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分析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17 18:1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審計分析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審計分析方法

篇1

論文關鍵詞:績效審計,人民銀行,審計方法

 

績效審計在西方國家的興起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它的產生是針對政府部門所具有的非營利性來衡量政府工作績效的水平,查找政府工作中阻礙績效發(fā)揮的問題,最終實現發(fā)揮政府最大效能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的目的【1】。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擔負著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維護金融穩(wěn)定的職責審計方法,其能否正確履行職責直接關系著國家金融乃至整體經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在人民銀行內部推行績效審計對于人民銀行提高自身的績效水平,履行好自身職責,實現人民銀行工作的最終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5年,在人民銀行內審工作會議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項俊波同志提出,內審部門要積極探索績效審計在中央銀行的運用,開拓創(chuàng)新,推動人民銀行內審工作不斷上層次、上臺階。2007年,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谥行闹械确种C構開始進行績效審計試點和研究,經2年的實踐和摸索,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開展模式和審計方法論文服務。

一、人民銀行開展績效審計的主要內容

績效審計的核心涵義在其“3E”性,即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2】。對于人民銀行來說,績效審計的核心內容就是履行職責過程中資源利用的“經濟性”、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和行政活動的“效果性”【3】。審計內容具體可以細分為資源配置、管理決策、內部控制和業(yè)務管理等幾個方面。

1.資源配置方面:一是人力資源的配置與管理審計方法,如配置的人員數量、人員結構,包括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等是否合理科學,是否符合營業(yè)部的業(yè)務工作需求;是否將人員學習培訓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如何,員工激勵機制如何;人員平均工作量是否充實,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的現象等等。二是物質資源配置情況,如硬件設備設施的性能能否滿足業(yè)務核算系統(tǒng)的要求,是否存在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資產。

2.管理與決策方面:一是工作規(guī)劃的合理性,主要是看部門是否制定了中長期規(guī)劃,規(guī)劃內容是否全面,是否涵蓋了黨風廉政建設、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內容,是否采取確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工作規(guī)劃的實行。二是領導決策的科學性,側重點主要是領導決策是否按規(guī)定的議事程序進行審計方法,領導決策是否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是否充分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領導決策是否體現了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重大事項的決策是否體現了合理性和經濟性。三是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如員工對與部門的認知度、團隊精神、內部組織結構的合理性,權限管理是否按制度要求實行分級管理,是否按要求進行授權管理,發(fā)現問題的整改能力如何等等。

3.內部控制方面: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控制度是中央銀行各單位依法、正確、有效履行職責,促進各項工作規(guī)范、有序、高效的重要保障。在內部控制上,重點應放在內部控制的“四性”上。一是有效性,內部控制是否準確識別和防御風險,促進業(yè)務運行和管理活動正常開展論文服務。二是全面性,內部控制是否覆蓋各層級、各崗位的各個方面,完整貫穿業(yè)務運行或管理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三是及時性審計方法,內部控制是否優(yōu)先定位于業(yè)務運行或管理活動的首位,是否堅持“內部控制先行,從源頭控制風險,是否根據各方面情況的發(fā)展變化及時修訂有關制度,是否結合實際制定了防范各項風險的應急方案。四是合理性,內部控制是否與中央銀行營業(yè)部的管理要求和業(yè)務要求特點相應,是否在綜合考慮風險損失和機構自身條件下,考慮以合理的成本、恰當的措施和方法來處理風險。

4.業(yè)務管理方面:營業(yè)部是為轄區(qū)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窗口,如何評價其提供金融服務過程中是否體現了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開展績效審計的主要內容。在開展對金融服務業(yè)務的績效審計時,主要把握下面的內容:一是業(yè)務工作的完成情況,是否按時按要求完成每一筆業(yè)務。二是業(yè)務工作量情況,工作任務是否合適審計方法,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現象。三是業(yè)務工作的效果如何,“窗口服務”滿意度如何,業(yè)務差錯率是否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等等。

二、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的方法運用

績效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其必然需要運用多種審計方法。本文結合營業(yè)部績效審計的工作實踐,對部分績效審計方法做一介紹【4】【5】【6】。

1.審計查證法。審計查證法是指審計人員運用檢查、觀察、詢問、重新計算、重新執(zhí)行、分析程序等傳統(tǒng)合規(guī)性審計方法來進行調查取證論文服務。如對內部管理、內控機制建設等方面內容的審計可以使用該方法。

2.比率分析法,指審計人員對反映部門業(yè)務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標進行驗算和比較,如業(yè)務差錯率、重大業(yè)務差錯率等進行驗算,并與上年度、人行系統(tǒng)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等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為提高業(yè)務服務質量提供建議。

3.問卷調查法,指通過對特定客戶或人群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回收的方式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的一種方法。營業(yè)部主要是為轄區(qū)金融機構提供柜臺服務,為了評價其服務的質量審計方法,可以采用客戶滿意度調查的方式進行。

4.業(yè)務活動分析法,是指采用對比分析法、業(yè)務跟蹤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業(yè)務活動分析技術方法,找出業(yè)務活動中影響效益的關鍵因素并進行評價。

5.其它方法,如領導座談法、函證法等。領導座談法主要應用于前期審計調查階段,由部門領導向審計組成員介紹部門的總體工作情況,以便審計人員對被審計部門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便于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函證法主要用于向辦公室、人事、監(jiān)察等部門核實被審計部門的相關獎罰信息。

三、人民銀行開展績效審計的具體建議

(一)明確審計目標,把握審計方向

明確審計目標是開展績效審計工作的基礎,也是控制審計質量的源頭,是整個審計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7】。與傳統(tǒng)的內部審計不同,績效審計是對審計對象利用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的綜合評價,它不局限于傳統(tǒng)內部審計所進行的合規(guī)性和合法性鑒定,而是上升到對工作業(yè)績與效率的評價層面上來【8】。一般來說審計方法,績效審計有以下幾點目標:一是促進審計對象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管理,實現從管理中要效益;二是發(fā)現薄弱環(huán)節(jié),預防業(yè)務風險,杜絕重大業(yè)務差錯;三是實現部門人財物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四是理順業(yè)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論文服務。

(二)加強績效審計程序創(chuàng)新與管理

盡管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的程序與其它類型審計一樣,可分為審計計劃、實施、報告和后續(xù)階段【9】。但績效審計畢竟是新興的審計形式,沒有完整的模式可以遵循,實際工作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如績效審計需要針對被審計部門的實際情況設計客觀科學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研究采用合適的審計方法等,這恰是以往的履職離任等合規(guī)性審計所沒有的【10】。因此,創(chuàng)新績效審計程序,嚴格按程序辦事,是績效審計工作實踐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三)編制周密可行的審計方案

開展任何形式的審計項目審計方法,編制周密的審計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績效審計當然也不例外,比如要明確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對象、審計人員組成、審計進度安排等等。但與以往的領導干部履職離任審計有所不同的是,編制績效審計方案時,要根據被審計部門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用以指導整個現場審計的實施。

(四)強化審計結果,為相關部門改善工作提出審計建議

與以往的領導干部履職離任等常規(guī)性審計相比,績效審計更加注重績效的表現,即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種行政資源的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通過績效審計,審計人員應該針對審計中發(fā)現的不足和缺陷及時反映給相關部門和領導,并提出改進建議,充分發(fā)揮績效審計的監(jiān)督功能。

參考文獻

【1】邢俊芳,陳華,鄒傳華.最新國外績效審計[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2】宮軍.我國效益審計現狀和特點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No.9,2007,pp.78-79

【3】李雪琴.淺議政府績效審計方法及應用[J].中國審計, 2006年???pp.22-24

【4】林綏.人民銀行開展內部績效審計初探[J].福建金融, No.5,2006,pp.37-39

【5】劉洪潔.建立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的實證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No.9,2007,pp.78-79

【6】人民銀行上??偛績葘彶空n題組.人民銀行績效審計初探.金融研究報告選登,2007年13期

【7】王素斌.人民銀行如何開展績效審計.廣西金融研究,No.2,2007,pp.63-63

【8】人民銀行九江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績效審計在基層人民銀行的運用研究.金融與經濟,No.2,2007,pp.62-64

【9】鄺必清.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效益審計探析[J].海南審計,No.3,2007,pp.41-45

【10】裴紹軍,陳海波,王傳紅等.對基層人民銀行實行內部績效審計的思考[J].金融參考, No.1,2006,pp.83-85

篇2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大型企業(yè)和信息型產業(yè)大多都正在使用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統(tǒng)或企業(yè)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

Planiling,ERP)系統(tǒng)或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系統(tǒng)或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系統(tǒng)等,使企業(yè)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時企業(yè)所有運營環(huán)節(jié)都充斥著信息資源(包含各個部門大量財務數據和經營管理數據的數據倉庫)。審計人員從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tǒng)數據倉庫中獲取大量審計數據,面對被審計單位海量數據中蘊含著極其豐富信息的挑戰(zhàn),僅僅依靠只是將傳統(tǒng)手工的審計流程計算機化的信息技術,如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等,很難滿足信息時代審計的需求。

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據挖掘技術為被審計單位在面對海量數據時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審計工作中引入對海量數據進行“輕松處理”的數據挖掘技術(如決策樹算法、聚類算法、關聯規(guī)則發(fā)現算法等),是對計算機審計方法的補充,“減弱”傳統(tǒng)審計方法的限制條件,為現代審計開拓了便捷的路徑??梢哉f是現代計算機審計方法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也是計算機審計方法探索的悄然趨勢。審計人員在面對存在著復雜的審計環(huán)境和海量的財務數據時,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發(fā)現異常數據(因它在發(fā)現審計線索特征方面可以發(fā)揮其特有的功能),有助于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審計,把風險盡可能降低,進而拓寬審計領域。

本文基于數據挖掘技術中的孤立點分析方法來發(fā)現一些異常的審計現象,孤立點分析方法先對這些大量的審計數據進行預處理(除噪),然后建立數據挖掘模型,運用此模型分析出具有一定特征且小比例的異常數據,供審計人員決策分析時參考。

二、孤立點分析方法

孤立點分析是數據挖掘技術中用來檢測審計數據中異常數據的一項重要技術。由于審計分析中的疑點數據往往表現為孤立點,通常情況下,在對被審計數據進行分析時,常常選擇孤立點分析技術。

