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6 20:1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將進酒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將進酒教案

篇1

【關鍵詞】將進酒;情景化;教學模式;案例

情景化教學模式也可稱之為情境化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職校開展此項研究,要結合專業(yè)特點,落實在實踐上,探索并設計出切合職業(yè)學校實際的多種情境化教學模式,并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最終研究目標。

情景化教學模式的流程通常是這樣的: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情境—再現(xiàn)情境;學生進入情境—感知情境—享受情境;最后師生一起檢驗情境。

在《將進酒》課文教學中,我重點創(chuàng)設了如下教學情景,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受到了聽課教師的高度評價。

一、導入——視頻播放,創(chuàng)設情境

在導入階段,我運用了濮存昕的《將進酒》朗讀視頻,聲情并茂地將學生帶入了1000多年前的唐朝,然后,學生全體跟著視頻音樂伴奏,朗讀課文。在對課文文本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用兩張中國畫人物圖片,一個是畫的狂放的李白,還有一個是畫的閑適的王維,引導學生進入人物討論,這兩個人誰是你心目中的李白。

學生因為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快就根據(jù)課文內容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二、新授——演講、朗誦,創(chuàng)設情境

在新授階段,我充分發(fā)揮了自身朗誦和演講的優(yōu)勢,用音樂伴奏,加上畫面,介紹李白其人其詩。摧枯拉朽的氣勢,一下子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師的激情將學生帶入了當時的時代,帶到了詩人的身邊:

1.介紹李白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如果把中國古典文學的世界比成浩瀚的蒼穹,那么李白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巨星;如果把中國古典詩歌比成巍峨的山巒,那么李白就是詩歌群峰中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瑪峰!

2.介紹李白詩歌所處的時代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盛唐氣象的宏闊、豪邁、自信化為生命的汁液,構建了李白的骨架,哺育了李白的血肉,盛唐的氣象的魅力集中在李白的身上四溢充盈,噴薄而出!可謂“天精地氣,一時湊泊;大千造化,集于一身”。李白舌燦蓮花,筆挾風云,簡直就是才氣、自信、豪邁、飄逸的代名詞。

3.介紹李白其人的風格

他沖天而起,破空而出,如芙蓉初發(fā),清新自然;似龍泉出鞘,鋒芒畢露!他心雄萬夫,平交王侯;他桀驁不馴,睥睨天下。李白是盛唐氣象孕育出來的最完美的驕子。他是踵地摩天、扶搖直上的大鵬,是橫戈躍馬、左沖右突的俠士,是飄蕩卷舒、異彩紛呈的云霞,是皎潔明華、豐潤光鮮的朗月,是獵獵酒旗瀟灑傲岸的微笑。李白身上涌動著一種雷霆萬鈞的氣勢,彰顯著一種涵蓋萬有的博大,飄散著一種鶴立雞群的風神!他是唐詩的最高峰巔,他是個體人格的最高代表!

“我言李白無古雙,至今采石生輝光”!他是太白金星降凡,他是青蓮居士臨世。他集神仙、劍客、游俠、酒圣、詩人于一身,覽諸子百家經(jīng)籍,有超脫塵俗思想,具建功立業(yè)抱負,欲為魯仲連,心儀謝安石,可謂“氣吞一代,目無千古”。他的血液里流淌著湖人的放蕩不羈的血液,他的體內激揚著激情自由的熱血。自由是李白詩歌的精神內核,是其生命最原始的沖動!自由,形成一種性格;狂傲,構成一種火焰;飄逸,凝成一種飛動。三者合一,構成李白詩天風海雨般的氣勢。李白是歷史上任何詩人都不可比擬的,“屈子何悴,宋玉何悲,賈生何戚,相如何瘦”!他抒真情,見其人格之俊爽;寫激情,見其憤世之不平;表柔情,見其心靈之善美;字里行間燃燒著電一般的生命!

4.介紹李白其詩的風格

詩系太白恃酒逞才使氣之作。它似乎沒有什么章法,也不暇安排,完全是憑一時之感情驅使,隨氣所之,氣出而言隨,氣盛而言盛,氣變而言變。嚴羽評此詩云:“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任情使氣,是這首詩的基本特點。此詩詠的是飲酒,是一首名符其實的勸酒歌。詩的首尾相應,中間雖起伏跌宕,但句句與飲酒銷愁有關。起首二句,說黃河如海一去不歸,高堂白發(fā)難轉青絲,是說時間不能倒轉,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一愁也;既然青春難再,不縱酒行歡更待何時?于是引起了舉杯銷愁愁更愁的縱酒行樂的主題?!疤焐也谋赜杏谩?,本是自信的豪語,但實際上是懷才不遇,有才不用,二愁也;“千金散盡”本應“還復來”,但如今本應復來的“千金”始終未來,且連飲酒還要用“千金裘”和“五花馬”來換,三愁也;自古“圣賢”本應流芳百世,彪炳史冊,但如今卻“皆寂寞”,而讓那些無所事事醉生夢死的飲者“留其名”,世事之顛倒如此,四愁也;此四愁皆千古之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于是,詩的主題就是干杯,干杯,而且還要一連干它三百杯!此詩憂憤深廣,又豪情四溢,雖說的是飲酒,其深懷卻還在憂世。可以說是酒詩中的奇葩,一朵在酒文化中生出的曠世奇花!

