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作文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6: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黃山奇石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黃山奇石作文

篇1

人們都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今年暑假我就欣賞到了美麗而雄偉的黃山.

黃山有四絕:奇石,松樹,云海,溫泉,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奇石.在課本中學到的巨大的仙桃石,可愛的猴子觀海,神奇的仙人指路.讓我驚嘆不已,覺得大自然的造化和人們的想象太神奇了!

最讓我難忘的奇石是”手機石”,它的體形大,身體長長的,還有那根指向天空的天線.,真是了不得的”手機.”啊!我想,;”可能要龐大的恐龍才能使用這個型號的手機吧.

最讓我覺得有趣的是那尊在黃山上穿著佛衣的豬八戒,當我們到達蓮花峰腳下時,忽然導游指著一塊巨石讓我們猜像什么?游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有的說是唐僧,有的說是儒來佛.,有的說是孫悟空.,在我們議論紛紛時,導游說那是”朱八戒”那大大肚子,,小小的頭,越看越像.我想可真有趣,八戒坐在那里干什么?他有閑工夫坐在黃山看風景?他應該在高老莊才對.

篇2

一本厚厚的日歷,終于翻到了最后一頁。在陣陣鞭炮聲中,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這不,我家上上下下又張羅起包餃子了。我興高采烈地拿著肉餡和餃子皮,邁著輕快的步子和爸爸一同來到廚房。爸爸先把準備好的材料放入肉末中,攪拌一下,然后就可以包了。我把餃子皮攤在手心,用筷子夾起肉餡,小心翼翼地放在皮上,再用力把兩邊攥緊,最后再對折一下,一個餃子成型了。過了一會兒,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餃子。你看,餃子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的像個小籠包,圓溜溜的;有的像一頂小高帽,瘦不拉幾的;有的像個不倒翁,搖搖欲墜……奇形怪狀的餃子,好似黃山的奇石,那陣勢好為壯觀!

我和爸爸正得意洋洋地欣賞著這些“杰出”的作品時,“檢驗員”媽媽來驗收產(chǎn)品了。她看著這些橫七豎八的、形狀各異的餃子,氣得火冒三丈,立刻炒我們“魷魚”,讓我們“下崗”了。我很不情愿,可是誰讓她是家里的“母老虎”呢,我可惹不起。無奈之下,我和爸爸只得執(zhí)行命令,坐在一旁看電視了。不一會兒,餃子包好了。是時候,讓這些“怪石們”去水中遨游一番了。我把餃子放入了燒開的水中,然后蓋上鍋蓋。過了一會兒,我把鍋蓋揭開,哇!一股香味撲鼻而來。一個個餃子都浮出了水面,挺著個雪白的肚子正等著我品嘗呢!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只,直往嘴里塞,“??!”從我嘴里發(fā)出了一聲慘叫:“好痛!”媽媽見我那副糗樣,哈哈大笑:“你看,你看,燙嘴了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哦!”老爸也在一旁笑我。唉,都怪自己太貪吃了。想到這,我也跟著她們傻笑起來。

小小的廚房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洋溢著幸福溫暖。我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迎接著新一年的開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東吳鎮(zhèn)天童小學三年級 應濤

篇3

一、巧設疑問入境,讓學生從“看”中學作文

觀察生活是正確認識生活的前提,只有對事物,對所寫的內(nèi)容看仔細、看明白、看全面、看透徹,才能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因此,在指導學生寫觀察作文時,巧妙設疑,啟發(fā)學生的觀察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從“看”中學作文。

在一次作文課上,我指導學生寫《校園里的花壇》時,先讓學生到實地仔細觀察,學生邊看教師邊設疑:花壇在校園的什么位置?花壇里有哪些花草樹木?你準備按什么順序來觀察,這些花草樹木?(中央、上層、下層、四周),這些花草樹木的枝、葉、花有什么特點?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景物?(抓住景物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作重點觀察),你觀察時聯(lián)想到了什么?(抓住景物的色、形、味等聯(lián)想),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邊看邊思考。有目的、有條理的觀察。讓學生把看到的景物特點有順序地寫一段話。

