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檢測檢測報告范文
時間:2024-03-12 18:12: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質檢測檢測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原水;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Abstract: the west zhuhai flat in spring the raw water pumping station the drinking water pumping station of the main peace water quality indexes: the turbidity and chromaticity, PH value, ammonia nitroge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Dcr, hardness, chloride, residual chlorine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pumping station flat each index all meet GB5749-2006 "life sanitary standard for drinking water";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GB3838-2002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raw water belongs to the flat pumping station Ⅱ kind of water quality, the first-grade protection zones.
Keywords: raw water; Drinking water; Health standard
中圖分類號:06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平崗泵站取水于西江,是向珠海市和澳門供應原水重要泵站之一,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兩地生產、人民生活和身體健康。每年春季,或許是農田排水原因,西江水質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012年春季,為把握好原水狀態(tài)和飲用水水質,筆者對原水和飲用水部分水質指標進行檢測和評價。水質檢測指標主要包括微生物指標、毒理指標、感官性狀、放射性指標和理化指標。根據實驗室條件,選擇了濁度、色度、PH值、氨氮、化學需氧量CODcr、硬度、氯化物、余氯進行檢測,以評價原水和飲用水水質。
水樣采集和保存
1.1 水樣瓶
采用容積為2L具塞聚乙烯塑料瓶,先用10的鹽酸浸泡,再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洗凈。
1.2 原水采集
采樣前應用所取的水樣沖洗水樣瓶2-3次,采樣時將水樣瓶置于水面下20-30cm處,在河口上游、下游、中游、深處、淺處進行采樣。
水樣保存
水樣可放在4°C左右的地方。對于要測定有機物CODcr含量的水樣要加入殺生物劑HgCl2,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并將水樣存于4°C左右的地方[1]。
水質檢測
濁度的測定
2.1.1方法
光電濁度計HACH
2.1.2原理
當光線照射到液面上,入射光強、透射光強、散射光強相互之間比值和水樣濁度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通過測定透射光強,散射光強和入射光強或透射光強和散射光強的比值來測定水樣的濁度。
2.1.3步驟
①開機預熱30min后,將“標定測量”撥動開關置于測量處。
②按“鍵頭鍵”選擇適當的量程。(為減少誤差,盡量使用低量程,但也不能超量程)
③緩慢注入約50mL被測樣品,用濾紙擦凈樣杯。
④將樣杯平穩(wěn)置地于比色池,蓋上比色池內蓋,關閉比色池蓋。
⑤待顯示數據穩(wěn)定后,即可讀取被測溶液的濁度值。
⑥讀數后立即取出樣杯,等待下一個樣品的測量或關機。
注:在測定樣品過程中,如所測樣品不在同一個量程范圍,則按量程鍵進行量程切換。(另:為保證測量重復性良好,樣杯寬定位條務必面向使用者)
2.1.4計算與結果
渾濁度檢測結果可于測定時直接讀取。
色度的測定
方法
鉑鈷標準比色法
原理
用氯鉑酸鉀和氯化鈷溶液配制成標準色列,與水樣進行比較。規(guī)定相當于1mg鉑在1L水中所具有的顏色稱為1度,作為色度的單位。
步驟
將50mL透明水樣,置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如水樣色度過大,可少取水樣,用蒸餾水稀釋后比較。
如水樣渾濁,可將水樣放置澄清或離心沉淀后,取上清液進行比較。
另取50mL具塞比色管11支,分別加入鉑鈷標準溶液0,0.5,1.0,1.5,2.0,2.5,3.0,3.5,4.0,4.5及5.0mL,加蒸餾水至刻度,混合均勻,配制成0,5,10,15,20,25,30,35,40,45及50度的標準色列,可長期使用。
將水樣與鉑鈷標準色列進行比較。如與標準色列不一致時,則為異色,可用文字描述。
2.2.4 計算與結果
相當于鉑鈷標準溶液用量(mL)×500
色度(度)=--------------------------------------
水樣體積(mL)
表2平崗泵站原水與飲用水色度檢測結果
以飽和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玻璃電極為指示電極組成原電池。在25°C時,溶液中每變化一個PH值單位,即產生59.1mV的電位差,在儀器上直接以PH的讀數表示。溫度差異通過儀器上的補償裝置進行校正。
2.3.3步驟
校正儀器,再測量水樣的PH值。以上述方法分別對原水和飲用水取樣檢測,因PH值基本一致,故取平均值作為原水和飲用水的PH值。泵站原水和飲用水PH值見表3
表3 平崗泵站原水與飲用水PH值檢測結果
水樣及檢測結果
項目 原水 飲用水
PH值 7.6 7.3
氨氮的測定
方法
直接納氏比色法
原理
水中氨氮與碘化鉀在堿性條件下生成黃至棕色的化合物,其色度與氨氮含量成正比。鈣、鎂、鐵等離子能使溶液產生渾濁,可加入酒石酸鉀鈉掩蔽。水樣中含有余氯時,可與氨結合生成氯胺,再用硫代硫酸鈉脫氯。
步驟
取50mL水樣(如氨氮含量大于0.1mg,則取適量水樣加蒸餾水稀釋至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如水樣渾濁,則取100mL水樣,加入1mL硫酸鋅溶液,搖勻。再加入0.4~0.5mL6N氫氧化鈉溶液,使水樣的PH值為10.5。靜置數分鐘后,用移液管吸取上部清液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或將水樣用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25mL后,用移液管吸取50mL濾液,置于50mL比色管中。
另取50mL比色管10支,分別加入氨氮標準溶液0,0.20,0.40,0.60,0.80,1.0,2.0,4.0,6.0,及10.0mL。用蒸餾水稀釋至50mL.。
向水樣及標準溶液管內分別加入1mL50的酒石酸鉀鈉溶液,混勻;再加1.0mL碘化汞鉀溶液,混勻后放置10分鐘,進行比色。
2.4.4 計算與結果
相當于氨氮標準溶液用量(mL)×10
氨氮(N,mg/L)=----------------------------------------------------------
水樣體積(mL)
表4平崗泵站原水與飲用水氨氮值檢測結果
2.5.1 方法
重鉻酸鉀法
原理
在強酸性條件下,一定量的重鉻酸鉀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機物和無機物)氧化,過量的重鉻酸鉀以試亞鐵靈作指示劑,用硫酸亞鐵銨回滴。由消耗的重鉻酸鉀量,即可計算出水樣中還原性物質被氧化所消耗的氧的mg/L數。
本法可將大部分有機物氧化,但直鏈烴、芳香烴、笨等化合物仍不能被氧化。若加硫酸銀作催化劑,直鏈烴可被氧化,但芳香烴類仍不能被氧化。
氯化物在此條件下也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生成氯氣,消耗一定的重鉻酸鉀,而干擾測定。因此,水樣中氯化物高于30mg/L時,需加硫酸汞以消除干擾。
步驟
吸取50mL均勻水樣置于500mL磨口三角(或圓底)燒瓶中,加入25mL重鉻酸鉀標準溶液,再慢慢加入75mL濃硫酸,邊加邊搖動。若用硫酸銀作催化劑,此時再加入1g硫酸銀,加數粒玻璃珠,裝上回流冷凝器,加熱回流兩小時。
若水樣中含有較多氯化物。則取50mL水樣,加硫酸汞1g、濃硫酸5mL。待硫酸汞溶解后,再加入重鉻酸鉀溶液25.0mL、濃硫酸70mL、硫酸銀1g,加熱回流兩小時。
冷卻后,先用少量蒸餾水從冷凝管口沖洗冷凝管壁,再用蒸餾水稀釋磨口三角(或圓底)燒瓶中至約350mL。溶液體積不得少于350mL,因為酸度太高,終點不明顯。
取下燒瓶,冷卻后加入2-3滴試亞鐵靈指示劑,用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橙黃色到藍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為止。記錄水樣消耗的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的毫升數(V1)。
同時要做空白試驗,即以50mL蒸餾水代替水樣,操作步驟與對水樣的測定相同。記錄空白試驗所消耗的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的毫升數(V0)。
2.5.4 計算與結果
(V0-V1)×N×8×1000
化學需氧量(O2,mg/L)=------------------------
V水樣
式中N-----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的當量濃度;
V水樣---水樣體積(mL)
表5平崗泵站原水與飲用水化學需氧量CODcr值檢測結果
水樣及檢測結果
項目 原水 飲用水
CODcr(mg/L) 13.56 2.80
硬度的測定
方法
絡合滴定法
原理
本法測定的硬度是鈣、鎂離子的總量,并換算成氧化鈣計算。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簡稱EDTA)可與水中的鈣、鎂離子形成無色可溶性絡合物。指示劑鉻黑T則能與鈣、鎂離子形成紫紅色絡合物。用EDTA滴定鈣、鎂到達終點時,鈣、鎂離子全部與EDTA絡合而使鉻黑T游離,溶液由紫紅色變?yōu)樗{色。
水樣的PH值對滴定結果影響較大。堿性增大可使滴定終點明顯,但有析出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沉淀的可能,故將溶液PH值控制在10為宜。
水樣中含有較多量的有機物時,對滴定終點有影響。某些普通金屬離子的干擾作用,可用硫化鈉或鹽酸羥胺消除。
在緩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鎂鹽,可使滴定終點明顯。
步驟
吸取50mL水樣(若硬度過大,可少取水樣,用蒸餾水稀釋至50mL),置于150mL三角瓶中。
若水樣中有其它金屬離子干擾,滴定時終點拖長或顏色發(fā)暗,可加入1mL5硫化鈉溶液及五滴1鹽酸羥胺溶液。
加入2mL緩沖溶液及五滴鉻黑T指示劑(或一小勺固體指示劑),立即用EDTA標準溶液滴定,充分振搖,至溶液呈藍色時,即為終點。
計算與結果
V×M×56.08×1000
總硬度(CaO,mg/L)=-----------------------
V水樣
式中V-------EDTA標準溶液體積(mL);
M-------EDTA標準溶液摩爾濃度;
V水樣--------水樣體積(mL)
2.7氯化物的測定
2.7.1 方法
莫爾法(硝酸銀標準溶液滴定法)
原理
在中性或弱堿性溶液中,以鉻酸鉀作指示劑,用硝酸銀滴定氯化物。氯化物先沉淀。到達終點時,則有磚紅色鉻酸銀沉淀生成。
水樣中含有亞硫酸鹽及硫化氫,耗氧量超過15mg/L時,會干擾氯化物的測定。
步驟
水樣的處理:
如水樣帶有顏色,則取150mL水樣,置于250mL三角瓶內,加入2mL氫氧化鋁懸浮液,振蕩均勻后過濾,棄去最初濾下的20mL。
如水樣中含有亞硫酸鹽和硫化物,應加氫氧化鈉溶液將水樣調節(jié)至中性或弱堿性,再加入1mL30的過氧化氫,攪袢均勻。
