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聲音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3:5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聲音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聲音的作文

篇1

聲音無處不在。從人音調(diào)的高低倏變,音色的干啞細潤,到風雨雷電的呼嘯啼鳴,還有交響樂的端莊典雅、流行樂的自由奔放……毫無疑問,聲音的存在為世界增添了生機與活力?!∮腥苏f,聲音是世界的靈魂。聲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沒有了聲音,鳥兒于枝頭的清脆暢鳴只能成為寂寞的剪影,泉水的流淌叮咚只能是飛濺的動畫,樂器和鳴的天籟只能是優(yōu)雅而滑稽的默片……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1每天早上,小鬧鐘“嘀嗒嘀嗒”清脆地叫我:“快起床了,快起床了?!?/p>

太陽公公笑笑瞇瞇地和我一起走在上學的路上,小鳥“嘰嘰喳喳”地唱著歌兒,仿佛在對我說:“早上好,你現(xiàn)在去上學了嗎?”到了教室,上課鈴聲“丁零丁零”地響了起來,它在叫我們認真地早讀,專心地上課。

中午,我放學回家。汽車不停地“笛笛”叫,說明塞車了。我到了家里,看見媽媽拿著菜刀,“嚓嚓嚓”的在菜板上切著菜,鍋里不時冒出“嗞啦嗞啦”的聲音,伴隨著一陣陣菜香撲鼻而來,使人垂涎三尺。

晚上,蟋蟀在花叢里低吟淺唱,細細的諦聽,可以聽到花落草長的聲音。

你猜猜生活中的聲音,是一首交響樂,還是一支小夜曲呢?

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2生活中有許多種聲音,我最喜歡風聲、打雷、下雨的聲音。

在下雨之前,一般會先刮風。風聲就像有人在吹大號,“嗚嗚”的,我特別喜歡。如果是夏雨,那么會打閃電,閃電一般打的時候聽不見聲音,而之后就響起了雷聲。雷的聲音就像一個巨人在敲它的大鼓勁,“轟隆隆,轟隆隆”,比世界上任何一個鼓手敲的鼓都好聽。打了幾聲雷之后,就是下雨了。夏天的雨一般都下得很大,“嘩嘩嘩”,就像有無數(shù)個人在云頭潑水一樣。

生活中還有一種聲音——我爸爸的鼾聲。我爸爸的鼾聲,有時很均勻,有時很大,“呼——?!簟獓!钡?,很響。

把生活中的所有的聲音都按一定順序排的話,一定會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這首歌可以叫《生活中的音樂》,在這首歌里,所有的聲音都是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動聽極了。

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3每天晚上,老媽都會做一桌豐盛的佳肴,招待我和老爸。老媽炒菜時,油鍋里經(jīng)常會發(fā)出“滋滋滋”的聲音,聽到這種聲音,我就會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一個晚上,我寫完作業(yè),忽然,我聽見一陣“滋滋”聲,我心里想:哈,老媽一定在做什么好吃的??墒?,當吃飯時間到了時,老媽卻端上一盤炒青菜和一盤番茄炒雞蛋?!鞍?”我失望地說,“我還以為是什么好吃的!”

當我聽到這種平常而又有趣的聲音時,我就會想起香香的美味的飯菜,向往廚房,向往好吃的大餐……

我喜愛佳肴,也喜愛奇妙的“滋滋”聲。

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4生活中的聲音非常豐富,非常美妙。

走進美麗的校園時,有小學生讀書的聲音,老師講課的聲音。在美麗的校園里,書聲朗朗。

走進教室時,有同學討論的聲音,竊竊的聊天聲,還有寫作業(yè)的沙沙聲。在教室里,聲音悅耳動聽。

走進操場時,有跑步的聲音,各種球類的蹦蹦聲,也有大哥哥大姐姐接力跑的吶喊聲。在操場上,是歡樂的海洋。

走進動物園時,猴子跳上竄下的蹭蹭聲,水鳥鴨子的嘎嘎聲,獅子吼叫的聲音,狼的嗥叫和烏鴉發(fā)出的噪音。在動物園,樂趣無窮。

走進樹林時,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唱歌,小蟲子在草叢中啾啾地鳴叫,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在樹林里,靜中有動。

走進彩色的花園時,五彩繽紛的花叢中,勤勞的小蜜蜂嗡嗡的飛來飛去,花朵的磬香在空氣中飄蕩。小朋友跑來跑去捉蝴蝶,歡快地做著游戲?;▓@里,五彩繽紛……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聲音,如果用心去聽,你就會覺得它們很悅耳,很生動。

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5生活中的聲音有的讓人聽得心里很舒服,有的聲音讓人聽得心里很煩惱。

我喜歡下雨的聲音,因為下雨的聲音讓我心里覺得很舒服。我喜歡小貓叫的聲音,因為小貓叫的聲音很溫柔。我喜歡唱歌的聲音,因為唱歌的聲音很美妙。

我不喜歡汽車喇叭的聲音,因為我在睡覺時總是汽車的喇叭的聲音把我吵醒。我不喜歡修窗戶的聲音,因為修窗戶的聲音老是讓我睡不著。我不喜歡蓋房子的聲音,因為蓋房子的聲音會影響我睡覺。

我希望祖國的聲音是美妙的,而不是難聽的。

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6在炎炎夏日里,池塘邊的小青蛙在“呱,呱,呱”的叫,嘴里說著:“真熱呀!”池塘里荷花也竟相開放了。榕樹上知了也在聲聲叫著夏天。

在充滿書香的校園里,還有那早讀聲。在上課時,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就這樣,生活中有很多聲音,有的聲音很小,有的聲音巨大無比。

我只寫了幾句,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呢,就靠你自己聽啦。

描寫生活中的聲音作文400字7我喜歡聽小雨滴的聲音,因為小雨滴的聲音就像小鬧鐘一樣把我叫醒了,好像叫我去上學。

我喜歡聽硬硬的糖果聲音,因為,聽著這種聲音好像心里很甜蜜。

我喜歡聽小動物的聲音,因為,我非常愛護小動物,也非常喜歡小動物,而且它們都很可愛呀!

