其他犬科動物,常引起犬急性壞死性肝炎,在狐貍表現(xiàn)為腦炎。本病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且該病常常與犬瘟熱混合感染發(fā)生,加重病情,對犬的健康養(yǎng)殖危害較大,造成較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1]。
2病原學
犬腺狀病毒Ⅰ型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很強,常用的消毒劑以及多種理化因素對其無效。在室溫的環(huán)境下,保存三個月僅可使其感染性輕微下降,在糞便中,經(jīng)過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還可存活并具有感染性。對紫外線、次氯酸鈉以及甲醛敏感,一般濃度即可使其滅活。
乙型肝炎防治領域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乙型肝炎;防治
[論文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文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結(jié)果的臨床意義入手,分析了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型肝炎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而對嚴峻的乙型肝炎防治形勢,我國進行了大量研究,乙型肝炎防治研究力度不斷加大,研究活動趨于深入[1]。
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因此,對HBV感染過程及其對肝臟的損害過程的認識,是有效防治乙型肝炎的基礎。總結(jié)HBV感染、HBV基因型與遺傳學研究、免疫機制、肝臟損傷的組織學與肝癌發(fā)生的研究、肝移植研究、臨床研究、乙型肝炎治療、病毒抗性以及綜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以往所有的研究都以HBVDNA水平作為乙型肝炎體內(nèi)HBV感染規(guī)律研究的基礎,以谷丙轉(zhuǎn)氨酶(ALT)水平作為肝臟功能水平的最基本依據(jù)[2]。
1.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技術選擇
嬰兒肝炎綜合征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預后。方法對確診為嬰兒肝炎綜合征的32例病例資料進行臨床觀察及隨訪分析。結(jié)果病原學檢查結(jié)果提示病毒感染,尤其巨細胞包涵體病毒感染最多見,占5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為25%;巨細胞包涵體病毒感染可引起黃疸、肝腫大、肝功能異常以及膽道閉鎖、溶血,且病情重,易致肝硬化,日后有可能引起智力及聽力障礙等后遺癥。結(jié)論巨細胞包涵體病毒感染是嬰兒肝炎綜合征的主要病因。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及早治療是避免發(fā)展成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減輕后遺癥的關鍵。
【關鍵詞】肝炎;巨細胞病毒;嬰兒
Clinicalanalysisof32caseswithinfanthepatitissyndrome
JINEn-shun,LUOJian-an.DepartmentofPediatrics,LiuhuaHospitalofShenzhen,Guangdong518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relationsbetweenthecauseofinfanthepatitissyndromeandclinicalmanifestationandprognosis.Methods32caseswithinfanthepatitissyndromewereclinicallyanalyzedandfollow-upsurveywascarriedout.ResultsVirusinfection,especiallycytomegalovirusinfection,59%playedakeyroleandsecondinfectionofhepatitisBviruswas25%;Themanifestationscausedbycytomegaloviruswerejaundice,abnormalityofhepaticcellfunction,occlusionofbiliarytract,hemolysis,cirrhosisandcomplicationsofmentalretardationandhearinghandicap.ConclusionMostofhepatitissyndromewascausedbycytomegalovirus,and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arehelpfulindecreasingthemortality,preventinghepaticcirrhosisandlesseningsequelae.
【Keywords】hepatitis;cytomegalovirus;infant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論文
【摘要目的摘要:構(gòu)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重組原核表達質(zhì)粒,獲得融合蛋白的表達并進行抗原性分析.方法摘要:PCR擴增獲得截短C基因片段和前S1基因,雙酶切后克隆至原核表達質(zhì)粒pET28a,轉(zhuǎn)化E.coliDH5α,酶切鑒定得陽性重組質(zhì)粒pET28a并測序;然后轉(zhuǎn)化E.coliBL21,IPTG誘導融合蛋白表達,薄層掃描分析表達蛋白組成;可溶性分析后用Ni2+NTA凝膠親和層析柱純化、透析并濃縮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特異性和抗原性.結(jié)果摘要:成功構(gòu)建了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融合的原核表達質(zhì)粒pET28aCtpreS1,目的基因可高效表達,表達產(chǎn)物主要以包涵體形式存在,Ni2+NTA純化可獲得目的蛋白,純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異性.結(jié)論摘要:HBV截短HBcAg和preS1抗原融合蛋白可高效表達并得到純化,為探究新型乙肝疫苗奠定了基礎.
【乙型肝炎病毒;融合蛋白;原核表達;疫苗
0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導致的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無十分有效的治療辦法,疫苗接種是控制和預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部分人群對現(xiàn)有的疫苗不應答或低應答而導致接種失敗,因此需要研發(fā)新型HBV疫苗.我們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構(gòu)建含截短C基因和preS1基因聯(lián)合的原核表達載體,在大腸桿菌中表達融合蛋白并進行純化,初步分析其免疫性和特異性,為比較不同來源的HBV候選疫苗分子和深入探究HBV新型疫苗奠定基礎.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解析乙型肝炎治療特殊情況處理
應用化療和免疫抑止劑治療的乙肝患者
關于因其他疾病而承受化療、免疫抑止劑治療的患者,應常規(guī)篩查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為陽性,即便乙型肝炎病毒DNA陰性和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正常,也應在治療前1周開端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相似物。
對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陰性、抗HBc陽性患者,在給予長期或大劑量免疫抑止劑或細胞毒藥物(特別是針對B或T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治療時,應親密監(jiān)測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呈現(xiàn)陽轉(zhuǎn)則應及時加用抗病毒治療。
在化療和免疫抑止劑治療中止后,應依據(jù)患者病情決議停藥時間:①關于基線乙型肝炎病毒DNA<2000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療或免疫抑止劑治療后,應當繼續(xù)治療6個月;②基線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較高(>2000IU/ml)的患者,應當持續(xù)治療到和免疫功用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樣的停藥規(guī)范;③關于預期療程≤12個月的患者,能夠選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④關于預期療程更長的患者,應優(yōu)先選用恩替卡韋或阿德福韋酯;⑤核苷(酸)相似物停用后可呈現(xiàn)復發(fā),以至病情惡化,應予以高度注重;⑥干擾素有骨髓抑止作用,應當防止選用。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兼并感染患者的治療
對此類患者應先肯定是哪種病毒占優(yōu)勢,然后決議如何治療。如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104拷貝/ml,而丙肝病毒RNA測不到,則應先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高且可檢測到丙肝病毒RNA者,應先用規(guī)范劑量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和利巴韋林治療3個月,如乙型肝炎病毒DNA無應對或升高,則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韋或阿德福韋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