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能票決評價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6 03:24:00
導語:行政效能票決評價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既是黨風廉政建設不可忽視的內容,又是紀檢監(jiān)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的任務。本文擬就深圳市**區(qū)所實施的機關行政效能票決評價這一新嘗試,著重研究探討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為什么要實施行政效能票決評價
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行為時,以較小的行政資源投入來實現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標,達到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深圳市**區(qū)所實施的行政效能票決評價,就是通過全區(qū)180位監(jiān)督員以無記名投票表決的方式對區(qū)機關行政效能作出的量化評價。這一做法,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一項創(chuàng)新。
1.從理論上看:行政效能票決評價實現了評價機制的“三個變化”。首先是變“議決”評價為“票決”評價。傳統的“議決制”有兩個方面的缺陷:一是民主沒有獨立表達的客觀載體,致使民主虛化為形式。如果我們把會議比作一個“場”,普遍發(fā)生著一人提議幾聲跟從、再到眾聲附和的現象,這就是“官場”中的潛規(guī)則。二是集中主要表現為“一把手”對集體意見的綜合,往往帶有主觀色彩和不確定性。而“票決制”恰恰能夠有效地避免這些弊端。
其次是變“縱向”評價為“橫向”評價。以往的評價往往是“自己跟自己比”,現在跟過去比,區(qū)里一年一度的“部委辦局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大體也是側重于縱向比較,對照部委辦局的職能,看年初定的目標職責完成沒有?比上一年有沒有進步?考核的結果幾乎每年都是“皆大歡喜”,都拿“一等獎”,由此可見,以往的縱向考核評比有明顯的局限性,突出表現為不全面性。所以,對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在進行縱向考核評價的同時,必須進行橫向考核評價,這樣才更為科學、準確、合理。
再者是變“定性”評價為“定量”評價。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我們在認識和把握事物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質”的方面,又要考慮到“量”的方面。而“質”的分析、也就是定性分析往往比較抽象和模糊,而“量”的分析則比較具體和精確。對區(qū)機關各部門、各單位的行政效能進行“定量”評價,就彌補了以往單純定性評價的不足。
2.從實踐上看:行政效能票決評價確立了陽光評價的“三個特征”。首先是可行性。今年上半年,**區(qū)直機關工委在先進黨組織評選和優(yōu)秀黨員評選中,首次實行了“票決評價”的辦法。這實際上是全區(qū)機關行政效能票決評價正式實施之前的一次“預演”,目的是要探索“票決評價”的工作經驗。從實際效果看是成功的,起碼實現了“三個滿意”:一是“票決評價”對象滿意。50多個單位沒有一個對“票決評價”的做法不滿意,不論是否評上先進都認為這種做法透明、公正、合理;二是黨員群眾滿意。經“票決評價”評選出來的先進支部、優(yōu)秀黨員,公認程度都比較高,外界形象都比較好;三是區(qū)委區(qū)政府滿意?!渡钲谔貐^(qū)報》、深圳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先后給予報道,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實踐證明,“票決評價”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是導向性。**區(qū)的機關行政效能票決評價辦法是富有特色的創(chuàng)新。一個部門、一個單位辦事效率怎么樣?服務質量好不好?既不是領導說了算,也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要接受全區(qū)180位監(jiān)督員的“票決評價”,由基層群眾、由部門單位的服務對象說了算。這既體現了民主監(jiān)督的原則,又體現了群眾公認的要求,從而確立了公開、公正、公平的“陽光評價”導向。
再者是發(fā)展性。“票決評價”畢竟是一項新的嘗試,有一些發(fā)展中的問題需要重視:一是監(jiān)督員的構成問題。監(jiān)督員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全面了解情況,直接關系到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二是不同部門之間的可比性問題。有審批權部門與零審批部門、區(qū)直部門與市駐區(qū)單位、窗口部門與一般職能部門之間的差異性怎么把握?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免不了會出現誤差。三是窗口單位分數往往偏低的問題。窗口單位直接與群眾打交道,群眾的滿意度如何把握?類似這些問題,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探討,使行政效能票決評價的做法越來越完善。
二、實施行政效能票決評價應把握哪些重點難點