我不喜歡汽車按喇叭的聲音,因為在星期天的時候,我正在睡覺,它嘀嘀嘀的聲音使我感覺很煩。

我不喜歡聽那些獅子、恐龍等兇猛的動物的聲音,因為聽了那些聲音,好像我在一個可怕的世界里成長。而且那些聲音聽了使人害怕。

篇2

——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年的語文教學及自己的業(yè)余練筆讓我深深地認識到:當前學生作文最突出的缺憾是缺乏生活氣息,缺乏對生活的留心和觀察,這一點在學生作文——寫景的片段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寫出的語句及用詞,與實際景物表象相差很遠。如在教學了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第四單元(關(guān)于自然景物描寫和自然世界探索的文章)之后,適值深秋時節(jié),我讓學生寫“深秋,清晨的校園”之景,并要求學生課外親身觀察。許多學生照搬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中的詞句,全然不顧是否與實際景物相吻合,有的寫校園花壇里依然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寫校園的松柏“越發(fā)的綠了,幾乎把終年積蓄的綠全拿出來了”;有的竟把本是月白色的教學樓外觀,寫成是“紅色的”;有的架空描寫,寫了校園中連一株也不存在的“梧桐樹”;有的夸大其詞,寫深秋清晨的風“凜冽、刺骨”,并發(fā)出“呼呼”的響聲;最為普遍的是學生無一例外的把樹葉掉落的聲音寫為“嘩——嘩——”、把踩在落葉上的聲音寫為或“咯吱——咯吱——”或“咔嚓——咔嚓——”,很顯然,學生缺少觀察,“病根”是缺乏觀察留心生活的意識,露出習作的“陳式化”和“教條化”傾向,幾乎所有的同學將作文簡單的視為照搬佳詞麗句,還有抄襲所謂五花八門的“優(yōu)秀作文”、“作文精華”,真是舍本求末,割裂了寫作的清源活流——生活。當在作文講評時,老師指出聲音不貼切時,學生都露出不理解的聲情。為此,趁巧是落葉的季節(jié),我便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yè)——要求每一位同學在課余去樹下踩滿地的落葉,細心體會,寫出踩時發(fā)出的聲音,并寫一個比喻句。

學生通過親身體察,兩個班約90位同學有的說不出像什么,反正不像以前虛想的“咯吱”或“咔嚓”;許多同學說像“哧啦——呲哧啦”或“刺啦——刺啦——”的聲音;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打了幾個很形象地比喻:“像油鍋里炒菜的聲音;像書頁或紙張快速翻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像鞭炮的捻子(導火索)點燃時發(fā)出的聲響。”

通過這樣的一個特殊作業(yè),學生意識到以前自己描寫的不真實、不準確,深深感到留心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我還告訴同學: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就像有位哲人所言,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好的作文及寫景要寫出某種事物的獨特性和我們自己對這一特性的獨到感受,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即是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時時悉心體察世間萬象!

篇3

一、開門見山型

開門見山式開頭。即指開頭不拐彎抹角,簡潔明了地直接進入文題,干脆利落地交待出文章要寫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

有的學生在寫作時,為了湊字數(shù),開頭寫得特別長。比如,在寫命題作文《校園一角》時,有的學生先介紹了學生學校的位置,又寫了我家與學校的距離,接著寫了學校的老師與同學,最后才寫出我喜歡的校園的某一角落,這樣的開頭實屬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開頭入題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急。同樣寫《校園一角》,有的學生的開頭寫成校園一角在操場的西邊,那兒有…這樣的開頭似是開門見山,卻缺少必要的鋪墊,寫到下邊就無話可說了。因此,一定要選一個恰到好處的入題點,既能開門見山,直接或間接入題,又不能入題過急,給人一種形式緊迫的感覺。

其次,使用開門見山為開頭也應該注意的幾點:1.寫作前必須經(jīng)過認真思考,提煉出要寫的中心思想。2.開頭要非常精煉,激起人的閱讀欲望。

二、非開門見山型

1.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的描寫法?!扼A路梨花》的開頭描寫了自然環(huán)境:“山,好大的山?。∑鸱那嗌荷揭蛔ひ蛔?,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遠迷茫的氣氛,對后文寫邊疆軍民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跡起了襯托的作用。

2.深化主題的議論抒情法。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例文《不尋常的考試》都是用了這種開頭方法。

3.名言、警句、詩歌的引用法。冰心的《每逢佳節(jié)》一文開頭引用了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比腩}新穎、感情真摯,點明了思念海外親人的題旨。

