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論據(jù)范文

時間:2023-03-21 11:47: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議論文論據(j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議論文論據(jù)

篇1

想象 議論文寫作 新課標

一、平時積累有助于想象的發(fā)揮

1.觀察生活

寫作有無東西可寫,其關鍵就在于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處處留心,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觀察生活、體察生活、感受生活,這是為寫作做好準備工作。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在實際生活里養(yǎng)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功夫。

一旦有了充足的準備,拿起筆就可以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但是,準備不充足,往往無處下筆,思緒混亂,寫作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自然而然,學生們就不喜歡寫作了。其實,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積累過程,哪怕是流水賬似的日記,不但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的技巧,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使得學生在議論文寫作時,雖然很難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但是寫作順暢,想必還是比較容易的。況且,新課標對高中學生的要求就是把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自己看到的事情、聽到的事情、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結合題目的要求,并用恰當?shù)奈淖直磉_出來。

2.多讀多寫

學生平時不僅要觀察生活,因為將其觀察到的寫下來是對議論文寫作的幫助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多讀多寫,因為對議論文寫作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學生肚子里裝的是自己的貨,但是沒有好的表現(xiàn)形式,是寫不出高水平的文章的。

議論文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它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論點、論據(jù)、論證。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對議論文寫作非常重要。我在講解魯迅的《拿來主義》的時候,就著重分析了這三點的關系。第一個論點是“送去主義”,論據(jù)是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在歐洲各國的行為;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二個論點“拿來主義”,論據(jù)是魯迅先生舉了一個在當時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對待鴉片;最后,總結全文。這篇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之后,學生寫出來的議論文就比較好了,再也沒有論點、論據(jù)不分,或者沒有論證等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對范文的模仿,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二、有效利用課本資源,學會仿寫

古人曾經(jīng)告訴我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意思就是長期的知識積累和大量的模仿,可以有效地創(chuàng)作。我們充分地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在此基礎之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借以表達內(nèi)心的最真實的感受。

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課文蘊含真實生活、作家的真情實感,這些文章素材可以為學生議論文寫作提供不勝枚舉的論據(jù),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某一中類型,在考試判分環(huán)節(jié),學生發(fā)揮與眾不同的想象,能讓判卷老師對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有好的印象:這個同學語文底子扎實,對學過的知識如數(shù)家珍、信手拈來。而事實上,現(xiàn)在的學生陷入一個誤區(qū),比較容易借鑒雜志上的、別人的文章里面的例子作為論據(jù),因為這樣顯得比較新奇,還因為課本上的東西太“老套”了。

這種觀念的存在,使得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課本中大量的自己熟知的素材,反而汲汲營營尋找其他素材,對于時間緊、任務重的高中生涯來說,這是不理智的。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流傳千古的《阿房宮賦》,作者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想象,運用夸張、比喻、排比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阿房宮的宏偉壯麗,奢靡的宮廷生活,看了這篇賦,讀者就如同感受到當時真實的情景。如果把這一素材寫入議論文中,可以為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驕奢逸作論據(jù)。

慢慢地,學生不再在雜志上尋找類似的、相同的素材,而是在課本中尋找素材。課本上的素材比較豐富,類型表較多,也非常適合學生在其基礎上想象加工,形成自己的文章。

三、如何讓學生發(fā)揮想象

發(fā)揮想象就是發(fā)散思維。“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對生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體察,即便是對待同一個事物,每個人的視角也會有所差別,不可以一模一樣。如何讓學生發(fā)揮想象?