如水樣的耗氧量超過15mg/L時,可加入少許高錳酸鉀晶體,煮沸后加入數滴乙醇,以除去多余的高錳酸鉀,再進行過濾。
取50mL原水樣或經過處理的水樣(若氯化物含量高,可改取適量水樣,用蒸餾水稀釋至50mL),置于蒸發(fā)皿內;另取一蒸發(fā)皿加入50mL蒸餾水。
分別加入兩滴酚酞指示劑,用0.05N硫酸溶液或0.05N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至紅色剛剛變?yōu)闊o色,再各加入1mL鉻酸鉀溶液,再用硝酸銀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同時用玻璃棒不停地攪拌,直至產生淡桔黃色為止。
計算與結果
(V2-V1) ×TAgNO3/Cl-×1000
氯化物(Cl-,mg/L)=------------------------
V水樣
式中V1-----蒸餾水空白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體積(mL);
V2--------水樣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體積(mL);
TAgNO3/Cl---------1mL硝酸銀溶液相當于氯化物(Cl-)的重量(mg);
V水樣-----水樣體積(mL)。
2.8.1 方法
鄰聯甲笨胺比色法
2.8.2原理
余氯與鄰聯甲苯胺生成黃色化合物,根據顏色的深度進行比色。本法測定的是游離性余氯及總余氯。
水中所含懸浮性物質應用離心法去除。干擾物質最高允許含量如下:高鐵,0.2mg/L;四價錳,0.01mg/L;亞硝酸鹽,0.2mg/L。
本法余氯的最低檢出濃度為0.01mg/L。
步驟
取與配制永久性余氯標準比色管用的同型50mL具塞比色管,先加入2.5mL鄰聯甲苯胺溶液,再加入澄清水樣50.0mL,混合均勻。水樣溫度最好為15~20°C,如低于此溫度,應先將水樣放在溫水浴中,使溫度升高到15~20°C。
水樣與鄰聯甲苯胺溶液接觸后,如立即進行比色,所得結果為游離性余氯;如放置10分鐘,使之產生最高色度后再進行比色,則所得結果為水樣的總余氯。用總余氯減去游離性余氯,就等于化合性余氯。
2.8.4計算與結果
游離性余氯結果可于測定時直接比色所得
總余氯結果10分鐘后可于測定時直接比色所得
化合性余氯(mg/L)=總余氯(mg/L)-游離性余氯(mg/L)
表10為國家標準GB5749-2006中的部分生活飲用水指標,表11為GB3838-2002中地表水環(huán)境指標。
水域功能及標準分類:Ⅰ類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qū);Ⅱ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qū)、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子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qū)、魚蝦類越冬場、泅游通道、水產養(yǎng)殖區(qū)等漁業(yè)水域及游泳區(qū);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yè)用水區(qū)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qū);Ⅴ類主要適用于農業(yè)用水區(qū)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4]。
通過比較平崗泵站飲用水所檢測各項水質指標均達到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原水屬于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指標》Ⅱ類水質。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平崗泵站所檢測飲用水水質的濁度、色度、PH值、氨氮、化學需氧量CODcr、硬度、氯化物、余氯均達到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原水屬于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指標》Ⅱ類水質,可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qū)、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子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參考文獻
[1]劉大順,喻俊芳.水質分析化學[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7.
[2]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S].
篇2
關鍵詞: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質量;精確度;準確度;保證措施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程度和入河污染物總童,已嚴重超出河流的水資源和水環(huán)境承載能力,水資源短缺和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任務也越來越重。但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質量影響因素較多,為了保證監(jiān)測質量,確保監(jiān)測數據的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必須采取相應的質量保證措施,不斷提高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水平,為水環(huán)境污染的治理和預防提供信息數據。
1 實驗室基礎條件質量保證措施
1)環(huán)境。實驗室必須清潔整齊便于操作,要盡量減少因室內溫度、濕度、電源電壓波動、空氣中污染成分對分析監(jiān)測的影響。相互有干擾的監(jiān)測項目不在同一實驗室內操作。分析儀器設備、玻璃量器應進行定期檢定校正。根據實驗需要,選用合適材質的器皿,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晾干,防止灰塵等沾污。
2)用水。一般分析實驗用水電導率應小于2.0μs/cm。自制去離子水要經常檢查水質,特殊用水則按有關規(guī)定制備,檢驗合格后使用。盛水容器應定期清洗,以保持容器清潔,防止沾污而影響水的質量。
3)化學試劑。應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規(guī)定的等級的化學試劑。配制一般試液,應不低于分析純級。取用時,應遵循“量用為出,只出不進”的原則,取用后及時密塞,分類保存,嚴格防止試劑被沾污。不應將固體試劑與液體試劑或試液混合貯放。經常檢查試劑質量,一經發(fā)現變質、失效的試劑應及時廢棄。
4)試液。應根據使用情況適量配制。選用合適材質和容積的試劑瓶盛裝,注意瓶塞的密合性。注意試液的有效期。試劑瓶上應貼有標簽,應寫明試劑名稱、濃度、配制日期和配制人。試液瓶中試液一經倒出,不得返回。保存于冰箱內的試液,取用時應置室溫使達平衡后再量取。
5)標準溶液。應使用基準試劑或純度不低于優(yōu)級純的試劑配制。建議盡量購買有證標準物質使用。
2 實驗室內質量保證措施
2.1 空白試驗
空白值是指以實驗用水代替樣品,其它分析步驟及使用試液與樣品測定完全相同的操作過程所測得的值。要求每批樣品至少做一個全程序空白。盡量不用空白做參比。影響空白值的因素有實驗用水的質量、試劑的純度、器皿的潔凈程度、計量儀器的性能及環(huán)境條件等。一個實驗室在嚴格的操作條件下,對某個分析方法的空白值通常在很小的范圍內波動??瞻字荡蠡蜃兓髸r應查找原因??瞻字禍y定結果不應大于檢出限,可以采用質控圖進行控制。
2.2 精密度控制
精密度是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相同受控條件下重復分析測定均一樣品所獲得測定值之間的一致性程度。反映了分析過程隨機誤差的大小,用相對偏差表示,相對偏差偏差越小說明精密度越高。要求凡能做平行樣的分析項目,不少于10%平行雙樣,樣品較少時每批樣品至少做一個。根據方法給定精密度,地下水按《地下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地表水和廢水可參考《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平行雙樣允許偏差符合規(guī)定質控指標的樣品,最終結果以雙樣測試結果的平均值報出。雙樣測試結果超出規(guī)定允許偏差時,在樣品允許保存期內,再加測一次,取相對偏差符合規(guī)定質控指標的兩個測定值報出。
2.3 準確度控制
準確度是指測量值與真值之間的符合程度,是反映隨機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的綜合指標。準確度檢驗方法:1)使用有證標準物質進行分析測定;2)加標回收率;3)不同方法的比較。
一般要求每批樣品不少于一個準確度質控樣品,也有要求10%質控樣品。測得的絕對誤差和回收率應符合方法規(guī)定要求。
2.4 校準曲線
校準曲線是表述待測物質濃度與所測量儀器響應值的函數關系,包括工作曲線和標準曲線。校準曲線是取得準確測定結果的基礎。工作曲線是配制一系列濃度標準溶液,用于分析樣品完全相同的方式分析標準溶液測得的儀器響應值在扣除零濃度的響應值后繪制的曲線。標準曲線則是在經過實驗證實,標準溶液系列在省略部分操作步驟如前處理后,測量響應值所得數據繪制的曲線。
2.5 檢出限
檢出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給定的可靠程度內可以從樣品中檢測待測物質的最小濃度或最小量。所謂檢測是指定性檢測,即斷定樣品中確定存在有濃度高于空白的待測物質。檢出限受儀器的靈敏度__和穩(wěn)定性及其波動性的影響。
2.6 監(jiān)測分析方法的適用性檢驗
實驗室開展新項目,分析人員在承擔新的分析項目和分析方法時,應進行分析方法適用性檢驗。方法適應性檢驗包括以下內容:空白值的測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測定;分析方法的檢出限估算;校準曲線的繪制。通過上述實驗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條件,達到方法的各項特性要求。
2.7 人員比對、儀器比對、方法比對
人員比對重點放在新上崗人員及新調換項目。儀器比對重點是不能使用標樣及標準物質進行考核的儀器,如大氣采樣器。方法比對重點是一些比較重要的監(jiān)測,如污染糾紛、仲裁。
2.8 質量控制計劃
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參考物質)進行監(jiān)控和或使用次級標準物質(參考物質)開展內部質量控制;參加實驗室間的比對或能力驗證;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進行重復檢測或校準;對存留樣品進行再檢測或再校準;分析一個樣品不同特性結果的相關性。
3 實驗室間質量保證措施
1)實驗室間比對。按照預先規(guī)定條件,由兩個或多個實驗室對相同或類似的被測物質進行測定并評價的過程。
2)能力驗證。一般由具有一定權威性的部門組織,以確定實驗室從事該項測試活動的技術能力。
3)質量控制考核。上級站對下屬站進行考核。所考核樣品可以是標樣也可以是實際樣品。
4 數據記錄及處理質量保證措施
4.1 數據記錄
原始記錄應成為監(jiān)測過程符合相關標準、規(guī)范要求的證據,是監(jiān)測報告的最重要的支持依據。原始記錄應使用墨水筆或檔案用園珠筆書寫,做到字跡端正、清晰。監(jiān)測過程中應及時記錄,不能靠回憶記錄。原始記錄不得涂改。當記錄中出現錯誤時,應在錯誤的數據上劃一橫線,并將正確值填寫在旁邊。并在右下方簽名(或蓋章)。所有的改動應由改動人簽名。誰寫錯誰修改,不允許其他人改動原始監(jiān)測數據。
數據記錄要與所使用的量器精度相匹配。記錄測量值時,要同時考慮到計量器具的精密度和準確度,以及測量儀器本身的讀數誤差。對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有效位數可以記錄到最小分度值,最多保留一位不確定數字(估計值)。
記錄應包含足夠的信息以保證其能夠再現。應認真研究方法,編制原始記錄的格式,保證信息全面。特別是現場監(jiān)測記錄容易忽略很多必要的信息。