二、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讓學生從“做”中學作文

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就是運用各種直觀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豐富學生感知,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學生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在情境中融為一體,為學生作文提供第一手素材。在一次作文課上,讓學生以《你參加的一次家務勞動》為內(nèi)容寫一段話。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習作情境,讓學生從“做”中學作文。課前讓每個學生用準備好的臉盆或桶裝好水,準備好手帕或襪子、肥皂等。上課后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臟手帕或臭襪子,仔細觀察看看是什么樣的?很多學生都說很臟、很皺,再讓他們聞一聞味道?學生馬上說:"很臭、有酸味!可用什么詞來形象呢?"學生即刻說出“又臟又臭”、“又臟又酸”、“皺成一團”等詞,并讓學生用一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緊接著叫個做過家務的女學生上講臺演示洗手帕的經(jīng)過,同時要求學生認真看她做的每一個步驟。然后讓學生動手洗手帕或襪子。教師一邊說步驟,學生一邊洗衣,一邊想洗手帕的順序怎樣?應該用什么詞來描寫洗手帕的動作?并區(qū)別“捉、捧、打、抹、擦、搓"等動詞的用法,并指名學生把洗手帕的經(jīng)過用一段話敘述,并指名學生把洗手帕的經(jīng)過用一段話敘述,說得越具體越好。洗完后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手帕與洗之前有什么不同,請用幾個詞說一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干干凈凈”、“又干凈又整潔”,還有“一股香味”呢。

由于學生從仔細看、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到動筆寫都是在主動參與,極有興趣的情境中進行的,學生習作也就輕松自如了。

三、開展有趣活動,讓學生從“玩”中學作文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種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蔽覀儜撉Х桨儆嫷爻鋵崒W生的課余生活。有目的的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文藝、體育、科技、活動、變單調(diào)的課堂學習為多彩、活潑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從“玩”中學作文。

如:讓學生以《你參加的一次有趣的活動或游戲》為題寫一兩段話時。我先組織學生走出教室開展一些有趣的文體活動或游戲。如“拔河比賽”、“抬猴轎”、‘‘打龍尾游戲”等等。然后回歸教師,要求怎么玩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讓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述觀察到的活動或游戲中的人、事、物。把自己充滿童真童趣的故事、活動或游戲,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后要求學生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寫一兩段話。

四、妙用投影配樂,讓學生從“想”中學作文

巧妙地運用投影圖片,再配上一曲優(yōu)美的樂曲,能充分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刺激聯(lián)想活動,使學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讓學生在快樂的情趣中,展開合理的想象,從“想”中學作文。

如教完《黃山奇石》一文后,根據(jù)課后作者點出的幾種奇石的名稱,讓學生想象畫面寫片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一曲優(yōu)美的《月光曲》伴隨著教師的講述,一幅幅黃山風景幻燈投影圖展示在學生面前。大家看著這栩栩如生的畫面,仿佛身臨其境,興趣盎然,紛紛舉手發(fā)言。

篇4

位于長江下游皖南低山丘陵區(qū)的黃山,自古以來就是旅游勝地,是一座集我國名山絕勝之大全的“天上第一山”。它以獨步神舟的“三奇”、“四絕”和異彩紛呈、奇觀疊現(xiàn)的湖瀑溪潭與峰海勝境共同組成了雄偉旖旎、無與倫比的山地風光!

在“勝似夢境”的黃山峰海中,爭相崛起的無數(shù)巧石是黃山各景區(qū)的重要觀賞內(nèi)容。它們或如真人真物,或似飛禽走獸,形態(tài)逼真,神情逗趣,在特定環(huán)境的呼應下,往往幻化出一系列耐人尋味的歷史故事和有聲有色的天然圖畫。如在半山寺抬頭東望,只見天都峰山腰有一塊巧石恰像一只頭朝天門侃正在振翅欲啼的公雞,這就是“金雞叫天門”,可是當游人離開半寺山,到達險峻的龍蟠坡時,回首東望,那只叫天門的公雞居然成了長髯垂胸、手舉拐杖、扶肩攜手、邁步登山的五位老漢——“五老上天都”。登上“天上玉屏”,遙望披著輕紗的蓮蕊峰,它像一只孔雀,拖著美麗的長尾巴,緊緊依偎在巨大的花蕾上,在風云襯托下,這孔雀禁不住新蓮的引誘,正振翅欲飛,組成一幅神情畢肖的“孔雀戲蓮圖”,莫不叫觀者拍掌叫絕。