4.引人入勝的提示法?!兜诙慰荚嚒返拈_頭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讀者的注意,自然會使人想到:“這是為什么?”急于從后文中尋找答案,因而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

三、描寫開頭法

描寫開頭法,既可以是景物描寫,也可以是人物的描寫,這樣寫的好處在于能烘托氣氛,渲染感情,給讀者一個鮮明的影像。

夜色凝重,如腐爛的尸體身上流出來暗黑冰涼的血,蜿蜒覆蓋了天與地,月亮孤零零的盤旋在學校上空,光線暗淡,仿佛女人眼角的怨淚,高大的建筑物被黑暗模糊掉棱角,樹木和泥土的皮膚開始潰爛一般,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味道。雷鳴電閃,描繪著身不由己的宿命,讓整個夜晚土奔瓦解,景物在一瞬間蒼白,又迅速黑暗,哭泣的鬼影無路可逃……

以上就是一段關(guān)于恐怖氣氛的描寫,第一段用景物描寫來烘托恐怖氣氛把人的神經(jīng)繃得緊緊地,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人物描寫中,我們一般用到,外貌描寫式開頭。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體態(tài)形狀、舉止習慣、衣著打扮等作為開篇形式的寫作內(nèi)容。肖像刻畫要生動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豐滿,達到呼之欲出的效果。如:我,一個貪吃懶惰的孩子,順理成章地長成了一副豬八戒模樣,日趨膨脹的肥臉,把本來就不大的眼睛擠得越來越小了,每次都要費勁睜開眼睛,才能看清這美好可愛的世界。同樣給人一個清晰地映像。

四、心理描寫式開頭

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開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用準確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心理氛圍,給讀者以強烈的感受,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如:第一次看到自已的文章變成鉛字被刊登在報紙上,第一次握著憑著自已的本事掙來的稿費,激動、驕傲、自信等等一切幸福的感覺一涌而來。我真了不起,同學們一定會羨慕我,我要好好地祝賀祝賀自已。

在自己思想的轉(zhuǎn)化上可以用到這樣的開頭,更容易表現(xiàn)真實的自我,讓大家明白你的心理活動,比如說老師教你打掃衛(wèi)生,你就可以以這樣的形式為開頭,我來做個示范,這樣會多很多的趣味性,

五、借物式開頭

這種開頭與以上幾種的區(qū)分不是很明顯,也可以歸入以上的類型,但由于這種開頭寫起來形式多樣,容易找出恰當?shù)娜腩}口,所以把它單列開來介紹。它主要有借物和借聲兩種類型。

篇4

1.妙用擬聲詞,描繪最真實的聲音

準確地使用擬聲詞,將會使文章的生動性、形象性大大增強,給文章注入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謝雪疇的《“老虎團”的結(jié)局》一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

“地上是冰涼的,身子一貼著地皮,那寒氣颼颼地直往肚皮里鉆。”

“那雙堆集上的榴彈炮,咕隆隆、咕隆隆地轟響起來?!?/p>

“中午過后,天邊忽然響起飛機的嗡嗡聲?!?/p>

“在大炮轟鳴中,坦克出動了,排成橫隊吱吱嘎嘎地軋將過來?!?/p>

“颼颼”“咕隆隆”“嗡嗡”“吱吱嘎嘎”等幾個擬聲詞,把當時大王莊陣地上的天時、地利和戰(zhàn)斗氣氛活生生地描繪出來了。

有的同學在作文中也擅長運用擬聲詞來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如一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我聽見咚咚咚的敲門聲,噔噔噔地跑過去,吱扭一聲把門打開?!蔽恼陆栌眯蜗蠡顫姷臄M聲詞,模擬了生活中真實的聲響,使其聲躍然紙上,令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2.巧用比喻,描繪最美妙的聲音

寫聲音時,我們也可以用比喻來描繪。用比喻繪聲,一般是通過聯(lián)想、想象,把無形的聲音,外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通常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人們比較熟悉的形象去比喻比較陌生的難以用擬聲詞描摹的聲音,并能比較具體地描繪出其中的區(qū)別。例如,同樣是說話的聲音,小孩子如銀鈴,少女如鶯啼,中年漢子如銅鐘……

再請大家欣賞《老山界》里的一段文字。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作者一連用四個比喻句寫聲響,調(diào)動讀者以往的經(jīng)驗,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lián)想。由于處于山谷,有的聲音分明來自遠處,很低微,但由于寂靜,聽起來仿佛近在咫尺,而且響亮;有的聲音分明起自近處,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疊,反響回蕩,愈傳愈遠,愈變愈細。作者就是這樣以形象貼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覺到的聲響,烘托午夜雷公巖的寂靜,生動具體地將自己的深切感受細膩入微地描繪出來,并使讀者也似乎調(diào)動了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去感受它,以便體會當時的寂靜情景。

下面這段用比喻寫聲音的文字相當優(yōu)美,我們來共同欣賞。

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優(yōu)雅的“水袖”中,從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一個人的心里。

(葉君健《看戲》)

聲音是無形的,人們看不到也摸不到。相較于有形的事物,聲音的摹寫是困難的。這一語段卻將音樂形象具體化了,通過比喻出現(xiàn)了清晰可現(xiàn)的畫面:動的“珠子”,“一笑一顰”的表情,“優(yōu)雅的‘水袖’”及“婀娜的身段”。讀者根據(jù)這些視覺形象,可以聯(lián)想到音樂形象,使人覺得美不勝收。