(一)孤立點

孤立點是數據集中與眾不同的數據,使人懷疑這些數據并非隨機偏差,而是產生于完全不同的機制。在聚類分析中,有的數據對象不屬于任何的類或簇,這樣的數據對象在聚類中稱為噪聲,而在孤立點分析中,則稱為孤立點。孤立點是個相對的定義,特別地,在審計領域,審計數據初始分布模型假設的不同,或研究者在不同的檢測背景下,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鑒于很多人為或非人為的原因都會導致孤立點的產生,如人為執(zhí)行錯誤或人為故意操縱數據為達到某種目的而致使孤立點的產生,再如儀器測量錯誤、系統(tǒng)故障、數據總體中的自然偏差或固有的數據變異都會導致孤立點的產生,我們要對孤立點產生的原因進行全面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審計人員要對這些孤立點保持敏感性,并分析出孤立點背后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來獲取有價值的審計信息。

(二)孤立點分析方法

1.孤立點分析方法的概念

孤立點分析方法可簡述為:給定一個有n個數據點或對象的集合及預期的孤立點數目k,發(fā)現與剩余的數據相比是顯著異常的、孤立的、或不一致的前k個對象的過程。因此,孤立點分析實際上可以被看作兩個子問題:

(1)在給定的數據集合中定義什么樣的數據是不一致的;

(2)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來檢測這樣的不一致數據。

2.孤立點分析方法介紹

(1)基于統(tǒng)計的方法

當數據集的概率分布及參數(如正態(tài)分布、泊松分布等,均值、方差)已知或需經多次驗證并試圖得出數據真實的概率分布或參數特征時,一般使用基于統(tǒng)計的方法。此方法尤其用于數值型數據。孤立點的確定主要是通過檢驗偏離統(tǒng)計模型的不一致數據,并統(tǒng)計出其個數,分析其性態(tài)。

(2)基于距離的方法

Knorr和Ng提出了一種體現孤立點本質的定義,即若一個數據對象與數據域中大多數對象之間的距離(相異度)都大于某個閾值,將此數據對象確認為一個孤立點。閾值的設定是在對被審計數據清洗,并檢驗其有效性之后,據審計數據所屬行業(yè)的特點,將行業(yè)常規(guī)值預先設定為閾值,或經公式計算得出閾值。此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基于統(tǒng)計方法中數據分布特征確定的問題。

(3)基于偏離的方法

基于偏離的孤立點挖掘是通過檢查一組對象的主要特征來確定孤立點。與給出的描述“偏離”的對象被認為是孤立點。此孤立點挖掘有兩種常用的技術:第一種序列異常技術,是一種基于相異度函數(往往是審計數據集的總方差)的有效方法,預先定義樣本集的一般特征,其余“偏離”這些特征的樣本屬于異常樣本。第二種OLAP數據立方體技術,在審計時,對那些標為異常的單元下鉆,可能會發(fā)現更細節(jié)或較低層次的異常。

(4)基于密度的方法

Breuning等人基于密度聚類思想的啟發(fā),于2000年提出了一種基于局部密度來檢測孤立點的新方法,通過該數據對象周圍區(qū)域的局部密度,與它鄰近的局部密度之比來確定該對象的局部孤立點因子(Locai OutlierFactor,LOF),LOF的值越大說明該對象越可能是孤立點,需引起審計人員多加注意。該方法對發(fā)現局部孤立點有很好的效果。

(5)基于距離和密度的聚類和孤立點檢測方法

基于距離和密度的聚類和孤立點檢測算法(Distance & Density Based Clusteringand Outlier Detection algorithm,簡稱DDBCOB),是將基于距離和密度這兩種方法融合來確定聚類和孤立點。經過反復驗證,證明融合了兩者優(yōu)點的DDBCOB算法可以對任意形狀的聚類進行識別,可以有效地識別出高維數據中的孤立點。

(6)基于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的孤立點

Williams等提出的人工神經網絡孤立點檢測算法(Repntor Neural Networks,RNN),數據源往往使用通用統(tǒng)計數據集(一般較小)和專用數據挖掘數據集(較大,并且是現實的數據集),RNN算法對大的或小的數據集的孤立點檢測結果都達到了預期效果,但它不適于檢測含有放射狀的孤立點數據集。

孤立點分析技術在審計中的具體應用在兩方面:一是審計數據預處理過程中,審計人員對審計數據清理和檢測之后,通過規(guī)則集中預定義的孤立點識別規(guī)則,來識別此類數據是否為孤立點。二是異常檢測(即讓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判別孤立點是否可疑)。

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對可用的原始數據進行采集、清洗以及驗證,使之達到建模的需求,然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在明確了挖掘任務之后,據數據的類型和特征,尋找與之相適應的孤立點算法,則審計人員選取以上介紹的孤立點分析方法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來滿足客戶對尋求異常數據的審計需求。

三、孤立點分析方法在審計運用中的一般流程

圖1是孤立點分析方法在審計中運用的一般流程,具體流程如下:

①審計人員提出需求,此需求往往是據審計人員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識別出被審計單位財務數據或經營業(yè)務有些異常,需找出數據或業(yè)務中的噪點(孤立點),數據挖掘人員通過和審計人員的溝通來加深對審計需求的理解。在此進行的理解具體有業(yè)務理解和數據理解,其中業(yè)務理解包括據需求確定審計項目目標、評估審計目標的資源和審計人員的假設、確定數據挖掘目標、生成項目計劃,數據理解包括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tǒng)和業(yè)務流程進行理解、采集原始數據并分析、初步檢測數據質量、探索數據變量。

②數據挖掘人員在理解需求的前提下檢驗此需求能否用孤立點分析方法解決。一般情況下都是可以采用孤立點分析方法來分析疑點數據的,首先對孤立點檢測算法的參數和孤立點識別規(guī)則進行預定義,然后調用數據清理算法對被審計數據進行清理,來提高定位孤立點的精準度。

③數據挖掘人員提出挖掘模型,并向審計人員詳細的介紹此模型的功能和作用,進而他們可以對模型的算法細節(jié)進行商討并加以確認,最后對數據挖掘模型進行試用;

④審計人員在理解挖掘模型的基礎上,對模型所產生的挖掘結果進行評價。

⑤審計人員對所試用的數據挖掘模型得出的結果進行評價時,若此數據挖掘模型不符合審計需求,此時,要對模型以及模型的輸入參數值等進行反復的修正和完善,即不斷調試模型的輸入參數值,不斷完善模型來迎合審計需求。

⑥若數據挖掘結果是異常并且是重要的,則符合審計需求。

⑦若數據挖掘結果是異常但是合理的(若由于固有數據變異性引起的結果等),或異常但影響較小,達不到重要性水平,此時審計人員對原來假設審計數據有異常的情況不予處理。此重要性水平,主要依據審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和對審計項目的了解情況等。

另外,在建立數據挖掘模型初期,審計人員對審計數據的理解與把握程度,審計人員提出的需求與孤立點算法的融合程度,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對數據挖掘模型的建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審計人員和數據挖掘人員對審計需求的理解、孤立點分析算法及數據挖掘模型的確定、算法與審計需求的融合,這些過程將是一個不斷反饋、不斷論證的過程,以確保最終形成針對性強、實時的、最優(yōu)的挖掘模型及方案。

綜上所述,建立數據挖掘模型是一個與或的過程,需要進行不斷的論證,通過分析提出的不同特征的數據或目標,來確定最佳孤立點分析的算法,從而達到審計的目的。當然,最佳算法只是相對的,只是符合當前挖掘出的數據、目標及審計環(huán)境。對于實時的用戶需求及實際的審計目標,作為審計人員要深刻理解各類算法的相似點和相異點,集各類算法之所長,合理的組合或改進,形成符合審計需求的孤立點分析算法??梢哉f,在數據挖掘過程,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在算法選擇和模型建立時都需要人的參與,同時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和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和數據挖掘人員,需要他們時時溝通和配合。對于挖掘得出的結果,審計人員還需結合自己對審計項目的了解程度,并證實先前的孤立點假設,尋找出疑點,并分析出現這些異?,F象的原因,給客戶一個滿意的、可以正常使用的數據挖掘模型。對于挖掘結果可能是審計問題線索證據的,需要審計人員進一步追蹤、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延伸調查,對新的疑點運用恰當的孤立點算法進行深入挖掘,探尋異常問題的本質。

四、總結

篇3

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因自身特性的影響,使其呈現長期性、多元化計價模式。為充分實現對工程成本的管控,則應對工程造價審計方法予以合理選擇,保證審計效果、審計效率、審計質量的提升。關于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常見方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點。

1.全面審核。全面審核是以國家法律規(guī)定、行業(yè)標準為準繩的工程預算造價審查方法。由于全面審核將全面性工程審查作為工作目標,致使工作量相對過大,僅適用于規(guī)模小和投資低的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即全面審核具有誤差率低、結果準確度高的優(yōu)點,但卻存在工作量大、人員不足的缺陷。

2.重點審計。依據建筑工程現狀,對重點及關鍵點部分實施的工程造價審計,則可稱為重點審計,在規(guī)模大與費用高的建筑工程中適用范圍較廣??傊谶M行建筑工程造價審計中,應以核心工程為基準,通過詳細觀察與重點審計的方式,落實造價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3.分組審查。分組審查利用對工程項目的合理分組,依據各組內數據審查的方式,明確建筑工程整體化工程量、工程造價的計算與審計工作。譬如:針對建筑工程占地面積計算中,可將地面、樓面與樓板面等面積設定為組間數據,從而取得最終占地面積數值,而工程量和工程造價的計算工作也同樣如此。

4.標準圖審計。標準圖審計在圖紙項目建設中得以廣泛應用,其通過對項目預算造價、決算造價的著重思考,實現工程造價審計的目的。常規(guī)角度下,以標準圖審計方法為核心的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其各項分工程結構應保持一致性特點,而審計人員利用對工程現場的勘察,對自身崗位職責的重要性予以明確,并以此為基礎,編制相應的造價預算造價審計報告,為后續(xù)項目的開展提供便利。若在實際建筑施工中,出現設計變更、局部差異等問題,則可對該部分工程造價予以單獨審計,以此充分彰顯標準圖審計方法的耗時段和范圍廣、效果優(yōu)與定案簡易的特點。

5.對比審計。對比審計是以類似工程造價審計為衡量依據,通過對待審計工程造價的管控,體現審計效果。但是,在具體應用中發(fā)現,建筑工程圖紙中涉及的獨立部分,可利用對比審計的方式實現工程造價控制,而其不同部分,需依據實際情況,采用?味郎蠹頗J劍?即融合多元化審計方式而產生的審計結果,更具精準性價值。此外,待審計的建筑工程、類似工程間存有本質差異,如建筑面積等,對此,應采用科學化且合理化的手段,對二者相同處進行深入挖掘,保證建筑工程造價審計質量。