黃山的奇石往往離不開蒼勁虬曲的黃山松,許多著名的景點就是由怪石與奇松共同組合成景,他們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比如“仙女繡花”、“天女繡花”和“妙筆生花”中的“花”,“喜鵲登梅”里的“梅”,“仙女撫琴”中的“仙女”,采蓮船里的“蓮”都是以松樹為替身和怪石同登“舞臺”的。黃山松伸展于懸崖峭壁與奇峰異石之中。從峰頂俯視,它們像苔蘚、地衣,渾然一體地覆蓋著峰巒山石。從山腰仰視,它們?nèi)缤膳?,在山巔亭亭玉立的含笑招手。迎面平視則更是依巖借勢、百態(tài)千姿。

而黃山的云海是黃山“四絕”中最為瑰麗神奇,具有神秘感的動態(tài)美。近看,像一層濃霧,把那些奇峰奇景遮的無影無蹤,大風一吹,霧氣飄走,一個一個的奇妙景象又都展現(xiàn)在眼前;遠看,朵朵白云又像對對白色的蝴蝶,圍繞著山巒,翩翩起舞;登高看,十里間,就像一片望不到邊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沒,只露出一個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島在云里時隱時現(xiàn),漂浮變幻。這正如郭沫若所說:“瞬息萬變?nèi)f萬變,忽隱忽現(xiàn),或濃或淡,勝似夢境只迷離。”

這樣的云環(huán)繞這樣的山,這樣的刪襯托這樣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繽紛的彩霞,山頂郁郁蔥蔥的松林,山間紅葉似火的楓林,山下幽咽的清泉,讓你感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里。這真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云海涌山間,奇山異樹云中裹,天下美景歸黃山。

篇5

[關鍵詞]:詞語教學 反哺 寫話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詞語教學走上細讀層面。張祖慶老師說過“每一個詞語都是富有溫度的”。誠然,名師課堂上的詞語教學的確是“慢慢走,欣賞吧”,語文的言語性得到完美的解釋。欣賞著這些精彩的片斷,不禁想到,這些片斷不就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嗎?用語言來反芻理解詞語的過程不就是讓學生跳出機械的記憶,讓詞語成為學生言語表現(xiàn)的鮮活元素?筆者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從詞語的特點出發(fā),努力找尋詞語教學到寫話教學的建構點。

一、走進兒童的語言學習

1.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

語言學習有這樣的規(guī)律,兒童學習語言進步很快,學到新詞,急于用出來,因為新詞跟兒童融入這個世界的欲望緊密相連。語言學到一定的程度,已有的詞匯使主體跟外界的交流基本上不成問題,要寫一段話,用已有的詞匯組合大致也能湊合。這個時候,新詞容易徘徊在主體心靈之外。知道了,但并沒有依附于主體的心理結構,非主體所有,這只能說沒有掌握。可見掌握詞語,更側重于讓詞語依附學生的心理結構,“言為心聲”,言語的學習和心靈的豐富是同步的,如果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詞語本身的存在,除了在閱讀教學中支充分掂量詞語的廣度、亮度、溫度、厚度外,還要在寫話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

2.語言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人教版的課文都以單元主題呈現(xiàn),除了課文,在語文園地里面通常會結合學習專題出現(xiàn)比如成語、格言、詩句等要求學生讀讀背背。受教一冊學一冊,教一課學一課的影響,教師教學時往往會缺乏各冊語言點的前后聯(lián)系。因此,學生沒有形成語言的靈活運用鏈,孤立、靜態(tài)地學習,就似小猴子掰玉米,學一點,扔一點,到語言表達時便“書到用時方恨少”。

3.詞語本身的特性

好多詞語除了用以解釋普遍存在的概念意義外,還同時具有形象感,它往往以生動、具體的形象訴諸人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以引起人們對現(xiàn)實中某種形象的聯(lián)想。如“笑哈哈”讓人仿佛見到不同笑姿,聽到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舒暢歡快之聲.