5.介紹李白詩歌的文學價值

讀李白的詩,你的感覺是力量和氣勢,是驚濤拍岸,長河奔流,飛瀑直下;是香象渡河,金翅劈海,騏驥馳野;是筆走龍蛇,語驚鬼神,口吐錦繡。無論是“氣雄高暢”的歌行,還是“氣勢張皇”的七古,也無論是“氣象雄逸”的五律,還是“氣體高妙”的五絕,“氣概揮斥”的樂府,李白都是信手拈來,獨占鰲頭,另標高格。

能詩能劍亦能酒,李白風采照千秋。他列竹溪六逸,屬飲中八仙。宇宙的啟悟,酒神的鼓舞,神仙的飄拂,把他的生命意識推到了極致,也把他的生命價值提升到了極致。天道自然,豪放不拘,飄逸不群,就是李白的詩風,也是李白的人格,更是李白的精神,李白的神韻!李白的詩純屬天籟,無跡可求,臻于化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極大地拓展了他的胸襟,更壯大了他的抱負,還平添了他作詩的豪興。

演講結束了,學生們沉浸在我營造的氛圍中,教室里靜悄悄地。這時,我要求學生找到詩句中的關鍵語句,然后引導學生將“四愁”轉化為四個關鍵字:悲——歡——憤——狂,最終,學生歸納出了全詩的感情脈絡。

三、拓展——設問討論,創(chuàng)設情境

在拓展階段,我向學生發(fā)問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細致解讀全詩。

1.《將進酒》感情奔放,氣勢雄渾,曲折低回,跌宕起伏。請找出詩中帶有情感色彩的字詞。學生找到了這些詩句,解讀了這些詩句。

2.你認為《將進酒》這首詩的全篇主旨是哪一句?為什么?

學生找到了幾句,最終,經(jīng)過討論,落實為一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北憩F(xiàn)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tài)度。

然后,我適時推出了一個問題,進行比較閱讀:試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做一比較,說說二者表達的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不同?最后,大家歸納為:前者低沉,后者昂揚;前者委婉,后者直白。

3.謫仙詩人李白縱酒高歌:“但愿長醉不愿醒”,為何他才高八斗卻嗜酒如命?

李白借酒抒萬丈豪情,李白用酒寫萬古柔情。李白因酒越發(fā)灑脫飄逸,酒因李白更加酣暢淋漓!

4.從“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愿長醉不愿醒”兩句詩中,你看出了詩人思想上的什么特點?經(jīng)過師生討論,最后歸納為:矛盾。前者豪放自信,后者懷才不遇。最終,通過酒進行了中和。

四、總結——自編自演,創(chuàng)設情境

在總結階段,我啟發(fā)學生從修辭的角度再次解讀此詩,加深了學生對比興、映襯、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印象。

我設計了一個情境:我們平時請朋友喝酒,怎么勸酒的?請兩位學生表演一下。如果是請李白喝酒,我們怎么勸酒?如果是李白請人喝酒,怎么勸酒?饒有情趣的表演,氣氛有點鬧,但效果很好。在同學們的點評中,大家體會到,李白的話,怎么夸張怎么說。

具體歸納為,數(shù)字的夸張:如“會須一飲三百杯”——表現(xiàn)豪飲;“斗酒十千”——表現(xiàn)酒價的昂貴;“萬古愁”——表現(xiàn)愁的深廣;感覺的夸張: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暮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表現(xiàn)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在教學中,我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fā)”;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變“鞏固知識”為“自我表現(xiàn)”;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chuàng)新”;變“檢查知識”為“互相交流”,充分地創(chuàng)造和合理運用了情境性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對詩歌的關鍵語句能夠理解了,也能夠背了。

開展情景化教學模式研究,這是時展的要求,更是學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程嶺.教師情景化教學理論探源[J].繼續(xù)教育,2011(04).

篇2

關鍵詞:中職語文;專業(yè);職業(yè)能力

一、問題提出

職高語文教學和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是可以相互結合,達到雙贏效果的。一方面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學生專業(yè)技能提高;另一方面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兩者互動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的提高,也有助于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實施策略

(一)嘗試專業(yè)化的語文教學方式

1.模仿專業(yè)環(huán)境

根據(jù)專業(yè)需要,模擬職業(yè)場景,讓學生在仿真的職業(yè)環(huán)境氛圍中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崗位有較具體、綜合的理解,縮短學習與職業(yè)的距離。

如模擬求職面試情景、模擬商務洽談情景等。通過教師組織、學生演練,鍛煉學生臨場應變能力,活躍教學氣氛。提升語文表達能力。

如財會專業(yè)學生寫財務分析報告,用語文素養(yǎng)來說明專業(yè)問題。如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完win7中“畫圖”這個應用程序后,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將操作步驟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寫出來。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學生牢記操作步驟。

2.結合專業(yè)技能

即在完成語文基本學習目標后,結合專業(yè)技能進行延伸教學。

如《鴻門宴》教學,完成語文基本學習目標后:烹飪專業(yè),延伸“探討鴻門宴會的菜單制定”;旅游專業(yè),延伸:編寫游覽“鴻門”的導游詞;計算機專業(yè),延伸“編制動畫短片或制作網(wǎng)頁”。

3.拓展專業(yè)知識

根據(jù)專業(yè)教學內容從語文角度來擴展。如酒店專業(yè)學生在學習“酒水知識”內容時,穿插“酒與中國文化”講座,從“酒的歷史”、“酒與民俗”、“酒與詩”、“文人與酒”等幾個專題講述,擴展學生知識面。如教學《酒與詩》,穿插“酒詩聯(lián)句”、“詩人與酒的故事會”、《將進酒》、《明月幾時有》等古詩文吟誦會,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