二、工程造價審計方法的改進措施

(一)做好造價審計的前期準備工作

對于開工規(guī)劃圖紙的預算打開盤點、分類、整理是查核工程造價的事前使命,依據規(guī)劃樣本的提示籌備相應的視圖與實施樣本,了解與核準有關的樣本圖,參加技能交底,得悉開工的方案構造,應急時分來到開工場地打開勘探作業(yè)。完結準備使命有必要做好下面的幾個有些作業(yè)。首要,有必要把握土建項目的易變性成分,一些本質開工圖紙還不能表現得出來。某些單位事前并未擬好實施方案,某些單位盡管擬好了方案但是還未與締造部分溝通,還有些單位盡管做好了規(guī)劃圖卻并未按規(guī)劃圖嚴厲施工。因此,預算調查作業(yè)者有必要準時執(zhí)行開工實地調查作業(yè),而且準時獲知有關狀況,兢兢業(yè)業(yè)地調理之前擬定的預算。其次,知曉項目預算的本質。拿到項目預算以后,需求依據擬定的施工本質,了解預算包括的界限,比如一些裝備項目、路途、技能交底、屋外管線等有些有沒有呈現在現已擬好的預算內容里。預算定值有沒有與開工合同以及項目屬性相符合。假如某個項目預算短少編寫擬定的注釋,就有必要經過預算本質得悉本次預算的定值。假如碰到項目里呈現了添加報價的狀況,調查作業(yè)者就有必要深層次地進入實地,承認之前得到的資料是不是實在有效,一起和施工單位的作業(yè)者參議調理添加報價。再次,應了解相應的條款。預算調查作業(yè)者有必要嫻熟地把握中央政府有些與當地政府部分對于預算定值、項目量的打算規(guī)范、質料信息單價以及琳瑯滿目的花費提煉規(guī)則的規(guī)章,一方面有必要調查一樣列項和剩余項目量,另一方面有必要留心調查遺失的項目量,當心將項目量計算單位與預算定值保持和諧。

(二)執(zhí)行開工合同的擔任事宜

原則上看來,開工合同即承攬開發(fā)的兩頭團隊在開工使命進程中對于自個的權益打開翔實商定的有效能的合同。由于開工合同在某種程度上對項目造價進程里的很多成分具有商定效能,所以兩頭團隊打開合同締結的時分,有關的審計從業(yè)者有必要及時參加。在締結協議之際,有關的從業(yè)者有必要將中心注意力集中于協議自身,審閱足夠謹慎,將協議里制約項目造價的一系列規(guī)則與條文一條一條加以查看。格外需求留心開工使命進程里必備的有些開工質料的翔實單價、計價手法和取費憑據等,然后給往后的造價審閱、勘察使命奠定結實的柱石。

(三)使用各種審計手法、輔佐辦法進步審計功率

在電腦科技一日千里的發(fā)展中,現階段多數思想項目樣本圖選用了先進的CAD電腦制圖技能。所以在項目造價審閱與勘察之際,隨策劃部分與開工部分取得樣本圖與竣工圖的CAD電子版別,運用這一技能具有的尺度、面積之類進行的計算會一定程度上加速項目量的計算功率。項目清算和查核成績在比照下,兩者之間的誤差一般比較小,這是它們依據一張一樣的規(guī)劃圖打開運算的原因。因此在查核項目量之際,有必要進行實地勘察、查看收方記載、項目潛藏記載之類的實地簽證資料對竣工圖予以查核。除此之外,也可以經過測算軟件資料解析功能找到不法個例的蛛絲馬跡。項目造價憑仗招標公文里的報價解析表格之類的幫忙資料,運用丈量軟件里的資料解析功能,可以表現出承建部分在招標之際裝備的人力度與不一樣的質料數目水準,也可以有功率地概括人力和質料的擬定用量。項目質料審閱、勘察的要害辦法之一即是把擬定用量和實在用量予以對照解析。

篇4

關鍵詞:審計質量 替代指標 ROC曲線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的經營權和管理權逐漸分離,獨立審計在企業(yè)的治理和監(jiān)管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審計從“經濟警察”發(fā)展到“免疫系統(tǒng)”正說明了這一點。審計本質上屬于一種生產工作,審計人員通過搜集審計證據,得出審計結論并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審計這項生產工作的產成品,作為一種產品就有質量高低之分,審計也不例外。劉家義審計長在2015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到要把牢審計質量的“生命線”,審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的發(fā)展促使審計行業(yè)必須肩負更大的責任,而審計工作的執(zhí)行效果直接通過審計質量來反映,對審計質量的研究是目前實務界和理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最早研究審計質量概念的是DeAngelo(1981)。根據DeAngelo的觀點,審計質量是由兩個概率決定的,一是審計師發(fā)現財務報表中存在錯誤和舞弊的概率,二是審計師發(fā)現錯弊后將其報告出來的概率。將這兩個概率相乘就可以得到審計質量的高低,即審計師發(fā)現并報出財務報表存在錯報或者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審計質量就越高。審計師能夠發(fā)現財務報表中存在錯誤和舞弊主要取決于審計師的勝任能力,而把錯誤和舞弊報告出來主要取決于審計師的獨立性。審計師的勝任能力和獨立性都無法量化,所以通過這個定義,不能將審計質量的高低進行量化。

在我國2006年的審計準則中,提出從審計目標的角度來衡量審計質量。財務報表的審計目標是審計人員通過執(zhí)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是否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及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發(fā)表審計意見。如果注冊會計師發(fā)表的審計意見能夠加強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于報表的信賴程度,那么審計質量較高。很顯然這一評價審計質量的指標也是不可以量化的。

要想提高審計質量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分析上,國內外很多專家學者積極探索并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了影響審計質量的一系列可量化的替代指標。本文建立在各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利用ROC曲線分析哪些替代指標在評價審計質量上更加有效,以對審計機關、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企業(yè)本身如何提高審計質量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

二、文獻綜述

對審計質量進行量化一直是審計界在實證研究中的一個熱門領域。國內外的眾多學者嘗試從不同的視角來研究審計質量。劉峰等(2007)指出,由于審計質量不能直接量化,目前審計界對于審計質量的研究多集中在間接衡量,比如通過觀察一些可視化的審計產出或者是行為來設計相應的替代指標。筆者在整理和閱讀相關文獻后發(fā)現,在審計質量替代指標的選擇上多集中于事務所的規(guī)模、審計費用、盈余管理程度(操縱性應計利潤)和審計意見的類型。DeAngelo(1981)認為事務所的規(guī)模越大,審計師的資源就越多,在審計時越不容易受到被審計單位的影響,獨立性也相對較強,審計質量也就越高。房巧玲(2005)也用事務所規(guī)模對審計質量進行了量化。但是劉峰(2002)的研究卻表明,在我國的審計市場中,找不到證據支持事務所規(guī)模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Palmrose(1986)認為大事務所執(zhí)行審計工作時相對于小事務所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所以可以認為大事務所的審計質量更高。Magee & Tseng(1990)通過研究發(fā)現審計收費和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想象中的正相關,而是倒U型的關系。方軍雄(2004)、劉運國(2006)、劉峰(2007)在研究中都將會計師事務所發(fā)表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作為衡量審計質量的指標。但是目前對于審計意見類型能否作為衡量審計質量的指標,學術界還沒有一個定論。劉運國(2006)研究發(fā)現審計意見的類型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在統(tǒng)計水平上并不是顯著正相關。王霞(2009)的研究結論顯示大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更加嚴格,審計質量也更高。Becker(1998)得出,經“”審計過的公司的操縱性應計利潤比經“非”審計過的公司更低,由此得出“非”比“”能容忍更多的盈余管理。蔡春(2005)提出,經“十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過的公司的操縱性應計利潤比經“非十大”審計過的公司更低,經雙重審計過的公司的操縱性應計利潤比非雙重審計過的公司顯著要低。吳水澎(2006)的研究結論也支持上述觀點。但是在劉運國(2006)、劉峰(2007)的研究中,以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中的盈余管理程度作為衡量審計質量的指標時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本文選擇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主要借鑒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和《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試行)》,同時試圖從審計本身的屬性來深度挖掘對審計質量有影響的因素,從而構建更具時代意義的評價指標體系。目前國際上對于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大多集中在事務所的規(guī)模、審計費用、盈余管理程度(操縱性應計利潤)和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鑒于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是在西方經濟制度和市場中成長起來的,在審計市場上一直以高收費而著稱,盡管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審計收費有所降低,但是較其他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在收費上還是占有絕對優(yōu)勢。故本文從事務所的規(guī)模、盈余管理程度(操縱性應計利潤)和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這三個指標入手,通過ROC曲線得出各個指標對于評價審計質量優(yōu)劣的適用程度。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的數據主要包括兩部分:審計意見的類型和盈余管理程度(操縱性應計利潤)的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部分不全的數據從Wind數據庫進行補充。事務所規(guī)模相關數據來源于中注協的《2015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部分不全的數據根據中注協提供的信息手工收集。⒄飭講糠質據進行整理后選取排名前十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分析。本文選取了2014年滬深兩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剔除了ST類、金融保險類、數據缺失和當年上市的公司,最終選取2 411個數據作為樣本。

(二)指標定義。

1.事務所的規(guī)模從質和量兩個維度進行考慮。在量的方面,選取合伙人數量、注冊會計師人數、從業(yè)人員數量、分所數量以及注冊資本這五個指標;在質的方面,選取受教育程度(注冊會計師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執(zhí)業(yè)經歷(注冊會計師中31―50歲的人數)這兩個指標。有學者選取注冊會計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來代替受教育程度這個指標,但是因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本文選取了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數來代替受教育程度這個指標。本文通過主成分分析把這七個相關指標集中到一個綜合指標(主成分)上,從而達到在減少分析指標個數的同時又不損失數據中信息的目的。

2.審計意見類型通過整理2014年滬深兩市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的審計意見數據庫得到。利用EXCEL表格進行篩選,將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被審計單位個數與該會計師事務所本年度總共審計單位的數量的比值作為該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的概率。

3.盈余管理程度以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來衡量。操縱性應計利潤是國外學者研究盈余管理常用的指標。近年來,我國很多學者也嘗試使用操縱性應計利潤來替代盈余管理程度。本文采用調整的Jones模型(1991)來度量盈余管理。

