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評課記錄范文
時間:2023-03-23 11:2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評課記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學習;錄屏式;微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20-0084-03
微課的設計與應用對于一線教師尤其是各學科教師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技術是攔路虎。微課制作所需的硬件和軟件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制作方式有攝像機錄制、專業(yè)演播室、iPad錄制、專用軟件、錄播教室等,但是這些對于一個日常工作繁重的教師來說,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研究設備,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工具的制作上。
錄屏式微課具有制作簡單、降低了學科教師開發(fā)微課的技術門檻、內容聚焦等特點,是基礎教育領域學科教師能較好接受和提高的形式。本文從自主學習觀下對錄屏式微課的制作和設計進行實例研究,分別以信息技術選修課微課和德育微課程為實例展開論述,總結了錄屏式微課制作的經(jīng)驗和設計策略,以期為在一線教學的學科教師提供幫助。
一、微課開發(fā)與應用的困惑
微課以其短小精悍、主題聚焦、資源多樣等特點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開發(fā)和應用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在實際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因各地信息化水平等局限性難以推廣,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見圖1)。
微課的理解:什么是微課,做什么樣的微課,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制作……對微課的理解尚存偏差,沒有統(tǒng)一標準,教師在制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模式上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
微課的內容:完整的微課包含哪些內容?根據(jù)不同課程內容,微課類型不一,每個知識點的不同會有不同側重點。
微課的應用:翻轉課堂只是轉變了教學順序,國內教學,一方面學生的信息化素養(yǎng)不成熟,各地域信息化水平不一,另一方面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和教學經(jīng)驗不足,難以支撐全面推廣。
技術與藝術融合:精彩的內容和精美的畫面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學科教師難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復雜技術,視頻的藝術審美仁者見仁。
在自主學習視覺下,微課根據(jù)其內容組成、新時代特征以及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成果,要重新定義教育的教學思想、課堂組成和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它深刻影響著課堂教學的重大變革。微課以“位微不卑”、“課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特點[1],成為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的新型教學資源。
二、以學科特點為據(jù),進行微課開發(fā)
微課開發(fā)重在設計,以學科特點為據(jù),側重有特色的個性化微課,本文以Photoshop數(shù)字漫畫選修課中《大海的暢想》微課為例,總結基于錄屏技術的微課制作流程。
1.分析設計階段
根據(jù)當前微課在基礎教育中的實踐,結合傳統(tǒng)課堂,微課涉及如下內容:
微知識:知識點短小精悍。首先確定主題內容,對展示方式、包含實例、教學重難點、教學方式方法等進行設計。本課例知識點包含顏色和線條的繪制,重點介紹畫筆的使用和顏色的搭配。
微實例:典型性。本課例使用代表性畫筆繪制大海,冷色調展現(xiàn)漫畫意境。課堂實例具有代表性,簡單且能完整表達作品意義,實例涉及的知識點不能多,否則會增加學生負擔。
微活動:微課教學在結束包含的相應活動時,設計一個具有可行的、創(chuàng)新的、結合本課內容特點的任務,能更好的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力求在活動中有動態(tài)生成成果。
微視頻:是主要的課堂內容,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最主要的畫面。涉及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本例中采用PPT課件展示技能知識和安排教學任務,輔以直觀的操作過程視頻展現(xiàn)。
在微課設計中還包括了微課件、微練習、微討論和微點評等內容設計(見圖2),總而言之,分析設計要求有完整的教學設計,這是一個微課最重要的內容。
2.創(chuàng)作準備階段
根據(jù)教學設計準備教學資源如PPT教學課件、導學單等,制作視頻前準備錄音稿、錄屏軟件、麥克風等,為課程中涉及的內容收集或制作圖像、音頻、視頻等資料。以下為筆者在制作信息技術Photoshop選修課過程設計的錄制視頻設計腳本。
3.視頻錄制階段
視頻是微課最主要的內容,也是學生觀看的主體,包含畫面和聲音。本例以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等特點采用camtasia studio,界面如圖4所示。錄制的內容包含操作過程、PPT播放及旁白等三部分。
(1)操作過程錄制:教學設計中操作演示分為三部分,制作時要熟練操作過程。
(2)課件播放錄制:主要是PPT幻燈片的播放,課件設置頁間過渡效果,讓屏幕切換變得更生動。第一步,在PPT中開啟軟件;第二步,給camtasia studio設置快捷鍵開始和結束錄制;第三步,在開始幻燈片播放時按下快捷鍵開始錄制。錄制時一邊讀錄音稿一邊控制幻燈片切換時間,幻燈片的錄制一氣呵成,但每個部分中間需要停留幾秒,便于后期分割視頻。
(3)聲音的錄制:錄屏時錄音錯誤率太高,經(jīng)常返工,浪費大量時間。為提高聲音的流暢性和準確率,畫面和聲音分開錄制。待視頻碎片在時間軸上剪切好后,根據(jù)播放進度錄制聲音。邊播邊錄,若中間出錯,可隨時停止,調整時間線繼續(xù)錄制。這樣既可以達到聲音的良好銜接,也無需從頭再錄。錄制聲音尤其要注意環(huán)境靜音,最后添加背景音樂。
微課視頻講究畫面的流暢性及精簡性,錄制要去除多余的干擾內容,利用多個片段剪輯拼裝,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節(jié)約了大量的返工時間。
4.后期處理
完整播放視頻,調整細節(jié),背景音樂要降低音量,不可喧賓奪主。生成視頻的格式可以是mp4,清晰度較高,容量較小,適合網(wǎng)絡共享,視頻截圖見圖5。