為與專業(yè)接合,對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進行教學時可更多地使用計算機。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資料、參與電子教案制作。老師講授必須的內容后,留出時間,讓學生使用計算機網(wǎng)絡更好地學習語文。

4.參與專業(yè)實踐

采用以專業(yè)知識為載體、語文能力訓練為核心的嵌入式教學,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和專業(yè)教學相結合的成功范例。如商貿類專業(yè)的語文實踐:品牌信用調查討論、團隊合作營銷案例、商業(yè)糾紛案例、電話銷售答詢。如以“關注環(huán)境”為主題,通過搜集信息、展開調研、撰寫調查報告,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5.創(chuàng)作職業(yè)案例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具體職業(yè)情境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職業(yè)情境進行討論。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判斷和評價。如商務英語專業(yè),圍繞某汽配公司進行商務洽談的案例與學生分析,指導學生從案例中評價人物言行得失,集中突破自我介紹,婉言拒絕,贊賞等交際難題。案例教學法能拓寬學生思維空間,提高學生職業(yè)認同意識和解決職業(yè)問題的能力。

6.完成職業(yè)任務

學生帶著真實任務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能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成功。成功與否,關鍵在于精心設計任務,巧妙創(chuàng)設職業(yè)情景。應選擇源于教材,貼近學生專業(yè)、趣味實用的任務,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旅游專業(yè)學生完成本地旅游資源調查任務,餐飲專業(yè)學生完成本地特色菜肴的制作說明等任務。這樣,讓語文教學切實為專業(yè)服務,共同提高。

7.協(xié)同專業(yè)教師

協(xié)同式教學,首先專業(yè)教師與語文教師一起進課堂協(xié)同教學。其次師生協(xié)同,教師講、點、引;學生思、議、述;其三專業(yè)知識與語文知識協(xié)同,例如在進行“菜肴命名方法”及“菜單分析”時,同時進行“花式菜命名的文學特色”教學;其四是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協(xié)同,如上述教學時,立即進行菜名的“命名練習”并進行“師生點評”。

(二)嘗試開放式的雙線課程結構

“雙線課程結構”由教材教學線和實踐教學線共同構成。教材教學線以課文學習為重心,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實踐教學線則是教材教學線的拓寬和深化。要求教師從學生生活和專業(yè)出發(fā),創(chuàng)設融聽、說、讀、寫為一體的具有鮮明中職特色的應用型語文教學情境,采用由知到會、情境模擬、有效推進、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模式施教,寓能力訓練于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用能力,為形成社交能力和職業(yè)崗位能力奠定基礎。

實踐教學線借助活動課形式展開,活動內容確定依據(jù)三條:一是課文中“語文活動”和“聽說訓練”,二是學期讀寫訓練重點,三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職業(yè)活動應具備而現(xiàn)在薄弱的某項能力,如溝通合作能力、求職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議能力等。這種方法打破了知識學習的封閉體系,使語文教學和中職專業(yè)課教學結合起來,以發(fā)展中職學生專業(yè)能力為鏈條的,開放式的一種教學模式。

(三)嘗試行為引導的教學模式

中職生學習偏向直觀性,適用性,與專業(yè)有關的學習熱情會陡然高漲。語文教學根據(jù)不同專業(yè),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學校內所設各種專業(yè)的生產場境、就業(yè)情境及可能會遇到的突發(fā)問題處理模式,借助應用型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文能力專業(yè)化、崗位化的仿真訓練。讓學生感知語文在專業(yè)中的應用,感覺語文就是武器,學好語文大有用武之地。

篇3

關鍵詞:語文學科;語文教學;預設;生成

不管新課改推進中如何爭辯課堂預設的優(yōu)劣,教師的預設還是非常必要。這也是筆者今天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想重點探討的問題。

新課改其實對教師的素質和備課質量的要求都提高了,著名教育專家葉瀾指出,我們不僅要“備教案、備學生、備情景、備生活、備自己”,還要“備和課堂有關的一切主客觀因素,使教案更有寬度、厚度、深度和廣度,在橫向、縱向相結合的預設中追求課堂教學的精彩?!鳖A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而生成的精彩與否則取決于教師個人的指引與調控,只有充分的“預設”才能靈活的捕捉、調控“生成”;簡言之,越是關注“生成”的課堂,越是要關注“預設”。新課標指引下的預設應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預設,人性化的預設,必須要充分關注學生和文本,同時是一種富有彈性的預設,要留有空白,給予學生自由支配的彈性空間,使課堂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一、預設,要能夠調動學生活動參與和深度體驗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有過這樣的一段經(jīng)典表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边@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的起點”這一教學理念。因此,筆者在進行課堂預設的時候,分外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學生可能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教師都應“心中有數(shù)”,留有“彈性區(qū)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對過程多作假設:學生會如何說?我又該如何引?不妨多模擬些情境。新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強調要把活動體驗落到實處。例如,教學第四專題時,筆者就集中安排了“演講”與“傾聽”實踐活動,學習《奧林匹克精神》《不自由,毋寧死》,讓學生傾聽那些穿越時空的聲音,感受演講精品的魅力,分析不同演說家的風格差異,體會演講者的個性與風度。并總結、借鑒典范演講的經(jīng)驗,體會其鼓動性與感染力。而后舉行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歷練中提高演說才能。