1)容量分析應記錄基準溶液的名稱、濃度及標準溶液的標定過程,重量法應注意恒重過程,各種儀器分析應注意記錄儀器參數。
2)無論是室內分析還是現場監(jiān)測,對環(huán)境條件有要求的分析項目,要做好環(huán)境條件記錄。
3)應詳細描述采樣點位置,最好附采樣點位圖,應記錄采樣儀器、采樣方法、采樣容器、采樣量,添加保護劑的種類。
4)各類樣品在流轉過程中要記錄狀態(tài),特別是外送樣品除狀態(tài)外,還要記錄其與要求的偏離。樣品要按規(guī)則編號。
5)除測定記錄外,要有儀器校準記錄。
6)要有監(jiān)測時工況特別是主要排污設備的開工負荷的記錄。
7)要對評價結果有影響的環(huán)境條件進行記錄。
8)各種在報告上顯示的信息必需在原始記錄上有體現,也就是說報告上的信息一定不能多于原始記錄。
4.2 數據運算
記錄原始觀察數據使用有效數字。由有效數字構成的測量值必然是近似值,因此測定值的運算應按近似計算規(guī)則進行。一個分析結果的有效數字的位數,取決于原始數據的正確記錄和數值的正確計算。在數值計算中,當有效數字位數確定之后,其余數字應按修約規(guī)則一律舍去。在一系列操作中,使用多種計量儀器時,有效數字以最少的一種計量儀器的位數表示。
4.3 結果報告
結果報告至少應包括的內容為:標題;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檢測和/或校準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系列號)和每一頁上的標識,以及報告結束的清晰標識;客戶的名稱和地址(必要時);所用標準或方法的識別;樣品的狀態(tài)描述和標識;樣品接收日期和進行檢測和/或校準的日期(必要時);如與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相關時,所用抽樣計劃的說明;檢測和/或校準的結果;檢測和/或校準人員及其報告批準人簽字或等效的標識;必要時,結果僅與被檢測和/或校準樣品有關的聲明。
要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報出結果。水和污水分析結果用mg/L表示,質量濃度較小時,以μg/L表示,質量濃度很大時,例如COD12345mg/L應以1.23×104mg/L表示。環(huán)境空氣和廢氣中污染物質量濃度一般用mg/m3表示。
分析結果有效數字所能達到的位數不能超過方法最低檢出濃度的有效位數所能達到的位數。例如,一個方法的最低檢出質量濃度為0.02mg/L,則分析結果報0.088mg/L就不合理,應報0.09mg/L。
根據《地表水和污水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當地表水和污水中污染物濃度測定結果在檢出限(或最小檢出濃度)以上時,報實際測得結果值,當低于方法檢出限時,報所使用方法的檢出限值。并加標志位L。統(tǒng)計污染總量時以零計。需要指出的是實測檢出限會隨測定次數而變化,為了保持監(jiān)測結果的一致性,當方法經過方法適應性檢驗,建議以方法檢出限報出結果。
在報出結果時,對一些特定的監(jiān)測結果應說明結果的表示形式,如總硬度以CaCO3/(mg/L)表示。對結果進行評價時,使用評價標準一定要正確。
5 三級審核制
審核范圍:采樣、分析原始記錄、報告表。審核內容包括監(jiān)測采樣方案及其執(zhí)行情況、數據計算過程、質控措施、計量單位、編號等。
第一級審核為采樣人員之間及分析人員之間的互校,主要檢查原始記錄的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分析方法、儀器設備的適用性,數據記錄和結果計算的正確性;第二級為室(科或組)負責人的審核,主要審核原始記錄和監(jiān)測報告的一致性,報告內容完整性,數據準確性和結論正確性;第三級為站技術負責人(或技術主管)的審核,主要審核報告報告內容完整性和符合性,監(jiān)測結果的正確性、結論的合理性。第一級互校后,校核人應在原始記錄上簽名,第二、三級審核后,應在報告上簽名。
6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水環(huán)境污染日益加劇的今天,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已成為水環(huán)境保護中一項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因此,必須認識到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監(jiān)測質量,才能確保監(jiān)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可比性、完整性,才能為水環(huán)境保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3
1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質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結合客觀環(huán)境當中所使用的物理、生物或者化學的現代科技手段,采用間斷或者連續(xù)性方式,對污染物和與其相關的組成份,進行相應的鑒定或者測試,借助儀器檢測或者實驗做出定性、定量以及系統(tǒng)描述,并且作出正確的環(huán)境質量評價,將其視為水環(huán)境檢測[1]。為了使水環(huán)境得到全面化反應,了解其在一定的時間或者空間內發(fā)展或者演變的趨勢以及周期變化規(guī)律,促使環(huán)境管理、污染源控制以及環(huán)境規(guī)劃等有據可依,是人們對質量進行控制的宗旨性內容。對水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并對質量進行控制,可以分為研究性檢測以及健康影響性監(jiān)測等,按檢測性質進行劃分,又可以將其分為質量監(jiān)測和專題監(jiān)測等。
2國外水質監(jiān)測技術現狀
(1)水質移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使用移動監(jiān)測車,并為其配備便捷式水質檢驗室以及現場水質參數分析儀器,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以及GPRS等,對水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2)水質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水質在線檢測系統(tǒng),也被稱作水質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或者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主要是將水質自動分析儀器與傳感器組合,進而實現在線多參數自動監(jiān)測。
3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目前,我國水環(huán)境領域還沒有專門的質量控制方面的規(guī)則,針對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法律體系不夠健全,相應監(jiān)測機構人員日常行為缺位,相應監(jiān)測工作放任自流,權責不明。(2)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網不夠完善。各個地區(qū)、各個部門的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網中,均存在著重復建設現象,由于責任不明、效率低下,導致各級財政負擔加重及資源浪費[2]。對水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是一項涉及環(huán)節(jié)較多、技術性及科學性極強的工作,不同環(huán)節(jié)之間相互銜接,對最后監(jiān)測結果以及質量控制帶來重要影響。
4水環(huán)境檢測工作中質量控制措施
對水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和管理,主要是為了對數據誤差等進行科學控制,最終促使其達到允許范圍內。通過相對全面和全方位的技術工作和相應的管理工作,進而對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實施質量控制,同時采用相應措施,對其進行科學管理。不僅對實驗室相關數據分析方面內容進行科學管理,并且要對采樣進行相應的質量控制,同時對樣品運輸和保持質量控制、對檢測報告實施質量控制,進行技術培訓方面的質量控制。
4.1采樣質量控制要求
(1)設置采樣點。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點的位置可以結合現場地質條件、水文條件以及現場污染物調查資料等情況,遵循國家相關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要求確定。對其進行優(yōu)化之后,明確采樣點位,實施過程中盡可能不變動,如果因為特殊原因導致變更,需要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允許,同時對這一變更進行備案之后才能實施。(2)確定采樣頻次和采樣方式。采樣頻次和采樣方式同樣結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對采樣點的時空分布,允許將監(jiān)測區(qū)域或者污染區(qū)域中的變化規(guī)律、波動范圍和濃度水平等充分反映。樣品采集和保存過程中,也需要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及時、安全地將其運輸到實驗室,運輸途中,需要防止樣品破損或者變質,并且避免樣品被污染[3]。圖1為水質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基本框圖。
4.2控制實驗室質量
(1)實驗室內部的質量的控制。對實驗室內部樣品進行測驗和分析,需要使用統(tǒng)一的測驗方式,保障分析數據具有一定重復性,并且要求測定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較小。一般而言,對實驗室內部質量進行控制,可以繪制質量控制圖,此外,插入質控樣或者插入平行樣,通過這些方式,促使試驗品得以自控。凡是能夠作為平行樣或者質控樣的樣品,對樣品進行加工過程中,需要編入10%~20%的平行樣或者質控樣。(2)實驗室之間的質量控制。對實驗室之間的質量控制,可以借助質控樣,采用隨機考核的方式,進而對實際樣品做出質量考核,也可以使用發(fā)放標準樣品的方式,針對每個監(jiān)測實驗室之間的測試數據結果做出詳細對比和分析。
4.3檢測報告的控制要求
檢測報告主要是對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和分類,同時對所需內容進行篩選和評價,得出綜合性評價。因此,要求水環(huán)境檢測報告當中相關數據均具備一定的準確性。如果報告當中出現平均值或者極值等,要求其和環(huán)境檢測報告相關的規(guī)定要求相適應。此外,還要求檢測報告的書寫較為整齊,表達足夠準確。
5質量監(jiān)測控制應注意的問題
5.1建立健全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質量控制體系
對于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質量而言,其控制體系的建立,是整個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質量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相應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的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質量體系,使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及保護工作實現有法可依。對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進行充分應用,對環(huán)境監(jiān)測網進行大力完善,對人員任務進行明確,實現責任在人、權責明確、協調配合。