(三)數據處理。

1.主成分分析。指標體系為:X1為注冊資本(萬元),X2為分所數量(個),X3為合伙人數量(人),X4為注冊會計師數量(人),X5為從業(yè)人員數量(人),X6為注冊會計師中31―50歲的人數,X7為注冊會計師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數。運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對這七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結果見表1、表2和表3。

結果分析:由表1的KMO和Bartlett檢驗可以看出,KMO=0.807,Sig.=0,當KMO的值越接近1,Sig.小于0.05意味著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原有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本例中這兩個指標的值說明該組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由表2的公因子方差可以看出變量的共同度較高,說明變量中大部分信息能被因子所提取,說明因子分析的結果是有效的。由表3可以看出只有前兩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累積貢獻率達到了86.555%,超過了80%的界限,因此可以提取前兩個因子作為主因子。從分析可知該組數適合做因子分析,下面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對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見表4。

用表4中的數據除以主成分相對應的特征值開平方根便得到兩個主成分中每個指標對應的系數。

F1=0.289X1+0.336X2+0.423X3+0.421X4+0.397X5+0.42X6+0.335X7

F2=0.47X1-0.534X2-0.011X3-0.26X4 +0.253X5-0.287X6+0.53X7

以每個主成分所對應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為權重計算主成分綜合模型,即:

F=[λ1/(λ1+λ2)]?F1+[λ2/(λ1+λ2)]?F2

可得主成分綜合模型如下:

F=0.322X1+0.175X2+0.343X3+0.295X4+0.37X5+0.289X6+0.371X7

通過EXCLE表格計算出各個會計師事務所對應的數據,將該數據作為事務所規(guī)模的指標量。

2.調整的Jones模型(1991),估計過程如下:

TAt/At-1=α1(1/At-1)+α2[(ΔREVt-ΔRECt)/At-1]+α3(PPEt/ At-1)+ε (1)

NDAt=α1(1/At-1)+α2[(ΔREVt-ΔRECt)/At-1]+α3(PPEt/At-1) (2)

DAt=TAt/At-1-NDAt (3)

式中:TAt為第t期末總的應計利潤,TAt=NIt-CFOt,其中NIt為第t年的凈利潤,CFOt為第t期末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At-1為第t期初總資產的賬面價值;ΔREVt為第t期末主營業(yè)務收入和第t-1期末主營業(yè)務收入的差額;ΔRECt為第t期末應收賬款和第t-1期末應收賬款的差額;PPEt為第t期末固定資產凈額;ε為隨機擾動項;NDAt為第t期末的非操縱性應計利潤;DAt為第t期末的操縱性應計利潤。首先利用公式(1)估計出系數α1、α2、α3,并代入公式(2),計算第t期末的非操縱性應計利潤NDAt;再根據公式(3)計算操縱性應計利潤DAt。本文以操縱性應計利潤DAt的絕對值ABSDA表示盈余質量。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對公式(1)進行線性回歸,得到表5。

由表5可以得到系數α1=29 743 288.705,α2=0.072,α3=0.051,利用EXCEL表格計算出各個被審計單位的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并通過表格篩選計算出各個會計師事務所所審計單位操縱性應計利潤的均值作為會計師事務所抑制盈余管理的水平。

(四)實證分析。ROC曲線(ROC Curve)又稱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線,最初被使用于評價雷達的性能,之后被廣泛運用到醫(yī)學領域中,可以利用ROC曲線對醫(yī)學診斷試驗性能進行評價。近年來,ROC分析被用于醫(yī)學、氣象學、無線電、生物學、材料檢驗、犯罪心理學領域中,而且最近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數據挖掘(data mining)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在很多文獻中,有學者把ROC曲線用于判斷不同信用評分模型的預測力。目前對于審計質量替代指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單一指標對于審計質量替代是否有效,很少對審計質量幾個不同指標的優(yōu)劣進行研究。主要原因是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之間具有不同質性,不好直接進行比較。本文試將ROC曲線引入評價審計質量不同替代指標的有效性上。

ROC曲線具有比較不同質評價指標的作用而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診斷中,本文正是運用了ROC曲線的這一特性,將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有效性進行比較。ROC曲線及非參數估計ROC曲線下的面積(AUC)可作為某個診斷方法準確性評價的指標。這里的“診斷”泛指某些對象,比如人、儀器、設備、試劑、方法或者試驗對事件做出正常或者異常的判斷過程。本文的“診斷”是審計質量各個替代指標對審計質量高或者低的判斷過程。通過對ROC曲線的分析,得出各個指標對于評價審計質量優(yōu)劣的適用程度。ROC曲線越靠近左上方,說明該項指標對于審計質量評價更有效。同時也可以通過觀察ROC曲線下的面積(AUC)來評價指標的有效性。ROC曲線下的面積值在1.0和0.5之間,在AUC>0.5的情況下,AUC越接近于1,說明評價效果越好。AUC在0.5―0.7時有較低的準確性,AUC在0.7―0.9時有一定的準確性,AUC在0.9以上時有較高的準確性。本文收集了2015年百強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前十家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分別比較了“四大”與“非四大”之間三個替代指標對于審計質量評價的有效性水平。利用SPSS 19.0軟件畫出事務所規(guī)模、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的比例、盈余管理程度(操縱性應計利潤)這三個指標的ROC曲線,并得到ROC曲線的下方面積。結果見下頁圖1和表6。

結果分析:由圖1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程度(操縱性應計利潤)ROC曲線在事務所規(guī)模ROC曲線的上方,說明盈余管理程度比事務所規(guī)模更適合判別審計質量。非標準審計意見在對角線下方,說明非標準審計意見不能用來判斷審計質量的高低。從表6也可以得到一樣的結論。盈余管理曲線下的面積是0.833,有一定的準確性。事務所規(guī)模曲線下的面積是0.667,有較低的準確性。非標準審計意見比例曲線下的面積是0.354,不具有判別價值。在學術界中,對于審計意見類型是否可以用來替代審計質量,一直都有爭議。易琮(2004)分析認為,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和審計意見類型的影響因素并不相同,兩者只能在很嚴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邏輯上建立起關聯。馬慧德(2009)認為,在研究過程中如果將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發(fā)表審計意見和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都劃分為非標意見一類,會忽視審計師在發(fā)表審計意見時可能存在避重就輕抑或變更審計意見等違背審計獨立性的行為。也有研究表明以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由于害怕失去客戶,迫于壓力而在利益面前失去公允性,在財務報表存在錯報時而出具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但隨著國內審計市場的不斷發(fā)展以及行業(yè)監(jiān)管越來越規(guī)范,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執(zhí)業(yè)時也更加謹慎,保持了應有的獨立性和公允性。因此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的比例已經不適合用來替代審計質量。

四、研究結論與研究中的不足

本文從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盈余管理程度、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和事務所規(guī)模出發(fā),通過ROC曲線分析得出盈余管理程度相較于事務所規(guī)模來說更適合替代審計質量,而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則對審計質量的替代沒有意義。過去的研究主要從某個單一指標與審計質量之間的替代關系入手,本文從三個指標出發(fā),通過實證研究分析這三個指標替代審計質量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會計師事務所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會計事務所要想提高審計質量應著手于通過自身的審計業(yè)務來抑制被審計單位的盈余管理行為。同時,會計師事務所還應該不斷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操守。本文的研究也有不足:首先,在事務所規(guī)模這個指標上,由于影響事務所規(guī)模的因素較多,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將多個指標集中成一個綜合指標,或多或少在信息上有所丟失。其次,本文只給出了各個指標間的有效性,沒能給出提高審計質量的具體意見,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綜合研究。S

參考文獻:

[1]劉峰,周福源.國際四大意味著高審計質量嗎――基于會計穩(wěn)健性角度的檢驗[J].會計研究,2007,(3):79-87.

[2]房巧玲.中國審計市場效率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3]劉峰,張立民,雷科羅.我國審計市場制度安排與審計質量需求――中天勤客戶流向的案例分析[J].會計研究,2002,(12):22-27.

[4]方軍雄,洪劍峭,李若山.我國上市公司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發(fā)現和啟示[J].審計研究,2004,(6):35-43.

[5]劉運國,麥劍青.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初步證據[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3).

[6]王霞,徐曉東.審計重要性水平、事務所規(guī)模與審計意見[J].財經研究,2009,35(1):37-48.

[7]蔡春,黃益建,趙莎.關于審計質量對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來自滬市制造業(yè)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5,(2).

[8]吳水澎,李奇鳳.國際四大、國內十大與國內非十大的審計質量――來自2003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6,(2):114-118.

[9]譚楚月,段宏.審計質量只能替代嗎?――來自實證研究的結論分析[J].會計研究,2014,(7).

[10]易琮.審計意見類型能反映審計質量嗎?[J].中國審計,2002,(4):73-74.

[11]馬慧德.試論我國政府效益審計的發(fā)展趨勢和對策[J].新會計,2009,(7):45-48.

[12]趙松.淺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評價指標[J].商業(yè)會計,2012,(17).

[13]Palmrose Z V.Audit Fees and Auditor Size: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24(24):97-110.

[14]Magee R P,Tseng M C.Audit Pricing and Independence[J].Accounting Review,1990,65(2):315-336.

[15]Becker C L,Defond M L,James J,et al.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 15(1):1-24.

