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藝范文

時間:2023-03-31 23:04: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印刷工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印刷工藝

篇1

關鍵詞:凹版印刷;產品的質量,凹版印刷的特點

隨著印刷技術以及各種印刷相關學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煙草包裝和各種朔料軟包裝產品的巨大需求,凹版印刷逐漸朝著高速和自動化的方向快速發(fā)展。由于凹版印刷機一般都是輪轉機與凸版、柔性版和平版印刷相比。凹版印刷中油墨從墨斗傳輸刮印版的途徑短。故印刷工藝操作簡短、印刷速度高、印刷質量穩(wěn)定。很適合于印刷批量大的印刷品。雖然凹版印刷質量一般都很穩(wěn)定。但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對凹印產品的質量造成各種影響。而且一旦不加以控制,則會對印版或凹印滾筒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又因為凹印的制版周期十分長(并且雕刻凹版價格十分昂貴)對凹印企業(yè)將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可見凹印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凹版印刷工藝及產品質量的涵義

1 凹版印刷工藝的涵義

凹版印刷工藝簡稱凹印,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種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是一種直接的印刷方法,它將凹印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壓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畫面的濃淡層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淺決定的,如果凹坑較深,則含的油墨就較多,壓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層就較厚;相反如果凹坑較淺,則含油墨量就較少,壓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層就較薄。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個個與原稿圖文相對應的凹坑與印版的表面所組成的。印刷時,油墨被充填到凹坑內,印版表面的油墨用刮墨刀刮掉,印版與承印物支一定的壓力接觸,將凹坑內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2 凹版印刷產品質量的涵義

凹版印刷產品的質量是指凹印產品的階調、層次、網點、版面、顏色具體要求和套印要求以及印刷品外觀要求達到相關標準或規(guī)定時的質量。在目前凹版印刷生產中,特別是針對一些期刊和薄膜印刷產品中,這一質量要求當然還需要考慮客戶的實際要求。然而,就凹印產品質量在技術衡量上是有統(tǒng)一標準的。如國際上有通用的ISO標準(如ISO 12647-4ISO 8791等)而我國對凹版印刷行業(yè)早期制定的相關國際標準(GB7707-87)及行業(yè)標準《凹版印刷品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等;再如個生產廠家自行制定的各種“規(guī)定”、“指標”等。因此,凹版產品的質量達到這些規(guī)定要求時,通過對凹印產品質量的綜合評價,才可以認定為合格產品。

二、凹版印刷工藝的特點

凹版印刷時的載墨體是雕刻于印刷版上的一個個凹坑,凹坑的形狀與原稿圖文一模一樣,印版表面沒有油墨。當印版與承印物壓印接觸時,凹坑內的油墨被轉移到承印物表面,完成印刷過程。因此,凹版印刷工藝具有一些其它印刷工藝不同的獨有特點,下面分別進行討論。

1 防偽特點

凹版印刷以按原稿圖文刻制的凹坑載墨,線條的粗細及油墨的濃淡層次在刻板時可以任意控制,不易被模范和偽造,尤其是墨坑的深淺,依照印好的圖文進行逼真雕刻具有較好的防偽效果。目前一些企業(yè)的商標甚至包裝裝潢已有意識的采用的凹版印刷,說明凹版印刷是一種較有生命力的防偽印刷方法。

2 適用范圍廣

一般的軟材料都可以作為凹版印刷的承印物。如塑料、紙張、鋁箔等,特別對于一些易于延伸變形的材料,如紡織材料等,具有較好的適應性,這是凸版印刷和平版印刷所不能比擬的。

3 印刷質量高

凹版印刷的用墨量大,圖文具有凸感,且層次豐富,線條清晰,質量高。圖、書刊畫報,包裝裝潢等的因素大多采用凹版印刷。

4 適宜大批量印刷

凹版印刷的制版周期較長,效率較奢,成本高。但是印版經久耐用,所以適宜大批量的印刷。批量越大,效益越高,對于批量較小的印刷,效益較低。所以凹版方法不適宜于批量較小的商標的印刷。

三、凹印工藝質量控制過程

根據國家標準并結合在多個凹版印刷企業(yè)的實際調研情況,對凹印產品質量的控制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印刷機及印刷對象的控制,印刷品顏色和階調的控制,印刷工藝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筆者在本文中,對凹印工藝質量控制中的三個重要因素進行了一一分析,并結合實際生產情況給出了凹版印刷企業(yè)實際生產中采用的控制方法。

在進行凹版印刷品生產過程中,首先應將印刷機及印刷對象調整到協(xié)調一致。這與凹印供墨裝置的基本構造和凹印基本原理有關。這些調整如檢查滾筒的穩(wěn)定性,考慮是否需要因印刷材料的不同而更換合適的壓印滾筒,橡皮布是否需要更換或打磨,壓印線接觸壓力的調整,刮墨刀是否因凹印滾筒的尺寸的需要而更換等以避免印刷生產過程中因設備引起質量問題。實際生產過程中,主要是對印刷機上的滾筒和刮墨刀進行調整以實現(xiàn)印刷質量的控制。

凹版印刷機滾筒的控制主要包括壓印滾筒和凹印滾筒的控制。對滾筒的調節(jié)可以實現(xiàn)印刷壓力的控制。因此視不同印刷材料而獲得不同的印刷壓力。要實現(xiàn)凹印產品質量控制。首先必須選擇材質好、加工精的滾筒,也即滾筒的選擇。凹印版滾筒有敞開式的空心版滾筒和封閉式的實心版滾筒之分。版滾筒的長度和周長是根據凹版印刷機和印刷品的尺寸來確定加工的。加工精度直接關系到版滾筒的使用壽命和版滾筒的電鍍、電雕效果、直至最終的產品印刷質量。選擇滾筒時,要檢查滾筒的電鍍是否細、銅層是否達標,滾筒表面的光潔度是否達到指標。若采用電子雕刻制版方式,還應注意滾筒的電雕質量是否達標。另外,檢查層是否起皮也十分重要。滾筒硬度低,易被劃傷。表面粗糙,刮墨刀則難以刮凈油墨,易產生印刷故障。其次在印刷之前,要徹底清洗版滾筒表面銹油脂,滾筒表面粘附硬物會直接損傷印版滾筒,引起印刷故障,安裝印版滾筒并調整壓印版滾筒上的包襯物,使印版壓力一致,調整好壓印版滾筒的印刷壓力需要考慮使用的承印物。避免引起印刷刀線。一般塑料薄膜的印刷壓力為1-5Pa。銅版紙、薄卡紙的印刷壓力為8-15Pa。白板紙等印刷壓力為20-30Pa。印刷壓力過小,印刷中圖文轉移欠完整,降低了油墨的轉移率,印跡發(fā)虛;印刷壓力過大,則局部油墨過量,使印刷色調不準,圖文失真。

印刷機及印刷對象的控制在凹印生產質量控制中極為重要。也對印刷技術人員經驗的要求很高。而且凹印生產中的大部分印刷質量問題也是由于未能控制好這一點而造成的。究其實質是要根據印刷對象(承印物)來調節(jié)好滾筒和刮刀。確保凹印產品的質量滿足相關標準或更高的指標。

四、凹印產品顏色及階調的控制

在凹印生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某些版面的部分顏色淺于正常顏色,并隨著印數(shù)的增加,這種現(xiàn)象愈加嚴重,從而直接影響到印品的質量。停機觀察,發(fā)現(xiàn)版面圖文部分被磨損,著墨孔的開口變小,深度變淺,造成網穴傳墨單元面積減小??倐髂恳蚕鄳獪p少,墨色的變化總的趨勢變淡,從而大大降低

版印的耐印力,嚴重影響凹印產品的顏色和階調。這也使凹印產品質量的調控與凹印印版和凹印油墨之間的關系顯而易見。并且也說明了實際生產過程中通過控制后者可以實現(xiàn)對凹印印品質量的控制。

