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時間:2023-03-17 21:10: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翻譯是: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wèi),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吧俑?,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2、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____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3、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____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4、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____陸凱《贈范曄詩》
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6、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____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7、世人結(jié)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____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8、豈曰無衣?與子同袍。____佚名《秦風·無衣》
9、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篇3
天涯若比鄰的上一句是:海內(nèi)存知己。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xiāng)。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nèi)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4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4、《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篇5
釋義: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內(nèi)賞遍京城名花。
2、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醪端投派俑问裰荨?/p>
釋義: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nèi)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二首》
釋義: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畎住缎新冯y·其一》
釋義: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遠》
釋義: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6、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獜埾取督狭に宓踢h》
篇6
古詩配圖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古詩配圖手抄報圖片1
古詩配圖手抄報圖片2
古詩配圖手抄報圖片3
古詩配圖手抄報圖片4
古詩配圖手抄報圖片5
古詩配圖手抄報的內(nèi)容:思鄉(xiāng)詩欣賞
1、《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經(jīng)寒食,思鄉(xiāng)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江岸秋思》
唐·杜荀鶴
驅(qū)馬傍江行,鄉(xiāng)愁步步生。
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云約古城。
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古詩配圖手抄報的資料:五言律詩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2、《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推薦其他主題的手抄報資料和圖片作為參考:
1.古詩配畫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2.簡單的古詩文配畫手抄報圖片設(shè)計
3.小學古詩配畫的手抄報圖片
篇7
一、比較閱讀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中教師可選取一些體裁、題材、思想、寫法相同或相異且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研讀,找出其異同,斟酌其文章內(nèi)容,從而達到理解文章主旨的效果。
比較閱讀適合于同一作品中同一人(或事)的前后比較分析,試舉一例。九年級下冊中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進行全方位的比較。通過比較。學生知道閏土在二十多年前后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以及對“我”、對生活的態(tài)度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分析。認識到這種變化完全是由黑暗社會制度所致,這樣,通過比較閱讀,學生達到了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比較閱讀也適合于同一題材、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較分析。如九年級上冊中魯迅的小說《孔乙已》,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此文與八年級上冊中吳敬梓的小說《范進中舉》進行比較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孔乙已和范進都是封建科舉制度下追求功名的知識分子。教師應引到學生從兩人所生活的時代、兩人的性格特點、兩人的結(jié)局及兩文的主題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比較閱讀,學生知道落魄儒生孔乙已,瘋顛舉人范進這兩個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相同的主題。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復習、鞏固了過去所學的課文,又理解了新的課文,這就改變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比較閱讀同樣適用于范圍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相似人物的比較分析。運用比較分析可以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學生學會由此及彼,產(chǎn)生聯(lián)想。具體例子這里不再贅述。
二、比較閱讀有助于學生理解名家名句
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積累名句,而比較閱讀可以引導學生領(lǐng)悟名家名句的精深內(nèi)涵,從而加以掌握。如八年級下冊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把作者:“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后”的苦樂觀,和“遷客騷人”因外物好壞和個人得失而決定悲喜觀相比較,從而透徹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更深刻地領(lǐng)悟到為后人廣為傳頌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又如七年級上冊詩詞曲單元中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詩人與友人離別時所作的詩。將這兩首詩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領(lǐng)悟詩歌語言含蓄、凝練的特點。《淮上與友人別》中輕拂的柳絲、飄蕩的楊花、如泣如訴的笛曲都表達了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難舍哀婉之情??墒峭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穮s表現(xiàn)出另一種風格。通過比較可知?!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洗過去送別詩中兒女情腸的情調(diào),代之以積極健康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這正是它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的原因。
三、比較閱讀有助子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篇8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寫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寫道:“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都能證明如果人生沒有了知己,那李白又怎能寫出千古傳誦的佳句?那王勃又怎能寫出膾炙人口的詩篇呢?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伯牙絕弦》中的伯牙為子期這位知己逝世而砸了琴,永不再彈琴。這個千古流傳的高尚情誼,為后人所贊頌。如果沒有了知己,就不會有這個為后人所贊頌的高尚情誼流傳后世。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知己會在你危難時,伸出援助之手;知己會在你面對困難時,鼓勵你前行;知己會在你傷心時,不停地安慰你;知己會在你被人誤會時,第一個出來幫你澄清。知己不會看你走向無法自拔的道路、知己不會鼓勵你去干壞事,知己只會在關(guān)鍵的時候,提醒你該怎樣做、知己只會將你從萬丈深淵里解救出來。
知已能夠與你同榮辱,共進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哪怕風再大,雨再大,也視若無睹,因為——值得!
