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jié)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6 15:5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清明節(jié)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p>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篇2

1、《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原文里重清明,人心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仗米鄳洠密拇?。

2、《蘇堤清明即事》,宋代:吳惟信,原文: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3、《清明夜》,唐代:白居易,原文: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3

一、農(nóng)貿(mào)市場建設情況

我區(qū)按照市創(chuàng)國衛(wèi)指揮部創(chuàng)建工作要求,于2014年4月啟動全區(qū)14家農(nóng)貿(mào)市場建設工作。全區(qū)除長嶺市場外其余13家農(nóng)貿(mào)市場建設相繼于2016年初全部完工通過市農(nóng)貿(mào)市場建設驗收小組驗收并投入使用。長嶺市場由于涉及棚戶區(qū)改造拆遷矛盾糾紛及施工方資金問題于2016年底停工,至2018年底期間陸續(xù)有短暫復工,至今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

二、農(nóng)貿(mào)市場工程造價審計情況

全區(qū)14家農(nóng)貿(mào)市場工程造價審計由市財政局指定市建設工程造價站組織審計組負責,自2017年3月開始,截至2019年4月完成。農(nóng)貿(mào)市場工程款結(jié)算由市財政局根據(jù)審計組審核金額予以撥付至我區(qū)財政局。

篇4

清明節(jié)的來歷作文400字1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jīng)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于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jié)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锨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折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后。據(jù)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nóng)民祖師——神農(nóng)氏。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愿望。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jié)。 清明前后還流傳著很多傳統(tǒng)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蕩秋千、放風箏、打馬球、斗雞等活動。清明節(jié)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艷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清明節(jié)的來歷作文400字2春秋時期,有一個妃子千方百計要讓自己的孩子當上皇帝.于是她設計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餓暈在一棵大樹下。中爾手下有個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給重耳吃下去……后來,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賞了身邊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而羞愧極了,他立即派人請介子推,可怎么也沒傾倒。于是重耳親自到綿山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有人給重耳出主意:放火燒山,只留一條出路??蓻]想到介子推被燒死了。重而傷心極了。

第二年,重耳再來此地紀念介子推,發(fā)現(xiàn)燒焦的老柳樹又復活了。重耳把這棵樹起名“清明柳”,又把這個日子定為“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來歷作文400字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節(jié)的詩。清明節(jié)是24節(jié)氣之一,是一個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每當?shù)角迕鞴?jié)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jié)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20xx年,介子推一直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jié)的來歷作文400字4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篇5

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也是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其中一個節(jié)氣,在清明節(jié)的文化中,也形成了許多的習俗,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清明節(jié)傳統(tǒng)習俗,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蕩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nèi)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jié)日的傳統(tǒng)風俗,于端午、重九擊球?!督鹗贰ざY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續(xù)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shù)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云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云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馬球才消失了。1965年開始西安市又出現(xiàn)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后重又出現(xiàn)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jié)植樹的習俗,發(fā)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nóng)氏,后來由此發(fā)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jù)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fā)現(xiàn)介子推死前曾經(jīng)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qū)疫。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祭祀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蘖T,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逼鋵?,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并相傳至今。

清明節(jié)有哪些故事傳說據(jù)說在春秋時代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只有忠臣介子推追隨他,后來重耳當上國君,也就是晉文公,他封賞有功之臣,只有介子推拒絕賞賜,和母親歸隱綿山,不肯出來。為了讓介子推出來,晉文公下令燒山,可是介子推直到被燒死都沒有出現(xiàn),并留下一首勸諫“勤政清明復清明”的詩。晉文公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賢臣,吩咐每到介子推忌日,全國禁煙火、吃寒食,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由來,由于在清明的前一天,后來二者逐漸合并了。

清明節(jié)掃墓的由來和寓意從歷史學角度,可追溯至秦漢時代,那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嚴氏在《漢書·嚴延年傳》里記載“還歸東海掃墓地”,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回去上墳。后世也把上古沒有納入規(guī)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痹谠摴?jié)氣祭祖的習俗也逐漸形成了,其寓意是象征著我國的祖先崇拜文化非常發(fā)達,通過紀念和緬懷先人過去的事跡,鼓勵當今世人更加努力去拼搏奮斗。