利用錄屏軟件的微課視頻制作完成了,配以相關的課程資源,如微教學資源、微任務單、課外知識鏈接等資源,根據(jù)不同的課型進行教學應用。
三、技術與藝術融合,內容與活動銜接
優(yōu)秀的微課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但由于其共享性、方便性、可反復性等特點,能夠物盡其用。精致的微課資源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
1.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錄屏型微課只有屏幕內容,沒有教師、現(xiàn)實環(huán)境等其他干擾,畫面主要以課件為主,因此對課件的設計、美化要求較高,尤其是圖文布局、色彩搭配、文字藝術性等,足夠的視覺沖擊力才能抓住觀眾的眼球,否則視頻畫面會顯得雜亂無章、單調乏味。設計課件時要遵循技術的美學特征:技術突顯、藝術依附[3]。
2.微課內容引入提問
純講授型的課堂往往容易讓學生失去耐心,不利于學生自我思考和總結。在微課中要適當引入思考和活動建議等,以多樣化的活動體驗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留給學生更多思考和創(chuàng)新空間。
3.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微課
自主學習視覺下對微課的需求,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習過程中的需求。在必要時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抽樣體驗學習,從而調整微課設計,彌補不足。
四、多樣化應用形式,多維度活動體驗
埃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提出不同的學習方法達到的學習效果不同,用耳朵聽、用眼去閱讀、視聽結合、用演示的辦法、分組討論和操作實踐學習知識,學生對知識的保持率由5%到75%成倍增長,微課設計不應局限于講授,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多角度活動體驗。
1.微課教學平臺(見圖6)
筆者采用ITtools教學輔助平臺,該平臺安裝方便,功能齊全,是一款優(yōu)秀的微課承載平臺。尤其是在線測試功能(選擇填空和操作題)可自行命題,測試結果可統(tǒng)計正確和錯誤率,直觀展現(xiàn)學情和教學質量。
2.微課教學課堂
組織教學要考慮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時間的安排,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課內課外相輔相成。課外的學習方式要借助于生活環(huán)境、硬件建設和網(wǎng)絡。以翻轉課堂為主流應用,微課設計要盡可能周全,便于針對性答疑。課內的微課應用結合課堂教學,有選擇的安排課程資源和實踐活動,如分層教學實現(xiàn)課內翻轉等,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轉變師生關系。
五、實踐成效
微課資源具有針對性,筆者應用在選修課教學中,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展開,受到學生的喜愛。
從學生的角度看,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研究問題更深入,拓展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空間,優(yōu)化學習方式方法,合理的利用碎片化時間。筆者采用微課的形式,結合網(wǎng)絡教室對Photoshop和3Dsmax選修課轉變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競賽更加積極,作品設計更融入生活,教學調查課堂滿意度高,操作題實現(xiàn)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從教師的角度看,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自身課程建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師自身的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將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開發(fā)的學習資源和教育課程將成為教師寶貴的財富,更關注在信息時代教與學的關系轉型。探索銜接中國傳統(tǒng)和移動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改進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是需要改進的方向。
微課將開創(chuàng)教學模式新時期,它必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教師在專業(yè)化道路上越走越遠。教師應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根據(jù)教學實踐研究教學模型,創(chuàng)新設計、制作和應用微課。
參考文獻:
[1]終于把“翻轉課堂”、“微課”和“慕課”說明白了[J].童大教育技術微信公眾平臺,2015(3).
[2]沈祖云.“課堂轉型轉向何方”的三個新路標,你正走在哪條道上?[J].教育能見度微信公眾平臺,2015(3).
[3]林雪濤,韓鵬.“技術-藝術”:微課制作的融合與突破[J].教學與管理,2014(12).
篇2
關鍵詞: 聽課; 評課; 氛圍; 亮點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4-0180-01
公開課、觀摩課凝聚了授課教師的智慧和心血。優(yōu)秀英語教師的公開課、觀摩課,常常以其獨特的教學風格、巧妙的教學設計、熱烈的課堂氣氛以及良好的教學效果,使聽課的教師深受啟迪,為英語教學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公開課、觀摩課也為英語教師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機會。那么,怎樣才能聽好一節(jié)英語課呢?筆者在這里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體會。
聽課、評課也是英語教師在互動中獲取經(jīng)驗、自我鍛煉、自我提高的過程。因此,聽課、評課是英語教師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業(yè)務能力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現(xiàn)階段聽課、評課存在的一個嚴重性的問題——“套路子”。
像“套路子”這種現(xiàn)象在聽課中很普遍。在聽課前,老師已經(jīng)安排了一切,包括由哪個學生回答哪個問題,怎樣來回答。被安排的學生完成任務式的搬出了“標準”答案后開始松懈,沒被安排的同學就更松懈了,因為這節(jié)課老師不會點到他。這樣的聽課質量往往是很差的。
那么,怎樣來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和認識課堂教學規(guī)律呢?