篇9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毙抡n程標準的這一理念,體現(xiàn)出對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這一要求也明顯地體現(xiàn)在中考的試題中。
詩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詩歌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間接抒情是通過詩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這些便是詩歌的形象,也即詩中情感的載體,而準確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便成了理解詩歌主題思想的關(guān)鍵,也就成了鑒賞詩歌的一把鑰匙。
【考點解讀】
此考點的命題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寫出詩詞作品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如2013年甘肅省白銀市卷第24題:本詩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又如2013年廣東省廣州市卷第12題:“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是理解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如2013年甘肅省白銀市卷第23題:本詩頷聯(lián)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以“風飄絮”喻_________,以“雨打萍”喻 _________,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又如2013年湖北省恩施州卷第23題:“楊花”“子規(guī)”在詩中象征什么?詩人為什么要寫“楊花落”“子規(guī)啼”?
三是結(jié)合人物形象分析詩歌表達的情感。如2013年湖北省黃岡市卷第17題:這兩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感情態(tài)度不同,第一首:_____
_____;第二首:_________。
【解題指津】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shù)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種:
一是人物形象。詩中的人物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這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畫的客觀人物形象和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鑒賞人物形象的依據(jù)是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tài)、心理)、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節(jié)。鑒賞的角度為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tài)度。答題時要明確形象的總體特征,找到詩人描繪形象的有關(guān)詩句,結(jié)合詩句分析其思想內(nèi)容及觀點態(tài)度,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二是景物形象。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景象(山川草木等)來表現(xiàn)主觀感情形象的,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景物類型包括景物描寫(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nóng)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和色彩描寫等。解答此類試題應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jù),挖掘作者借以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社會屬性。
三是事物形象。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nèi)涵的事物(花鳥蟲魚)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詩。
以上三點中,通過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詩人的情感是中考常見的考點。
【閱讀闖關(guān)】
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詩人在“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一句里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兩句中,你讀出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
(2)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用_________和________寫出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動態(tài)美,把春天的美寫活了。
(2)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兩句?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狼山觀海
〔北宋〕王安石
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
曉寒云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
閬苑①仙人何處覓?靈槎②使者幾時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覺今朝眼界開。
【注釋】①閬苑: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靈槎:古代神話中往來天上的木筏。
(1)首聯(lián)描繪了景物氣勢磅礴的特點,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蟬
〔唐〕虞世南①
垂■②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③秋風。
【注釋】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詩人、書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稱贊其人格。②■(ruí):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③藉(jiè):憑借。
(1)閱讀這首詠物詩,你的眼前呈現(xiàn)出怎樣一幅畫面?試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來刻畫蟬,試體悟全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南宋〕劉克莊 【注】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注】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渴望為抗金復國作出貢獻,卻不為當朝重用,屢遭遷廢,仕路坎坷。
(1)詞中“百種千般巧”的“巧”表現(xiàn)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人借“天公”與“花事”的關(guān)系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蘇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詞的上片寫景,前四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兩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渡荊門送別