清明節(jié)祭拜掃墓有哪些禁忌按照傳統(tǒng)習俗,清明節(jié)禁忌較多。

首先是寒食禁火,即在清明的前一天,只能吃準備好的涼菜、熟食。

其次,清明節(jié)當天不宜探視親朋好友;結(jié)婚這樣的喜事,也應避免在清明節(jié)當天舉行。

其三,掃墓不宜在黃昏或夜晚進行。掃墓嚴禁嬉笑妄語,不許喧鬧亂跑,否則視為對先人失敬。

參加掃墓者,可佩戴佛像、護身符、玉器等,以避陰氣。

祭服以素色為主,穿著忌大紅大紫,忌佩戴紅色的飾物(本命年者除外)。

篇6

1、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是寒食節(jié)。

2、寒食,即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冷節(jié)”、“百五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jié)”。

3、?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卵等風俗。寒食節(jié)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于寒食節(jié)的詩文。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7

20xx清明節(jié)的作文300字范文今天是清明節(jié),是吃清明團的節(jié)日。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坐在院子外面聊天,吃清明團。哥哥姐姐來了,他們說:“弟弟,我們一起去放風箏,玩捉迷藏吧!我隨口地答應了哥哥姐姐的要求,我和哥哥姐姐在院子后面的路地上放風箏,我和哥哥姐姐配合,哥哥一手拿著風箏的頂端,我和姐姐在后面拉著線。我們就放成了一個玩偶風箏。接下來我們該玩捉迷藏了。我們石頭剪刀布,啊,我輸了,我只好用紅領巾把自己的眼睛綁起來,開始數(shù)數(shù)。1、2、3、4……數(shù)到20了,我把綁起來的紅領巾趕緊解開。四處張望,發(fā)現(xiàn)沒有人。就在每個草叢里仔細觀察起來,啊,找到姐姐了,還有哥哥呢?姐姐說:“哥哥一定在院子里面,我走到院子里一看,馬上發(fā)現(xiàn)了哥哥。媽媽爸爸都笑了,說我真是一個捉迷藏的能手。清明節(jié)真是一個好節(jié)日,我愛清明節(jié)!

20xx清明節(jié)的作文300字范文清明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jié),媽媽跟我說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jīng)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shù)膽涯睿磕陭寢尪家ズ蠛l籼脽?,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里以后,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和冥幣,然后捧著那一大堆東西,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在上面寫字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寄到那里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著我的臉,我們往里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媽媽親姥爺真的能收到嗎?媽媽只是說用這種方法來寄托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20xx清明節(jié)的作文300字范文清明已經(jīng)來臨了,不知怎么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說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jīng)逝世的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里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這里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接著拿出并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后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占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么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20xx清明節(jié)的作文300字范文“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過兩天就是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了,每到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給過世的親人上墳,為對國家做出貢獻的烈士們掃墓。

每年清明節(jié)我們都要去給外公上墳,今年也不例外。

篇8

1、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nóng)事活動?!痘茨献?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卑础稓q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剑瑲鉁厣?,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可見這個節(jié)氣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jié)日,與純粹的節(jié)氣又有所不同。節(jié)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jié)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2、清明祭祖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jié)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爸矘湓炝?,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1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

篇9

清明節(jié)融匯自然節(jié)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先祖?zhèn)冏非蟆疤臁⒌?、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思想。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2022年清明的詩句,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2022年清明詩句清明詩句1:《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詩句2:《破陣子·春景》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清明詩句3:《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詩句4:《清明》

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詩句5:《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詩句6:《清明日對酒》

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詩句7:《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清明詩句8:《青門引·春思》

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清明詩句9:《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詩句10:《清明》

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詩句11:《憶少年·年時酒伴》

曹組

年時酒伴,年時去處,年時春色。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

念過眼、光陰難再得。想前歡、盡成陳跡。登臨恨無語,把闌干暗拍。

清明節(jié)養(yǎng)生飲食1、枇杷葉粥

配方枇杷葉10~15克(鮮者30~60克),粳米50~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先將枇杷葉用布包入煎,取濃汁后去渣,或?qū)⑿迈r枇杷葉刷盡葉背面的絨毛,切細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許,煮成稀粥。