2.關注文本中蘊涵的深沉情感。

備好學生的同時,還應關注文本,深入挖掘文章的“動情點”,預測學生在哪個感情點上容易形成共鳴,可能會迸發(fā)哪些情感,面對這樣的情感應如何對待。筆者在教讀《唐詩宋詞選讀》時就著力于喚醒學生內在的深沉情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鼓勵學生對詩歌的個性化解讀,培養(yǎng)學生自我欣賞詩歌的能力。《將進酒》教學中用酒席中的“勸酒歌”導入,這一生活化情境一下就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而后設置了三個情境問題:一是我品讀出了詩中怎樣的情懷,二是我要讀出詩中怎樣的情懷,三是我要讀出我的情懷。三個不同梯度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對生活的積累,讓學生逐步深化個人的情感體驗。最后以《中國酒文化》作為課外補充閱讀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3.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

從讓學生有興趣學、愛學的角度預設,特別嘗試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從《唐之韻》《百家講壇》《五子說》《子午書簡》等電視節(jié)目中精選直觀的講演,再挑選名家誦讀,選用時尚流行的音樂表達,如鄧麗君的專輯《淡淡幽情》,周杰倫的《臺》,羅文的《滿江紅》等等,來進一步溝通古今共同、亙古不變的情愫,讓學生慢慢感知詩人的情感,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那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天涯羈旅的愁思,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與的焦慮……

二、預設,要能夠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和學會質疑

1.營造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碧招兄壬苍f:“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學生只有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地質疑問難,才能提高學習效益,培養(yǎng)探索精神。因此民主、寬松、平等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就顯得很重要,開放、愉快的氛圍,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參與意識。

筆者在教學《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課時,預設首先概括情節(jié)。初讀文本后,有個男同學突然冒出一句話:“杜十娘是個好女人,怎么就看上李甲了呢?”話剛說完,同學們哄堂大笑,筆者卻靈機一動,放棄原有的預設,就勢問了一句,“這個問題有趣,你來說說為什么你認為杜十娘是個好女人,她好在哪?李甲為什么配不上他?要扣住書本,說得有理有據(jù)喲,我們大家一起來幫他”這個學生本來很尷尬,教師這么一說,他立馬變得很自豪,其他學生的熱情也馬上被調動了起來,爭相討論,人物形象在爭辯與不斷充實中豐滿起來了。教學相長,筆者明白了教者傾聽的重要,只有傾聽才能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意外”,及時肯定的鼓勵、中肯的評價,容易激勵、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獨立思考、學會分享。

2.教師要精心預設問題。

教師除了抓住專題的核心問題設問,或將文本設計成若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研習文本,還應著力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探討問題,更要自然滲透融合在文本學習的過程中,從文本中自然生發(fā)出來。在問題意識的推動下,找到思想與表達融為一體的切入口,安排教學步驟,向預設的核心問題逼近。鼓勵個性化解讀的問題探討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疑的學習素養(yǎng);高屋建瓴式的預設提問則有利于引領學生提出有質量、有價值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意識、探究習慣。

三、預設,要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關注自然

新教材專題化的編排也給預設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抓手,那就是預設時要抓住專題的核心問題,靈魂式地設問,再通過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挖掘作品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社會和關注自然。

1.在寫作教學的預設中,尤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

教學大綱一直強調的寫作原則是:寫“真”生活,說“真”心話,抒“真”感情。而只有讓學生關注、融入、體驗生活,才會有真切的感觸;只有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才能寫出‘指點江山’的大氣文章;而教者如何誘發(fā)與開導學生內在表達的愿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而非外在于自我生命的不堪承受的負擔。這就應是寫作教學中最好的預設。

因此,筆者引用羅丹的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這句話,讓學生用“美眼看世界”,記錄下每一天讓自己動心的所見、所聞、所感,文字不在多少,重在引導他們關注、體驗生活,有意識地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愿意表達、樂意表達的好習慣。

2.用閱讀引領寫作。

用“珍愛生命”的強歌來點燃愛的火炬,讓它照徹學生整個生命的流程;用電視、電影畫面中歷史和現(xiàn)實的槍炮聲刺激學生對和平的祈禱,思考如何制止戰(zhàn)爭對人類的戕害;讓學生在學習“真的猛士”時思考面對著逆境厄運的考驗,怎樣扼住命運的咽喉?讓他們在“諦聽天籟”中,去感悟自然,摹寫大自然那亙古如斯的美麗,“學會向山那樣思考”,思考人類如何與自然和諧地相處;而后走進真正的自然,了解家鄉(xiāng)自然風物的變遷,傾聽人們對家鄉(xiāng)變化的感觸;組織郊游,體驗和歌頌自然之美。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拍攝一些圖片,配上解說詞,講述“我和自然”之間的故事,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宣傳。

3.注意教師對自我角色的預設。

有了渴望傾訴的欲望,也有了可以傾訴的東西,剩下一個最主要的就是教師對自我角色的預設,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愉快的傾聽者,而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讓孩子望而生畏的訓導者、審判者。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的作文,對學生可能向你傾訴的一切懷著濃厚的興趣與期待,有了輕松氣氛,才會有師生之間的真正平等的自愿的傾訴與傾聽。有的老師說得很好:“不要輕易地否定學生的作文,那里有學生自己的思考、發(fā)現(xiàn),這都是他的精神財富,即使是某些不足,甚至錯誤,如果引導得當,也會轉化為一種財富?!逼鋵?,教師的責任也就在于此。

有了素材積累,生活體驗,敢于表達,渴望傾訴的基礎,教者再與學生重點交流,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寫出錢理群先生所說的“指點江山”的大氣文章,而非魯迅先生曾批評的只會“嚼著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為全世界”的“自我迷戀”的“小氣”文章,真正去“追求生命與寫作的‘崇高’境界”。

【參考文獻】

[1] 鄒一斌.體驗,生命活力的張揚[J].語文學習,2008(1):17-19.