對于凹印印版來說,提高每一塊印版所能承印的最高的印刷數(shù)量(也即耐印力)是降低印刷成本,提高產量,保證質量的關鍵所在。而印版磨損的只要因素有:表面摩擦、凹版的制版質量、刮墨刀的壓力、印刷壓力、印版輥筒和壓印滾筒的線速度、油墨及紙張的性能等。存在印刷壓力必然會導致印版表面的磨損。同時刮墨刀與印版滾筒之間的摩擦,印版滾筒和壓印滾筒之間存在的摩擦以及油墨中的顏料、填料的粗細度和顆粒、承印物表面的結構、質地的疏松和粉塵的脫落等均可產生額外的摩擦都會造成耐印力下降。凹版的制版質量主要通過凹印滾筒整體質量和安裝精度來決定。前面已經提及,這里不再累贅。需注意的是印版和壓印滾筒在滾壓時,不但要傳動平穩(wěn),瞬時傳動比恒定,并且隨著壓印滾筒表面的磨損,在印刷當中壓印滾筒的半徑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使印版和壓印滾筒在印刷過程中表面的線速度盡可能一致,并減少磨損所帶來的速差。將有利于減少版面的磨損。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四點措施來預防印版的損失,提高印版耐印力,并有利于長期保證凹印產品的印刷質量。

單色凹印印品的階調值根據通用行業(yè)標準CY/T6-91,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暗調:精細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1.5,一般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1.4;2明調:精細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06-0.18,一般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08-0.20;而對于彩色凹印印品的暗調,明調則需要滿足精細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08-0.20,一般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10-0.22,凹印生產中產生印版磨損的因素很多,并且這些因素也是客觀存在。進而造成凹印印品的顏色和階調丟失。應勤動手、勤觀察、進行逐一分析排除、減少易導致印版磨損的不利因素,從而使印刷過程中少停機、少換版、保證生產順利進行。有效提高生產率和印品質量。雖然這些因素不可避免,但減小和防止這些不良因素對提高印品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當然,各印刷單元機械的同步誤差及版輥精度等機械本身原因所造成的誤差是凹印機本身所固有的。一般無法解決,但還需要注意干燥溫度設置過高,有可能導致紙張通過烘箱后變形過大,影響下一色的套印、干燥烘箱中熱風溫度、風量、風速等的差異、油墨粘度的變化、生產環(huán)境溫濕度的變化、承印物薄厚及松緊的變化都會對印品質量造成影響。有效地利用手動電腦套印標志確保套印準確、機器調整好后便可進行套印。首先用手動調節(jié)鈕將版面套準,然后進行電腦調整。套印的縱向誤差依靠張力調節(jié),橫向誤差依靠帶橫向位置控制系統(tǒng)和推拉版滾筒調節(jié)。同時觀察手動套印標志馬克線和電腦對版標志標準色標是否準確。若上述操作達不到目的則考慮套印標志制作不合格或與圖文排列位置有誤。正式印刷時,凹印機操作者要不斷將印樣與標準樣核對,檢查是否有誤差,并進行必要的調整。遵循這些針對性的印刷質量控制手段,才能真正防止因套印不準對凹印印品質量造成的影響。

在上面已經提及、干燥在凹印印品質量的控制方面十分重要。對凹印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影響。首先是要考慮凹印油墨和承印材料的性質。凹印油墨目前基本上都是溶劑型油墨、印刷時,應根據承印材料的種類、印刷速度、圖文面積、墨層厚度調整各單元的干燥溫度。干燥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應控制在80攝氏度以下,最高也不要超過100攝氏度。否則會引起承印材料收縮、影響套準、油墨堵版、印刷起斑、而且油墨干燥過度、印版滾筒與刮刀之間的摩擦力相對加大、對印版滾筒的壽命也有一定的影響。還有環(huán)境濕度過大時,造成油墨分散性變差,印版滾筒不容易刮干凈,為此就不得不相應增加刮刀的壓力,也就相應增大了刮刀對印版滾筒的摩擦。干燥溫度過低則引起油墨干燥不良,造成反粘,產生重影。因此凹印生產過程中,合適的干燥參數(shù)是印品成像質量的保證。

篇2

關鍵詞:平面設計;印刷工藝;結合

中圖分類號:J0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3-94-1一、 印刷工藝和平面設計的含義

(一) 印刷工藝可以稱作是在視覺效果、觸覺效果信息的印刷復制的整個流程,包括印刷前、印刷、印刷后加工等。它是云集了攝影、工藝、美學、美術、電腦技術等學科于一體的技術,是通過統(tǒng)籌安排、攝影效果、文字修理和美術設計技術,對信息進行編輯、排版、設計、印刷、裝訂成冊等加工需求批量的復制文字、圖像的技術。其印刷技術主要有噴墨印刷、防偽印刷、標簽印刷、金屬制品和紙包裝印刷。其印刷前有美工繪圖、出菲林;印刷時有上墨、調色;印刷后則有燙金、壓光等。

(二) 平面設計,原來稱之為裝潢設計,也叫做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以視覺作為其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通過多種方式制造符號、圖片和文字,用這些要素相互結合營造出視覺表現(xiàn)形式,向人們傳遞信息。涉及到的重要工藝技術就是印刷。

二、 印刷工藝在平面設計中的影響

印刷工藝總是與平面設計有著息息相關的密切聯(lián)系,從有活字印刷術開始,平面設計就充分利用印刷工藝,下面從這幾個印刷術的時代印刷工藝對平面設計的影響進行解說。

(一) 雕版印刷時代

雕版印刷技術,使得人們對文字的需求方法相對原始方便一些。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當時人們對版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視,由博物館的珍藏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印刷體,上面刻有廣告文字和圖形等平面設計的要素,可見,平面設計在印刷初期便已出具規(guī)模了。

(二) 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降低了印刷的成本,也就使得書籍變得平民化,同時也使印刷出現(xiàn)了新的設計樣式。平面的設計對于印刷的要求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僅需要的數(shù)量加大,對印刷的樣式美感也提高了要求。后來又出現(xiàn)了彩色的印刷技術,人們對于彩色的向往也就隨之加大了。

(三) 機械印刷時代

機械的印刷將版面分為了幾種不同結構形式,主要的是凸版和平版。19世紀中期的時候,大規(guī)模的彩色印刷手段將平面設計的進步,擺脫了文字的束縛,變得生動了起來。可以自由的印刷不同的版式和顏色,出現(xiàn)了大量精美的印刷制品,將平面設計推向了新的時代。

(四) 數(shù)碼印刷時代

這種技術的出現(xiàn),將平面設計變得更為方便、具有美感。創(chuàng)造了許多具有新時代氣息的作品。將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完美的結合,成就了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成就了平面設計的巔峰。

三、 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的印刷工藝因素

印刷工藝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第一是印刷版式的設計種類,第二是油墨的配色技巧的應用,第三部分就是印刷后的加工部分。

(一) 印刷版式的設計種類

常見的幾種版式有凸版、凹版、平版、絲網版。

凸版主要是以網店的覆蓋率大小和文字線條的粗細來表達圖像和文字的層次。凹版則是在印刷時有下凹的部分,并且下凹的程度不同。越是凹陷下去,印刷的時候所填的墨就越多,通過墨層的薄厚程度來表現(xiàn)圖像文字的層次,使層次豐富,效果明顯。平版的實際就是通過攝影的方式,將圖文印下來,制作成各種版式。絲網印刷相對于以上幾種更為方便,迅速,這種印刷方式使用的范圍較廣,成本低。