一、做好聽課準備
聽課前,要了解教學內容,熟悉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以及上節(jié)課的聯(lián)系,在教材中的位置等。還要了解授課教師的基本情況、學生的狀況等,如果能在心里設計好一個教案,在聽課時與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相比較,更能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二、做好聽課記錄
聽課過程中,聽課教學在大腦保持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下做好記錄。
(一)記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聽課記錄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思路、師生互動等。應特別記錄教學中的精華、別出心裁的手、出色的教學設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處理方式、去粗取精,捕捉新穎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為分析、思考和評課積累依據(jù)。
(二)記教學亮點。優(yōu)質課往往有很多亮點。聽課過程中我們要抓住一個個閃亮的時刻,使之成為珍貴的教學資料。
(三)記教學。教學是師生配合默契,精神高度集中時課堂達到的一種熱烈氛圍。優(yōu)質課往往迭起,我們應記下授課教師怎樣將課堂引入,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
(四)記教學特色。不同的英語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的側重情景教學法,有的側重活動交際法,有的側重任務性教學。有的嚴肅,有的和藹可親,有的富有教育智慧,善于誘導學生喜愛英語,有的活潑大方,使課堂氣氛濃郁熱烈。聽課中如能把這些特色記錄下來,以后融入自己的教學中,定能受益。
(五)記板書設計。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教學任務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其板書往往書法秀美,重點分明,知識點脈絡清晰,如能記錄下來,也是借鑒的資源。
(六)記課件的作用。電腦制作的課件通過聲、光、電技術使學生要接受的信息量達到最大化。能增強英語教學中新知識點對學生大腦的刺激,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在聽課時要研究授課教師是如何根據(jù)授課內容,選擇合適的多媒體,還要琢磨課件的制作技巧,這對于我們以后自己制作課件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還要留息授課教師的儀表著裝,課堂英語的語音語調,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作業(yè)的選擇及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方法等。
三、怎樣評課
(一)從教學目的上分析。從知識、能力、教學反應等幾個方面來制定一個教學目的。
首先,目標的制定要以教案為指導,需體現(xiàn)階段、年級、單元教材的特點,符合學生實際年齡和認知規(guī)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的結果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xiàn)在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用運到位,言語是否得體,吐字是否清晰。
再者,還要看課堂上對知識之間銜接點的引入是否連貫、到位,確保學生可以牢固知識傳授的各環(huán)節(jié)。
(二)從課本內容分析。評析老師一節(jié)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訂和落實,還要看其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和處理。評析一節(jié)課,既要看老師知識傳授的精準性、科學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取舍上是否新鮮、是否突出了重點、易化了難點,吸引了學生以及和學生之間是否有互動。
(三)從教學過程中剖析。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完成,那么,教學過程的設計對教學目標而言至關重要。
首先,評析教學過程看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依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一連串教學思路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堂課了。評,關鍵我們就評的是看你怎樣把這些一連串的思路連接、過渡、安排、設計、講練等。
其次,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新不新穎,與眾不同的的設計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容易使課堂出彩。
再次,看教學思路的清不清晰,清晰的教學思路、邏輯思維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點。
最后,看實際教學后的效果??磶熒g的互動是否積極、學生反映情況如何。
(四)從教師授課的能力來評。 一堂課,人人都能講,關鍵是還要講得好、講得巧。一個老師的教學功底尤為重要。不僅要有條不紊的講完自己所要表達的,還要有個人出彩的地方,如語言是否流暢、得體,是否生動有趣,能調動起整個課堂氣氛,能機智地處理課堂緊急狀況等等。
四、聽課后要反思提高
篇3
一、 聽課前必須進行必要的準備
聽課雖說是聽別人的課,但也要有備而聽??梢韵劝炎约寒斪鰣?zhí)教者,做到熟悉教材、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構思好自己的教學程序,如:教材如何處理,課堂結構如何優(yōu)化,教學重點如何突破,結合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寫好教案。聽課前還必須研究執(zhí)教者教案,看教學設計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層次性、邏輯性,并能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一些必要的預測。如有可能,對所聽課的班級的學生情況也加以了解,這樣聽課才能有思考、診斷的參照物、聽課時方能揣摩得更深、更透,才能從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二、 聽課時必須認真記錄和點評
聽課時,聽者必須時時審視執(zhí)教者,看他精講是否到位,方法是否得當,訓練是否有效,觀察整個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要認真記錄,要記下教學過程和環(huán)節(jié),要記下師生活動情況以及活動的起止時間,講和練的方式、內容、容量,練的人次;要記下板書設計,對教具使用情況,教者設計的當堂練習也可做適當?shù)挠涗?,記錄時盡量記師生的原話,在隨感欄里要及時記下值得學習之處和有待研究、改進的地方,及時點評,這樣做不僅可以迫使自己仔細記錄、積極思考,還可以防止遺忘,為以后的評課積累一些素材。
三、 聽課后必須參加評課
聽百家言,成一家書。聽課后應積極參加評課,因為課后的分析評議,實質上就是根據(jù)教學實踐對教學理論進行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這是聯(lián)系教學實際,學習、研究、檢驗,并進一步充實、發(fā)展、提高教學理論的一項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的可靠保證;再者,集體評課時,有具體評析對象比平時的紙上談兵強得多。在評課中,大家各抒己見,有利于彌補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同時把自己的見解講出來接受大家的評議,這樣才能達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評課時,首先要耐心地傾聽執(zhí)教者對教材、學生情況的分析,對教學思路的介紹,積極發(fā)言,大膽提出不同觀點,以自己記錄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分析教學的得與失。
四、 聽課后必須寫好聽后記
每聽一堂課,都應認真推敲,仔細品味,根據(jù)聽課和評課的紀錄,寫好聽后記,讓自己的點滴體會留有痕跡。聽課的真正目的并非聽課本身,而應讓聽之課成為豐富自己教學經(jīng)驗、完善自己教學方法的有益源泉。這樣的聽后記才會有益于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從而真正達到聽課為提高教學和科研服務的目的。
篇4
【關鍵詞】聽課評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3-0185-02
聽課與評課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聽課是學習,是一種由外而內的獲取過程。評課是表達,要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有價值的判斷(認識),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輸出過程。聽課與評課活動都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聽課與評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聽課的目的不明確
有些聽課的老師在聽課的同時,還批改作業(yè),導致聽課記錄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他們只是記錄了授課老師呈現(xiàn)在黑板上的內容或步驟。這樣就導致了聽課效率低下,聽課教師也無法學到實質性的東西。此外聽課老師忽視了學生的活動主體,僅僅記錄授課老師的活動設計。這就導致在評析課堂活動是否有效時,聽課教師因缺乏對主體能力與需求的認識而定位不準。