二、詞語教學反哺寫話的優(yōu)化策略

(一)喚醒表象,還原形象

記得維果斯基說:“詞語只有在獲得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業(yè)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在低段的教學中,教師多用直觀畫、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達到教學的有效。反之這樣的情境又給學生的習作創(chuàng)造了具體形象的感受和體驗,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象”。

(二)轉(zhuǎn)換形式,激活聯(lián)想

咬文嚼字,用各種形式讓學生理解文本語言,這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在課堂里必做也舍得花時間做的事兒。但是,我們的教學往往也就止步于此,對于語言如何遷移運用往往是少之又少了。知識和語言在一個新的要求下進行轉(zhuǎn)換,讓學生在形式的變化中感到新異,興趣、態(tài)度和情感等都會產(chǎn)生變化,激活了學生的心理能量,促進了言語能力持續(xù)高效的發(fā)展。

1.依詞語的特點展開寫話

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上《秋天的圖畫》,學生讀完文章談感受質(zhì)疑時,我反問道:“稻海是指什么?”學生馬上高高舉起了手?!笆钦f稻子連成一片,像海一樣?!薄暗咀雍芏?。”可見學生詞語理解到位,并能準確地表述其意。于是,順勢說起:“那很多很多的花就是( );很多很多的人就是( )?!睂W生一下了列舉了花海、人海、等十多個詞語,我都一一板書。課外作業(yè)就是把這些詞語積累到作業(yè)本上,并從中選取兩個詞語用語言來描述詞的意思。

2.依詞義進行重組

在教學小學語文二上《小棗樹和小柳樹》時,學生一下了就被小棗樹和小柳樹形象對比吸引了。在細讀體會了詞語,認識了事物的不同生長特性。筆者運用“冬瓜”和“絲瓜”兩種不同形象的事物進行重組寫話。學生一下子就領會并遷移了課文的對比,寫出事物的特點,有趣的小故事。

(三)重溫舊課,創(chuàng)造想象

新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寫話要求中明確指出:“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一年級學完,學生的識字量增大,特別是會寫的常用字掌握使學生更愿意寫話,因為在書寫中少了些許障礙,不用一入筆就是用拼音代替,提高了寫話的速度。這些常用字在先前學過的教材中,出現(xiàn)的體式簡單,能非常靈活的照搬運用。溫故而知新,讓學生重溫舊課,再次體會詞語的色彩、味道、情趣,運用也就不是難事。

1.仿小詩

一年級學過形式簡單的課文如《四季》、《比尾巴》等課文,教師在當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讓學生嘗試著編過小節(jié)。但是受寫字的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家長。到了二年級,學生會寫的字多了,會用的詞也更多了,再回過頭讓學生重新進行仿寫,調(diào)動了學生積累的詞語。

2.仿段落

人教版第3冊《黃山奇石》一課,作者運用比喻和想像的方法把黃山的奇石寫的非常形象生動,句段也非常優(yōu)美,是學生模仿的好材料。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在學習“仙桃石”這一段落時,我讓小朋友反復讀“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shù)氖P上?!睂φ詹鍒D,讓小朋友感受到仙桃石是形狀特別像桃子然后,讓小朋友圍繞仙桃石形狀像桃子的要點,來仿照說說黃山的其他奇石。

3.仿用詞

例如在教學《稱贊》一課時,文中小刺猬對小獾說:“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本渲小耙粋€比一個好”是一個比較性的詞語,這樣的詞語值得讓孩子積累和模仿。于是,課堂上,我就讓學生來說說這樣的詞語:一朵比一朵美、一個比一個認真、一個比一個香……再讓學生把這樣的詞語帶到語境中來說一說:

春天來了,公園里的鮮花一朵比一朵美。

課堂上,小朋友一個比一個認真。

……

小朋友在學習詞語的同時掌握了這個詞語的用法,為寫話打下了積累語言的基礎。

學習語言如同小孩子蹣跚學步,先要學會站立,再扶著走,最后才放手讓他獨立行走?!罢Z文教師應積極提供能激發(fā)和支持兒童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的情境,讓兒童從使用語言中學習了語言,從說話中學會了說話,從聆聽中學會了聆聽,從閱讀中學會了閱讀,從習作中學會了習作。”只有理解、感知,沒有教師的精當?shù)闹v解和適時的點撥,很多學生便不知如何自如地運用語言,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的確要多走更長的路。而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寫話的重要基礎。一句完整的話是說話、作文的基礎,句子生動、具體,文章自然也就生動、具體,讓人愛讀愛看,獲得愉悅地享受。

參考文獻:

[1]王尚文 《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吳忠豪 《促進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的轉(zhuǎn)化》《小學語文教學》2002年5月

篇6

關鍵詞 寫話訓練 結合文本 例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4-0011-02

作文訓練應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而這個訓練就要在閱讀中完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時刻建立范文意識。人教版第三冊語文閱讀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寫話訓練點,教師應結合文本特點,根據(jù)學生實際,挖掘訓練點,指導學生練習寫話,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讓習作的興趣和自信心在低年級就能得到培養(yǎng)。下面以人教版第三冊為例,談談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落實寫話訓練。