[2] 江興玲.讓預設使對話教學更精彩[J].語文建設,2005(6):29.

[3] 錢理群.對話和發(fā)現(xiàn)――中小學寫作教育斷想[J].教師之友,2003(2):8.

篇4

關鍵詞:《語文》新教材;職業(yè)學校;特點;教學呼喚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01-0013-06

江蘇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語文》是根據(jù)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和《江蘇省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編寫的,并通過江蘇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指導委員會審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和五年制高等職業(yè)學校統(tǒng)一使用的新教材。

一、新教材編寫的原則

科學性原則。新教材以《大綱》的理念統(tǒng)率編者的學術觀點,根據(jù)語文課程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設計教材的邏輯順序與結構,具有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

基礎性原則。從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角度出發(fā),新教材克服了學科知識本位傾向,高度關注學習者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

適應性原則。新教材充分考慮使用者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同區(qū)域文化基礎、教育資源,學生學習基礎、個好、所學專業(yè)等方面的差異,在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材使用等方面留有適度空間,為學生、教師、學校實際需要進行再設計和再選擇創(chuàng)造條件,最終目的是適應學習者的不同需要。

職業(yè)性原則。職業(yè)教育的職業(yè)性決定了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的職業(yè)性。新教材從三方面體現(xiàn)職業(yè)性核心內涵:一是職業(yè)思想素質,如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情感及職業(yè)綜合心理素質;二是職業(yè)認知水平,如職業(yè)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職業(yè)的通識知識水平等;三是職業(yè)實踐能力,如一般職業(yè)中語文的應用能力、與具體職業(yè)相關的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等。

實踐性原則。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的是直接步入社會、從事社會一線工作的勞動者。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就業(yè)。語文學習有助于職業(yè)學校學生有效形成動手、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學生進入社會后的職業(yè)生活。新教材能按照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和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注重提供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生活性原則。回歸生活,體現(xiàn)生活性是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性。新教材教學目的定位突出了“為了生活、服務生活”原則,教學內容安排體現(xiàn)了“面向生活、體驗生活”原則,教學活動設計凸顯了“源于生活、創(chuàng)新生活”原則。

二、新教材的基本特點

(一)基于文體的組元方式

新教材除第三冊(原是職業(yè)模塊,按照職業(yè)素養(yǎng)組元,正在調整)外,其他幾冊都是基于文體組元。第一、二冊每冊設計六個單元,第三至五冊每冊設計五個單元,第六至九冊考慮設計若干模塊或專題。

選文的思想內容、寫作方式方法等都與文體有著直接的關系,根據(jù)文體組織單元,目的是期望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關注文體特征,展開文體知識比較系統(tǒng)、特征比較鮮明的教學活動;也期望能夠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關注不同文體的讀寫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的文體意識。

為了避免文體組元后可能帶來的教師教學以文體知識為中心,學生對文體認識狹隘化、幼稚化,教學內容循環(huán)等不足,新教材把文體知識的教學融合到具體的閱讀過程中,使之在學生閱讀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積極指導學生認識不同文體的特點,把握不同文體的閱讀規(guī)律,培養(yǎng)、提高閱讀能力;充分突出語言因素,通過具體的語言活動讓學生感受、認識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及其特有的表現(xiàn)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綜合素養(yǎng)。

從文學欣賞的工具性上講,新教材有利于學生了解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形式的特點;從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結合的教學方式上說,有利于學生學習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方法與技巧;從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趨勢看,不僅利于學生較為集中地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如古代詩文等,而且利于學生對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語言知識的梳理。

組元設計同樣包括了人文蘊含,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體協(xié)調,一個單元實際上也是一個人文專題。如第二冊第三單元“天道與人為”,就選了法布爾的《蟬》、周立明的《動物身上會進化出輪子來嗎?》、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楊煥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上選文就體裁、文體的組元方式來說,都是文藝性或學術性的說明文(科技),工具性體現(xiàn)在說明文閱讀、寫作方法與技巧上。就其人文性而言,又構成了這樣的人文主題:了解和尊重自然及規(guī)律,思考自然規(guī)律與人的行為,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認識科學的“雙刃劍”特點,培養(yǎng)科學精神。

(二)充分考慮學生的語文基礎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聽、說、讀、寫能力,憑借各種現(xiàn)代傳媒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已知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這些都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能力的基本要求。一個人必須掌握好母語這一重要的交際工具,才能學會生存、學會學習、謀求發(fā)展。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習基礎、習慣等懸殊較大。普通高中生源素質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區(qū)分,它對學生具有選擇性;職業(yè)學校學生通過選擇專業(yè)集聚,選擇專業(yè)基本上就是選擇職業(yè),而專業(yè)對學習者并無選擇性。新教材充分考慮職校學生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學習水平與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困難,注重切合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教學的特點,在課文的“練習與思考”部分,按字、詞、句、章設計,力求扎實有效。在“表達與交流”部分,不管是口語交際指導還是寫作知識都是結合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實例講解,力求具體有用。在單元和模塊教學中,強調系統(tǒng)間的聯(lián)系,整體上的融合,力求適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性