(二) 油墨配色

所有的顏色都是由紅、黃、藍這三種顏色配制混合而成的,這在印刷顏色的設計中被充分的應用,可得到彩色的平面設計制品。

(三) 印刷后的加工

印刷后的加工的工藝,是完成印刷后的表面加工的技術,起到美化印刷的作用。包括激光雕刻、立體浮雕、覆膜、上光、燙電化鋁、金紙磨砂等。下面主要介紹幾種工藝手段。

1. 上光:上光是指無色的透明的油墨或者原料在印刷制品的表面涂抹或者印刷,過后進行干燥甚至進行壓光處理等過程,將印刷品進行后期加工。上光過后的成品表面的光澤度較原來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2. 凸凹壓紋:就是在制作好的雕刻模型上利用壓力將紙張的表面形成浮雕樣式的效果,突出所要傳遞的信息的質感。這種效果看起來生動形象,具有觸感,對視覺和觸覺都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感。

3. 激光雕刻:這種工藝是運用激光技術,依據所做的矢量圖進行鏤空、模切等的加工技術。不僅僅是在紙張上,這種印刷工藝還可以在木材、皮革等材料上進行。主要應用于制作精美的平面設計的畫冊上。

除了詳細介紹的這些,還有彩蔥、珠光等工藝,數(shù)不勝數(shù)的印刷工藝因素的相互結合才能造就平面設計的工藝之美。

四、 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平面設計中印刷工藝因素的探究,充分了解到平面設計是印刷技術和印刷工藝的設計展現(xiàn),它由最初的印刷排版到現(xiàn)在的具有信息傳播的作用,它儼然成為了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人類文明和物質文化的產物,它與現(xiàn)代社會平面設計信息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平面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無法被任何工藝所取代的。同時,也對平面設計中的印刷工藝有了充分的了解,對印刷工藝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平面設計的角度有了進一步的啟發(fā),更利于對平面設計進行探究。

篇3

專色意味著準確的顏色和較大的色域,在書籍封面設計時受到很多設計師的青睞。因為專色的印刷是用C、M、Y、K四色外的某種特定的顏色來直接復制原稿色彩,專色的油墨也是指一種預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熒光黃色、珍珠藍色、金屬金銀色油墨等。所以專色的使用也與常規(guī)的四色印刷不同,設計師在使用專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專色顏色名稱要統(tǒng)一。在不同軟件中,相同的兩種套色的名稱可能會有所不同。如FreeHand把PANIONEI1F5命名為PANTONE1F5CVC或PANIONE1F5CVV,而PageMaker中則命名為PANTONE1F5CV。當把FreeHand圖形對象置入PageMaker中排版時,同樣的顏色就會有三種不同名稱,分色輸出時就會產生三塊印版,造成輸出錯誤。所以,如果數(shù)據文件需要在兩種以上的軟件中使用,在整合后的分色輸出前,設計師一定要注意:必須統(tǒng)一相同專色的使用名稱。較為常用的方法是以發(fā)排軟件中的顏色名稱為準,將相同專色的名稱在各類軟件的調色板中重新命名為統(tǒng)一的名稱。

②專色設置盡量選擇標準。專色選擇的最佳工具是標準配色手冊,這種工具書不但色相齊全,而且配比合理,還可以作為設計師與印刷企業(yè)的溝通平臺,也能保證專色墨調配省時、省力、高效率的完成。

③專色與四色的轉換要合理。平面設計師在做圖文設計時,常常會在四色與專色間轉換。此時要特別主要由于色域不同,四色印刷很多情況下不能完全準確還原專色。如在PANTONE專色、TOYOColorFinder及RICColorGuide等系統(tǒng)中,有許多顏色已經超出印刷四域,無法用四色油墨再現(xiàn)出來,系統(tǒng)提供的CMYK組合數(shù)值也只是近似值。所以如果您選擇了專色顏色匹配系統(tǒng)中的顏色,而又以印刷四色分色輸出;或者參考了專色在系統(tǒng)中近似顯示的相應CMYK組合數(shù)值,并使用這些數(shù)值用印刷四色替換了原來的專色,結果肯定會導致色彩的失真。

④對于點陣繪圖軟件,專色需要增設或指定。矢量軟件和點陣繪圖軟件都是平面設計中常常用到的。對于矢量繪圖軟件,若選用或定義專色,則該色一直會以專色的屬性存在,除非專門將此專色屬性改變或轉換成印刷色。但對于點陣繪圖軟件,專色被應用到其他圖像上時,會自動轉換成與應用該顏色的數(shù)據圖像相同的色彩模式,所以專色必須增設或指定才行。比如:在Photoshop軟件中增設和定義專色,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將專色作為一種色調應用于整個圖像,這需要將圖像轉換為雙色調模式,并在其中一個雙色調印版應用專色;二是將專色用于圖像的特定區(qū)域,需要創(chuàng)建專色通道,并將保存格式選擇為photoshopDCS2.0格式的EPS文件,預覽為Tiff(8位/像素),DCS為多文件DCS,無復合,編碼為二進制。

⑤如果專色采用的是金色或者銀色,一般都需要先鋪底色(印金首選透明黃作底色,印銀則首選鋪設白墨作底色)。對于過分細的陰陽文字與線條不宜采用印金、銀墨,線條不宜小于0.15mm,文字不宜小于四號字,否則不但容易糊版、斷裂,而且體現(xiàn)不出金屬光澤,事倍功半。

⑥專色印刷的成本比較高,一般為四色印墨的兩倍價錢來報價的,所以設計者在使用專色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合理選用專色。

2.鏤空反白文字的設計

現(xiàn)在書籍封面設計中也越來越多的看到反白字效果。鏤空反白文字一般都設計在深色背景下,利用紙張的白度與背景,形成的反差呈現(xiàn)文字。反差越大,反白文字越明顯。如:黑底白字。設計運用反白字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盡量不要大面積使用鏤空反白字。與白底黑字相比,黑底白字更容易產生視覺疲勞,盡量不要大面積的做鏤空反白字設計,只有局部作鏤空反白字設計,才更符合視覺規(guī)律。

②盡量避免細線條和小字體的鏤空反白。設計師喜歡在深色背景下,反白細線條與小字體文字,這樣更能體現(xiàn)印刷的質量與紙張檔次,從而顯示其封面的檔次。但是這樣做需要充分考慮印刷材料與印刷工藝,否則會造成字跡模糊、部分筆畫中斷等問題。

篇4

關鍵詞: 印刷工藝 平面設計 應用研究

平面設計是當代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設計門類,大多數(shù)平面設計作品的誕生往往需要有好的印刷工藝與之相適應,才能制作出完整的設計作品。平面設計作品的最終呈現(xiàn)必須依靠印刷工藝實現(xiàn)。從歷史發(fā)展來看,每一次印刷技術的成功改進總能帶來設計風格的創(chuàng)新,平面設計的目標是最終完成優(yōu)秀的作品,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只依靠書寫或手繪創(chuàng)作作品已經不可能,大多數(shù)平面設計作品的實現(xiàn)都要依靠印刷工藝。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的關系十分密切,印刷工藝賦予了每一件設計作品生命,因此,平面設計師必須掌握印刷工藝這一門學問。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比較鐘情于有紋理、有質感的物體,這或許就是人類渴望回歸自然的一種本性,人們的這種需要恰好能從許多巧妙的印刷工藝中得到滿足。由此可見,我們絕不能脫離平面設計談印刷工藝,更不能脫離印刷工藝談平面設計。

一、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的關系

平面設計的發(fā)展已經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tài)。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平面設計越來越充斥我們的生活。人們越來越感覺到設計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因為它帶給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洗禮,讓我們能更加體會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然而這些都需要印刷工藝這個媒介作為呈現(xiàn)平面設計作品的橋梁。由此可見,印刷工藝對平面設計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印刷工藝直接影響平面設計作品的呈現(xiàn)效果,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設計師做每一件設計都必須考慮藝術效果和印刷再現(xiàn)等多方面的因素。平面設計作為一門實用藝術,必須依靠技術體現(xiàn),設計中的各種形式、文字圖案都必須借助印刷工藝這一媒介最終呈現(xiàn)。總之,平面設計和印刷工藝兩者互相影響,在形式上互相獨立,在技術上互相分離,但最終還是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因為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呈現(xiàn)好的作品。