一、借助插圖點,描述寫話

充分借助圖畫,進行寫話訓練,不失為提高寫話能力的良策。如《一株紫丁香》的插圖中,一個孩子在老師的頭上、肩上多畫了一雙小手,筆者借機讓她配上幾句話,孩子寫道:老師,讓那胖乎乎的小手,在您頭上按按,在您肩上揉揉,您就不會腰酸和背疼。又如《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的第二幅圖,有孩子在圖中的人物臉上畫了兩行眼淚,那淚如雨下的情境著實令人傷感,于是筆者借機引導他寫幾句話來描述一下此情此景,他寫道:種葫蘆的人看著落光的葫蘆,傷心極了。他坐在地上,撿起葫蘆緊緊地抱在懷里,哭個不停,一邊哭一邊喊:“我的小寶貝呀,我對不起你呀,我要是聽鄰居的話,就不會這樣了……”文本中許多生動而又形象地插圖著實給了寫話訓練提供了不少平臺,孩子們不僅可以在這片樂土中盡情地發(fā)揮繪畫及想象能力,還能借助這塊領地練習寫話,樂此不疲,不知不覺中寫話興趣得到了很好地培養(yǎng)。

二、緊扣共鳴點,遷移寫話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緊扣文本中的情感共鳴點,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表達真實的情感、真誠的態(tài)度和人文價值觀,是低段寫話訓練中實現(xiàn)“寫自己想說的話”的有效辦法。如學了《我選我》后安排寫話練習:你參加過班干部競選嗎?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一孩子寫道:“我沒有參加過班干部競選,我也不敢參加競選,因為我怕自己做不好,害了班級,我們班就得不到流動紅旗了?!币陨习才诺膶懺捑毩?,都緊密扣住學生的生活體驗,重視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尊重學生的真情實感,說的是心里話,言的是真感情,真正讓“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得以實現(xiàn)。

三、捕捉興趣點,模仿寫話

仿寫是學生寫話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饵S山奇石》一文,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幾塊奇石,而“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給孩子們留下了懸念和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教師在引領學生充分品讀、感悟語言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課文寫法挑一塊自己感興趣的奇石進行寫話訓練。有的寫道:每當夜幕降臨,在一個陡峭的山峰上,一位“仙女”披著薄薄的紗衣,雙手撫琴,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她盡情地彈奏,優(yōu)美的樂曲聲在山間回蕩,這就是美妙的“仙女彈琴”;還有的寫道:“天狗望月”更有意思了!一輪圓月高高地掛在天空,一只“天狗”坐在最高的山峰上,伸長脖子,抬頭仰望,對著圓月不住的嚎叫,這一定是“二郎神”偷跑到黃山看風景,看到月亮想家了吧……他們表達得那么準確,又那么鮮活、有新意,顯然,這都源于教師能緊緊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引導他們進行寫話訓練,學生的興致高漲,既能扣住奇石的特點,展開充分的想象,又能把文中學到的詞句及擬人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寫話中去。

四、挖掘余意點,延伸寫話

有些課文的結尾余意未盡,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師要是能緊扣意猶未盡處,引導孩子大膽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讓孩子思維的翅膀自由馳騁,既延伸了文本,使文本豐滿起來,又能鍛煉寫話,提高寫話能力。如《酸的和甜的》一文,文章的結尾寫道:“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教師設計了寫話練習:回家后,小松鼠(小兔子)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

。”寫完后,教師適時地點撥道:“這時,你有什么話,想對小松鼠、小兔子說呢?接著寫一寫吧?!钡湍昙壓⒆酉矚g表現(xiàn)自己,喜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自由表達是他們的天性。經(jīng)過老師的適機點撥,孩子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fā)了出來,由于生活經(jīng)驗不同,他們的想法也各不相同,精彩紛呈。

篇7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學生;輔助作用

【分類號】G623.2

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引入這種多媒體應用技術輔助教學后,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拓寬了學生學習視野。同時,通過對知識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示,使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激發(fā),學生主體作用得以發(fā)揮,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做的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