(二) 評課的針對性不強
在教研活動的評課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評課倉促,主觀性較強,沒有客觀同一的標準等問題。集體聽課的評課本應是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然而有時評課反映的只是專家或領導的教學理念,而不是對授課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評價,忽略了共同交流。
二、聽課,評課的意義和作用
聽課,作為一種常規(guī)性的教學研究活動,并不以評價為目的,而是為了開展對教學的研究,為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進行的。聽課是教師憑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從課堂情景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通過聽課,達到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促進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力。
評課,與聽課在教學活動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只有評課者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對所聽的課進行評價,授課教師才能做到揚長避短,改進教學方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已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如何實施有效的聽課,評課
(一) 聽課中要重點關注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聽課時要關注教師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即情境創(chuàng)設新課的導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鞏固、應用與拓展等是否合理,各環(huán)節(jié)如何控制時間,完成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過程和過渡是否有條不紊,充分發(fā)揮每一分鐘時間的效能; 對教材的加工,聽課時要關注教師是否對教材內容進行了二次加工并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否有新的資源和信息,拓展是否適度合理; 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聽課時要關注教師是怎樣充分、靈活、簡便、有效地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再現(xiàn)縱橫聯(lián)系,如何運用比較、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理解掌握新知。如何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教學方法與手段,聽課時要關注教師是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方法:手段:) 練習設計與知識拓展,聽課時要關注練習設計是否做到有針對性、層次性、拓展性,達到鞏固新知,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關注練習形式是否多樣,是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評課時應把握的要點
評課內容雖然涉及面廣,但一定要把握好評課要點。評課時,以這些要點為基本線索進行展開,或上升到理論,或結合實例。這樣,評課活動的內容才會充實。
授課教師要具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分層要求,教師的教要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教學目標的擬定要全面,具體,準確,恰當,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落實;教學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楚,思路清晰,能把握好各環(huán)節(jié)的側重點;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以任務為驅動,設計并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有序,有趣,有效;遵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教師不只是單純傳授知識,還是注意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盡量創(chuàng)設語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使學生好學,樂學,會學。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評課中的反饋又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所以,在聽課,評課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和剖析問題,正確認識其意義和作用,并接受聽課技巧和評課策略方面的培訓,以一種友善,主動的方式對待同事互助的聽課和評課活動和自我反思,這是一種"共贏"的行為,有利于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高中新教師 聽評課 策略
一、新教師在聽評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
聽評課也稱為課堂觀察,是高中新教師專業(yè)成長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經(jīng)常性的任務。新教師在日常聽評課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1.聽課前準備不足,聽課目的性不強。高中新教師教學任務繁重,通常課前沒有充足的準備,往往夾著書本直接去課堂聽課。在聽課的時候一般只看熱鬧,關注形式。對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什么這樣設計,很少關注和思考。
2.聽課時關注點不明確,盲目記筆記。從教頭幾年是一個不斷學習與適應的過程,有些高中新教師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每次聽課都沒有一個明確的關注方面,聽課筆記的記錄也很盲目,往往什么都記,一節(jié)課下來累得不行,但所記內容課后又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3.聽課后缺乏對照和反思。高中新教師由于聽課的目的性不強,往往聽課一結束就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很少會聯(lián)系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很少會思考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樣的聽課毫無實際意義。
4.不知如何進行評課。 部分高中新教師對評課理論缺乏學習,不知道有關評課的原則和方法。所以,一旦同事之間要互相評課就會異常尷尬,不知從何評起。
5.重聽輕評,參評面窄。很多高中新教師對聽課很重視,但是評課時就不那么積極了,往往是組長點名時才勉強說幾句。也有的新教師認為自己年輕缺乏經(jīng)驗,不夠資格評課,評課會議上領導“一言堂”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
6.敷衍了事,平淡膚淺。有些新教師怕評課時說不好會影響到同事關系,所以只說好不說壞,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徐世貴指出,有些新教師雖提了不少意見,但多半是枝節(jié)問題,總之,評議平淡膚淺,觸及不到實質問題。
二、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1.缺少理論素養(yǎng),認識不到位。課堂觀察是近十年來才興起的一項教學科研活動,高中新教師在學生時代經(jīng)歷的都是傳統(tǒng)聽評課,受其影響,他們缺少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聽評課理論重視和學習,缺乏相應的理論素養(yǎng),教學經(jīng)驗不足。這就要求新教師要注重學習,不斷更新思想,讓每次聽課都有新發(fā)現(xiàn)。
2.缺乏有效聽評課制度規(guī)范。目前有些高中聽評課制度不規(guī)范,學校管理層缺乏對有效聽評課制度建立的重視。有關評價機制往往只是對新教師進行考核評定。忽視了聽評課促進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功能。同時,相關組織人員事前沒有具體的要求和管理,這些都導致了高中新教師聽評課過程中的盲目、隨意。
三、高中新教師有效課堂觀察策略
為避免聽評課中關注點不足以及評課隨意、盲目等問題,高中新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觀察的維度。崔允等人指出,教師聽課中需要關注以下四個維度,即學生學習、 教師教學、學科性質和課堂文化,并選擇多樣化的視角進行分析。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研究實踐,以英語學科為例,將聽課中的新教師應有的關注點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聽學生―― 學生在課堂中是怎樣學習的?學習是否有效?還存在哪些問題?