一些同學用比喻來描繪聲音的筆法也相當優(yōu)美,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如一同學借鑒白居易的《琵琶行》寫雨聲。

天不知什么時候又陰了起來,雨說著說著也就來了。起初,雨不大,叮叮咚咚,好像無數(shù)珍珠落到玉盤上。尤其是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音樂,似乎柔和而又鏗鏘。重重輕輕,密密細細,點點滴滴,仿佛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似水柔情,雨仿佛在訴說著婉轉(zhuǎn)的心聲。后來雨越下越大,砸在梧桐葉上啪啪作響,房檐上飛流下來的水嘈嘈切切,清脆悅耳,真可謂“大珠小珠落玉盤”,使人心曠神怡。偶爾來陣風,樹枝便扭著身軀,葉子呼呼響,擠出千萬點水珠,飛落而下,與檐下的滴水一唱一和,創(chuàng)作一曲大自然的交響曲。

作者寫聲音時準確使用擬聲詞,巧妙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具體地寫出了雨聲的特點。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寫聲音的時候常用的一些比喻,如把優(yōu)美的女高音獨唱比作“夜鶯歌唱”,把雄渾的大合唱比作“洶涌的波濤”,把抒情的小提琴獨奏比作“淙淙的流水”,把激越的琵琶聲比作“奔騰的萬馬”。運用比喻來描寫聲音,確實能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這種方法,比喻一定要貼切,不要牽強附會,生搬硬套。

3.善用側(cè)面來寫,間接表現(xiàn)聲音之美

側(cè)面寫聲音,即把聽眾的感受,通過動作、神態(tài)以及嗅覺、視覺等感覺外化出來,這是描寫聲音的又一手法。

例如,林嗣環(huán)的《口技》中,作者一方面著力描寫表演者口技的高超,另一方面又注意寫聽眾的反應,從側(cè)面顯示表演者技藝的高妙,像觀眾“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有力地表現(xiàn)了口技那奪人心魄的藝術(shù)魅力。

又如劉鶚的《明湖居聽書》在王小玉演唱完后,就用“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等描寫,從側(cè)面寫了歌聲的美妙絕倫,并用臺下聽眾的議論(感受)“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詞之妙。每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烘托了王小玉的歌聲是何等美妙、何等悅耳、何等動聽。

側(cè)面描寫如同回音壁,將所描寫的聲音映射出來,讓讀者從回音中品味其聲,這種手法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深山藏古寺”的奇妙效果,是直接描寫無法替代的。

4.巧用通感寫聲音,狀美妙聲音如眼前

聲音本來是無形的,極難描摹,巧用通感這一修辭手法可將人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形容或比喻勾連起來。高明的作者寫聲音時往往會巧用通感將無形之聲化為可見之物,讓我們“見到”栩栩如生之聲。

篇5

為了探究作文病因,我決定回游至小學,找兒 子的語文老師韓老師“聊聊”?!鞍菰L”之時,韓老師正 在“磨課”―――梁曉聲的《慈母情深》。于是,QQ上我 們的話題由課文和原文之間的出入展開。

Ls:韓老師,對比課文與原作后我有兩個想法, 供你參考:一是編輯對原文的改造,有些是恰當?shù)模?但大多數(shù)是拙劣的―――大大降低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是可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來教學:哪些地方改 了?改得怎么樣?哪些地方還可以改?怎么改?

韓:嗯,剝了美膚、剜了肌肉只剩骨架了。《竊讀 記》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亦是如此。

Ls:文章入選課本被編輯斧鑿是稀松平常的 事,我認為此現(xiàn)象具有深究的價值。比如“女人們母 親們”,原文中這一稱謂就情感豐潤:母親不是個 體,而是群體,所以稱“母親們”;這些偉大的母親為 了家人的生計不再愛美、不再害羞、甚至不得不漠 視性別不再女人了―――“我”無比心痛、滿腹心酸。

韓:是啊,稍不注意還會覺得作者唆呢!豈料 是有意為之。

Ls:原文中的“媽……”?“……”“媽……”?被改 成了:“媽―――”“媽―――”省略號表示欲言又止,破 折號表示聲音的延續(xù),就“我”當時的心理而言,原 文更貼切。

韓:嗯,對。

Ls:三次聲音的大小有講究:第一次聲較小,擔 心母親拒絕,怯生生的;第二次囁嚅不可聞,目睹母 親受難,“我”想放棄;第三次聲音最大,猶豫再三:對 書的渴求戰(zhàn)勝了“我”對母親的憐惜。尤其是第二次, 此時無聲勝有聲,最能說明“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韓:嗯!還有,原文的環(huán)境描寫是不可或缺的。

Ls:對。不然,“我”的感動就太突兀了。

韓:關(guān)于母親們的背心、口罩是全文寫得最精 彩的部分,編輯卻給刪了,太可惜了!讀到“我覺得 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頂洞人時期的女人們母親們之 間”這句,我的淚再也忍不住了。

Ls:刪去了環(huán)境描寫,刪去了外貌描寫,只剩為 數(shù)不多的動作描寫和對話描寫了。

韓:無論是環(huán)境、外貌還是語言、動作最終的落 腳點都應在心理上。

篇6

關(guān)鍵詞:三年級學生 寫作能力 詞句片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9-262-01

