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師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9 17:56: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舞蹈教師工作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舞蹈教師工作經驗總結

篇1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總結有以下幾點。

1.1對舞蹈教學重視程度較低

目前,大部分師生還未認識到高職舞蹈教學的真正意義和目的。教師將高職教育認為是培養(yǎng)各種生產一線技能人才的方法,而不將舞蹈教育作為培養(yǎng)這種人才的一種方式,并不認為舞蹈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這是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所致。其次,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舞蹈不能跟其他學科學習相比,不能正確對待舞蹈,從而導致心理懈怠,學習效果欠佳。但是,事實上舞蹈可謂藝術之母,通過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和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新背景下要著力改變師生對舞蹈教育這種不成熟的看法。

1.2學生舞蹈意識淡薄

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舞蹈教育,缺少舞蹈訓練,沒有舞蹈基本功,所以在學校安排舞蹈訓練時就會覺得舞蹈訓練枯燥、累,引起學生對舞蹈的厭煩感;其次,有些學生在接受學校安排的舞蹈教育之前接受過一定的舞蹈訓練學習,和其他學生相比有一定訓練基礎,從而產生優(yōu)越感,在學校安排的舞蹈課上不用心,意識淡薄。

1.3教學手段落后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還在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舞蹈教學策略,口傳身授,教學中強調摹仿教學,學生創(chuàng)造力極差。同時高職院校舞蹈教師對實用性舞蹈教學安排較少,主要從事舞蹈理論和知識教學,缺乏實質內容。另外,高職院校為了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提高學生就業(yè)率,往往忽略舞蹈教學,課程安排較少。

1.4教學環(huán)境差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重視的還是技術類的科目,對舞蹈教學重視不夠,這就導致舞蹈教學資金投入不夠,導致舞蹈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設備較差的情況、現(xiàn)代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經常只能在學校分配的一個小區(qū)域內進行,缺少設備設施,教學時還是受到諸多外來因素的干擾,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

2.新背景下高職舞蹈教學策略

進入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進程加快,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新時期新背景,為了做好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2.1科學制定教學計劃

為了做好舞蹈教學工作,在教學計劃制定上就要下功夫,以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思想為準則,綜合各種教學影響因素,合理制定整體性的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師不僅要對課程內容有細致深入的了解,對每位學生的舞蹈基礎也要進行摸底,根據學生基礎安排課程,進行針對性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有效性。

2.2制定適合高職教育的舞蹈教材

長期以來高職舞蹈教育一直缺乏自己獨特教材,使用的教材及時封面寫有是高職院校專用的,但是其內容也往往和本科院校幾無差別,但是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時不同的差別很大,不可能使用同樣內容的教材,所以在教材選擇上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為了進行更有效的教學,具有高職教育特點的舞蹈教材必須開始進行獨立編纂。結合高職教育特點,賦予舞蹈教學新的內涵、技藝以及審美和文化,重視舞蹈實用性和技能訓練,重視學生素質培養(yǎng)。

2.3制定一套合理的宣傳制度

針對師生對舞蹈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舞蹈教育宣傳制度,在師生之間進行宣傳。首先,讓教師擺正舞蹈教學心態(tài),更新教學觀念,舞蹈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重要,甚至比其他學科還重要,它能提升學生全面素質,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其次,在學生間的宣傳要讓學生明白舞蹈的意義與內涵,其并不是簡單的一門課程,而是其成長路上重要的一塊基石和踏板。

2.4采用新型教學手段,改善落后的教學環(huán)境

以往高職舞蹈教學普遍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新時期,為了適應時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可以在舞蹈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多媒體就是很好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運用多媒體能夠將舞蹈更加直觀、靈活、生動的表現(xiàn)在師生面前,實現(xiàn)了聲音與畫面統(tǒng)一結合,師生身臨其境,更容易融入到舞蹈中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活躍學生思維,提升高職舞蹈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3.結語

篇2

關鍵詞:農村中學;德育模式;知情交融——活動育人

綜合高中的生源主要集中在初中畢業(yè)時成績中等或中下等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多數(shù)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一般甚至較差,家庭和社會傳統(tǒng)升學觀念的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進入綜合高中,面對新環(huán)境的巨大選擇空間,難免感到無所適從,再加上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生會不時出現(xiàn)思想情緒波動,這給育人帶來更大困難。因此,選擇適合農村綜合高中的德育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一、農村綜合高中學生的特點

(一)家庭經濟條件差,生源質量差

學生主要來自農村,其中還有大量留守兒童和隨遷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再加上家長普遍文化層次較低,思想觀念落后。很多家長不懂正確的教育方法,也不會為孩子規(guī)劃未來。通常只是簡單地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上,說:“我把娃娃交給你,只要不犯法,要打要罵隨便你!”家長在孩子就讀高中后,對孩子不做任何要求,認為孩子反正都考不上大學,在高中只是消磨時間,關在學??梢员WC不出安全事故。生源主要是中考測試時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經歷中考的打擊,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喪失信心,不愿在學習上投入時間精力,對未來一片茫然,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二)課業(yè)負擔過重,對綜合高中認識存在誤區(qū)