篇5

關鍵詞: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內容;存在問題;加強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architecture of engineering cost examining the work also gradually by build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unit. Project the settlement audit is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to control and determin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ettlement audit work is a technical, professional, practical, comprehensive and policy-oriented task. This paper gets the content of the audit settlement project, project the settlement in examin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thods are analyzed.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settlement; Audit content; Existing problems; Strengthening methods

中圖分類號:TU201.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工程預結算審核的內容

預結算的審核,主要是工程量是否正確、單價的套用是否合理、費用的計取是否準確三方面為重點,在施工圖的基礎上結合合同、招投標書、協議、會議紀要以及地質勘察資料、工程變更簽證、材料設備價格簽證、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等竣工資料,按照有關的文件規(guī)定進行計算核實。

1.1工程量的審核

工程量的誤差分為正誤差和負誤差。正誤差常表現在土方實際開挖高度小于設計室外高度,計算時仍按圖計。樓地面孔洞、地溝所占面積未扣;墻體中的圈梁、過梁所占體積未扣;鋼筋計算常常不扣保護層;梁、板、柱交接處受力筋或箍筋重復計算等等;正誤差表現在完全按理論尺寸計算工程量,項目的遺漏。因此對施工圖工程量的審核最重要的是熟悉工程量的計算規(guī)則。一是分清計算范圍,如磚石工程中基礎與墻身的劃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劃分、梁與柱的劃分、主梁與次梁的劃分等。二是分清限制范圍,如建筑屋層高大于3.6m時,頂棚需要裝飾方可計取滿堂腳手架費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構件方可計取支模超高增加費。三是應仔細核對計算尺寸與圖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計算錯誤產生。對簽證憑據工程量的審核主要是現場簽證及設計修改通知書應根據實際情況核實,做到實事求是,合理計量。審核時應作好調查研究,審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見有簽證即給予計量,杜絕和防范不實際的開支。

1.2套用單價的審核

工程造價定額具有科學性、權威性、法令性,它的形式和內容,計算單位和數量標準任何人使用都必須嚴格執(zhí)行,不能隨意提高和降低。在審核套用預算單價時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2.1對直接套用定額單價的審核---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項目名稱和內容與設計圖紙標準是否要求相一致,如構件名稱、斷面形式、強度等級(砼標號、水泥砂漿比例)等。其次工程項目是否重復套用。如塊料面層下找平層;瀝青卷材防水層,瀝青隔氣層下的冷底子油;預制構件的鐵件;屬于建筑工程范疇的給排水設施。在采用綜合定額預算的項目中,這種現象尤其普遍,特別是項目工程與總包及分包都有聯系時,往往容易產生工程量的重復。另外定額主材價格套用是否合理,對有最高限價的材料的定額套用的規(guī)定等。如花崗石、大理石、木地板、外墻裝飾板等,主材價格未超過最高限價的,按定額規(guī)定,以94預算價進入直接費,按實計補價差;主材價格超過最高限價的,則以最高限價進入直接費,按實計補價差;

1.2.2對換算的定額單價的審核---除按上述要求外,還要弄清允許換算的內容是定額中的人工、材料或機械中的全部還是部分?同時換算的方法是否準確?采用的系數是否正確?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單價的準確性。

1.2.3對補充定額的審核---主要是檢查編制的依據和方法是否正確,材料預算價格、人工工日及機械臺班單價是否合理。

1.3費用的審核

取費應根據當地工程造價管理部門頒發(fā)的文件及規(guī)定,結合相關文件如合同、招投標書等來確定費率。審核時應注意取費文件的時效性;執(zhí)行的取費表是否與工程性質相符;費率計算是否正確;價差調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規(guī)定。如計算時的取費基礎是否正確,是以人工費為基礎還是以直接費為基礎。對于費率下浮或總價下浮的工程,在結算時特別要注意變更或新增項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2 工程造價中預結算審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工程造價的確定與很多因素都相關,如國家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不同地區(qū)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等。眾所周知,工程造價中的預結算審核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繁瑣的工作,不僅要求審核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文化知識,如建筑結構設計、施工方面的知識等,還要求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必須認真負責,有良好的預算結算業(yè)務水平。但在實際的預算結算審核工作中,仍然會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深入分析一下工程造價中預結算審核工作存在的問題:

2.1商務標和技術標的費用重復累加。施工企業(yè)的工程量清單價格主要是根據工程量所需的直接和間接費用、所繳稅金和所獲利潤的總額。造價時,有些施工單位又把原來屬于標內的技術和商務費用加入總的造價費用,從而增加了造價工程的總的成本費用。

2.2施工圖紙和完工圖紙存在的差別很大。施工圖紙是建筑工程項目具體施工的主要依據,但是完工圖紙是對完工項目工程的具體記錄,它也涉及到在施工過程中設計圖紙和聯系單的變更工作的記載。特別是在一些大型的工程項目上,二者的差別更加明顯。

2.3建筑材料以次充好,虛報材料價格。建筑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質量問題,施工企業(yè)在購買材料時,必須要嚴格把好質量關,同時要對材料用量做好精確的預測,避免因材料的浪費而引起的工程項目的總成本增加,這要求加強施工企業(yè)對工程項目的管理和監(jiān)督力度,從而嚴格控制工程造價成本。

2.4工程造價中費用虛設問題很嚴重。有些工程在實際施工中并未用到一些貴重機械,可卻在完工造價中列舉了很多相關費用,還有就是故意增加工人的加班工資等費用,這些都不利于工程項目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3加強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的方法

3.1全面審核法。全面審核法就是根據施工圖紙的要求,結合目前市場的價格、施工定額以及施工組織承包等項目,對工程的數量和單價等費用進行全面的計算和審核。

3.2重點審核法。重點審核法是指是針對工程預結算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審核,這種審核方法與全面審核法不同的地方就是針對的審核范圍有所不同,相對于全面審核來說,重點審核法更具有針對性和側重點,通常是選擇工程量大而且費用又比較高的工程項目進行審核,比如基礎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等。在對高層建筑進審核時,還應當側重對建筑物內外裝飾工程的審核。

3.3對比審核法。在針對同一地區(qū)的工程項目進行預結算審核時,如果其建筑項目的用途與結構基本一致,那么工程造價也應當基本相似,因為在對多個工程預結算審核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時,其同類工程造價以及材料消耗的規(guī)律性,都具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而如果同類工程在造價方面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可以根據造價指標、結構形式、功能用途等單方面的工程造價進行對比,從中找到與正常投資規(guī)律不符的部分工程,針對這些工程進行重點審核。

3.4分組計算審核法。該審核法一般是將預結算中相關的項目進行分組,劃分為若干個項目組,對于相似的或者相關的幾個項目組分別進行審核,能夠判斷出同一個項目組中不同的項目審核之間存在的差異,這種審核方法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其檢查速度快、范圍小、工作量小。

3.5篩選法。篩選法作為統(tǒng)籌法中的一種基本審核方法,主要方式是通過對部分工程在單位建筑面積上的工程量和價格等方面進行審核,總結出關于工程量、價格和用工3個方面的成本價值的標準表,在施工的過程中,當所要審查的內容與該標準不符合時,對其單方面進行調整,這種審核方法簡單易懂便于掌握,然而在解決差錯問題上的效率還有待于提高。

篇6

前言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就是將建設全過程劃分成若干階段或期間,審計人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及時對各階段或期間的審計事項進行審計,并及時作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供項目實施單位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改進完善建設管理工作,使建設實施得以規(guī)范、有序、有效運行,取得最佳的效益。

南京市某區(qū)綜合辦公樓項目,總建筑面積84061.04 M2,一個整體一層地下室(局部二層),地下部分連通,供地下停車和設備用房,地上部分獨立分為三棟,分別由2棟14層辦公樓和1棟5層圖書檔案館組成,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通過南京市招投標交易中心確定施工承包單位。本人通過在該項目跟蹤審計工作闡述對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的方法和體會。

1 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特點

首先,全過程跟蹤審計是全過程對工程造價和工程管理行為進行的控制,比單一的竣工結算審計增加了事前、事中的控制,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價,防范各類風險。從項目立項開始,到設計、施工,直至辦理竣工結算,整個過程審計人員都要介入,通過事前和事中控制,較好地達到預期控制目標。

其次,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把審計著力點前移到事前、事中,更強調控制過程。與單一的工程竣工結算審計比較,后者屬于事后審計,缺乏超前防范功能。工程竣工結算審計只能在工程結束后,依據施工和監(jiān)理單位提供的結算資料進行審計,而對工程建設中大量的隱蔽工程以及眾多的變更施工無法準確掌握,從而使工程造價容易存在很多水分。而全過程跟蹤審計對隱蔽工程、非實體費用等可提前計量、記錄、取證,避免事后發(fā)生爭議。通過參與對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可行性與變更費用的論證,可以有效避免大幅度超預算和進度撥款失控現象,防范違規(guī)操作行為的發(fā)生,增大審計的透明度,減少后期審計工作量。

再次,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相對于竣工結算審計工作,審計過程更多地帶有咨詢性、服務性特點。實施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后,審計人員業(yè)務量有較多增加,根據項目建設單位的需要,及時提供咨詢服務,從而有利于在事前防范盲目超預算、違規(guī)操作、管理不規(guī)范等情況的發(fā)生。

2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方法

2.1 在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始終明確自己的職責,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審計人員的職責是履行監(jiān)督、服務職能,應制定明確的工程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辦法,跟蹤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嚴格按職責分工行使職權。通過跟蹤審計,協助業(yè)主控制項目建設成本和對整個項目各環(huán)節(jié)的程序監(jiān)督控制,使工程項目合規(guī)合法,達到加強工程建設的各項管理、嚴格控制工程造價,隨時糾正和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建設資金。

2.2 審計人員應做好跟蹤審計工作計劃安排,確定跟蹤審計工作重點,包括項目前期準備階段審計工作,參與工程招標、合同簽訂商務談判、審核工程合同,進行施工過程跟蹤監(jiān)督,參加竣工驗收,實施結算審核等過程的工作。

2.3 要重視做好工程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宣傳工作,使建設單位及相關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了解跟蹤審計的程序、內容,積極配合審計工作的開展。

2.4 審計人員應全程參加工程項目有關重要活動,包括參加圖紙會審、現場技術交底、單項工程驗收、隱蔽工程驗收、設計變更的審查、工程建設例會、相關專題會議等,做好工程例會記錄和跟蹤審計現場日記;以便及時了解、掌握項目有關情況,提出審計意見。

2.5 審計人員應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掌握工程進展、變更等真實情況,并且作好相關拍照、記錄,編制跟蹤審計現場計量單。

2.6 工程款(進度款)支付審核,按合同約定的進度款支付方式進行審核,對工程進度款是否超付予以審計,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工程款支付證書及施工單位提出的工程款支付申請表,依據投標文件和對階段性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審核,并編制跟蹤審計建議單,嚴格控制進度款超付現象。

2.7 對甲供鋼材價格進行核實,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

2.8 工程變更審計包括設計變更、合同價款外增加工程量及工程量清單中的漏項等,對設計變更、現場簽證、暫定價及無價材料定價等進行適時跟蹤審計,審查其是否真實、合理;根據項目招標文件及合同,以及建設單位提供的工程簽證,依據工程項目招、投標文件、施工合同,對簽證進行審核。

(1)主要審查工程量計算,對工程變更涉及工程量變化及時與項目建設、施工、監(jiān)理、四方人員共同對需記錄的事項現場進行記錄、計算并編制跟蹤審計現場計量單;審查套用定額或采用的清單綜合單價是否準確,設計變更、工程簽證和索賠等事項是否真實,材料價格核實是否合理,工程費用計取是否合規(guī),招、投標文件中約定的人工、機械、材料、工期等是否按履約承諾完成;管理費、利潤、措施項目費及規(guī)費的計取標準是否符合合同及投標文件約定;