5.2加強人員隊伍素質建設
在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過程中,實驗室水平高低,主要取決于人員素質水平,為了使水環(huán)境檢測質量得到控制,要重視對人員的培訓,使人員素質得到不斷提升。①為實驗室配備有資格的專業(yè)人員,從而保障監(jiān)測項目具有較高的準確性。②為各類專業(yè)人員提供保障,確保其能夠適時接受技能培訓,最終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充分適應工作需求。③針對各個專業(yè)人員而言,結合其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安排,將其安排在最合適的崗位上,在激勵制度背景下,確保人員優(yōu)勢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5.3重視基礎性工作環(huán)節(jié)
(1)實驗室操作環(huán)境。結合《水利質檢機構計量認證》相關要求,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健康安全防護,確保實驗室硬件設施足夠完善。針對實驗場所,做出適當的隔離控制,對特殊的實驗場所進行隔離,并且高度重視實驗室的內部管理。(2)建立監(jiān)測儀器設備檢查和保養(yǎng)程序。精準的儀器設備是確保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不同計量分析儀器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對監(jiān)測結果的準確性帶來影響。因此,要科學建立日常監(jiān)測儀器設備檢查以及保養(yǎng)程序,使其始終保持相對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3)確保實驗試劑的純度及效能。實驗試劑狀況直接決定著分析結果是否準確和客觀,如果所使用的化學試劑質量不可靠或者保管不當,將對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產生直接影響[4]。(4)監(jiān)測方式的選擇。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過程中,應當選擇最為適宜和最為貼切的分析方式,通常情況下,將國家標準的做法作為首選,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6結束語
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過程中,出現數據錯誤要比沒有數據帶來的影響更加嚴重,對質量控制計劃進行切實履行,需要在控制計劃的基礎上進行,從而保障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高質量。充分了解環(huán)境質量,要對其進行有計劃調查和監(jiān)測。針對監(jiān)測前、監(jiān)測過程中和監(jiān)測后的質量控制進行分析,才能確保監(jiān)測數據具有較高的有效性。
作者:胡中華 單位:銅仁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
參考文獻
1郭惠東.分析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質量控制體系與保障措施.低碳世界,2013,12
2李玉倩.淺談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質量控制保障措施.科技資訊,2014,05
篇4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結果分析;對策
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不斷提高,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根據《甘肅省水利廳辦公室關于全面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工作的通知》(甘水辦農水發(fā)〔2016〕93號)的要求,肅南縣水利、衛(wèi)生部門聯合對肅南縣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水、管網末梢水進行了全覆蓋水質檢測,對分散式供水工程以村為單元進行典型工程水質檢測。
1對象與方法
1.1檢測對象和監(jiān)測點的選擇
肅南縣共有6鄉(xiāng)2鎮(zhèn)102個行政村,總人口3.81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57萬人。目前共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5處(不包括城市管網延伸工程1項),總供水量4332m3/d,總供水人口100村25013人。其中:集中式農村飲水工程92項,供水量4290m3/d,供水人口97村24337人,分別占工程總數、總供水量和總供水人口的44.88%、99.03%和97.30%;分散式供水工程113處,供水量42m3/d,供水人口3村676人,分別占工程總數、總供水量和總供水人口的55.12%、0.97%和2.70%。按供水水源類型分為集中式地下水、集中式地表水、集中式機井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見表1)。此次水質檢測共采取集中式供水工程86項的水源水和末梢水172個水樣(6項冬季不運行,未采樣),分散式供水工程3處3個水樣,共175個水樣,供水量為3992m3/d,供水人口為23866人,分別占工程總數、總供水量和總供水人口的43.41%、92.15%和95.41%。肅南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采樣情況見表2。
1.2檢測項目
肅南縣疾控中心根據《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準則》和《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規(guī)范》(SL219—2013)要求,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質分3類20個主要項目進行檢測。一是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肉眼可見物、渾濁度、臭和味、pH值、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總硬度(以CaCO3計)、氨氮;二是毒理學指標:氟化物、鉛、鉻(六價)、硝酸鹽;三是微生物學指標: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F狀未進行凈水消毒處理,本次未檢測消毒指標。
1.3質量控制
水樣由各鄉(xiāng)鎮(zhèn)水利工作站派專人專車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采集送至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均由持證人員檢測,并嚴格按照程序文件、質量手冊和《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實施,檢測頻次多為1次,對于檢測值可疑或經分析不合理的水樣,均2次采集水樣進行復檢,以確保檢測數值的準確、客觀與公正。同時進行內部質量控制,每批樣品均做空白試驗、平行試驗和標準物質檢測,檢測質量可靠。在全部水樣檢測完成后,實驗室將水樣基本信息表、采樣照片、檢測成果進行匯總、對照和檢查,按照實驗室有關要求進行各檢測報告的校核,由總質量負責人和總技術負責人審核確認后,提交水利和相關部門使用、存檔。
2水質評價標準和達標狀況評價
肅南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結果按《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評價,檢測結果中有一項不合格者即判定該樣品不合格。本次共調查檢測89項供水工程,水質達標的工程有79項,達標率為88.76%;水質達標的供水量和供水人口分別為3708m3/d和2.16萬人,分別占采樣供水量和供水人口的92.89%和90.51%。供水工程水源水與管網末梢水水質達標率相同。采樣集中式地下水供水工程73項,水質達標的工程69項,達標率為94.52%;水質達標的供水量和供水人口分別為3189m3/d和1.80萬人,分別占采樣供水量和供水人口的79.88%和75.42%。超標項目為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菌落總數和1項氟。采樣集中式地表水供水工程2項,水質達標的工程1項,達標率為50.0%;水質達標的供水量和供水人口分別為110m3/d和0.082萬人,分別占采樣供水量和供水人口的2.76%和3.44%。超標項目為氨氮。采樣集中式機井供水工程11項,水質達標的工程8項,達標率為72.73%;水質達標的供水量和供水人口分別為409m3/d和0.27萬人,分別占采樣供水量和供水人口的10.25%和11.31%。超標項目為總大腸菌群和耐熱大腸菌群。采樣分散式供水工程3處,水質達標的工程1處,達標率為33.33%。超標項目為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鉛。
3超標項目分析
3.1超標項目
經對肅南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報告分析,共檢測的175個水質樣品中,達標的水樣157個,達標率為89.71%。超標較多的檢查項目為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2項,共11個水樣,占總檢測水樣的6.29%;超標較少的檢查項目為氟化物、氨氮、鉛、菌落總數4項,共8個水樣,占總檢測水樣的4.57%。而地表水和水窖供水工程水質達標率低。
3.2超標原因分析
肅南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超標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源地未劃分保護區(qū),保護措施薄弱。在水源地周邊有放牧牲畜、生活排污及灌溉期化肥農藥回流等造成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超標的可能。二是地表水和水窖在引水、儲水過程中造成氨氮和鉛超標。在本次水質檢測中,分散式供水工程抽檢淺井1處,水窖2處,淺井水質合格,水窖水質均不合格。肅南縣水窖都建在極度缺水的干旱草原,有集雨和引地表水存儲兩種形式,有源水和保存使用中造成污染的可能。三是凈水工藝和措施落后。全縣尚未建設水廠,大多供水工程無消毒設施或消毒藥品準備不足,僅在豐水期期間不定期投放消毒劑進行消毒,消毒頻率和有效消毒濃度均不符合要求。四是受地貌和供水工程分散、受益人口少等條件制約,管理難度和成本大??偞竽c菌群和菌落總數是反映水體衛(wèi)生狀況的主要指標??偞竽c菌群主要污染來源是人、畜糞便污染。水體中的菌落總數超標,表明其衛(wèi)生狀況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人、畜飲用菌落總數超標的水,易患痢疾等腸道疾病,引起嘔吐、腹瀉等癥狀,危害健康。氨氮污染主要來源于動植物,如動物糞便、植物腐敗、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在人體轉化為亞硝酸鹽后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鉛化合物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神經系統(tǒng)、腎臟和血液系統(tǒng),還會引起腎功能損害,影響兒童的智力發(fā)育等。含氟高的水多為區(qū)域性地質巖土中的白云巖、石灰?guī)r,因水流的溶解帶動,致使區(qū)域淺層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標。長期飲用氟超標水,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出現氟斑牙和氟骨癥,重者造成骨質疏松、骨變形,喪失勞動能力。