一、問題的提出

三年級學生初入作文課堂,在學會說話寫話的基礎(chǔ)上剛開始練習寫作文,存在許多問題,總的來說還是主要歸于“不知道怎么寫,寫些什么”。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集中反映,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內(nèi)心感情的手段。因此,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強調(diào)用詞造句的規(guī)范性、謀篇布局的合理性,這是作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寫作的基礎(chǔ)。

二、詞句是文章的必備建材

1、重視詞語的理解與運用。三年級學生已擁有一定的詞匯量,若新的詞語沒理解就進入學生的詞語庫,很容易與已學詞語發(fā)生混淆,出現(xiàn)寫作時亂用詞語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遇到難以理解或詞義容易混淆的詞語時,教師一定要深入淺出,形象具體地將詞語講清楚,經(jīng)常運用,才能鞏固消化。練習運用的方法多種多樣:如用辨析比較的方法理解詞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利用工具書理解詞義、通過歸類,積累詞語等。鞏固詞語的方法也很多:選詞填空,詞語搭配,口語書面造句式練習,給定詞語,練寫短文等。

2、重視句子教學。訓練學生語言連貫的表達能力,是句子教學的重要方面。針對這一問題,經(jīng)常做的練習:出示一段打亂句子順序的話,學生根據(jù)理解,整理通順后讀一讀;運用文中的重點詞造句;模仿一定的句式寫句子等等。

標點能幫助我們確切地表達書面語言的意思,在教學句子的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基本標點符號的運用,養(yǎng)成加標點的習慣。

三、學會觀察,為寫作提供感官材料

1、有序觀察,使寫作更有條理。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沒有頭緒,導致寫作無從下手。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觀察進行分解,讓學生懂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再進行綜合,從而得出完整的事物形象。例如:在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適時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位順序觀察插圖。操場上,樹枝搖曳,小鳥歌唱,蝴蝶飛舞,猴子嬉戲;教室里,孩子們在快樂地學習,傳出朗朗書聲,一幅快樂和諧的畫面。學生通過有序的觀察,思維得以展開,寫作條理性也會得到提高。

2、重點觀察,使寫作更加周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教學設(shè)計必須符合其發(fā)展狀況,對需要有一定深度的觀察內(nèi)容應抓住重點,由淺入深。如在一次聽音作文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聽到的各種不同的聲音及背景音樂進行聯(lián)想寫一則故事。如果只讓學生泛泛而聽,很可能難以寫出動人的故事。所以教師分三遍給學生聽,每次聽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只要求辨別錄音里的各種聲音;第二遍,尋找這些不同聲音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相象;第三遍,想象一個故事,根據(jù)這些聲音安排故事重點,并確定故事基本結(jié)構(gòu)。聽音作文的設(shè)計使學生思維更周到,對學生接下來融入音樂、創(chuàng)作故事產(chǎn)生了極大的幫助。

四、模仿讓作文不再是難事

1、局部模仿范文――點仿。點仿比較適合在三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思維廣度和思維周到性還不完善,要進行全篇仿寫是比較困難的,局部模仿適于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局部模仿,主要包括句式表達、段落構(gòu)成、開頭結(jié)尾、過渡照應、抒情聯(lián)想等。有些課文中的片斷,或是總起分述,或是分述總結(jié),或是空間敘述清楚,或是細節(jié)描寫形象。像這樣在寫法上獨具特點的片段,就可以作為模仿的“點”進行訓練。仿寫時,教師必須細致告訴學生這種片段在寫法上的規(guī)律,使學生有規(guī)可徇,有例可仿。比如,要訓練學生用總分方式寫話,其規(guī)律是:①總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間的關(guān)系大都是并列的或連貫的。三年級課本中,除了總分段式外,還有并列、因果、方位順序、時間順序等方式。教師應及時抓住各種典型段落分層次、按計劃地進行模仿訓練。

2、整體模仿范文――全仿。全仿比較適合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點仿那么多片斷的基礎(chǔ)上,學生已積累不少技巧,這時可以將這些技巧融合在一起進行整篇文章的模仿。如寫《我愛故鄉(xiāng)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以總分總的構(gòu)段方式來安排全文,按一定順序觀察和描寫每一個觀察點的景物,在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同時展開聯(lián)想、抒發(fā)感情,在句式表達上要求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篇7

一、走進生活捕捉精彩瞬間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薄白魑膩碓从谏睢薄W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原生態(tài)”的。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寶貴的寫作資源,引導學生記下校園寫真、趣味活動等精彩的瞬間。通過觀察獲得自身體驗,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表象材料,為習作做準備,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觸發(fā)寫作動機。

教學活動中,我經(jīng)常要求學生進行“一日一貼”的粘貼活動。就是把自己一天中觀察到的精彩場面或者有趣情景以片段形式寫下來并“粘貼”到自己的《采蜜集》上,為今后的習作生活提供豐富的素材。學生在《猜啞謎》的帖子中寫到――輪到光輝隊出題了,光輝隊隊長走到我們中間,將舌頭伸出,又拿出一個彈簧,把彈簧縮短又拉長,拉長又縮短,這樣反復了幾次,表演結(jié)束了。我想:將舌頭伸出,是不是能言善辯呢?那么,能言善辯的詞語有:油嘴滑舌,口若懸河,巧舌如簧……嘿!不就是巧舌如簧嗎?“巧舌如簧”的“如簧”又正好和彈簧意思接近,就是“巧舌如簧”。我“騰”地站起來:“是巧舌如簧,對嗎?”隊長說:“回答正確!”我們歡呼雀躍起來。這里的語言動作形象逼真,有力地刻畫了少年兒童活潑可愛的形象。