綜合高中的目標是既培養(yǎng)學術性研究人才,又培養(yǎng)實用性技能人才。雙重的教育目標使學生背上了兩個包袱,既有升學壓力,又有就業(yè)困惑。有的學生認為上了綜合高中就意味著讀了職高,或者選了職業(yè)教育課程就比學習普通高中課程的學生低了一等。很多綜合高中在課程設置上采取的是學習基礎性課程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增加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性課程。這讓原本就基礎較差的學生感到不堪重負,學習焦慮。

(三)綜合素質差,缺乏職業(yè)技能,道德水平參差不齊

因農村綜合高中在教學質量上難以和重點中學匹敵,大部分學生畢業(yè)后只能升入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少大學落榜生只能直接就業(yè),卻面臨缺乏必要的職業(yè)技能的困境,被戲稱為“種田不如老子,養(yǎng)豬不如嫂子”。這類學生走上社會,只能從事低收入體力勞動,容易給社會帶來安全隱患。因學生家庭背景、社區(qū)環(huán)境、成長軌跡不同,即使同一年級同一個班的學生也存在很大道德水平差異。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缺乏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沾染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逆反心重,故意對抗教師的德育教育,明知不能做的事情偏要去做。

(四)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根據陳乃琳老師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綜合高中學生的焦慮、沖動、恐懼、自責現(xiàn)象較為嚴重,其次是孤獨、過敏傾向。再加上學習壓力帶來的焦慮,容易引發(fā)學生失眠、胸悶、心跳加快,產生不同程度心理問題。

二、構建適合農村綜合高中的德育新模式

目前國內已形成的較有影響的德育模式有:價值觀導向德育模式、自主性德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活動德育模式、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欣賞型德育模式、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知情行協(xié)調發(fā)展模式等。據筆者所調研的案例——重慶第四十八中學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構建知情交融——活動育人這種新的德育模式很適合農村綜合高中。重慶第四十八中學校地處歇馬城鄉(xiāng)結合部,原來是一所農村普通中學。因生源質量和家長思想認識問題,教學質量一直難以趕上區(qū)內其他重點中學,學校陷入辦學瓶頸期。2012年,該校被重慶市教委確定為北碚區(qū)唯一一所綜合高中試點學校,開設了園林、機電、酒店服務等專業(yè),為學校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這類專業(yè),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精神面貌也隨之改變,逐步樹立起人生的職業(yè)目標。如果學生不能夠理解綜合高中的辦學意義,沒有樹立人生觀和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這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另外,除了選擇學校所開設的職業(yè)課程,學生在興趣愛好上還有更廣泛的需求亟待滿足。而德育的全面兼容性、靈活適應性恰好可以彌補建設綜合高中時課程改革上出現(xiàn)的問題。

(一)社團活動和職業(yè)課程互為補充,全面育人

該校不僅鼓勵學生選修職業(yè)課程,還大力提倡社團活動。成立了太極協(xié)會、舞蹈社、文學社、科技協(xié)會、布藝社、動漫社、攝影協(xié)會、心理健康協(xié)會、健美操隊等十余個學生社團。以此作為綜合高中課程的補充,將知識傳授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也豐富了精神世界,培養(yǎng)了生活情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目前,該校的社團活動取得了累累碩果。通過社團活動的廣泛開展,發(fā)揮了學生的興趣特長,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活、不怕吃苦、頑強拼搏、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等品質,將這些品質投入學習中,有助于轉變他們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誠信教育彰顯特色,以點帶面提升學生品質

除社團活動外,誠信教育也是該校德育特色。其誠信教育對策是:家校配合,共造誠信環(huán)境;講解說教,形成誠信導向;榜樣激勵,引導誠信理念;強化措施,規(guī)范誠信行為;情境體驗,激起誠信動力。學校通過文化墻、板報、國旗下講話、班會活動廣泛宣傳誠實守信。開設了無人售報“誠信報刊亭”,師生自助投幣取報。舉辦了跳蚤市場,同學們把自己用不上的書報、個人物品拿出來擺攤,在交易過程中體會買賣公平、童叟無欺,培養(yǎng)誠實守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校還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看望歇馬敬老院的老人,捐款為老人買電視。慰問烈日下工作的交巡警、武警官兵等等,增強了同學們的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重慶第四十八中學校涌現(xiàn)了重慶市“道德模范”吳玉冬、北碚區(qū)“三心好少年”毛毅等先進典型。該校很多學生還主動將壓歲錢、零用錢、賣廢品、跳蚤市場收益、比賽活動獲得的獎金捐獻出來,成立了陽光基金,幫助患白血病的同學、貧困學生、給歇馬敬老院老人們買電視、營養(yǎng)品……在捐款的同時,老師、學生也不忘走訪受助者,用關愛和鼓勵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這些活動,讓助人者感受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在助人為樂的過程領悟到人生奉獻的價值;受助者在接受幫助的同時感受到世界充滿愛,學會將愛心傳遞下去,人與人之間友善相待,共同營造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程序.綜合高中德育模式的建構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