4解決對策
4.1水源保護與水質凈化相結合,防治并重
一是依據《甘肅省農村飲用水供水管理條例》落實保護和治理措施,劃定農村飲用水供水工程水源保護區(qū),設立地理界標、網圍和警示標志。采用全封閉水源構筑物,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二是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凈水工藝和消毒設施。逐步在鄉(xiāng)鎮(zhèn)級供水工程建設水廠進行水質凈化處理,在村級供水工程增加和完善消毒設施。對一般水處理技術不能有效凈化水質,而且成本大的供水工程進行更換水源。對水源缺乏、居住分散、無條件安裝消毒設施的供水工程,可安裝家庭凈水器,使飲用水水質達標。對機井供水工程實行飲用水水源機井和灌溉機井分離,防止化肥農藥回流到水源機井。對分散式供水工程要建立嚴格的用水制度,把好引(集)水關,做好存儲期的衛(wèi)生防護,在使用中定期清洗和消毒,確保各類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4.2加強水源地和工程監(jiān)管,確保供水安全
篇5
第二條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是水利部計量認證主管機構(以下簡稱部主管機構)。部主管機構在國家計量認證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國家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負責監(jiān)督管理水利計量認證工作。國家計量認證水利評審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受國
家主管部門和部主管機構委托,具體組織水利計量認證評審工作。
第三條部主管機構應在國家有關評審標準的基礎上,參照相關國際標準,結合水利計量認證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水利計量認證評審標準。
第四條部主管機構監(jiān)督管理以下水利質量檢測機構(以下簡稱質檢機構)的計量認證工作。
(一)部屬水利水電工程與產品的安全、質量檢測機構;
(二)各流域機構的工程與產品質檢機構及水資源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機構;
(三)水利行業(yè)科研院所和設計、施工等單位的質檢機構;
(四)水利行業(yè)承擔水資源、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任務的水文、水質監(jiān)測機構;
(五)其他面向全國或跨地區(qū)執(zhí)行水利工程與產品質檢任務的質檢機構。
第五條水利計量認證的評審工作包括首次評審、復查評審、監(jiān)督評審和擴項評審。
第六條首次評審、復查評審和擴項評審應由質檢機構提前6個月向辦公室提交下列書面申請材料(一式2份):
(一)計量認證申請書(以下簡稱申請書);
(二)法人證明文件或非獨立法人質檢機構的法人授權文件(擴項評審除外);
(三)上級或有關部門批準機構設置的文件(擴項評審除外);
(四)質檢機構的干部任命文件(擴項評審除外)。
第七條辦公室受理并審核質檢機構的書面申請,結合監(jiān)督評審的工作安排,每年分兩次匯總上報,納入國家計量認證評審計劃。
第八條列入評審計劃的質檢機構應于評審前3個月提交下列材料(一式2份):
(一)現行有效的質量手冊;
(二)現行有效的程序文件;
(三)典型檢測報告;
(四)近期參加能力驗證的證明材料(如果有)。
第九條辦公室負責組織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規(guī)范性和正確性進行審查,并于收到本規(guī)定第八條所列材料后30日內,作出如下處理:
(一)材料符合要求的,受理。
(二)材料存在一般問題的,由申請單位修改,符合要求后受理。
(三)材料嚴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暫不受理。
第十條申請材料受理后,接受首次評審的質檢機構可根據需要向辦公室書面申請進行預評審。
第十一條預評審程序可參照本規(guī)定第十七條所列程序進行,其中有些程序可適當簡化。預評審只提整改意見和要求,不作最終評審結論。
第十二條辦公室根據被評審質檢機構的實際情況,提出評審小組組成人員建議名單,經部主管機構審定、國家主管部門審批后,下達評審通知。
第十三條評審通知應于評審前1個月通知被評審單位和評審小組各成員。
第十四條評審小組組成要求如下:
(一)評審小組主要由國家計量認證水利評審組成員(以下簡稱水利評審員)組成,必要時可聘請不多于兩名具有相關專業(yè)高級工程師(含)以上職稱的技術專家參加。
(二)評審小組的人數一般為5人,可根據被評審質檢機構的規(guī)模、性質和申請認證項目(參數)的多少適當增減。首次評審或復查評審的評審小組人數可適當增加,監(jiān)督評審或擴項評審的評審小組人數可適當減少。
(三)首次評審或復查評審的評審小組應配備1名由被評審質檢機構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行政主管部門選派的國家級計量認證評審員。
(四)評審小組設組長、硬件組長、軟件組長各1人。
(五)必要時,辦公室可增派觀察員。
第十五條評審小組組長應及時與辦公室、評審小組其他成員以及被評審質檢機構聯系。評審小組應認真研究申請材料,提出現場評審方案。評審小組組長可根據需要,與辦公室和被評審質檢機構協商,安排評審員對被評審質檢機構進行預訪問。
第十六條現場評審的時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現場評審一般安排3天時間;
(二)對規(guī)模較小或申請項目較少的被評審質檢機構,或評審性質為監(jiān)督評審、擴項評審的,評審時間可適當縮短;
(三)對包含分中心、規(guī)模較大或申請項目較多的被評審質檢機構,或評審性質為首次評審、復查評審的,評審時間可適當延長。
第十七條現場評審應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預備會議;
(二)首次會議;
(三)考察實驗室;
(四)硬件和軟件評審(含現場操作考核、理論考試、座談考核);
(五)評審小組匯總情況;
(六)與被評審質檢機構領導溝通;
(七)末次會議。
第十八條現場評審的評審結論分為“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現場復核”、“不符合”4種。對后3種評審結論應分別作如下處理:
(一)評審結論為“基本符合”的,被評審質檢機構應根據評審小組提出的不符合項,在評審小組確定的時間內(不超過2個月)完成整改,將整改情況填寫“現場評審不符合項整改報告(以下筒稱整改報告)”,由評審小組組長確認并簽署意見。
(二)評審結論為“基本符合,需現場復核”的,被評審質檢機構除按本條第一項要求進行整改外,評審小組組長應限期(不超過3個月)組織現場復核,確認其符合要求后,在被評審質檢機構填寫的“整改報告”上簽署意見?,F場復核只針對不符合項進行考核。
(三)評審結論為“不符合”的,被評審質檢機構應重新申請首次評審。
第十九條評審小組應會同被評審質檢機構在評審工作(包括實施整改)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由被評審質檢機構正式行文辦公室,報送下列評審材料:
(一)計量認證工作準備情況(首次評審、擴項評審)或總結匯報材料(監(jiān)督評審、復查評審)1份(加蓋被評審質檢機構公章);
(二)申請書2份(監(jiān)督評審除外);
(三)計量認證評審報告2份;
(四)計量認證合格證書(以下簡稱合格證書)附表清樣3份(監(jiān)督評審除外);
(五)評審報告第一頁“基本情況”和合格證書附表的電子文本1份(監(jiān)督評審除外);
(六)經評審小組組長簽署意見的整改報告2份;
(七)理論考試材料匯編1份(監(jiān)督評審除外);
(八)現場測試材料(包括任務通知書、原始記錄等)匯編1份;
(九)現場考核的典型檢測報告各2份;
(十)近期向社會出具的典型檢測報告2份;
(十一)現行有效的質量手冊1份;
(十二)現行有效的程序文件目錄1份、程序文件1套;
(十三)法人證明文件或非獨立法人質檢機構的法人授權文件和機構設置批文復印件各2份(首次評審、復查評審);
(十四)干部任命文件2份(首次評審、復查評審);
(十五)報送材料的清單1份。
第二十條辦公室負責組織對評審材料進行審查,并作出如下處理:
(一)經審查符合要求的,在10個工作日內,經部主管機構審定,報國家主管部門審批。
(二)經審查不符合要求的,由評審小組組長組織補充、完善。
(三)評審材料嚴重失實的,另派評審小組,重新進行評審。
第二十一條對經審批符合要求的質檢機構,頒發(fā)合格證書和合格證書附表(首次評審、復查評審)或合格證書附表(擴項評審),獲合格證書的質檢機構可使用統(tǒng)一的計量認證標志。
第二十二條在合格證書5年有效期內應開展監(jiān)督評審。監(jiān)督評審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形式。
(一)在5年有效期內,至少應進行一次監(jiān)督評審。
(二)當被評審質檢機構的環(huán)境條件、檢測人員、儀器設備發(fā)生較大變化,或發(fā)生檢測質量事故、用戶投訴等情況時,由辦公室組織不定期監(jiān)督評審。
第二十三條對包含分中心的被評審質檢機構,在合格證書
5年有效期內,每個分中心原則上均應實施至少一次現場評審。
第二十四條質檢機構新增檢測能力的,可向辦公室申請擴項評審。擴項評審可與監(jiān)督評審結合進行。
第二十五條質檢機構在合格證書5年有效期內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向辦公室提出申請,報國家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xù)。
(一)質檢機構的法律地位、管理體制或行政隸屬關系發(fā)生變更的,應辦理變更登記手續(xù)。
(二)質檢機構名稱或場所變更的,應持變更文件辦理變更手續(xù)。
(三)質檢機構法人代表、技術主管或質量主管變更的,應書面上報備案。授權簽字人變更的,應經過考核。
(四)質檢機構質量體系做出重大調整的,應將新版質量手冊上報備案。
(五)檢測標準(包括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更新或修訂的,應按以下方式進行處理:
1、若檢測標準沒有發(fā)生重大變化,檢測儀器設備和環(huán)境條件基本符合標準要求時,可由質檢機構技術主管組織有關檢測人員進行宣貫,并做好記錄,待下一次評審時,由評審小組確認。
2、若檢測標準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現有環(huán)境條件或檢測儀器設備不能滿足標準要求,需添置新的儀器設備時,質檢機構應填寫“辦理標準變更申請及審批備案表”,由辦公室派水利評審員到現場進行確認。
第二十六條合格證書有效期滿,應進行復查評審。質檢機構的復查評審申請應在合格證書有效期滿前6個月提出。若有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申請者,可向辦公室提交延期申請報告,經批準后可適當延期,但延長時間不應超過6個月。
篇6
關鍵詞:南渡江;總鐵超標;總錳超標;處理工藝
中圖分類號:TK223文獻標識碼: A
南渡江是海南島最長河流,發(fā)源于昌江、白沙兩縣交界的霸王嶺(黃牛嶺附近),東北流經白沙、儋州、瓊中、屯昌、澄邁、定安、??诘仁锌h,由??谌牒?,是沿線各縣市的重要水源。定安縣位于南渡江下游,距離南渡江入??诩s60km,與??诟艚嗤?,地理位置優(yōu)越,同時旅游資源豐富,風土氣息濃郁,被稱為??诘摹昂蠡▓@”。
由于海南地質原因,海南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鐵、錳含量均較高,長期飲用鐵、錳超標的水會對人體造成慢性中毒,過量的錳還會損害人類的中樞系統(tǒng)[1],而針對鐵、錳超標的情況,常采用自然氧化法、接觸氧化法予以去除,如跌水曝氣氧化[2]、射流曝氣氧化、二氧化氯接觸氧化等,使水中的二價鐵、二價錳氧化為三價鐵、高價錳而被去除[3]。增加幾條文獻
一、凈水廠現狀
定安縣城區(qū)塔嶺水廠供水,塔嶺水廠位于定城鎮(zhèn)塔嶺工業(yè)區(qū),取南渡江地表水,設計總規(guī)模5萬m³/d,2003年完成一期建設,規(guī)模為2萬m³/d,占地面積62畝,供縣城工礦企業(yè)、縣城居民及周邊村莊居民的生活用水,目前實際供水能力為2.0萬m³/d。但隨著經濟發(fā)展,縣城實際需水量已達3萬m³/d,現有水廠供水規(guī)模已不能滿足供水需求,準備實施二期工程。增加地形簡圖