二、印刷工藝在平面設計作品中的應用

平面設計是當代設計不可或缺的一個領域。通常意義的平面設計包含平面廣告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設計等相應出版物。印刷工藝是實現(xiàn)傳達目標的重要方式之一,印刷工藝不僅能將平面設計視覺化,而且能呈現(xiàn)出設計作品的特殊藝術效果,體現(xiàn)平面設計豐富的視覺效果。下面主要從包裝設計和書籍裝幀設計兩方面談印刷工藝在平面設計作品中的應用。

1.印刷工藝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包裝設計在我們生活中被廣泛運用,它指選用適合的材料,運用巧妙的工藝手段,為包裝商品用的裝飾、美化效果的設計手法,而印刷工藝則是將這一藝術現(xiàn)實呈現(xiàn)的必經橋梁。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商場的琳瑯滿目的商品都被包裝得十分精美,這都要歸功于設計與印刷。

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東西必須經過印刷這一流程才能最終實現(xiàn)包裝。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的時代可以說是一個包裝的時代,包裝在社會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潮流,它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在不斷進步。由于印刷工藝不斷向前,它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逐漸趨于多元化,如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燙金、燙銀等,這些手法的運用都在現(xiàn)代包裝設計產品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包裝的材質、形式、文字的立體感等方面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印刷工藝的影子。印刷工藝隨著包裝設計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多種印刷方式在包裝設計上的應用,使得一些設計效果體現(xiàn)得栩栩如生。

2.印刷工藝在書籍裝幀中的應用

書籍裝幀是現(xiàn)代傳遞信息非常重要的媒介,現(xiàn)在書籍設計越來越多地體現(xiàn)印刷工藝的魅力。書籍作為文字、圖形的載體,不能沒有設計。書籍設計包括形態(tài)選擇、封面設計、內文版式編排、插圖繪制、印刷材料的選擇和印刷工藝的應用。書籍裝幀一方面依靠設計師獨特的設計,另一方面依靠印刷材料的選擇和印刷工藝的應用。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書籍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印刷工藝呈現(xiàn),尤其突出體現(xiàn)在書籍封面上,封面是書籍的靈魂,不同題材的書籍會選用不同的印刷工藝達到統(tǒng)一。運用得最多的是書籍文字的處理,書籍封面標題會采用各種不同的印刷工藝,有的會做出一些立體感,有些會呈現(xiàn)出一些不用材質的感覺,這些都是為了達到與整個書籍風格的統(tǒng)一。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書籍時就會考慮到印刷的一些因素,而印刷的豐富工藝也會引導平面設計師采用合適的設計方法,為平面設計師帶來更多的靈感。

3.印刷工藝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字體設計是現(xiàn)代設計領域中非常流行的一個設計門類,文字作為平面設計中一種最基本的元素,卻是傳遞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形式。字體設計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呈現(xiàn)出特別多的風格種類,而且呈現(xiàn)出來的藝術效果也是多種多樣的,這些豐富的設計藝術效果都要靠一些印刷工藝實現(xiàn)。特別一些字體設計需要達到各種肌理感覺,印刷工藝能很好地將平面視覺元素立體化,不僅賦予字體更新鮮的活力,而且讓整個設計作品設計感更強,因此,印刷工藝在字體設計中起到推動作用。

三、印刷工藝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

平面設計作品設計出來以后,就要通過印刷工藝大量重復生產。平面設計最大的制約條件就是印刷工藝。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印刷過程中一些不經意的發(fā)現(xiàn)往往能給設計師帶來一些靈感。對于設計師來說,僅靠一般的應用軟件與設計方案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印刷時網點線數(shù)高低的變換產生的不同效果,對設計師來說就非常重要,能給設計師帶來許多靈感。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只有采取個性化方案及與之相適應的工藝條件,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每一個平面設計師在前期設計時都要充分考慮涉及對象的特性及作品制作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考慮如何讓平面設計更完美地按照設計師自己的意念呈現(xiàn)出來。設計平面作品的同時,要考慮相應的印刷工藝與之相符,這樣才能設計出一個比較符合設計師意圖的作品,也是一件在視覺和應用上比較統(tǒng)一的作品。

由此可見,印刷工藝對于平面設計的重要性,僅僅注重創(chuàng)意的靈魂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懂得如何使先進的印刷工藝更好地為平面設計作品服務,從而把意圖轉化為現(xiàn)實?,F(xiàn)代印刷工藝的學習和掌握能幫助平面設計師盡量避免設計中不能克服的困難,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設計思路,使平面設計作品更好地為社會所用。由此看來,印刷工藝的作用不言而喻,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依從、缺一不可,可以說是臺前與幕后的關系。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就像一個人的軀體與靈魂的關系一樣:創(chuàng)作是靈魂,印刷是盛放靈魂的軀體??傊∷⑴c設計二者互相依存。印刷離不開設計,沒有印刷的設計毫無意義,二者是息息相關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設計逐漸充斥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點點滴滴,平面設計作為視覺化的主角,為我們生活帶來了不少美的點綴,這些不僅要歸功于設計師的奇思妙想,還要得益于印刷工藝,因為任何一件平面設計作品都必須運用印刷工藝,兩者共同搭配,不斷融合,才讓一件精美絕倫的設計作品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在大眾眼前。

參考文獻:

[1]仲星明,耿凌艷.印刷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2]曹方.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

篇5

一、立體印刷的特點

為什么看到的物體會產生立體感呢?那是因為對二維平面圖像進行光學處理,利用折射獲得三維視覺效果。人的兩只眼睛有距離,所看的成像是不同的,它與物體之間產生夾角,從而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兩只眼睛看到的圖像結合在一起便具有空間立體感。它以其新穎的印刷工藝,展示出屬于自己的魅力,逐漸給予包裝設計新的包裝理念和市場。

二、立體印刷在包裝設計中的種類

和其他傳統(tǒng)印刷工藝相比較而言,在實際印刷工作中,立體印刷能在二維圖像中創(chuàng)造立體感效果,使包裝設計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立體印刷主要分為三種:普通立體印刷、動感立體印刷、全息立體印刷。普通立體印刷經過分色、加網、曬版等工序,將圓弧移動立體拍攝的底片處理之后得到立體照片。照片表面覆蓋柱面光柵片,依靠光線的折射可以看到立體效果。這種印刷對印刷環(huán)境、濕度以及紙張的要求都很嚴格,這是因為普通立體印刷是由極細的條紋組成的,嚴格的環(huán)境才能保證圖像的清晰和立體。動感立體印刷和普通立體印刷的原理基本相同,兩者的區(qū)別是,動感立體印刷需要變換觀察的角度才能產生視覺動感。在對原稿進行立體攝影的過程,動感中的每個動作都有一個畫面,拍攝底片的多少由動作的次數(shù)來決定,一張底片由多幅影片畫面依次重疊而成,經過顯影、定影得到所對應的圖片。最后進行印刷,在畫面加入柱面光柵片,這樣就可以制作出用于觀看的動感圖片。全息立體印刷和普通立體印刷不同,它是根據激光全息攝影為基礎的立體印刷技術,運用特殊的激光成像原理,而非油墨印刷,將激光重疊形成干涉條紋的全息圖片,運用激光照射圖片,使線條中的影響顯現(xiàn)。

三、立體印刷在包裝設計中的優(yōu)勢

目前,立體印刷的市場越來越廣闊。立體印刷逐漸由普通的立體印刷、到使用光柵技術和軟件、再到數(shù)字式印刷設備,不斷成功的經驗讓立體印刷在包裝設計中越來越受矚目。

1.有助于防偽

立體印刷技術含量高而復雜,所需特殊設備投資相當大,原創(chuàng)作品不像以前一樣被仿造者簡單的復制模仿,對維護品牌來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消費者能夠簡單的看出真假,實現(xiàn)相對較好的防偽功能。

2.創(chuàng)新性

立體印刷產生的不斷變換的立體效果是傳統(tǒng)平面印刷無法滿足的,不管是哪種設計,充滿立體感的特性總是能輕而易舉的抓住別人的眼球,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尤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立體印刷帶來的包裝設計所呈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更能獨特的展示產品屬性,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3.產品功能遞增