二、融入自然綻放生命異彩

學生整天關(guān)在教室里,會無事可做,無話可寫。如果引導學生融入自然,帶著情感去觀察生活,采集素材,那學生的作文將是有血有肉的。如帶領(lǐng)學生到現(xiàn)場去“看”:有圓有缺的月亮、東升西落的太陽、電閃雷鳴的夏夜、熱鬧非凡的市景、豐收在望的田野、小巧玲瓏的玩具……組織學生親自去“干”:野炊、郊游……廣闊的農(nóng)村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作文題材庫,讓學生感受淳樸的民風民俗,注目農(nóng)村特有的勞動場景,幫助家人分擔勞動重擔,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的勞動實踐來寫相應的作文。

三、借助例文提高寫作技巧

在敘事的文章中,如果我們對事情的經(jīng)過進行細節(jié)描寫,就能使文章中心更加鮮明、突出,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沒有了它,文章就會顯得蒼白、呆滯。

1.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jié)描寫 在敘事的文章中,我們要對事情發(fā)生過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情態(tài)、心理等進行細節(jié)描寫,從而進一步刻畫人物的性格。如:今天是星期日,媽媽還和往常一樣,起得這樣早。我翻過身,細聽著廚房里的聲響?!皣W――”,這是媽媽在輕輕地舀水;“哧――撲――”,這是媽媽在開煤氣爐;“咔啦咔啦”,這是媽媽在拿碗筷。在靜靜的清晨,這聲音是那樣的清晰,又是那樣的熟悉,媽媽您太辛苦啦?。ㄟx自《今天星期日》)

2.抓住事情過程進行細節(jié)描寫 事情發(fā)生的過程,就是事件發(fā)生過程中人物活動的過程。我們在這一方面進行細致的描寫,就能有細致的特寫,就能表現(xiàn)人物形象,推動事件發(fā)展。如:同學們靜坐在教室內(nèi),等待老師的到來。教室里時而傳來幾聲咳嗽聲,時而傳出班長的吼聲:“不準講話!”呵,真威嚴!幾聲輕快的腳步聲,“啪!”班長回位了?!吧险n!”師生上課的見面話――互相打招呼,但很嚴肅。老師習慣地推了推眼鏡,巡視了一會兒,臉上流露出滿意的微笑。(選自《難忘的一節(jié)課》)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既有全景的,也有細致的,更好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形象。

3.抓住生活細節(jié)進行細致描寫 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以小見大”地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表現(xiàn)主題,突出人物形象具有很大的作用。如: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爸左看右看,結(jié)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zhuǎn)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fā)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選自《我挨打了》)這段話來自生活,真實可信。

四、關(guān)注社會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蓖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重視人類生存環(huán)境,培養(yǎng)自己的憂患意識。鼓勵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義務勞動……豐富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得到充實的體驗和真實的感受,也最能表現(xiàn)自己的真情實感。

參加學校文學社的兩位同學通過訂計劃、借儀器,花了五個雙休日進行走訪、調(diào)查、收集資料,了解鄉(xiāng)村環(huán)境變化。她們在《鄉(xiāng)村環(huán)境調(diào)查報告》中寫道:“我們觀察了本鎮(zhèn)的河流、土地。本鎮(zhèn)的河流多少都受到了污染,動物死尸、塑料袋及水花生成了每條河的‘裝飾’。由于長期使用農(nóng)藥化肥,土壤板結(jié)嚴重。土法煉油成了水鄉(xiāng)特色,自來水里有異味。什么時候才能還我們藍天碧水???”學生在關(guān)注社會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也在不斷提升!

篇8

我想,這可是一個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意外,此刻將課繼續(xù)下去顯然是不合適的。于是,脆停下講課。

有的學生很好奇,而有的學生則對這響亮的鞭炮聲的反應不是很大,他們好像和我一樣只是被動地在等待。

我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讓他們觀察!于是,我說:“請大家趕快看外面?!?/p>

學生一陣騷動,于是伸頸、側(cè)目、欠身、跑到窗邊……

大約過了兩分鐘,鞭炮聲停止了。

我說:“下面請大家做一個練習:請用自己的語言把剛才聽到的聲音描述出來?!睂W生先七嘴八舌地說“啪啪”“噼里啪啦”“嘭嘭”等幾個象聲詞,然后似乎就沒什么可說的了。

我把思路引向教材:“我們學過哪些描摹聲音的文章?”學生邊回憶邊說出《鼎湖山聽泉》《安塞腰鼓》等。這些課文里確實都有直接的描摹聲音的內(nèi)容。我問學生還能想起其他文章嗎?他們有點木木的。我知道,他們只記得聲音本身,忘了其他的內(nèi)容和寫法了。

于是我啟發(fā)他們回憶寫聲音的課文。如:《黃果樹瀑布》用了許多比喻來寫聲音。“剛進入黃果樹瀑布,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薄捌俨紡膸r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薄澳恰畤W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學生們的思維被這些美妙的“聲音”激活了,七嘴八舌地又說起了學過的課文中的描寫聲音的語句。此時的課堂氣氛熱烈、快樂。學生們也沒想到他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選出那么多與聲音有關(guān)的語句來。

