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英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7:1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英語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育英語論文

篇1

1.1利用文化差異增加教學樂趣,加強學生的文化體驗

在英語專業(yè)的教育過程中,跨文化意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語主要是作為一種交際語言在使用,尤其是隨著當前國際交流越來越多,對學生的英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高中學校的學生而言,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各個西方的文化的體驗,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需要對不同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分析,在英語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通過有目的以及有計劃的學習,使得學生可以對一些語言文學的表象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研究,比如有的英語在表達過程中,并不是字面意思,尤其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交談場合中,更需要對單詞的意思進行延伸,否則有可能會導致學生的理解誤差。

1.2加強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英語專業(y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英語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作為英語教師,要對一些知識點所包含的文化含義有很深的理解,認真籌劃教學內(nèi)容,要注重知識傳授的層次性以及全面性。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語言的教育者,還是文化的引導者,不僅要積極要克服傳統(tǒng)英語知識傳授的弊端,堅持實踐教學的特點,還應該要不斷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英語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比如任務教學、情景教學等等,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大量的實例,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相對真實的服務場景,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單一型局面,提高現(xiàn)代英語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提高學生的英語領悟能力以及英語學習能力。

1.3加強教育工作者以及英語教師對英語專業(yè)教育的認識

加強英語專業(yè)教育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準確的定位,了解英語教育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對學生的發(fā)展帶來的重要意義。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填鴨式教育,教師單純地講解往往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英語專業(yè)教育的主旨是要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素養(yǎng),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積極應對自己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應該要對學校領導以及具體工作人員的英語教育意識進行改觀,加強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在英語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提高高校英語教育的效率。

2結(jié)語

篇2

1.高職學生對英美國家概況缺乏了解

英美國家概況包括英國和美國國家概況,主要的內(nèi)容包括美國和英國的地理、歷史、政治制度以及美國的文學、教育以及社會生活。對于這些基礎性知識,高職學生普遍缺乏了解。但作為島嶼國家,英國是由哪幾個島嶼所構(gòu)成,這些都屬于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識,其中涵蓋著國家發(fā)展的歷史因素。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對這些文化知識有所了解,以便為學好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職學生對英美文化歷史缺乏基本的認識

文化內(nèi)容的涵蓋面非常廣泛,一些學生對于英美文化歷史的了解往往是從影視劇情節(jié)中了解的,但是對其中的歷史內(nèi)容缺乏邏輯性了解。特別是英美文化中的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如果缺乏概括性的了解,對于英語語言就會缺乏駕馭能力。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具有針對性地講解與美國獨立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歷史文化知識。

3.沒有對英語語言與英美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加以正確的認識

語言本身就是文化,并被作為文化載體存在著。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卻將語言作為了解文化的工具。脫離了文化的語言孤立地存在著,如果失去了其應用性,同時也就喪失了其價值。但作為一種文化表達,語言的社會歷史性也是文化演習下來的一種表現(xiàn)。透過英美語言,可以了解英美文化歷史。從文化的角度而言,語言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體現(xiàn)為兩者之間的相互依賴,同時文化對語言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制約性。可見,文化是社會風貌,也是一種生活信仰。針對于英美文化,學生往往具有極大的熱情,但是并沒有從英語語言的角度對英美文化加以了解。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從文化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引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就可以從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英語語言學習的效果。明確了英美文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就會發(fā)現(xiàn),文化推動著語言的形成并促進發(fā)展。那么高職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從英美文化的角度講授語言,讓學生從文化意識中形成對語言的悟性,提高語言敏感度,充分發(fā)揮文化教學的作用。

二、反思英美文化缺失現(xiàn)象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將英美文化內(nèi)容穿插其中,使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更為活躍,以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英語語言教學中,要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而不可以單純地強調(diào)語言學習成績。英語教師首先要能夠正確理解英語語言和文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英美文化的角度展開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綜合素質(zhì)。那么高職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就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高職英語教材的編寫要融入英美文化知識

目前高職學校所采用的英語教材,內(nèi)容上都是以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主,形式單一,內(nèi)容多以應試為主。比如應付CET考試的英語練習題等等。要擴展學生的英語視野,就應該遵循大學英語教學規(guī)定,將專題欄目充分地運用起來,添加英美文化內(nèi)容,以擴展知識空間。高職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英語語言技能,而且課后閱讀美國的歷史文化、英語學習技能以及相關(guān)科技領域的英文資料等等。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語言,并提高英語綜合素質(zhì)。