隨著綜合科技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的印刷市場帶來越來越大的沖擊,電子書等非印刷載體發(fā)展越來越迅速,印刷品倘若充分發(fā)揮電子載體的功能,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眼界變得相當寬闊,對現(xiàn)實變現(xiàn)的要求越來越豐富。在包裝設計采用立體印刷會增加產品的其他功能,比如:當包裝盒去掉外面的物品之后,還可以當一個裝飾物品——花瓶、相框、展架或者其他個性化用品,給人們的生活增添豐富多彩的色彩。

四、立體印刷在包裝設計中運用的意義

立體、動畫和變異圖是立體印刷的三種產品,它們所產生的效果不同于傳統(tǒng)的平面印刷。立體印刷包裝的產品精湛、創(chuàng)新吸引著追求新鮮、渴望不同的顧客,這些特點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屬性,成為顧客推廣產品、提高市場形象的手段以及創(chuàng)新廣告媒體的方式。相比傳統(tǒng)印刷印刷在包裝設計中的作用,立體印刷的附加屬性盡管加工利潤高數(shù)倍,但是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包裝設計,諸如:產品設計、品牌形象、環(huán)境設計、企業(yè)形象設計以及媒體宣傳展示都離不開包裝設計。倘若在設計將立體印刷技術大范圍運用于包裝設計的范疇中,勢必會引起不同的反響。立體印刷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印刷技術的二維圖像,將更加立體的效果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對設計風格、設計理念都進行了相應的突破。包裝設計中運用立體印刷技術突破了視覺觀感,給予人們新鮮的感受,為產品推廣帶來更多無限的可能性。因此,立體印刷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五、立體印刷在包裝設計運用中的問題

1.環(huán)境問題

如果包裝設計中運用立體印刷,那么制作過程中所采用的光柵材料、紙張、油墨等很容易產生環(huán)境問題。我國對環(huán)境問題的意識還不是很重視,所以在以后立體印刷所使用的材料應該慎加選擇,堅持以環(huán)保材料替換非環(huán)保材料。有關這方面的法律,歐洲已經制訂了相關法律,但在我國還沒有具體的措施,因此,若將立體印刷使用在包裝設計中,必須采用合適的材質,唯有如此,企業(yè)才能長久發(fā)展下去。

2.軟件問題

能夠創(chuàng)造立體效果的軟件越來越多并逐步走入中國市場,例如:ps、3D、4D等專業(yè)軟件。這些軟件相繼進入中國市場,比較廣泛被運用的是相對便宜的軟件,價格相對較高的被企業(yè)給棄用。大多數(shù)企業(yè)不愿意嘗試新的軟件,一方面是因為專利權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愿意進行突破,嚴重阻礙產品的整體發(fā)展路線。

六、結語

篇6

四年一屆德魯巴印刷展會的號角再次吹響,小森也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此次的Drupa 2012印刷大展上,小森公司將以“小森按需印刷解決方案”為參展主題,圍繞膠印印刷,介紹按需膠印印刷解決方案,展示膠印印刷與數(shù)字印刷、印后加工設備的高效合作方式,利用現(xiàn)場的多臺印刷機進行實機展示。屆時,小森在展會現(xiàn)場將按照“小森七大按需印刷解決方案”的主題,將展場劃分為七個展區(qū),確保每一位到小森展位參觀的來賓,都能夠明確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據了解,小森公司的展臺位于展館的第15館D04展位,是參展的日本印刷制造商中面積最大的展臺。下面將“小森七大按需印刷解決方案”介紹如下。

一、按需膠印印刷解決方案

按需膠印印刷(Offset On Demand)是小森公司專為滿足印刷市場中印刷數(shù)量少、交貨期短的生產需求所提供的一套印刷解決方案。這套解決方案是一套能控制膠印印刷的印前與印后加工作業(yè)流程的模式,搭配最新的數(shù)字印刷科技,不僅可以突顯膠印印刷精美的印刷質量與高效的生產力,還可縮短印刷作業(yè)的準備時間、減少紙張的耗損,縮短整個印刷作業(yè)的時間,很適合短版印刷與短交貨期的印件。

支持按需膠印印刷解決方案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就是H-UV快速干燥系統(tǒng)。小森公司利用多年來累積的印刷專業(yè)知識與技術,配合高感度的H-UV油墨,研發(fā)出只需安裝一支UV燈管,即可完全干燥印張正反兩面的技術,不僅保證了出色的印刷質量,也提高了印刷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實現(xiàn)了環(huán)保的目標。

二、包裝印刷解決方案

即將于Drupa 2012展會登場的Lithrone GX40 Carton是一款適合包裝印刷與各種特殊印刷業(yè)務的理想機型。這款印刷機的用途廣泛,適合承印厚紙板與特殊材質;搭配UV應用,可在包裝印刷的各類生產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LGX 40 Carton還可搭配高分辨率的印張檢查系統(tǒng)以及卷筒紙裝置,這兩項都是進行厚紙包裝印刷時非常實用的裝置。

關于包裝印刷解決方案,小森公司同時還推出一部Lithrone G40作搭配。GL-40適合承印各種不同厚度的印刷品,只要搭配一般油墨與水性上光裝置,即可展現(xiàn)光彩奪目的上光效果。小森公司在此展區(qū)所展示的解決方案,一定會讓與會來賓的眼睛為之一亮。

三、高效又靈活的印刷解決方案

為了滿足市場越來越多短版印件的需求,小森Lithrone系列推出A1市場的新機型——Lithrone A37。除了擁有小森Lithrone S系列的各項優(yōu)良設計外,Lithrone A37的設備成本低,電力的消耗以及其他印刷材料的耗損也比其他LS機型低,這樣可以幫助客戶提高利潤,創(chuàng)造更多的效益。另一款操作便捷的設備是Enthrone 29P,它也非常適合承印各式各樣的短版印件。除了印刷質量穩(wěn)定外,緊湊的機身結構占地面積小,提高了作業(yè)的效率。

這兩部印刷機在Drupa 2012印刷展會上將作業(yè)流程予以展現(xiàn),除了表現(xiàn)小森設備的靈活性外,也將展示小森設備的實用性,到場的與會來賓將可親身感受這兩款設備優(yōu)良的性能。

四、按需數(shù)字印刷解決方案

小森公司將藉由這次Drupa 2012印刷展會,跨入數(shù)字印刷領域。小森公司將POD(Print-on-demand)系統(tǒng)成功地結合為按需膠印印刷(Offset On Demand)的一部分。在此展區(qū),小森公司將推出兩部最新研發(fā)的噴墨數(shù)字印刷機,一部是張頁噴墨機,另一部是輪轉噴墨機,與會來賓屆時將可親自體會按需膠印印刷的實際用途。有關數(shù)字印刷的詳細訊息,歡迎各位印刷同行蒞臨小森公司的展位進一步詳細了解。

五、小森服務支持

小森服務團隊一貫堅持“提供用心周到的服務,滿足客戶的各項需求”的準則。在此次的Drupa 2012印刷展會上,小森公司將提供小森全球服務網的最新消息,詳細地介紹各項服務的內容,如以改良設備性能來提升客戶現(xiàn)在設備的性能表現(xiàn)等,包括深受好評的小森式預防保養(yǎng)維護服務,在此區(qū)也會有詳盡的介紹。

六、小森生態(tài)環(huán)保技術

小森公司一直認為,人類、環(huán)境與大自然是互相依賴、共榮共存的,而這也是建構綠色環(huán)保型社會的關鍵因素,只有這三大因素和諧共存,才能有美好的未來。小森公司所倡導的綠色環(huán)保理念,就是為三者之間保持和諧穩(wěn)定關系而盡力。