1.正確地引導讓學生想象

首先,讓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讓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打開思維。

其次,讓學生明白想象并不是漫無目的地胡思亂想或者異想天開,而是與現(xiàn)實相關的、合情合理。

第三,要有明確的指向性,主要為文章主題服務。

最后,善于運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有助于提高議論文的感染性。

2.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對學生的想象訓練

這種想象訓練可以分為4種,主要有無意識想象訓練、再造性想象訓練、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以及幻想性想象訓練。

首先,無意想象訓練是要求學生在音樂背景、自然狀態(tài)下,徹底放松自己的神經(jīng),并進入到一種無意想象的狀態(tài),以此來捕捉瞬間的靈感。

其次,再造性想象訓練是提供給學生一段描寫事件的文字或一句詩詞,讓學生借助各種修辭手法,通過想象,并結合所學的課本知識,寫一段議論性的文字,或是對這件事的評價,或是將這件事作為素材放入文章中,或是抓住這件事的某一個拓展開來。

再次,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魯迅《阿Q正傳》中的阿Q、《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吳承恩的《西游記》中孫悟空、唐僧,還有曹雪芹的《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形象,并對他們進行歸納總結,是學生議論文寫作的源泉。

最后,幻想性想象訓練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學生可以大膽的想象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狀態(tài),等等。

四、總結

有意識地教導學生主動想象,不僅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更能深化理解課本的內(nèi)容,于此同時,創(chuàng)造力也會隨之提高。通過想象訓練,我想告訴我的學生,在社會中生活,不能被已有的,或者已學的知識束縛,而是要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閱歷的基礎上,大膽想象,開放思維。

參考文獻:

[1]徐根.想象的力量——如何指導學生寫作[J].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10,(3).

[2]陳洪林.新課標下創(chuàng)新寫作實踐及理性思考[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0,(11).

篇2

【關鍵詞】新課標高考;高中議論文作文教學;走出校園走向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傳統(tǒng)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存在問題

(1)教師在審題、立意、選材、布局甚至講開頭、結尾等等方面的引導上存在較大問題,不注重專項訓練,作文教學流于形式,導致學生作文普遍大而空。同時,教師提倡的優(yōu)秀范文又離學生寫作水平較遠,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無從談起。(2)教師過分點撥作文技法,不注重學生平時的積累,給學生造成了思維定勢,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和創(chuàng)意,更談不上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二)學生存在問題

(1)行文不夠流暢,語病太多,很多錯別字。學生作文往往在行文中,抓不住重點,抓不住論點。如在《論理想》中,學生多寫什么是理想,而不是理想的重要性和對人生的意義。(2)論點提出不夠合理,不夠明確,論證方法的選擇上沒有章法,論證過程重復嗦。在學生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往往先保證的是字數(shù),但很多學生只停留在這個層次,沒有在扣題、深挖思想上下工夫。(3)論據(jù)相當缺乏,不具有代表性。學生忙于應付各種考試,沒有靜下心來讀書,積累的素材和論據(jù)少之又少,在寫作中一個論據(jù)反復用,生搬硬套,不講究切題,極大地削弱了文章的論辯性。(4)文章寫作缺乏深入思考,名人名句堆砌現(xiàn)象減少的同時,日記化、私人化寫作的內(nèi)容比比皆是,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同時,在深挖材料的深層內(nèi)涵上欠缺很大,造成文章沒有深度。(5)學生作文脫離了當下社會熱點、時代特色,這與高考要求相背離。

二、新課標高考下高中議論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

(1)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向生活要素材。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感人畫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趣事奇聞。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觀察生活趣事,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觀察社會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獲得生動的感性材料,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一種很好的積累,也是成長的記錄單、生長年輪的歲月證明。長期積累,豐富生活閱歷,同時,也可以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傊?,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觀察生活,保證學生寫出生活的豐富多彩,展現(xiàn)個性,展現(xiàn)個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才是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歸宿。

(2)鼓勵學生記日記,走出紛擾世界,走進小宇宙,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學生有一顆赤子之心,用一雙單純的眼,把身邊經(jīng)歷的,把自己聽到、看到的都記錄下來,養(yǎng)成一種記日記的好習慣。對每個處在成長期的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好習慣,而日記則成為人生的巨大收獲,是一筆無價的財富。同時,在記日記的時候,只有思考了,走進內(nèi)心了,才會有見解;走進了心靈世界,才會看到真實的心,不停地用歲月打磨粗糙的心,讓它晶瑩剔透;不停地用情感去擦拭疲倦的心,讓它清爽無比。