(2)對主材、暫定價材料及無價格材料主要審查采購的方式是否合理、合法、合規(guī),是否進行招投標或比價采購,價格是否符合市場情況,審查設備、材料采購的規(guī)格、型號、數量與合同要求是否一致;重點審核主要材料的單價是否合理,并采取市場詢價法、綜合比價法、測算法等方法進行審核。

2.9 跟蹤審計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情況,恰當選擇表達審計意見的方式。一般可采取兩種形式:即口頭提出審計意見、書面提出審計意見。對一般性問題,發(fā)現后有關單位可以立即整改的,審計人員可用口頭的形式向建設單位和相關單位發(fā)表審計意見,并視其重要程度在事后做好審計記錄。對重要的需要建設單位和相關單位改進的管理問題,應在與建設單位和相關單位充分交換意見的基礎上,通過書面審計意見書的形式表達審計意見。對發(fā)現的重大問題,經查證證實后,應及時通過書面審計意見書的形式表達審計意見,同時要求建設單位、相關單位予以處理。

3 建設項目跟蹤審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目前的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經常面臨審計程序不規(guī)范,審計的獨立性受到挑戰(zhàn),審計介入時間難以把握,審計風險大等問題,在開展跟蹤審計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3.1 要明確審計的目標

根據近幾年實踐經驗,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總體目標應該是通過審查項目、資金的管理使用和政策執(zhí)行情況,促進項目和資金規(guī)范管理,提高效益,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標。具體到不同的審計項目,可根據具體項目的管理或運行中存在的主要風險確定審計目標,并根據風險將被審計項目和資金運行等,劃分為若干關鍵階段或環(huán)節(jié),分別有重點地進行審計,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和督促整改,實現整個項目“不出問題,少出問題,至少不出大問題”的總體目標。

3.2 要突出重點,量力而行

近幾年來,跟蹤審計在重大項目建設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隨著國家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逐年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眾對這些建設項目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地方不僅要求審計部門全過程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而且要求對所有政府投資項目開展跟蹤審計。對此,審計部門應該保持清醒頭腦,一定要堅持審計工作政策法規(guī),突出審計部門工作重點,貫徹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把跟蹤審計工作做得更有實效。首先要突出重點,審計部門在確定跟蹤審計項目時,要按照要求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特大型投資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其次要量力而行,目前,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在實踐中還存在著諸多“瓶頸”,包括審計工作量大、專業(yè)審計人員不足、審計評價標準難確定、審計介入時點難把握、審計成果難量化等,這還要求我們在跟蹤審計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各級審計部門的實際承受能力,積極穩(wěn)妥,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點地開展跟蹤審計工作。

3.3 要注意防范風險,提高審計水平

在開展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過程中,主要存在兩類風險,一是審計責任方面的風險,審計部門開展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時,要準確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錯位。審計部門開展建設項目跟蹤審計與開展其他審計一樣,保持審計的獨立性,不參與決策和管理,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開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二是審計質量方面的風險,由于審計人員技術、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審計人員在跟蹤審計中,對有些問題沒有及時發(fā)現,或者是對存在的問題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提出審計整改意見不恰當等,這些都容易形成質量風險,審計部門除應加強人力資源配備和人員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外,還可以聘請外部專家參加跟蹤審計組,統(tǒng)一指導審計工作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同時要加強審計部門質量內控管理,提高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水平,降低審計質量方面的風險。

4 結語

篇7

關鍵詞:地下室;滲漏?。辉蚍治?;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況

我司2007年施工的“明世花城” 工程位于貴陽市觀水路主干道北側,總建筑面積73218,其中地上30層,地下室車庫5層《獨立單體,地勘單位提供的地下水水頭高度8.5米,設計單位設計時只考慮了2米水頭(開發(fā)商書面要求降低水頭高度),基礎為獨立柱基,底板厚度300,底板標高-17.50,未考慮抗浮》,6月下旬忽降大雨,由于地下室水位上漲將準備投入使用的地下室車庫底板不同成度浮起10多。造成部份地下室底板、墻體、柱子、梁開裂;2010年施工的“香港夏都和貴州時尚” 工程位于貴陽市大十字和紫林庵旁,建筑面積分別是73394和67815,地上30層和46層,地下都為5五層地下室《地勘單位提供的地下水水頭高度為7.5米和0米,設計單位設計時只考慮了2米水頭(因為設計單位采取了技術措施,將地表水隔離起來)和不考慮水頭,基礎都為獨立柱基,地下室底板厚度分別為300和250,地下室底板標高分別為-16.00米和15.55米,均未考慮抗浮》,兩工程準備驗收基礎(主體工程基本封頂)時發(fā)現地下室底板和墻開裂漏水。

二、地下室滲漏的前提:

地下室一般分為全地下和半地下兩種。全地下室即“房間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該房間凈高的 1/2 者”。而半地下室是指“房間地面低于室外設計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該房間平均凈1/3 ,且小于等于1/2 者”。地下室滲漏水也可以分為地下水和地表水兩種:地下水又分為上層滯水、潛水,都有一定的壓力。地表水即為地面滲入地下的水,一般是雨水、生活用水等,沒有壓力。當地下室的地坪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時,地下室未承受地下水水壓,這時只需要進行防潮處理;而當地下室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地下室的四周墻壁和底板都受到地下水的壓力,特別是現在的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地下室有的有四層或五層,地下水的水頭又相當高,地下室容易產生滲漏,應高度重視結構自防水工程。

三、地下室滲漏的原因:

地下室滲漏的原因很多,而且很多滲漏案例并不僅僅是一種原因引起的,而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常見的滲漏原因有:

1、由于地下室周圍的地表水,如雨水、生活用水或是地下管道漏水等不能及時排走而滲入地下室周圍。

2、地下室滲漏的原因主要是防水工程出現了問題。而防水工程又由許多環(huán)節(jié)構成,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地下室在施工或使用過程中出現滲漏。

(1)防水材料選擇出現問題?,F在大多數地下室主要采用卷材防水層或是加水防劑的鋼筋混凝土來防水。在這個過程中,防水材料的選擇就至關重要,材料的質量和數量都會影響到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防滲漏功能。

材料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隨著近年來的石油瀝青等化工原料與水泥、鋼筋等建筑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防水卷材、涂料成本也在上漲,生產廠家為了追求自身利潤,降低了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施工單位為了自身利益,選取價格便宜但是質量不過關的產品施工的原因。這兩方面都會造成材料日后出現問題,地下室的滲漏也就隨之產生。

(2)防水工程施工時出現問題。一般而言,地下室滲漏主要發(fā)生在不同墻體的接縫處。因此,地下室施工時的幾處縫隙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例如施工縫、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冷縫、沉降縫、伸縮縫等。 如果施工人員操作不當,施工工藝不科學,極易造成縫隙擴大,地下水從縫隙兩側滲入地下室;另如施工初期混凝土在養(yǎng)護期間,如果過早的失水,就會造成混凝土的失水開裂,就埋下了日后滲漏的隱患;又如振搗混凝土不密實,在混凝土中出現蜂窩、麻面、溝洞等現象,導致混凝土疏松,從而產生滲漏。還有施工縫處理不當(二次澆筑砼時,表面浮漿未清理,止水不正確),砼水灰比過大造成砼收縮開裂,砼抗?jié)B等級達不到設計要求,也會造成滲漏??傊?,施工過程中不按照施工標準操作,防水工程達不到國家標準,將導至地下室滲漏。

3、地勘和設計考慮不周。如:設計人員不對地勘報告和現場研究清楚,地勘單位提供的地質資料不準加上有些建設單位為了節(jié)約地下室的成本,善自修改地下室的水頭高度和降低防水標準,為了滿足建設單位的心愿,設計單對地下室的設計降低標準,滿足不了規(guī)范、規(guī)程要求,導至地下室底板、墻板出現滲水、漏水或地下室整體上浮。例如上文提到的變形縫滲水問題,國家《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50010―2002)規(guī)定現澆鋼筋混凝土墻板變形縫的最大間距為30―40m。但有的地下室在施工中,墻、板長度均有超過此規(guī)定的現象,而墻、板的水平鋼筋仍按構造配置,沒有考慮到收縮變形而采取相關措施,極易產生收縮裂縫;又如地下室底板漏水問題,國家《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規(guī)定對12層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不應小于400。但有的設計單位設計的地下室底板厚度只有200―300,遠遠滿足不了規(guī)范的最低要求,給地下室防水埋下隱患。

四、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措施

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處理辦法,在防水工程的建造或是滲漏發(fā)生后的堵漏工程中,首先要查明滲漏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起到效果。

1、針對地表水滲漏問題,首先要保證室外地面排水暢通,同時要保證室外地面比散水最低處還要低。其次,室外排水管道要經常保持暢通,并經常檢修,以免漏水。第三,及時排除暖氣溝內的積水。加強對室外地表水源的管理,杜絕滲水水源的出現。這是避免地下室滲漏最容易做到的,同時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2、堅持設計和施工相結合原則:科學、周密選擇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至關重要。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文件和施工單位編制的地下室施工專項方案一定要滿足國家相關規(guī)范和規(guī)程要求。也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qū)的地質情況,比如說:為了抗浮,地下室底板要不要和地基錨在一起;地下室需不需要設置盲溝排水,都需要設計人員認真考慮。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項綜合性與實踐性很強的系統(tǒng)工程,施工單位在施工前一定要認真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方案中必須明確:

⑴、要徹底模清地下室所處的地理位置:如地下室周邊是否有河流、湖泊,所處地理標高和周邊是什么關系?

(2)、要對地勘報告認真研究:如巖層的發(fā)育和走向,地下水的水高度是多少?每日的涌水量是多少?最大涌水面在什么位置?

(3)、要對地下室施工圖進行認真研究:如地下室墻板和底板厚度是否滿足“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 中8、4、4和8、4、5條要求;地下室砼強度等級和抗?jié)B等級是否滿足“高層建筑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中12、1、9” 條要求;地下室是否考慮了抗浮,不同的季節(jié)施工地下水對地下室所產生的浮力是不同的;地下室主梁、底板配筋方向是否合理?長度超過40米的地下室是否設置不小于800寬的后澆帶。

(4)、地下室施工前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明確:①地下室的工概況(水頭高度、每日涌水量、底板和墻板的設計厚度、砼強度等級、砼的抗?jié)B等級、抗浮、埋深要求等);②方案中要明確施工縫的位置,施工縫止水怎樣處理?③方案中要明確地下室砼的澆灌順序、澆灌寬度,如果是大體積砼溫度怎樣控制,出現冷縫怎樣處理,澆筑過程中怎樣排水,澆灌完畢怎樣養(yǎng)護;④方案中要明確地下室底板砼和周邊基坑的關系;⑤方案中要明確底板上層鋼筋放在地梁的什么位置?⑥地下室底板周邊和底板下是否需要設置盲溝?