塔嶺水廠一期處理工藝采用常規(guī)處理工藝,其工藝流程如圖1:
加氯投藥
原水 箱式取水頭 取水泵房靜態(tài)混合器 孔室絮凝池斜管沉淀池
消毒
虹吸濾池清水池 吸水井送水泵房 配水管網工藝流程圖重新弄
圖1:定安縣塔嶺水廠處理工藝流程圖
該處理工藝建設、運行成本較低,管理簡單,多適用于原水水質較好的中小城鎮(zhèn)水廠增加文獻。
二、水源水質
水廠取水水源為南渡江,其水量豐沛、水質較好,水廠二期擴建仍以南渡江作為取水水源,根據定安縣自來水公司提供的《海南省城鎮(zhèn)供水企業(yè)水質監(jiān)測報告》2011年全年檢測數據,發(fā)現原水水質中除鐵、錳超標外,其余指標均優(yōu)于《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水質要求。2011年南渡江水主要指標監(jiān)測數,如圖2。
圖2:2011年南渡江水主要指標監(jiān)測數據
根據上表可知,在2011年9月,總鐵實際檢測值為2.72mg/L,是《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標準的編號中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標準限值0.3 mg/L的9倍;在2011年3月,總錳實際檢測值為2.3mg/L,是《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中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標準限值0.1 mg/L的23倍,但其它指標符合《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中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水質標準。因此,如能有效的去除原水中鐵、錳含量,南渡江水是理想的水源。
三、原水中鐵錳的分析
盡管原水水質中鐵、錳超標,但根據定安縣自來水公司提供的出廠水水質分析報告,其出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的要求,具體檢測報告詳見表1。
表1:2012年1月11日凈水廠進出水水質檢測數據對照表
根據以上檢測結果,定安水廠出水中鐵、錳均達標,而定安縣塔嶺水廠現有處理構筑物沒有設置特殊除鐵、錳的工藝及措施,其原水中鐵、錳如何被去除,
通常,水中鐵常以二價鐵的形式存在,當水中有溶解氧時,水中的二價鐵易于氧化為三價鐵,如公式3.1:
4Fe2++O2+2H2O=4Fe3++4OH-(3.1)
被氧化后形成的三價鐵難溶于水,以氫氧化物從水中析出,繼而可被濾池過濾去除。
水中的錳可以有從正二價到正七價的各種形態(tài),但除了正二價和正四價錳以外,其它價態(tài)的錳在中性的天然水中一般不穩(wěn)定,而正四價的錳在天然水體中溶解度甚低,所以天然水體中溶解狀態(tài)的錳主要是二價錳[3],如公式3.2:
[Mn(Ⅱ)]=[Mn2+]+[MnHCO3+] (3.2)
水中二價錳可被溶解氧氧化為高價錳(主要為二氧化錳),如公式3.3:
[Mn(Ⅱ)]+O2=Mn O2(固)(3.3)
由于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可從水中析出而被去除。
定安縣塔嶺水廠距離取水點南渡江約6.5km,江水經取水泵房提升后輸送至水廠,而江水在水泵提升過程中可增加部分氧含量,因此,初步判定南渡江的原水經過長距離輸水,原水中存在的二價鐵、錳離子被輸水管道中可利用的溶解氧氧化而形成化合態(tài)的鐵、錳,進而在凈水廠中經沉淀、過濾得以去除。
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院項目組在1987年對微污染含鐵含錳水的凈化試驗中,發(fā)現并提出了Mn2+的生物氧化理論[4]。長距離輸水管中菌落總數達三個數量級,在pH中性條件,適于以除錳菌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穩(wěn)定和平衡,Mn2+生物接觸氧化。
2012年3月5日至3月9日,定安自來水公司在水廠流程不同位置進行取樣,針對鐵、錳兩項指標進行了單獨檢測,數據如表2:
表2:凈水廠各構筑物進出水水質檢測數據
根據表2數據可知,總鐵在經過6.5km輸水后,其平均去除率為59.8%,總錳的平均去除率為55.3%;經過反應池絮凝反應后,總鐵平均去除率為73.9%,總錳的平均去除率為65.2%;經過沉淀池沉淀后,總鐵平均去除率為97.6%,總錳的平均去除率為98.1%;經濾池過濾后,其水質已經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的要求。把理論論述和數據表格分析調換位置。重點討論濾池前后濃度變化和引起該變化的機理。
四、結論
根據以上檢測結果可以初步確定,南渡江的原水中存在鐵、錳的離子在長距離輸水過程中,被輸水管道中可利用的溶解氧氧化而形成難溶于水的化合物,繼而經過反應沉淀池的絮凝、沉淀以及濾池的過濾而被去除,因此,南渡江定安段鐵、錳超標對凈水廠處理工藝影響較小,定安縣塔嶺水廠二期擴建處理工藝仍可采用傳統(tǒng)處理工藝,即混凝―沉淀―過濾。但考慮水質變化,建議濾池濾料采用優(yōu)質錳砂濾料,從而更有效去除水中鐵、錳離子[3]。
參考文獻
[1]SIERRA P, CHAKRABARTI S, TOUNKARA R, et al. Bioaccumulation of manganese and its toxicity in feral pigeons (columba livia) exposed to manganese oxide dust ( Mn3O4)[J]. Environ Res, 1998, 79: 94-101.
[2]高潔, 劉志雄, 李碧清. 生物除鐵除錳水廠的工藝設計與運行效果[J]. 給水排水. 2003, 29(11): 26-28
篇7
關鍵詞:焊接;管道;質量控制
焊接是管道施工中的特殊過程。管道工程安裝質量的好壞是影響管道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除保證鋼管材料的本身品質外,焊接過程的質量控制以及對焊接質量進行檢驗的無損檢測是長輸管道工程施工的關鍵過程。焊接質量要求高、工作量大而集中、材料種類復雜和規(guī)格多、施焊位置難度大、施工周期短、地理環(huán)境多雨、潮濕等因素,使其在工程焊接質量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在長輸管道的施工過程中,要想獲得優(yōu)質的管道焊接質量,必須使焊接全過程以及無損檢測均處于嚴格的受控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保證長輸管道的焊接質量[1]。
1 焊接層質量控制
1.1.預防未焊透
施焊前操作人員應在焊接試板上試焊,檢查管口清理質量,管內外表面坡口兩側25mm范圍內應清理至顯現金屬光澤;施焊中,嚴格控制熔孔直徑,一般控制在2.5~3mm,并保持勻速運條;每次?;『?,用角向磨光機對接頭進行打磨,且形成圓滑過渡。
1.2.預防內焊瘤
內焊瘤一般產生在焊縫的平焊部位。施焊中,在保證熔孔直徑的前提下,注意運條速度,如果熔池溫度過高,可?;〗禍亍?/p>
1.3.預防內凹
內凹均產生在焊縫的仰焊部位。采用頂弧焊,即沿焊接方向成的夾角,焊接熔孔控制在2.5mm以內,焊條盡量伸向根部。
2 焊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焊材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工程的焊接質量,為此,嚴格控制焊接材料采購,并結合現場施工實
際,把焊材的烘焙,保溫桶的使用和現場焊材的使用列為焊接管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和強制性管理,每月對一級庫和二級庫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保焊材存放質量[2]。
2.1 焊工資格及控制
焊接人員包括焊接技術人員、焊接質檢人員、焊接檢驗人員等,他們是實施者,其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工程質量,因此,應該對所有參與施工的焊工核查是否經過培訓考核取得相應資格,焊工所施焊的方法是否與所持有的資格項目(包括焊接方法、管材種類、管徑范圍、壁厚范圍、焊接材料、焊接方向及位置等)一致,不能出現沒有資格的焊工施焊的情況。焊工的資格還應遵守有關規(guī)程中關于焊工資格有效期的規(guī)定,對于超過資格有效期的焊工不允許施焊。
2.2 焊接過程的控制
焊層焊接一般容易產生夾渣、燒穿等缺陷,因此在熱焊層的質量控制中,主要預防夾渣。施焊前,操作人員應檢查根焊層清根質量,經常與清根者進行溝。在我國管道建設中最常用的是下向焊和手工半自動焊,其焊接速度及綜合效益相對較高,可靠性強,在內對口器等機械設備的配合下,可實現流水作業(yè)。其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對口和根焊。熟練的管工能夠在短時間內借助外對口器或者內對口器達到管道組對要求的對口間隙,而保證對口間隙將直接影響根焊層的焊接質量,當對口間隙過小或者無間隙時,極易產生未焊透;過大時,又容易產生未熔合。
2.3焊縫返修
焊縫返修對于監(jiān)理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序,當檢測單位出具焊縫通知單以后,現場監(jiān)理需要和施工單位的返修人員對焊口的返修位置進行確認,以免出現返修不到位的情況。打磨長度要適當,例如某處焊縫返修長度為70mm,則打磨長度應以返修長度為中心,打磨總長度)130mm,并形成船形的圓滑過渡。嚴格按要求預熱,并測量合格后開始返修焊接。極易產生延遲裂紋,因此在焊接返修中,要嚴格控制每個焊接層次的厚度,根焊層的焊接盡量選用小電流;嚴格控制層間溫度,每完一個焊接層后,應待焊接部位
的溫度下降到控制溫度,再進行下一層次的焊接。
2.4建立焊接施工質量獎懲制度
為能有效地控制焊接質量,本工程制訂《焊接配合工種獎懲條例》、《優(yōu)秀焊接分項工程獎》、《精品焊日獎》、《焊接明星獎》、《焊接管理獎》并對承壓焊日何月進行評定,對一次合格率高的焊工按標準給予獎勵,提高了質量意識,使工程焊接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 無損檢測技術的質量控制
3.1事前控制
對檢測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檢測工藝方案以及施工質量保證措施等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其施工組織設計時,要重點審查其組織體系特別是質量保證體系是否健全,各個崗位的職責是否明確,總體部署是否合理,有無保證暗室建設、膠片儲藏以及底片處理用水的水質達到標準要求的保證措施,在審查檢測工藝方案時,要特別注意其編制依據是否與設計文件和相關標準規(guī)范相吻合,編制時是否綜合考慮了被檢件的特性(材質、壁厚等),是否針對不同的檢測條件。檢測單位投入的檢測設備情況對檢測服務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核查檢測單位現場投入檢測設備情況成了監(jiān)理核查檢測施工準備情況的必然環(huán)節(jié)。同時,要進一步核實現場設備與上報情況是否一致,設備是否都處于完好的可用狀態(tài),堅決杜絕不符合要求的或不能保證良好使用狀態(tài)的設備投入施工。實踐中,常有的情況是檢測單位存在的進場設備和人員與投標合同中所列設備及人員數目出入大,無備用設備,三級人員未到場;自動洗片機易出現故障,對于現場補片較多的檢測單位,監(jiān)理應要求其備用一臺自動洗片機。
3.2 事中控制
檢測活動是在經過審查認可條件下展開,因此,監(jiān)理在監(jiān)控過程中要關注各因素和條件的變化。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其組織體系,特別是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情況,各種項目管理文件的貫徹情況,檢測工藝(如質計、標記的選擇與擺放、透照方式和參數的選擇、散射線的屏蔽等)的執(zhí)行情況,以及在出現問題(停水、電或遇到高危險部位等)時,其各種保障(預防)措施是否發(fā)揮了作用,效果如何。檢測監(jiān)控過程中,要對管理者的素質及管理水平、質量負責人、評片人員和檢測人員的理論及技術水平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崗位職責的認識與貫徹情況、檢測工藝及標準規(guī)范的熟悉情況等),并隨時隨機核查相關人員的資質情況,對于蒙混過關、無資質的人員堅決予以取締。