新教材注重通過加強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教材設計中,新教材能根據(jù)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專業(yè)學習需要制訂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在“閱讀與欣賞”和“表達與交流”部分的編寫中,新教材中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如口語交際板塊根據(jù)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相應等級要求設計了一些練習:散文朗誦比賽、解說生產生活概念、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交談、圍繞講題開展演講、針對辯題舉行辯論會等。其間穿插了評點、批注、勾畫、列提綱、做卡片、上網(wǎng)搜索等語文能力練習活動。寫作板塊設計了語段、各種表達方式、常用文體的系列寫作訓練。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也是亮點頻頻。如第一冊設計了《青春詩會》《走進家鄉(xiāng)》《探究低碳生活》《古詩重讀》《制作電子雜志(??返龋坏诙允恰段业挠H人們》《社會熱點問題調查》《生活中的文化沖突與融合——網(wǎng)絡論壇或博客上的討論》《成語名句典故交流會》《走上舞臺》等;第三冊為《職場人物訪談》《走進企業(yè)文化》《產品推介》《分享我的創(chuàng)業(yè)策劃》《模擬求職應聘洽談會》等;第四冊有《面對新媒體》《〈科學的歷程〉主題報告會》《那人那事那景——〈感動心靈〉交流會》《與大師牽手 與名著對話》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既與每單元的“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密切相連,又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由易到難的學習規(guī)律,更彰顯了新教材從語文性、實踐性和活動性等角度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特點。

(四)注重單元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協(xié)調性

新教材注重單元教學內容的有機聯(lián)系?!伴喿x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口語交際與寫作)”“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者統(tǒng)一,注重在同一學習情境(單元)中的內在有機聯(lián)系,特別注意單元內容設計的整體協(xié)調性,避免了三者互不關聯(lián)的拼盤現(xiàn)象。如第一冊第二單元的《自然的心跡》中“閱讀與欣賞”部分的文本是寫景抒情散文;“表達與交流”部分的“口語交際”是散文朗讀,寫作是寫景散文寫作練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部分是《走進家鄉(xiāng)》,包括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美景、人文精華等。再如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生活的滋味》中“閱讀與欣賞”部分圍繞親情、師生之情以及人與人之間其他豐富而美好的情感主題選錄了一組寫人記事的散文;“表達與交流”部分的口語交際介紹人或事等相關內容;寫作安排的是敘議結合的記敘與議論文練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部分是《我的親人們》,目的是通過收集資料、介紹、對話、寫作等練習增進學生對家人親戚的了解,體會親情。

這種單元教學內容的設計,把單一的文選式教材結構變?yōu)榭缥谋?、超文本的塊狀的教材結構,一方面體現(xiàn)了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材整合,充分發(fā)揮教材資源的價值,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形式,有利于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五)選文注重經(jīng)典性和語言質量

語文教育的內容與時代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各種動態(tài)都會直接影響語文教學。新教材注重選文的經(jīng)典性和語言質量,遵循“務求經(jīng)典、務具內涵、務合目標、務達精悍”的選文原則,力求選文既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又富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風格多樣。經(jīng)典性是就選文的文化性和語文性而言——經(jīng)典是文化之母,經(jīng)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語文性是指選文能承載語文應用能力訓練目標。時代性是就反映時代精神而言——加強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聯(lián)系,加強與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實際的溝通。一方面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又貼近時代的脈搏,不一定是時新文章。只有文質兼美的選文,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文化品位、品德修養(yǎng)。如第一冊第一單元“飛揚的詩情”(現(xiàn)代詩歌)收錄了六首中外現(xiàn)代抒情詩:的《沁園春·長沙》、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舒婷的《致橡樹》、食指的《相信未來》。胸懷天下,憑高覽勝,登臨送目,生豪情萬丈;徐志摩魂牽康橋,故地重游,難舍難分,抒柔情無限;海子向往幸福,祝福塵世,春暖花開,呈博愛之心;普希金期盼未來,低聲囑咐,理性分析,達樂觀人生;舒婷崇尚個性,談情說愛,告白橡樹,昭獨立平等;食指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堅守理想,持堅定信念。這些抒感的詩歌已經(jīng)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經(jīng)典。詩歌中抒發(fā)的情感能夠從當時的語境中脫離出來,并且超越所有具體的語境而通行無阻,在這種通行中,它們漸漸成為一種種獨立而鮮明的情感,能為所有人接受,到后來,就符號化、工具化了。本義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可以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語義,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再如第二冊第五單元“文采若云月”(古文)按年代先后收錄了六篇古代散文:《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司馬遷的《鴻門宴》、韓愈的《師說》、蘇洵的《六國論》、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墩撜Z·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記言簡約高明,人物性情畢現(xiàn);《鴻門宴》敘事波瀾曲折,善于烘托渲染;《師說》對比論證,議論風生;《六國論》以古喻今,論證謹嚴;《游褒禪山記》因事見理,絲絲入扣;《項脊軒志》細節(jié)優(yōu)美,感人至深。這些古文中精深的思想、精美的情感、精巧的結構、精妙的語言都超越了時代,成為后人學習的經(jīng)典。

(六)創(chuàng)設了選擇空間,照顧地區(qū)和學校差異

新教材賦予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較大的空間和選擇權利。增強選擇性是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編寫的一個重要追求。從理論上說,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自由。新教材具有開放性和彈性,考慮到不同地區(qū)、專業(yè)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區(qū)、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的余地,為學生留有選擇的空間,滿足了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在“閱讀與欣賞”部分,每個單元有講讀課文,也有選教或自讀課文。在“表達與交流”部分,口語交際和寫作訓練的設計也有選擇余地?!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部分則根據(jù)地區(qū)、專業(yè)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設計的空間。

照顧地區(qū)和學校差異,對于教師來說,有利于因材施教、實施分類指導和分層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及專業(yè)發(fā)展;對于學生來說,有利于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有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