(2)聽目標―― 教學目標定位如何?哪些主要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設計是合適的,并有利于學生學習?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可以運用哪些有效的教學資源?
(3)聽教材―― 同科怎樣處理教材?學科特點表現(xiàn)在哪里?英語課程理念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嗎?也就是說教學目標是根據(jù)什么來預設的?教學中關注了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嗎?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和進行了價值引領嗎?
2.課堂觀察的基本步驟
在實施過程上,課堂觀察主要分為觀察前、觀察中、觀察后。根據(jù)陳瑤等人的研究,新教師從事課堂觀察行動研究的具體步驟可為:
觀察前:(1)確定研究的目的和觀察的問題――針對實際工作中所需解決或改善的問題確定研究方案;(2)研究的準備――工具準備(問題體系、觀察的框架、表格或錄音錄像設備等),教師素質準備(意識、方法或技術,如觀察研究模式等)。
觀察中:自我觀察、合作觀察的選擇實施(記錄、問卷調查、訪談)。
篇6
【關鍵詞】 英語教師 聽課 評課
Senior English lesson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is very common in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It is a good way to train the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m. However, although many English teachers often conduct the English lesson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quite a lot of them can not do it very well. Here, I will take Mr. Li’s lesson an example to show how to do it well.
1. Before lesson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As for lesson observation, the teachers should make preparation before lesson observation, if they want to learn some knowledge from lesson observation. For example, they should make a contrast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lesson content with the teaching designed by them. As I look at you with my lens, I consider you a mirror, I hope to see myself in you and through your teaching.Therefore, before lesson observation, we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what the lecturer will teach. Then we can compare his/her teaching with ours easily when we conduct the lesson observation.
2. While lesson observation
In lesson observation, we must use the dialectical view looking at other teachers’ classes, and learn how to discover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while we observed Mr. Li’s teaching and took notes, we should watch how he organizes the class, how he uses th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to break through the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the students’ reaction to the lesson. At the same time, we may conclude Mr. Li’s personal qual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his disadvantages. At first, Mr Li asked their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beautiful music when showed some pictures to the students about famous music band on the screen. Asked them to try to guess who he/she was and what they were. Then he tried different way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such as Fast reading,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 In the end he together with his students summed up the lesson and then assigned the homework. From it we can easily find out Mr. L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first is some problems about his teaching wit. He ignored a student who was late and even critic a girl who could not answer his question before class. But his beautiful handwriting and fluent spoken English as well as good organization of the lesson struck me most.
3. After lesson observation
(1) About teaching aims
To see whether he has achieved the teaching aims or not. In this lesson, Mr Li used many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nd has achieved teaching aims successfully.
(2) About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o see how he settled the problem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he lesson in this lesson, Mr Li used many reading way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which is appreciated,
(3) Abou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Mr. Li used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to organize the lesson. He paid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used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to train the students’ cooperative and communicative skills, which is good to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s were happy to take part in different kinds of activities.Therefore,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 or among students, they cooperated well with each other.However,we can not do such things, “She(Teacher) neglected whether the student had absorbed the knowledge and learned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whether the students liked to get the knowledge in that way”.
(4) About the teacher himself or herself.