3.3事后控制
檢測形成產品,對于射線檢測來說,主要體現為底片和檢測報告,對于超聲波檢測、滲透檢測等來說,則體現為檢測報告。要檢查射線檢測底片的靈敏度、黑度、各種標記、背散射、偽缺陷情況是否達到標準規(guī)范要求。對于檢測報告而言,要檢查其報告格式是否符合標準規(guī)范要求,項目填寫是否齊全準確,缺陷標定與評級是否一致,簽發(fā)人、審核人資質是否滿足要求。
4 結論
對長輸管道焊接和無損檢測的質量控制是長輸管道工程質量控制中不可分割的兩道關鍵工序。做好焊接及無損檢測兩方面的控制工作也是做好長輸管道質量監(jiān)理控制的重中之重,仍需我們繼續(xù)努力,不斷完善焊接管理制度,使工程的焊接管理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篇8
1.1加強技術培訓,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技術巡回指導農業(yè)環(huán)境質量現狀監(jiān)測評價技術性強,工作繁瑣,要求每一步都要按照規(guī)范進行。如采樣布點要求有代表性,每個樣點所代表的面積和種植(養(yǎng)殖)現狀要清楚明了,現場檢測有時間規(guī)定,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檢測,相關現場調查、檢測記錄表要填寫規(guī)范等。我們常說,“一個錯誤的數據比沒有數據更為可怕?!币虼?在采樣、制樣、樣品前處理的過程中,積極與州、市站對接,及時派出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以確保數據的準確可靠。
1.2加強督促檢查該項工作云南省農環(huán)站領導極為重視,多次進行督辦。在云南省農環(huán)站定期或不定期的站務會議上,多次聽取項目組的工作匯報,及時解決項目組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并常常利用出差檢查工作機會,督促州、市按項目計劃進行,
1.3組織相關人員集中編寫評價報告大量的調查、檢測數據產生后,編寫報告就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如何將大量的檢測數據實實在在為農業(yè)生產服務、為管理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成了項目實施效果的關鍵。為此,云南省農環(huán)站專門舉辦了全省農業(yè)環(huán)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報告編寫培訓班,召集州、市、縣業(yè)務能力強、有一定文字能力的同志參與培訓。由于有的放矢、學習目的明確、學完就干,各地拿著本區(qū)域的調查及檢測結果,在云南省農環(huán)站項目組的指導下,各地報告編寫進展順利。云南省農環(huán)站項目組則側重于解決各地報告編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最終負責報告的編審。
2初步成效
按照項目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云南省農業(yè)主要優(yōu)勢產業(yè),以縣農業(yè)生產區(qū)域為評價單位,采用實地調查與布點監(jiān)測相結合方式,2010年對紅河州、麗江市、文山州、保山市等12個州(市)的18個縣,按照《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調查、監(jiān)測評價導則》的要求和該縣農業(yè)產業(yè)化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需要,開展以縣為單位的優(yōu)勢農產品區(qū)域環(huán)境質量現狀調查監(jiān)測,并以項目縣為單位編制全縣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現狀調查報告、檢測報告和評價報告及相關圖表。該項工作歷時近1年時間,云南省農環(huán)站為該項工作共舉辦培訓班4期,省站技術人員現場指導24次,省站共有10位專業(yè)技術人員參與了此項工作。整個工作全省共采集土壤樣品3502個,檢測參數6項;采集農業(yè)灌溉用水247個,檢測參數10項;采集漁業(yè)用水148個,檢測參數17項;采集畜禽用水樣品126個,檢測參數17項;動用原子吸收儀、原子熒光儀、氣相色譜儀等檢測設備72臺套,共取得檢測數據27290個,評價面積達75萬hm2,編寫相關報告及圖表144套。該項工作得到了云南省農業(yè)廳及相關州、縣農業(yè)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為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見表1)。
3存在問題
(1)短時間內樣品量大,檢測項目多,所有樣品由云南省農環(huán)站承擔,云南省農環(huán)站化驗室檢測壓力相當大。土壤檢測項目還可以放置一段時間,但水樣樣品量較大,還分灌溉用水、漁業(yè)用水、畜禽用水,不同用水的水質檢測項目不同。一些水樣的檢測項目要求采樣后6h內測定,個別地方路途遙遠,檢測難度較大。(2)有的地方對這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項目經費直接下達到縣,有的縣農業(yè)環(huán)保工作較為薄弱,不知道該項工作的專業(yè)性和繁瑣,給云南省農環(huán)站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3)有些農業(yè)生產區(qū)域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如滇南的紅河、文山部分地區(qū),土壤背景值高,而無公害的產地環(huán)境標準又是全省統(tǒng)一的,這些地方不合格區(qū)域面積相對就大些。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現狀評價中,如何把握,有待商榷。
4幾點思考
(1)應加強州(市)、縣農業(yè)環(huán)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目前,云南省農業(yè)環(huán)保站省級1個,州(市)級16個,縣(市、區(qū))級102個,現有編制724人,現有人員699人。其中有化驗室的州(市)農業(yè)環(huán)保站有14個,縣(市、區(qū))農業(yè)環(huán)保站30個。只有云南省農環(huán)站和楚雄、大理等州(市)農環(huán)站配有原子吸收、氣(液)相色譜儀等分析設備,其他州(市)及縣(市、區(qū))農環(huán)站化驗設備均較少,不能開展簡單的現場測定工作。
(2)應督促縣級質檢站盡快通過計量認證。近年來,在農業(yè)部和云南省農業(yè)廳的關心和支持下,云南省農業(yè)環(huán)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有了較快的發(fā)展。除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綜合中心已列入農業(yè)部建設外,云南省第一批19家縣級質檢站已按項目要求購買了儀器設備,第二批21家縣級質檢站正在進行儀器設備的招投標,第三批35家縣級質檢站已完成省級的申報工作,正積極向農業(yè)部爭取列項。對已建設的縣級質檢站,應要求1年建設,2年通過計量認證。計量認證項目循序漸進,可采取以無機項目為主,有機項目為輔的策略。因為無機項目檢測成本低,檢測技術相對不復雜,基層有較大工作需求;而對檢測成本高、技術復雜的部分有機項目,可以在將來計量認證復審中逐步擴項。在平時工作中也可批量送省站檢測,上下互動,可降低檢測成本。
篇9
關鍵詞:農村;飲用水條件;飲用水質量;安全
1全縣農村飲水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情況
范縣地處河南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南北與山東為鄰。轄12個鄉(xiāng)鎮(zhèn),590個行政村,農村人口47.24萬余人,根據2004年和2009年兩次調查結果,列入國家解決核準的飲水不安全人口32.71萬人。不安全的主要原因為氟超標、苦咸水等。飲水不安全區(qū)的廣大人民群眾長期飲用高氟水而導致了種種疾病,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自2005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截止到2015年底工程總投資約14517萬元,共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32.71萬人,解決了434個行政村;打深水井93眼,建大小供水站(水廠)57處,其中千噸萬人以上水廠10個,單村供水及集中供水47處,鋪設各種供水管線約412.70萬m。
2工程的水源情況和水處理情況
全縣57處大小水廠及供水站,經過多年持續(xù)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成為農村供水的主要設施。目前范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主要為地下水。井深多在400m以上,靜水位約60~75m。所建工程供水能力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工程完工時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末梢水均經過縣以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化驗認定,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要求才能驗收使用。已竣工的飲水工程都安裝了相應的消毒設施,消毒設施原材料為次氯酸鈉。大多數集中供水工程均實現了供水入戶,計量收費。管好用好飲水工程,是使工程保證正常供水,充分發(fā)揮效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所以范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強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發(fā)揮效益關鍵在于管理。根據國家水資源統(tǒng)一管理和供水一體化的要求,范縣水利部門成立了相應的供水管理機構,負責范縣鄉(xiāng)鎮(zhèn)供水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建設計劃的制定、工程運行監(jiān)督管理、供水單位業(yè)務指導和技術服務等工作,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鄉(xiāng)鎮(zhèn)供水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供水水質監(jiān)測體系,積極鼓勵用戶參與水質監(jiān)督,加大公眾宣傳力度,提高公眾信息獲取程度和公眾的參與程度。建立水費收繳專賬,實行水費收繳制度,走以水養(yǎng)水之路。有專門機構對工程設備進行定期檢測、維修和保養(yǎng)。
3.1建立管理責任制
為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根據國家五部委文件及《河南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有關規(guī)定,根據工程所有權的明確歸屬,建立明確的管理責任制。根據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圍,建立了管理機構和配備專管或兼管人員,對管理人員實行崗位責任制,集體舉辦或聯辦飲水工程,或者承包給有專門技能、工作責任心強的個人進行管理,簽定承包合同,明確責、權、利,做到獎懲分明。
3.2配水工程的管理