三、新教材的教學呼喚

職業(yè)學校新教材無論在編寫體制、體例上,還是文本結構、目標要求上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能大量引進現(xiàn)代信息,密切關注學生個體經(jīng)驗,充分考慮職校學生學習基礎、個好、所學專業(yè)等方面的差異。這就要求職校語文教師明確自己的職責,要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探究的合作者、發(fā)展的引導者、個性化教學的創(chuàng)造者。

(一)新教材呼喚新觀念

新教材呈現(xiàn)了新特色,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從宏觀上認識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語文課程在職業(yè)教育中的地位、功能、作用等,更要從微觀上了解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把握和解讀新教材的特色,更新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的觀念。只有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才能給職業(yè)學校教學帶來新的生機。

1.正確理解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服務功能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公共基礎課程,要按照培養(yǎng)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yǎng)、服務學生專業(yè)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功能來定位?!弊鳛槁殬I(yè)教育公共基礎課程的語文為學生專業(yè)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服務,是由職業(yè)教育的目的決定的??墒?,職業(yè)學校的許多管理者、教師(包括語文教師)都錯誤地認為語文課程要為專業(yè)課程服務,使得有些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變成專業(yè)課程的附庸,處于從屬地位,致使語文教學異化,出現(xiàn)了個別教師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時,不組織學生去討論文本如詩如畫的意境、意味深厚的語言和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卻讓學生運用專業(yè)營銷知識推銷“空中樓閣”的咄咄怪事。

職業(yè)教育首先是培養(yǎng)人的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技術精湛的勞動者,更要培養(yǎng)具有當代社會文化底蘊的完整的人。在國際化背景下,勞動者首先應當是國際的人,然后是所處的特定社會背景的人、某個特定工作組織中的人,最后才是某個特定工作崗位上的勞動者。因此,職業(yè)教育課程必須把語文課程作為重要內容,這對于發(fā)展社會共同信念和感情十分重要。[1]再者,服務應當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專業(yè)學習,為了學生終身發(fā)展。至于在職業(yè)教育中,語文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的關系應該是并列的而不是從屬的?!凹夹g知識與普通文化知識在職業(yè)教育課程中的地位則是并列的,而不是依附關系?!保?]更何況服務也應該是雙向的,不應是單向的。因此,語文教育在職業(yè)教育中不可或缺、無可替代。

2.正確認識教材的性質和價值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教材的地位被神化或圣化,教師的教學被動地受制于教材。一些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教語文就是教教材,教科書是語文課程的全部。因此,他們將教材當“經(jīng)”來念,教學上重視“教”,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新課程理念要求,語文教學應該是“用”教材(憑借教材開展教學活動),而不能是“教”教材,因為再好的教材也只會小于課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憑借教材進行教學,在運用教材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教學更接近于理想的課程要求。教材中的課文只是一個個例子,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時,起著學習、熏陶、感染的媒介作用。當然,教師是教材實施、使用的組織者與促進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

新教材賦予語文的性質和價值、語文教育的目的、語文教學的內容以新的觀念。首先,新教材在正確把握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正確估量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學習狀況的基礎上,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作為主要目標,尤其注重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性特點,這些目標與特點既在“閱讀與欣賞”中呈現(xiàn),也在“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表達。許多語文教師因種種原因,只關注課文的教學,忽視或放棄“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顯然有失偏頗。其二,新教材注重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課文比較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生活。許多文化內涵豐富的文章入選,增加了教材的文化品位,增強了文學性、語文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學生的不良閱讀現(xiàn)狀,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有極大的幫助。其三,教材通過文體知識、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等線索把“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組成學習板塊,意在體現(xiàn)新教材關于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fā)展的原則,目的是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語文能力。

3.正確把握“三維目標”整體設計思想

目標是人類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教學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因此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尤為重要。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并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為目標”。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任務,也是檢驗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指標之一,對教學具有導向、激勵、調控和評價等功能。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優(yōu)化教學活動。新課程改革確立的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的思想,深得教師們的認同,于是有些教師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基本模板,使得教學目標設計程式化,造成教師在教學之初就對教學目標認識模糊,缺少邏輯性。究其原因,是教師對“三維目標”的認識存在偏差所致。楊九俊先生對“三維目標”整體設計思想有過精到闡述,他認為從目標系統(tǒng)的定位上說,“教育目的,這是指向所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這是指向具體學段的;課程總體目標,這是指向某個學段所有課程的;學科課程目標,這是課程總體目標在學科的體現(xiàn);教學目標,這是指向具體教學要求,以至具體課堂的??梢姟S目標’是課程的總體目標,但課程的總體目標在不同學科,在具體課堂教學中也應有生動體現(xiàn),這種體現(xiàn)主要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神,而不是絕對地對應、生硬地去‘套’。在落實‘三維目標’的教學中,我們要關注認知水平與情感水平彼此的關聯(lián)性,認識、情感與價值體系互為基礎性?!保?]三維目標是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目標不能等同于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中三個維度必須是彼此關聯(lián)的、互為基礎的、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必須從三個維度上正確把握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總體目標(《大綱》《要求》《課程標準》已有詳盡闡述,不再贅言),然后能正確、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具體要做到合理、精要、適度、可測,不宜用“三維目標”硬套,不能割裂知識、方法、能力、價值觀間的內在關系。

(二)新教材呼喚新應用

在落實《大綱》《要求》《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時,新教材沒有采取網(wǎng)絡式布點,而是采取系統(tǒng)分布、逐項推進、突出應用、綜合提高、螺旋上升的做法。在應用新教材時,如果還是沿用“由點及線、由線而面、由面成網(wǎng)”的做法,難免有舊瓶裝新酒的遺憾,也許會落得難及要領、事倍功半的結果。因此,應用新教材應增強三種意識。