2.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經(jīng)濟的全球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這就需要學生樹立跨文化意識,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同時,還要有能力接受外來文化,以從文化層面對英語語言加以充分理解。文化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風俗習慣的差異性上,以對文化現(xiàn)象有深刻的認知。以語言的方式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交流,以能夠接受文化,產(chǎn)生文化的適應性。英語語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語言交流,進而發(fā)展為文化交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就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通過跨文化交際的學習,使學生對不同的社交活動具有適應性,在認識本土文化的同時,對文化的差異性能夠接受,并具有較強的思維敏感度。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具備跨文化意識,不僅要理解英美文化,尊重英美文化,還要促進多種文化的交流,一改單向文化流入的方式,形成流入與輸出的雙向交流。那么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時,還要強調(diào)英美文化,實現(xiàn)多元文化思想的融合,以為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型人才奠定基礎。

3.英美文化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當中

目前正在推進高職教學改革,英語教學課時有所較少,這就需要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以在有限的英語教學時間內(nèi)保證教學質(zhì)量。使英語教學擺脫課堂的局限,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將英語知識傳輸給學生。比如,將英語語言教學轉(zhuǎn)為英語文學欣賞教學,利用英美電影欣賞向?qū)W生普及英美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介紹英美概況。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英語教育,提高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這就意味著,要適當?shù)卣{(diào)整英語課程設置,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文化輔助活動可以填補英語課堂的不足,以英美文化作為主要的活動內(nèi)容,通過閱讀英文書籍、唱英文歌曲、看英文電視等,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節(jié)目和內(nèi)容引導學生觀看,然后在課堂上利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講講自己的體會。這種基于英美文化知識的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效率,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終身英語學習的習慣。

4.英語教師要具有文化教育觀念,提高英語教學能力

要在英語教學中賦予英美文化以重要的地位,英語教師就要首先樹立文化教育觀念。針對英語文化,英語教師要進行內(nèi)容的篩選、分類,并對文化的主題確定下來,將教材內(nèi)容融于其中。與主題文化相關(guān)的英美風俗習慣和各種典故可以貫穿于文化輔助活動當中,以通過創(chuàng)新英語文化理念,轉(zhuǎn)變英語教學觀念。那么為了促進高職英語教育的轉(zhuǎn)變,就要注重英語教師的素質(zhì)培養(yǎng)。加大英語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讓英語教師有機會參與到跨文化活動當中,接受英美文化的培訓,參與文化講座以及英美文化交流活動,并開展形式多樣的英美文化討論會,聘請專家來校講學,使英語教師有機會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加深對英美文化的理解。此外,高職英語教師要有能力在教學課堂中隨機性地補充英美文化內(nèi)容。英語的課堂教學通常是有計劃分階段展開的。將英美文化滲入其中,就要注意內(nèi)容的契合點,以使英美文化內(nèi)容能夠很自然地融合到課堂內(nèi)容中,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根據(jù)高職英語教學調(diào)查顯示,在各類語用知識中,文化知識內(nèi)容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已經(jīng)超過了50%。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教師在英語語言授課中,對英語語言和文化能夠相互滲透,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可見,英語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知識水平以及高度重視英美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結(jié)語

篇3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應定位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上。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的課后反思,從而促進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不斷發(fā)展。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于學習的意義,使其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和合作者,教師要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diào)整學習策略,促進自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diào)整,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二、注重語言運用,彰顯學科價值語言的本質(zhì)

特征是工具性、交際性和實踐性。因此,學生在進行語言學習時既要注重知識積累,更應注重實踐運用。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轉(zhuǎn)靜為動,化繁為簡,少講精練,以活動開展為載體,以語言運用為目的,貫徹落實“學用合一”的教學原則,努力挖掘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大力開辟廣泛的教學渠道,積極營造鮮活逼真的課堂情境,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教師必須注重方式方法的轉(zhuǎn)變,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因材施教、以人為本,通過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訓練活動的開展力求使所有學生均能在原有語言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體現(xiàn)出英語學科的教育價值。

三、切實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豐富積累教師通過閱讀教學教授學生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特別要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英語閱讀文章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教師應選擇貼近高中生學習生活和語言水平的文章,同時要注意所選閱讀材料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挑戰(zhàn)性和時代性。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多鼓勵、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還要對學生進行監(jiān)管和評價。

四、注重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篇4

論文摘要:闡述如何實現(xiàn)從教師為中心轉(zhuǎn)移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注重教與學的互動。

隨著全球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和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英語的重要性已被全社會認識了,社會對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長期以來,我們的公共外語教學所沿用的是“以教師為主”的原則,把教師認真?zhèn)湔n、講課內(nèi)容豐富有條理作為評價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講解占去了課堂的主要時間,無法給學生的實踐提供足夠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語言知識的消極接受者。實際上,外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開展個性化的自主學習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個性化的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教”、“學”分離,只是教師角色的一種轉(zhuǎn)換。傳統(tǒng)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傳授為主,極少承擔“導”的角色,學生總是被動學習;如今,教師角色職能擴大了,發(fā)揮著管理、指導、服務、組織等多種功能。教師的角色轉(zhuǎn)換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英語不同于其它基礎學科,它是一門實踐課,其語言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實踐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的。