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教學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刺激強度和頻度,啟發(fā)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能力。這是空洞的“說教式”上課所不能企及的。比如:在教學《畫駱駝》這篇課文時,學生不理解三徒弟只畫兩只駱駝就表示有無數(shù)駱駝,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通過圖片比較,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三徒弟的畫妙在哪里,此時讓學生思考:如果要讓自己畫,怎么以最簡潔的方式表現(xiàn)最多的駱駝?在通過畫面啟示,學生能說出好幾種畫法,在幾座山前畫一駱駝的前半個身子,或者在山后畫駱駝的后半個身子……這樣,利用多媒體啟發(fā)了學生思維,促進了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用鮮明的色彩、生動的形象、美妙的聲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了低年級兒童的各種感官,很好的解決了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這一重點,完成了識字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極大的提高了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寫字教學中,依次點擊課件按鈕,大屏幕上就會先后出現(xiàn)大大的田字格以及相應的生字。具體到每個字的書寫,點擊課件按鈕,就會出現(xiàn)生字的書寫筆順動畫,可以反復觀察,增進理解,還可以讓學生跟著大屏幕的筆順一起書空,加強記憶,這樣就較好地解決了以前指導筆順費時費力的難題。之后再讓學生在本子上練習生字書寫,就容易寫得快、寫得好、記得牢。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得比較輕松,效果也不錯,這就是適時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好處。

多媒體在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在課文教學中同樣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比如在教學課文《撈鐵?!分校ㄟ^對撈鐵牛過程的演示,使學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有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在《黃山奇石》教學時,學生無法親身經(jīng)歷、感知,難以想象黃山景色如何奇異的現(xiàn)狀,教師可將在網(wǎng)上搜集的圖文并茂的黃山圖片,使文中“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多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的教學內(nèi)容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在農(nóng)村,孩子們的視野相對狹窄,寫作文素材較少,孩子們?yōu)閷懽魑拇髠X筋,害怕寫作文是常態(tài)。在作文課上,教師出一個作文題目,學生們便靜坐下來冥思苦想,這樣難以激發(fā)靈感,收效不大。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明、音響逼真、動靜結合的特點和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wǎng)絡資源運用于作文教學中,有效的緩解了這一矛盾。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jié)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diào)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yǎng),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其閱讀與寫作興趣,為動筆寫作打下基礎。比如,教學三年級有關環(huán)保這一主題的作文,由于環(huán)保這個主題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且三年級學生剛開始學寫作文,寫這個主題的作文比較困難,教師在課前搜集大量的有關環(huán)保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料,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與寫作興趣,使學生在圖片中、在閱讀中輕松獲得環(huán)保素材,從而很輕松地進行習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應用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解決好以下兩個問題。

(一)要正確把握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切勿為追求課堂的氣氛活躍而設計過于花哨的圖片、復雜的動畫,從而轉(zhuǎn)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在教學中起輔助作用,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性質(zhì)和特點選擇恰當?shù)募夹g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看教學內(nèi)容是否需要,如果僅需要幾張精美的圖片及輕柔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就可解決問題的,我們只要制作簡單的PPT就可以了,而不能片面追求課件的復雜好看。否則,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顯得得不償失,況且還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容易偏離多媒體信息技術都是為了科學合理的輔助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從而造成喧賓奪主的后果。

(二)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解決一些傳統(tǒng)教學不易解決的問題的,但是不能取代教師的課堂教學。這就需要老師具有較高的駕奴課堂的能力,較扎實的多媒體操作能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缎W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多媒體服務于教學,在課堂中,多媒體的運用同樣是遵循這一原則的。課堂中不能用多媒體演示來完全代替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起到引路作用。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合理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必將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周勇. 依托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 促進課堂有效生成的思考與研究[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 2011(08)

篇8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主體地位;發(fā)揮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模式,不是再牽著學生“鼻子”走,而是把孩子當作學習的主人;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老師不是馬上包辦代辦,而是鼓勵孩子,讓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去獲得通過努力換來的喜悅。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置,讓孩子自己動腦動手,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的促進學生地積極性,從而使得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果。此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置,還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的內(nèi)化,并能夠進一步提升該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教師應當扮演好輔助教學的角色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使得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強化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輔角色也越來越突出。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就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出自身在教學中輔助地位,來引導學生M行語文知識的自主學習。首先,語文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方式,并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其次,在進行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應當根據(jù)各個學生的差異性,來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進行教學;最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預習習慣,并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來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得整個小學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下去。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成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要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在深化學習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以“我眼中的春天”為話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按照特定的程序展開教學實踐。第一,讀春天:讓學生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讀出春天的美;第二,說春天: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描繪自己看到的春天;第三,寫春天:讓學生寫出自己在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第四,畫春天: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畫出來;第五,演春天:鼓勵學生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在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充分的展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的監(jiān)督,指導學生的實踐行為,指出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從側面體現(xiàn)出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的指導、輔助作用。不僅將課堂歸還與學生,還能充分展示教師的職能。