篇7
一、有關語音的調查問卷和摸底測試的調查研究
課題組把216位轉崗教師分成7個小組,通過摸底測試的形式,讓他們把試題里的音素、單詞、句子和語篇逐一讀出來,課題組進行記錄、分析和歸納。
1. 音素的發(fā)音不準確。輔音問題較嚴重,摩擦音基本不會發(fā),例如,許多教師把zoo/zu:/讀成 /dzu:/,把busy/bizi/讀成/bidzi/,把birds /b?藜:dz/讀成 /b?藜:z/.發(fā)/θ/和/e/時,多數(shù)教師的舌位不準確,把/θ/讀成 /s/,如將thank讀成/s??耷k/,將three讀成/sri:/,father讀成/fa:d?藜/,把this讀成/dis/。三個鼻音也發(fā)不準,受到方言的影響,很多教師不能區(qū)分/n/和/l/,經(jīng)常以/l/代替/n/。如把nice讀成/laiz/,把night讀成light.輔音連綴生硬,往往在兩個輔音之間添加元音/?藜/,比如/kl/、/kr/、/br/、/fl/、/pr/等,把brown讀成/b?藜raun/,把glass讀成/g?藜la:s/,clothes讀成 /k?藜l?藜u?奩iz/。元音單個發(fā)音的時候問題不算嚴重,但是放在單詞或句子里頭的時候就變音移位了。該大不大,該小不小,該長不長,該短不短;開口小的嘴巴合不攏,而開口大的音嘴巴又張不大。例如,許多教師把/?/讀成/e/,將bag/b?g/念成/beg/,將cat/k?t/念成/ket/,head /hed/和hand/h?nd/混淆,把hand念成/hend/;把/ei/讀成/e/,如把game/geim/讀成/gem/,把sale/seil/讀成/sel/,把name/neim/讀成/nem/;讀time, warm這類單詞時結尾不合攏嘴巴。
2. 重音、失去爆破音讀不到位。漢字沒有重音的現(xiàn)象,而英語單詞包括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和多音節(jié),不少教師容易讀錯多音節(jié)單詞的重音,主要是由于沒有掌握重讀音節(jié)的語調,常?;煜谑滓艄?jié)、第二個音節(jié)和末音節(jié)的重音,導致重音移位。如把parade讀成 /p?藜reid/,把雙重音thirteen讀成 /θ?藜:ti:n/。英語中有六個音/b/ /p/ /d/ /t/ /g/ /k/為爆破音,當它們后面進階緊接著另一個爆破音或/d?廾/ /t?蘩/ /?蘩/ /dr/ /tr/ /v/ /f/時,爆破音要失去爆破,即口型和舌位擺在發(fā)該爆破音的位置,但沒有發(fā)出來。有些教師沒有掌握這一規(guī)則,把爆破音也清晰地發(fā)出來。如把goodbye /gudbai/里的/d/也讀出來。
3. 沒有連讀的習慣,句子的語調不流暢。很多教師在朗讀句子的時候沒有連讀的習慣,一個一個詞語響亮地讀出來,顯得生硬不流暢,如“What did you do on Sundays?”did和on應該弱讀,第二個do就要重讀,而有些教師把每個單詞都讀得很強。
二、導師深入課堂聽課,了解轉崗教師課堂存在的問題
培訓者具體分配到各個鎮(zhèn)街當導師,培訓前分別到各個街鎮(zhèn)小學聽課,及時真正地了解轉崗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通過聽課、記錄和組員集中評課歸納出以下的狀況:語音不準,語言專業(yè)知識缺乏,課堂語言都是以中文貫穿課堂;教學的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的、脫離語境的單詞、句型教學普遍存在,教學的效果不理想。此外,通過交談,還發(fā)現(xiàn)教師們對課題研究方面的意識薄弱,不能真正了解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方法。
三、啟示與策略
1. 采用小班培訓。216位轉崗教師分成7個班,每班30人左右,導師們可以近距離與學員接觸,而且可以逐個糾音。在課堂模擬時,導師可以給每組做詳細的評課和指導。
2. 采用“語音+技能+實踐”相對獨立又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第一期首先是單一的語音培訓(48個因素、單詞的重讀和弱讀、失去爆破、句子的連讀和意群的停頓等),而且將語音培訓貫穿于每一期。第二、三期是教學技能的培訓,將實踐貫穿于語音和技能培訓中。
篇8
【關鍵詞】課堂觀察 內涵 內容和方法
一、引言
課堂是一個豐富的世界,也是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課堂既是預設的也是生成的,課堂觀察也就有了各種可能或變化的視角。善于選取、生成觀察的視角對于英語教師從事教學與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英國課程論專家斯坦豪斯曾明確提出,“教育科學的理想是每一個課堂都是實驗室,每一名教師都是科學研究共同體的成員”。(轉引自楊在寶、張杰、王燕,2012)課堂觀察是以改進教學、發(fā)展教學業(yè)務能力以及教學科研能力為目的的一種學術探討活動,通過有效的課題觀察,英語教師可以更新教學觀念,交流教學經(jīng)驗,探討教學方法,回報研究成果,是英語教師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很多學校中,一些英語教師,尤其是青年英語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緊張,忽視了聽課質量的把握,在聽課當中,無目的性、無針對性,只是記錄授課教師的教學步驟和板書內容,這樣的聽課活動不能突出癥結所在,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課堂觀察的內涵
所謂課堂觀察,就是觀察者帶著明確的觀察目的,憑借感官及輔助工具,將研究的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將課堂中的連續(xù)性教學事件拆解成微小單元,透過觀察點對每一個單元定格、掃描、搜集、描述與記錄相關的詳細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朱水萍,2012)由此可見,觀察者需要根據(jù)自身的聽課需求,將一整堂化整為零,選擇特定的觀察角度,開展有針對性的觀察課堂活動。崔允濟、周文葉曾經(jīng)指出課堂觀察與傳統(tǒng)的評課不同,是一項專業(yè)活動,旨在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yè)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yè)學習的重要內容。(張獻偉,2012)開展有效的課堂觀察是課堂教學和教育研究的橋梁,讓英語教師的教學研究扎根于課堂,以改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英語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進而促進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聽課教師帶著自己的預設問題走進他人課堂,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進行平等對話、進行著思想碰撞,課堂觀察后在與被觀察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經(jīng)驗,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在意識到課堂觀察的內涵,意識到課堂觀察對自身教學教育研究能力發(fā)展的作用,才能端正英語教師對日常聽評課的態(tài)度。
三、課堂觀察的內容與方法
課堂觀察的關鍵點是觀察者要明白為什么進行觀察,觀察什么以及如何進行觀察。由此可見,課堂觀察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論觀察者是青年教師還是成熟教師,都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和研究目的來選擇觀察對象、觀察內容以及運用不同的觀察手段,制定好觀察計劃,寫好觀察后的反思,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觀察效果。