一、改革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是創(chuàng)造、實踐、交流的平臺

教師讓學生憑興趣任意選擇,或根據(jù)每個學生性別、學習方法和語言能力、組織能力、個性等方面不同的特點編在一組。每組2人或4人均可,保證每個學生均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務。小組之間、小組各成員之間是相互幫助、又相互競爭的個體。老師通過設計問題情境產(chǎn)生懸念,促使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以便更好的參與小組活動。在老師的引導、啟發(fā)、點撥下,通過觀察、閱讀、歸納、討論、交流等方式主動尋找答案,嘗試獨立解決問題,進行自主性學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準備材料,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勤查字典、自主探究、質(zhì)疑的習慣,使他們會學、樂學。

在課堂進行小組活動時,老師一定要加強引導,把握好小組活動的時間,明確討論要解決的問題。問題的設計不可太籠統(tǒng),要利于調(diào)動學生參與探究的欲望,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不要用唯一性答案統(tǒng)一學生的見解,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老師一定要提前布置討論內(nèi)容,使學生們能充分準備,課堂討論才能富有成效;否則,每次只有幾個學習好的學生發(fā)言,就違背了老師組織小組活動的初衷,也達不到幫助學生的目的。教師應在教室巡回指導,及時掌握各小組活動的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經(jīng)常聽取他們在小組活動中的真實體驗,肯定他們的成績,鼓勵他們不恥下問,積極參與語言實踐。

2、案例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

恰到好處的案例,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發(fā)展能力。就英語課堂教學而言,講解單詞要使用例詞,呈現(xiàn)新句型要使用例句,語法知識的講解更需要列舉大量的例句,使抽象的語法規(guī)則更加具體、形象、生動,便于理解、記憶和運用。由于英語學習者不具備良好的大語言環(huán)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信息獲得與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依靠教材和課堂上的語言實踐,因此,舉例就成為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3、對學生一分鐘說話訓練與點評

英語是一種信息載體,一種交流工具,不斷地聽說讀寫,嘗試用英語來表達生活感受和理性思考,是學習與掌握英語的有效方法。基于這個原因,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安排課前口頭表達這種特殊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英語,用英語敘述現(xiàn)自己生活、表現(xiàn)個性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地發(fā)展、主動地學習。當然,主動地去表達新感受、新思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遠比聽教師詳細講解,記誦單詞、句型、語法要困難得多。好在課前口頭表達,需要當眾亮相,是優(yōu)是劣,既有當堂“公”評,又有前后比較,無須教師多言,學生自有壓力和動力。教師只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適時點撥、鼓勵、指導,就能把這項活動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推動學生學好英語,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嚴謹?shù)膶W風,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二、與專業(yè)緊密結(jié)合,進行特色教學

除了上述三點之外,還要特別強調(diào)一下,針對藝術(shù)專業(yè)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地要跟專業(yè)相結(jié)合,并切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成為有特色的學習主體。

1、英語聽力學習與音樂欣賞相結(jié)合

音樂與英語結(jié)合的方式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音樂配以圖文并茂的影視音像輔助材料,使學生能很快沉浸其中,學習起來輕松自如,情趣盎然。更重要的是通過情景劇的精心設計,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展示他們才華的機會,直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再配以精心設計的練習,把要掌握的知識與能力、興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此外,音樂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語言教學和文化層面之間的疑惑,提供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了解外國風俗、文化的平臺,對增強學生的語感、陶冶性情和提高鑒賞力不無裨益。此外,根據(jù)各種節(jié)日的具體情景,還可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配套練習,如學唱英文歌、看英文原版影片、經(jīng)典影視原音模仿,音樂劇改編等。

2、根據(jù)不同的專業(yè)要有不同側(cè)重內(nèi)容的銜接。

雖然學生的專業(yè)都跟藝術(shù)類有關(guān),但各個班級的情況又不盡相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給他們講授教材和基礎的音樂常識之外,還要兼顧與不同專業(yè)地銜接,有機地引導學生自發(fā)的對其專業(yè)知識進行深入擴充。當然這樣會讓教師的備課量大大加重,但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把自己的知識與專業(yè)相輔相成,使英語能夠真正地成為他們有利的工具。

3、增設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成功都離不開學生的興趣。由于學生們的個體情況不盡相同,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開設第二課堂:小語種班、瘋狂口語、藝術(shù)專業(yè)英語、考研輔導和A、B級輔導班,并且都是免費對學生開設的。從客觀上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他們可以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有目的地進行塞選。這樣,不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而且取得的效果也相當不錯。

4、成立各種收集小組

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和層次不同,可成立諺語、格言警句收集小組;幽默、英語笑話收集小組;英語歌曲愛好者小組;街頭英語標識收集小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班與班之間展開交流、進行比賽,還可以組織英語手抄報比賽、單詞接龍游戲等活動,營造多渠道的學習空間。