1.整合意識

為盡可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新教材的教學內容較以前有了一定的增加。如果平均用力處理教材,教學時間比較緊張,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的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有些教師因為教學時數(shù)不夠,隨意刪除教學內容,此風不可長。教師要對教材有通透的認識,注重單元內容的整合:必學課文與自學課文整合;口語交際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第一冊第四單元《千古流芳一詩心》時,用一道“結合《靜女》《歸園田居》《將進酒》,圍繞‘城隅會面’‘采訪陶淵明’‘杯酒聊人生’的話題,準備一次‘交談’練習”的模擬題,將這一單元“閱讀與欣賞”中幾首古典詩歌,“表達與交流”中的交談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古詩重讀整合在一起,不僅深化了文本的學習、拓展了交談的素材,更為后續(xù)《古詩重讀》活動的教學做了鋪墊,收到了一石數(shù)鳥、較好地達成單元目標的效果。整合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堆砌、疊加,而是在通透教材的基礎上掌握要領,尋找最佳切合點,對教學內容提要鉤玄,去粗取精,由博返約,使學習在一個新的層面上提高、強化。

2.實踐意識

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各項語文技能的形成有賴于實踐。新教材按照教學活動的本質和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提供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在應用新教材時必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無論是以活動為主要學習形式的活動體驗,還是以研習文本為主要任務的文本研習和注重探究意識培養(yǎng)的問題探究,都要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都要突出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的親歷親為,在實踐中增長他們的才干。[4]

3.生成意識

教師在運用教材進行教學時,事先精心準備、縝密組織、反復操練而至熟能生巧是必然的。但必須記住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體,在“預設”相對比較容易時,教學的“生成”就顯得尤為珍貴。如果教師不顧課堂的現(xiàn)場情況,一味地執(zhí)行自己的教案,課堂實則是教案劇。如果教師帶著一連串的“圈套”去讓學生鉆,帶著一個個“陷阱”讓學生跳,那不是在“誘導”,而是在“誘騙”。教師在應用新教材時應該具有強烈的課堂生成意識,在對新教材進行“基于標準、源自心靈”解讀的基礎上,追求實際教學的有效生成,這不僅是教學機智的問題,更是教學思想問題,是是否“尊重學生”“尊重課堂”,“主導、主體”是否真正融洽的問題。教學的“生成”包括“預設生成”和“非預設生成”,教師要善于根據(jù)現(xiàn)場、學生以及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課堂的走向和流程,實現(xiàn)充分預設下的“生成”。預設是基礎,生成是發(fā)展,預設得充分,生成就自然、精彩,這樣的教學才有真實感、現(xiàn)場感。教師還要善于機智地利用“非預設生成”教學資源,根據(jù)實際情況即時適當調整預設的教學目標、過程及進度,與學生共同完成“非預設生成”內容的學習。有目的“生成”的教學,才是充滿活力的教學;能抓住利用“非預設生成”教學資源的教學,才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機智的教學。

(三)新教材呼喚新教法

新教材編寫力求做到既是“教本”又是“學本”,既利于教師的“教”,更利于學生的“學”。希冀教師將自己的眼光更多地投射到啟發(fā)學生體會、感受領悟作品的整體美感和深層意蘊的層面,將自己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能力的基點,將自己的重心更多地傾側在幫助學生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的中心。面對這樣的教材,教師只有精心研究和靈活選擇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取得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效果。當然,選擇新的教學方法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拋棄,正如楊振寧先生指出的那樣,中國教育中有許多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新課程背景下,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活動體驗、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拓展訓練、多元解讀、動態(tài)生成、小組討論等方法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使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但是如何恰當?shù)剡\用這些方法,卻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活動體驗,搞些什么活動,怎么搞活動;文本拓展,往哪里拓,怎么個拓法,沒有明確的規(guī)則,必然會帶有很大的隨意性。[5]如教師教的《我的母親》拓展到了父子之愛、夫妻之愛、戀人之愛、兄弟姐妹之愛、同事之愛等,將語文課上成了一堂“大愛無聲”的主題班會課,這是否恰當很值得商榷。因此,在使用新教法進行新教材教學時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教學方法的正確性。成熟的教學方法一般指向明確,流程清晰,應用自然。教師在使用之前應該對教學方法全部了然于胸,使用起來才會中規(guī)中矩,切忌掛羊頭賣狗肉,亂貼標簽。二是教學方法的匹配性。教學內容決定了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必須與教學內容匹配,正所謂因材施教,切忌人云亦云,跟風追樣。三是教學方法的實效性。教學使用任何方法都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學習內容,最后的成效是評判方法好壞的唯一標準,如果只重形式不講實效,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是花拳繡腿??傊?,教無定法,有法可法,教成法立。新教材迫切需要廣大教師徹底摒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樹立全新的課堂教學意識,改革和創(chuàng)新課堂結構模式,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沈彬.重新認識職業(yè)學校文化課程的定位與價值[J].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版,2011(12).

[2]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yè)教育課程模式: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0.

[3]楊九俊.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基本精神與教學期待[J].江蘇教育研究,2012(10A).

[4]巢宗祺.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3.

[5]余養(yǎng)?。私贪娓咧姓Z文新教材(必修)的使用問題及應對策略[J].福建教育,2006(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Chinese Textbook and the Call for Teaching Reform

SHEN Bin

(Jiangsu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33,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