(一)加強理論修養(yǎng),增強觀察能力
據(jù)研究,英語學科教師專注于科研者比例與其他眾學科相比排名靠后,由此可見,英語教師加強自身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更加迫在眉睫。課堂觀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而是要具備一定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才能將其做好。觀察者儲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思想內涵是做好課堂觀察的前提和基礎。課堂觀察不同一般意義上的聽評課活動,它是觀察者從課前準備、課中觀察到課后交流的過程,全面地學習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和教學援助等專業(yè)能力,是英語教師進行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而開展的一種有效教學研究途徑。為了能讓課堂觀察有目的、有深度、有實效性,觀察者必須在開展課堂觀察之前加強自身理論修養(yǎng),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這也可以讓觀察者找準研究主題,站得更高,看待問題更全面,底蘊和內涵更加豐富,從而為課堂研究奠定基礎。(二)選擇課堂觀察視角,制定觀察量表。LICC模式把課堂觀察的內容分成4個維度,即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每個維度包含5個觀察視角,但每個視角的觀察點均不同。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朱一平走向“課堂觀察”的聽評課)
課堂觀察從宏觀層面上到微觀層面上涉及到感受課堂氛圍、聚焦課堂管理、培養(yǎng)高品質的思維能力、探尋教學過程的清晰度、查證教學指導方式的多樣性、明確教學目標定位、檢驗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以及評估學習的成功等。觀察者首先應該根據(jù)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確定好本次或一定階段的課堂觀察面是立足于宏觀上還是微觀,進而設計好課堂觀察量表,以便開展觀察活動??灼笃秸J為:“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既要看過程,又要看結果”。(趙國忠,2010:7,轉引自劉秀珍,2013)高中英語教師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教學行為目標性不強,重難點不突出。英語教師教學中“一言堂”現(xiàn)象還很嚴重,不符合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課堂改革應該從轉變課堂互動方式開始,由單一的師生交往轉變?yōu)閹熒?、生生多維度交往,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諧關系,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戚業(yè)國,2005:140,轉引自劉秀珍,2013)。所以科學、系統(tǒng)地設計課堂觀察量表,并運用觀察量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是至關重要的。
在設計課堂觀察量表過程中,應注重從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自身學科的基本特點出發(fā),完成課堂觀察量表主體要素的建構,發(fā)揮其改善英語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學研究水平的主體途徑。觀察量表作為課堂觀察活動的主要輔助工具,應注重完善其內在的結構性體系,觀察者應根據(jù)本次或本階段課堂觀察的立足點,設計具有個性化和針對性的觀察量表,并充實其內在參數(shù)設置,使之真正成為觀察者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英語教學問題,開展教學研究的有力工具,使之既體現(xiàn)教學的實然性,也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應然性。例如,在觀察教師工作方式上,我們可以事先預設觀察視角,通過評價與思考來觀察課堂,設計如下量表:
我們也可以就某一項課堂指數(shù)預留課堂臨時生成空間,在觀察整個課堂活動中,邊記錄過程,邊評價與思考。例如,我們在觀察教學目標設計是否合理層面時,可以做如下量表的設計:
通過改進和優(yōu)化觀察量表設計,達到轉變英語教師自身的課堂互動方式,實現(xiàn)課堂的多維度交往,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達到既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又能改進英語教師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的目的。
(三)運用課堂觀察策略,做好課后反思
根據(jù)觀察的不同時間節(jié)點,課堂觀察可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觀察者主要做好兩件事:首先是做好觀察過程中必需的輔助工具,例如設計所要觀察維度和視角的量表、錄音錄像設備等。其次是與被觀察者做好課前交流,了解學生學情、授課內容、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流程及其設計意圖,預設問題。課中觀察者根據(jù)特定需要選擇和變換不同的觀察地點和觀察方式,填寫好觀察量表,做好錄音錄像等工作,真實地記錄下課堂生成的原始狀態(tài)。課后觀察者可以首先與被觀察班級學生進行面對面地交流,了解學生的習得情況,以獲得關于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其次可以與授課英語教師就自己所觀察的視角進行探討,交換心得體會,獲取教師的第一手資料。最后觀察者需要就課堂記錄的量表數(shù)據(jù)、錄音錄像等、與學生和授課英語教師交流記錄等原始資料進行具體分析,深層次反思,探尋更完善合理的教育教學方式與手段,并將反思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結合理論依據(jù),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課堂觀察的內容與方法層面進行了淺層次的探討,還存在諸多不全之處,例如觀察維度和視角的選取要素、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觀察量表等。實踐證明,有效的課堂觀察不僅有助于英語教師提高教學實績,更是實現(xiàn)英語教師由一名普通的教書匠向研究性學者轉型的捷徑。
【參考文獻】
[1] 楊在寶、張杰、王燕. 基于課堂觀察提高英語教師教學能力[J]. 教育與職業(yè),第35期(總第747期).
[2] 朱水萍. 課堂觀察“步步移”:日常推門聽課的多維視角[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2(10).
[3] 張獻偉. 課堂觀察中的倫理初探[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2(5).
[4] 朱一平. 走向“課堂觀察”的聽評課[J]. 教學月刊?中學版,2012 (10).