〔唐〕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加以概括。(100字內(nè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該詩尾聯(lián)中“送”字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北宋〕王 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個比喻句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的下片抒發(fā)了哪幾種情感?請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采薇(節(jié)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采薇》選自_______,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_ (體裁)。
(2)兩首詩都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請分別結(jié)合詩的最后兩句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相見歡
〔五代〕李 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1)“無言獨上西樓”句中“獨”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jié)合全詞理解“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中“一番滋味”的具體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詞專項閱讀訓練之“形象賞析,情感把握”考點攻略》
1.(1)楊花和子規(guī)。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2)詩人聽說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舍之情。
2.(1)雄渾壯闊 氣勢浩大(2)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想為國出仕,渴望得到引薦的迫切之情。
3.(1)鶯爭暖樹 燕啄春泥(2)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這兩句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
4.(1)首聯(lián)使用想象、夸張等手法,用“鑿破”“拍”等頗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描繪了景物氣勢磅礴的特點。(2)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面對浩瀚水面時眼界開闊、心胸豁然開朗的欣喜、贊嘆之情。
5.(1)一只蟬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樹上,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時自在地長鳴,聲音悅耳動聽,傳出很遠。(2)本詩通過刻畫人格化的蟬,熱情地贊美了如蟬一般高潔(高尚或潔身自好等)的人格。
6.(1)①姿態(tài)輕盈:花瓣薄如蝶翅,輕盈有致。②形小色艷:花朵固小,卻猩紅如燃,鮮艷嬌美。(2)寫對風雨摧殘花事的不滿,曲折地表達了詞人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對當權(quán)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
7.(1)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黃昏秋景圖。(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發(fā)了詞人心頭揮之不去、糾纏不休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
8.(1)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而行,它們在廣闊的原野處消失了;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廣闊無際的原野,詩人的視野頓時變得開闊了。(2)“送”字直接點題(扣題),“送”的主體是故鄉(xiāng)的山水,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
9.(1)詞人把流水喻為美人流轉(zhuǎn)的眼波,把山巒喻為美人蹙起的眉峰,將無情的山水寫得有情可感,極言浙東山水的美麗可愛。(2)惜春之情、送別之情以及對朋友的祝福之情。
篇10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要記憶一首古詩詞,一定要理解這首詩詞的內(nèi)容,了解詩詞的思想,把握內(nèi)在的邏輯。這樣在用到的時候,就容易還原成詩詞的語言,使我們能夠回憶起來。
例如“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边@句詩,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難記住的。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guān)中之地,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guān)中分為三區(qū),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而五津,泛指四川。那么這句詩的意思就是,巍巍長安城,雄踞三秦之地,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著四川。
用“理解記憶法”背詩,不僅記住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還學會了歷史、地理知識。
2、圖畫聯(lián)想法
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詩的標志。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xiàn)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這類方法尤其適合背誦景物類詩文。
比如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翱丈叫掠旰蟆?,寂靜的,空蕩蕩的,山林里剛剛下過了雨;“天氣晚來秋”,天氣到了晚秋這個時候?!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這情景簡直是一個活的畫面。
3、對比誦讀法
相對之美是一種大自然的現(xiàn)象,天對地、日對月、東對西、晝對夜……中國古人把這些現(xiàn)象演化為文字形式來抒感、表達意愿,可謂一種偉大創(chuàng)舉,其中就有很多對比。我們可以把古詩文中具有對比的部分找出來,記住這個對比的性質(zhì)、特點、作用,就容易背誦了。
4、關(guān)鍵詞記憶法
所謂關(guān)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lǐng)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lián)想背誦內(nèi)容支撐點的關(guān)鍵性動詞。
如背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歷數(shù)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lǐng)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lǐng)頭字,都具有誘發(fā)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盡可能將它記牢。
關(guān)鍵的字就像是一個漁網(wǎng),漁網(wǎng)里面還有繩子打結(jié)兒的地方,那些關(guān)鍵的點你提起來,所有的其他的點就能體現(xiàn),這個叫綱舉目張。
5、邏輯順序法
任何文章,都有一個線索,都要有一定順序的,例如《桃花源記》,是以行蹤為線索,《核舟記》呢,是以描寫船空間為線索,你先把這個線索寫下來,然后接著背。
桃花源記中,順著小溪走,忘了路,然后呢,到了桃花林,再按著走幾步,沒有別的樹,然后來描寫一下這個樹林,然后呢,很驚訝,穿過這個樹林,有水源,有山,有口,有光,舍船,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