1.“三項指標”的界定。按照**區(qū)委區(qū)政府文件規(guī)定,這次行政效能票決評價,集中體現在“服務態(tài)度、服務質量、服務效率”三項指標上。文件里面只有簡潔明了的三段話,講得比較宏觀、原則,可以說,這既是對43個票決評價單位的定性標準,同時也是對43個單位全體工作人員票決評價的定性標準。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26個區(qū)直機關有行政審批、備案和社會經濟管理職能的單位、17個駐**處以上單位,范圍寬、情況雜,不可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可能個個都評價為“不行”,而是要盡可能做到客觀公正。這就要求我們從“共性”里面找到“個性”,從普遍性中找出特殊性,認真負責地找到被評價對象在這“三項指標”上的不同特點。所以,在評價內容的把握上必須強調具體化。
在“服務態(tài)度”上,應重點把握機關的文明程度,著重看四個因素:熱情禮貌、群眾觀念、事業(yè)心、精神面貌。不可否認,目前機關工作中還存在著“四氣”、“四難”和“四題”,即“惰氣、暮氣、驕氣、霸氣”,“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話難聽”,“上班不在崗問題、辦公室閑聊問題、把職責當權力問題、吃喝玩耍當工作問題”,這雖然發(fā)生在少數機關干部身上,但損害黨和政府形象。
在“服務質量”上,應重點把握發(fā)揮職能、履行職責的優(yōu)劣程度,著重看四個因素:廉潔、公正、創(chuàng)新、務實。主要是“四查四看”:查依法行政情況,看政令是否暢通,“吃、拿、卡、要、報”等不廉潔行為是否得到糾正;查承諾事項,看向群眾所承諾的服務事項是否完全兌現,辦理過程是否透明、結果是否公正;查與時俱進狀態(tài),看是否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新思路、新辦法、新成績;查目標責任落實情況,看單位年度工作任務指標是否完成、績效是否明顯。
在“服務效率”上,應重點把握為基層、為群眾辦事的效率。主要看行政許可法和各項工作制度落實情況,是否存在工作不負責任、推諉扯皮、辦事拖拉的問題,首問責任制、AB配角制、限時辦結制、政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是否落實到位。
2.“三個分數”的判定。按照**區(qū)委區(qū)政府文件規(guī)定,行政效能票決評價的總分為100分,其中服務態(tài)度為20分、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各占40分。這種評分的彈性幅度怎樣把握?我認為起碼應把握兩條:一是根據定性評價的“三項指標”內容核實情況進行打分;二是在全面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分類排隊按檔次打分。
三、在行政效能票決評價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法
主要應講究“四種方法”:
1.“調研”。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明查暗訪,才能了解情況、發(fā)現問題、抓住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所以,要保障監(jiān)督員的知情權,讓他們能深入評價單位和基層群眾之中,了解掌握實實在在的情況。
2.“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調研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區(qū)別不同情況。認真比較評價單位各類別的情況,真正行使好參與權、監(jiān)督權。
3.“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我們在票決評價工作中,不能光滿足于對文件精神的理解,而是要融會貫通,把文件的規(guī)定、評價的標準與被評價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認真梳理對照,反復分析研討,才能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抓住與基層群眾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
4.“評價”。評價既是方法,也是結果。**區(qū)委區(qū)政府對行政效能票決評價的結果運用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優(yōu)秀的通報表揚,良好的給予肯定,及格的黃牌警示,不及格的行政問責;駐**處以上單位的票決結果還要向其上級單位通報,并提出單位考核、干部交流調整的相應建議。這些規(guī)定本身就說明了“評價”的重要性、敏感性,可以說與部門單位的利益緊緊連在一起。因此,我們要確保評價質量,體現公正公平,做到評價對象服氣、服務對象公認、區(qū)委區(qū)政府滿意。特別是對評定為59分以下的單位,監(jiān)督員要深入調研、找到具體原因。總之,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深入了解、認真分析評價單位的真實情況,對評價內容的“三項指標”作出正確的判斷,對評價結果的“三個分數”作出合理的評價,為全區(qū)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獻計出力、作出貢獻。
- 上一篇: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制度
- 下一篇: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度