主題貼近生活,切合實際;課堂教學安排、教學模式、課堂設計等突出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shù)對知識進行整合,讓研究性學習走進各學科基礎性課堂教學,是我?,F(xiàn)階段正大力進行著的教學改革的核心內(nèi)涵。英語不同于其它基礎學科,它是一門實踐課,其語言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實踐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xiàn)從教師為中心轉(zhuǎn)移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注重教與學的互動。有效地組織起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成為他們學習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篇5

(一)大學英語教材中英美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色彩濃厚

英美國家一貫實施大國霸權(quán)主義和強權(quán)政治,特別是美國在謀求“全球霸主”的道路上不惜利用文化滲透的手段改變他國公民的政治取向與價值觀念,最終達到影響和控制甚至顛覆他國政權(quán)的罪惡目的。語言是交際和知識傳播的工具,在當今時代也成為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文化霸權(quán)的有力載體,借助英語中包含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使英語學習者在學習中不自覺的認同和接受。另外,英語教材中大多以英美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為內(nèi)容,甚至存在帶有強烈政治意識的詞匯。

(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群體普遍為“90后”,他們大多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文明缺乏深入透徹的了解,他們強調(diào)以自我為中心,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抱以漠視和批判的態(tài)度,卻盲目崇拜和推崇西方文化與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且缺乏科學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此外,當代社會存在的分配不公與貧富差距現(xiàn)象致使部分學生出現(xiàn)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機。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教師理應成為實施者;英語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公共必修課程,英語教師理應在英語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德育滲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與綜合素質(zhì)。

(三)英語教學的功利性傾向明顯

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充滿了濃郁的功利主義色彩,學生的學習目的或為考證,或為讀研,或為職稱,或為出國,或為增加就業(yè)籌碼……大部分學習者僅僅關(guān)注英語的實用價值;大學英語教學中亦是如此,很多學生抱著獲取學位證、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就業(yè)等功利性目的學習英語,缺少對于語言自身文化魅力的追尋與探索。

(四)大學英語教學誤區(qū)

英語教學界存在“大學英語是工具”的認識,導致教學中普遍重視技能性與操作性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聽說讀寫譯”能力;很多英語教師重在教學語音語法、詞匯講解、怎樣順利通過等級考試等內(nèi)容,忽視了語言的育人功能,導致英語教學死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斷喪失,甚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談英語“色變”,講英語“卡殼”,英語教學的深度和感染力極度匱乏。

(五)德育滲透是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模式的必要途徑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往往注重語法基礎和專業(yè)知識的講授,導致教學無熱情、學習無興趣,學生的學習模式單一且枯燥。在英語課堂上滲透德育必將促使教師重新思考課堂教學設計,給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提出有效的整改思路。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英語教師的榜樣示范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會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需要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僅在教學過程中傳授廣博的專業(yè)知識,還要以真誠的從教態(tài)度、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使課堂教學不再索然無味,令學生在潤物無聲中接受教育。另外,英語教師需要轉(zhuǎn)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在生活中關(guān)心、在學習上指導、在情感上幫扶,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待之以誠、勉之以恒,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大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文化自覺的關(guān)鍵時期。隨著全球化進程、英語霸權(quán)以及外來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國文化呈現(xiàn)“失語”的狀態(tài),晨讀學英語、宿舍聽英語、自習做英語……一些學生過于關(guān)注中國文化中的負面因素,把中國在近代的落后原因歸結(jié)于文化,從而盲目地推崇和仿效西方文化、貶低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以至于很多大學生都無法運用英語介紹、傳播和宣揚中國文化,他們普遍缺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倡導跨文化的英語交際,使學生既能運用英語流暢地表達西方文化,也可以講解中國文化,一定不能因為強調(diào)國際和全球視野而忽視了本土立場和本國文化。

(三)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xiàn)。理想是希望的燈塔,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引領人生的航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理想信念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帶給他們前進的力量,引導他們努力學習、勤勉工作、刻苦奮斗,對他們今后的人生之路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英語教學與德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生活理想、職業(yè)理想、政治理想、社會理想及道德理想,進而樹立正確的做人準則和人生目標,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四)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養(yǎng)成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使學生關(guān)心集體、樂善好施,使個人主義服從集體主義,實現(xiàn)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辨證統(tǒng)一。以獨生子女為主的大學生群體當中,他們受到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和成長過程中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嚴重等問題。在王守仁主編《實用綜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冊第三單元TextAMyFirstDayatMcDonald’s一文中,主人公第一天在麥當勞上班,由于她不能熟練使用收銀機,一位總是對“臨時工”特別關(guān)照的麥當勞工作人員便幫助了她;如果沒有人對她施以援手,可能導致她錯誤地輸入食品金額。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教育學生以集體利益為重,勇于承擔責任,以大局為重,樂于助人,講誠實守信用,懂感恩會報恩。