在整個時代“壓力山大”的時候,學生更不能例外,學業(yè)負擔太重,有那么多看不懂的人和事,有那么多放不下的人和事,而當學習之余,翻開日記,面對日記,一切紛擾都統(tǒng)統(tǒng)放下;面對日記就像是面對自己一顆真實的心一樣,日記里住著一個真實的自己,住著一顆勇敢的心。

(3)鼓勵學生課前進行兩分鐘的演講,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分享中積累素材。每天出一個話題給學生,讓學生課下準備,讓學生從各種媒體上找素材,讓學生也當一回演說家,過段時間,讓學生逐一展示。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提取篩選信息,個性化解讀能力。學生可以從新聞中獲取營養(yǎng),不管是國內(nèi)外新聞還是身邊的新聞,都會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貫徹了國家提倡的“大語文”要求,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素材和語料,為學生寫出言之有物、內(nèi)容詳實的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鼓勵學生預先小組互評作文,找到不足。首先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小組互相批改作文,在批改中找到不足,在作文互評中了解高考作文評價標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和平時的訓練中能夠按照高考評閱標準去進行每一次作文的寫作。長此以往,學生的高考意識強了,作文的規(guī)范性也提高了,是一舉多得的措施。

(5)鼓勵學生課前介紹名人名言,拓寬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擴充論據(jù)積累量。

安排學生課下搜集名人名言,經(jīng)過課下準備,鍛煉了學生的搜集能力,并且讓學生課前進行集中演講。采取分組搜索有關話題方式,最后找出集中時間進行學習和認識。擴展了學生視野,擴充了材料積累,增加了作文論據(jù)積累量。

(6)組織學生分組收集論據(jù),增加論據(jù)積累。分組給每一個小組一個話題,分組收集論據(jù)。學生課下充分地準備,再選時間集中交流。一個小組收集論據(jù),全班分為8個組,長期堅持學生的資源實現(xiàn)共享,論據(jù)量得到幾數(shù)倍的擴充。

(7)舉辦辯論比賽,在實戰(zhàn)中錘煉辯證思維。組織學生舉辦辯論比賽,在辯論中錘煉辯證思維。雙方的辯題就是自己一方的觀點,論證自己的觀點正確需要有充分的論據(jù),而且更需要辯手有清晰的辯證思維,而這極大地錘煉了學生的思維。例如辯題“金錢是萬惡之源”和“金錢不是萬惡之源”,學生在作文中辯得不很理想,于是我們發(fā)動大家去準備一次辯論比賽。我想對于學生而言,正也是一種鍛煉。

新課標高考背景下,高中議論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中作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積累素材,擴充論據(jù)量,激活學生辯證思維模式,進而提高高考作文得分,最終提高高考成績。

參考文獻

篇3

議論文是一種以邏輯、推理和證明這三個步驟來完成的文章。通過這三個步驟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作者的觀點得以闡述并獲得事實論證,所以,議論文這一文體是一種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性的文體,同時,也是一門比較難寫的文體。這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面或者是閱歷從而援用實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議論文教學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并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議論文這一文體的良好教學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進行議論文的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寫好議論文,幫助學生提升議論文寫作的水平呢?筆者總結自身多年教學經(jīng)驗,提出以下方法,僅供參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進行語文的議論文教學工作,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寫作知識的學習充滿了興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才能夠在課堂上積極表現(xiàn)自己,在課堂之中充分凸顯自己的主體性地位,從而加強和教師之間、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樣,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的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而學生也能沉浸其中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并不斷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進行高中語文的議論文寫作教學,首先要注意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yǎng),唯有培養(yǎng)起了興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余下的教學,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二、積累素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不同階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diào)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議論文的論證過程主要是通過一些實例來進行論證支撐,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多閱讀,并多記錄。通過多閱讀,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擴展了知識面,同時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這使得學生對一些材料的看法不會人云亦云,從而產(chǎn)生一些新奇獨到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會幫助學生在實際的議論文論證中吸引閱卷教師的眼球。因此,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還是一個發(fā)現(xiàn)閃光點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多閱讀絕對是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的壯舉,學生知道了錢鐘書先生其實是一個有著大學問卻非常謙虛謹慎的人,學生知道了唐太宗的以史為鑒,以人為鏡的佳話等等。很多的歷史素材、成語素材、故事素材通過閱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也通過閱讀后的記錄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將這些材料運用于實際的寫作之中,幫助自己提高寫作水平。