在綠色環(huán)保理念的引導之下,小森公司不斷地調整人類、環(huán)境與機器之間的平衡關系,研發(fā)各類環(huán)保機型的印刷機。在此展區(qū),小森將以展示板的方式,對小森公司營造環(huán)保型的生產環(huán)境、開發(fā)環(huán)保型的印刷機和其他配備的成果予以翔實的展示。

七、小森輪轉機、尚邦印刷機與防偽印刷

在輪轉機展區(qū),小森公司將以影片的方式,為與會來賓介紹享譽全球的小森System系列輪轉膠印機以及最新研發(fā)的技術,此外還展示各式各樣的輪轉機印刷樣品。

在尚邦印刷機展區(qū),小森公司將以展示板的方式,詳細地介紹小森尚邦的印刷機。小森尚邦最擅長制造的是聯(lián)線包裝印刷機,在此展區(qū)內,將作為重點介紹的內容。

小森公司還在展區(qū)內設置了防偽印刷會議室,小森的貨幣印刷機以及證券印刷機風靡全球許多國家與地區(qū),在這一次的Drupa 2012印刷大展上,小森公司設置該會議室,即是用來接待相關的客戶以及前來洽談的客人。

篇7

關鍵詞:宋代;印刷工藝;商業(yè)美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8-0085-01

一、宋代印刷工藝的技術和文化價值

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已經相當發(fā)達,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的偉大意義不僅在于對印刷工藝的技術革新,也包括了對印刷過程中的工作流程的規(guī)范和管理,從制版、版面的編排、印刷、再到書籍的裝訂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從目前已知的宋代的書籍插圖和雕印的版畫中可以看出雕刻技藝的精良以及對制作工序的考究。說明了宋代的印刷工藝已經可以滿足大幅量印刷的需要,雕版印刷工藝趨于成熟。

宋代在書籍的版面裝飾上也產生了新的變化,從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雙欄或四周雙欄,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單欄。南宋中葉開始流行黑口,多見于建本。版心中往往標出書名、卷次、頁碼及刻工姓名,有的還標出字數(shù)。官刻本卷末一般鐫有校勘人銜名,坊刻本則多有書耳和牌記。

宋代在書籍版面中采用了稱之為“邊欄界”的形式,既是在書籍文本的四周加單邊或雙邊,這樣處理是有其特別意義的。第一,強調閱讀的功能性。中國古代書籍的閱讀方式是從右向左且豎列閱讀,讀者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邊欄界起到了強化文本和引導閱讀的作用,既是讓讀者保持在一定的視域內閱讀,不會產生錯亂的感覺;第二,突出書籍的規(guī)范性。邊欄界使得漢字文本的整體感十分強烈,僅僅通過線性的劃分完成了書籍內頁文字編排的連貫性,使得書籍編排更加系統(tǒng)。第三,強化了書籍的書卷氣韻。邊欄界線性的形式與中國漢字的形態(tài)和諧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在方形中保持秩序,同時通過漢字字體的不同尋求變化和差異,似乎就像讀君子的氣節(jié)一樣——和而不同。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宋代的印刷工藝突出顯示了理性、典雅的特點。理性是綜合了技術上的先進和思想上的嚴謹;而典雅是人文氣質的流露,是一種時代面貌。從藝術審美的角度看,宋代的書籍設計展現(xiàn)出端莊大方、嚴謹古樸的風格,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強化了書籍的書卷氣韻。

二、宋代商業(yè)美術設計的市場價值

宋代的商業(yè)美術設計,無論在設計的形式上還是產品自身的語義表達上都可見很濃的是商業(yè)性。這種商業(yè)性集中體現(xiàn)在宋代的商品標記和門面裝潢上。宋代的商品標記出現(xiàn)在陶瓷、漆器、金銀器上較多,通常在底部或刻或寫有作者的姓名和地名,起到商品宣傳之意。在宋代的裝潢中,鋪面幌子獨具特色。幌子是一種廣告形式,形式感十分強烈,起到招攬顧客的作用。宋代還出現(xiàn)了商標廣告。北宋時的“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廣告銅版流傳至今。該商標廣告版內容包括了作坊名稱,標志及廣告文字。其標志圖案為“白兔捧針”,廣告文字為“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客轉與販,別有加饒,請記白”。

篇8

工業(yè)印刷主要用于裝飾品、基板(包括地板)表面、陶瓷、玻璃、汽車及許多促銷/雜項物品等,也包括許多研究小組正在探索的印刷電子產品和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其中推動工業(yè)印刷市場增長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全球經濟復蘇促進了市場對建筑業(yè)和汽車產業(yè)的新需求,以及工業(yè)印刷在電子和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而后者更有潛力。然而,工業(yè)印刷在電子領域的應用并非都是喜訊。一些高調的公司用印刷的方式生產太陽能光電板,雖然顯示和照明效果特別好,但由于特殊原因也已經停止交易。

仔細分析工業(yè)印刷的各個細分應用領域,裝飾品和基板(包括地板)表面印刷所占市場份額最大,但是因為這個領域已經相當成熟,所以其增長率一直處于低位。富美家公司是這個領域的領導企業(yè),2013年其已迎來100周年慶典。在2008~2013年的5年中,生物醫(yī)學印刷市場的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工業(yè)用途的3D打印市場。而印刷電子市場將履行技術承諾,最終走向完全市場化,成為領導未來工業(yè)印刷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報告顯示,增長最緩慢的是促銷/雜項物品印刷領域,但即使這樣,其也是呈增長態(tài)勢。

從印刷方式來看,2013年,絲網印刷是工業(yè)印刷市場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印刷工藝,因為許多供應商逐漸依賴于選擇簡單、靈活的工藝。絲網印刷既能用于批量印刷領域,還可用于短版?zhèn)€性化產品印刷領域。此外,功能性油墨將擁有良好的價值增長前景,尤其是在印刷電子市場。

篇9

晚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朝廷批準戶部(后改稱度支部)創(chuàng)建印刷局,準備統(tǒng)一印刷、發(fā)行鈔票,控制財政;同時,也為用紙幣取代沉重的銀兩,方便市場貨幣的流通。于是選定北京外城西南的白紙坊原“工部火藥局”舊址建廠,不惜重金引進美國機器設備并聘請美國技師,建成在當年屬世界一流的印刷局。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生產出鋼板凹印“大清銀行兌換弧保揭開了中國印刷技術領域新的一頁。不久,爆發(fā),,第一批“大清銀行”紙幣則落得個胎死腹中,沒能夠發(fā)行流通。印刷局也隨著國家政局歷史性的大變動,歸屬于北洋政府財政部管轄。

財政部印刷局因其業(yè)務的特殊性,管理嚴格,但工資收入也高于其他行業(yè)工人,技術要求最高的“鋼板課”,組長、技士月工資78至150元,技手48至120元,藝徒7.5至30元。一般課組長月工資24至78元,領班、工匠12至45元,工徒6至10.5元,新入廠工徒4.5元。不過,掙到百元以上高收入的技術工人僅占2%左右,月工資10元左右的則占70%以上,這是由于新工人眾多所致。民國初年,雖然時局動蕩,但北京的物價卻相當?shù)土?911年至1920年,大米三分一斤,白糖五分一斤,豬肉0.10至0.11元一斤。20世紀20年代,一個四口之家,每月伙食12元便足可維持小康水平。因此,印刷局大多數(shù)工人生活比較穩(wěn)定,但作為出賣勞動力的工人,畢竟處于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

早在1912年春,財政部印刷局就開始有少數(shù)進步工人參加了社會上的“印刷同業(yè)進化會”組織,開會研究過“要團結、要組織、有話就說,研究技術,改善生活”等問題,為時不長,便不再活動。同年6月,又有部分工人在廠外集會,成立了印刷局“工務急進會”,入會者猛增至300余人,占當年全廠員工總數(shù)的3/4。這就成為1916年工潮的組織基礎。

后,國家并未統(tǒng)一,軍閥割據,政局動蕩,財政總長一職不斷變更。大總統(tǒng)的老部下周學熙于1912年8月,受命出任財政總長,1913年5月因故辭職。1915年3月至1916年4月,周學熙再次出任財政總長。