2.進行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有的課文也具有著一定的抽象性,而憑借著教師自身的說教能力也難以讓學生有效理解這篇課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通過短片視頻等方式,更為形象直觀的將教學內(nèi)容展示給學生們。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使得小學生能夠獲得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體驗,另一方面還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置,并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掌握該課文中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取得一個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黃山奇石》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是難以自行在腦海中構建出華山奇石景象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通過多媒體,就可以給學生展示關于黃山奇石的相關照片與視頻,這樣就會使得學生能夠?qū)S山奇石的樣子有著一個明確的了解,并且能夠很好的將文本與視頻兩者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了整個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借助于多媒體課件,能夠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得學生的主置能夠在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2)自主探究學習策略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去享受審美的樂趣?!睘榱嗽谛W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來進行自主學習。在運用自主探究學習策略的過程中,老師不僅應當引導學生做好相關課文的預習工作,還需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心理特征,來選擇一些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來調(diào)動學生進行語文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老師應當啟發(fā)學生對這節(jié)課程的感悟進行交流,并借此來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得到個性化的發(fā)展。而借助于自主探究學習的應用,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問題能力,并且對學生日后的綜合發(fā)展有著很強的推動意義。

比如,在進行《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在學生們預習的基礎上先觀看《草船借箭》視頻,再次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提出問題或者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并且可以借助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這篇課文的教學。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對這些人物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通過對相關人物心理的揣摩,也能夠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此外,通過對人物的個性進行研討,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審美意識,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這樣就能夠在充分發(fā)揮出學生主置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合作能力。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倡導:“以人為本,關注人文精神,體現(xiàn)個性化”的理念。老師首先需要扮演好引導者這一角色,在引導學生學習方向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動”激趣,即讓學生動起來,以文之情去感染學生之情,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中,多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置。同時,學生作為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部分,應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各項語文教學活動之中,來確保其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使得其語文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余萍.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J]. 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6(1): 34.

[2] 王秀萍.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J]. 教師. 2015(30): 42.

[3] 劉光.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17): 179, 177.

[4] 藏萍.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 2015(8): 88.

篇9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有聲有色,感知過程活靈活現(xiàn),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方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104-01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有聲有色,感知過程活靈活現(xiàn),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談幾點感受。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1、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的童話情境,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生字娃娃,告訴學生,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如果你能根據(jù)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幫他找到家,你就能與這個生字娃娃成為好朋友,生字娃娃就會對你笑一笑。生動的情景,優(yōu)美的音樂,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2、加強讀寫訓練

在課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模仿錄音朗讀,強化朗讀能力;在指導背誦時,第一遍,可播放課文錄像,配以輕聲的錄音;第二遍,錄音沒有了,在畫面旁有重點詞的提示,學生隨著畫面的變換輕聲復核課文;第三遍,學生依據(jù)畫面展示的內(nèi)容輕聲背誦。采用這樣的方法,學生記得牢,背得快又準。在寫字訓練時,由演示多媒體課件代替老師的講寫,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在藍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顯得格外顯眼,一支漂亮的筆為同學們范寫著生字,甜美的解說伴著輕柔的音樂,讓學生一下子就愛上了寫字,寫出來的作業(yè)比平時漂亮了許多。