我歸納道:回憶了這些文章,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認識:有的聲音本身就是文章要寫的主要內(nèi)容,有的聲音是為了起到襯托、渲染作用,但不論它為何而存在,要把聲音寫好,都不能簡單地、純粹地用擬聲詞來寫。我們可以用一些手法,如豐富的修辭手法,多角度地展示聲音。

然后我讓學生用文字描述出剛才聽到的鞭炮聲。

下面摘錄一些學生的文字:

最開始的那聲“啪”仿佛在靜悄悄的教室里形成了一股無形的巨大引力,把我們的目光和心拽了過去,緊接著的“噼里啪啦”以每秒340響的速度迅速地震蕩著我們的耳膜,超過了吳道一和周文杰吵架時的聲響,達到了在這個教室里史無前例的分貝,仿佛在一個塞滿跳跳糖的嘴巴前面放了一只超大的擴音喇叭。(趙書)

“噼,啪,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炸醒了我的神經(jīng)。教室里一下子喧鬧起來。坐在窗邊的我向窗外望去,一串鞭炮正掛在對面陽臺上。紅色的爆竹紙上下翻飛,鞭炮周圍煙霧繚繞……坐在教室里的我仿佛聞到了硫磺的味道。(甘中沁)

篇9

月亮姐姐笑著說:“我說的長尾巴的詞兒是指詞語的生動形式,也就是某個詞后面再加上一個雙音節(jié)疊詞,這類詞語的意思落在第一個詞上,后面的疊詞相當于它的尾巴。”歡歡迫不及待地說:“月亮姐姐,你快帶我們一起去看看這類詞吧!”

月亮姐姐:“在長尾巴的詞語中,描寫顏色的詞可不少哦。樂樂、歡歡,你們倆每人說個句子,里面要帶上描寫顏色的的詞,可以嗎?”

樂樂:“秋天的果園,紫(zǐ)瑩瑩的葡萄掛滿架,金燦(càn)燦的橘子壓彎枝?!?/p>

歡歡:“紅艷艷的蘋果滿口脆,黃澄(dèn)澄的鴨梨賽蜜甜?!?/p>

月亮姐姐:“你們說的都很棒!描寫顏色的長尾巴的詞不僅可以寫景,還可以寫人呢。比如:我有一個可愛的洋娃娃,她有一頭黃燦燦的卷發(fā),一張紅彤彤的小嘴和一雙黑亮亮的眼睛?!?/p>

葡萄架下,月亮姐姐在摘葡萄,樂樂開心地捧著一大串葡萄,歡歡作勢要搶樂樂手里的葡萄。

“把你胖乎乎的小手拿開,這些葡萄全是我的?!睒窐凡粯芬獾厝碌?。

“架上一串串的葡萄多的是,你真小氣!”歡歡說。

“胖乎乎是狀態(tài)詞,指脂肪多,肉多。一串串是指連貫起來的東西,一串串指有很多串。像這類描寫形狀的詞語還有:圓滾滾、 毛茸茸、亂蓬蓬、輕飄飄等。”月亮姐姐說。

同學們在餐廳就餐,歡歡打開飯盒蓋,樂樂把頭伸向飯盒,鼻子使勁嗅著:“歡歡,你帶什么好吃的啦?香噴噴的?!?/p>

“是烤鴨,你這只饞貓的鼻子可真靈呀!”歡歡笑著說。

月亮姐姐說道:“香噴噴是形容香氣四溢。這類詞還有甜蜜蜜、酸溜溜、辣乎乎、甜絲絲也是描寫味道的?!?/p>

教室里正在發(fā)考卷,歡歡從老師手中接過試卷,笑逐顏開地回到座位上。

樂樂問:“瞧你喜滋滋的模樣,就知道你考得不錯!”

“小意思,100分啦!”歡歡得意地吐了吐舌頭說。

月亮姐姐說:“喜滋滋是指高興、快樂的樣子。”

歡歡接話道:“我知道描寫心情的長尾巴的詞語還有――怯(qiè)生生、笑盈盈、慘兮兮、樂呵呵等?!?/p>

一棵大樹下,樂樂拿著竹竿準備捅馬蜂窩,一旁歡歡嚴肅地阻止他:“別干傻事,馬蜂亂哄哄地飛起來就有你好看的了!”

篇10

我們看到:在潺潺的河水邊,在峻峭的山坡上,身上披滿白苫的老茶林已經(jīng)抽出了淡綠的嫩芽;在密林深處時而傳來采春茶的歌聲……開得最茂盛的是高大的羊蹄甲花,它的白里透紫的花朵吐出熏人欲醉的清香,在山徑兩旁,枝干挺拔的野刺桐花也正在怒放,鮮紅濃麗的巨大花朵,在陽光下閃爍如火,把這一片濃綠的密林點綴得春意盎然。

這段文字寫了視之所及:山坡、樹木、野花;聽之所及:流水聲、歌聲;嗅之所及:欲醉的清香;觸之所及:水柔、石硬、苔軟、葉嫩,畫面多么絢爛美麗呀。當然,加強學生的“四覺”訓練,要和練筆結(jié)合起來。不妨讓學生準備四個本子,分別記錄訓練的感受。