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實例多觀察,在觀察的同時自己學會分析某些現(xiàn)象或者是事件的實質(zhì)和內(nèi)涵,并將其記錄下來。這些也將會是議論文寫作中的論據(jù)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循序漸進地學會觀察分析,學會甄別素材,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例如: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意中知道了“楊瀾當年放棄在央視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傳播學,后來成為中國主持界最佳主持人之一”這件事情。從楊瀾的這次人生重大決定中,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就得出這樣的結論:舍得是人生的一門學問,只有舍去眼前的一些東西才能夠獲得長遠的成功。還有,一個人要勇于學習,只有學習才能夠?qū)⑷瞬粩鄮蛉松捻敺濉?/p>

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注意觀察生活,才能收獲非常多非常有用的素材。

三、勤于訓練

議論文寫作的成功需要學生不斷地進行練習。通過平時的練習寫作,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己所掌握的素材運用于寫作之中,也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中獲得提高。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會對已經(jīng)積累的素材進行篩選、運用、表述的練習,進而準確把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久而久之,自然水到渠成,寫出高水平的議論文。教師還要注意采用多種訓練形式,增加寫作的新奇感,刺激學生的寫作欲望,最終實現(xiàn)學生議論文教學的高效。

篇4

【關鍵詞】現(xiàn)代文 閱讀能力 素質(zhì)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0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是這個時代賦予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研究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F(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lián)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基本知識積累不夠?qū)е铝藢W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xiàn)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現(xiàn)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guī)律的概括,是確立現(xiàn)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因此,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xiàn)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xiàn)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nèi)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nèi)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nèi)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nèi)容指論點和論據(jù);說明文的內(nèi)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

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jù)、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guī)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guī)律的有關理論。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這是對學生進行現(xiàn)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xiàn)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必須經(jīng)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F(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xiàn)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jù)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jù)文體特點理解內(nèi)容。以記敘文的內(nèi)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nèi)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nèi)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nèi)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nèi)容主要是應根據(jù)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fā)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nèi)容理解,也要根據(jù)文體特點進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jù)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nèi)容表達的。

根據(jù)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nèi)容。

第四是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qū)ёx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

篇5

關鍵詞:二語在線寫作;多媒體環(huán)境;立場標記語;語料庫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795(2014)01-0039-0006

1、引言

多媒體、信息化手段應用于二語寫作教學是一項符合時展與外語人才培養(yǎng)需要的復雜工程?!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明確提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陳堅林教授(2010)認為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的內(nèi)涵是指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課程內(nèi)容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高效的外語教學方式。楊永林(2012)指出,寫作教學歷來是外語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技能訓練內(nèi)容,同時也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借助網(wǎng)絡在線寫作手段,將二語寫作融匯到高校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省力高效,勢在必行。

目前,國內(nèi)二語在線寫作網(wǎng)絡平臺眾多。筆者已連續(xù)三年使用句酷批改網(wǎng),其能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搭配及結構等語言運用問題、單個學生存在的個性化問題進行分析。筆者要求本研究所涉及的學習者定期完成在線寫作任務,以寫促學,提高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學習效果。此間,寫作任務以表達立場的議論文體裁居多。囿于國內(nèi)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文議論文的三段式提示框架,學習者個人立場的表達成為二語寫作的熱議話題。而表達情感、態(tài)度及觀點是語言最重要的功能(Stubbs,1986:7),在語言中表達情感、態(tài)度及觀點則涉及我們所說的立場(Precht,2000)。由此,研究二語在線寫作中立場標記語,尤其是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的使用便顯得尤為必要。