此方清肺,化痰,止咳,降氣,適用于肺熱咳嗽,咳吐黃色膿性痰,或咳血,嘔血,以及胃熱嘔吐呃逆。

2、絲瓜花蜜飲

配方絲瓜花10克,蜂蜜15克。

做法1.將絲瓜花洗凈,放入茶杯內(nèi),加開水沖泡,蓋上蓋,浸泡10分鐘后,倒入蜂蜜攪勻即成。2.服用時,揀去絲

瓜花不用。趨熱飲用,每日三次。

此方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適用于肺熱型支氣管炎、咳吐黃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癥。

3、銀耳茶

配方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

做法茶水去渣,銀耳泡開加冰糖燉爛,倒入茶汁攪勻即可。

此方具有滋陰潤肺之功效,適用于陰虛久咳、發(fā)熱等患者。

清明節(jié)氣的優(yōu)美句子1、媚清明節(jié),黃鸝鳴切切,明媚清明節(jié),心兒可歇歇,明媚清明節(jié),花兒更嬌艷,明媚清明節(jié),柳條更旖旎。

明媚清明節(jié),踏青好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踏青吧!

2、這個雨季,窗外的雨聽著有些傷感,也許是恰逢清明吧。

水墨丹青的江南水鄉(xiāng),清新而又讓人思緒萬千!

3、清明節(jié)就要到了,我又開始傷感了,我又開始想念你們了,你們曾是我就親近的人,現(xiàn)在我們卻天各一方,你們還好嗎!我相信因果,我相信輪回,所以我相信你們一定現(xiàn)在很好很好,只是我還是忘不了,只是我還是放不下,所以我又開始想念你們了,所以我又開始傷感了!

4、清明即將來臨,我是期盼清明,又討厭清明。

清明,給我留下很多傷感,同時也給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時,憂傷卻與日俱增,何時才是一個‘了’字。

6、天人永隔,或許并非最遠的距離,逝去的人在心里住著。

微笑著回憶過往,想念不再傷感。思念的季節(jié),清明已至!

5、又臨“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清明祭祖掃墓了,想起已故多年的雙親卻不能回去心里說不出的傷感悲切……

6、清明節(jié)前后,種瓜種豆。

種一粒希望,徜徉成功的海洋;播一粒愛情,收獲情深意濃;灑一顆健康,身強茁壯;插一顆吉祥,幸福蕩漾;清明節(jié)心情如春明朗!

7、用心感受生命,用心體味人生,用心學會生活,親愛的朋友,清明節(jié)到了,我用心給你發(fā)條短信,希望你用心去體會,愿你用心感激生命,感激生活,做一個有心人。

8、清明節(jié)前后,踏青好日頭,快樂早早把你等候,如意已在向你招手,平安要伴你左右,好運要跟前跟后,還有那幸福,要同你攜手白頭。

嘿嘿,清明節(jié)快樂哦。

9、又是一年清明到,今年還是第一次回老家,家鄉(xiāng)已經(jīng)越來越陌生了,看看小時候的熟悉風景,傷感,沒有父母的家鄉(xiāng)還是我的家鄉(xiāng)嗎?看那些白發(fā)蒼蒼的阿奶阿爺,傷心,為什么我的父母不活到這個年紀昵?

10、清明節(jié)氣乘著春風來到,我要替你拂去晶瑩淚水,讓你煩惱憂愁隨風飄散,我要幫你撫平受傷心扉,讓你悲傷痛苦逐漸消退,我要送你一句真心祝福,讓你幸福快樂重新纏繞。

清明節(jié),愿你忘掉過去拋開憂愁!

11、清明到來雨紛紛,大地春暖百花放。

掃墓祭祖公墓行,天亦同悲淚飛揚。清酒一杯訴衷腸,親人天國可安康?紙錢捎去情無限,傳送心意到天堂。但愿親人都無恙,幸福生活萬年長!

12、清明將至,春分已過。

細雨蒙蒙的天氣無端讓人傷感,感懷過去。走過校園,很多花兒都已經(jīng)開放,樹木也開始萌芽,生命的美好總是讓人駐足。心忽然開始寧靜下來,花開花謝,云卷云舒。

13、寒食禁火吃冷餐,多多運動體康健,清明時節(jié)好春光,風箏放飛美心愿,秋千蕩起滿心歡,插柳聊且為思念,踏青游玩神清爽,吃塊青團好運粘!

14、帶著一絲緬懷的思緒,帶著一份難忘的情懷,帶著一份真摯的情感,在清明這一天,釋放365天的思念,傳送穿越時空的牽念,你的幸福安康是我最大心愿!