3、提高施工人員素質及責任意識:地下防水工程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yè)施工隊伍來進行施工,施工人員必須經過理論與實際施工操作的培訓,并持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指定單位頒發(fā)的職業(yè)資格證書或上崗證。施工人員要認識到防水工程是一個系統(tǒng)的嚴密工程,任何一點小紕漏都會造成日后的大問題。還要教育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存有僥幸心理,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標準,這樣才可以減少失誤,防止?jié)B漏現象的發(fā)生。

篇8

[關鍵詞]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巡視與觀察

隨著我國《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及病人家屬法律意識的增強,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后,家屬乃至社會難以接受猝死這一事實,尤其是入院時間短者以致引發(fā)的醫(yī)療糾紛明顯增加。此類病人猝死雖然無法避免,但若及時發(fā)現,贏得搶救時機,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進而減少醫(yī)療糾紛。為了探討住院精神病人猝死的規(guī)律和預防方法,對我院近5年來猝死的住院精神病人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為我院2000~2005年間猝死的住院病人共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齡在45~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9l±5.84歲;病程11天~32年,平均病程12.46±9.96年。

1.2 疾病種類精神分裂癥5例,雙相情感障礙3例,木僵狀態(tài)1例,酒精性精神障礙1例,腦血管疾病后精神障礙1例。

1.3 合并軀體疾病血糖高4例,心血管疾病4例,慢性肝病4例,營養(yǎng)不良1例。心電圖有不同程度、不同時間的異常11例。猝死前感冒發(fā)熱5例。

1.4 合并用藥 氯氮平+維思通+氯硝安定1例;氯氮平+舒必利+氯硝安定2例;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安定1例;奮乃靜+佳樂定2例;維思通+氯硝安定1例;氯氮平+多慮平+佳樂定1例;舒必利+氟哌啶醇+氯硝安定1例;氯氮平+多慮平1例;氯氮平+舒必利1例。猝死前因感冒發(fā)熱合用抗生素5例。

2 結果

2.1 猝死時間 入院后6天內猝死5例(45.5%),其中出試返院后1例,居首位;入院時間2年以上4例(36%),次之;入院11天1例;入院2個月1例。夜間凌晨猝死8例,早飯后2例,午飯后1例。在凌晨一清晨10例(90.9%),居首位。

2.2 猝死年齡40~50歲4例(36%);50~60歲5例(45.5%);60歲以上2例(18%)。

2.3 猝死前 睡眠時臥床8例(73%),早飯后突然倒地2例,晨起床突然倒地1例。

3 討論

3.1 有文獻報道,引起心肌炎和心肌病的抗精神病藥物主要是氯氮平,氯丙嗪、奮乃靜、利培酮、氟哌啶醇也可引起。本文有6例服用了氯氮平,5例猝死前有感冒、發(fā)熱癥狀。因此患者很可能存在心臟疾病,發(fā)生心臟性猝死。10例患者猝死發(fā)生在夜里,與夜間迷走神經興奮,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動脈血栓,使心肌缺血加重,繼而導致心律紊亂,而發(fā)生猝死。

3.2 在睡眠中,發(fā)生猝死也可能與過度鎮(zhèn)靜有關。凌晨期間氣壓低,室內氧氣減少,藥物對呼吸有抑制作用,加劇了原有的呼吸困難,而導致突發(fā)死亡。本文均是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在緩解患者精神癥狀的同時,毒副反應可致猝死的機會增加。

3.3 預防

3.3.1 現在無一種行之有效的簡單方法,可以避免這類死亡。能采用的方法是盡可能減少和及時處理猝死的危險因素。因此,醫(yī)生的責任心、細心和技術,對減少病人猝死有重要意義。而護士及時到位的巡視和觀察,是預防猝死、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從而也可以避免醫(yī)療糾紛。

3.3.2 新入院病人發(fā)生猝死的病例較多,這與病人入院前興奮躁動,酸、堿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從而加劇了猝死的危險性有關。所以對新人院病人一定要仔細觀察,包括用藥情況、飲食情況、軀體情況、精神癥狀和不良反應等。對有藥物副反應的病人、精神運動性興奮的病人、心電圖提示有異常的病人尤其加強監(jiān)護。

3.3.3 重視病人的主訴,及時測量病人的生命體征,做好24小時監(jiān)護。夜間凌晨病人猝死率很高,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夜班護±尤其要加強巡視,細心觀察病人的睡眠情況,包括脈搏與呼吸,睡姿或臥位,表情與面色等,以便及時發(fā)現,采取積極有效地搶救措施。

篇9

關鍵詞:井深跟蹤 計算原理 大鉤高度 校正方法

引言

井深的跟蹤計算是錄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任務,所有的錄井數據都是以井深數據為依據,所以,錄井過程中確保井深準確尤為關鍵。在錄井過程中,錄井軟件對傳感器測量的各種參數進行實時數據采集計算,并根據懸重坐卡門限、離井底門限、接單根門限以及最小泵壓等參數對當前鉆井狀態(tài)進行判斷,在判斷為鉆進狀態(tài),根據大鉤高度降低的變化量計算鉆頭位置和井深的變化量,當鉆頭位置大于井深時,井深等于鉆頭位置的深度,實現對井深的跟蹤計算;在非坐卡的其他狀態(tài),只要鉆頭位置的深度小于或等于井深,大鉤高度的變化量只影響鉆頭位置的深度變化量計算。所以井深跟蹤計算可以轉化為對大鉤高度的計算,下面對大鉤高度的計算原理和對產生井深計算誤差的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1 影響井深計算因素分析

1.1大鉤高度計算原理介紹

大鉤高度的計算根據標定方式分為三種:絞車參數標定、絞車計數值標定和電壓值標定。在大多數錄井軟件中主要采用絞車參數標定方式,本文主要針對絞車參數標定方式進行討論。

大鉤高度變化由大鉤懸掛系統(tǒng)、絞車滾筒控制系統(tǒng)、滾筒上的大繩收放來控制。在滾筒轉動過程中,大繩收放帶動懸掛在大鉤懸掛系統(tǒng)中動滑輪上的大鉤升降,其升降距離與大繩的收放長度成正比關系。為了準確計算其升降距離,需要根據大繩在滾筒上的排列方式及滾筒的相關參數對大繩的收放長度進行準確計算,滾筒的主要參數包括滾筒直徑、長度、大繩初始層數、初始圈數及大繩的直徑等參數,在錄井軟件中為了對大繩的收放計算有個初始參考點,設置了大鉤初始高度、絞車計數初始值和絞車計數方向控制等參數。

對井深計算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包括滾筒的大繩初始圈數、初始層數、大繩收放長度計算方法、大繩在滾筒上的排列方式、懸重坐卡門限等,次要因素包括接單根門限、最小立壓門限。

1.2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1.2.1大繩初始圈數

在搜集滾筒參數時,大鉤高度起始參考點對應的滾筒參數采用全方入時的滾筒參數。通常在軟件中輸入的初始圈數為整數,而初始圈數不一定正好為整數,按照大鉤高度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時就會存在誤差。假設其初始圈數輸入值為a,實際初始圈數為b,則在計算滾筒上大繩的實際周長時存在的誤差C為:

其中: Abs()表示對括號內的內容取絕對值;

Circumn為對應第n層的大繩的周長,單位mm;

1.2.2大繩的初始層數

大繩初始層數在不同的錄井軟件中設置有區(qū)別,有的軟件將初始層數定義在大鉤高度起始參考點時對應的滾筒上大繩完全排滿的層數;有的軟件則定義為在大鉤高度起始參考點時滾筒上大繩所有的盤繞層數。

1.2.3懸重坐卡門限

懸重的坐卡門限是判斷鉆頭位置根據大鉤高度變化的一個重要參數,在重載狀態(tài)下,鉆頭位置隨著大鉤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在坐卡狀態(tài)下,鉆頭位置始終保持不變。由于鉆具與卡瓦之間摩擦力左右、大繩運動重量變化和抖動等因素,接鉆具時的鉆井狀態(tài)轉換通過傳感器測量的懸重值會有一定的波動,導致鉆頭位置停止變化的深度出現誤差,該誤差造成的后果會使井深計算提前或滯后。如果鉆頭位置在坐卡之前的深度比實際的淺,導致井深跟蹤滯后,得到的井深比實際的要??;反之得到的井深比實際的大。坐卡/重載轉換懸重曲線變化示意如圖1所示。

1.3 次要因素分析

1.3.1接單根門限

對接單根進行判斷的主要參數是坐卡門限,如果該值設置不合理,錄井軟件不能正確判斷接單根狀態(tài),對于井深跟蹤最多會產生一個單根長度左右的誤差。

1.3.2最小立壓門限

最小立壓門限用來判斷是否為循環(huán)狀態(tài),當立壓值大于門限時,判斷鉆井狀態(tài)為循環(huán)狀態(tài)。通常停泵后,經常出現立壓值不為零的現象。在錄井軟件中當前只能存在一種鉆井狀態(tài),所以當測量的立壓值大于最小門限時,錄井軟件會優(yōu)先判斷為循環(huán)狀態(tài),而不會根據坐卡門限值、接單個門限等進行狀態(tài)轉換,從而產生井深跟蹤誤差。

2 井深校正方法

通過以上分析,對于影響井深計算的因素,操作人員可以根據經驗對滾筒的相關參數進行修正,盡量減少井深計算的誤差,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次要影響因素操作人員可以根據現場經驗克服,下面針對主要影響因素的修正方法進行討論,進一步消除井深計算的誤差。

2.1大繩初始圈數和初始層數校正

為了保證大鉤高度初始參考點的一致性,在收集絞車參數時,需要與司鉆配合,將大鉤放到最低位置,同時保證懸重值與鉆具提起靜止時的懸重值一致;使用頂驅時將頂驅連接的鉆具全部放入井內。在大鉤下放過程中觀察滾筒上的大繩排列情況,記錄大繩更換盤繞層時的位置,準確記錄初始圈數和初始層數,輸入到軟件的絞車參數中,并在軟件中將大鉤位置復位到初始參考點狀態(tài)。