2、相關文獻

對立場標記語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是Biber。他先是從立場標記語的表達方式進行分類:語法手段(grammatical devices),具有價值意義的詞(value-laden word choice)以及元語言學手段(paralinguisticdevices);其次從立場標記語的功能進行分類:認知立場標記語(epistemic stance markers),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attitudinal stance markers)以及說話方式立場標記語(styje-of-speaking stance markers)。從分類來看,Biber認為立場標記語指的是說話者對自己所陳述的知識和信息的肯定程度、價值判斷及情感態(tài)度的語言表述(Biber,et al,1999:966)。其中,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傳遞的是作者對于命題意義或相關研究者或其研究成果的評價、價值判斷、重要性評價以及情感表達等,并能最直接明確地表達作者的立場。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大體分為兩類:情感型態(tài)度標記語和評價型態(tài)度標記語。前者主要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后者體現(xiàn)作者對于所述內(nèi)容的價值判斷(Hunston&Thompson,2001)。Hunston(2000)認為一些單詞能夠依靠上下文來表明不同的立場,有的立場標記熟語化了,有的則非常隱晦。而Keisanen認為“在連續(xù)上下文中,語言中一切語言或者副語言特征,或相關語言結構均可充當立場標記”(Robert,2007:254)。王立非等(2009)從認知語言學的構塊視角出發(fā),將話語立場構塊定義為話語中表現(xiàn)說話人立場的形式與意義對應的詞、詞組和句子構式,并對立場構塊分類中的句法構塊和詞匯構塊兩類子項進行微調(diào),將副詞歸為詞匯構塊。徐宏亮(2011)借鑒Biber(1999)的分類方式,把作者立場標記語劃分為三類:體現(xiàn)認知的立場標記語、體現(xiàn)態(tài)度的立場標記語和體現(xiàn)表述方式的立場標記語。其中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的語言表現(xiàn)手段主要包括態(tài)度動詞(如prefer,criticize)、句子副詞(如unfortunately,surprisingly)和一些形容詞和名詞(如interesting,important,failure,advantage)等。

本研究就國內(nèi)立場標記語相關研究進行CNKI學術趨勢搜索,發(fā)現(xiàn)立場標記語的研究尚屬成長期(參見圖1),相關研究多以語料庫為研究方法。其中,王立非、馬會軍(2009)運用語料庫方法,考察中國學生英語即興演講中話語立場構塊的使用特點。龍滿英、許家金(2010)對比中國英語學習者如何在英、漢議論文中建立和標記立場。王敏、劉?。?013)通過語料庫調(diào)查的方法,對比中國學習者和學科專家在工程類英語學術論文中使用立場標記詞塊的情況,著重考察語用功能范疇、形式結構和輸入頻率等三個因素對學習者使用的影響。

二語在線寫作的相關研究逐年上升(如圖2所示),學界關注度升溫,但發(fā)表在CSSCI外語類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廖廖可數(shù)(表1)。其中,蔣宇紅(2005)研究了在線同伴評價對學習者寫作能力的影響,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受試認為在線同伴評價在增進英語寫作動力和動機、緩解焦慮情緒和心理壓力以及文章的整體修改等方面顯示出優(yōu)勢。張立新(2008)發(fā)現(xiàn)基于在線語料庫的協(xié)作修改作文質(zhì)量,在詞形、詞匯和句法方面比傳統(tǒng)協(xié)作修改后的作文質(zhì)量有明顯提高。在線寫作修改能增強學習動機、降低焦慮程度和認知負荷,同時構建了學習共同體和自主學習環(huán)境。董洪學、初勝華(2010)提出了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寫作模式,并通過實證研究證明該模式能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張?;?、戴麗紅(2011)對比研究在線寫作中單一教師評改和同學評改,認為在線寫作平臺中的同伴互評能加快學生寫作自主學習的步伐。唐錦蘭、吳一安(2011)回顧和分析了國內(nèi)外對英語寫作自動評價系統(tǒng)的相關應用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教育技術的引進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意味著一場牽扯到使用者理念、認識、方法和行為等方面的系統(tǒng)變革。

鑒于此,基于語料庫研究立場標記語在在線二語寫作中的特征實屬必要。

3、研究設計

3.1 研究問題

本研究以分析二語在線寫作中的立場標記語類型為主,探析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的特征,研究問題如下:

(1)多媒體環(huán)境下,二語在線寫作中的立場標記語有哪些類型?