15、人間四月芳菲日,清明爽朗一片天,踏青賞花多自在,自在嬌鶯洽洽啼。

飛燕楊柳弄碧柔,快樂從腳笑到頭。清明時節(jié)不飛雨,幸福健康送給你!

16、清明時節(jié)來踏青,賞花觀景好心情;植樹成林好遮蔭,美化環(huán)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雞蛋,破殼重生好前景;清明節(jié)里放風箏,趕走晦氣來好運!

17、不必再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

曾經(jīng)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即使是天涯地角、即使相隔著無法跨越的橫溝,只要心中有愛,生活就有明天。

18、既然我們有勇氣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篇10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游春的習俗。那么你們知道關于2021清明踏青的來歷內(nèi)容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2021清明踏青的來歷_清明節(jié)踏青注意事項,歡迎參閱。

清明踏青的來歷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shù)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jié)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與寒食節(jié)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在山西大部分地區(qū)是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過寒食節(jié);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過寒食節(jié);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jié)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jié)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jié)”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后,節(jié)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nèi)均屬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jié),也叫做民族掃墓節(jié)。

《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鼻迕饕坏剑瑲鉁厣?,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_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jié)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清明節(jié)為什么要踏青?清明時節(jié),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通常在農(nóng)歷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時節(jié)。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寒冬之后,人們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風,這些郊游活動便被稱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jù)《舊唐書》記載:“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游的習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jié)的熱鬧情景。

由于全國各地春天到來的時間不一,因而踏青節(jié)也就有先有后。農(nóng)歷二月二為福建一帶的踏青節(jié),三月三為陜西一帶的踏青節(jié)。北京、東北由于春來得特別遲,到了五月初五才開始踏青。由于踏青是一項有意義的習俗,因此代代流傳。

中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之說。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墒?,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jié)踏青注意事項1.提前觀察天氣

當發(fā)現(xiàn)墻縫有滲水、天氣悶熱異常、濕度明顯加大,這種情況說明兩三天內(nèi)一定有大暴雨,避免外出。

2.量力而行

春游踏青以近郊為好,最多不超過兩天的路程。過遠春游,舟車之累,身心疲憊,既不利于健康,也減少了興趣。另外,要補充各種營養(yǎng)不能樂而忘返,造成過度疲勞。如果出現(xiàn)心悸、乏力多汗、頭暈眼花等癥狀,應盡早休息,切忌勉強。

3.穿戴適當

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要帶足衣服,以防感冒。鞋子應選用輕便、無跟防滑和高彈性的運動鞋,大小要合適,以免影響血液流通,防止腳趾擠傷和腳底麻木不適。同時可準備戴防風鏡和墨鏡。

4.注意飲食保健

踏春時,體力消耗較大,身體內(nèi)所需的能量和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較多,所以踏青中的飲食是保健的重點。

5.注意場所選擇

踏春宜在田野、湖畔、公園、林區(qū)、山區(qū)等場所,以攝取較多的“空氣維生素”———負離子,起到健腦驅(qū)勞、振奮精神的作用。

6.防止昆蟲叮咬

春天是各種昆蟲滋生的季節(jié),如果你不慎被昆蟲叮咬,切不可搔抓,而應立即涂擦風油精或皮炎平等糖皮質(zhì)制劑,被松毛蟲、蜘蛛、蜜蜂、蝎子等叮傷后應冷敷處理。

7.防止意外事故

踏春時,應盡量避免走陡峻的小路,不要獨自攀登山林石壁。同時,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隨身帶好常用的急救藥品。

8.預防花粉過敏

春天百花爭艷,要注意預防花粉過敏。首先要找準過敏源,最好先到醫(yī)院進行檢查,查出自己的過敏源,如果沒有進行過徹底的脫敏治療,在選擇的春游地點,應盡量回避有花之處。出游前可事先口服撲爾敏或安其敏等抗過敏藥物,戶外活動時不要近距離“拈花惹草”,不要在草地上睡覺,不要用口唇、鼻子及面部直接與花朵或樹葉接觸,以免過敏現(xiàn)象發(fā)生。

9.熱水洗腳

踏春時腳部肌肉不停地進行收縮運動,易引起局部肌肉酸痛。熱水洗腳可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足部血液循環(huán),還可使皮脂腺的分泌和毛孔散熱作用恢復正常。

10.時刻注意防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