2.2大繩收放長度的計算方法

通過前面對大繩排列的敘述,在進行計算過程中,大繩每增加一層的第一圈或者減少層的最后一圈對滾筒的等效直徑Den1采用下式進行重新計算:

……..(2-1)

2.3懸重坐卡門限

根據圖1所示,通過設置坐卡門限ON SLIP和解卡門限OFF SLIP可以消除因為懸重坐卡門限造成的影響,但多數儀器均采用一個坐卡門限值的設置,為了減小懸重坐卡門限造成的誤差,操作人員根據經驗盡量將懸重的坐卡門限設置為靠近OFF SLIP線的數值。選擇該數值時,通過對大鉤重量、水龍頭和方鉆桿或者頂驅本體、懸掛系統(tǒng)附件的重量等參數,準確標定懸重參數,并根據坐卡狀態(tài)時測量的懸重值對坐卡門限進行設置,使錄井軟件對鉆井狀態(tài)能夠進行準確判斷。

2.4其它校正方法

為了進一步消除軟件計算方法缺陷,在新的軟件設計中根據前面介紹的計算方法增加大繩間距Correct參數,消除計算方法產生的誤差。對于現有的錄井軟件計算方法,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對滾筒參數中的滾筒直徑、大繩直徑以及校正系數進行修正,使井深跟蹤更加準確。

篇10

關鍵字:基坑工程;m值;反分析;Ucode

中圖分類號:TV551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平面豎向彈性地基梁m法是一種應用于基坑支護結構分析的方法。它用土彈簧來模擬被動區(qū)土體抗力,不僅能夠反映土體反力大小與位移的關系,又能模擬基坑的逐級開挖,而且參數選取簡單,所以被廣泛應用于基坑開挖過程的計算分析。但由于該方法采用二維模型,而且作了過多的簡化,因此不能反映實際結構的空間受力和變形性狀。三維m法[1]繼承了豎向彈性地基梁m法的原理,同時建立基坑支護結構的三維計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來分析結構的內力和變形。同平面豎向彈性地基梁法一樣,該方法的主要問題是m值的選取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而規(guī)范中對于m值也是只給出了一個相對較大的經驗取值范圍。針對以上問題,很多專家學者都嘗試了用反分析的方法對m值的選取進行分析研究。龔曉南,馮俊福等[2]曾用反分析的方法研究過杭州地區(qū)典型土層的m值,并給出了當地的建議取值。Ucode軟件是一款專門應用于計算參數反分析的軟件。它的特點是可以和多種有限元軟件相結合,根據現場實測數據對非線性問題中的參數進行很好的修正。

本文以上海銀行大廈工程為背景,將Ucode軟件與Abaqus有限元軟件相結合,采用三維m法來模擬基坑支護結構,對土層參數m值進行反演分析。在此過程中,著重研究了Ucode軟件進行參數反分析的原理,以及如何選取合適的現場實測數據進行反分析才能獲得更為真實的m值。

2Ucode軟件反分析原理

2.1 Ucode軟件簡介

針對三維m法中m值的反演分析,本文主要采用Ucode軟件對各土層的m值進行反分析優(yōu)化。Ucode軟件[3]由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和International Ground Water Modeling Center共同開發(fā)。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與各種分析軟件相結合對非線性問題中的計算參數進行反演分析。Ucode軟件反分析采用修正Gauss-Newton法,該方法相比于其他反分析方法有一些突出的優(yōu)點。首先,它對非線性問題的適應性強。其次,在求解局部最優(yōu)解時,如果參數初值選取適當,修正Gauss-Newton法的收斂速度快,收斂精度高。另外,Ucode軟件還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是可以通過各個控制參數對迭代過程有一個很好的調整,并且發(fā)現計算模型中存在的問題。

2.2修正Gauss-Newton法原理

修正Gauss-Newton法[4]是求解非線性最小二乘問題的一種方法。在Ucode軟件中,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個目標函數,如式2.1所示:

2.1

其中k為待估參數;y現場實測值;y’(k)為對應的計算值;ω為權重。接下來就是找到使目標函數最小的一組待估參數值,也就是待估參數的最優(yōu)解。

UCODE使用最優(yōu)化方法為修正的Gauss-Newton法,其確定參數搜索方向的步驟如下:

一、給出參數的初始估計值k0,計算目標函數E在k0點處的導數的值和梯度g,其中i為迭代次數;

二、計算g,并根據公式2.2

2.2

確定求解方向pi;從而得到滿足約束條件的探索方向;

三、用二次插值法求出沿方向的最優(yōu)步長,根據公式2.3形成參數更新值

2.3

以上是一次迭代過程中對待估參數的調整。通過不斷地迭代,最終找到使目標函數最小的一組最優(yōu)解。

3上海銀行大廈三維m法模型

3.1工程背景

在對三維m法中m值反分析規(guī)律的研究中,本文主要以上海銀行大廈工程實例為背景。首先利用Abaqus軟件建立一個空間的模型,再將這一模型與Ucode反分析軟件相結合,以實現對m值的反演分析。上海銀行大廈基坑工程開挖深度為主樓區(qū)域17.15m,裙樓14.95m,基坑面積為7454 m2?;訃o結構整體采用地下連續(xù)墻,支撐形式為三道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地下連續(xù)墻在主樓部分厚1m,裙樓部分厚0.8m。

3.2Abaqus計算模型

圍護結構整體根據三維m法建立了一個空間模型,地下連續(xù)墻采用四節(jié)點板單元S4,鋼筋混凝土支撐采用梁單元B31。在基坑內側采用土彈簧單元來模擬土的水平抗力,彈簧單元一端固定,一端與地下連續(xù)墻單元節(jié)點耦合??油馑翂毫Π凑账练炙阌嬎悖⒖紤]20kPa的坑外地表超載。計算過程共設置4個荷載步來模擬基坑的開挖過程,荷載步1:基坑開挖至地表以下2.7m;荷載步2:激活第一道水平支撐,并開挖至地表以下8.5m;荷載步3:激活第二道水平支撐,并開挖至地表以下13.5m;荷載步4:激活第三道水平支撐,并開挖至基底。表3.1是各土層的信息。待估參數m值共有5個,分別為m12、m4、m5、m6、m7。

表3.1土層參數

4結合Abaqus模型反演分析

Eileen P.Poeter和Mary C.Hill[5]專門對Ucode反分析的過程進行過研究。Ucode軟件結合Abaqus針對土層參數m值的反分析過程可用如下流程圖4.1表示。

圖4.1反分析流程圖

其反分析的原理是首先將待估參數的初始值帶入到計算模型中去。運行Abaqus中的計算模型并提取計算結果。針對本問題,提取的計算結果為圍護結構水平位移值。通過將Abaqus軟件分析的計算結果與現場實測數據相比較,利用最小二乘法確立一個合理的目標函數。

接下來進行參數的敏感度分析,參數敏感度計算方法分為向前差分法和中心差分法,其中向前差分法的計算公式如4.1所示:

4.1

其中,Δk為待估參數的變化量,而Δy’為計算結果的變化量。

計算參數敏感度一方面是為了反映各待估參數對計算結果影響程度的大小,另一方面它也是修正Gauss-Newton法尋找待估參數最優(yōu)解(即讓目標函數最小的一組m值)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因為三維m法是一個非線性問題,參數的敏感度會隨著m值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每一步迭代過程中,都要計算各參數的敏感度。

接下來程序會按照設定好的收斂準則判斷迭代過程是否收斂。如果判斷結果為尚未收斂,則根據參數敏感度的計算結果調整待估參數,重復上述迭代過程。當達到收斂時,程序跳出迭代循環(huán),而此時的待估參數值就是我們要找的m值最優(yōu)解。最終將最優(yōu)解m值代入Abaqus有限元模型做最后一次計算,即得到最后的圍護結構變形計算結果。

5反分析結果分析

表5.1是分別利用J1、J3、J8三個測孔水平位移實測數據反分析所得到的結果。三個測孔的反分析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它們之間較為接近,但也存在一定差異。這主要是受施工過程的影響。由于上海軟土具有流變性,因此開挖后的無支撐暴露時間也會影響到圍護結構的變形。挖土過程按一定次序分區(qū)分塊開挖,J1測孔附近土體開挖較早,無支撐暴露時間長,使得圍護結構變形增大,m值反分析結果偏小。

表5.1 各測孔反分析結果

m值反分析結果(kN/m4)

表5.2是同時考慮了J1、J3、J8三個測孔實測數據的反分析結果??梢钥闯鐾瑫r考慮多個測孔實測數據的反分析結果與單獨考慮各測孔實測數據反分析結果的平均值十分接近??梢哉J為此組m值能夠反映整體上該工程土體抵抗變形的能力。同時,其反分析所用時間相比各測孔單獨分析再求平均值少很多,分析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表5.2 同時考慮J1、J3、J8測孔的反分析結果

6 結論

(1)Ucode軟件利用修正Gauss-Newton法對非線性問題中的計算參數進行優(yōu)化。對三維m法中m值進行反演分析可以得到更為符合真實情況的m值。將反分析所得結果帶入到模型中,計算結果和實測數據能夠很好的吻合。

(2)針對反分析過程中用于對比的實測數據的選取。由于圍護結構水平位移測量的前提假定是圍護墻底位移為零,但這一假定可能與實際并不相符,當出現圍護墻頂隨開挖進行向基坑外側平移的情況時,應對圍護墻的水平位移測量值加以修正。

(3)對于單一測孔,用于對比的實測值宜選取開挖至坑底階段的水平位移值。反分析結果表明,當選擇圍護墻頂水平位移,圍護墻體最大水平位移以及開挖面以下8m處的水平位移這三個特征值進行反分析,擬合曲線與實測曲線已經能夠很好吻合。當考慮所有測斜點的實測數據,曲線的吻合程度有了進一步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

(4)根據單一測孔的實測數據進行反分析,各測孔得到的結果較為接近,但仍存在一定差異。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受施工過程的影響。當同時考慮各測孔的水平位移實測數據,反分析結果與單獨考慮各測孔實測數據反分析結果的平均值十分接近。此時的m值可以反映整體上該工程土體抵抗變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健.基于“m”法的軟土地區(qū)基坑工程時空效應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6.

[2]馮俊福.杭州地區(qū)地基土m值的反演分析[D].浙江:浙江大學,2004.

[3]姚磊華. 遺傳算法和高斯牛頓法聯合反演地下水滲流模型參數[J],巖土工程學報,2005,27(8):885-890.

[4]任國澄,朱國榮,江思珉.Ucode在反求水文地質參數中的應用及其并行求解[J],勘察科學技術,2010, 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