(2)多媒體環(huán)境下,二語在線寫作中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的特征是什么?

3.2 理論框構

本研究涉及語料均為二語議論文體裁。寫作訓練主旨之一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點表達能力。本文借鑒徐宏亮(2011)的“作者立場標記語分類標準”(表2),就前述研究問題展開探析。

徐宏亮(2011)以三分法分析框架對立場標記語進行了分類。認知型立場標記語主要涉及作者與文中某個命題的關系,體現(xiàn)作者對命題的確定性、可能性、事實性、局限性的認知,以及對該命題的真實性的判斷。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是對作者就命題意義或相關研究者或其研究成果的評價、價值判斷、重要性評價以及情感表達的傳遞。方式型立場標記語則是作者對于文中命題陳述方式的評價。在以此為理據(jù)時,本研究將“作者”匹配并替換為“學習者”,以便表述。

3.3 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在所有學習者在線寫作任務完成后,借助句酷批改網(wǎng)作文輔助功能將所有語料導出為Word文檔;使用文本清潔功能去除所有無關中文信息(包括學習者姓名、年級、專業(yè)以及學號等);借助語料檢索軟件Antconc 3.2.O的Concordance Hit、詞頻搜索功能中的File-based對已清潔文本語料中立場標記語的具體使用頻率進行統(tǒng)計;用賦碼工具CLAWS對語料進行詞性賦碼,然后利用Antconc3.2.0詞表功能(wordlist)創(chuàng)建詞匯使用頻率列表,以確定不同詞性的常用立場標記語。

4、語料搜集及整理

本研究語料搜集歷時四學期,涉及非英語專業(yè)一、二年級二語學習者913人。共整理出清潔、有效語料1913篇,自建語料庫Online Corpus of Enghlish Writing(OCEW),字數(shù)共計593,801。

為了更有效地體現(xiàn)標記語特征,在進行具體分析之前,參照在線詞表和OCEW數(shù)據(jù),對OCEW的詞匯級別進行了篩檢分類(圖3),發(fā)現(xiàn)學習者在線二語寫作中所使用高中級別的詞匯量達到33,611詞,占到總數(shù)據(jù)的75%,大學英語四、六級詞匯合計占到17%,其他詞匯占10%。

在圖3基礎上,以徐宏亮(2011)(表2)分類標準對所有立場標記語進行人工篩選,從Antconc3.2.O的File-based立場標記語頻率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立場標記詞共470個。其中,認知型立場標記語中確定性立場標記詞共165個,28個高頻詞匯(absolutely,admittedly,ofcourse,agree,almost,accurately,apparentlv,believe,certainly,clarify,definitely,eventually,exactly,firmly,obviously,real,really,reasonably,reliable,truly,good,better,best,bravely,clearly,great,impossible,precisely,totally);模糊性標記語47個,12個高頻詞(possible,about,approximately,possibly,equently,argue,seem,maybe,may,uncertain,likely,properly);言據(jù)型標記語共17個,5個高頻詞(apparently,accordinglyy,accordingto,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情感性標記語共175個,30個高頻詞匯(unhappy,happy,happily,unwilling,blame,criticize,crucial dependent,friendly,grateful,independent,independently,indifferent,love,lovely,perfect,personal,personally,pleased,prefer,regret,reject,satisfied,selfish,significant,sincerely,strongly,wisely,valuable,wonderful);評價型標記語53個,13個高頻詞(successfully,succeeded in,strietly,reasonably,reasonable,unsuccessful,most,mostly,ugly,severely,shortcomings,serious,significant);方式型立場標記語13個,3個高頻詞(actually,in fact,generally speaking)。