工潮的爆發(fā)有個前因,1914年,由于生產繁忙,工人加班增多,當時規(guī)定每加班三小時為半個工,六小時為一個工,每月結算發(fā)薪時,工人所得的加班費出現(xiàn)了比正常工資還多的情況。財政部鑒于開支增大,強令取消加班,改用延長每日勞動時間、減少休假來解決完成生產任務問題。即把每日八小時工作制改為十小時,每周工休一次改為每兩周工休一次,這自然是關系每個工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當1914年12月25日局方貼出布告后,立即遭到全局工人的一致反對,紛紛起來提出質問、抗議,乃至影響到生產的正常進行。印刷局局長張德薰不得不于當月30日再次張貼告示,暫緩延長工時的改變,仍按原工作時間的制度執(zhí)行。后經張德薰與財政部多次商討,財政部終于撤回了改變作息時間的飭令。工人為爭得勞動休息權的抗爭獲得勝利。這些都是周學熙第一次出任財政總長辭職后發(fā)生的。

轉眼進入了1915年,張德薰于春節(jié)前夕,根據上年業(yè)務盈余情況,呈報財政部擬向員工頒發(fā)“獎金”,擬定員司獎予月薪兩個月,工人獎予月薪一個月。而財政部批準“員司按一個月薪水,組長、匠徒、夫役按十日工資計算發(fā)給”。周學熙于1915年3月再次出任財政總長,4月,在他的主持下,財政部制定了《官營員司獎勵章程》,張德薰參照章程,規(guī)定局內不足六元月薪的工徒,三個月調升薪資一次,其他員工半年增加薪資一次,年終凡有盈利還可分得“花紅”等辦法,工人對此當然表示滿意。

然而,張德薰于1915年6月14日率相關人員赴美進行業(yè)務考察,財政總長周學熙派曾擔任過印刷局總辦的陳秉鑒來此主持局務。張德薰于當年9月歸國,10月調任奉天造幣分廠廠長。于是,陳秉鑒正式主持局務,接任局長。他參照張德薰考察美國的管理經驗,實行了不少極為嚴格的管理措施,如實行員工進廠要通過三道關卡,上班摘掛名牌,遲到不準進廠,工作疏忽,不服指揮……輕則罰扣工薪,重則除名。僅1915年7月至12月,就開除了191名工人,記大過、扣罰工資達347人,這些舉措已然引起工人們的強烈不滿。

1916年3月初,春節(jié)已過,加薪、分紅的事杳無消息,以廠內工人最集中的印刷、完成兩課為中心,自發(fā)地聯(lián)合起來,由李鳳寶、王夢蘭等幾名熱心、勇敢的工人帶頭,仿照封建時代百姓向官府寫“聯(lián)合稟”(也叫“藏頭單”)的辦法,由參加討薪的工人,在一張呈文紙上圍成一個圓圈簽名,使官府沒有辦法找出帶頭的發(fā)起人。

經過一番準備、串連,印刷課200多名工人于3月3日開始怠工,聚集在更衣室商討如何進一步行動。此時工務課長褚克明來工人中探聽情況,被工人圍住質問獎金、分紅問題,褚表示同情工人處境,將向局方轉達,并在工人強烈要求下,承諾次日給予答復。而當天實際已停工約一小時。

3月4日,因不見褚克明答復,工人們情知有變,便要求直接面見局長。下午2時開始停工。殊不知局長陳秉鑒已于是日清晨通報警察署,要求出警鎮(zhèn)壓,并附有擒拿17名工人的名單。下午1時,外右四區(qū)警察分署署長鄭淑倫帶領47名警察來到印刷局,在同局長接頭后,即布置部分警察封鎖廠內各條通道、各工房出入口。同時,派人到各課講話,恫嚇工人“勿聽蠱惑”。又以“參觀”為名到東樓工房,假借“約談”,招完成課組長韓廣利等三人到稽查課軟禁了起來。繼而到西工房“約談”印刷課組長張玉林等人。此時工人們見來勢不善,阻止警察進入工房,并齊聲說:“我們沒有代表,要去一塊兒去!”鄭淑倫見誘捕無效,便下令強行抓人。在雙方對峙、爭執(zhí)中,工人馬慶云的嘴部被警察的刺刀挑破,當即激起工人們的強烈憤怒,一時間,奪槍、抄工具、拆下機器上的鐵棍同警察搏斗;磚塊、茶壺等紛紛由窗口拋出,許多玻璃被打碎,警察紛紛退卻,工人們緊追至稽查課門口,將鄭淑倫團團圍住,鄭淑倫下令鳴槍示警,工人們不得不退回工房。在混亂中,有幾名警察被打傷。

于是,陳秉鑒以夸大的“縱火燒局,全工反抗”“亂黨滋事,力不抵眾”為由向警方告急,以致引來上千軍警進廠鎮(zhèn)壓。然而,江朝宗等在現(xiàn)場看到的并非接報所稱“縱火燒局”等嚴重情況,擔心事態(tài)擴大將更激怒工人,于是先放出一批工人,并脅迫223名工人到稽查課簽名,同意繼續(xù)上工。這一天11名工人先后被逮捕,另有不在名單內的六名工人,因當場與警察抗爭、搏斗而被捕。此外,還有列入名單的六名工人,因不在班或事先避走,警察署下令通緝。

3月6日,印刷局恢復生產,局方貼出布告宣布開除為首的17名工人,同時,致函京師警察廳,稱工人“互相煽惑,聚眾演說,結合團體,以鼓眾心”,“聲勢囂張”,要求嚴懲;對未捕到的工人“迅予緝拿到案,一律懲辦,以免漏網”。在警方抓捕的工人中,有六人因不在名單,次日即行開釋,另11人一致申訴工人不過是要求分紅、加薪,且都是局方規(guī)定,并不違法。警方找不到判罪證據,又怕調集重兵、小題大做,被張揚出去,反而會使局面難以收拾。最后,警方以判處罰工一至三個月,由教養(yǎng)局執(zhí)行交差了事。在這些工人被關押期間,他們的親友以其本人有病、家有供養(yǎng)老人等理由要求提前釋放,卻未獲批準。

篇10

兒童圖畫書又稱繪本,是培養(yǎng)兒童繪畫藝術興趣和促進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一種重要兒童文學讀物。兒童繪本歷史悠久,其發(fā)展一直與印刷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然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在為圖畫書帶來發(fā)展的同時,也使圖畫書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計算機技術在插圖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讓兒童圖畫書無論在視覺風格、視覺趣味還是視覺表現(xiàn)力度上都繁榮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新穎的繪畫風格、個性的視覺語言在不斷地涌現(xiàn)。另一方面,數(shù)字媒體的全面普及,也逐漸改變著兒童的閱讀世界與閱讀心理。兒童終日置身于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之中,變幻豐富的交互式媒體令孩子們自身的閱讀方式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們已不再愿意自覺、安靜地閱讀紙質書籍,而更習慣于觀看電子書籍,以便在閱讀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獲得更多豐富的閱讀體驗。

由此觀之,面對當今兒童讀者的閱讀新需求,過去以平面視覺為主的傳統(tǒng)圖畫書創(chuàng)作方法已經遭遇了嚴重瓶頸,新媒體時代的兒童圖畫書亟待尋求創(chuàng)意方式的新突破。

二、如何突破創(chuàng)意瓶頸

設計評論家克里斯?福格斯(Chris Foges)認為:“紙質書籍在未來只能作為裝飾品或奢侈品,而數(shù)字化媒體將會占據主導地位”。在數(shù)字媒體的沖擊下,兒童圖畫書的發(fā)展和未來變得十分微妙。書籍傳統(tǒng)的平臺優(yōu)勢正在逐漸喪失,如何重塑兒童圖畫書的閱讀價值成為當今圖畫書作者和出版領域人士共同關注的新熱點。