提供飲水用的水池,應保持不垮不漏,在運行中發(fā)現問題,應及時處理。開敞式水池,要經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1~2次,保持水質衛(wèi)生。3.3供水設備的管理管網養(yǎng)護工作的范圍很廣,主要包括閘門、壓力表、水表及水泵、電機等。要經常進行檢查,發(fā)現漏水或螺絲松動要及時維修,冬天要做好水管防凍工作。防止工作失職,影響正常供水。水泵及電機等重要設備,要嚴格按規(guī)程操作,所以管網的經常性養(yǎng)護很重要。
4加強水質監(jiān)測管理
4.1成立水質檢測中心
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依托范縣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建設任務,確定了場地、人員、檢測頻次等要求。
4.1.1地下水源的檢測
檢測項目依據《地下水水質標準》,結合衛(wèi)生防疫站多年水質檢測資料,確定為:必測項目:水溫、色度、渾濁度、嗅和味、肉眼可見物、pH、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揮發(fā)酚、氰化物、砷、汞、硒、鎘、六價鉻、鉛、氟化物、鐵、錳、銅、鋅、高錳酸鹽指數、硫酸鹽、氯化物、總大腸菌群等28項。
4.1.2出廠水
檢測項目依據《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在42項常規(guī)檢測項目中,一方面考慮到建設經費和分析人員素質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考慮到范縣的實際情況,可不檢測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大腸埃希氏菌、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醛、溴酸鹽、臭氧、游離氯、二氧化氯和總氯11項指標,但考慮到水源水存在污染的風險,增加水溫、電導率、氨氮和石油類4項指標,共計35項指標。綜合確定為:①微生物指標3項: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糞)大腸菌群。②毒理指標11項:砷、鎘、鉻(六價)、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氯酸鹽、亞氯酸鹽。③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17項:色度、渾濁度、嗅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高錳酸鹽指數、揮發(fā)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④增加指標4項:水溫、電導率、氨氮和石油類。
4.1.3日常例行檢測水樣
從出廠水指標中篩選出7項主要涉及感官和致病的指標:確定為: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渾濁度、色度、嗅和味、高錳酸鹽指數、pH等7項。
4.1.4檢測指標匯總
根據以上指標篩選,匯總不重復指標共計43項,具體為:水溫、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氨氮、總磷、總氮、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fā)酚、石油類、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糞)大腸菌群、氯酸鹽、亞氯酸鹽、色度、渾濁度、嗅和味、肉眼可見物、鋁、電導率。水質監(jiān)測中心主要是負責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的日?;灐⒎治?、監(jiān)督管理工作;負責農村供水水源污染狀況的衛(wèi)生調查;及時處理危及農村供水安全的水質事故,采取緊急措施;負責各種日常檢驗項目檢測報告的。
4.2建立制度和技術人員保障
制訂相應的水質檢測中心建設和運行管理制度,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并發(fā)揮投資效益。水質檢測室制訂了實驗室質量管理、檢測程序等管理體系文件。對運行操作與管理人員分類、分批培訓,并定期進行保養(yǎng)和維護,以保證設施和儀器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投資效益。農村飲水水質檢測中心配備了6名技術專職水質檢測員,來保證水質的安全性,目的是讓范縣人民能長期喝上放心水。
5供水監(jiān)測信息系統(tǒng)建設目標管理
5.1實現數據結構的統(tǒng)一和信息資源共享
通過村鎮(zhèn)供水監(jiān)測管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實現村鎮(zhèn)供水監(jiān)測基礎數據結構的統(tǒng)一,完善各級通訊網絡,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并為今后村鎮(zhèn)供水自動化控制、信息化標準建設奠定基礎。
5.2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對村鎮(zhèn)供水單位的水質、水量、安防等安全關鍵要素實時監(jiān)控,實現對供水安全要素的實時掌握,如果出現了不安全征兆或現象,通過在線監(jiān)控可以實現及時預警和報警,管理人員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確保村鎮(zhèn)供水安全。
5.3提高基礎信息管理水平
村鎮(zhèn)供水行業(yè)基礎信息數據包括建設、運行、管理、服務、財務等基本屬性信息和設施位置、管網分布等空間信息,村鎮(zhèn)供水監(jiān)測管理信息系統(tǒng)運行后,對監(jiān)測數據統(tǒng)一整編,使數據采集手段由手工變?yōu)樽詣?、數據傳輸網絡化、行業(yè)管理電子化,并定期更新,大大降低管理成本,節(jié)約時間,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同時,村鎮(zhèn)供水基礎資料整理入庫后,摸清村鎮(zhèn)供水現狀和動態(tài)發(fā)展狀況,為制定村鎮(zhèn)供水發(fā)展規(guī)劃、項目年度計劃提供準確、全面的支撐,實現了數據為日常管理和輔助決策的服務,提高了基礎信息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
6總結
篇10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開展自查,消除安全隱患。按照文件規(guī)定,要求各學校及托幼機構在3月5日前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自查自糾,并填報《2021年春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表》,針對自查發(fā)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將食品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二)精心安排,落實整治效果。為確保此次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取得實效,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將此次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與“春雷行動暨三月重點工作安排”緊密結合,聯合教體局、衛(wèi)健局、公安局等部門召開了工作部署會議,明確了檢查對象、時限、范圍、檢點和問題整改及工作要求。
(三)嚴格執(zhí)法,落實監(jiān)管責任。精心組織執(zhí)法力量迅速對學校食堂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進行拉網式檢查,不留死角。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檢查要點表》,從十個方面入手,對照46項內容進行日常監(jiān)督檢查及動態(tài)風險分級評定。針對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與學校分管領導和食堂負責人反饋問題,并就檢查發(fā)現的問題下發(fā)了食品經營日常監(jiān)督檢查結果記錄表要求限期整改。對校園周邊經營店重點檢查資質情況、是否存在經營過期、霉變、“山寨”和三無產品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
此次專項檢查共計檢查學校食堂34個,其中中學食堂10個,小學食堂13個,幼兒園食堂11個,校園周邊食品經營戶32戶。共出動執(zhí)法人員37人次,執(zhí)法車輛9臺次,對34個學校食堂開展風險等級評定工作,均為d級。并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抽查計劃,將所有學校食堂及校園周邊經營店全部錄入系統(tǒng)。
(四)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推行智慧管理。繼續(xù)深入貫徹落實州餐飲服務環(huán)節(jié)“明廚亮灶”工程,督促學校加強陽光餐飲app學習,強力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截止目前,34個學校食堂均完成明廚亮灶工程,其中32個中小學、幼兒園學校食堂均已入駐陽光餐飲app,邁入了線上線下雙監(jiān)管模式(其余2個幼兒園食堂陽光餐飲攝像頭正在采購安裝中)。
(五)宣傳培訓,強化防患意識。為進一步提升我縣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法律意識,規(guī)范食堂從業(yè)人員操作流程,消除食品安全隱患。3月19日,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聯合縣教育體育局對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員和食堂負責人60余人進行了培訓。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結合日常檢查發(fā)現的問題及典型案例,主要針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從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操作規(guī)范、食品從業(yè)人員健康管理、食品原材料采購索證索票、食品留樣、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地培訓講解。并要求參會人員及時向未參會員工傳達會議精神,做好二次培訓,確保做到培訓全覆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檢查督查情況來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長第一責任人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食品經營許可證持證率100%。但檢查中也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部分學校索證索票不完整,存在大宗食品檢測報告與批次不一致的情況,食品安全專卷資料混亂;二是部分學校仍存在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未加標識,操作中存在交叉使用的現象,未區(qū)分使用、未定位存放;三是部分學校散裝食品標識不全,成品、半成品混放,未使用食品專用包裝袋盛裝食品,庫房通風、防潮設施不全,食堂內存放有雜物或私人物品;四是部分學校留樣記錄、消毒記錄不規(guī)范,未及時開展從業(yè)人員培訓;五是部分學校老舊食堂布局不合理,備餐間未封閉,墻壁和屋頂未做防水處理,墻壁有霉斑,需改造;六是陽光餐飲部分攝像頭無法正常使用。七是部分學校食堂水質檢測報告中的大腸菌群超標,存在極大食品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