將上述詞表以TXT文檔導入CLAWS詞性賦碼系統(tǒng),對所有標記語進行賦碼,利用Antconc3.2.O詞表功能(word list)創(chuàng)建詞匯使用頻率列表并繪制出224個態(tài)度立場標記詞詞性分布情況(圖4)。結果表明,情感性標記語以(JJ)普通形容詞、(RR)普通副詞以及(VVN)動詞過去分詞居多;評價性標記語在動詞過去分詞類詞匯分布中有明顯差異,使用(JJT)形容詞一般最高級使用多于前者,使用(RR)普通副詞最高級低于前者。其他詞性類標記語使用情況:(JJT)形容詞一般最高級出現(xiàn)在評價f生標記語中,(NNl)單數(shù)普通名詞出現(xiàn)在情感性標記語中,(RRT)普通副詞最高級出現(xiàn)在情感性標記語中。正如徐宏亮(2011)所論,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的語言表現(xiàn)手段主要包括態(tài)度動詞(如regret,prefer,blame)、句子副詞(如personally,friendly)和一些形容詞和名詞(如happy,grateful,sho comings)等。

5、討論

從數(shù)據(jù)結果來看,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二語在線寫作語料庫(OCEW)中高中級別詞匯占75%,學習者在線寫作中傾向于使用簡單詞匯,側面表明對于現(xiàn)學課程中詞匯的使用并不積極,另一因素也可能是在線寫作中學習者心理因素的干擾,這將在后續(xù)研究中進行驗證。

基于Anteonc3.2.0的File-based立場標記語頻率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立場標記語類型包括:認知型立場標記語、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和方式型立場標記語,符合徐宏亮(2011)的分類。認知型立場標記語中確定性標記語在數(shù)量上多于模糊性標記語,說明學習者在英語議論文題材中表達觀點時多用肯定、認可、確定立場。以absolute_ly為例,檢索OCEW中的出現(xiàn)頻率及其搭配,發(fā)現(xiàn)absolutely(不包含其近義詞,totally,definitely)共出現(xiàn)7次,主要搭配為:make it absolutely clear that;Itis absolutely+ADJ;It can absolutely;There is absolutely no reason;We absolutely need。模糊性標記語表達學習者主觀態(tài)度、判斷的不確定性,但又不完全肯定或者否定,且多出現(xiàn)在議論文論據(jù)闡述部分。以possible為例,發(fā)現(xiàn)其在OCEW中出現(xiàn)47次,主要搭配為:It is possible that;as soon as possible;t0 make it possible;Things are possible;the possible reasons are。言據(jù)型標記語與方式型標記語有重疊,檢索其頻率及搭配發(fā)現(xiàn)according一詞出現(xiàn)29次,主要搭配為according to experts;according t0 the reality。

OCEW中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的特征研究是本文的重點。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顯現(xiàn)學習者在話題討論及論證中的主觀態(tài)度、信念、信仰以及相關評論。從統(tǒng)計結果分析,OCEW中表達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的詞性包括:副詞、形容詞、名詞、動詞(不包含情態(tài)詞,因其同時歸屬認知型立場標記語和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本文將其歸于認知型,故在此不加討論)。圖4對情感性標記語的詞性分布說明,學習者在二語在線寫作中,能就某一話題的議論積極地表達個人情感、主觀態(tài)度等。情感的表達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的標記,體現(xiàn)在詞語選擇上則更能使學習者態(tài)度明了。諸如unhappy,happy,happily,unwilling,personal,personally的用詞索引條數(shù)達到208條。然而,究其搭配,多以簡單詞組、句式出現(xiàn):feel unhappy,something unhappy,s0 unhappy that;ahappy ending,happy life,very happy。而在使用regret一詞時,學習者多以言語之外的警告意圖表達情感,一般將來時也是regret這一標記語以動詞詞性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時態(tài)。動詞過去分詞做為形容詞被用作情感性標記語,比如pleased,satisfied。對于前者的使用,其高頻搭配為:I’m pleased that。這一用法在COCA(Coppus0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450 Million Words,1990~012)中Spoken語境中出現(xiàn)2425次,高頻搭配也是I'm pleased that;satisfied的高頻搭配為:satisfiedwith,在COCA的Spoken語境中出現(xiàn)1637次,高頻搭配也是satisfied with;均體現(xiàn)學習者在線二語寫作中立場標記語用詞口語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