一、聽覺訓練

人在一天中聽到的聲音實在太多了。有生活中發(fā)出的,如走路聲、吆喝聲、器樂聲……有動物發(fā)出的如蟲之瞅啾、鴿之咕咕、牛之哞哞……有大自然發(fā)出的,如風聲、雨聲、雷聲、濤聲……聽到聲音,應分辨從何而來,什么東西發(fā)出的,發(fā)出時會伴有什么形態(tài)、模樣、舉動,并推敲用什么詞語采描摹最準確,并把這些原始感受及帶來的思考及時記錄下來。經(jīng)常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耳朵和思維都變得十分靈敏,能使作文生動起來,請看下面的聽覺描寫:

羽毛艷麗的山雀,嬉戲攀躍,爭鳴歌唱,委婉動聽,不絕于耳。叢林之下,綠草茸茸,清風習習,涼爽宜人。高大的樹木雜以枝葉繁茂的灌木林,在微風吹拂下婀娜婆婆,像大海的層層波浪,發(fā)出一陣陣濤聲(《漫話老爺山》)

又如有一詩人這樣描寫世界上最小的聲音“天上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飄下,經(jīng)過滿是塵埃的空氣,落到一只正在打瞌睡小貓頭上的毛線帽頂?shù)慕q球上”。一種如詩般的聲音,撥動心靈深處的心弦,學生習作自然而然走進另一個境地。

二、嗅覺訓練

大千世界里,彌散著各種氣味,從大處分,有香味、臭味、腥味、臊味、辣味、酸味……細細品來,每種氣味又可分為許多小類,如香味可分為花香、稻香、油香、草香、肉香……甚至還可細分。經(jīng)常訓練自己的嗅覺,走到哪兒聞到哪兒,久而久之,嗅覺就變得十分敏銳。如帶學生來到市場,在蔬菜攤點,你可聞到韭菜味、茴香味、洋蔥味等;在水產(chǎn)攤點,你可聞到魚腥味、海米味等;在調(diào)料攤點,你可聞到大料味、辣椒粉味、桂皮味等;在水果攤點,你可聞到蘋果味、香蕉味、桃子味等。

將聞到的各種味兒細加分辯,并記在筆記本上,就逐漸學會了從嗅覺方面描摹事物。請看前蘇聯(lián)作家肖洛霍夫在《被開墾的處女地》中對一只年老的狐貍的描寫:

那時候,在那融和著喜種各樣的香氣的雄偉世界里,只有它的潮濕的、瑪瑙一樣的鼻子活動著。它用它那張大的、顫動的鼻孔,貪婪地吸著潮濕的、無所不包的雪的氣味,被寒霜凍壞的苦蓬的沒有消散的苦味,從附近的道路上飄來的混雜看干草的馬糞的舒暢的氣味和說不出的蕩人心魄而又差不多感覺不到的棲止在遙遠的灌木叢里的鷓鴣的雛的氣味。

三、味覺訓練

味覺指人的舌頭與物體接觸產(chǎn)生的感覺。舌頭不僅能辨別酸、甜、苦、辣、咸、澀各種味道,還能對同種味道再加區(qū)別。如醋酸、果酸、菜酸等,蔗甜、蜜甜、果甜等。學會了細細品味,不僅能在文學中寫出物體的不同味道,使讀者產(chǎn)生人同此味的感受,還能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寫出人生的喜怒哀樂、冷暖炎涼。如寫葡萄酸甜可口,甜瓜又香又脆,蘋果甜津津,鹽粒的咸香,花椒的麻澀。又如將勞動比作釀造生活的蜜,窮困潦倒比做缸里的泡菜酸溜溜,難受的心情比做打翻了五味瓶等,在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準確生動味覺描寫。如:

白果是銀杏的種子,炒熟了,剝掉殼,去了衣,就是碧玉般的一顆仁兒,果然不甜,卻有一種特別的清香味,我們都喜歡吃。(葉圣陶《三棵銀杏樹》)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吃楊梅,吃太多,發(fā)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我才知道楊梅雖然熟透了,酸味還是有的,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吃飽了楊梅再吃別的東西,才感覺到牙齒被它酸倒了。(王魯彥《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

四、觸覺訓練

觸覺也叫膚覺:人的皮膚對許多事物都有靈敏的感受,如軟硬、冷熱、質(zhì)地、干濕、輕重、滑澀、尖鈍……人們能感受到冬天隔光的溫暖、海風吹來的干澀、蘋果表面的光滑、皂角刺的尖硬。將皮膚的感受寫進文章會變得生動、真切。古詩中有不少這樣的句子,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去兮不復還?!薄皻庹粼茐魸桑ê吃狸柍?。”“鸕鶿山頭宿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薄鞍胍管娦懈晗鄵埽L頭如刀面如割?!薄吧⑷胫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等等,從不同角度分別寫出了作者的觸覺。散文作品中有關(guān)觸覺的描寫也很多:

門外好一片月色,又新鮮,又明亮。月亮正當頭,圍著個大風圈,仿佛凍到天上了。滿天疏疏落落的小星星,都縮著頭,冷得亂哆嗦(楊朔《三千里江山》)。又如“六月中旬的天氣已經(jīng)夠熱了,這下午三四點鐘時分,更是一天里最難耐的時刻。公路上焦干、滾燙,腳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煙??諝庥譄嵊謵?,像劃根火柴就能點著似的?!保ㄍ踉笀浴镀胀▌趧诱摺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