(五)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在經(jīng)濟全球化與世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教育大學生養(yǎng)成世界眼光、具備國際知識,又要引導他們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他們在堅持民族價值規(guī)范體系的同時融入世界優(yōu)秀文化潮流,努力成為“有根”的世界公民。從本土性視角看,“有根的世界公民”指人們在熱愛自己鄉(xiāng)土的同時更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從全球性視角來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僅能傳承民族精神,更能夠欣賞和借鑒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并努力做到為我所用。

三、結(jié)語

篇6

(一)研究問題。

1.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

2.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方法、教育實踐方面的評價。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yè)完成教育實習后返校的大四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樣本由來自不同民族的185名學生組成。

(三)研究工具。

調(diào)查問卷是筆者在與教師教育類課程任課教師、英語專業(yè)學生訪談的基礎上,查閱文獻后,自行設計。為保證問卷質(zhì)量,對30名學生進行了預測,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了問卷的效度和信度后,修訂而成。調(diào)查問卷包括五個維度:“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方法、教育實踐。為避免學生答題時具有傾向性,項目編排時穿插了5道反向題。問卷采用利克特量表。正式測試時,發(fā)放問卷185份,回收有效試卷168份,回收有效率為91%。借助SPSS(19.0)重新編碼問卷中的反向題后,分析了測量結(jié)果。

二、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現(xiàn)狀

外語系2010版的課程體系總體設置為“平臺+模塊”,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包含教育基礎課程模塊、教育發(fā)展課程模塊、教育選修課程模塊。教育基礎課程模塊由基礎心理學、教育學原理、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教學實務、教育心理學構(gòu)成,每門課2學分、共10學分,占總學分的4.59%。教育發(fā)展課程模塊僅包含“英語教學論”,2學分,占總學分的1.83%。教育選修課程要求至少修滿12學分,占總學分的5.47%,其中課程教學策略、語言學習策略、經(jīng)典教學案例賞析、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為外語系學生的限選課,每門2學分。其余4學分需選修教育科學系所開課程。教育見習和實習屬于實踐課程平臺的專業(yè)實踐課程模塊,共分,占總學分的4.14%。甘肅民院運行三學期制,即每學年度包含秋、春、夏學期,后者僅有7周教學時間。教育選修課程集中在第6學期開設、教育實習在第8學期進行、其它課程均在大二或大三上學期完成。

三、結(jié)果與分析

(一)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

教育實習有檢驗高師教育質(zhì)量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根據(jù)師范生的評價進行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的調(diào)整。關(guān)于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的價值,筆者設置為5級:很小、小、一般、大、很大,依次賦值從1至5。學生對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均值從大到小依次為:英語教學論、課程教學策略、教學實務、經(jīng)典教學案例賞析、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英語課程標準標解讀、語言學習策略、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各模塊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依次為:教育發(fā)展課程(均值為3.97),教育選修課程(均值為3.37),教育基礎課程(均值為3.19)。78.8%的學生認為英語教學論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大或很大、標準差(.984)也表明學生的意見比較一致。“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均值最低(2.82),這可能和有些實習基地缺乏多媒體設備有關(guān)。在教育選修課程模塊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課程教學策略”和“經(jīng)典教學案例賞析”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大,而“語言學習策略”和“新課程標準解讀”對教育實習的幫助較小。

(二)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評價

關(guān)于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方法、教育實踐方面的評價,筆者設置為5級:完全不適合、基本不適合、一般、基本適合、完全適合,依次賦值從1至5。

1.課程設置

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其一、學分所占比例過小。教師教育類課程約占總學分的11%,占總學時的12.63%。75.8%的學生認為選修課學分過少,不能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選修課程。教育選修課程雖說有12學分,但因為外語系所開設的4門課程是限選課,學生只能選修4學分的教育科學系所開課程。其二、教育選修課程開設時間過于集中。66.7%的學生認為選修課程集中在第6學期開設,安排時間過于集中。并且,每門課程30個課時,在一周內(nèi)完成,教師和學生上課強度大,降低了上課的質(zhì)量,不利于學生掌握授課內(nèi)容。其三、重理論輕技能。73.2%的學生認為我院開設的教育選修課程過于側(cè)重理論講授,輕視技能訓練。60.6%的學生認為“教學實務”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大或很大,這正反映了學生期望在教師教育課程的學習中掌握教學技能的心聲。

2.課程資源

其一、課程類型和內(nèi)容單一。高達90.9%的學生認為不能選到自己喜歡的教育選修課程。63.6%的學生認為教師教育類課程種類較少、僅有18.2%的學生認為教材內(nèi)容豐富新穎。在課程內(nèi)容上對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基礎教育改革的動態(tài)沒能及時加以反映,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地方民族教育、民族心理等內(nèi)容從未體現(xiàn)。缺少教師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發(fā)展領域的課程。其二、班級人數(shù)過多。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大多數(shù)是大班上課,75.8%的學生認為班級人數(shù)過多。這導致課堂活動難以開展,學生無法在實踐中加深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其三、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系老師除了擔任本系的教學工作外,還要承擔全校的教育基礎類課程的教學任務。盡管學院在夏學期聘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但僅有15.2%的學生認為收獲大。27.3%的學生認為教師教育類課程的任課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