篇9
關鍵詞:有效性教研組活動英語
教研組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基層組織,是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活動基地。有效的英語研組活動是英語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英語教研組活動流于形式、效率低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筆者認為中小學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提高英語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
一、抓好教研組長隊伍
教研組長在教研組中起著核心和帶頭作用,是教研組的靈魂。 教研組長教學水平的高低、組織能力及責任心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研組的建設,影響到學校教學研究水平的提升。學校要認真選拔和培養(yǎng)教研組長,指導和督促他們履行自己的職責,支持他們的工作,關心他們的學習和進步,幫助他們協(xié)調好工作關系和人際關系,給他們一定的自。
二、精選教研內容
教研組要結合本校、本學科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精心選擇教研內容,使教研活動的收益最大化。常見的教研組活動內容有:
(一)教育理論學習
“教育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總結、歸納、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認識,是由概念、命題、原則等構筑的系統(tǒng)的理論結構,反映了教育活動現(xiàn)象背后的必然的聯(lián)系?!雹賹W習教育理論,有助于科學認識教育現(xiàn)象,正確解釋教學問題,有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所以,教研組長要利用教研組活動的時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 了解前沿的教改理念和教改信息。
(二)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能集中多位英語教師的智慧,使教學工作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高水平地進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
(三)聽課評課
學校要組織一英語教師共同聽課,然后在教研組活動時間進行評課,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達到盡快解決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推廣教學經(jīng)驗、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建議對“同題異構課”進行評析,相同的授課內容,不同的教學構思,可以對比性地看出不同教師教學設計、過程、效果和教學方法的異同與優(yōu)劣,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四)進行教改實驗
英語教研組要積極參與教改實驗,組織教師大膽實踐,認真總結,積極推廣。實驗課題可來自上級下達的教改課的實驗,也可根據(jù)本校和本學科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五)進行專題研究
專題研究要定好專題、人員、時間,使研究有成果,以形成本校或本學科的辦學、教學特色。
(六)組織教學比賽。如學校定期開展的各類綜合性或專題性的教學比賽,如每年一次的全校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骨干教師示范課等。
(七)培訓青年教師。教研組活動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平臺,學校要善于利用教師的集體智慧,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為“熟手”。
三、規(guī)范活動制度
(一)學期初要制定活動計劃,對研究內容、研究重點、活動安排、理論學習等做出詳細、切實可行的計劃。
(二)教研組活動時要做到“四定”、“三記錄”、“兩提醒”。
“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活動主題、定中心發(fā)言人。
“三記錄”即每次活動要記錄活動過程、記錄活動效果和記錄存在的問題。記錄完成后由主管領導簽字。
“兩提醒”即教研組長要提醒下周活動的內容、活動的具體要求,讓老師提前作準備。
(三)學期末要由組長寫出教研組活動總結,并提出對下一個學期教研活動的建議與要求,還要在學校進行交流。
四、加強活動督導
為提高教研組活動的實效,學校、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要加強對教研組活動的督導。
(一)學校、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對每學期初教研組上報的學期教研組活動計劃要層層把關,剔除空洞無物“大理論”式的教研內容,力求教研組活動為解決英語教學實際問題服務。
(二)學校、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領導要經(jīng)常深入教研組,了解英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三)學校應劃撥一定經(jīng)費支持教研活動的開展,還要為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訂閱專業(yè)雜志,以此來促進教師的業(yè)務和能力的提升。
五、引入競爭機制
“競爭促進發(fā)展”, 引入競爭機制可以切實提高英語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學校、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考評方案,讓英語教研組參與和其他學科教研組的競爭。評出優(yōu)秀教研組、優(yōu)秀教研組長和積極參與教研活動的骨干教師,并將考評結果納入教師評優(yōu)、評模、晉級考評中,要和績效工資掛鉤。
參考文獻:
[1] 潘露.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研組建設構想[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7(09)
[2] 王成軍,彭素花,王永和.在組織教研活動時應關注些什么[J].現(xiàn)代教學.2007(Z2)
[3] 柳夕浪.教研組活動應聚焦于學科教學知識[J].中小學管理.2008(01)
[4] 陳鴻.創(chuàng)建以探究為實質的合作教研文化――基于課改背景下的合作型教研組建設[J]. 教育革新. 2010(06)
篇10
有幸加入“**名師工作室”,興奮的同時也自知身上的艱巨任務,本學年我將以工作室為平臺,積極參與課題研討交流,學習名師和各成員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爭取做優(yōu)秀的小學英語教師?,F(xiàn)將本人所制定的研修計劃記錄于下:
1、深入研究學習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材,研究其編排的體系特點,正確把握好教材環(huán)節(jié)設置。并在有效研究基礎上,對教材的進行優(yōu)化,做好拓展和刪減后期工作,以讓教材更適用于我校學生學習的特點,發(fā)揮好教材的最大優(yōu)勢。
2、堅持更新自己博客,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滴點感悟感受分享出去;問題與困惑與同仁交流,并在長期的記錄中,做以小結歸納,爭取以撰寫論文形式發(fā)表出去。
3、在名師的引領和小組成員的幫助下,不斷改進學科教學,總結教育教學方法、經(jīng)驗,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實現(xiàn)自我成長,成為學科教學的示范者。本學期在校內進行1次以上的教學展示,提交優(yōu)秀教學設計或優(yōu)質課實錄;
4、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積極參與各類的聽課、說課、評課。并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擴大自己的視野,讓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適應新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