其實,要想吸引兒童進行有效閱讀,圖畫書作者和設計師應尊重當代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迎合孩子們的閱讀喜好進行設計創(chuàng)新。受網絡以及數(shù)字化媒體的影響,現(xiàn)代兒童偏愛于體驗新奇、互動豐富的閱讀方式。因此,傳統(tǒng)兒童圖畫書需要順應潮流的發(fā)展,為兒童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來贏得市場。而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需要更加強大的閱讀載體來支撐,所以,印刷工藝當仁不讓成為創(chuàng)新兒童圖畫書閱讀體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印刷工藝的設計價值

現(xiàn)代印刷工藝包括印刷、印后特效加工以及裝訂加工等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茖W技術的發(fā)展令印刷工藝無論在印刷技術、特效加工還是裝訂形式上都有了極大的突破,同時也為兒童圖畫書的設計提供了更多選擇。從實際效果上來看,新時代的印刷工藝提升了圖畫書的視覺體驗,強化了閱讀的觸覺體驗,塑造了書籍的多維形態(tài),這些特殊閱讀體驗僅僅依賴圖文的設計所無法帶來的,必須依托現(xiàn)代印刷工藝的設計價值來實現(xiàn)。

(一)提升視覺體驗

兒童對于顏色有著與生俱來的感悟力,尤其是那些視覺沖擊力強,極富感染力的亮麗色彩,往往會迅速地吸引到孩子們的注意力。新媒體兒童電子讀物的豐富色彩表現(xiàn)力極大沖擊了傳統(tǒng)紙質童書,但是新型油墨等印刷工藝的改進使得傳統(tǒng)紙媒體在色彩方面迎頭趕上。

油墨是影響印刷品色彩質量的關鍵指標之一,傳統(tǒng)印刷以平板膠印為主要方式,一般采用常規(guī)的四色油墨,對色彩的表現(xiàn)力比新媒體差距較大,而專色油墨等新型油墨的出現(xiàn)將極大改善這種現(xiàn)狀。專色油墨是預先調配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熒光藍、金銀金屬色等,它顏色傳遞準確,呈現(xiàn)色彩細膩,表現(xiàn)色域也更寬廣,主要應用在對于色彩還原要求較高,或者是畫中大面積色塊較多的圖畫書印刷。像從日本引進的幼幼成長系列圖畫書,便是事先根據插畫原稿進行顏色調配,再進行印制的專色油墨印刷作品。由于專色油墨有著其他油墨所不具備的質感光澤和視覺特色,因而一些圖畫書作者將其作為提升畫面“亮點”和實現(xiàn)書籍個性化語言的創(chuàng)意手段,如法國童書《PEAU D’ANE》,便是運用了專色油墨進行局部印刷,讓印有金色金屬油墨的畫面看上去視覺獨特、繪畫風格別樹一幟。高新油墨的優(yōu)越性已經使其成為提升閱讀視覺體驗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兒童圖畫書書籍憑借新型油墨等技術完全可以在視覺體驗上與新媒體兒童圖畫書相比肩。

(二)拓展觸覺體驗

兒童常常通過觸摸認知新事物,期望以此獲得獨特的感官體驗。在圖畫書印刷加工過程中,設計師可以通過采用印后特效工藝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書籍的觸覺感受,讓小讀者們能擁有多元化的感官體驗。

印后特效工藝是為書籍增加特殊的肌理效果而衍生出來的工藝手段,它為書籍帶來在形態(tài)、結構和肌理上的變化,從而豐富書籍整體的視覺感受。其中,UV和植絨是圖畫書作者進行多樣性創(chuàng)意嘗試的常用工藝種類。UV是通過絲網印刷方式將UV油墨覆蓋在書籍表面的特殊加工手段,分全局UV和局部UV兩種。全局覆蓋UV的書籍可以減少因翻閱而受到的磨損,局部覆蓋UV則會讓頁面看起來具有特別的視覺效果,這主要是因為UV部分的特殊光澤和肌理,與在同一平面上的單純紙張材質形成強烈的對比,帶來了質感和觸感上的微妙變化,并且該變化隨著視覺角度的不同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這種與閱讀行為彼此“互動”的視覺感受也是普通印刷方式所無法帶來的。植絨工藝有全植絨和部分植絨兩種形式,是指在需要植絨的物體表面上平涂膠水,接著用植絨機器將絨毛噴到膠層上,再進行烘干,最后清除浮絨的印后加工過程。在一些描繪動物的兒童圖畫書中,植絨工藝的使用可以讓動物看上去更有真實感,同時也能讓小朋友通過觸摸書面上的仿真絨毛體會到該動物的觸感,如Dk Publishing的《touch and feel babyanimals》系列童書,就是用局部植絨的方式將相應的動物仿皮毛印制在書上,讓讀者在翻閱時通過觸摸感受內容。

(三)豐富空間體驗

形態(tài)獨特的圖畫書會引起兒童的注意,能讓孩子們產生獨特的空間體驗。書籍形態(tài)的創(chuàng)意給讀者帶來的驚喜和視覺效果是傳統(tǒng)圖文方式所無法比擬的,而現(xiàn)代印刷工藝令圖畫書形態(tài)的革新具備了可能。

模切技術和裝訂工藝是讓兒童圖畫書的視覺形態(tài)看起來與眾不同的技術手段。模切技術即是利用機械模具的壓力,利用刀版對印刷物整體或局部表面進行切割、造型。通過模切形成特殊形態(tài)的圖畫或者文字,可以呈現(xiàn)出前后書頁之間的空間層次以及在肌理、圖形和結構上的對比,從而為書籍塑造出形式獨特的藝術感。裝訂是把印制完成的單張書頁連接起來形成完整冊本的加工步驟,它對書籍的使用壽命和使用的舒適程度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并且通過對形式和結構的創(chuàng)新使自身成為書籍“藝術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品的《香港彈起》是一本利用模切工藝和裝訂工藝進行有效創(chuàng)意的圖畫書,書中使用模切技術切割成的建筑物形態(tài)逼真,而立體的翻閱形式則讓讀者在多個維度上體驗香港不同時期的市井風情。

四、探尋兒童圖畫書與印刷工藝結合的創(chuàng)新之路

如今,來自歐美日韓等地的兒童圖畫書早已實現(xiàn)對現(xiàn)代印刷工藝與材料的創(chuàng)意應用,而現(xiàn)下國內出版社和作者對于兒童圖畫書印刷質量的要求雖然較之從前有所提高,卻鮮有人士去專門研究和探索如何運用新型印刷工藝去展現(xiàn)兒童圖畫書的創(chuàng)意。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我國兒童圖畫書出版編輯與作者對新型印刷工藝的認知程度不夠,致使現(xiàn)代印刷工藝與兒童圖畫書的結合應用還處在有待開發(fā)的階段。

其實,現(xiàn)代印刷工藝與兒童圖畫書的有機結合既可以有效地傳達故事內容的情感,還能帶給兒童讀者多層次多維度的閱讀體驗,最終同時實現(xiàn)兒童圖畫書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因此,作為一名有志于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兒童圖畫書的作者,除了具備扎實的繪畫功底外,還應該熟悉圖畫書從創(chuàng)作之初的構思到最終出版的全部流程,并能夠依據閱讀對象、設計內容、設計構思針對性的選擇適當?shù)挠∷⒉牧项愋秃凸に嚪椒?,搭起一座跨越藝術與印刷工業(yè)的橋梁,使好的故事、好的圖畫書作品走進兒童的視野,深入孩子們的心里。

參考文獻:

[1](英)福塞特-唐編著,黃蔚譯,裝幀設計:書籍?宣傳冊?目錄[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2]張紹軍,童書的裝幀創(chuàng)意及印刷工藝的實現(xiàn)[J]上海:出版與印刷,2008

[3]吳一帆,基于三維查找表的油墨配色研究[D]濟南: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10

[4]梁徵琳,超越平面的藝術[D]南寧:廣西藝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