3.教學方法

90.9%的學生認為英語專業(yè)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66.7%的學生認為不能聯(lián)系中小學實際進行教學,72.5%的學生認為不注重學生體驗和參與。75.5%的學生期待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案例分析和實例講解。在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使他們在參與探究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更加有效地掌握教學技能。

4.教育實踐

教師教育類課程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掌握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和科研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形成較強的自我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教育技能的掌握來源于形式多樣的實踐。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課程設置方案中的專業(yè)實踐模塊主要包括分的教育見習和實習,實踐課程在整個教師教育課程中所占比例較小。60.6%的同學認為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教育實習基地較少,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有的實習基地地處偏遠,班級及學生人數(shù)非常少,實習生沒有充分的實踐機會。有的學校不需要英語實習教師,英語系的學生只能擔任其它課程的教學工作。97%的學生認為試講指導提高了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這和甘肅民院外語系重視試講指導工作,安排得當、組織得力、教師敬業(yè)緊密相關(guān)。作為教育實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教育實習的第一周是教育見習時間。在教育實習前,學生接受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機會很少。這種教育實踐模式容易導致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脫節(jié),師范生的學習從時間上分成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個階段,理論學習階段缺乏實踐體驗與感悟的融通,而實踐學習中又缺乏理論及時有效的指導。

四、結(jié)語

篇7

本論文首先分析我國中學語文教育存在相關(guān)的問題,強烈的感受到影視教育引入到中學語文教育的必要性。論文界定了相關(guān)影視教育的內(nèi)涵,介紹了其相關(guān)的特點。作者分析了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拓展,文章最后闡述了影視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并結(jié)合實際構(gòu)建影視教育的保障機制。

關(guān)鍵詞:中學語文教育、影視教育、引入、拓展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willenterabigchange,thedevelopmentofthenewstage,inbasiceducationwillplaytheroleofpioneers.ButtodayChina''''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bytherelevantproblemsareseriouslyhamperingthequalityofeducationadvocacy.Modernlanguageteachingschoolsfaceanunprecedentedimpacttothemodernlanguageeducationinfilmeducation,languagelearningcanenhancestudentsinterestedinthehumanisticqualityofstudents,teachingofmodernlanguagessecondarytothequalityofeducation.

Thispaperfirstanalysisofthe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issuesrelatedtoastrongsensefilmeducationsecondaryeducationintotheneedforlanguageeducation.Thepaperdefinestherelevanteducationalvideocontentonitsrelevantcharacteristics.Theauthoranalyzesthefilmeducationon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thearticledescribedthefilmeducationinthestatusoflanguageeducation,andeducationinlightoftheactualvideooftheprotectionmechanism.

Keyword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filmeducation,theintroduction,expand

目錄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緒論…………………………………………………………………4

1.1引言………………………………………………………………………4

1.2目前國內(nèi)外的研究現(xiàn)狀…………………………………………………4

1.3本論文的研究思路和意義………………………………………………5

1.4本論文的組織結(jié)構(gòu)………………………………………………………5

第二章影視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6

2.1影視教育的定義…………………………………………………………6

2.2影視教育的特點…………………………………………………………6

第三章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影響……………………………………8

3.1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拓展…………………………………………8

3.2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限制……………………………………………8

第四章中學語文教育引入影視教育的思考…………………………………10

4.1中學語文教育與影視教育關(guān)系……………………………………………10

4.2中學語文教育引入影視教育保障機制的構(gòu)建……………………………11

第五章總結(jié)與展望……………………………………………………………13

5.1總結(jié)………………………………………………………………………13

5.2展望………………………………………………………………………13

參考文獻…………………………………………………………………………14

致謝………………………………………………………………………………

原創(chuàng)性聲明………………………………………………………………………

參考文獻

[1]陳宇鍇,王志敏.大學美育電影鑒賞指南[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2]彭吉象.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3]黃海昀.高等學校應加強藝術(shù)教育[J].藝術(shù)教育,1999,(6).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10]燕國材.素質(zhì)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丕顯.審美教育概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

[12]李燕.簡論巴拉茲視覺文化;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第9期

[13]文新春.影視:讓語文教學從平面到立體[J];中小學電教;2005第7期

[14]施燕華.信息技術(shù)課堂情境設計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6年第4期