3、培養(yǎng)語言能力

作文無話可說,無從說起,是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我家的貓》之后,要學生仿全文寫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首先讓學生看課文的動畫片;然后讓學生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接著運用課件:笨拙可愛的小鴨,美麗輕盈的小鳥,蹦來跳去的小松鼠,鮮活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學生的思維之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他們紛紛選擇其中的一種動物作為自己的描寫對象,用在全文中學到的方法將這篇作文寫得十分成功。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借助課件,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接近生活實際環(huán)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二、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可謂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課文中有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難以理解的。教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使教學內(nèi)容不收時空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xiàn)知識原型,把間接的知識轉(zhuǎn)化為直接的知識,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速度。還可以憑借現(xiàn)代技術向?qū)W生提供了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使他們更好更快吏準確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這就大大縮短了教學進程,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詞句的理解有限,對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時空限制,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信息,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詞句、課文。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學生對“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迎上去;看見烏龜媽媽追上去;看見青蛙游過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這三個詞語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學生既不知詞語何意,又不知為什么要這樣用。我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從資料中截取有關的三個片斷,并設計制作成慢放過程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對面游過去;“追上去”就是從后面攆上去;“游過去”就是從周圍游到青蛙媽媽身邊。免費論文參考網(wǎng)。他們理解了在這三個句子中為什么要這樣運用,從而在腦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他們在以后的口語交際、寫話中準確地用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加以引導,突破重點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曹沖稱象的辦法以及他和官員稱貸象的辦法之間的聯(lián)系。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設置還原了曹沖稱象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反復觀察。由于觀察了直觀、動畫的圖片,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大象,化整為零,找到了稱大象的巧辦法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巧妙利用網(wǎng)絡,培養(yǎng)學生能力

1、查閱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

我經(jīng)常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的“研究性學習”的課余作業(yè)。例如:要學生制作手抄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2、發(fā)散思維能力

篇10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22-01

小學語文教材有許多課文滲透環(huán)保意識。利用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可采取如下方法:

一、古詩+演講

《唐詩三百首》中很多詩歌都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如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杜甫的《望岳》中“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還有韋應物的《東郊》、王維的《青溪》、柳宗元的《溪居》、李白的《蜀道難》等等。孩子從小背誦這些詩歌,教師可以利用這點,在學生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抽出每節(jié)語文課前的5分鐘讓學生輪流演講。演講的內(nèi)容就是自選古詩中描述自然風光的詩文,學生進行朗誦和注釋,通過描述美好的自然風光,帶領全班學生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能力,更讓學生明白古代未受污染的自然環(huán)境是何等的美好純凈,使之在無形中產(chǎn)生對美好環(huán)境的愛憐和珍惜之情。

二、教材+教授

“教材應體現(xiàn)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新要求。新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出現(xiàn)了許多涉及自然以及與環(huán)境保護有關的課文,如《美麗的小路》、《黃山奇石》、《清澈的湖水》、《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只有一個地球》等等。這些課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現(xiàn)狀,有的是贊嘆大自然的神奇和優(yōu)美,有的是描述大自然在人類的干擾下變得非常脆弱,有的則是描述了人類如果不遏制破壞大自然的行為的話,我們將無家可歸。那么面對這些教材,教師應該分門別類,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用最恰當?shù)姆椒ń淌诮o學生新的知識和正確的理念,在課堂中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滲透環(huán)保意識。

例如在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其中文中有一句話:“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苯處熢谥v解“什么”一詞的內(nèi)涵和破折號表示的意義時,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自己挖掘“什么”所包含的內(nèi)容,這樣做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討論中意識到:所有的東西都失去的原因是村民們亂砍濫伐的后果,是村民們不熱愛大自然而得到的殘酷懲罰。由此激發(fā)出學生要保護周圍環(huán)境,愛護樹木,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決心和意愿。

又比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利用科學小品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找出論證“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論點和數(shù)據(jù),把事實擺在眼前,教育學生“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的深刻道理。

三、娛樂+作文

作文是塑造學生思想,鍛煉其獨立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在小學教育階段,借助作文訓練,可有效地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中,作文亦是一種重要的方式。如何借助作文完成這一教育過程?勢必要從小學生的特征入手。眾所周知,鐘愛玩樂是孩子的天性,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的這種天性,寓教于樂。

比如組織學生春游踏青,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中,以圍坐討論的方式,現(xiàn)場授教,讓學生用最優(yōu)美的詞句描述眼前看到的風景,并讓學生做好筆記,過后以作文的形式記錄當天最美好的事情。設置獎勵,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和學習的熱情。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之余,通過交流達成善待大自然的一致看法,使學生形成一種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共鳴。

每個孩子心中都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美好家園,在培養(yǎng)小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過程中,決不能忽略這一點。因此,語文教師可以與勞作教師合作,讓學生自行組隊,或者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心中的家園”的作品,作品應充分表達學生自己心目中美好家園的形象。最后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用文字加以解釋說明,拿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通過上臺演講的形式,評定獎項。在布置任務之前告知學生設定的獎項有“最具環(huán)保精神獎”、“家園最美獎”、“最具創(chuàng)新獎”等等,由此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做出理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