篇8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遠程教育;英語教學

當今社會,國際交流日益頻繁,英語已經(jīng)成為大家未來發(fā)展必備的一項技能。但是英語的學習,黃金的學習時段仍然還是在學校里。而鄉(xiāng)村的學生是進入中學時,才開始接觸英語。因此呈現(xiàn)出一種普遍現(xiàn)象,就是偏科嚴重,鄉(xiāng)村的學生其他學科成績優(yōu)異,特別是語文數(shù)學這兩科,但是英語成績比較差,成為學習上一個短板。因為基礎薄弱,在往后的學習中對英語也是萬般無奈。我們應該去思考這種現(xiàn)象,思考如何推動義務教育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思考學生偏科應采取怎樣的策略、思考如何體現(xiàn)平等的教育。

1小學英語課面臨的難題

第一,教師掌握不好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不知怎樣給學生們上好英語課,不知怎樣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題和所遇到的突況。第二,由于中外語言的差異性,英語教師的發(fā)音不是特別標準。作為小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語言的判斷能力是有限的,只會被動的認知、學習、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們的口語發(fā)音也受到英語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要知道鄉(xiāng)音難改,口音也是一個道理,因此這也將影響到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和生活交流。對于上述呈現(xiàn)的兩大難題和重點,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解決鄉(xiāng)村的學生英語課程的資源,使得鄉(xiāng)村學生和城市的學生同一時間獲取英語的課程資源,縮短兩類學生的成績差距。怎樣使用好現(xiàn)代遠程教育里的英語資源,從而來提高我們的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效,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2課堂實錄

在現(xiàn)代遠程教育的英語課程資源中可以找到教材上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實錄,這些課程資源都選自有名的英語教師的經(jīng)典課程。這也將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效率,協(xié)助英語教師及時解決教學問題。因此他們只需要上英語課前,備好課,認真系統(tǒng)地學習和琢磨這些課堂實錄,安排好教學任務。讓學生們通過學和教,了解學習技能,掌握必備的英語知識。在找到視頻播放資源時,教師事先都要仔細考慮,可以讓學生們在哪些地方可以停下來思考、哪些地方需要進行筆記整理,再結(jié)合學校自身的教學特性,這樣,教師就可以完成一堂“學有所得”的英語課。

3教學課件

英語教師應結(jié)合教學課件,認真仔細備課,提前做好給學生上英語課的準備工作。結(jié)合教學課本內(nèi)容,提煉出基礎知識和重點難點,先理清解題思路,掌握英語教學,把現(xiàn)代教學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經(jīng)驗、教育途徑、教育手段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課程中,快速掌握知識點,輕松愉快的吸收教學內(nèi)容。

4IP資源類別以及運用

IP資源有備課資料、媒體素材、能力訓練等分類。第一,備課資料包括了課題的典型案例、教學課程的任務安排、教學的設計和課外資源等。第二,媒體素材包括了平面圖像類素材、動圖素材、動畫素材、音頻素材、視頻素材、以及課件素材。第三,能力訓練包括習題訓練、章節(jié)訓練、課堂訓練等。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提前熟知上課內(nèi)容,根據(jù)IP資源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和教學的設計等,在媒體素材中,選出最優(yōu),最符合的圖形圖像、音頻、課件等。但是英語教師不能過于依賴IP資源,也要求教師根據(jù)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任務安排,可以進行適當?shù)匦薷?,小學英語課程要盡量選取趣味性強、故事性強的素材,讓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學到更多知識。英語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根據(jù)不同班級、不同個體,制定出利于學生快速學習英語的方法。英語教師要合理安排這些好的資源,在自己的教案設計中,應該把教學所得出的經(jīng)驗與學生們分享,促使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針對IP資源中的精選習題、拓展知識、課堂互動,選出適合自己學生的練習習題,豐富學生課外閱讀。英語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鞏固和復習。

5英語口語發(fā)音

小學英語教育的內(nèi)容并不復雜,而且多于生活息息相關(guān),是由一些簡單的單詞、日常使用的句子、有趣的短小故事組合而成。比如:家庭成員、人的身體部位、常見的水果、熟知的動植物、數(shù)字、簡單的問候語等等。但是教師發(fā)音存在不標準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借助現(xiàn)代遠程教育的英語資源,解決其發(fā)音問題。可讓學生直接學習,也可英語教師先糾正發(fā)音,再教學生。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的方法,比如金山詞霸、靈格斯、有道桌面詞典、Stardict等輔助教學。

6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篇9

自從有了集體生活,可能就有了英語學習,甚至更早。從幼兒園開始,幼兒英語、小學英語、初中英語拾級而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愈發(fā)感受到英語的重要性。高中階段,更是更把英語視為所有學科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英語教學自始至終難如人意,教師教得聲嘶力竭,學生學得汗流浹背。究其原因,沒有完善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要圓滿解決問題,就要深入學生內(nèi)心,挖掘?qū)W生的潛質(zhì),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結(jié)合教學目標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

高職院校自有其教學的特殊性,學生學習的目的很明確,掌握真才實學,對知識能夠運用自如,也就是通過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實踐技能型人才,這是高職院校與本科或普通??频牟煌帲@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特點,也是市場對人才的希冀。沒有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只會紙上談兵,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社會缺少什么樣的人才?缺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這是高職教育的天職,落實在教學中,就是對教材做到游刃有余得掌握,對技能型專門人才做到大力培養(yǎng)。語言的學習以注重實用為先,要具備使用實效,強調(diào)在社會實踐中的溝通與應用能力。而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在專業(yè)技術(shù)方面的語言教學尤為側(cè)重,加上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二者桴鼓相應,體現(xiàn)了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英語教學的最優(yōu)化。教學要胸有成竹,學生的英語水平、本院校的實際情況都要一清二楚,制定出科學、系統(tǒng)、個性化的英語教學大綱,這是高效教學的重要的保障。

二、靈活使用教材

教育改革一日千里,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不斷豐實,綜合素質(zhì)教育逐步實現(xiàn),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英語教學不是僅僅為了一紙考卷,不僅僅是為了考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英語聽、讀、說、寫的能力,能夠?qū)⒂⒄Z作為工具熟練使用,不斷地在英語的幫助下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在知識的海洋肆意遨游,這是英語學習的最高目的。教材至關(guān)重要,是教學依據(jù),是媒介。要靈活使用教材,并且相應地有所開發(fā),因地制宜,按需使用,速度的快慢、內(nèi)容的張縮,都要酌情調(diào)配,爭取做到熟能生巧,游刃有余,靈活變化,有創(chuàng)造性,讓教材內(nèi)容更加完美,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

三、營造教學情境

在實際教學中,我嘗試以下的教學,完全公開化和英語化,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我的“教”,不斷提升自己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下面逐做例舉。

1.I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 writing to elaborate on blackboard.Highlight the striking to attract attention.Good blackboard writing de- sign can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from the knowledge structure.Rea- sonable layout of blackboard writing, illustrat- ed, the outline of the colored chalk, resemble a picture of human reason, deep into the stu- dent's mind, leave deep memory.

bing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correctly handle the teaching material where the textbook cont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3.From easy to difficult,step by step to inspire, mo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ctivity,let the students summary regularly under the teacher's inspiration.

4.Take all kinds of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Teaching prac- tice,flexible use of teaching skills and meth- ods,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 est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For example:

Songs can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with its cheerful tunes and lively rhythms. Be-fore the warm-up for the class, students can enter a good learning state;

Game is a good way to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Many games have dramatic, role of,ust to meet the students love love this move,like to express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 tics. Teachers can combine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 to compile the appropriate game.

Competition is to inspire motivation,mo- 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篇10

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崇洋已成為中國的主流。認為說英語、吃西餐是一種時髦,聽音樂會是一種高雅的表現(xiàn)。中國人越來越多的去學習西方文化,這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巨大的沖擊作用。而老師在教學中只停留在英語教材上的知識,忽略了英語教育方面的實際運用,忽略了英語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忽略了英語與我國文化相融合。

二、英語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

什么是“本土化”?就是一個地區(qū)或一個民族又或者一個國家所具有自己獨有的語言、文化、民族習俗、地域風貌。所以,若到了一個地方,首先要學習他們的語言、文化、民族習俗,觀察他們的地域風貌,只有這樣才能融入其中。所以要想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運用,就得把我們的文化融入到英語當中,這也是英語教育融合本土化的一個必然。更要把西方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我認為文化有一種很強的融合性。從我國歷史就可以看出,在朝代交替過中,傳承文化的同時也不斷有新的文化,又與以前文化相互碰撞,直到相互融合。而今天的西方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也是這樣的一種過程,直至達到互相融合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

三、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育

(一)觀念本土化

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運用它來學習西方文化和先進技術(shù),同時要傳播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缥幕浑H是指來自不同地區(qū)的人們,所進行的文化交流。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原因,往往就是對自己本國文化知識的不了解,導致的。因此要樹立英語教育本土化的觀念,不斷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自主學習本國文化,并可以用英語表達出來,這才是實際教學中的目的[2]。英語教育本土化的過程就是學習西方語言文化,同時要傳播弘揚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并與時俱進的過程。

(二)編寫具有本土化的英語教材

英語教材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現(xiàn)在我國英語教材是知識難還有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老舊,缺少本土文化方面的英語教材,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單方面了解學習西方文化,沒有主動去傳播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基于教材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就必須要編寫具有本土化的英語教材。也可以融入一些其他國家的文化不要僅限在西方,這對學生文化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理論本土化

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改變方式,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更要讓學生參與,比如,老師可以提前把一周的學習計劃布置好,以提高同學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中西方知識,文化的載體是語言,而學習的內(nèi)容是文化。而只局限在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作為課堂教學,是有些乏味枯燥了,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信息更新速度快,而只學習在書本中知識,就有些落后于當代社會[5]。

四、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